入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入学教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第一环,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学习变化、心理变化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

第一篇:入学教育论文范文

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中的

“大学冷漠症”大多出现在男幼师生入学后的一段时间。男幼师生由于对大学学习环境不熟悉﹑专业认同感不强以及校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等原因,表现出经常与原来的同学联系,对大学学习或集体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发现,大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生第一年的经历(黄晓琴,2011)。假如第一年适应不良,可能导致男幼师生失落、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选择退学。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我国幼师院校开始普遍关注对男幼师生的入学教育。

一、目前我国幼师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幼师院校开展的新生入学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军事国防教育﹑职业思想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校情校史教育﹑基础文明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学教育的形式则均采用军训﹑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集体参观、新生文体竞赛﹑社团迎新等方式。但针对该项工作教学改革涉及较少,大部分幼师院校仍在沿用“填鸭式”入学教育模式,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更没有针对男幼师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心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质量和成效。近年来,男幼师生患上“大学冷漠症”的现象日趋普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该现象的准备尚且不足,这尤其反映在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来识别面临严峻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黄晓琴,2011)。同时,现阶段我国幼师院校对男幼师新生的辅导和服务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高校。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幼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必须加快改革,加速创新,以适应男幼师生发展的需要。

二、男幼師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分析

正确认识和分析男幼师新生的思想状况,及时识别出适应困难的男幼师新生,选择相应的教育管理方法和内容,是当前我国幼师院校应对“大学冷漠症”的当务之急,这也是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艰巨任务。接下来,笔者以A校为例,探析造成男幼师新生适应障碍的几点可预见性原因:

1.专业技能零基础。

幼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声乐、舞蹈、钢琴和美术是幼师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笔者调查发现,幼师院校大部分的男幼师新生都没有艺术类课程学习的基础。然而艺术类课程多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训练,需长时间的练习与积累,领会和掌握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些男幼师新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上入门较慢,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产生焦虑(符洁,2014)。如果在一定时间内这一学习适应障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引起他们自我评价水平的降低,并对周围环境产生消极甚至抵制情绪,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他们本身的适应困难,形成恶性循环。

对于这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学困生”,教师可适当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结合他们的能力范围,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式的指导,合理安排教学任务,以减少男幼师生的学习压力,让他们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方式有个良好的准备。其次,这部分“学困生”只是在一两门课程学习上表现出不适应,其他课程基本上都达到了适应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在进行男幼师生适应教育时,我们的教育措施一定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充分肯定其在其他方面的良好表现,打消其适应期心理焦虑。

2.人际交往障碍。

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人生经历﹑生活习惯的同学,面对校园中严重失调的男女生比例,一些男幼师生可能会出现排挤他人或被排挤的现象,同时男幼师还存在“怕被他人歧视”的顾虑。在班级活动中,男幼师生参与度相对不高,存在感不强,男幼师生所处的位置及在团体中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的压抑感会驱使他们产生自弃念头或者懈怠心理。因此,提高男幼师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例如,A校基于新入学的男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带领他们学习传统典籍《弟子规》,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人格塑造等角度加以指导,我们也欣喜地见证了学生的进步。因此,有效地在学校德育、男幼师生的培养中渗透进《弟子规》的概念,将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专业思想不稳定。

男幼师新生入校以后,大多对自己的专业比较陌生,个别还持有排斥的态度,缺乏专业认同感,因此有些男幼师生会出现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甚至要求转专业。针对这些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加以引导,学校可以开展相关专业教育讲座,来稳固他们的专业意识,提高他们对本专业的热爱。学校可以邀请本校毕业的已经从事幼教行业的男生现身说法或者带领他们去幼儿园参观男幼师上课实况,使得他们对幼教专业男生的美好就业前景有一个更充分直观的认识。

因此,关注男幼师新生的心理适应障碍问题,并及时加以疏导,帮助他们建立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心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是做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探究

美国高校入学教育起源较早,内容也相对丰富,涵盖建立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专题网站﹑新生开学前阅读项目﹑入学后校内服务指导项目等,尤其突出的是还有针对学生家长的项目,包括制作新生家长学习手册﹑定期发送电子邮件告知学校教学计划,使得学生家长也可以加入到新生教育的队伍中。美国高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根据学生特点与需求而设计的,目的在使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与我国相比,其学习内容更宽泛,教育形式更多样化,时间跨度也更长。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美国高校除了充分调动校内职能部门,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另外,他们还吸纳了许多慈善组织和知名企业也参与到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

军训是当今高校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军训,国外高校更强调“学以致用”。印度高校的军训课程包括队列﹑射击﹑军事知识﹑野营技能等。其次,还有专门针对女生的课程,如:急救﹑基本护理﹑防身术等课程。在韩国,高校新生军训通常在专业部队进行,故而训练相当严格,项目主要包括队列﹑夜间山行等,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反观我国军训则重“训”轻“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走正步﹑站军姿﹑走方队等动作的机械练习上,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面固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军训整体上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

四、做好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的建议

1.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

男幼师新生入学教育坚持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相结合,既要包括学校教育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的“正式课程”,还要包括学生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规范和价值观。同时,与显性课程相比,隐性课程具有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影响更持久的特点。当前我国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开学典礼、军训、校情校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均属于显性课程。因此,我国高校今后可适当借鉴国外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纳的一些实用且可操作性较强的隐性课程,如:社区服务计划﹑野外拓展训练等。学校通过将团日活动、社团活动与社区服务活动相结合,为新生搭建一定数量的义务服务平台,例如,养老院服务、托儿所服务、社区环保服务等,让男幼师新生参与社会服務,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社会,切实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度。同时,学校还可将传统的军训教育转移到野外进行,提高男幼师生的军训积极性,让男幼师新生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巧,增强他们的生存意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自杀﹑校园暴力等消极应对挫折的方式,同时可以提高男幼师生的阳刚之气。

2.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

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通常肩负着多达200名学生的管理工作,工作任务重,教育难度也非常大。但是,新生阶段,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有许多问题需要向他人请教,而受制于师资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有机会经常向辅导员请教,辅导员也不能够及时解答每一位学生的困惑。所以笔者以为,坚持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的原则,实行导生制将有利于帮助广大新生顺利渡过大学适应期。以A校为例,学校实行了“带班学生制”,每班配备2~3名代班学生,有男生的班级配给学长带班,当选学长均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新生一旦遇到学习或者心理上的问题都可以及时找到学长寻求帮助,这样不仅克服了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滞后性和影响面较窄﹑持续时间较短的缺点,还帮助新生建立了新的交际网络,也进一步锻炼了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效地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和质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男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会,邀请各专业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男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展示,如美术作品展示、钢琴演奏等,为学生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也能增强男幼师新生在校期间加强相关专业技能学习、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坚定信念。

3.坚持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业至上”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高职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弱化了其人格修养和品德的完善,强调社会功能,忽视了个人功能,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障碍以及价值观念的扭曲。因此,人文教育亟待加强。从男幼师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该让男幼师生多接受有品位、有内涵、具有丰富教育意义的人文教育,如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观看各种形式的表演(歌舞剧、话剧、音乐会),举办专题知识竞赛等,让他们在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中提升个人修养,使他们获得心灵的丰富,为他们今后的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人文底蕴。

面对男幼师生“大学冷漠症”,幼师院校一定要创造性地开展适应期教育,为男幼师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长效发展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集体观念培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男幼师新生把大学三年的规划与职业生涯以及人生目标的规划相结合,踏实地打好基础。同时,我国男幼师生入学教育参与人员十分有限,应吸引校外资源的投入和帮助,包括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等。

作者:徐俊俊

第二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探析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第一环,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学习变化、心理变化的需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目前“90后”已经成为大学新生的主流群体,“90后”的大学生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点,传统的入学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其学习成长的需要,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不断创新入学教育模式,适应新生的特点和需求,才能提高入学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高度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能够结合新生入学时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包括:专业思想教育、校规校纪教育、荣校爱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这些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新生认识了大学生活。但目前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内容宽泛,缺乏针对性

在教育理念上,高校统一规划,从宏观上介绍大学生活的特点,空泛而且不具体;在教育内容上,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局限在爱国主义教育、校纪校规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侧重于向新生宣传学校、学院的优势,而对于新生将要面临的大学学习、人际沟通、生活技巧、就业形势等实际问题涉及较少,教育内容与新生思想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未能真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解决新生面临的问题。

·教育方式单一,缺乏互动性

在教育方法上,一般采取灌输式教育,简单地告诉新生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不能做什么;在形式上主要以会议、讲座、报告或集体参观等形式进行,较为深入个别沟通比较少,缺乏双向沟通,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影响了入学教育的效果。

·教育师资单薄,缺乏系统性

入学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作,在教育师资上,应该由学工部、团委、学院等多部门协调统一进行。但现实中入学教育常常被看作单纯的学生工作,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辅导员,很多学校的领导、专业教师和其他部门的管理者认为新生入学教育只是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就能帮助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造成入学教育缺乏系统性和全员性,与新生需要适应的形势极不相称,导致入学教育的效果差。

·教育时间短暂,缺乏连续性

在教育时间上,许多学校将入学教育安排在入学后较为集中的一段时间,或者穿插到军训过程中,军训结束后学校进入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入学教育也就走向尾声,没有后续衔接教育。这样的时间安排不符合“90后”大学新生实际需求的多样性与新颖性及基本素质培养过程的渐进性特征,这样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其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

创新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的途径

针对新生入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创新入学教育模式,增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

·转变入学教育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入学教育模式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从新生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精心设计入学教育工作。包括:

(1)拓展入学教育的内涵。面对“90后”大学生特有的思想特点,及时更新传统教育内容。要将一些传统教育没有涉及但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内容纳入教育体系。比如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恋爱观教育等。

(2)个别指导,因材施教。改变传统入学教育偏重统一规划的旧模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对于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解决,而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贴心的疏导和沟通,解决学生内心的压力或困惑,从每一位同学的生理、心理和家庭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3)切实为新生提供事务服务。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而经常忽略学生的实际需要。面对90后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特点,为新生提供事务服务就是把学生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和帮助服务,为大学新生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从而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从宏观普遍教育的层次推进到学生微观个体的心理层次。

·创新入学教育形式,实行“交互式”入学教育模式

入学教育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行”交互式”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在实施入学教育活动中,采取教育者和学生双向互动,充分发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教育功能,使入学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包括:

(1)以新生为教育主体,教育者和新生双向互动,采用活动、游戏及情境创设等方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转变以教育者为主的单一灌输教育模式,注重受教育者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与新生平等地互动交流。

(2)以校园文化为抓手,鼓励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类活动。在新生入校之初,积极开展新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让新生在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活动中认识大学、融入集体、锻炼自我,学会独立判断、主动思考,自觉调整和实践自己的行为,才能符合“90后”大学新生的观念接受方式的自主性的特征。

(3)以网络教育为辅翼,加强新生的互动交流。“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使网络教育成为入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要充分利用网上交流平台,如博客、QQ、飞信、BBS等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开展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相互沟通交流互动中成长进步;同时建设优秀的网络教育阵地,用科学的、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熏陶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教育模式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新生的诸多问题,应该协调各种力量共同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四位一体的系统化模式,为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要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院系领导为成员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工作,确定入学教育工作主线,分工负责,各司其职。比如充分发挥招生、保卫、后勤、教育管理人员、学院领导和教职工、老生、各种协会的作用,还要调动新生积极性,开展自我教育,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整体合力。

从家庭层面看,要通过致新生家长的信、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新生家长参观图书馆、开放课堂等形式,与家长互动交流,让家长了解大学;建立家长和学校的联系网络等,定期邀请家长代表来校参观,对学校的建设、教育、管理等各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从社会层面看,“90后”新生入学教育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通过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团结协作共同育人。学校要积极与政府沟通协调,博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周边环境治理、良好舆论环境导向、健康生活氛围营造等方面的支持和关心,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利用同龄人优势,实行以新生助理班主任为主体的朋辈辅导模式

新生助理班主任对新生开展朋辈辅导活动,朋辈辅导是大学生新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当选为新生助理班主任的学长学姐都是大学生的优秀阶层,作为“过来人”的学长与新生有着共同的经历,具有共同的语言,比较容易形成相似的思维,他们已有的大学生活经验能够有效的帮助新生快速认识并了解大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包括熟悉并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这有利于掌握新生思想动态,有助于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助理班主任的先锋模范作用能够有效引导新生的发展方向。因而朋辈教育更能贴近新生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效果往往好于整体规模化教育。

·延伸入学教育时间,注重入学教育的延续性和长效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时段可以适当向前延伸及向后延长,除了高校比较重视的入学后国庆前的集中教育之外,还应该包括入学前的教育,即录取通知书的寄发到新生入学报到,对新生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比如学校可以在通知书中放入新生辅导员致学生的一封信,内容可以包含安全、生活、学习指南,让新生在假期中就对大学有一定的认识。

此外也应该包括从国庆假期结束到第一学期结束的不间断的教育活动。在集中教育结束后,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分专题组织教育活动,引导新生领会、消化前一阶段的教育内容,进一步巩固入学教育的成果。这个阶段主要是结合大学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不断展开而面临的问题,进行大学精神及励志成才、生理及心理健康、专业思想、人际交往技能、社会实践及自主创新、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教育。

总之,高校和学生工作者要真正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效,不断创新新生入学教育的模式,让新生在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教育活动中确立新的奋斗目标,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作者:王敏

第三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

[摘 要]良好有效的新生入学教育对大一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转变个人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从新生接待开始,以军训、地域文化、人生导航、校园文化、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为依托,通过不断开展艰苦奋斗、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形式的教育,培养新生的身份认同感、专业归属感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为其积极搭建入学教育平台。

[关键词]大学新生 入学教育 模式

引 言

2004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高校不断加强和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刚入大学的新生来说,能否受到良好的入学教育是决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形成一套完善的新生入学教育模式,以保障新生入学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果。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教育通过军训、地域文化、人生导航、校园文化、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不断创新,对培养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优秀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理念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核心。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也应当有独立的教育理念,指导具体的教育过程。

入学教育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新生刚从高中“解脱”出来,他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对待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鉴于以上特点,延安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善于发现美丽的火花,始终将“根雕原理”运用于新生入学教育当中,对新生给予正面鼓励、引导,充分肯定其在适应新的环境、取得新的成绩方面的能力。

2.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育本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工作,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将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延安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充分考虑新生的普遍特点和教育规律,了解新生的特殊性,鼓励新生进行自我教育。

3.依托红色文化的教育理念。延安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当地纪念馆、旧址等红色文化优势,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4.依规治校的教育理念。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在大学教育中,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实施、达到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延安大学特别重视对新生进行规章制度教育,培养新生按章办事、按规生活的习惯,进而使其形成高尚的品格,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入学教育模式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关系我国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延安大学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教育模式。其一,在新生开学后的三天,通过组织全体新生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讲话、国旗下宣誓、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大学校史馆,辅导员及班主任统一召开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首次班会等,激发新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其二,校团委于每年十月组织“祖国、社会、人民与我”演讲比赛,要求新生将国家、社会、人民的命运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演讲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从而激励其他的同学。其三,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共党史”为依托,举办报告会、老红军(八路)故事会等,向新生讲述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生活和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培养新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核心,其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加强大学新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形成共产主义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延安大学高度重视新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在首次主题班会上,对新生进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在首次主题班会前,辅导员、班主任会要求新生自行组织班会,并在班会中对新生进行引导,培养新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及集体合作能力。其二,利用宿舍文化建设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宿舍是学生生活的最小单元,宿舍成员朝夕相处,有利于培养成员之间的集体主义意识,可以通过“温馨小家装饰展”“宿舍卫生评比赛”“宿舍联谊会”等形式开展宿舍成员集体主义教育。其三,集体活动是培养成员团结协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以延安大学为例,学校各部门针对新生设计了军训队列比赛、篮球赛、冬季拔河比赛、辩论赛、运动会等多种集体活动,引导新生从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增强新生的集体荣誉感。

3.安全纪律教育。安全是学生工作的生命线、高压线,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纪律是自由的保障,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后盾。因此,学校必须把安全纪律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以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延安大学为了有效开展安全纪律教育,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入学教育考试。延安大学在邮寄新生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会向新生寄发《延安大学新生入学指南》一书,向学生告知学校各项安全纪律规定,并要求新生在入学三个月后参加安全纪律知识考试,以督促學生形成安全纪律意识。其二,早操晨会制度。如今,有着七十余年历史的早操晨会制度已经成为延安大学的亮点。在早操晨会上,学校主管领导及辅导员每周都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安全纪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安全纪律意识,有效减少了安全事故和违纪事件的发生率。其三,保卫部门专职安全纪律教育员制度。为了提高新生的安全纪律意识,学校保卫部门通过开展诸如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民警联系宿舍楼、舍长安全意识等培训会,对新生进行安全纪律教育。

4.道德规范教育。教育之道,德育为本;树人之始,立德为先。延安大学通过各种形式对新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艰苦奋斗教育。延安大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一直将艰苦奋斗教育作为学生德育的首要内容,通过早操制度、参观革命旧址及纪念馆、参观学校校史馆等,有效培养了新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其二,感恩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延安大学以杨家岭游客志愿者服务队、“立足校园、关爱社会”爱心社团、校园感恩模范标兵评选、写给父母的一封信等方式不断地培养新生的知恩、感恩意识,鼓励新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5.专业知识教育。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大学新生,对大学纷繁复杂的专业知识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因此,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对引导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一,利用接待新生的契机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在接待新生过程中,各学院通过宣传展板、宣传单、现场讲解等方式向新生宣传专业知识及专业方向,引导新生树立专业意识,激发新生学习兴趣。其二,以班级导师为依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新生班级中除了辅导员负责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承担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配备了专业班级导师在固定班级会议时间为新生解答专业知识、专业方向、专业前景等。其三,以考试方式进行专业知識教育。延安大学每年一次的新生入学教育考试中,考查内容大多为延安大学本科生学业培养方案、延安大学专业介绍等知识,为新生专业知识教育搭建了平台。

6.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有的甚至已经明显影响了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关乎学生发展、学校稳定。其一,心理健康测试。新生心理健康摸底工作对于及早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新生入学后一个月,会组织所有新生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试,并对个别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单独进行疏导、帮助等,有效缓解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二,心理委员培训及反馈制度。学生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就很明显。根据教育心理学规律,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心理委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发挥新生自我教育的功能。心理咨询中心、学工部门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心理委员中的作用,对心理委员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培训,鼓励他们以合理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弥补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不足。

7.人际交往教育。大学新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现象问题。延安大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新生人际交往教育的。其一,学工干部制订新生制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学工干部具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处理经验和教育方法。建立一支由学工部牵头、各学院主管领导、辅导员为主体的人际交往教育队伍,对于培养新生人际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二,班导生制度。在学院辅导员的指导下,选拔一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担任大学新生的“班导生”,引导新生处理各类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弥补学工队伍的不足。其三,人际交往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交流经验,讨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应对各种人际交往矛盾,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提高班级成员的交往能力。

8.就业指导教育。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大学生就业成为党和政府及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妥善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进行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延安大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积极向新生灌输就业理念,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增强了学生就业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其一,大学生对专业就业产生初步印象。在新生入学教育第一次主题班会上,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及时对新生说明专业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使学生对专业就业情况产生初步印象,为今后就业指导做好铺垫工作。其二,保证就业信息平台畅通。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从新生入学开始,逐步建立以就业指导部门为主体、学院就业指导辅导员为桥梁的就业信息平台,不断向新生传递就业信息,使其明确就业方向,有针对性地帮助新生提升就业能力。其三,就业规划教育。通过就业指导课、模拟招聘会等帮助新生设计明确的就业规划,使其朝着就业方向不断努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

[2]冯刚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人民出版社,2010。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作者:姜家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金融支持论文范文下一篇:司法鉴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