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2022-09-13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能力的需要出发, 我们小学生在学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应当加强思维训练, 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意识, 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当然, 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 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学习与思考过程中不因循守旧, 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 会根据面临的问题, 积极探索, 灵活思维, 并辅之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 以实现问题解决中的突破与创新。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质疑是积极思考的表现, 是创新精神的萌芽,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 也许仅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思维。那么,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呢?

1 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预习是学生自己动脑求知, 自己主动探索的重要步骤。学生是否善于质疑, 敢于质疑, 不仅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成效, 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为此, 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教师要设计好预习稿。在教学《质数和合数》前, 我设计了三道预习思考题: (1) 什么叫质数?你知道最小的质数是几吗?为什么? (2) 什么叫合数?你知道最小的合数是几吗?为什么? (3) 1是不是质数?是不是合数?为什么?学生思考、解惑后, 提出疑问:“根据约数的个数能不能这样说:质数只有两个约数, 合数至少有三个约数。”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 调动了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2 引导学生在重点之处质疑

每节课都有其重点, 学习的成效就看如何去突出教学重点, 展开思维。学生若能在重点之处质疑, 就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经过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后归纳出分数有如下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分数的大小不变。”然后让学生看书理解这一性质, 学生看书后提出质疑:“书中讲的是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零除外) , 两种说法不同, 究竟哪一种说法更准确?”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学生们的热烈讨论, 最后统一认识, 书上的说法更准确。从而加深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在疑难之处质疑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发展水平, 以及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 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学习上的难点, 如不注意突破、化解教学难点, 势必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也不利于思维发展。因此, 教师应针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质疑, 以突破教学难点, 发展思维。

例如, 分数工程问题的难点是沟通分数工程问题与整数工程问题的联系。教学时, 我设计了如下题目:“一段公路长30千米, 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 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 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当学生用已学过的整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列式解答为:30÷ (30÷10+30÷15) =6 (天) , 教师将“30千米”改为“20.5千米”进行解答, 其结果还是6天。学生产生了奇怪和迷惑, 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修的路的长度不同, 而结果却相同呢?”思维处于积极探求答案的状态之中。这时, 教师再把具体数量擦去, 让学生继续解答。通过讨论, 学生发现, 不论这段公路有多长, 也不论这段公路的长度是整数还是分数, 都可以看作单位“1”。

于是, 学生运用过去学的“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数量关系, 得到:

这样, 就沟通了分数工程问题与整数工程问题的联系, 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4 引导学生在不疑之处质疑

有些教学内容看上去学生已顺利掌握, 没有什么疑问了, 然而教师若能巧设悬念, 提出疑点, 引导学生于不疑之处质疑, 则更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

在教学分数乘法后, 我设计了以下几道题: (1) 3/4×2○3/4; (2) 3/4×3/2○3/4; (3) 3/4×1/2○3/4。练习后教师问:“你做了这三题后有什么发现,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经过老师一点拨, 有学生问:“是不是乘数大于1, 积就大于被乘数?”我故意不答, 而是转向学生:“你们的看法呢?”这个问题的提出,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由“无疑”至“有疑”了。

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问得深”、“问得妙”。教学时, 教师要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出这个好问题的。使其他同学理解提问者的思维程序, 明确这样想的道理。从而学会质疑;并使学生的质疑由浅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创设学生质疑的学习氛围。

创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 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 你们可以任意说一个多位数, 老师能迅速做出判断能否被3整除, 不信可以用除法验证, ”学生一听, 兴趣来了, 兴致勃勃地说了很多数, 我把这些数一一写在黑板上, 一个一个加以判断, 渐渐地学生的眼里流露出一种惊疑的目光, 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不管我们说多大的数, 你都能知道能否被3整除, 我们用除法验算是正确的。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这时, 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起来, 使学生达到非知不可的情境。

(2) 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释疑。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有其特殊的运用价值。能活学还不够, 还要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实践证明:学生质疑、释疑, 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培养, 同样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条件下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这一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为培养创造性人才, 提高国民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教学中, 热情鼓励学生质疑, 能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的唤起, 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因此,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研究、探讨。实践表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让学生自主释疑, 学生的头脑灵活, 敢想敢说, 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

关键词:质疑能力,创造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陈永贤.追求有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C].2007, 2:38~3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构建生态德育体系下一篇:马寨油田控制自然递减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