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概论读书笔记

2023-04-11

第一篇:土木工程概论读书笔记

土木工程概论读书笔记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等,也值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

一、 土木工程的基本属性

1) 社会性:土木工程随着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而发展。 2) 综合性:土木工程是运用多种工程技术,进行勘测、设计、施工工作的成果。 3) 实践性:由于各种影响土木工程的因素既众多又错综复杂,使得土木工程对实践的依赖性很强。

4) 技术、经济和艺术统一性:土木工程是为人类需要服务的,它必然是每个历史时期技术、经济、艺术统一的见证。

二、 建筑结构的分类

无论何种结构,其受力和变形状态都与各种材料的力学性质密不可分,因此,按采用的材料不同,建筑结构分有生土结构、木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薄膜充气结构。

1) 生土结构:以地壳表层的天然物质作为建筑材料,经过采掘、成型、砌筑而建造的建筑物。由于生土材料就地可取,造价低廉,可塑性好,易于成型,便于自己动手施工;热稳定性好,冬暖夏凉,是节能较为理想的材料;它无需焙烧从而节省了燃料和运输的能源;更由于它融于自然,还是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最好的建筑类型。我国的万里长城为世界公认的伟大典范。

2) 木结构:将原木材经过齿形链接、螺栓连接、钉连接、键连接或胶连接,形成各种型式的结构。由于木材是一种再生能源,对于木材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来说,节约木材,合理使用木材资源,是建筑工程的当务之急。目前我国最高的木结构建筑是山西应县木塔。

3) 砌体结构:采用砖、石、混凝土砌块等砌体做成,主要用于墙体结构。可以分为古代砌体结构和现代砌体结构,代表建筑分别为:古希腊的巴台农神殿、古罗马的万神庙以及莫纳德·洛克大楼。我国最高的砌体机构是位于山西汾阳的文峰塔。、

4) 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做成,可用于各种受力构件、做成各种结构体系,建造各种建筑。它是在波特兰发明了水泥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发展较慢。意大利罗马小体育宫是受到国际建筑界高度赞誉的建筑与结构融为一体的典范。

5) 钢结构:通常由型钢、钢管、钢块等制成的钢梁、钢柱等构件组成,常用于跨度大、高度大、荷载大、动力作用大的各种建筑及其他土木工程机构中。如纽约帝国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都是典型的钢结构建筑。

6)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采用钢构件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或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共同组成的承重结构体系或抗策力结构体系,是在1969年后由美国芝加哥的SOM公司法兹勒·坎恩提出发展起来的。

三、 桥梁结构分类

桥梁指供道路、铁路、渠道、管线等跨越水体、山谷或彼此间相互跨越的工程构筑物,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桥梁的原始雏形是堤梁、独木桥、浮桥和石拱;现代桥梁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和钢材建造,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桥垮结构,桥墩、桥台,桥梁基础。

1) 桥梁工程按照其受力特点和结构体系分为:梁式桥、拱式桥、刚架桥、吊桥、组合体系桥等。

2) 按用途分类为: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农用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和专用桥梁(如管路电缆等)。

3) 按桥梁全长和跨径的不同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小桥

4) 按桥梁主要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为: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钢桥和木桥等。

5) 按跨越障碍性质分:跨河桥,跨线桥(立体交叉),高架桥和栈桥等。 6) 按上部结构的行车道位置分为:上承式桥,下承式桥和中承式桥。

四、 土木工程的发展

土木工程虽然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但其领域随相关学科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不断深化、不断拓展。土木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3个历史时期。 (一) 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有着很长的时间跨度,它大致从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起)开始至17世纪中页。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最早只是当地的天然材料,如泥土、砾石、树干、竹、茅草芦苇等;后来发展了土坯、石材、砖、瓦、木、青铜、铁、铅以及混合材料如草筋泥、混合土等。土木工程的工艺技术,最早只是石斧、石刀等简单工具,后来发展了斧、凿、钻、锯、铲等的青铜和铁制工具,兴起了窑制和煅烧工艺技术,以及打桩机、桅杆起重机等施工机械。工程上的分工也日益细致,工程分化有木工、瓦工、泥工、土工、雕工、彩画工等。

(二) 近代土木工程

近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为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300年间,这个历史时期的土木工程主要特征有:

1) 有力学和结构理论作为指导

2) 砖、瓦、石等建筑材料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以及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得到发展

3) 施工技术进步很大,建造规模日益扩大,建造速度大大加快 (三) 现代土木工程

现代土木工程为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今的土木工程。由于社会经济建设对土木工程提出日益复杂和高标准的要求,表现为:

1) 土木工程功能化,即土木工程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或生产公益紧密结合

2) 城市建设立体化,高层建筑的大量兴起;地下工程的高速发展;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的大量涌现。

3) 交通运输高速化,高数公路的大规模修建;铁路电气化的形成和大量发展;长距离海底隧道的出现

由于社会发展出现了以上三方面的要求,必然使得构成土木工程的3个要素:材料、施工和理论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1) 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 2) 施工过程的工业化、装配化 3) 设计理论的精确化、科学化

五、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的含义 《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强制性技术规定,是参与建设活动各方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依据。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既是贯彻落实《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重要内容,又是从技术上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推进工程建设的标准体系改革所迈出的关键的一步。强制性条文的正确实施,对促进房屋建筑活动健康发展,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高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 建筑业十项新技术的主要内容 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2) 混凝土技术 3) 钢筋及预应力技术 4) 模板及脚手架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6) 机电安装工程技术 7) 绿色施工技术 8) 防水技术

9) 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 10) 信息化应技术

七、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

通过本学期对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了解到土木工程专业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知道了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总称,并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当今世界,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雄伟的建筑已成为各国经济腾飞的象征,这对一个国家的经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为土木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尤其在这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需要越来越舒适越来越宽敞的生活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了土木工程的发展。

土木工程在其发展过程中共历经了三次飞跃,分别为:①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 ②钢材的大量应用, 使得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促使了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③波特兰制成水泥,混凝土也随之出现,给建筑物带来了新的经济、美观的工程结构形式,使土木工程产生了新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结构设计理论,是土木工程发展的第三次飞跃。

然而,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争取生存,为了争取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必将更加重视土木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一些重大项目将会陆续兴建,插入云霄的摩天大楼,横跨大洋的桥梁,更加方便的交通将不是梦想。科技的发展,以及地球不断恶化的环境必将促使土木工程向太空和海洋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近年来,工程材料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木材和砖材,在未来,传统材料将得到改观,一些全新的更加适合建筑的材料将问世,尤其是化学合成材料将推动建筑走向更高点。同时,设计方法的精确化,设计工作的自动化,信息和智能化技术的全面引入,将会是人们有一个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总而言之,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计算机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引入等必将使土木工程有一个新的飞跃。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但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学科,若是一个城市中,任何建筑都是同样的样式,或者都没有欣赏价值,那么城市就如同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那将是一件不堪想象的事情。因此,虽然设计多是建筑学考虑的问题,但是土木工程的人也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通过建筑艺术我们不仅可以建造山间别墅或乡村别墅,这种小型的建筑,更容易根据所处的环境设计出各式的造型,再应用各种颜色具环境搭配,建筑将会与自然完美地结合;此外,则是那种地标性的建筑,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这些美丽的建筑,总是代表着它所在的城市,能很好地吸引人们记住这个城市,能更好地像世人展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艺术。

《土木工程概论》包括工程中的各个层面,通过学习,我们只是简单初步地了解了土木工程的学习所涉及的内容。由于我们最主要的学习方向不在此,“土木”这个词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好比是大海,里面充满了太多的神秘与未知,“土木工程”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对于我一个学矿物的学生来说,要很精通的掌握各门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比较困难,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也经常会到图书馆借阅介绍各国优秀建筑、建筑史的书籍,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也会一步步了解它。

第二篇:设计学概论读书笔记

袁一民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设计的渊源是伴随“人类开始学会制造工具”而产生的。早期就有关设计经验的总结,如中国的《考工记》和古罗马老普林尼(plin the Elder)的《博物志》,都可以视作设计学的最初萌芽和起点。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被学者们作出思辨的归纳和理论的阐述,则是20世纪以来的产物。

“设计”源于西语design在现代汉语中的反映,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早已有了相对应的词义。《周礼„考工记》即有:“设色之工,画、缋、锺、筐、幌。此处“设”与拉丁语“disengnare”的词义“制图”“计划”完全一致。从各自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来看都毫无异意,这就说明了“设计”作为人类生活行为的共性特征。设计就是设想、运筹、计划与预算,是一种人类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1.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是一门产生于20世纪的的新兴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设计与物质的产生和科学技术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与特定社会政治、文化、艺术之间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关系,所以设计被视作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的特征又有人文科学色彩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由于设计的目标是功性能与审美性,因此,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便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就设计的功能而言,涉及数学、物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工程学、电子学、经济学;就审美而言,涉及色彩学、构成学、心理学、美学、民俗学、传播学、伦理学

第三篇:《广告学概论》读书笔记

《广告学概论》一书以传播学理论为主线,以信息传播为内涵,把广告学基础内容进行科学的编排,脉络清楚、内涵丰宫。每章后的案例都能启发思路,又有一定的吸引力。每章前有本章要点及学习要求,章后有复习思考题。本书所选案例,都是近年来具有代表性及其说服性的,是一本远远超越了教科书的好书。

一、需要掌握的“三个重点”

一是重点掌握传播学理论。概论以传播学理论为主线,较全面地论述了广告的原则和规律。第一篇总论阐明了广告的概念、历史发展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篇广告原理与运作规律对近年来广告理论的新发展做了梳理与概括并对广告运作的一般程序与基本规律进行了阐述。第三篇广告主体与客体以信息传播过程五要素为主线.提出了广告主体广告信息、广告媒体、广告客体、广告效果五个问题,力求全面、科学地反映广告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特有的规律。第四篇国际广告论述了广告运作的国际知识与规律。概论创造性的提出了广告环境与社会学问题,深化了传播学理论对广告的指导作用,更为关注广告的国际化问题。

二是掌握广告学历史知识。掌握广告学的发展史,对于可以加深对广告的理解,对今后广告的发展有一定的前瞻作用。历史概论一书中关于广告的历史起源,从古代广告到现代广告,分四个阶段进行了论述,即广告的起源至鸦片战争前的广告、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广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我国大陆广告、新时期的我国大陆广告(1979年以后)。这样分类容易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概论后附有《中国广告20年猛进史》,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我国现代广告的发展历程及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广告语。且书中对国外的广告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简介,学习国外广告的经验和成果,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是掌握广告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广告定位理论,USP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4P组合与4C组合、5W理论与广告传播、6W+6O理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认知理论与广告心理研究、刺激反应原理、异质性原理、弗洛伊德的需求理论、时尚的原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当掌握的广告学的方面的重点理论,对今后的理论学习研究与具体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需要解决的“三个关系”

一是重视广告与艺术的关系。概论第四章的现代广告业,对广告功能进行了一定分析。广告作为一种信息传递手段,其功能在于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把商品信息传达给消费大众。通过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摄影的艺术手法等多变的艺术手法,唤起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无论是广告的真实性或是思想性,都必须通过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说,不真实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广告,那么,缺乏艺术性的广告,则是促销能力最差的广告。广告的艺术生命在于创意,概论第八章提到了广告创新的要求及过程。创意即构思,成功的构思,就是要求我们根据广告的主题和广告主的要求、意愿,在进行一系列市场调查,消费者心理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精心地思考和策划,最后塑造成一个形象或意念。要恰如其分地给广告消费者一个有鲜明内涵的意念。“创意”的问题解决得好,广告就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是注重广告与心理的关系。概论第五章提到了广告的认识理论,广告中应用的颜色视觉刺激,广告宣传与创造,记忆在广告过程中的作用,如何说服消费者等等,第六章提到了广告的运行,第九章提高的广告媒体,如何掌握广告媒体现在最喜欢的宣传是什么,最流行的词语是什么等等,都需要我们合理的发挥心理战的作用。广告中的心理战就是以心理学的知识为武器,抓住客户消费欲望,从而更好的运作广告。掌握广告中的心理学就要求我们要选择适合心理诉求的广告媒介,如微博等,研究客户的欲望,利用时尚流行刺激欲望,注重个性等等。

三是理清广告与社会媒体的关系。概论第三章提到了广告学与市场营销学的关系,其实就是广告与传播的关系,一个好的广告如果不能合理的传播,那也最终无法被人认知。只有合理的研究市场,了解营销

环境,研究消费者,研究产品,才能制定相应的广告策略,争取较好的传播效果。广告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广告的发展离不开媒体传播。同时广告也是市场传播的一部分,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市场营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广告则是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和手机多媒体技术的改进多媒体手机集手机,掌上电脑和数码相机于一身,用户可用它实现上网、收发电邮、网上聊天观看电视短片等多种功能,给广告的传播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广告要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在探索营销战略时,要积极探索利用新技术手段,在广告传播上下功夫。

三、需要提升的“三个能力”

一是活跃思维,敏锐洞察力。人们常说,成为一个广告人,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杂家。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情况都有所了解,一方面有利于发散思维进行创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和不同的客户进行合作。在广告主领域,同样要求从业人员拥有活跃的思维,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然后敏锐的发现问题。在实践过程中,要能够较为便利、深入地获取本行业本领域的信息,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潮中,是否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是极为重要的素质之一。对于活跃思维和敏锐洞察力的培养,除了要有广泛的兴趣,善于去发现和检索新鲜事物外,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理论知识的扎实。广告学在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传播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以及广告策划理论等,没有这些基本理论作为基础,所有的广告行为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概论第十二章中提到的广告违法行为,要求我们熟知广告法,对这些行为也要有洞察力。

二是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广告主通常需要面对很多的广告公司、媒介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合作机构。在和第三方机构协调工作的过程中,良好沟通能力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等等多方合作机构,彼此思考问题的角度、所掌握资源以及项目执行流程均有可能存在差异,那么,让合作顺利的唯一办法就是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首先要求沟通者能够简明清晰的传达信息,让接受者能够确切理解;其次还要求沟通者能够重视对方的反馈,以便沟通双方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不断取得共识,最终达成统一。在大学要注重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可以在众多的社团活动中获取经验,也可以在一些校外实习活动中注意总结,不断改善沟通的方式和提升沟通的效率。

三是坚决的执行力。任何深思熟虑的计划、创意撩人的设计如果没有有效的执行将无济于事。任何广告行为都是整体营销活动的一部分,只有大部分环节的完善才能带来整体的成功。这就表明,一方面对于已经执行的计划只要没有必须中断的理由,都应该坚决地执行下去;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部分环节的耀眼成功也许并不能够代表整体。企业要求广告专业人才有坚决的执行力,并非直接要求新入职员工能够马上执行相关项目,如果在大学期间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对执行力的培养将非常有帮助。进入工作领域,同样需要远大的理想。从业者相信通过合理有效的广告行为,能够帮助整体营销活动的提升,更加能够帮助品牌的成长,没有造就伟大品牌的雄心和坚定信念不足以支撑坚定的步伐。

第四篇:《测绘学概论》读书笔记

一·绪论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测绘技术起源于水利和农业。古埃及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淹没了土地界线,水退以后需要重新划界,从而开始了测量工作。公元前2世纪,中国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叙述了禹受命治理洪水的情况:“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说明在公元前很久,中国人为了治水,已经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了。

在随着历史的前进与人类的发展,人类活动与测绘信息变得紧密相关,密不可分时间,空间,属性是地理空间信息的三大要素,是人们在生活和一切活动中都会涉及的问题。在21世纪人类面临着四大挑战性问题:1.人口增加,需要有相应的良好深存条件;2.环境污染,需要时时生态环境监测,调查,评估和治理。3.资源耗矢,需要完整可靠的资源探测,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4.灾害频发,需要及时准确的灾害预报,应急指挥,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测绘学来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

如此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它的认识与发展,无疑也是漫长的。从1880年德国科学家F.R. Helmert 把测定和描述地球表面的学科定义为“测地学”,到测绘学的现代概念:“研究地球和其他实体的与时空分布有关的信息的采集,量测,处理,显示,管理和利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测绘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既:传统测绘,数字化测绘,信息化测绘。

传统测绘。利用模拟的方法测定和推算地面以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局部的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数字化测绘。将来源于与星载,空载和船载的传感器以及地面各种测量仪器所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方法,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这些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测量,处理,分析,管理,显示和利用。其显著特征是:测绘仪器电子化与自动化,数据处理,计算机化,测绘生产与产品形式数字化,测绘成果分发网络化。

信息化测绘。在完全网络运行环境下,利用数字化测绘技术为经济社会实时有效地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的一种新的测绘方式和功能形态。其显著特征是::地理空间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实时更新;地理空间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一体化管理;地理空间信息的规模化生产和网络化信息分发;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融合,为社会经济提供多尺度,多时相,多形式的综合服务。

在进入信息化测绘的阶段后,测绘学科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从控制到测图的任务扩大到与地理空间信息有关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建设“数字化中国”中构建用于集成各类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方面信息的统一的地理信息空间载体,既国家地理空间框架。为了更好的完成时代赋予测绘学的新的任务与内涵,测绘学也产生了大量的新的技术与学科列如新的技术有: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重力探测技术;航天遥感技术(RS);数字地图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虚拟现实模型技术;新的学科有:卫星导航定位;航空航天测绘;地理信息工程等。向这些新的技术与学科,都包含,高精度,便捷,可视可触,直观立体,信息化,可模拟等优点,是的测绘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二·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的基础,也是国家地理信息的基础框架。我国的大地测量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起步的,经过近六十年来大地测量工作者的努力,我国大地测量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提供了服务,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精准的数据。

大地测量学的任务就是获取和研究地球几何空间和地球重力场的静态动态信息。例如:确定地球大小,形状,旋转及其变化;确定地球上点的位置,高程以及它们的变化;提供地球上点的重力及其变化;为地理信息系统和测绘制图提供基础的框架;为经济和国防提供时空基准。大地测量学的学科体系分为:1.应用大地测量学;2.椭球面大地测量学;3.物理大地测量学;4.空间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的手段分为经典大地测量技术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经典大地测量技术包含:1.经纬仪角度测量;2.水准仪高程测量;3.激光测距仪距离测量;4.重力仪重力测量。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包含:1.甚长基线干涉测量;2.卫星激光测距;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4.卫星测高;5.卫星重力测量。

经典大地测量包含平面控制测量与高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利用的是点位的传递与控制,运用几何知识前方交会法由已知两点算出第三点的位置,既把两个已知点的位置传递到第三个点处。在实际运用中主要是,在全国建立已知点,逐级(分为I~IV等控制网类型),布满全国,被称为大地控制网。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的地理情况以及仪器需要大地控制网主要分为:测角三角网;边角导线网;测边网。其主要使用的仪器有:经纬仪,测距仪等。在平面控制测量中,有一个非常之重要的点——大地原点,亦称大地基准点,即国家水平控制网中推算大地坐标的起标点。位于咸阳市泾阳县永乐镇石际寺村境内。它的建立代表着我国测绘事业独立自主。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程控制测量利用两点之间的位置高差建立垂直方向控制网的控制测量工作,在各国同样建立有高程控制网称为水准网与三角高程网,其主要仪器有水准仪和水准标尺。在高程控制测量中同样有一个举足轻重的点--水准原点亦是国家高程基准位于青岛的观象山,它的出现使得我国测绘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比如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便是从位于青岛的这一国家水准原点测量计算出来的。

椭球面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的方向有:地球形状;椭球面上几何元素之间的数学关系;椭球面上计算点的大地坐标,边长和方位角;椭球面上几何元素变换到平面上的投影;建立大地坐标系的理论与方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就是椭球面大地测量学技术的发展的启蒙,从公元前六世纪毕达哥拉斯提出地圆说到公元前四世纪亚里士多德验证地圆说,到后来的十八世纪证实扁球说。到后期为了更好地研究一个椭球面,大地测量投影出现了其任务是用一定的数学公式把一个椭球投影到柱面上并展开,具体到实际在我国国家基本地形图法定为高斯-克吕各投影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物理大地测量与重力大地测量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重力基准网;确定区域的和地球重力场;确定区域的和地球的大地水准面。就我们已知的知识可以知道,重力场最后的形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数学过程,必须要有观测数据,要用实践的数据来做依据,而其观测的方法有两个分别是相对重力测量和绝对重力测量。相对重力测量主要是通过测量两点之间的重力差来达到观测的目的,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在国内通过相对重力测量很难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确度。绝对重力测量利用了自由落体原理,它主要被应用在建立高精度绝对重力网,监测重力场的

非潮汐变化,并在海平面变化 、地震 、火山 、构造运动及有关的环境变化 、地质灾害的研究等科学领域。但是在全球海洋范围内要进行观测必须要依据大地水准面,对大地水准面的严密定义是:与不随时间变化的平均海面密合的重力等位面。大地水准面是我国国家高程基础。为了更好的的完成对地球重力的观测,我们开始使用空间技术进行大地测量,其中包括: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激光测距;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卫星测高;卫星重力测量;与此同时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工作对象由静态转为动态;其工作范围由陆地推向海洋;其信息的获取由地面发展到空间;其数据处理由后处理发展到实时处理;

其工作距离也由十千米量级发展到十的三次方千米量级;由单一的学科发展到与其他学科集成。

在世界范围内,大地测量学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也在大地测量学的发展中,完成了平面基准的现代化,它包含:采用地心三维坐标系;构建国家GNSS,CORS网;构建中国导航卫星系统。由于空间技术的定位及影像等的大多数成果,在客观上都是以地心坐标系为参照原点,因此采用地心三维坐标系对我国的测绘,航天等诸多高科技领域有着非凡的意义,我国也与2008年7月1日,采用地心三维坐标系CGCS2000。构建国家GNSS,CORS网是为了构建面向全国,为各行各业服务的,资源共享的卫星导航信息网。而在今后的几年中建设北斗二代导航系统,就是为了建立我国的拥有自主产权的导航卫星系统,它将是连续,全天候,被动式的三维地心坐标系统。届时其讯号范围会由中国及其周边地区扩大到全球范围。

三.摄影测量学

当前由于随着网络及信息时代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空间信息越来越熟悉,加之地球上一切物体都与地理空间信息紧密相关。所以人类需要直观的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由此诞生了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就是通过影像来获取空间地理信息的学科,通俗而言:摄影测量通过摄影,进行测量。一般来看普通摄影测量学,也使用前方交会原理,将测绘学使用的经纬仪换为照相机,拍摄两张照片,然后再影像上量测同名点,求取位置点坐标。由计算机视觉看摄影测量,就事使计算机具有通过二维图像认知三位环境的能力既使计算机具有人的视觉的能力。摄影测量学的基础就是两眼中的影像会有差异。归纳起来摄影测量学的最基本的流程就是,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构建三维实体模型。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摄影测量就是一门由二维影像来构建三维空间的这样的一门学科,其作用就是通过影像来对物体进行间接测量。我们根据影像获取的位置把摄影测量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它的任务就是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摄影测量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摄影测量学所使用的仪器也由完全依赖于精密的光学仪器,发展到精密的光学仪器加计算机混合使用,到现在的计算机完全替代原来的光机仪器。摄影测量学中建立影像与被摄物体的关系尤为重要。

四·地图制图学

地图制图学是测绘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可以说地图就是测绘的结晶。地图具有三个特性:可量测性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可以量测距离,面基甚至是空间分析;由于使用地图语言(地图符号,地图色彩,地图注记)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语言与实地被表现对象具有对应和解释关系,地图符号更有利于运用地图来表示各类地理现象;由于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地图的面积减小不可能表示出地图上所有的物体,因此必须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只

保留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简化原来复杂的图形轮廓,减少分类分级,简化复杂的质量标志,通过制图综合,读者在阅读任何一种比例尺的地图时,都可以在一览之下获得制图区域的总体特征和最重要的地理信息。地图的内容分为:数学要数(坐标网,控制点,比例尺,定向);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辅助要素(用以帮助读图,用图及补充地图的其他要素)。为了跟好的为社会服务地图也可以更据不同的需求分为不同的类型:按内容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列尺地图;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图,数字地图和电子地图;按制图区域分可按自然区和行政区细分;按使用方式可分为桌面用途,挂图,袖珍地图和电子地图;按地图维数可分为2维,2.5维,三维以及四维地图。

众所周知制作地图是一件艰辛而又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运用大量的数学基础其中利用到的有坐标系,地图投影,地图定向,地图比例尺。其中坐标系在大地测量学中所提到不再做详细介绍。地图投影就是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投影到平面上的方法,地图投影的种类繁多,通常是根据投影性质和构成方法来分类的。但是由于地图投影所涉及的长度变形,方向变形,面积变形等问题使得地图投影中成千上万种方法里可实用的并不多。其按变形性质来分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按构成方法分类有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在地图上确定图形要素的地理方向叫地图定向除在小于1:10万的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上绘出三北方向(真北方向,坐标方向,磁北方向)外,其余地图均只标注真北方向。地图的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与图解式。但在地图上通常采用几种形式配合表示比例尺的概念,常见的是数字式与图解式的配合使用。

为了使地图变得清晰明了,地图语言功不可没。地图符号主要有点状符号(具有单点定位特性的符号,其本身不依比列尺),线状符号(指代在某个方向上延伸的线如道路符号,铁路符号),面状符号(指代一个空间的范围如绿地,湖泊)以及体积符号(表示具有体积特征的物体如等高线表地势)。

与地图符号相伴使用的就是地图的色彩,主要要与人的思维一致如用绿色表草地,蓝色表水域。它的主要作用是强化分类。运用色彩可以表示质量特征如淡水用蓝色,咸水用紫色。也可以表示数量特征,如依据重要度将颜色由浓到暗进行变化。

我们也可以在地图上看到各类注记,有地名注记,说明注记。注记的字体用于区分不同实物的类别,如宋体,黑体,等线体。字色主要起强化分类的作用。字体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象的的重要性和数量等级。字隔隐含了所注对象的分布特征。

趋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制图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和趋势为:地图制图学作为区域性学科,其重点已由普通地图制图转移到专题地图制图,并向综合制图、实用制图和系统制图的方向发展;地图制图学作为技术性学科,正在向机助制图方向发展,有可能逐步代替延续几千年的手工编图的作业方法;随着地图制图学同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例如,以地图图形显示、传递、转换、存储、处理和利用空间信息为内容的地图信息论和地图传输论;研究经过地图图形模式化建立地图数学模型和数字模型的地图模式论;研究用图者对地图图形和色彩的感受过程和效果的地图感受论;研究和建立地图语言的地图符号学。

四·工程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各种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

的各种测量,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各个阶段所进行的地形及有关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工程测量中的地图测绘;工程控制网布设计及优化设计;建筑物施工放样;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和预报;工程测量的通用和专用仪器;误差理论与测量数据的处理。由于工程测绘在一个工程中参与的时间非常长,按建设阶段工程测量的工作可划分为:工程建设规划设计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建设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工程测量可服务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按服务对象工程测量可分为:城市建设测量;矿山建设测量;建筑工程的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军事工程测量;海洋工程测量等诸多方面。

工程测量学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分别有常规地面测量技术;全球卫星导航技术;影像技术;水下地形测量技术;特种量测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作为基础工程测量在每一个工程的规划阶段都要建立控制网,工程测绘中的控制网技术也必不可少,控制网在工程测量中包括四种: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变形监控网以及安装测量控制网。

工程测量的仪器可分通用仪器和专用仪器。通用仪器中常规的光学经纬仪、光学水准仪和电磁波测距仪将逐渐被电子全测仪、电子水准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的软件,向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带电动马达驱动和程序控制的全站仪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实现测量的全自动化,被称作测量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 s内完成一目标点的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成百上千个目标作持续和重复观测,可广泛用于变形监测和 施工 测量。GPS接收机已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定位仪器在工程测量中得到广泛应用。将GPS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连接在一起,称超全站仪或超测量机器人。它将GPS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与全站仪灵活的3维极坐标测量技术完美结合,可实现无控制网的各种工程测量。专用仪器是工程测量学仪器发展最活跃的,主要应用在精密工程测量领域。其中,包括机械式、光电式及光机电(子)结合式的仪器或测量系统。主要特点是:高精度、自动化、遥测和持续观测。

展望21世纪,工程测量学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3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如人体各器官或部位的显微测量和显微图像处理 ; GPS、GIS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 施工 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工程测量学的上述发展将 直接对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

五·海洋测绘

海洋在地球上所占的面积达到了71%,我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作为如此大的一个区域范围内海洋也应该作为我们所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海洋是生命的摇篮,现在海洋内不仅蕴含着大量的资源而且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因此海洋测绘意义非凡。凡涉及到一切海洋经济,军事或科研活动均需要海洋测绘为其提供不同种类的的海洋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和基础图像,所以说海洋测绘是一切海洋活动的基础。

海洋测绘是海洋测量和海图绘制的总称,其任务是对海洋及其临近陆地和江河湖泊进行测量和调查,获取海洋基础地理信息,编制各种海图和航海资料,为航海,国防建设,海洋开发和海洋研究服务。海洋测绘相对于其他测绘而言有自己独特的特点:海洋测绘与陆地测绘中的理论方法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其独

特的一面;现代海洋测绘技术是建立在海洋物理知识基础上的多学科综合;海洋测量环境相对陆地复杂,测量手段也较为独特;现代海洋测绘已发展为潜载,船载,机载和星载测绘技术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领域。海洋测绘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测量,各种海图的编绘以及海洋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利用。

未来海洋测绘发展展望: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获取及处理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海洋测绘学科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服务对象向全方位、多层次转化。信息获取载体由船到飞机、卫星、水下机器人等,由单一系统向集成系统发展。信息获取源由单一的声学到光学、电磁波、雷达等。信息服务形式由三维静态向四维动态发展。走向交叉与合作。

六`全球卫星导航技术

导航可以说是生物的一个本能,在生物中有许多都有导航定位的功能,例如:蝙蝠利用超声波和蚂蚁利用空气中太阳的散射。生物界中对导航的定义为动物对距离和方位的感知和对目的地的判断与感知。我们在科学意义上,定位就是测量和表达信息,事件或目标在什么时候什么相关的空间位置的理论方法的技术。导航是指运动目标的实时的动态定位,即三维位置,速度和方向以最佳的姿态到达某一目标。我国是发现与研究导航的最早国家,中国古代就有指南车的记载,以及在我国宋朝时发明的司南与我国古代的浑天仪。在现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有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方式,绝对定位是指直接确定信息,事件和目标相对与参考坐标系统的坐标位置测量。相对定位是指确定信息,事件和目标相对于坐标系统内另一已知或相关信息,事件和目标的位置关系

导航技术也是与时俱进多种多样的,其中有无线电导航,通过测量无线电信号到来方向或信号强弱来确定方位,例如双曲线导航,利用动态目标与已知参考坐标系的导航定位台站之间的距离或时间差来确定方位。还有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导航,它是一种不依赖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辐射能量的自主式导航,其优势是工作环境多种多样,能连续的提供全部导航参数,具有良好的短期精度和短期稳定性。为了更好的的服务航海,航空与航天等领域,现代的导航技术驱与组合导航,这样一来可提高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现代的组合导航方式,主要有:卫星定位与地图匹配导航系统;惯性导航测距组合导航系统;惯性导航与罗兰以及惯性导航与全球定位系统组合导航系统。现代导航的发展主要方式是把各具特点的不同类型的导航系统匹配组合,发挥各自特点,扬长避短,来提高导航能力,精度,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时下随着航空航天和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导航定位技术,它是利用飞行的卫星不断向地面广播发送某种频率,并加载某些特殊定位信息的无线电信号,来实现定位,导航和测时的导航定位系统。其定位原理是三角定位法。其中被运用最广泛的就是GPS系统,GPS系统的开发背景 20世纪70年代,随着美苏军备竞赛的升级。美国国防部不惜斥资120亿美元研制军用定位系统。GPS系统由空间部分、地面测控部分和用户设备三部分组成,现在世界上共有四套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他们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Galileo系统以及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能向有更高要求的授权用户提供进一步服务,军用与民用目的兼具的一套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计划由35颗卫星组成,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地球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系统的地面段由主控站、注入站、监测站组成。且具备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发送短报文

功能,精度更高。在战时使我国不会受制于美国,葱末种意义上来说北斗的研发在我国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七`遥感科学与技术

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测绘科学、空间科学、电子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利用非接触传感器来获取有关目标的时空信息,不仅着眼于解决传统目标的几何定位,更为重要的是对利用外层空间传感器获取的影像和非影像信息进行语义和非语义解译,提取客观世界中各种目标对象的几何与物理特征信息。

其主要研究对象有微波遥感,水文气象,环境遥感。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5] 。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遥感是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实现既需要一整套的技术装备,又需要多种学科的参与和配合,因此实施遥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遥感的定义,遥感系统主要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1、信息源 信息源是遥感需要对其进行探测的目标物。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的特性,当目标物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时会形成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这就为遥感探测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依据。

2、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是指运用遥感技术装备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探测过程。信息获取所采用的遥感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遥感平台和传感器。其中遥感平台是用来搭载传感器的运载工具,常用的有气球、飞机和人造卫星等; 传感器是用来探测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仪器设备,常用的有照相机、扫描仪和成像雷达等。

3、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指运用光学仪器和计算机设备对所获取的遥感信息[7] 进行校正、分析和解译处理的技术过程。信息处理的作用是通过对遥感信息的校正、分析和解译处理,掌握或清除遥感原始信息的误差,梳理、归纳出被探测目标物的影像特征,然后依据特征从遥感信息中识别并提取所需的有用信息。

4、信息应用 信息应用是指专业人员按不同的目的将遥感信息应用于各业务领域的使用过程。信息应用的基本方法是将遥感信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源,供人们对其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利用。遥感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最主要的应用有: 军事、地质矿产勘探、自然资源调查、地图测绘、环境监测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

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有其它技术手段与之无法比拟的特点。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

现代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在未来的十年中,预计遥感技术将步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

对地观测数据的新阶段。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会有极大的提高。其应用领域随着空间技术发展,尤其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及相互渗透,将会越来越广泛。

八`地理信息系统

当今社会,人们非常依赖计算机以及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因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是信息系统的四大要素。其中,计算机硬件包括各类计算机处理及终端设备;软件是支持数据信息的采集、存贮加工、再现和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数据则是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用户是信息系统所服务的对象,所以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可以说是顺应时代的需求与社会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是应用系统原理和方法,针对特定的实际应用目的和要求,统筹设计、优化、建设、评价、维护实用GIS系统的全部过程和步骤的统称。GIS工程具有一定的广泛性;GIS工程又具有相对的针对性;GIS工程涵盖范围很广。

广泛性。它是系统原理和方法在GIS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具体应用。它的基本原理是系统工程,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又将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定量的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提供GIS工程的建设模式。同时,GIS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计算机软件系统,它在软件设计和实现上要遵循软件工程的原理,研究软件开发的方法和软件开发工具,争取以较少的代价获取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支持GIS工程。

相对的针对性。GIS工程总是面向具体的应用而存在,它伴随着用户的背景、要求、能力、用途等诸多因素而发生变化。这一方法说明GIS具有很强的功用性,另一方面则要求从系统的高度抽象出符合一般GIS工程设计和建设的思路和模式,用以指导各种GIS工程建设。

涵盖范围很广它贯穿工程设计、优化、建设、评价、维护更新等全过程,并综合考虑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使其整体统筹考虑的范畴,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以最小的代价收取最高的收益 GIS工程涉及因素众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硬件、软件、数据及人。硬件是构成GIS系统的物理基础;软件形成GIS系统的驱动模型;数据是GIS系统的血液;人则是活跃在GIS工程中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人既是系统的提出者,又是系统的设计者、建设者,同时还是系统的使用者、维护者。如果人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增强系统的功能,增加系统的效益,为系统增值,反之会削弱系统应有的潜能。如果说硬件、软件、数据表现出某种层次关系的话,即软件构筑于硬件之上,数据赖以软件而存在,那么,人的作用就是嵌入在整个GIS工程领域之中。

与一般信息系统相比,GIS是以管理具有定位特征的空间数据为其主要特征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其功能强大,种类繁多,数据种类多样,应用性强,结构复杂,主要表现为:横跨多学科的边缘体系,GIS是由计算机科学、测绘遥感学、摄影测量学、地理学、地图制图学、人工智能、专家系统、信息学等组成的边缘学科。以空间数据为主,数据类型多样:从内涵上说,GIS包含有图形数据、属性数据、拓扑数据。从形式上说,包含有文本数据、图形数据、统计数据、表格数据。所有数据皆以空间位置数据为主要核心,在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间相联系。数据结构复杂。)以应用为主,类型多样:GIS以应用为主要目标,针对不同领域,具有不同GIS,如土地信息系统、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辅助规划系

统、地籍信息系统。不同的GIS具有不同的复杂性、功能和要求。以空间分析为主。

现代地理信息的反战前景也是十分广阔的,许多学科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活跃的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导致了GIS组件的硬件和软件的低成本和持续改进。这些发展反过来导致这项技术在科学、政府、企业和产业等方面更广泛的应用,应用包括房地产、公共卫生、犯罪地图、国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景观建筑、考古学、社区规划、运输和物流。地理信息系统也分化出定位服务(LBS)。LBS使用GPS通过所在地与固定基站的关系用移动设备显示其位置(最近的餐厅,加油站,消防栓),移动设备(朋友,孩子,一辆警车)或回传他们的位置到一个中央服务器显示或作其他处理。随着GPS功能与日益强大的移动电子(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整合,这些服务继续发展。

结束语

测绘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地产边界的测定。然而测绘学又是一名现代的学科,因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测绘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学科内涵也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代,由于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测绘学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体系、研究领域和科学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今的测绘学与传统的测绘学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一名古老而现代的学科,测绘学的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是毋庸质疑的。随着测绘科学技术在“3S”技术的支撑下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应用等方面步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和可视化的新阶段,测绘学已成为研究对地球和其他实体的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量测、分析、显示、管理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测绘学的服务领域、应用范围必将越来越大,

第五篇:读书笔记 原创系列 美学概论

关于“美”

——《美学概论》有感

班级:艺术 074班学号:2052707327姓名:许磊

什么是美?羊大为美。

什么是学?一个人蹲在房间里认真钻研的过程就是学。

“羊大”之所以为“美”,是因为“羊大”好吃之故,而“美”的本意则是“羊大”。

什么是美学?我认为,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在营盘里吃饱了羊肉然后评论哪块羊肉更味美的学问。

一、关于“美学”

一直以来,“美学”这个名词,在我看来,从来没有一个可以书写出来的诠释。上完《美学概论》这门课,我才稍稍敢于加以言辞。从老师第一堂课开始记起,从荆州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而遇难一事开始说起,我才发现,原来,美学是可以建立在一种语境 、一种价值之上的。

美学,任何学科的建立都应有它的起点,那就是事实,即现象。而对于审美事实的客观存在,则决定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其审美关系则构成了客体、主题以及动态特征。

听了荡气回肠的西北歌谣,苍凉万分的秦腔,以及缠绵幽怨的江南小调,才晓得,“美”,没有任何限定和分区。看到大海,则被它的辽阔征服,顿时,我们会因为它的辽阔美而心胸开阔;看到日出,我们怎不会因为它东升跃起的那一瞬灿烂而折服;看到高山,我们会因为它的雄壮美而叹然自身的无力还有渺小,有人望而却步,有人攀登其高从而使其至脚下,无论怎样,这都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美的感受。也正是由于此,我才可以坦然的告诉自己,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对美的感受和创造一般规律的学科。那么,从严格意义上说,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审美之度——“和”

中国文化中,“和”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从宇宙观看,世界万物的依存关系内涵着一种“和”,即差异面的统一;从人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和”指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内涵着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的合理内核。总之,“和”是事物稳定的常态、有序的象征。

作为哲学范畴的“和”,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儒家思想中,表现为“中庸”。中庸之道是孔子处世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既是儒家思想的方法论,也是儒家的审美尺度。

在中国最早的人论是孔子的仁学。以“仁”为美,以“和”为美的表现形态,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和人生理想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孔子的仁学,既是对神学的反思,也是对人自身的思考,对人生自我价值的追求,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标志,也是人的自我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就像《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和”呢!

在孔子美学中,始终是以人为出发点,把审美和人格修养、道德实践、人生联系在一起的。美,体现在人的道德实践中,是人的美德的外在显现。孔子弘扬人格美,对人的理想和自我价值的自我实现表现出特殊的关注,形成了儒家以道德为准绳,以善为美的审美追求。儒家把政治、审美和人生联系在一起,促使了审美的意识形态化。儒学以善为美,其美学思想表现出鲜明的为人生的色彩。

那么,我们再回归到荆州大学生救人遇难一事所引发的论坛中,当然也不仅仅是因为这样,我们就开始怀疑提倡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其实,学校教育教给学生的只是应试能力,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呢?我认为,则是没有普遍提高的。我甚至设身处地的想如果换作是自己,在当时的情形下会是怎样的反应,结果不得而知。“救人一命,等于拯救了一个世界。”这样一句伟大的话语,在渔民小船

的渔夫身上,丝毫感受不到一点关于“仁”、关于“和”的语境,更不用谈“美”了。也虽说死者已矣,生者唯有强忍悲痛,壮烈的活下去,但是,逝去的“生命美”、“人格美”,又有谁人知?

显而易见,我们也可以看到“挟尸要价”的行为触犯的不仅是人们的道德底限,同时也丢失了作为人真正所要追求的东西。

我们在唏嘘之余,是不是也应当反思一下,让同样的悲剧不再发生呢? “仁”不仅是一种善,更是一种美。以“仁”为美,不仅仅是人格美。

三、美的本质

要说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审美对象包括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而现实生活又包含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同样的,艺术世界更是千奇百态,给人以崇高的美的享受。说到崇高,它的美学特征除了艺术的崇高外,还有自然的崇高、社会的崇高。

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认为自然即为美,美的本质是自然。这里的自然是指符合事物的规律,也就是中国哲学中所说的“道”。中国古代对于美的本质的探讨更多的是通过对“道”、“气”、“妙”的探讨而反映出来,与西方强烈的思辩特性相比,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更强调宇宙本身的意蕴和人的精神境界。历史上,关于美的本质有以下几种观点:美在形式说;美在完满说;美在愉悦说;美在关系说以及美在生活说。

美在形式说中,如古罗马建筑、故宫的对称美等等;而美的完满则不等同于完美。我们在生活中,要把自然人格化、道德化,人的特性也要客观化、自然化。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美是自然的一种最大的秘密,我们可以看到和感觉到它的所有效果,但是一种普遍而清楚的意见:它在本质上还属于未被发现的真理。”合乎自然的即为美,反之则为丑。这个审美标准,它不仅仅适用于天地万事万物,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人和社会的和谐自然为美,人自身的和谐自然同样表现为美。大道至简,大道至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计划下一篇:铁路质量安全红线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