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薄弱学校的解决办法

2022-09-11

薄弱学校顾名思义, 就是人力薄, 财力薄, 学校区位不理想, 教育质量较差, 社会声望低下的学校。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支持力度弱。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关心和支持较少, 在资源投入方面缺乏应有的公平和扶持;上级教育科研部门指导不到位, 缺乏针对性、指导性;社会各界帮助不到位;学生家庭支持不到位。薄弱学校多处于农村, 这些地区经济基础薄弱, 教育意识淡薄, 难以形成与学校教育要求相适应的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教育环境。2、学校内部条件差。一是硬件条件差, 缺乏基本的办学条件, 存在着校园狭窄、校舍破旧、现代教育设施设备差、图书资料缺乏等问题。二是软件差。 (1) 教育观念落后。办学思想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 工作重心始终集中在应付考试和提高升学率。 (2) 学校管理水平低下。 (3) 师资水平差。表现为教师群体素质不高, 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缺乏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学历偏低。 (4) 学生素质差。文化基础差, 问题学生较集中, 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严重, 流失率较高。 (5) 学校起点低、历史短、问题多, 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3、办学成效低。学校规模偏小、师生比例不协调, 造成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因为学校质量低、管理差、校风不正、社会形象不佳, 在社会大众心目中产生了“马太效应”, 加重了对薄弱学校的不良印象。家长对薄弱学校避之惟恐不及, 学生转学现象非常严重。

一、用立法的手段改造薄弱学校

早在20世纪60年代, 美国就注意到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问题, 并开始通过颁布教育法案来扶持和改造办学条件、水平较差的薄弱学校。1965年颁布的《初等与中等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必须为低收入的社区学校提供资助和支持。此后, 美国国会曾七次对该法案提出修改意见, 以促进美国学校的均衡发展。90年代美国提出全国教育目标后, 薄弱学校问题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公众更加广泛的关注。1993年, 克林顿政府颁布的《学校改进法》提出要通过特殊拨款和专项资助等形式来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布什上台后, 于2002年1月颁布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教育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中小学所有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的成绩标准以及与此相应的评估、奖惩机制。为了达到法案规定的标准, 各州都建立了包括薄弱学校在内的各类学校评估、扶持机制, 这在客观上刺激和推动了美国薄弱学校改造的进程。

二、政府加大投入, 加强薄弱学校硬件建设

在经费投入上,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投入力度, 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政府部门从财政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中抽出一部分经费, 按照市与区 (县) 规定的比例配置, 设立一定的专项专用经费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工作, 逐年加大支援薄弱学校的比例, 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包括新建、扩建和修缮校舍及专用教室, 购置和维修教育教学仪器, 帮助发展校园经济, 适当改善教职工待遇等。

三、自加压力, 谋求发展

(一) 走科研兴校之路, 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 他要阅读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资料, 要学习教育科研的技术和手段, 要研究教育理论, 要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积累、整理、分析资料。这一系列过程本身就是教师自觉学习, 自觉提高的一个过程。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在经过一段教育科研的经历后, 其自身素质的提高速度非常快, 在教育科研中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专家。当一个薄弱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时, 它就开始向薄弱告别了, 在教育科研中, 逐步培养出本校的名师、教育专家、骨干教师。

(二)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突破口

对于薄弱学校, 教育资源匮乏, 只有通过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改革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学生积极性的提高来促进学业成就的获得, 通过学业成就的获得来激发教师的教学信心, 通过教师教学信心的增进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来赢得上级领导的关注, 从而获得更为充足的教育资源, 才能最终摆脱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困境。

(三) 加强校本培训,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个教师只有工作热情而没有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教不好学生的。对于薄弱学校来说, 关键的问题还是教师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的高低。由于诸多因素, 业务素质高的教师在薄弱学校已经不多了, 要想改变这种面貌, 靠上级管理部门来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使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 只有靠学校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提高薄弱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主要途径是校本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在校本培训中, 要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 要为教师提供走出去的机会, 要让教师了解本地区以外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 开阔教师视野。同时把外面的优秀教师请进来, 通过做报告、上观摩课、与教师们交流等形式来提高本校教师的认识水平, 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四) 走内涵发展之路, 用特色强校

每个学校都有其特殊的校情, 优质校之所以优质, 并不在于外显的教育形式, 而在于对外显教育形式背后的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突显出来的自身特色。弱校要由弱变强, 必须在内涵发展上做文章, 在特色上寻突破。弱校只要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办法对头, 走出困境的路会更宽、空间会更大。弱校要敢于创新, 敢于大胆改革, 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江苏的洋思中学和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成为全国农村学校的名校, 都是在课堂教学上练真功、出真经, 无论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还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都在打造着关注生命的学校, 充满活力的课堂, 是他们的特色, 是很值得弱校走向强校之借鉴。

(五)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充分发挥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实行层级管理, 做到人尽其责, 齐心协力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二是制度与人本结合, 既做到依法治校, 又做到以人为本。三是制定完善教师的绩效考核、年度考核、评优晋级考核等方案, 切切实实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激发其把弱校建设成强校的工作热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速铁路轨道精密工程测量下一篇:利用“数形结合”巧解初等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