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10风筝范文

做风筝作文10篇

一、做风筝

这个周末,张老师让我们自己动手做一只风筝。

我回到外婆家里,准备了风筝的骨架、透明纸、剪刀、透明胶、风筝线、彩色布条和彩色笔,用来做风筝。

首先,我把透明纸剪成菱形,然后用透明胶把骨架粘在菱形透明纸上。我想:风筝的身体做好了,可以直接用手把它飞起来也行吧?我试了一下,那风筝真难控制,老是东飞飞,西飞飞,我想:还是要加绳子啊!

后来,我把细细的风筝线给装上去了,看起来也挺不错的。我试飞了一下子,这一下就没有那么难控制了。我想好像少了一些东西,对!彩色布条!我把最粗的那一条粘在最下面,把两条细的粘在两边,就完成了。

最后,我在风筝上涂了颜色。我画了个湛蓝深远的天空,有许多风筝飞着,其中有一只大风筝在中心点。我还画了许多小朋友和他们的爸爸妈妈在草地上玩耍,小牛和小羊也在草地上,他们都很开心。也有许多高楼大厦,我还写了几个大字在中间:“我要飞向蓝天”。哈哈,风筝做好了!

做风筝真好,不仅让我动了脑筋,又给我带来了快乐。

二、做风筝

星期五张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做风筝”的作业。

星期六下午,我就开始准备做风筝的材料。首先,我和爸爸冒着滂沱大雨来到我们工厂附近的一个小作坊,向那里做蒸笼的老板要了几根作篾来做风筝的骨架,同时,还收集了一些报纸,准备了要用的胶带、纸刀和线。

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真做起风筝我就犯难了,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风筝。于是妈妈就成了我的顾问,她动口,我动手。

我把报纸剪成一个正方形,然后,用透明胶带把两根竹篾固定在正方形的对角线上,再贴上一些妆饰品,使风筝更漂亮一些。第三步:贴上风筝的尾巴,它是起到平衡作用的。第四步:系上风筝的绳子,把绳子绑在骨架中间,这个几筝就算是做好了。

虽然我做的这个风筝很普通,没有买得风筝华丽、颜色没有那么好看、漂亮,但这可是我亲自动手做的,我非常喜欢这个风筝。

三、做风筝

三(6)班蒋星鹏

今天上午,何俊成和胡运泽到我家来找我做风筝了。我们先去了胡运泽家,因为做风筝的材料都是有胡运泽提供的。

胡运泽先拿出了一个风筝模型,然后把做风筝的材料拿了出来。他先帮我们做好了骨架,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硬翅风筝,所以就拼了一个十字形的骨架。骨架已经拼好了,接下来就是上色了!经过我们的讨论后,决定画一只米老鼠。何俊成先把米老鼠的造型描绘了出来,然后按原卡通形象的米老鼠涂色。我们分工涂色,我画手部脚部,何俊成画米老鼠的身体。在画的时候呀,纸还会起些毛毛,原来这是

海棉纸呀。

在画画的时候,我们都很用心的去画,把风筝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喔,对了,为了把风筝装扮得更漂亮,我们还画了背景图:蓝天和草地。我来画蓝天,何俊成来画草地,那胡运泽呢就帮我们修补一些我们弄得不太好的地方,做得很好看。

最后只要把线装上去就可以了。当然,胡运泽早就准备好了,他拿出一个小把手,上面还绕了许多白色的线。我把线绑在风筝的骨架上,绑得非常牢固。最后再把尾巴贴上去,一个风筝就完成喽。

如果你也想做风筝的话,也可以自己动手做做看喔!

四、做风筝

三(6)班伍潇峰

今天,我和同学一起做风筝。

我先去了小店里买了一些做风筝的材料,有竹签、白胶、线,还有糊风筝面的宣纸,一切准备就绪,同学做风筝,我来画画。

先把一根竹篾放在另一根竹篾距离点20厘米的位置上,然后用线把两根竹篾固定在一起,这样骨架就完成了。又把宣纸拿了出来画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我想了一会儿,画了一只小米老鼠,又画上了天空和小草,这样就画完了风筝。最后一步就是给风筝粘上尾巴,这一步先用白胶挤出一点上去,这一步很难做,我费了好多时间,才粘好,风筝做完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做风筝,虽然没有外面做的那么好看,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一定会更加的出色。

五、做风筝

三(6)班彭雨婕

我今天和弟弟一起做风筝。

我们不知道怎么做风筝,就去电脑上查,可是电脑上说,要用竹面,我们家没有竹面。我们只好把旧风筝上的棍子拆下来,再加了一根棍子。那另一根棍子是我们在小区找了好久才找到的。

我们再加了一张白纸,棍子用透明胶胶上去的。后面用软纸剪了一个尾巴,用毛线当线,纸剪的图案是一个菱形。

可是,我还不知道这风筝飞得起来不?飞不起来就太可惜了。

如果可以飞起来,我和弟弟准备在上面画一些画,让这个风筝变得更加美丽。

这就是我和弟弟做风筝的经过,让我们拭目以待吧!等班上放风筝比赛那天,我将和弟弟一起拿个风筝与班上的同学较量一番,我相信,我的风筝一定会飞起来的。

六、做风筝

三(6)班何俊铖

星期六,我和我们组的同学,蒋星鹏、胡运泽、朱韬,我们一起做风筝。我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有吸水纸、水笔、毛线、剪刀、小木棍等等。

我们首先画好了风筝上的图案,画的是米奇老鼠。我们觉得画得非常的像,然后就开始涂颜色了。先把米奇老鼠的肚子涂成了红色,再把它的脚和手都涂成金黄色的,最后把米奇上部分涂成蓝色,下部份涂成绿色,可爱的米奇就成了五颜六色,漂亮极了。之后我们就开始把两根小木棍固定在纸上,我们包了两根小木棍,包成了软翅型的风筝。最后把毛线穿在针上,再钉在风筝上,这样风筝就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是去试放风筝,我们来到花园,把风筝放上去,风筝就飞起来,在天空中自由的飞来飞去,漂亮极了,我觉得我们做的风筝实在是太棒了。

七、做风筝

三(6)班傅卓凝

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在课堂上,张老师说:“大家做一个风筝,这是让你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可以和父母一起做风筝,这一次父亲俱乐部活动的题目是„放风筝‟只要能放飞风筝,就能一周不用写作业啦!”。

今天,我和小舅、弟弟一起做风筝。首先。我们要准备竹子、竹片、报纸、纱线。我先找来竹片,把它削细,削薄大小均匀,做一个弧形的形状,加一个十定架,这就是骨架了,再用纱线把骨架扎紧,我们又用翦刀把报纸翦成正方形。在报纸上涂上鲜艳的色彩,还准备了两条长长的长须,算做尾巴。

小舅说:“我们先把骨架装在报纸上,扎紧,小舅还特别要注意两边是否同样均匀。再把两条长须装上去就完成了。我向小舅说:“风筝可以放飞在天空吗?”弟弟还在旁边跳来跳去,开心极了。他还说:“什么时候可以去试一试风筝是否能飞上天空”。

我们把风筝拿到广场的空地上一试,温暖的春风果然把风筝给飞上蓝天,载着我们的希望越飞越高。

八、做风筝

三(6)班吴浩然

三(6)班“风筝故事会”结束了,我从这次的风筝故事会里,

学到了怎么做风筝。

首先要准备做风筝的材料,有:两根竹子制成的棍子、无纺布、

双面胶等,然后我就开始制作风筝了。

我先用双面胶把竹棍给做成一个十字形,再用无纺布把已经做好的十字架给蒙上,再用双面胶把蒙好的无纺布给固定到做好的十字架上,再把买来的风筝线(麻线)给绑在做好的风筝上的骨架上,注意不要一轻一重,前面不要太轻,后面不要太重,这样子肯定飞不起来了。

我在风筝上贴了一张大小和风筝一样的纸,在上面画了画,把这个风筝变成了五彩缤纷的风筝,我搞的手上都是颜料,但是我很开心。

做风筝可真是一件有趣事!

九、做风筝

三(6)班姜清菡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做风筝。我本以为会很简单,但试过之后才觉得很难。

我们先把坏的雨伞拆开,然后把雨伞剪成一个三角形,结果剪完之后看起来什么都不像。所以我们又修剪了一下。

然后,把以前买的风筝的骨架抽出来,不过有长有短,跟之前风筝的布料的长短都不一样。我们只好一个人把骨架按住,一个人拿着彩笔,沿着骨架画出一条线,我们按照线把布重新修建了。

接下来,我们拿出针线把骨架缝了上去,不过,缝完之后才发现缝得不够紧,骨架很容易掉出来。只好用固体胶,固体胶也很难搞。

我用彩色纸做风筝的尾巴,把它剪成长长的条子,粘在上面。一条条彩色的带子,可好看了!

风筝可真难做,我做了一大半天,竟然还没做成。

十、做风筝

三(6)班徐晴

今天,我到张丽源家做风筝,我们准备做一个鱼形的风筝。

我们准备了两张A4纸粘了起来,我拿起铅笔画了起来,我把金鱼画得像大盆子一样,还有海里的景色。

画好之后,我们用两个找了又出又长的竹签,一试不行,“换一个!”我大声的说。

“我正在找!”张丽源说。不久,我们找到了一个很适合的木棍。

我们把竹签涂成了五颜六色的,因为竹签太湿了,把我的手都脏了。我们把它放在阳台上,晒!晒干之后我们把竹签塞到了风筝上,贴得紧紧的!

塞好竹签后,我们又把风筝的尾巴做了些改造!加上了美丽的彩带,我们把它装饰的非常美丽,像孔雀的尾巴,十分美观!

装饰完以后,我们开始做风筝的线了,这是做风筝最难的一步了!首先,选一种好线,把线的一头绑在两根竹签的中间的地方,再

找来一根又粗又短的木棍,要把线弄的很长才行!不然很难操控。

我们做好风筝以后,我们开始放风筝了!果然,我们的风筝飞起来了!飞向了美丽的蓝天,它带着我们的希望飞向蓝天!

第二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0课

风 筝

颍东区袁寨镇蒋楼小学

蒋金亮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文章既写了 “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学生乐于阅读本文,但要注意不能让他们过于流于表面,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小朋友,我们曾经学过清朝诗人高鼎写的一首古诗《村居》,你们还能背诵吗?

(学生齐背)

2、诗中“纸鸢”指的是什么,还记得吗?(对,就是风筝。) 关于风筝,你还能补充哪些些知识呢?

3、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贾平凹先生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风筝》。

(1)板书课题,提示“筝”的写法。

(2)读题,提示“筝”读轻声。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看清字形,把课文读正确,给每小节标上序号 。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学生点评。

4、思考: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些事? 根据回答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合作研讨,探究质疑 1、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例如:(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师引导: “憧憬”是什么意思?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中憧憬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我们精心做风筝时,心里在想着什么呢?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就是课文里这些小伙伴们精心做风筝时满怀的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憧憬、希望) 教师引导: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你能给“依然”换一个词语吗?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

2、欣赏放风筝的一组照片,文中哪个词写风筝刚起飞的样子?哪个词写风筝飞到空中优美的样子?请大家在书上点出来。

(1)指名回答,媒体依次出示词语,学生跟读: 凌空飞起 翩翩飞舞。

(2)看着满载着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凌空飞起、翩翩起舞,此刻的心情怎么样?鼓励学生说出不同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激动、幸福等。

3、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好景不长,风筝在一阵风后线断了,飞走了。我们的心情顿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媒体出示:

(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 (3)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4、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哭”、“垂头丧气”下加红点,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小伙伴怎样的心情?(相机板书:着急 伤心)

5、指名同学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小伙伴们的心情一落千丈,变得垂头丧气?

6、练习朗读三句句子,注意体现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1)自由读。 (2)挑战读。 (3)齐读。

7、孩子们四处寻找失落的风筝也没找到,但是他们仍不甘心,最后他们把目光锁定在村子的水磨坊那里,媒体出示句子: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齐读句子

(2)你们认为他们找到没有?指名交流。

(3)小结:不管有没有找到风筝,但相信孩子们已经找到了寄托在风筝身上的——快乐、幸福、憧憬和希望。(相机板书:快乐)

四、拓展延伸,阅读练习

1、古诗积累:

纸鸢 宋 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放飞心情,总结全文

1、《风筝》这篇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时的情景。虽然,最后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知道只要孩子们希望不灭,憧憬还在,即使失去风筝难受,但孩子们可以重新做,再次放飞他们的理想、希望,让我们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童年是最快乐的时光。

2、齐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附: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 憧憬、希望

放风筝 快活、高兴

找风筝 着急、快乐

第三篇:彭艳玲 语文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三单元10课《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

姓名:彭艳玲 职务:教师

职称:小学一级教师 单位:八五一一农场学校 手机号码:13214675332 地址: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 邮编:158307

《风筝》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密山市八五一一农场学校小学一级教师 彭艳玲

邮编158307

电话1321467533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运用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引导学生把运用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策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叠翠流金、梧叶萧萧是秋天独有的风景,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我们的单元主题秋天里的快乐,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风筝 谁能给筝字找一个形近字,并说一说它的字形特点。看资料袋给大家带来了哪些有关风筝的知识。

设计意图:以主题单元入手,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乐趣。

二、学习放风筝。

风筝在中国有着有悠久的历史,放风筝也是深受大家喜欢的一种活动,迎着习习的的秋风,跟随孩子的脚步,我们一起去放风筝。思考:他们是怎样放的,心情怎样?你是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资料导入:听到同学们的朗读,我是也不禁想起寇准的一首诗《纸鸢》,大家进一步体会风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说话练习

大家想象一下,星期天,大家把所有烦恼抛到脑后,来到操场上,一个小朋友举着风筝,一个牵着线,风筝飞满了天空,(

)。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作者的心情,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对应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怎样用词。

三、体会做风筝的乐趣。

学生自由读第二段。重点理解

憧憬

依然

思考,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我们在做风筝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把你能够体会到心情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

1.精读句子“我们精心做着,心里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结合句子,换一个词吗?(认真,专心,仔细等等) 他们那么认真地、专心地做成了一个怎样的风筝?

2.资料补充。那几根细苇,我们去折它的时候,是踏着塘里的薄(báo)冰去的,是那么晶莹,那么有趣,险些掉进水去

设计意图:通过换词让学生体会到做风筝的专注,体会到幸福鸟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

四、找风筝

过渡:放风筝多让人开心快乐啊,可是风筝断线了,小作者与他的伙伴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着急,伤心)学生反馈读

1.你从哪个词中体会到了?(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出示句子练习

风筝,但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快乐、童趣、天真、梦想等) 说话练习

我们去寻找“幸福鸟”,我们(

)过草地,(

)过小河,(

)过树林,在(

) 旁找到了它,它(

),(

)。

五、总结全文。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好词语,就能把文章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有趣。

课后反思:

优点:《风筝》是一篇有关贾平凹的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要想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这篇文章我读了好多遍,每读一遍都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以至于最后能一字不漏地背诵文本。那么怎样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深深体会到作者如何用朴实的语言把文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生动展现出来呢?三年级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在朗读文本的基础上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及写作方法,所以我决定以朗读为突破口来挖掘文本。这就要在“读”上下功夫了。主要运用了变序导读、大量的资料为理解文章服务,营造了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把语文和生活相结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的训练课。

不足:对文章第一段的处理过于简单,它有概括放风筝、做风筝的作用。注意让学生反复读文,每次读文都要有不同的要求,体现阅读的深入性。

第四篇:风筝风筝飞上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教师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平时课可以少考虑一些,尽可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下才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而在此同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因为风筝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种玩具,我调查了一下,班里90%的同学都曾放过风筝,而且放得不错,这也是孩子们春天最喜欢的一样活动。我就从孩子们亲自放风筝的经历入手,请他们谈谈放风筝要注意的技巧,然后引入介绍风筝的历史,然后引出书中的年画《三月三》,请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动物形象的风筝,然后重点介绍了常见的沙燕风筝,并观察书上的三个沙燕风筝,看看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知道了沙燕风筝的外形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其中的图案、颜色可以有丰富的变化。在对风筝有了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再布置今天的课堂作业,根据孩子们绘画的水平,我分成了三种层次的作业:1是临摹书上的风筝图;2是画沙燕外形的风筝,自己设计丰富的图案;3是设计一个书上没有的新颖漂亮的风筝。同学们很感兴趣,都认真的画了起来,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作品。

教学背景:体育活动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相约去放风筝是每个人非常喜爱的休闲活动。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每一个儿童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仔细观察,发现风筝的特点,简单的设计、绘图风筝,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风筝。并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及构造与平衡的关系

2、初步学会弯、绑、糊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3、初步学会小组分工,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愉快,完成作品的自豪心理。

4、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5、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的对称、美观、有创意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学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掌握放飞的技巧。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图片激发兴趣

1、先让大家看一些风筝的图片。多媒体播放各种风筝图片。(学生不住地发出赞叹声) (板书:风筝风筝飞上天)

2、讲解风筝的起源

3、玩过风筝吗?你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鸟形、龙形等等。

过渡: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风筝。(想)

4、出示菱形风筝,让学生仔细观察。风筝都有一个特点:能看出来吗?

(板书:对称图形)

二、学生自主观察,制作方法指导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最简单的风筝。

(二)仔细看看,我们要怎么做?准备些什么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设计完成记录表(小组分工)

1、请大家简单分工。组长、记录员、检验员

2、出示“十字形”骨架,让学生观察。

3、指导步骤和方法

步骤:设计图案——检验、评价——扎骨架——糊纸——绑拴提线——着色

四、学生制作(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因为制作没有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只能放弃。)

五、集中展示、评价

组内成员

合作愉快扎线牢固

剪粘平整图案美丽

着色漂亮用材合理

操作安全回去还要

六、加工、试飞

教学反思:

课堂流程不够自然,即教学思路不清晰

1、课的一开始导入部分,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引出风筝。不如看图、直接引出来的风筝,这样课堂更加有效率。因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重点是在制作上,课的导入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制作指导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十字形”的骨架,这是对流程的破坏。应该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第一步是扎骨架然后引导学生考虑扎的位置,如何扎牢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图案、检验图案。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完全是仿制简易风筝,根本就不需要设计,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作秀之嫌。再加上起不了什么作用,浪费了课堂时间。

3、指导性错误。糊纸应该是先糊再裁,可是有几组学生采用的是先裁后糊;虽然也可以糊上,但是“先糊再裁”比较科学,不容易犯错误。

4、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只是扎好了骨架,没有时间糊纸,甚至有一

组连骨架都没有糊好。究其原因,因为本人没有充分考虑到本节课内学生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够在骨架做完后,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不仅会容易绑扎,而且骨架不容易变形,容易修改,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有效性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不清晰,即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综合大家的意见,重点应该是三部分。

一、扎骨架;

二、糊纸;三绑提线。其中难点有二。一是扎骨架时绑线的方法,两根竹条的位置也是难点所在;二是绑提线的位置。糊纸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再糊,提示一下学生应该可以明白。重点难点应该是教师心中有数。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制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但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如绑四条菱线老是绑不好,可以给学生出个注意,这样不仅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也可以使教师的有效指导落到实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理念,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的特点,学生能自主发现的,就自主观察,得出结论;学生不能发现的,教师适当引导,或者作为知识直接授予也未尝不可。

1、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活动。扎骨架时扎线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用“X”形,但有些学生认为扎的越多越好,结果不仅影响糊纸,还影响整个风筝的重量,影响了后续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教师在指导时,可以问学生:绕线怎样才合理?学生一般都能够知道:牢且少。当然学生实在能够自主发现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告诉学生是知识的传授,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

在绑扎骨架时,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同时出现线和双面胶两种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这是指导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上,采取思维的优化。这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糊纸只要为学生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后糊?学生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很快明白过来。

2、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自主活动,但并不反对对知识的传授。在扎骨架时,两根竹条的位置,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讲:根据许多人反复实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上下比例应该是3:8;左右是4:4的关系。因为五年级学生对比例还不清楚,教师可以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在一根长竹条上面部分是15厘米,那么下面部分

是40厘米;这样左边和右边也应该是20厘米(比例是1:5厘米)。在课堂前教师可以把做好的竹条直接教给学生,省去了比例之间的转换。有人说,我做过了我记住了。我记住了,我会反思。所以在知识的传授后,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比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3、综合实践活动提高了教师不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这堂之前,我对制作风筝是一位外行。有许多专业术语,我根本不懂得。如绑提线的位置和长度是非常讲究的,我查阅了潍坊风筝网《风筝的升空原理与制作》后,才知道三个知识点:

1、提线长度: 取风筝面宽度用二倍长最为适宜。

2、.提线位置选择

3、提线角度:调节。

当然,这节课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和学会了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能力,激发了我对教育真谛的渴望,这是我更加着迷于这门课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明白了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

第五篇:风筝风筝飞上天教案

篇一:风筝风筝飞上天 教案

篇二:五下美术《风筝风筝天上飞》教案

风筝风筝天上飞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以及造型特点,掌握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2、在观察分析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的过程中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3、体验中国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生发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制作风筝的基本方法,并运用装饰纹样绘制风筝。

难点:理解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绘制风筝。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谜语导入,设疑激趣

(1)谜语:“天上一只鸟,用线拴得牢,不怕大风吹,就怕细雨飘。”(谜底:风筝)

(2)教师设疑激趣,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唤起学生对风筝的原有认知。

(3)教师总结,板书课题:风筝风筝飞上天。

2、走进风筝,了解起源

(1)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课本范画《百子图》。

(2)教师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或知识吗?”

在中国,风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叫木鸢,后来改用纸做,叫纸鸢。高鼎在《村居》中写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发展历史,知道山东潍坊市著名的风筝之都。

3、欣赏风筝,了解形色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造型的风筝,分析风筝造型的特点——形状对称。

(2)学生自由讨论,除了形状对称以外,还有什么对称?(图案对称)

(3)学生观察造型厚,再观察分析风筝的色彩,引导学生寻找风筝上的颜色,并设问:怎样的颜色搭配可让风筝在空中更吸引人?为什么?

(4)教师小结:风筝的造型特点:多样,结构对称,色彩绚丽,对比明显。学生欣赏风筝是一种美德体验。

4、细观风筝,了解纹样

(1)以北京燕子风筝为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燕子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是什么?为什么绘制这个纹样?有什么寓意吗?

(2)学生开展讨论,教师引导总结风筝上的装饰纹样有吉祥祝福的隐喻。

5、大胆创想,设计草图

(1)提出作业要求,请学生设计一个风筝草图,注意风筝的造型、色彩和装饰纹样这三方面的要求。

(2)师生讨论设计方法,教师示范。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温故知新

(1)复习上堂课风筝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纹样等内容。

(2)交流讨论,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以及不同造型、立体的风筝。

2、认识材料,感知体验

(1)教师介绍制作风筝所需要的材料,并让学生了解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学生感知材料,并尝试着说说材料的用途。

3、根据草图,制作风筝

(1)备骨架:用磨砂纸将竹篾摩擦光滑。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扎骨架:用作基本骨架的竹篾要选宽厚一些的,而轮廓骨架的竹篾一般用薄而细软的较为合适。整个结构要简练、轻巧、对称、均衡,扎缚牢靠。

(3)糊风筝:把纸或娟糊在骨架上。纸的质地要薄、韧、平整。

(4)绘风筝:绘制风筝图样。图样要形象鲜明,色彩要艳丽明快,装饰性要强。提示:装饰纹可选取吉祥图案,体现出人们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美好幸福的追求。

4、作业练习,学生制作

学生尝试着绘制风筝。要求:

(1)造型独特,结构对称,色彩鲜明,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的原理。

(2)设色大胆,用笔肯定

5、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1)请学生尝试放风筝,分析自己的风筝作品,以及评价同学的作品。学生从风筝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整体效果等方面开展评价。

(2)学生互评、交流方法成功与否的心得,教师总结,并加以鼓励。

篇三: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风筝飞上天》综合实践教案

综合实践单元分析

综合实践教案(第一阶段)

综合实践教案(第阶段)

综合实践教案(第 二 阶段)

篇四:风筝风筝飞上天

电子教案 1 2 3 篇五:风筝风筝飞上天

风筝风筝飞上天

(4)学生展示作品,师生互评并交流创作经验。 4.实践,拓展,升华。

(1)提问:放风筝需要注意什么?(起飞平稳,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

(2)师生到操场上放飞风筝,感受春天里放风筝的喜悦(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安排到课外)。

(3)课外要求学生继续了解风筝的发展史及不同区域风筝的制作特点。

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教师要尽可能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平时课可以少考虑一些,尽可能让学生遇到困难时,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下才指导。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而在此同时,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因为风筝对小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和喜欢的一种玩具,我调查了一下,班里90%的同学都曾放过风筝,而且放得不错,这也是孩子们春天最喜欢的一样活动。我就从孩子们亲自放风筝的经历入手,请他们谈谈放风筝要注意的技巧,然后引入介绍风筝的历史,然后引出书中的年画《三月三》,请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动物形象的风筝,然后重点介绍了常见的沙燕风筝,并观察书上的三个沙燕风筝,看看有什么特点,同学们经过观察,知道了沙燕风筝的外形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其中的图案、颜色可以有丰富的变化。在对风筝有了感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再布置今天的课堂作业,根据孩子们绘画的水平,我分成了三种层次的作业:1是临摹书上的风筝图;2是画沙燕外形的风筝,自己设计丰富的图案;3是设计一个书上没有的新颖漂亮的风筝。同学们很感兴趣,都认真的画了起来,也产生了许多美丽的作品。

教学背景:体育活动是少年儿童喜爱的活动。在秋高气爽的季节,相约去放风筝是每个人非常喜爱的休闲活动。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是每一个儿童引以自豪的一件事情。

教学目标:

1、学会仔细观察,发现风筝的特点,简单的设计、绘图风筝,按照要求制作简单的风筝。并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及构造与平衡的关系

2、初步学会弯、绑、糊等简单的操作技能及简单工具的使用。

3、初步学会小组分工,体会同伴之间合作的愉快,完成作品的自豪心理。

4、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和知识,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5、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及对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制作一个左右平衡的对称、美观、有创意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

教学难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掌握放飞的技巧。

学生)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图片、实物;准备1米长细竹条3—4根、棉线2卷、桃花纸2张、胶水、美工刀、颜料等材料工具;组织四人合作组。

(教师)准备有关风筝的图片、实物;2—3个已经扎制好的风筝骨架;半成品风筝(已经制作好的,但没有画图的风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图片激发兴趣

1、先让大家看一些风筝的图片。多媒体播放各种风筝图片。(学生不住地发出赞叹声)( 板书:风筝风筝飞上天)

2、讲解风筝的起源

3、玩过风筝吗?你见过的风筝都是什么形状的?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三角

形、菱形、正方形、鸟形、龙形等等。

过渡:想不想自己也做一个风筝。(想)

4、出示菱形风筝,让学生仔细观察。风筝都有一个特点:能看出来吗?

(板书:对称图形)

二、学生自主观察,制作方法指导

(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最简单的风筝。

(二)仔细看看,我们要怎么做?准备些什么材料?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设计完成记录表(小组分工)

1、请大家简单分工。组长、记录员、检验员

2、出示“十字形”骨架,让学生观察。

3、指导步骤和方法

步骤:设计图案——检验、评价——扎骨架——糊纸——绑拴提线——着色

四、学生制作(活动),教师适当指导 (因为制作没有完成,最后一个步骤只能放弃。)

五、集中展示、评价

组内成员

合作愉快 扎线牢固

剪粘平整 图案美丽

着色漂亮 用材合理

操作安全 回去还要

六、加工、试飞

教学反思:

课堂流程不够自然,即教学思路不清晰

1、课的一开始导入部分,用“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引出风筝。不如看图、直接引出来的风筝,这样课堂更加有效率。因为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重点是在制作上,课的导入只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2、在制作指导一开始就出现一个“十字形”的骨架,这是对流程的破坏。应该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第一步是扎骨架然后引导学生考虑扎的位置,如何扎牢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设计图案、检验图案。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学生完全是仿制简易风筝,根本就不需要设计,否则就成了画蛇添足,作秀之嫌。再加上起不了什么作用,浪费了课堂时间。

3、指导性错误。糊纸应该是先糊再裁,可是有几组学生采用的是先裁后糊;虽然也可以糊上,但是“先糊再裁”比较科学,不容易犯错误。

4、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学生只是扎好了骨架,没有时间糊纸,甚至有一

组连骨架都没有糊好。究其原因,因为本人没有充分考虑到本节课内学生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如果能够在骨架做完后,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不仅会容易绑扎,而且骨架不容易变形,容易修改,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有效性的问题。

二、设计思路不清晰,即重点难点把握不准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综合大家的意见,重点应该是三部分。

一、扎骨架;

二、糊纸;三绑提线。其中难点有二。一是扎骨架时绑线的方法,两根竹条的位置也是难点所在;二是绑提线的位置。糊纸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再糊,提示一下学生应该可以明白。重点难点应该是教师心中有数。综合实践活动虽然制出:要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活动,但是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特别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如绑四条菱线老是绑不好,可以给学生出个注意,这样不仅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也可以使教师的有效指导落到实处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和理念,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的特点,学生能自主发现的,就自主观察,得出结论;学生不能发现的,教师适当引导,或者作为知识直接授予也未尝不可。

1、综合实践活动课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活动。扎骨架时扎线的方法,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用“x”形,但有些学生认为扎的越多越好,结果不仅影响糊纸,还影响整个风筝的重量,影响了后续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教师在指导时,可以问学生:绕线怎样才合理?学生一般都能够知道:牢且少。当然学生实在能够自主发现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告诉学生是知识的传授,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

在绑扎骨架时,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同时出现线和双面胶两种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用双面胶拧成的绳子代替线的捆绑,这是指导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选择上,采取思维的优化。这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样,糊纸只要为学生是先糊再裁,还是先裁后糊?学生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很快明白过来。

2、综合实践活动提倡自主活动,但并不反对对知识的传授。在扎骨架时,两根竹条的位置,教师可以这样跟学生讲:根据许多人反复实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上下比例应该是3:8;左右是4:4的关系。因为五年级学生对比例还不清楚,教师可以简单的举例说明。如在一根长竹条上面部分是15厘米,那么下面部分

是40厘米;这样左边和右边也应该是20厘米(比例是1:5厘米)。在课堂前教师可以把做好的竹条直接教给学生,省去了比例之间的转换。有人说,我做过了我记住了。我记住了,我会反思。所以在知识的传授后,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比较。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理解知识。

当然,这节课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和学会了思考,也提高了我的能力,激发了我对教育真谛的渴望,这是我更加着迷于这门课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明白了这是一门自主、开放、探究、创新的课程;是一门解放学生,发展教师的课程;是教育回归原生态,回归自然的课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出纳jd范文下一篇:说双簧范文

热门文章

风筝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