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措施

2022-09-11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 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 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 它既是一门基础课, 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 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 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来, 中职语文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何谓改革?改革便是冲破旧有思维的限制, 与时俱进地开创出一番新气象。积极、正确的改革举措, 将更好地彰显出自身价值, 并推进整个时代的进步。中国在进人21世纪后, 知识、经济飞速发展, 作为经济支柱的技术工人却相当缺乏。作为技术工人摇篮的职业学校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而语文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程, 是中专生入校后首先要学习的文化课, 从课程设置上看, 语文课课时比例大、设置时间长,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从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看, 中专语文课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培养适合21世纪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 教材内容陈旧单一, 主次失衡

如果说, 观念的更新是教改的先行者, 那么, 教材的改革就是实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老教材课程内容陈旧, 思想滞后, 远未体现出时代精神, 学生们从语文书中看到的只是过去的生活, 感受到的只是前人的情怀。另外, 根据目前生源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应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训练, 而放在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上, 新版教材在这方面也缺乏了一种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二) 教学观念落后, 缺少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 特别强调的是语文的工具功能, 老师常常拘泥于字词章句的分析, 而忽视了对文章整体的感悟, 以及由此而生的对个性感受的尊重、独特理解的重视, 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强调个性的张扬与创新意识的发掘、人文意识的熏陶是教学观念改革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因而, 语文课堂教学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程序, 某一节课堂任务完成与否与整个教学目标关系并不太大, 其实, 智慧的挑战与启发、生命的感悟才是最重要的。

(三) 教学模式呆板单调, 跟不上时代步伐

在中职教学领域, 专业课的改革一直受到各方重视, 无论是加拿大CBE教学模式的普遍运用, 还是其他优秀教学模式的活学活用, 都似乎只青睐于专业课, 基础文化课的改革模式却一直少有人问津。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本教案一辈子”的老一套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

总之,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入校成绩较低, 文化课基础薄弱;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 缺乏足够的重视, 没有学习兴趣, 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从宏观角度来看, 语文课是其它学科的基础, 中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 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 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迫在眉睫。

三、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根据专业培养需求, 组织教师自己编写教材

不同专业的教材, 内容及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旅游专业可选一些介绍文物古迹、描写山川景物的游记体散文或说明文, 内容上紧扣旅游专业知识, 提高学生对一些历史知识、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的感知能力, 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财会专业应侧重于财经应用文的写作, 如合同、条据、报单、财务分析报告等;文秘专业除学习各种实用文体的写作外, 还要注重学生文学素养、审美能力的熏陶和培养, 教材中就要多选一些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

(二) 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针对中职生大多语文素质较低的特点, 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控制好难易程度, 循序渐进, 切忌好高鹜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 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能力训练和提高, 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在对中职生的要求。

(三) 结合中职现状, 科学调整教学内容

目前, 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说上, 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以礼节性的交际口才、自荐求职的说服口才、与专业对口的行业口才, 以及展示才能的演讲口才为重点;在“读”上, 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实际, 着重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说明书等;在“写”上, 教学内容要重点放在如何写信、写请假条、写自荐材料等应用文上, 确保没有错别字, 没有病句, 能将意思表达清楚。

(四) 围绕中职实际, 科学选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因材施教是重点。在新课改视野下,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和选用的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又称实践导向教学, 是一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 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

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模拟教学, 即以人为创造某种与社会交往仿真的情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或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训基地或人造情境的模拟实践中, 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二是案例教学, 即借助某个具体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三是项目教学, 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能力。四是角色扮演, 即通过对某个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角色扮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

(五) 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媒体使用

现代社会, 许多国家语文课程不仅规定要求具有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 而且要求他们在面对繁杂的信息资料时, 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鉴别能力、探究能力和独立创造能力。

目前, 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前提条件。让学生了解媒体的多样性, 并学会运用现代技术, 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把媒体的使用列为提高阅读和写作质量的重要途径, 向学生介绍各种形式的媒体:如杂志、报纸、广播、电视、电影,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技术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技能。

(六) 发挥教师形象魁力和情感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是人文学科, 教学过程中饱含着人文因素, 美的“亮点”随处可见。在上课时, 我非常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因为学生见到衣着得体、举止端庄、表情自信、亲切和蔼的老师, 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审美的心理准备, 愉快地进入审美情境之中。另外, 教师的情感魅力在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爱育”, 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 并以此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苏霍互孕沐斯基说:“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 是一种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愿望。……哪里有这种爱, 哪里的教师本人就是吸引集体的每个学生巨大的力量。”语文教学蕴涵着情感和审美教育因素, 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认识, 语文教师对学生博大、热烈、纯洁的爱最容易最直接, 并可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教育。

(七) 运用多样的提问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种是自主式提问, 自主式提问应在课前布置下去, 要求学生们熟读课文, 并提出问题, 写在纸条上, 然后交给老师。但学生毕竟阅历有限, 思维能力也有待提高, 所提的问题可能不够科学, 或幼稚, 或笼统, 或模糊, 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分析, 选取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然后在课堂上解答。第二种是研讨式提问, 研讨式提问应在课堂上进行。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 并选出组长。在组长的主持下, 学生提出问题, 组长经过分析、综合、整理出一至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教师把各组提出的问题略作整理之后, 再把问题交给学生。先是组与组之间答疑, 后是老师总结、点评。第三种是规范式提问, 这是常用的提问形式, 适合任何课型, 不应为新而舍弃这种提问形式。可以是抓关键, 设问题, 可以是设问题, 也可以是重思维, 设问题。这三种提问方式在课堂中交叉运用, 可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不感乏味, 增强学习的兴趣。

总之, 面对中职学生免试入学的新形势, 我们要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来看待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新情况。正确分析, 冷静对待, 科学合理的调整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寻找到一条与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目标相适应的发展之路, 形成中职语文教学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于职业学校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 语文教学才能够在中职教育中显示出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摘要:目前,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相脱节。笔者认为教学改革关键是坚持以学生为本, 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并结合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 使中职语文教学更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文章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难点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参考文献

[1] 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2008 (8) .

[2] 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1) .

[3] 李育芳.规范教学评价促进语文教学.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8 (10) 转.

[4] 刘建琼.语文方法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档案的电子文件管理分析下一篇:《汽车电工与电子学基础》课程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