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资产管理论文

2022-04-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资产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了国有企业自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并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改善策略。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资产管理论文 篇1:

论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

【摘 要】 由于存在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企业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评价一直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对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就难以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将从公共产品角度来探讨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问题。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国有资产; 绩效评价

一、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的形成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中具有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它的效用不可分割。它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效用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产品本身的效用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所共享,在技术上不可分割成若干部分,分别归个人享有,它具有联合受益和共同消费的特点。二是非排斥性,就是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个人独享,要是排斥他人,在技术上做不到成本也很高。三是非竞争性,就是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享用,不会排斥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享用的数量和质量。

自然垄断和外部性为国有资产的产生和存在提供了最合理的解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主要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也具有本身固有的缺陷,即经济学所说的“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尤其是由于自然垄断和外部性的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某些方面是缺乏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正是由于“市场失灵”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同时,也需要财政配置作为弥补市场缺陷的手段,即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的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进行的,政府要提供公共产品,就需要投入资本,从而形成国有资产。

二、公共产品与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主要承担提供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责任,而将大部分的私人生产和提供交由市场和企业去进行。因此,国有资产管理的范围主要应是对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所必需的资产的管理。从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有必要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的角度出发,国有资产的管理还应包括一些由国家集中起来用于平均社会收益分配的资产,如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等。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经济效率,政府必须使国有资产通过各种途径逐渐退出竞争性领域,并使之转化为社会公共需要领域中的国有资产增量,最终使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心放在对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所必需的国有资产管理上。国有资产专门管理机构的绝大部分工作职责不再是对盈利性国有企业的管理,而应转为对非盈利性的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公共产品与公共领域中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

在现实的国有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而存在的,这部分资产既包括诸如国家用于提供司法、行政、国防、环境保护等纯公共品所必需的资产,也可能包括诸如公园、道路等准公共品所需的资产。毫无疑问,管理好这些国有资产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用,理应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题中之意。那么,应该如何确立一个基本的体系,对这些资产管理的绩效进行有效的考核呢?公共产品理论在此给出了基本的原则。

(一)纯公共品领域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对于纯公共品领域提供中所必需的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公共产品理论给出了一个原则性的判别标准,也就是当公共品提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时,公共品的提供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对于该类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应遵循这一原理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对成本和收益进行确认,并给出评价,这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难点所在。

1.从收益确定和评价的角度来看,公共项目资产管理收益的确定比之于一般企业资产管理收益的确定要困难得多,因为一般企业的收益都是可以货币计量的,而公共项目因为其固有的收费的困难性,尽管其社会经济效益可观,但却很难以货币价格进行量化。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将公共项目的收益通过某种类比的方法转换成可以货币计量的收益。比如对于绿化造林的收益,可以通过一定的统计处理,计算由于绿化造林引起的农业环境改善从而农作物增产的收益以及空气质量改善导致的呼吸疾病减少而节约的医疗费用等等。这些计算尽管不可能是非常完整的,但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真实收益。

2.从成本确定和评价的角度看,公共领域中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困难主要在于对事后成本大小的评价要远困难于对企业成本的评价,因为企业处于一个与其他企业相竞争、相比较的环境中,而它的收益又是明确的,这样,当发生长期收益不抵成本的情况,或成本收益大幅度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水平时,就可以比较明确地判定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不理想的。而从客观上来讲,即使不作主观的评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那些成本管理不利的企业也将会遭到市场的淘汰,即市场将会自动地对企业资产管理的绩效作出评价。

(二)准公共品领域中的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准公共品是指那些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物品和服务。正是因为不完全的非排斥性和非竞争性,所以准公共品的提供既可能采取政府的方式来进行,也可能采取市场的方式来进行。在考察准公共品领域中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时,首要的问题是将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作一比较,只有当确信公共提供的效率较高时,国有资产管理活动才应介入这一领域,否则应尽可能地不介入。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在具体的实践中,究竟是采取公共提供为好还是市场提供为好,取决于这两种方法各自产生的净收益的对比。

需要强调的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准公共品提供上的原则标准,显然不能把收费的多少作为评价国有资产管理好坏的标准,固然收费可以使消费者在消费准公共品时客观地衡量其自身的效益和成本,从而避免过度消费造成的浪费,而且还有助于减轻税收的负担和税收引起的效率损失,但是过高的收费标准同样将导致效率的极大损失,特别是在某些行政垄断的场合,不受控制地乱收费将会给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害。因此,我们决不能认为收费越多,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就越好。●

【参考文献】

[1] 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新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 叶振鹏.公共财政与国有资产经营财政[J].财经文摘,1999(6):27.

作者:高 苑 陶淑贞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资产管理论文 篇2:

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

摘要: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了国有企业自创新能力的提高。文章分析了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机理,并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制;自主创新;企业改制

自主创新战略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主导地位,理应成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和表率。但是,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因此,探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机理,探索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策略对于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显著影响。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基本内容

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作为一种外部因素,对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003年4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第一次在中央政府层面上做到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表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国资委成立后围绕出资人的不错位、不缺位、不越位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尝试。通过这些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基本框架已经逐步完善,国有资产分类监管模式也取得了较大成绩。国有企业资产属于经营性资产,对于经营性资产的监管,政府已经基本建立起国有经济结构与布局战略性调整机制、国有企业改制与产权转让制度、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安排、国有企业经营者选聘机制、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国有企业管理者绩效考核机制。这些机制构成了有效的外部环境,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机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国有经济结构与布局战略性调整,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产业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又直接影响市场领域,使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格局、市场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环境发生深刻变化。2004年以来,国资委通过一系列措施优化国有资本在有关行业或领域的分布、优化在产业内部的分布、优化在区域间的分布、优化在企业间的分布和优化企业内部分布,将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国家需要重点振兴和国有经济必须保持控制力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向国有经济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领域集中、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集中、向企业主业集中,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规模效应得到极大发挥,极大地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动能,取得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在于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合适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消除垄断和不合理保护,完善优胜劣汰机制,真正形成竞争压力,能够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然而,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一些骨干企业陆续被外资控股,这些合资企业由于中方没有控股权,从而失去了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导权,有些企业的自主创新还受到控股方的严格约束。

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众多因素中,企业治理结构是关键因素。自主创新机制的有效性依托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或者说企业自主创新机制的建立是服从于公司治理框架之内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能够解决国有企业中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相容问题,能够促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共同关注企业的长期目标而选择技术创新手段。同时,通过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保证企业合理的负债结构,从而满足自主创新投入的资金需求。此外,完善的领导权结构和独立董事对董事会的工作效率有较大的影响,企业领导权结构会影响到企业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经理执行层的创新性。而从设立独立董事的根本目的出发,独立董事在进行战略决策时着眼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其既要考虑企业长期目标也要考虑企业的稳步发展,这样有利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自己的特殊技术能力,并不断积累企业的自有技术人才。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直接负责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行管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领导素质、创新精神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导向和创新效果。完善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机制能够保证所选聘的人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具备战略决策能力,具有创新思维,能够引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的,建立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的工作正在摸索阶段,选拔任用程序也在逐步规范、完善之中,这是导致我国国有企业自主创新滞后于民营大型企业的重要原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按照市场化、职业化、民主化、法制化、国际化的原则进行选聘,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外部适应能力的提高,对自主创新产生巨大作用。

绩效评价是企业进行自我控制、实现目标管理的内部管理机制,是一种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企业对绩效评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政府从宏观角度对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完善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必须能够体现企业的自主创新绩效,这样才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机制在很多方面出现了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尤其是在评价指标设置方面,普遍只设置财务绩效与管理绩效,这已经不适应现实的需要。国有企业需要关注其创新绩效的改进程度,并且随着自主创新战略的推进,对相关指标的测度已经初步形成。基于此,有必要评价指标设置进行革新,设置自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全面地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创新活动进行评价,从而正确引导、规范企业的行为,促使企业自觉、积极地进行自主创新活动。

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使命是为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负责,为国有股东的投资保护负责。按照委托一代理理论,委托人需要有效地监控代理人的行为,考核代理人的业绩,防止代理人的行为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利益。因此,国家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机制来促进国有企业负责人创新素质的提升,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形成企业的创新文化。

三、基于自主创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改进策略

综上分析,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与自主创新存在着互动关系。通过对国有资产管理机制的改革,引导国有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资源投入,通过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而综合绩效的改善和提高反过来又为下一轮的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资源投入,如资金支持等,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达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结构与布局战略性调整步伐,新设

立的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要把着力点从“管企业”轉到“管资产”上来,并通过战略性调整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继续探索构建国有资本的运营体系,赋予地方国资委较充分的出资者权力,包括对国企改制的主导权、国有股转让的决定权等,使之通过对国有资产的“相机处理权”来大力推动国企改革。

逐步实现国有资产产权构成多元化。在保持国有资产控制力的前提下,国有资产产权多元化不会弱化国有资产,反而会增强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多元化的产权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监督力度,避免经理层的无所作为,确保企业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当前国有企业必须在产权构成上实行多元化结构与重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企业保持活力,更加合理地配置有效资源,增强国有资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但是在产权改革过程中,要注意国有资产的控制权,防止非国有产权的短视行为。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考虑企业的股权配置,包括大、中、小股东的比例及对经营者的股权激励,从而使股权分配起到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通过提高企业经营者持股比例,使经营者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并保证经营者始终对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合理控制资产负债率,在资产负债率一定的情况下,为了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需要,应增加长期负债比率以降低短期负债比率,使负债指标能够与企业技术创新效果显现的滞后性相匹配。

以市场化改革为主要动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竞争机制,通过一系列措施改进市场准入机制,市场评价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市场退出机制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服务体系。以民主化改革为主要支撑,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民主选任机制。以法制化改革为主要渠道,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依法选任和管理机制。以国际化改革为主要方向,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选拔任用与教育培养机制。

从影响绩效的各个能力因素或竞争力资源开发状况、在竞争过程中企业的各项能力发挥状况等都进行综合评价。在不影响现行体系中指标作用的前提下,增加对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测度的相关指标,使之更为科学、合理。自主创新指标包括研究开发率、研发人员比重、国内专利申请授权数、应用专利数、新产品销售比重等等,合理确定这些指标的比重,大约20%。在企业和国资监管部门之间建立长效的监测和汇报机制,做到实时监控。

加强对负责人考核机制的完善,从鼓励自主创新的角度出发,科学地设计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机制,有效地对负责人进行监督和激励。同时,负责人的业绩考核机制应注意同选聘机制相配合,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选聘、考核体系,保证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有能力、有动力、有意愿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提高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效率。

参考资料

[1]金思宇,姜秀珍,中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现状、趋势与指标选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

[2]吴春波,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评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2)

[3]陶虎,齐新家,基于自主创新的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改进研究[J],山东经济,2008,(5)

作者简介:吴旭晖(1974-),男,福建漳州人,厦门海投物业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国有资产管理。

作者:吴旭晖

国有企业绩效评价资产管理论文 篇3:

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考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加强了公共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进行了规范。但是由于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部门无法及时改变以往的国有资产管理方法,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让单位的运作成本不断增加,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笔者将着重讨论现行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当的改进措施,为国有资产实现精细化管理以促进资产增值保值提供适当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国有资产;增值保值;精细化管理

国有资产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财产和财产权益,国有资产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国民经济的基本,也是社会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障,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实现资产增值保值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维持经济稳定的关键成分。

一、目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基础管理工作力度不足

由于企业是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国家和政府将国有资产委托给企业进行管理,以促进其保值增值。由于国家和政府对于资产管理的力度不足,很多企业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或者没有按照规定对其进行经营。按常理企业应该出台有关的政策对于国有资产进行特别的管理,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对于国有资产的数目没有很清楚的明细,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缺失导致国有资产运营过程中频频丢失,造成账目和实际有很大的差距。并且由于我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国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存在“重购轻管”的问题,只是利用大量的资金去采购,承包大量的国有资产,但是对于购置之后如何处理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这一切都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不扎实造成的,给国有资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2.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国有资产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资产,另一种是经营性国有资产。而流失的主要是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般是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经营者的策略问题造成了管理失误,或者违反了国有资产的管理条例,人为造成国有资产处于险境中,最终导致国有资产浪费流失。笔者对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有资产流失的数量每年呈上升的趋势,经过推算,每年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数额能够达到五百多亿人民币,平均到每一天都在一亿以上。为何会有如此多的国有资产流失,这里面不乏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种。外部原因就是我国的国企管理体制以及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政策问题,内部原因指的是国企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疏漏,导致国有资产人为流失。无论是内部问题还是外部问题,都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资产的流走对企业而言是巨大的损失,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和改革。

3.预算管理制度缺失

作为国有企业,无论是国有资产还是企业自身资产,在使用之前都应该做好预算,这样支出和收入才会形成比例,不断增强企业的实力。但是目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却存在国有资产运用预算不完善的情况,这就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足够的依据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导致资产的流失。具体体现在下面这几个方面,首先就是账目和实际出现不符合的情况,这样就给财产的清算工作带来很大的考验,由于无法实现有效的统一,缺乏对于存量资产信息的全面掌握,也就无法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导致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这就让国有资产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削弱,给企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方面主要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保障政府的双重职能得到分离,将更多的权利交给企业的管理者、其次要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利的分离,保障分权机制进入企业。为了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控制,第一,政府机构要进行配套改革,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足够的外部环境;第二,企业内部要采取措施加强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的保护,出台足够的资产保障体系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尤其是要针对国有资产浪费的情况出台专门的资产管理制度,并且在资产使用时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有了预算作为后盾,财产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免很多的风险,提升资产的利用效率。下面就提出一些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发挥国资委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已经让国资委员会成为了企业资产的出资人,但是依旧存在较多的问题。国资委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最高领导部门,因此在国资委改革中应该从现在开始使用委员制,从而正确定位自身的职能。并且国资委根据情况授予国企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由于国有资产数量巨大,国资委不可能对国有资产直接进行管理,国资委担任的角色是本地区内所有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为了不断地让国有资产增值保值,需要将国有资产交给国企进行运营。这样在国资委的统一领导下,国企在使用国有资产的过程中机会有所谨慎,有利于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逐步形成“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局势。

2.加强国有资产预算管理,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我国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各企业都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文件,建立起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企业在使用国有资产的过程中就会有法可依,对于减少资产流失,提升资产利用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能够减少办公资源分配不均匀,资产闲置浪费的事件发生,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同时提升资产的利用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加强预算管理是减少资产浪费流失的最有效手段,预算管理要以资产管理为依据,资产和预算互为前提和基础。通过合理、科学的预算编制,能够在事前对于资产的分配做到均匀匹配,减少不公正事件的发生。在预算之前,企业要对本企业的所有国有资产总量进行详细的清算,在建立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核定单位的资产配置预算,让资产管理和预算有机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体系

上文中也提到,目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资金流失,为了加强精细化管理减少资金的流失,可以在国企内部建立经济责任制度。因为对于一个国有企业而言,管理者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者能力足够强,将能够带动整个企业朝着预想的防线发展。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政企分离以及责任委托理论,这就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附加在了企业管理者的身上,但是这样一来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在将国有资产给企业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保障管理者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如何才能保障企业管理者将国有资产作为自己的私人资产去管理,并且国有资产数额巨大,一旦出现财务舞弊的事件,必定会给国有资产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失,而提出经济责任制是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措施。

(1)国企内部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体系,在国家有关政策的基础上对企业管理者的权利,义务,以及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逐一说明,这样让企业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据可依。

(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为了对企业管理者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合的评判,企业内部要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可以以一个季度为考核周期,通过对国有资产前后的价值进行价值考查,从而判定企业管理者在一个工作周期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否合格。对于那些使国有资产增值的管理者,地方国资委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度的表彰,从而提升其工作热情;对于那些不仅没有增值反而贬值的情况,国资委要结合本地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对管理者做出什么样的处罚;而对于那些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情况,应该通报公安部门介入进行调查,看是否存在违法犯罪的情况,以便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企业进行改革,首先要有政策理论的指引,其次企业内部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要团结一致上下配合,最后一点就是需要有稳固的外部环境,作为国企,员工数量巨大,需要为在岗职工提供足够的保障。因此为了保障企业运作顺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面对沉重的员工负担,应该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自我商业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 ,养老费用严格遵守:国家,企业,个人的付费原则,保障三方面共同负担,避免由企业单一负担。其次,为了解决企业下岗员工的再就业问题,要将失业救济和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利用社会的力量开展再就业培训,提升下岗员工的再就业能力。有了这些措施,企业面对的外部压力会减少很多,也能够抽出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国有资产管理中来,不断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

参考文献:

[1]倪建发.实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策略思考[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2]丁晓伟.对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10).

[3]张之代.黄山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N].安徽经济报,2005-11-24.

作者简介:谭立红,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O二队,从事经济,财务工作

作者:谭立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层医院就业意愿护理专业论文下一篇:我国企业所得税制立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