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焦点之一,而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争论较大,论文数量众多。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做出适当的评论。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 篇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文献综述

摘 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近来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主流的学术观点可按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成三大类,即金融促进、互为因果、金融约束;现有研究普遍使用相关性分析等计量方法进行研究,存在局限性,难以打开金融促进经济的“黑箱”机制,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在于有效追踪金融资产来源去向。

关键词:金融发展;经济增长;金融深化;金融约束

引言

近年来,金融市场在消除贫困、国家崛起的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微型金融(MFI)的成功运营,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孟加拉GB银行、印尼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等,雄辩地证明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者们对此也作了大量研究。

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综述性研究也有不少,但普遍而言缺少一个较好的框架体系,故略显凌乱。本文试图从三个维度,以一个较清晰的框架,筛选、总结出具代表性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章和观点,以冀对中国金融改革、经济增长提供些许帮助。

一、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金融促进论

支持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学者较多,论述角度主要包括金融结构、金融抑制/深化、金融功能、金融法权等。

作为金融发展学的开山鼻祖,哥德史密斯(1969)运用金融相关比率(金融资产总量与国民经济总量之比)等指标,对各国的经济水平进行了检验和观测,指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国金融上层结构发展要快于该国国民生产和国民财富基础结构的发展,金融相关比率上升,但这一上升并非无限过程,达到某一阶段(1-1.5)时停止;欠发达国家金融相关比率小于发达国家金融相关比率;大多数国家中,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发行与持有上所占份额随经济发展而显著提高。甚至在金融相关比率已停止上升的时候,这一份额仍继续扩大。

哥氏的金融结构论多属狭义的金融结构论,关于金融结构更为广义的争论在于: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和市场为主体的金融结构孰优孰劣。朱闰龙(2004)总结了银行体系支持者的主要观点:(1)易于获得企业和经营者的有关信息,降低管理成本;(2)更好地处理跨期及流动性风险;(3)动员资本,达到规模经济。而市场体系的支持者对银行的批评在于:庞大的银行业使企业从事过于保守的投资,并抽取大量租金,减少企业利润,窒息企业创新(Hellwig 1991;Rajan 1998);另一方面,银行相对而言收到较少的管制,更容易同企业经营者达成共谋,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妨碍形成有效公司治理结构(Hellwig,1998;Wenger,Kaserer 1998)。

不难想象,随着金融市场逐步发展、金融体系日渐庞大,银行在金融资源评估和配置中的效果在减弱,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将会逐步下降。这一点已被英美等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广泛证实。

Demirgue Kunt和 Ross Levine(2001)考察了控制人均GDP水平后金融结构的法律、监管及政策决定因素,发现对股东强力保护、会计标准好、腐败程度低、没有明确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家,倾向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对股东和债权人保护不力、合约执行差、腐败程度高、会计标准差、严格监管银行系统以及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倾向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Raghuram Rajan和Lulgizingales(1999)认为金融市场比银行更依赖外部法律体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才是适合的。Tadesse(2000)指出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和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金融部门不发达时,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而在金融部门发达时,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则要大于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所起的作用。

E.D.Shaw和Mckinnon通过对比研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金融体制,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Shaw(1955)指出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如利率管制、高估汇率等,由于对人性的理解不够和对市场规律的忽视,导致了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而以取消利率管制和汇率管制为主的金融自由化政策则具有一系列正效应:储蓄效应、投资效应、就业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减少效率损失和贪污腐化。

Mckinnon(1973)与Shaw的观点类似,从利率自由化的导管效应,论述了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Mckinnon指出,与传统观点将货币和实物资本将二者视为相互竞争的替代品不同,在如下两种情况下,货币和实物资本是互补品:(1)金融市场不发达,经济单位必须依靠自我积累来筹集资金;(2)投资具有不可分割性,因为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收益。在这两种情况下,又由于投资和存款回报率的函数:

I/Y=f(r,d-πe)

其中I/Y为投资占收入的比,r为实物资本的平均回报率,d-πe为货币的实际收益率(d为各类存款利率的加权平均数,πe为预期未来通货膨胀率)。这样,当货币存款利率低于投资的实际回报率r的范围内,实际利率的提升会提高内部储蓄的意愿。在投资不可细分的假设下,内部储蓄的增加,导致内源型投资上升。这即是所谓的导管效应。

金融功能视角下的理论研究始自 Merton 和Bodie(1995),他们的研究表明:金融安排的形成和演进有利于评估潜在投资机会、实施公司控制、便利风险管理、增强市场流动性和动用储蓄资金。通过效率或高或低的金融服务,不同的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亦有大有小。Allen 和 Gale(2000)同样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指出: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所提供的风险管理功能是不尽一致的。金融市场可以帮助投资者进行横向风险分担(cross-sectional risk sharing),该功能使其为投资者表达不同的意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制。金融中介可为投资者提供跨时期风险分担(inter-temporal risk sharing)功能。因为金融中介体可以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损益进行调整来防止资产价格的过分波动,从而平滑了不同期间的投资收益,优化了资源金融资源的配置,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LLSV(1999)研究了金融发展的法律决定因素的问题。他们的数据集包括了有关投资者权利以及48个国家或地区有关法律规则执行程度的详细资料,其研究结果表明对投资者的保护增加了外部融资的机会并且增加了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促进经济整体增长和发展。陈志武(2009)指出,金融市场最能滋生违约风险、道德风险的温床,金融交易的进行对制度、法律、产权保护等的要求要远高于一般商品。因此明确的产权制度和严格的法律体系对金融市场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

(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

“互为因果论”首由Patrick(1966)提出,在其论文《欠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中,Patrick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为“供给引导”和“需求跟随”两种:(1)“供给引导”是指金融发展先于实体经济部门中的金融服务需求,金融部门主动地将滞留在传统部门的资源动员出来,并将这些资源转移到能够推进经济增长的现代部门,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即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的结果;(2)“需求跟随”是指金融发展只是实体经济发展的结果,市场范围的持续扩张和产品的日益多元化,要求更有效地分散风险和更好地控制交易成本,因此,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消极被动的,金融发展只是对来自于实体经济部门的金融需求所作出的被动反应。

Lucas(1988)也并不认为单纯的金融发展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他认为经济学家们夸大了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认为经济发展会创造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种需求导致金融部门的发展。Demetriades和Hussein(1996)对16个发展中国家1960&199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协整分析,结果并不支持“供给引导”型因果关系的观点。除了少数国家,大多数国家,两者因果关系都是双向的。他们的研究意味着金融与经济的因果关系受各国制度特征的影响很大,提醒人们既不要全盘接受“金融引领增长”的观点,也不要全盘接受“金融追随增长”的观点

中国学者丁晓松(2005)通过单位根和协整检验探讨了1986—2002年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他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但是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大。

(三)金融约束论

在金融深化、自由化被广为认可后,Hellman,Murdock和Stiglitz等学者提出了与自由化倡导者观点相反的金融约束理论。Stiglitz(1997)在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金融市场脆弱和不稳定的原因,他认为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应采取间接控制机制,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与监管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范制度约束金融市场的无序发展反而能够促进资本形成。

在此基础上,Hellman,Murdock和Stiglitz (1997)在《金融约束: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一文详细论述了金融约束的观点和主张。他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温和的金融约束”政策,这些国家金融体制的最大缺陷在于制度结构薄弱,但同时最需要动员国内储蓄、增强金融的长期稳定性,故政府部门应通过控制存贷款利率、控制市场准入和直接竞争等政策,在民间部门创造租金机会,并使这些租金保留在金融部门和生产部门内,从而激励和诱导民间部门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商品与服务,推动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根据国外学者Pagano(1993)、Maxwell(1994)、Levine (1997)、Lewis(1995)等提出的内生金融发展模型,沈坤荣和张成(2004)对来自中国各省各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指出目前中国内生金融发展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的机制尚存在障碍,金融机构的低效率成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笔者也认为,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大而不倒”的银行体系犹如金融市场上的“利维坦”,一定程度的金融约束一方面可使银行发挥市场引导、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为民间提供适当的激励,有助于金融市场秩序井然(下转28页)(上接25页)中发展,其效率和安全性均优于纯粹的金融自由化。

二、现有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紧密这一事实,已被广为认同。学者们尝试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去解释二者的关联和相互作用。一个普遍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搜集整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计量手段进行检验并获取结果,从而提供理论支持。但缺陷在于:相关性分析并不能说明倒底是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推动了金融发展,也不能说明金融发展从来都是外生于经济增长;使用不同数据用因果模型的检验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数理检验很难将外部变量全部排除,比如经济活动与技术创新毫无疑问影响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发展水平。

另一个较为模糊的问题是,金融机构究竟通过何种方式和渠道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现有观点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力极为有限。用“黑箱”来比喻人们对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致是符合事实的。如何打开这一“黑箱”,是接下来学者们应该攻克的学术难题,因为弄清这一“黑箱”的内在机制,对解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的一个思路是,有效追踪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的来源去向或许能够帮助去除“黑箱”的面纱,但这需要大量统计数据进行计算检验,无疑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丁晓松.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64-65.

[2] 乔家立.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3] 朱闰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4,(6):46-64.

[4] 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7):15-21.

[5] Demirguc Kunt,A.,and Levine,R.( 2001) .The financial structure database,in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of Banks,Markets and Development ( A.Demirguc- Kunt and R.Levine,Eds.),pp.17- 80.MIT Press,Cambridge,MA.

[6] Goldsmith,R.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M].New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7] Levine,Ross,1998,T he Legal Environment,Banks,and Long - Run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Money,Credit,and Banking,

Vol.30,No.3,pp.596-613.

[8] McKinnon,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73.

A Review of Literatures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WU Wen-tai,XU 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Key words: financial development; economic growth; financial deepening; financial restraint

[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武文泰 徐平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 篇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摘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学者们的关注焦点之一,而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争论较大,论文数量众多。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国内外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综述过程中笔者做出适当的评论。

【关键词】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综述

前言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金融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研究探讨始终未曾远离人们的视线。金融发展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扮演的角色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

熊彼特1912年曾在他的成名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详细论述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因素,并认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对推进技术的进步,进而影响经济的增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如此,人们认为熊彼特是比较早关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经济学家之一。

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里,可以说,金融已拥有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地位!对于金融在经济增长中重要作用的认识也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比金融与经济增长二者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争议较多,但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不同意见:

一、无关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这种金融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观点也被称为需求导向,赞成这一理论的研究人员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金融的发展只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被动反应。金融发展的这种反应可以解释为,经济主体伴随经济增长而对金融服务产生的需求。早期的研究如Joan Robinson(1952),莱文(1993),帕特里克(1966),Robert Lucas和Stem(1989)等[1]。

Joan Robinson(1952)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它只是被动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发展。Khan和Senhadji(2003)通过对比一些银行的发展指标数据和经济数据后发现,银行的发展指标对经济增长起的作用简直可以忽略不计[2]。

国内研究方面,谈儒勇通过研究中国的股票市场和经济数据后发现,中国的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明显的负相关。孟猛也认为金融深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不会对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而经济的增长对货币化程度的起促进作用,但其对非金融机构能够取得的贷款量几乎没有影响。赵玉龙和庞晓波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工作。他们通过对动态数据的发掘,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我国的因果性关系比较弱,这说明我国金融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因而我国的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可以通过完善金融相关服务,提升金融的效率方面获得[3]。

韩延春(2001)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基本没有太大作用,而他认为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二、促进论: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一类相关的文献著作比较多。熊彼特提出了别具特色的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有赖于金融的相关因素结合产业资本。指出银行的信用在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是金融活动的主要形式,1969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aymond W.Goldsmith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这一著作中,首次将金融发展以及经济增长进行了比较,开创性地提出了一套指标用于衡量一国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并对35个国家1860~1961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得出了“在大部分国家中,假如对最近数十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考察,不难发现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大致平行的。”这一结论。

King和Levine(1993)对80个国家1960~1989年间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不仅有联系,而且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他们认为由于社会中存在着信息成本以及交易成本,这些因素的存在推动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产生和发展,金融体系通过自身的中介桥梁作用,发挥了强大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从而使得经济得到增长[4]。

在国内,对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实证层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谈儒勇(1999),他采用1993~1998年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关的季度经济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线形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证明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呈现较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米建国和李建伟检验了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金融抑制以及金融深化问题,他们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金融抑制还是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的增长,而实现经济最优增长的前提是金融的适度发展[5]。

丁晓松通过单位根和协整检验考察了1986~2002年间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关系。他的研究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但是,经济增长对于金融发展而言没有太大的促进作用[6]。

运用产出增长率模型,赵振全和薛丰慧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发展之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揭示,我国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而对信贷市场的作用则较大[7]。

三、抑制论:金融发展抑制经济增长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这一观点被大部分的研究学者所认同,但是,仍然有部分学者对此种观点提出异议,在他们看来,金融的发展将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Van Wijnbergen(1983)和Buffie(1984)等人认为有限的金融信贷额度会因为金融体系的发展而使得国内厂商可得的份额减少。即社会投资和生产率会因为金融中介与国内厂商之间的竞争而降低[8]。

Diamond(1983)、Krugman(1998)等人认为: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供求的弹性较低并且经济结构上的刚性,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其供给以及相应需求的不足,这在资本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而市场供给及相应需求的不足又使得与之相对应的价格参数不能行之有效地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要求。按此循环,必然会使得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之间形成相互阻碍的关系[9]。

也有一些学者分析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其分担风险的能力大为增强,如此一来必然会使得用于预防风险的储蓄相对减少,储蓄率的降低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可以推导得出经济增长延迟的结论。

四、互为因果关系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以前,基于对新古典经济学中有关贷款利率是资本成本这一观点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比较低的贷款利率有利于促进投资的增加和经济的增长。但是McKinnon和Shaw提出金融抑制论却对此持不同观点:政府对金融活动的过度强制干预,而受到政府压制的金融又会反过来阻碍经济的成长和发展。

Mckinnon(1973)和Shaw(1973)基于这一观点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从中分析了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发展中国家所特有的“金融抑制”现象作为考察重点。Mckinnon和Shaw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金融约束行为和金融压抑现象。

Mckinnon的金融抑制论理论认为:对于经济发展而言金融变量与金融制度并非中性因素,它不仅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样也能起到阻滞作用,关键因素在于政府决策部门的选择。Shaw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概念:即金融资产的积累速度快于非金融资产的积累速度。他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从金融领域入手进行经济改革,金融市场应该减少人为的因素干预[10]。

在国内,陈军和王亚杰通过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同时深入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双向的因果关系[11]。

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通过对比东亚三国:中、日、韩的经验发现,实证中从长期因果关系上来看,日本GDP的增长中有金融中介发展和股市发展的带动因素,检验结果对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假说提供了支持;韩国的GDP增长与股市发展不仅促进了金融中介的发展,而且,股市的发展也从GDP增长和金融中介的发展中受益,韩国的检验结果对这一观点提供了支持;对中国的检验发现结果异于日、韩,在长期中,可以得出GDP增长和金融中介的发展对股市发展起带动作用这一结论,反过来,也能得出金融中介和股市的发展对GDP的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结论,然而,这种关系只在长期中存在,在短期内并不存在,但是,这个结果揭示了长期均衡中的状态[12]。

五、小结

各个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差异巨大,且制度背景各异,研究手段的差别会使得研究得出结论会差异巨大。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的研究资料,大体上反映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的深化,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也会愈发复杂,对这一领域的探讨研究也会不断完善。

实证研究方面,金融深化和经济增长还处于发展的阶段,目前为止尚且没有哪一种计量方法可以在实证上做出对错判断。这主要是因为:

1.“金融”这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很难也没有人能够做出一个较为完整而且准确的定义,在经济和金融创新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也处于剧烈的发展变化当中。因此,影响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键因素也较难确定,建立于历史研究数据的可靠性和由此做出的分析结果的有效性也就值得推敲。

2.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中除了金融发展这一因子以外还有其他众多的因子,并且,从经济史的角度来考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使得我们很难以去否定其中的某一种假设。

总而言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关系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实证考究都还路途漫漫。只有不断地完善理论研究体系,补充其中的不足,进而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使理论和实践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松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2009(21): 23~30.

[2]蒋茂玲,蒋晓洪.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外研究综述;中国经贸导刊;2009,06.

[3]张旭军.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近期国内文献综述,嘉兴学院学报,2007.1;19(1).

[4]李刚.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综述.生产力研究,2005,10.

[5]米建国,李建伟.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4):23~30.

[6]丁晓松.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64~65.

[7]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8):94~99.

[8]李芸,谭中明,杨慧文,张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文献综述,金融经济.

[9]王圣达.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0):5-22.

[10]朴松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2009(21).

[11]陈军,王亚杰.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2(8):48~51.

[12]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因果关系—中国日本韩国的经验,金融研究,2005.10.

作者简介:梁峰华(1986-),男,广西玉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齐鲁晋(1986-),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商学院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与投资管理。

作者:梁峰华 齐鲁晋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 篇3: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以上海市为例来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根据内生增长理论确定经济增长模型,而后与金融发展的指标变量结合对上海近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金融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增长,反之,经济增长也会影响上海的金融发展,其中在代表金融发展的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对经济增长影响较为显著,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上海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融发展;内生增长;经济增长;金融发展规模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金融是一较为重要的因素。Goldsmith (1969)就曾指出:金融领域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传统的新古典增长框架下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有限。因此,要更为深入地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放松新古典的假设突破新古典的理论框架。于是,在内生增长理论产生后,经济学家们开始在内生增长理论框架中纳入金融因素,例如索洛-斯望模型出现后人们开始对索洛残余进行了慎重的反思并将金融活动纳入到经济增长的模型之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诸多的研究对金融发展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做出了比较全面且规范的解释。Pagano(1993)建立了一个突性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金融自由化后的金融发展对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折旧率不变的条件下金融中介和金融因素通过影响资本社会边际效率、投资的储蓄比率以及私人储蓄率三个因素影响实际经济增长;国内也有学者在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做了相关研究,韩廷春(2003)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经济得到增长的前提是金融部门效率及无形资产水平的增长。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在研究领域存在争议,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发展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也有些学者认为是经济增长影响金融发展,后来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可能是互为因果的,例如Patrick(1966)指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两种可能,因应需求与供给领先,也就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可分为两类,前者认为经济增长导致金融发展即经济的增长带来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促进金融市场的建立。后者则是指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Goldsimth(1969)、Mckinnon(1973)和shaws(1973)等人,认为金融发展既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又受到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麦金农和肖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本停留在经验式的主观判断上对这种关系的刻画较为粗糙,而后继相关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差异性的结论。因此,文章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采用相关年限的数据对上海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文章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及文献回顾,说明阐述的问题和相关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第二部分为文章的理论分析及经济增长模型设定;第三部分进行实证设计,检验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是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影响的研究分析,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及启示。

二、理论分析及经济增长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借鉴熊鹏、王飞(2007)使用的AK模型,考察最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AK模型),总产出是总资本存量的线性函数:yt=AKt,其中yt为总产出,Kt为总资本存量,A为常数并不表示技术水平。资本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资资本可以瞬时调整,h/k是一个常数,令h/k=D。相应地生产函数就可以表述为标准的AK 生产函数:y=AK

其中,A=AD(1-α) ,α∈[0,1],由此可以得出:y=AKα h(1-α),再对其两边同时求对数,即得:LnY=LnA+αLnY+(1-α)LnH

为深入的研究问题,还需把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加入到模型中,模型的设定为:

LnYt=c0+c2LnKt+c2LnHt+c2LnSt+c4LnT+c5LnFIRt+c5LnFEt+ut(1)

其中,LnYt表示人均产出的自然对数,LnKt表示人均物资资本的自然对数,LnHt表示人均人力资本的自然对数,S表示制度因素,T表示技术进步因素的自然对数,LnFIRt表示金融发展规模指标,LnFEt 表示金融发展效率指标,LnFIRt 与LnFEt 一起表示金融发展水平, ut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设计

(一)数据与变量说明

下面对人均产出、人均资本、人力资本、制度因素、技术进步、金融发展等变量进行说明。(1)人均产出。人均产出是指总产出与人口总量之比。(2)人均资本。人均资本是指总资本存量与人口总量之比。(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水平表示人们的能力和素质。采用教育收益率的方法,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来间接的衡量人们的能力及素质。具体的计算方法为:人力资本水平=(接受不同级教育的人数×权数)/不同级受教育的人数之和。为了能够将平均受教育年限进行量化计算,我们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人赋予了不同的分值,其中未上过学的计为0年,赋予的分值为0,以此类推,小学、初中、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受教育年限分别为6年、9年、12年、15年、16年、19年,赋予其相应的分值为6、9、12、15、16、19。(4)制度变量。采用国有经济在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5)技术因素。文章对技术进步的度量采用间接度量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例来反映技术进步。(6)金融发展规模指标,本文用金融相关比率(FIR)即全部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额与GDP之比。(7)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是指金融中介将存款转化为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效率,是反映资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的一个指标,这里选择储蓄投资转化率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效率的指标,即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之比表示。

文章所有的数据均来自于1996~201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及上海统计网站并经整理得到,回归过程中我们使用Eviews3.1软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结果及检验

1. 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法,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分析,由分析过程可知,LNK、LNH、LNFIR及LNFE变量的一阶差分为非平稳序列,二阶差分为平稳的序列,LNT的一阶差分为平稳序列。

2. 协整检验。为了检查所研究的各组变量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文章采用Johansen的协整检验。根据协整检验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各组变量经协整检验均仅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线性关系,如表1所示。

3. 人均产出的回归分析。利用1996~2012年上海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对各变量与LNY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为

LnYt=-4.383566+0.239981LnKt+0.924574LnHt+0.694298LnSt+0.862759LnTt+0.218304LnFIRt+0.414263LnFEt(2)

(-0.990649) (1.280682) (1.191429)

(0.794159) (1.569495) (1.198357)

(1.057069)

R-squared= 0.990422 F-statistic =172.3405 Durbin-Watson stat =1.581265

从上述的结果可知各变量的显著性结果不是很好,很可能存在自相关,因此,我们去掉一些变量,再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为

LnYt=-3.099328+0.237941LnKt+1.661965LnHt+0.328856LnFIRt+ut(3)

(-5.184912) (1.349213) (4.949432)

(2.462384)

R-squared=0.985813 F-statistic =301.1210 Durbin-Watson stat =1.313627

从式(3)的结果可以看出,R-squared以及调整后的R-squared的值都很高,在剔除技术因素、制度因素、金融的发展效率因素后,所得结果表明金融的发展规模与人力资本因素对上海市的经济增长均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物质资本因素影响的结果则不显著,这可能与上海的发展进程有关,上海是我国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基本的原始要素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已不明显。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金融发展的规模对于上海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这对于今后上海的政策的调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影响的分析

经济增长反过来又是怎么影响金融发展规模的?对上述的AK模型得出的式子:y=AKαh(1-α)继而进行变形调整,可得LnFIRt=c0+c1LnYt+ut(4)

对(4)式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可得

LnFIRt=c0+c1LnYt+ut(5)

(0.630913) (0.490082)

R-squared=0.784158 F-statistic=54.49535 Durbin-Watson stat=0.550569

从上结果可知,变量的P(0.0000)值小于0.05,结果显著。表明经济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金融发展的规模,这与Goldsimth等学者得出结果一致。

五、结论及启示

文章以金融发展为出发点,对1996~2012年上海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可知,上海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相对于金融发展规模因素,金融发展效率的因素没有表现出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影响。另外由于查找数据的局限,文章中的数据使用的是1996~2012年的上海数据是从上海统计网站得到,相对来说有效数据的年限较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实证的结果,这也是文章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谢亚轩.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方法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3(01).

[2]评艳芝,彭文平.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3(10).

[3]赵振全,薛丰慧.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4(08).

[4]周骏.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02).

[5]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机制[J].清华大学学报,2003(01).

[6]武志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经验分析[J].金融研究,2010(05).

[7]杨龙,胡晓珍.金融发展规模、效率改善与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2011(01).

[8]李钊,李国平,王舒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两部门模型的中国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6(04).

[9]鄢莉莉,王一鸣.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经济波动——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2(12).

[10]李广智,周沫,周宗安. 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金融发展研究,2012(08).

[11]张鹤,黄琨,姚远. 金融发展、银行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内在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 经济动态,2012(05).

[12]陈志刚,郭帅. 金融发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述评[J].经济学动态,2012(08).

[13]余玲铮,魏下海. 金融发展加剧了中国收入不平等吗?——基于门槛回归模型的证据[J]. 财经研究,2012(03).

[14]邓敏,蓝发钦. 各国金融开放效应差异的金融发展视角—基于经济增长效应和金融风险效应的分析[J].上海金融,2013(03).

[15]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6[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 James E. McNulty, Marina Murdock, Nivine Richie.Are commercial bank lending Propensities Useful in Understanding Small Firm Finance?[J].Economic Finance,2011(06).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作者:李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论文下一篇:主义学习混合式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