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正效应

2022-09-10

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述

1.1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20世纪90年代“载体”这一概念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 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 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征、分类、功能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关于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已基本达成共识,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 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是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物质形式, 主客体可借此形式发生互动关系[1]。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以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物质存在形式[2]。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含义目前存在着“形式手段论”、“联系中介论”、“活动过程论”等观点, 分别从载体的信息承载性、中介传递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联系性等角度, 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阐释。本文主要是从形式手段论角度来使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 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的形式。它主要包括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等内容。

1.2 网络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

从历史发展来看,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可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传统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一直发挥作用的载体, 它包括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而现代载体则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它包括管理载体、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大众传媒载体等。网络载体属于大众传媒载体, 然而通过校园网络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 网络这种创新载体也可以发挥管理载体、文化载体等功能。

2 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影响

当今社会,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 互联网已经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 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2008年7月24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在京发布《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 截至2008年6月底, 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 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位。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用户, 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 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同时并存的状态。网络如一把“双刃剑”, 它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 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例如面对各种文化思潮的一拥而入, 不少学生由于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 对互联网上大量的西方文化难以做出正确的鉴别;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网络行为的隐蔽性, 可以使自己的网上行为不受任何限制;更有网络言论自由使得一些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 甚至道德丧失等等。

3 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正效应

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构筑高校网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各高校要结合实际, 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 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的两面性, 趋利弊害, 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使网络载体发挥正效应,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1 利用网络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阵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 要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应该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利用网络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阵地”, 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网上阵地。我校组宣部、学生处等部门均建立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如“奋进网”, 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并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典著作,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文献资料挂到网上,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网络载体变静态为动态,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搭建服务平台, 提供信息服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 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而网络载体的出现则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服务平台。

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审视自我、提升自我, 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观, 从而以职业生涯为导向, 更为主动、有效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3]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 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3.3 创建交流窗口, 促进情感交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学校校园网络、校友录、QQ群、E-mail、博客等建立师生之间交流窗口, 由此可以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也能克服工作繁忙等带来的交流不便。通过网络这个载体, 可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 达到对学生的全面了解。譬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老师可以通过网上交流拉近师生距离;针对有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网上答疑, 避免面对面交流的尴尬;有的学生还可以通过E-mail给老师提出合理化建议,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此外, 通过交流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对网络信息进行正确的筛选、辨别的能力。

总之, 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应该与时俱进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交流、文化活动、多媒体音像资料的学习之中。同时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师生交流平台, 加强网上互动交流, 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的形式。而网络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 通过网络载体可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阵地”;搭建服务平台, 提供信息服务;创建交流窗口, 促进情感交流从而积极发挥网络载体的正效应, 克服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正效应

参考文献

[1] 王升臻.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几个理论问题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7, 1.

[2] 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9.

[3] 杨振斌, 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4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特征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利与弊下一篇:浅谈电梯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