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语文教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2023-01-21

我们平时在教学中一定很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于是经常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实施初中语文新课程, 使用初中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 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下面就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1 注重知识的归纳, 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大家知道,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把握问题的全面而又不忽略重要细节的能力, 也就是要善于全面的分析问题。但思维的广阔性, 并不是面面俱到, 不分主次, 搞繁琐教学。它是抓住问题带有全局性的本质和重要细节来思考问题。语文教学中知识的归纳和延伸正是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好办法。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环境描写时, 首先交代清楚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然后结合《心声》《孤独之旅》《故乡》等课文, 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气氛、显示心理、提示性格、提供背景、推动情节、深化主题, 使学生思维纵横发散,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这就把零散的知识序列化了, 对学生的阅读、写作、应考也都有帮助。

有人说过, 只有序列化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在知识的归纳和整理中,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生便会运用自己的思维, 把学过的知识归纳整理成为序列化的知识。这正如老子说的“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 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2 加强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对话是一种教学策略, 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对话最有利于发展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 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 有了多重对话, 才有可能发挥阅读与鉴赏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

首先,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师生各自先要与文本对话。教师要先于学生进入文本吃透教材, 准备丰富的背景知识, 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并以问题为纽带创设对话氛围。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发展独立阅读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牢牢抓住课文的语言,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精妙, 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 发现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其次, 是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以文本为中介的教学对话。这种对话, 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接受与认同, 而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动态的阅读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在这对话过程中, 教师要以尊重、信任的情感和亲和、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提问, 始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 在学生出现阅读障碍时及时点拨, 同学之间在对话中要注意倾听与学习。在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中, 学生不断从他人的言语中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 及时纠正自己思维的偏差, 使自己的思维更全面、更深刻。

再次, 教师、学生与教材编者之间的对话也不容忽视。教师首先要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并引导学生体会选文的类型和作用, 这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层把握和理解, 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教会联想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 运用对立统一的认识论原理很好的解决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顺向和逆向、聚敛和发散等思维问题, 带领学生走出困境, 获得新的知识和智慧。在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我先抓住“愁”做文章, 引导学生联想到“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望江南》) , 李煜的《相见欢》中的“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再者, 运用对比手法, 如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 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为“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而与之相反的是,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其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样让学生由一事物而联想到相关事物, 分析比较, 学生对“愁绪”的理解就不会那么僵化, 这恰恰反映了学生思维的灵活程度和敏捷程度。

另外, 学生的写作思维过程, 往往就是聚敛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替使用的过程。先用聚敛思维审题, 明确写什么, 不写什么;怎样写, 不怎样写。然后用发散思维选材, 打开自己的生活积累, 分析比较, 这时教师要交给学生联想的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语文教材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择材料, 分析比较, 以期更好的表现主题。这一过程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可以说是“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充分地表现思维的灵活性。一位同学在《我也追星》时写道:“‘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几天来, 我了解了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闻一多, 蜚声乐坛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鞠躬尽瘁的两弹之父邓稼先……悄悄推开心灵的门户, 我惊奇地发现:在那些纷繁交迭的回忆落叶里, 闪烁着一颗叫做‘贝多芬’的明星。于是, 我的思想随着那一直尘封着的回忆隧道, 轻轻地飘近了贝多芬的世界……”。这些学生充分利用了语文教材, 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选择材料, 通过分析比较, 更好的表现了主题。

新教材中有一些文章, 编著者加了许多批注, 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迷信名家、大家。当然, 这就需要老师巧妙地运用教学方法, 给学生创设思维的条件和情境, 比如情境交融、以乐导思;独立思考、以异求思;鼓励质疑、以疑激思;学以致用、以用促思等等, 把教材真正变成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方法因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而不同, 只要我们灵活的采用新颖而得当的教学方法, 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在运用语文新教材时, 如果我们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那么学生的智力、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而那“美丽的思维之花”一定会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资料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认为, 在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最重要的环节是充分运用好语文教材,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因此, 在实施初中语文新课程, 使用初中语文新教材的过程中, 注重知识的归纳, 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要加强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充分挖掘文本,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要巧妙运用教学方法, 突破常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教材,语文素养,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 衡阳市26中学.巧妙利用教材文本写作[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感官营销:浅谈音量对消费者食物选择的影响下一篇:新时代“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