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之音范文

2022-05-19

第一篇:梦想之音范文

海之音

大海神奇莫测,气象万千。它有时波澜不惊,一碧万顷;有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爱大海,我更爱雄壮的大海之音。

每当风浪大作,我总要来到海滨。这时,海浪阵阵的轰鸣响,仿佛是一首雄浑的交响曲,那样响亮,又那样宏大。我静静地倾听着大海之音。忽然,从大海那宽广雄伟的旋律中,我听出了一些微弱的声音,这声音那样清脆,这分明是山中的泉水从岩缝中滴下来,落在岩石上的声音。啊,多么可爱的小水滴。正是这小水滴汇成小溪,又汇成了气势宏大的江河,最后,才汇成了浩瀚的大海。

啊,大海,从你的声音里,我不仅听到了长江的声音、黄河的声音,听到了无数小溪的声音,更听到了可贵的小水滴的声音。我捧起一捧海水,深情地望着它,默默地说:小水滴啊,你们是大海的源泉,是你们演奏出了这雄伟的海之音。我要像你们一样,也做一颗小水滴,好好学习,为将来奏响向四化进军的交响曲做准备。啊,海之音,我感谢你,是你给了我人生的启迪。

我漫步在海滩,弯腰捡起一块色彩美丽又十分圆滑的鹅卵石,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它。我好奇地把它放在耳边倾听,我似乎听到了大海波涛的声音。哗哗,刷刷,一声声,一阵阵,这声音拨动了我的心弦。是啊,也许是几百年前,也许是几万前年,一块有棱角的石头,被一条小溪从大山上冲到大江中,大江又把它冲到了大海里。海水不停地冲刷着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水从没有疲倦过。渐渐地,这块坚硬而有棱角的石头变得圆滑起来。啊,这雄伟的大海之音,其中充满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我似乎从这海之音中汲取了力量。听着这大海之音,我的血在心头激荡,我领会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消沉,要有海水冲刷石头那样的毅力和信念。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这雄伟的海之音,听着听着,我忽然觉得,这海之音不正是我们的人民坚强有力的誓言吗?听着那一声高似一声的海之音,我耳边仿佛响起了工厂里隆隆的机器声、公路上汽车的马达声、大海上轮船的汽笛声、课堂里琅琅的读书声我仿佛听到了我们伟大祖国前进的脚步声。

啊,海之音,你不知疲倦地响着,一声比一声更坚实,更雄伟

第二篇:传维权之音

传维权之音,树消费观念

——我院开展3.15权益保护系列活动

为提高学生科学维权意识,宣传相关法制知识,经学院领导和老师批准,我院学生会组织优秀青年志愿者成功开展3.15权益保护系列活动。

14号晚6:30,来自淮南新闻综合广播的主播孙益民老师莅临我校,并在我校医教105教师做了“做聪明消费者”主题讲座,孙益民老师用极具磁性的嗓音和在座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消费心得,从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剖析了消费者存在的维权问题,教导同学们学要会用司法途径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孙益民老师还现场解答了听众在维权方面的疑问,整个讲座气氛活跃,听者都表示受益匪浅。

系列活动第二波“法制宣传靠大家,权益保障你我他”千人签名于15号中午在我校西区食堂前举行,同学们纷纷在宣言标语上签名表誓,使科学维权的核心观念更加深入人心。晚上七点半,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主题辩论会在医教105教室拉开帷幕,通过辩论会的形式,使同学们对维权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此次系列活动运用灵活的方式向同学们介绍了大量的消费知识和有关的法律知识,唤醒和提高了大学生在消费中的维权意识,促进了消费者维权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第三篇:绝地之音教案

《绝地之音》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绝地之音的内涵,体会作者心灵的巨大震撼

2、品味质朴而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领会绝地之音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在黄河流经的陕西甘肃一带产生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秦文华,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声音呢?

二、解题(破题)

1、迅速浏览文章,“音”到底指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音”? 学生交流、明确:歌声、绝唱

特点:①无词无调;②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

③似情歌却含雄壮,似悲歌却兼哀怨,似战歌却嫌凄婉。

2、这绝唱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震撼。

(难道就是这无词无调的“咧——咧——咧”的歌声就令作者震撼,感动吗?令作者深受感动的是否是歌本身呢?)

三、研习文章:

1、这歌声是何人所唱?他在干什么?

明确:一个人;正在打碾庄稼。(目的:为了生存,延续生命。)

2、思考:这人的特殊性在于哪里?

明确:身处的环境。

3、赏析描绘平台的文字,哪些词语用的好?(齐读该小节中相关文字) 明确:(板书)斩——水的力量很大、山崖陡峭

划——崖高

涌——洪水速度快、山崖陡峭

两亩见方——平地小

悬——高、陡峭、危险

拴——险要

总结平台的特点:陡峭、险要。——绝境

4、面对此地作者内心的感受是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又是怎样的? 明确:我的心“跳”了起来(紧张、担忧)。

那人却乐观自然、坚强。(因为他在此生活、延续生命,而且还唱了歌来)

5、思考:真正令作者震撼的是什么?

明确:人处在绝地之中时迸发出的坚强的生命力。(精神世界)

6、多年来,作者一直在寻觅这支歌,后来终于在哪里又捕捉到了那歌声呢? 明确:腾格里大沙漠。

为何作者能捕捉到那歌声?因为此时作者也是身处绝境之中。(齐读第十小节)

7、其实作者在文中有没有阐述何所谓绝地之音?探讨“绝地之音”。 明确:(齐读第十一小节)

绝唱,是绝地生命力的张扬,歌即是生命本身。声音只是作者赋予生命力的某种具体的形态,是

生命力的有形形式。 绝地,是人类生活的绝境

8、结合最后一小节理解句子含义:

那是一首真正的绝唱,无词,却饱含万有,无调,却调兼古今。

明确:因为,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着生命的全部内涵,所以,无词,却饱含万有;

因为,这歌中从古至今展示着生命一代一代的延续,所以,无调,却调兼古今。

9、总结全文写作思路:

第一小节:追忆绝地之音

第五、六小节:邂逅绝地之音

第七到十小节:捕获绝地之音

思考:本文完全可以第一小节后直接写第五小节,那么,第二小节到第四小节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内容上,突出黄土林、营盘梁等地险要陡峭的特点。

形式上,渲染、衬托、铺垫。为下文写平台这一绝地中的绝地作渲染,衬托出平地的险要,同时也

为下文写作者在这平地之中感受到那坚强的生命力作铺垫。

四、课堂小结:

作者在《浪漫的高原》一文中这样写道:“因生之可贵,求生本能方显得壮丽恢弘;因生之艰难,才使生命本体万分珍重生命。这是一方生命内涵博大精深的世界。”

五、课堂训练:

1、想一想,说一说:是什么让我们震撼?

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 ——《绝唱》

学生交流:生命最后 无比自信 不屈服 凄美

2、想一想,练一练:

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都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

, ; , 。

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学生交流

出示参考答案:没有蓝天的深邃博大,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悠然;

没有牡丹的富丽典雅,可以有小草的清秀刚毅。

第四篇:故乡之音杂文随笔

许多离乡太久,抑或到了心生乡恋的年纪,先前司空见惯,充耳不闻故乡之音,如今拾起,却分外美妙直通心底,揽动了思乡的情傃,牵引着回乡的脚步。故乡在上党盆地北部一角,村里的孩子们甚多,每逢节假日或晚饭前后,从四面聚拢的追逐嬉闹声,足可以掀翻全村那“叽叽喳喳”、“哼哼哈哈”的喧嚣,充满青春活力和生命张力,欢腾跳跃,似鼓点紧敲。“噔噔噔”地奔跑,落地有声,从村东头到村西头,从村南头到村北头,如浪潮随风绵延,此起彼伏,恣意荡漾,夹带着童年快乐的音符。

一到吃饭的时候,做好饭的妈妈们,开始扯开喉咙,圧着孩子吵闹的声浪,拉长声线喊道:“大狗、二狗、小燕回家吃饭喽!”急切中透着温情。至今还记得东头张二婶喊孩子的尖音大嗓子,一遍不应,二遍便骂:“再不回来,我拧死你!”叉腰,挺胸,狮吼一般的造型,如在眼前。众声中,我会分辨岀妈妈的声音,亲切、温暖,将玩兴正浓的我拽到喷香的饭桌前。

有孩子的村庄,就有希望;有动物的村庄,倍显真实。庄户人家的院内,皆会养些禽畜,真像迷人的动物园,随时可闻到鸡犬吠的聒噪。春天的鸡雏如毛线团,“叽叽叽”来回滚动。数月,“喔喔喔”打鸣的公鸡,和“咯咯咯”生蛋的母鸡,便可满院奔跑;家燕子“吱吱吱”在它的窝前飞来飞去;房上的鸽子咕咕地叫着;家院树上喜鹊“喳喳喳”给家人报喜,热闹着农家大人小孩,分外欢喜。

家里曾养过驴,每次听它“唰啦唰啦”吃草秸,和“咯嘣咯嘣”吃豆粒,我觉得挺可爱。吃饱了便可以套上驴车,哼着歌儿去干农活;忽而扬起鞭子,清脆响亮的“啪”一声,驴儿便有趣地“嘎嗒嘎嗒”在乡间小路上奔跑。想起那画面具有诗意。养蜜蜂的院子里嗡嗡地围着花树;牛儿哞哞地耕耘着田地;猪儿哼哼地养蓄着肥膘;狗儿“汪汪汪”地叫着踏实;猫儿“咪咪咪”看护着粮仓……动物虽叫声不断,但不招农家人所烦,因为它们也是农家一员,助农家人日子过得红火。

自然之声,如诗如画。风起时,树叶“哗啦啦”翻转抖动,如在歌唱起舞;下雨了,雨滴的“吧吧吧”声拍打着田苗,“叮咚咚”落入沼泽如在听到敲击的音符;飘雪了,寻食的麻雀“喳喳喳”轻飞院中,踏雪的人们“咯吱吱,咯吱吱”在路上漫行;夏日里农家人跳进池里洗个澡,大人小孩打水架,草间蟋蟀“唧唧吱吱”伴奏静夜。若展遐想,觉得红日初升的欢腾。融会四季万物的生命律动,便是一曲静谧悠远的田园交响曲。

“卖小鸡喽”。一声来自春天的吆喝,揭开了一年来村的商贩。“梆梆梆”的声响穿街过巷,这是卖香油来了,循着清香,尾随着起哄的孩童和几位农村妇女正走着“砰”的巨响声,他们跑过去,这是烤爆米花,孩童们拾着吃。曾记得还有磨剪刀的,铸锅的,收鸡蛋的,买冰棍的,烤羊肉串的……各样生意人,一伙伙,一群群,活跃在村里,延续不断。特别是农妇给孩子买羊肉串时,我恍然如回童年。

春天若有若无的小雨总是不期而至,岀现在凌晨或傍晚,雨虽然不大,但还是给人们带来了惊喜。神奇的春雨带给天地万物蓬勃的生机,无声地改变了大地的颜色,描绘岀一幅绿意盎然的画卷,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春意扑面而来。

记忆中故乡的暮天草色总是青青的,初春的第一场雨,总是在春雪之后悄无声息地来到农田、河里、溪流、树林、花草,农家人都在欣喜地享受春雨的滋润。

走在田间小路上,轻盈的雨丝打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你就会品尝到这份从天而降的清爽与美丽。童年时在故乡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淅淅沥沥地掉下来,洒在头上飘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淋湿,可心里恬淡温馨,呈现一片春的羞涩。

田野里,微风吹来,小草探岀了身子,像玩皮的孩子四处张望,那一垄垄小麦在返青拔节。绿油油的麦苗伸岀温柔而多情的手掌,热烈地迎接飘然而至的春雨,在人们眼里化作丝丝缕缕,萌发了乡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畅想,故乡的春天生机盎然,色彩斑斓,故乡的春雨,缠缠绵绵,晶莹甜润。

再回故乡,春雨的声响已经消失了,干旱的禾苗使农家人焦急,我看着乡亲们挑着水桶“咯吱咯吱”把水浇在麦田里。见此情,我也加入到浇田的行列。随着岁月注定故乡会离我远去,成为永远的眷恋和不老的符号。只有传来故乡之音,记忆更清晰。望乡,忆乡直至泪眼蒙眬。

第五篇:春之音优美散文

早上起来,见窗外行人的姿态,有些前倾,行人的服装也略厚重了,于是,我也穿上了大衣。出了门,才知天气比我预想的要恶劣,每行一步都很艰难。行人几乎无法抬头,有的脸上包着沙巾,有的侧着脑袋,有的用帽子遮挡着,居然还有一个行人打着伞前行。我几乎是眯着眼睛前行,只能看见脚下的一条缝隙。来到学校,看到校园里一排排自行车被风扫得七零八落地躺了一地,想扶起哪一辆都很难,因为狂风随时会再次把它们掀翻。我成了雪人,帽子、衣服全沾着雪,湿湿的拍都拍不掉,镜子里的我脸通红通红的,像害羞了似的,脸也灼灼的热,像发烧似的。

我望着窗外,整个世界好像是一幅铅笔画。雪毫不留情地击打着大地,我知道,它想叩开的是春天。

这场大雪过后,也许美丽的黑龙江就在孕育春天了。在厚厚的冰层下,涌动的春天,将化作一江美丽的冰排顺流而下。每到春天,都会有许多人跑去看开江,亲身体会春的到来。看看一座座、一堆堆白色的冰排移动的巨大的力量,听听冰排飞流而下时撞击的声音,每一声撞击过后都会更加有力地推动冰排顺江而下,每一声撞击,都会有部分冰排消融到江里,瞬间无影无息,那声势浩大的冰排群,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犹如无数白色战舰,冲向下游。那种力量在生命里鼓动,它使人前行的脚步更加铿锵有力,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有一种希望在生命里萌起,有一种快乐在生命里荡漾,有一种企盼在生命里滋长。

这,也许就是年年开江,年年看,百看不厌的原因吧。

风雪扣击大地的声音,冰排扣击江水的声音,它们叩出的不仅仅是一个春天,它们叩出的是一个生命的旋律。

撞击我们的生命吧,让我们的生命也撞击出一个春天。让我们的生命也如那浩浩荡荡、声势浩大的冰排,或急或缓,或聚或散,但每一步,都是为了势如破竹的前进。

来大兴安岭吧,我们一起去看开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美国观感范文下一篇:母亲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