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效探析论文

2022-05-07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德育实效探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小学德育主要是指提高小学生思想认知,培养良好品德的教育。当前,小学生德育面临学校和家庭过于注重学习教育而忽视德育,网络的普及使小学生沉迷网络阻碍影响德育教育开展等问题。我们应该从加强对德育的投入和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这两方面提高网络时代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实效探析论文 篇1:

提升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探析

【摘要】高中阶段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累积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班主任作为班级学习教育的引导者、管理者,其除了要密切关注高中生的学习情况之外,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情况,并开展相应的德育工作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身心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

高中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上、道德品质以及素质提升上起到重要的引导和督促作用,要想高中学生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强思想建设就需要班主任适当地开展德育工作。本文将以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为题进行简要探讨,论述其开展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实效性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方法提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对高中学生的在校生活、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有效的德育工作能促进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让学生的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在德育工作下得到提升,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也越来越全面。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能让学生在积累一定知识量的同时完善自我,提高个人素养,全面发展,通过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培养的学生更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要求。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此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高中生学习过程中,除了由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之外,学生还要学会自主学习来提升知识储备量,但因为高中学习的知识难度过大且较为枯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过于被动,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和效果。通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到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导致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低的原因

第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从目前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情况来看,有许多导致其开展实效性低的原因,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实际情况不符合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其在学习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都各不相同,班主任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然而目前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都是从宽泛的书本教育出发,以书本上的内容进行灌输式德育工作,工作内容同实际情况脱离,不利于学生对德育工作内容的理解吸收,工作效果过低。

第二,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化。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德育工作方法的应用,所以其德育工作方法对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也非常大。从目前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来看,工作方法过于单一化,降低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无法将德育工作作用完全发挥出来。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基本上以说教形式和书本教育为主,没有将德育工作同科学发展和素质教育学进行联系,无法对德育工作有深入认知,从而让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效果受到影响,降低其实效性。

第三,高中班主任教育观念过于落后。在高中教育过程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如果过于落后就无法对教育本质进行正确的定位,只会认为教育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管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而单一的班级管理形式无法帮助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打破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交流阻碍,班主任不能掌握学生内心的心理想法、心理动向,无法同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和引导学生思想的建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且教育观念的落后将班主任和学生的位置定位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上,不利于和谐良好班级氛围的建立,德育工作开展也就失去了意义,让德育工作的主旨产生偏差。

三、高中班主任如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第一,德育工作同实际情况结合,以自身做榜样。高中班主任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效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就需要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决,并将德育工作开展的理论基础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高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所以在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以自己为榜样来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是高中生在校生活接触最多的教师,其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严以律己,提高自我修養和综合素质,并在德育工作开展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各个学生身上不同的问题展开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班主任以身作则的过程中,如果班主任没有达到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要求,就要对自己进行同学生一样的惩罚,加强学生对这些要求的认识。比方说班主任在教导学生讲诚实、守信用的时候,如果自己没有做到这一点,就要同学生进行解释,并写检讨贴在班级后面的墙壁上,以身作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就会意识到讲诚实、守信用的重要性,遵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教导,逐渐提升自我素养。

第二,德育工作中增强方法趣味性和多样性。在德育工作开展中,如果班主任只一味地进行说教工作和书面教育,只会增加学生的抵触情绪,学生无法理解德育教育内容,对此,班主任要采用隐性教育的模式将德育工作有效开展。即在班级内以案例讲解的方式开展班级形式的德育工作,让学生先有个大概的了解,而后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讲解和单独的谈话,加强学生对德育工作内容的理解,并促使学生按照其去调整自己的行为,无形中提升学生的素养。比方说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勇敢”提出问题,收集有关“勇敢”的事例同学生进行分享,并让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什么是勇敢”,并让学生分享自身同勇敢有关的事迹,加强其对勇敢的理解,一步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素质。

第三,加强学生实践和交流。通过交流掌握学生心理动向,让学生积极配合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在班主任以身作则和以相应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后,还要为学生提供德育工作内容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真正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并将其应用起来,从而达到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目的,对于应用效果和理解效果不理想的学生还要进行单独谈话,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切实地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新时代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其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其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高中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应当将德育工作落实下去,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素养,让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许海兰.剖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J].教育管理(学周刊),2019(03):171-172.

[2]温雄辉.浅析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98-199.

作者:孙惠芳

德育实效探析论文 篇2:

网络时代小学德育实效性探析

小学德育主要是指提高小学生思想认知,培养良好品德的教育。当前,小学生德育面临学校和家庭过于注重学习教育而忽视德育,网络的普及使小学生沉迷网络阻碍影响德育教育开展等问题。我们应该从加强对德育的投入和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这两方面提高网络时代小学生德育的实效性。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分化,相比于过去的小学生,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小学生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德育模式急需进一步创新。这要求我们把德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网络时代德育的概念分析

要想落实小学德育工作,推进德育的发展,首先就要先明确德育的概念。不同的人对德育的理解是不相同的,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对德育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异。人们对德育的理解主要分为狭义层面上的德育和广义层面上的德育。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对德育认知主要是停留在狭义层面上,认为德育便是道德和品质的教育,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人们对德育的理解更多是广义层面上的德育,德育的范畴变得越来越广,除了包含道德品质,还包含心理、纪律、青春期教育,这是德育体系逐渐完善的体现。为了日后德育的顺利开展,我国德育的初步以狭义层面上的德育为中心进行展开,首先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为中心的教育工作,之后逐步扩大德育范畴,朝着实现广义的德育的目标迈进。

二、小学德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德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如小学教育对德育重视程度不足,学生的思想道德愈加复杂多元,学生沉迷网络的情况愈发严重等。

1.小学教育对德育重视程度不足

学历成为当今社会评判人才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很多家长和教师也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产生唯分数论的想法。因此在小学教育工作开展中,学校和家长往往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的德育。小学正是学生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如果学校和家庭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往往就不能得到保证,很可能会培养出只懂书面知识,而没有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书呆子,这是教育的悲哀。当今社会一个很热的词是“高智商犯罪”,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高智商高学历的罪犯,严重危害了社会的治安。一个拥有学历,但没有与高学历相匹配的道德素质、没有正确人生观、没有正常人格的罪犯是非常恐怖的,高智商犯罪也往往比普通犯罪更为恶劣,社会危害更大。更为恐怖的是,近年来高智商犯罪愈演愈烈。这种社会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高学历并不代表拥有更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德育的重要性。

2.网络的普及对小学生德育开展的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不仅成为人们的必需品,给其生活带来一系列便利,也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相比过去也多了一条获取信息的渠道。网络教育的火热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德育的发展,这是社会的进步的体现,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网络的普及,使学生更容易接触到外界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掺杂着一些不良思想、不良文化。在这种网络环境中成长的小学生更容易出现早熟的现象。小学生很容易会被这些宛如精神鸦片的低级趣味所吸引。小学生一旦沉迷于此,便无法自拔,给日常生活、学习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引导小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家新闻媒体曾经进行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十左右的小学生曾经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由此可见,小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

三、提高小學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鉴于网络时代小学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应加对强德育的投入,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此外,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1.学校应加对强德育的投入

众所周知,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况且小学阶段是人的思想观价值观初步建立的阶段,小学生对事物还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良好的学风会给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能够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很多学生被体制化,缺失了自身个性,没有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教学模式也需要改变。德育和传授知识不一样,良好的品德并不是“教”会的,德育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增加对道德的领悟,并将之化为实践。德育并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应穿插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以完成道德伦理结构的构建。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以起到感化学生的目的,达到德育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时,学校领导需要起到带头作用,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参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展德育活动,每月策划一次德育主题活动或者定期举办“德育周”,以此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策划结束之后领导组应该将活动方案传达下去,并在月末对活动进行总结,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以此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

2.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良好的网络环境的建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定期进行网络思政教育专题讲座。校方也可以举办有关于绿色网络知识问答的活动,一来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二来让学生明确网络中低级趣味的危害。学校应该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控力度,严格筛查暴力、色情的网络信息,给学生提供绿色的上网环境。家长应起到监督作用,对孩子所浏览的网站、信息进行严格筛查。家长应该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尽可能的带孩子进行室外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进与孩子之间情感,减少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从侧面避免了学生受网络的侵害。在社会层面,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绿色的上网环境。

学校德育的开设,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教育人员应该采用合适的教育手段,通过合适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以达到教育理想的效果。小学生德育改革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教育改革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社会也要参与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只有三方共同努力,这样小学生德育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黄博彦

作者:罗石清

德育实效探析论文 篇3:

高中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探析

摘 要: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定位;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营造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条件;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理论联系实际;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搞好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德育; 实效性; 途径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认识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因此,思想政治课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它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往往被单纯地传授社会科学知识所代替,存在着与实际相脱离、与学校日常思想教育相分割的倾向,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也缺乏学习兴趣,这种现状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优势作用的发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优势呢?

一、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定位

在思想政治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就是要把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进学生品德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利为基本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自主提高的内外条件,更多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所要培养的学生在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等方面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育人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制约着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要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制定清晰明确、具体适用的育人目标,并以此实施育人活动必不可少。

二、加大思想政治课改革力度,营造充分发挥德育功能条件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知识教学,表面上的高分掩盖了学生人格发展中的缺陷。因此,思想政治课必须满足新时期社会发展对合格公民塑造的现实要求,必须适应现在中学生精神追求的特点,坚定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思想政治课发挥德育功能提供保障。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要关注学生成长,更要关注道德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和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思想积极转变和不断发展;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强调主体间的沟通协商,加强自评与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互动活动。

三、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背景下,为了适应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发展,我们政治教师要勇于改革、更新观念,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和水平,按照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策略,实现德育由传统走向现代,由对抗走向对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要在培养教师的多元文化意识、拓展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教师培训课程以及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教学能力等方面下工夫,坚持不懈地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

四、理论联系实际,把时事政治引入课堂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自主判断能力日益增强,他们以自己的眼光审视社会,往往感到书本理论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反差,课堂教师所教所说与自己所闻并不相同,由此产生对国家方针政策认识上的偏差、社会生活的困惑以及人生价值的迷茫,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可信程度,而且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特点,把时事政治引入思想政治课,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五、搞好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

转变思想政治课的应试教学模式,使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适合德育教育要求。因此,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积极用政治理论知识解释社会中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的要防止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应付升学考试,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思想认识、觉悟的提高。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形式,顺利完成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发挥其德育功能,提高德育质量,增强德育效果,离不开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作者:刘巧丽 李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法治难题研究论文下一篇:档案本质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