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法在课程《WinCC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23-01-20

《WinCC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与工作岗位联系紧密、应用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切入到企业最重要技术领域的专业技术课程。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企业级HMI的应用开发技术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实现HMI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变频器、直流调速器、仪表等工业控制设备的连接, 并通过输入单元 (如键盘、鼠标等) 写入工作参数或输入操作命令, 实现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面人与系统设备的信息交互。

但是,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WinC C技术》课程教学在许多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在传统教学中, 老师是主体, 学生是听众, 老师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 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能否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领域工作能力, 我们不得而知。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 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培养。最后, 对成绩的考核统一化, 不灵活, 无法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可见, 传统《WinCC技术》课程教学方式, 无法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起来, 无法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而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1 行动导向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现代职业劳动出现了三大跨越, 即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 由动作技能向心智技能, 和由蓝领劳动者向白领劳动者的跨越, 这就要求劳动者掌握从传统意义上来看属于不同岗位、甚至多种职业技能和知识。所以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国家根据各自的情况和需求, 创造了一些适应社会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教学方法, 其中, 德国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法就是典型的一种。

行动导向法的主要特点为以下几点。

(1) 用非学科式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活动模式。

(2)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3) 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获取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控制工作质量、评定工作成绩等环节的“完整的行为模式”。

(4) 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习辅导者和主持人。

(5) 采用目标学习法, 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评估。

2 改革内容及方法

(1) 根据职业领域制定教学计划及课程学习领域大纲。

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 与企业建立紧密联系, 组织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论证专业的建设方案, 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及课程学习领域大纲, 共建课程标准。

(2) 以完整的职业工作过程为依据重构课程。

在课程的开发中以完整职业工作包含的知识和技能, 设计学习载体, 让学习载体中涵盖相关的职业能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职业工作的各个环节, 实现与职业工作的无缝对接。

课程重构依照由简单到复杂, 共40学时, 对应学习情景如下。

学习情景一:电机启停控制。

学习情景二:运料小车过程画面监控。

学习情景三:蓄水池水位过程画面监控。

学习情景四:窑炉温度过程画面监控

(3) 专业教室与企业生产现场相结合的教学环境。

为了让学生感觉身临其境, 使其融入企业实际场景, 就需要在校内创建模拟的职业领域工作环境, 构建专业教室。在企业生产现场教学, 让学生真正接触生产过程, 认识职业领域, 学习职业能力。

(4)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 要求师生的角色发生根本变化, 教师是高效的组织管理者、职业操作的教练员、有问必答的咨询师、探索创新的引路人, 这就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需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 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状态, 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这要求学生要转变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 按照获取信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总结六步法实施学习,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在学习专业能力的同时, 还要学习职业领域的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 形成自己的综合职业能力, 达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

(5)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指导下, 课程在教学中根据学习情境的需要使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下面以学习情境一为例说明如下。

关键任务一:电机电气线路的安装, 采用头脑风暴法、张贴栏法。

关键任务二:学习WinCC组态软件, 编写PLC程序, 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

关键任务三:PLC与WinCC通信连接, 采用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张贴栏法。

关键任务四:联机调试, 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

关键任务五:分析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解决, 采用张贴栏法、头脑风暴法。

关键任务六:小组展示汇报成果, 采用张贴栏法、角色扮演法。

(6) 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为了更好体现课程应用性、实践性, 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核要求,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 要求打破传统的统一化考核方式, 制定更容易发挥学生潜能的考核方法。采用的考核方式如下。

第一, 成果评定:根据成果的技术规范要求评定 (占60%) 。

第二,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评 (占10%) 。

第三, 学生互评:根据评分标准, 学生互相评价 (占10%) 。

第四,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团结协作能力、出勤率、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等, 并结合工作任务实施各个环节情况进行评价 (占20%) 。

3 结语

实践证明, 在《WinCC技术》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实现了课程与企业生产现场的无缝对接。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我们会进一步积极探索和改革高职课程教学模式, 为实现国家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努力。

摘要:我国对现代高职教育的要求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法, 正是体现改革的重要方法。文章介绍了行动导向法在课程《WinCC技术》教学改革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为其它高职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考。

关键词:行动导向,WinCC技术,教学改革,职业领域

参考文献

[1] 姜平.试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4) .

[2] 徐朔.论关键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7 (28) .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国打造煤化工合成气羰基合成产业链下一篇: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