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2023-03-18

第一篇:七上语文第三单元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心中的秋天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给人带来美的感受,秋天给人以丰收的快乐。本组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古诗两首》《风筝》《秋天的雨》是精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是略读课文。课文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教材里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秋意,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都会使人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 它季节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0个字,会写34个字。正确读写两篇精读课文中30组词语,积 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积累好词佳句。

四、课时安排:

古诗两首 2课时 风 筝 2课时 秋天的雨 2课时 听听,秋的声音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口语交际1+习作2+其他1=4课时

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10、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语句所表达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在对比中发现将人物写具体、形象的方法:细节描写、环境衬托

2、通过探讨,理解文章的意义,明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的真正意义。

情感目标:

1、能够概括出鲁迅在这篇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自我解剖精神

2、感悟亲情的伟大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意义,对比体会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鲁迅的自我解剖精神及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的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对比 教学仪器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时间:

12、

6、7两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学生读课文1—2遍,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至少10个,注音并解释词语。

2、教师准备与鲁迅相关的知识信息

二、导入激情:

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放投影,图片、音乐)(或者以诗来引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称东风放纸鸢。”是一首写孩童们欢欢喜喜放风筝的诗,) 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看风筝的人的表情? 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课文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为什么?)板书(这是一个 的故事)由此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几部分呢?板书分段:时间顺序 北京的冬天—儿时—中年—现在(这种记叙的方式叫作倒叙。投影倒叙的意义。将一件事的结果或者是情节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放在前面先说,然后再按照顺序来叙述的方式。)

2、略说人物 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研读课文中的难句

1、朗读体会 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 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2、合作探究 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即你感觉文中的哪些语句理解起来比较难。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

五、布置作业:

1、 解释并自己记住下列词语的意义:伶仃、诀别、瑟缩、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虐杀、肃杀写在书上的空白处第二课时: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对比感悟如何将一篇文章写得更加具体、生动。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测:听写并解词

二、 讨论深入,拓展扩充

1、 讨论主题 感悟警句

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

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

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2、 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 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 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

3、 就这篇材料,作者还写过一篇文章《我的兄弟》,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投影《我的兄弟》并请一名学生朗读对比发现,课文中有较多的描写。学过课文,会了解到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背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 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

三、总结收尾谈一谈你对你对作者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尝试归纳出本文的主旨。

1、可以从手足情(兄弟之情)的角度来谈;

2、可以从鲁迅先生表现于文章中的精神方面来谈;

3、可以从游戏对儿童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来谈;

4、可以从“我”对放风筝前后看法不同的原因来谈。

四、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外练习

2、 在你与家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一件东西而产生矛盾的呢?如果有请你将矛盾发生的过程记录下来并加入自己对这件事的评价写一篇小文章。文体不限,你可以记述故事,也可以进行评价,也可以给与你发生过矛盾的人写一封信。

11、秋天的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赏秋色,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秋天的美景图,请学生欣赏。

2、情感交流: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2、你们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吗?

3、你最喜欢哪几段内容?

三、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带着喜爱的感情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指名多人次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悟: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哪里? (4)指名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5)激发情趣:秋天的大门被打开了,你最想看到的是什么?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秋天的大门打开后,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么? (2)指名朗读后并回答。

(3)你觉得这一段中哪一句说得格外有趣?

(4)联系家乡秋天的某一景物特色,像书上说得那样有趣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引导: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一盒五彩缤纷的色彩,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

2、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发学生朗读。

二、交流感悟,发挥想象。

1、感悟、想象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教师引导:谁能说说从第三自然段里看到了秋天的雨里还藏着什么? (2)学生交流后,再围绕“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让学生想象:秋天的雨里还藏差点发些香味? (3)出示“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这句话,读后让学生说说小朋友的脚为什么会被香味勾住。

(4)转换角色,让学生进一步想象,交流感受,假如当时你在果树下,花丛中,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读第三自然段,可让学生评赏谁读得好。

2、悟、想象第四自然段

(1)教师转换话题: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挺会关心人的呢! (2)指名学生读后,可让学生说说,秋天的雨举起金色的小喇叭,它会对一些好朋友关心地说些什么? (3)想象,交流,发言。

三、总结感悟。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全文说说秋天的雨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美丽的秋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12、 听听,秋的声音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流程:

1、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2、初读诗歌。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 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

一、

二、

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3、引导学生:

(1) 听秋声。让学生说说秋天事物的声音,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 (2) 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

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5、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6、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对子。

3、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先让学生感知字词,在读的基础上,引导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交流发现。要不拘形式,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整地把这个设计意图说出来,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肯定,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评价,最后还要把要发现的内容明确完整小结出来,为后面的扩展作准备。

3、词语扩展。这里的扩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就课本里提供的几种颜色来进行扩展,看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一是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黑”

二、日积月累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2)、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更好,但不可要求过高。 (3)、互相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

2、我会填

“我会填”的目的是。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每处不只一个正确答案。2.注意积累,填完以后再读一读,进行巩固。3.可以做些扩展,比如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在本组或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找类似的词语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 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

2、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2、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

3、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4、赛完以后做出评价。

5、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这些事情可以是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们一起做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的,如摘果子、看红叶、放风筝、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活动。

2、要选那些自己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事。

3、讲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快乐心情表达清楚,最好能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小朋友们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可以放风筝、摘果子、看红叶、捉蛐蛐、收花生、挖泥鳅、赏菊花、秋游等等,这些有趣的事会成为我们永久的回忆,老师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在地里摘花生的趣事,相信你们也在发生着一些趣事吧,在你的印象中记得最深、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

二、互相交流

1、让学生整理一下想说的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交流方式,安排相互交流。

2、可以同桌互相交流,可以自由组合交流,还可以男女生分组交流,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3、老师巡视,掌握各组的情况,适时给以引导。

4、推选代表,准备到班上交流。

班级交流时,老师应当根据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示一些要求,好让后续的交流更加高效。

如有可能,还可以选大家感兴趣的或普遍性强的几件事,再一次展开交流,让更多的人来说相对集中的几件事,把事情说得更清楚,让秋天的快乐表达得更充分。

5、在班级交流以后,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小结收获,指出不足。

第三课时:“秋天的画”习作

教学目标:

看图写一幅秋天的图画。这幅画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画的图画。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可以是秋大的景物,也可以是人在秋季里活动的场面。 习作的要求:

1.写之前要先向同学介绍自己所选图画的内容; 2.写的时候要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3.写好后和同桌交流,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展示和欣赏。 教学流程:

一、展示画面,介绍画面内容

1、注意引导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画面的内容说清楚。

2、大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

二、写画面。

注意提醒学生把内容写清楚,把句子写通顺。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

三、互相交流修改

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同桌进行交流。可以采用一人读,一人听的方式,这样可以让同桌细心听,另外自己在读的时候也会觉察到写得不好的地方。交流时,互相提意见,之后根据所提的意见各自进行修改。

四、展示、评价。

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评论。学生观看后,各自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图画和习作。

第二篇:七上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 以自然世界为主题

本单元主要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阅读部分,选编了五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和《山市》,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可谓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写法各异。综合性学习是结合《月亮上的足迹》一课,开展“探索月球奥秘”的活动,试图使学生在科学与人文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

各课基本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教学这篇课文时要联系学生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过去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这固然没错,而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一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二是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三是巩固复习第三单元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另外,可指导学生课外收集民间有关天气方面的谚语,以增加积累;让学生仿写文中优美的句子„„《绿色蝈蝈》出自著名昆虫学家、作家法布尔之手,可谓是名家名文。这是一篇科学观察随笔,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语言优美,拟人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这一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巩固,并在实践中运用。《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叙文(教学时仍不必强调文体),写的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探险——人类登月。这一题材本身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像。《山市》一课是文言文,它所涉及的问题是科学现象,与“海市蜃楼”相似,可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适当探究;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山市的形成、发展和消失的经过,极富想像力,这一点值得学习。

单元教学要求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多以讨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 《化石吟》两课时,《看云识天气》两课时,《绿色蝈蝈》两课时,《月亮上的足迹》一课时,《山市》一课时,《作文教案》两课时,《探求月亮上的奥秘》两课时

第三篇: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一、单元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生活处处有真情”这一主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是精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用心灵去倾听》是略读课文。还有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二、训练重点

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充分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还要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单元整体目标

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穷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能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5、《别饿坏了那匹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6、《唯一的听众》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7、《用心灵去倾听》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中的《穷人》时代背景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用心灵去倾听》中的“问讯处”,农村孩子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学习这两篇课文时,需要老师作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篇幅都较长,虽然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这几篇文章,需要加强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能力的训练。

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1、《穷人》是俄国署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全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能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本文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环境和人物描写的句段,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通过提出问题,多形式朗读探讨研究体会感悟人物品质。另外,课后小练笔,必须让学生知道,续写不能改变故事情节主线和人物思想品质。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喜欢读书的“我”在失去读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这个残疾青年不计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美好心灵。本课重点是体会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残疾青年对“我”说谎,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要求解决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在学习上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自学、讨论,学习课本内容。并学习作者透过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写法。同时,为本组口语交际作铺垫,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言的本意,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3、《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无信心学会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爱、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老教授的言行与“我”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教授对“我”的鼓励、关爱及“我”的感激之情。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围绕“我”的心理、行动变化这条主线,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此外,本文语言质朴、清新、有美感,可引导学生注意欣赏、积累一些美妙的句子。

4、《用心灵去倾听》真实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我”对苏珊深切怀念之情。全文围绕“我”与苏珊交往的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苏珊用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的美好心灵。难点是领会文章的写法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本课时,可运用在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继续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学习园地

1、口语交际: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由于在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时,学生已明确讲诚信与善意之间的关系,但对于辩论,学生初次接触,教师可适应讲解辩论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辩论前要启发学生无论持“讲诚信”或持“善意的谎言”观点,都要用事实说服人,并且要用提纲写出说的顺序。

2、习作: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训练时,可引导学生归纳本组课文抒发感情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本次习作中学习运用。

3、交流平台: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列举了《唯一的听众》、《穷人》中的有关句子,提出让学生讨论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还应当鼓励学生,在习作中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4、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名人警句。训练时不光要求学生把句子读通顺并能背诵下来,还要注意运用。

5、课外书屋:由于条件有限,我们无法找来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来阅读,但可以结合各校实际,另外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七、教学时间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穷人》 3课时 《别饿坏了那匹马》 2课时 《唯一的听众》 3课时 《用心灵去倾听》 1课时 《语文园地》 6课时

第四篇:第三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和教案

课题简介:第二单元教材包括一个集中识字、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识字3》;

9、《欢庆》;

10、《北京》;

11、《我们成功了》;

12、《看雪》;《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我们去“旅游”》。其中,识字3和《欢庆》以整齐的句式、鲜明的节奏、生动可感的形象、琅琅上口的语言,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北京》、《我们成功了》、《看雪》这三篇课文的内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情感世界。本单元的内容一“热爱祖国”这个教育专题为主线,从识字、课文、语文园地等不同的课文类型,从悠久的历史、如画的风景、国庆的场面、申奥成功的事件、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等不同的侧面突出热爱祖国这一主旨。。

课时安排:课文11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共14课时。

单元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本单元“我会认”中的55个生字,学写本单元“我会写”中的4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特点,了解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 (3) 培养学生搭配词语的能力和积累优美词语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引导学生经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语文实践的全过程,充分感知祖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灿烂,山河的壮美,以及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体会台湾小朋友思念祖国、盼望同意的情怀。

(2)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识字的方法,加强自主识字能力和书写能力的练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壮美风景、灿烂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统一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内容分析:

《识字3》是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感受祖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光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上升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北京》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我们成功了》讲的是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看雪》这篇课文,讲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建议:

1、 关于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本单元的课文与前边所学的课文相比,字数多了,篇幅长了,课文中的长句也多了起来。所以一定要重视指导朗读。

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多次数的与文本内容接触,让学生朗读课文。如:自由读、小组读、师生对读、接力读、角色转换读、配乐美读、评价读等。另外,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鼓励学生读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不要轻易对学生的表达说不对和错了,伴着新课程理念层层深入,我们的教学观一定要改变。

2、识字策略

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教会学生学会生字的同时,更要教会孩子识字的方法。如:看拼音识字、利用形声字识字、会意字识字、想象识字、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猜谜语等方法识字。本单元的识字任务量也不小,我们也一样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了更多的识字方法,孩子们以后自己就会识字了。除此之上在巩固识字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提供的各种小游戏复习、做一做训练等。力求在游戏中、在快乐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

3 、课文理解

本组课文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读中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如果正确的把握词语的意思,会帮助孩子理解课文。

在交流中感悟,读文在同学们的交流中,在老师的进一步引领下,消化知识。创设课文情境: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我们的语文每课都有课件,要充分利用起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

4、 写字指导 引导观察:学会观察是一项应该掌握的学习方法,每次书写一个新字时,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先观察,看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臵,每一笔的起笔和收笔都是在什么地方,这是写好一个字的首要所在。

注意范写:在展示范写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笔顺,想一想怎么样写才漂亮。

练习指导:让孩子写字时,教师一定要巡视,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5、 语文园地

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是让学生发现反义词在词义上的特点,并通过反义词识字。

1、让学生自己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六组反义词,再读一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自己是否发现这几组词的共同点(每组的两个词意思相反)。

2、教师示范读和师生对读这几组词,注意把生字读准。

3、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生字,互相检查是否每个同学都认识并能读准九个生字。教师可抽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4、用“我说你说”的方式,师生或生生之间对说反义词,先说教材里的六组反义词,再扩展说其他反义词。 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含选近义词、说句子、读短诗等三项内容。

1、“我会选”是让学生仿照示例(中心、中央)给“著名、特别、漂亮”选择近义词。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近义词。可让学生读一读这些词语,自己发现这些词语在词义上的联系,然后选词配对,再读一读。

2、“读读说说”是让学生仿照例句说句子,目的是让学生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句式特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要注意,前后两句话之间有一定的因果联系,比如,“我要把它拍下来”,是因为“花坛真漂亮”。第一次仿说,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臸(说北京),第二次则没有限臸。不管哪一次,都要注意引导学生说不同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去说,尽量不要和其他同学雷同。

3、“我会读”是朗读《我爱祖国》这首短诗,主要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量,积累语言,同时受到思想品德和情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的意思不必讲解。可鼓励学生背诵。

6、口语交际

1、展示资料,选择伙伴

展示地点可设在教室,也可设在宽阔的操场,甚至野外。让学生在展示出的资料中了解自己关心的风景名胜,并在此过程中选择好自己的交流对象,完成分组。注意在选择交流对象过程中的交往方法和注意事项。

2、分组交流

这是这次口语交际活动的重点。可以让学生通过商量,选择下面的交流方式。

1)、“导游”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和知道的情况,“游客”提问,“导游”解答。

2)、“导游”在介绍的过程中,“游客”随时提问,导游灵活安排介绍和答问两方面的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讯、传、约、聚、挥、锣、呼”等1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教学难点:体会申奥的热情

课前准备:

1、申奥的各种音像资料,音乐,多媒体演示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奥运会的资料。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图片及资料。 课前预习:带领学生读熟课文,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朗读激趣。

(一)谈话导入

1、2008年,在祖国首都北京,将有一次前所未有的盛会召开,是什么盛会?生齐答。

2、教师介绍中国申奥的过程,知道申奥成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情境

1、多媒体播放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学生谈自己的心情。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学的内容孩子们越熟悉,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申奥成功”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全国人民都十分熟悉,将当时的画面再现,孩子们立刻就可以感受到课文将要表达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二、朗读感悟,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一) 感悟文章感情基调

1、听范读。初步体会激动、自豪的心情。

2、学生说说自己听后的感想

3、学生带上激动、自豪的心情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抓住兴奋点,深入下去,更能感受课文情感基调。孩子们正出于学习的兴奋点,他们急于去读课文,了解课文。此时如果抓住孩子们的兴趣所在,他们会对课文更加感兴趣。)

(二) 引入体会感情。

1、自读课文,不熟悉的字圈起来多认几遍记住它,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与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设计理念:明确学习要求,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而不思则罔”,培养孩子们思维的习惯应当随时注意。)

2、体会“不约而同”: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不约而同”说句话。

(设计理念:模仿句子说话,是低年级孩子丰富语言的一个有效途径。)

3、课件录象演示欢乐的场面,体会“立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指导练习朗读。

(设计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孩子充分体会情感,激发孩子内心的情感体验。)

4、体会心情自己读课文。

5、指导朗读,突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三、进一步体会课文感情,朗读感悟。

1、演示课件,看插图:课文第一段中说 “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在这里课文又说“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结合课件演示,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说说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交流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2、交流讨论结果,体会并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3、“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为什么要让眼泪尽情流淌?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孩子们体会并练习朗读。(设计理念:在充分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有效途径。)

四、再读全文升华感情。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播放〈红旗飘飘〉音乐,师生在音乐声中齐读课文。

(设计理念:情感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得以充分激发,在音乐的伴随下朗读,更易激发出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使情感达到高潮。)

五、实践活动

“我为2008年奥运出力”

1、展示搜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举办奥运资料展。

2、想想我们能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写几句话。

(设计理念:情感的升华体现在行动中。)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展示多媒体,再次体会人们的感情,指导朗读:

指名示范读,男女生比赛读、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抽读复习。

2、学生分组认读生字。

3、学习小组交流认字方法,掌握生字字形。

(设计理念:合作式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4、分类学习生字。

拥、抱、扬

(1)偏旁相同且左窄右宽。

(2)描红并练习。

泪、泽

(1)找出相同偏旁的其它字(洋)。

(2)分析字形结构,掌握要领练习书写。

认记“击”、“克”二个字。 (设计理念: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三、游戏巩固:

“最佳搭档”—— 一个学生比划、形容生字,一个学生猜字。各组组内游戏,然后选派代表参加。

(设计理念:学生爱做游戏,用游戏的方法巩固生字,让游戏走进语文学习,走进孩子们的认知世界,教会他们在“乐中学习”。),

四、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生字写法和在格子中的位臵之后,师生共同提示:

(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2、学生练习书写。

3、同桌互相评价后再练习书写

五、语文实践活动

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种吉祥物,说说自己为什么以这种物品作为吉祥物。

板书设计

我们成功了

天安门

中华世纪坛

几十万群众

人如海

欢呼

歌如潮

北京

欢乐的海洋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教材内容,孩子们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资料,再现当时那个激动人心地时刻,调动了孩子们记忆之中的自豪之情,对于理解课文中的感情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孩子们自己收集资料,也为课文情感的体会打下了基础。由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极感兴趣,因此,教师抓住了孩子的情感兴奋点,在充分预习的条件下,直接进入课文学习,而将生字学习放在第二课时,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地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生字“讯、传、约”时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完全跟课文结合起来。并且在看图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以后的写作文打基础。在理解“喜讯传来”到底是什么喜讯时,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申奥成功的录像,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课堂上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有感情地朗读,阅读课不再是枯燥,而变得富有生机。

第三单元教案

识字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能用自己的话解说三字经,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13亿炎黄子孙的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学生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忙。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识字。比如,各地学生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江泽民、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学生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学生自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 减一减:写――与

眠――民

加一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及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ān)、州(zhōu)、争(zhē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学生注意。

(2)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3)重点讲解。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夕: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感悟。

2、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及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现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学生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比如,从第

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己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们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教学反思| 《识字3》是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需要很多的课外知识,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个是新认识的字。我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生字,想一想,你是怎样记住生字的。最好编儿歌来记。小朋友编出了“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等记生字的方法。生字词的学习通过学生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让他们自主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始,我以为孩子思路不开阔,可能编不出儿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让他们编。结果,他们积极的开动脑筋,编出了字谜,而且有几个同学编得相当好。

9 欢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教学方法〙图文结合法 〘学习方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臶、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已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1)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2) 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臶”?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国庆”的重大意义。

2、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日,就连我们的祖国也有,你们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是那一天吗?是的我们刚欢渡完祖国妈妈的第五十五个生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庆节的来历?(设计意图:了解国庆节)

2、同学们,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此,十一就成了我国的建国日,中国,这条沉睡了百年的巨龙终于苏醒,再一次的屹立在东方。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一庄严而又神圣的时刻吧。(出示开国大典历史资料)

3、回忆这庄严的场面,真是今人激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欢庆国庆的小诗,板书课题:欢庆大家结合自己过节的感受说说什么是欢庆?

如、申奥成功、神洲5号发射成功、奥运会取的32枚金牌、过年、欢度六一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体会,理解课题)

4、就让我们带着满怀激动的心情大声的齐读课题:欢庆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课题中出现了一个生字宝宝,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读“庆”)客人到咱们这,我们得请它进屋坐坐,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和“庆”交上朋友的?其他的生字宝宝也急着和大家交朋友呢,大家翻到书44页,赶紧把藏在文中的生字宝宝们找出来,再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

1、刚才小朋友找朋友的速度可真快,现在老师就把要认识的生字宝宝请出来了,谁来给大家(指名领读)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正音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课件)

A、看,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出来和大家见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用喜欢的方式读出他们的名字吧。。。生:(自由读生字)

B、都读好了吗?让小火车开起来吧!(生小组开火车读生字,读对了全班跟读,错了就指出错误)出示多音字:乐学生认读,教师提示:

注意乐是多音字,来读读这两个词:欢乐乐曲

(设计意图:由简到难,有目标,有层次的认读生字,达到巩固目的)

3、生字朋友要和大家做个游戏,他还带上他们的朋友呢!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猜?

(小组合作完成游戏,全班读,猜出地图)设计意图:由字到词,利于巩固

过度:你们真了不起!一下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下面就请大家把它们带进课文,读一读课文,想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句话?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自读课文。

(共有2句话,写了国庆节全国都庆祝这美好的日子)

过度:是呀!新中国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都会共同欢庆这美好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去重温那普天同庆的幸福时刻吧!(多媒体展示:仪仗队、礼花、老百姓载歌的欢庆场面)

同学们,观看了这令人激动的场面,你们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兴奋……)好,那么大家满怀激情的再一次把这首小诗读通、读顺、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生齐读)

2、教师范读(配乐)

看小朋友们都读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了,你们可以让老师也来表现一下吗?小朋友们不妨闭上眼睛来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着那些画面,来细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小诗…

3、师读完后问:

(1)、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呢?划出有关的词语。(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田野、枫林、蓝天、大海)

(2)、在刚才闭着眼睛听的时候,你们的脑海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生说到哪句就把课件打出来)

4、同学们都爱祖国,看谁能和老师一样,把自己对祖国的爱通过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学生所述内容随机出示相关句子,指导朗读感悟)

A过度:听了他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景象!你们还看见了什么?

(我从他的读里看到了丰收的果实,看到了田野,看到了小河。谁再来读。你还看见了什么?生:大谷小麦……)

B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许多有关秋天的好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梨树挂起——(生齐:金黄的灯笼)苹果——(生齐: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生齐: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生齐:举起燃烧的火把)是呀!秋天来了,景色多美呀!

C课件大海。问:你听见了什么?

你听见大海会对我们高唱一首什么歌曲?

(《生日快乐》《国歌》《爱我中华》…)

能给大家唱几句吗?

听到了那么多欢乐的歌,我们再来读一读。谁读得最好,来读。

好,读的可真好,大家共同欢乐的读一读第二行。

生读。

D课件枫林。你还看见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金灿灿的果实,枫树林里的枫叶在随风飘动……

老师:前天我们刚学了一首也描写到枫林的古诗,你们还记得是那一句吗?今天读了《欢庆》这一行,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枫林的另一种景象就是像红火的旗臶。

E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臶”旗臶是什么?在这里指的是什么?

(旗臶就是五彩缤纷的旗子。这里的旗臶就是枫林,秋天枫叶红了,就是旗臶。)

F、出示蓝天(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师:你听到小鸽子说什么呢?

(它在说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祖国妈妈祝你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师指导:对妈妈说话要亲切一些,谁能带着这样的体会去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一起读。

“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

同学们,课文第一句描写了蓝天、田野、枫林、大海、白鸽,你们能不能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指导朗读:读时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齐读。

5、看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老师也想向你们挑战一下,可以吗?(师生对读第一句)

6、小朋友们读的都很不错,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一定可以读得更好。

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A、万丈高楼平地起,B、天空亮起五彩的礼花。C、申奥成功,大快人心!

D、城亮起五彩的夜灯、

过渡:看到祖国大地美如画,我们的祖国五十五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你们自豪不自豪?

生:自豪!

师:骄傲不骄傲?

生:骄傲!

师:那我们带着这种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最后一句。

生读。读最后一句话

刚刚在自学时有一位同学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一块儿来帮他解决好吗?

生: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可书上说是十三亿孩子,我认为书上写错了。

师:你很会读书,敢向书本挑战,那是不是课文弄错了呢?

A、想想:十三亿孩子指的是什么?(十三亿孩子还代表警察,妈妈,还有其他的很多的人)

B、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指导朗读: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8、愿意读的小朋友跟着我一起把整首小诗读一读,感受一下喜悦的气氛。(师生齐读)

四、指导背诵课文

师:是啊,在国庆节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的美丽、全国各族人民更是沉浸在欢乐和喜悦当中。这么美的诗句,如果能把它积累下来就更好了!用你喜欢的方式快速的背一背,看看谁背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背诵)

A、现在我是一名观众,你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演员。今天你们的演出任务是为祖国朗诵诗歌一首。站起来看一看,谁象个演员的样子?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谁愿意第一个上来背一背,表演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背,2人)

师:表演得多好啊,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从那一天起,勤劳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强大。如今,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那么,让我们全体起立,把高兴表现在脸上,把兴奋体现在声音里,在悠扬的歌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献给您——祖国妈妈!(齐配乐背课文,)

六、拓展训练

现在,请小朋友们静静看,用心的听。这一幕幕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这一阵阵悠扬动听歌声传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处处都是欢乐的海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呀。(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师:祖国妈妈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为她祝寿,看看我们周围的小朋友又是怎样为祖国妈妈过的生日呢?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师:让我们在妈妈的生日贺卡上写上我们最美的祝福,你可以模仿课文写上一段,也可以自己编一首诗歌来为妈妈庆祝。

(生创作诗歌)

3、歌曲结束课文

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首祝福的歌曲下课。伴奏曲目:儿童歌曲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学生可拍手齐唱)

(全班展示)

板书设计:

9、欢庆

——祖国妈妈的生日

田野 (图) 献上

果实

枫林 (图) 举起

旗臶

蓝天 (图) 飞着

鸽子

大海 (图) 奏起

乐曲

教学反思:好的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生日,再来说祖国的生日,让学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引导下理解欢庆、国庆的意义。接着在美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安排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采用各种形式比着读、用自己的方式背一背、请你来当小老师的教学环节,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能始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应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在这堂课的每个环节中,从朗读到识字,从你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它到读你喜欢的句子,从你怎样记住的到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环节都争取让学生来说、来读、来背、来发现,我是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10 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人机交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臸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句识字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三、指导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臼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四、反馈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感情朗读课文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二、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四、实战活动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附板书设计:

10 北京

天安门

美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教学反思:首先,在这节课中,我积极倡导了新课程理念。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三个环节为重点的教学策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了自主探究,以学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地学习。其次我把阅读教学的朗读感悟落到了实处。通过看图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分句子读、个别读、比赛读、自主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导读练习,使学生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在读中体会到了美,感受到了朗读的快乐,喜欢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同时也在语言环境中完成了课后词语积累的任务。还有,在这节课中,我使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北京》这一课,在朗读时,要带着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出北京的美丽、可爱。朗读和感悟本文的关键是使学生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真切的感受,从而对北京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上课前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少数几个去过,但对“北京”的认知也是模糊的。所以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直观图片,拉近了学生与北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感受到北京的美丽、可爱,并且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谈北京的变化时,播放了一组北京正在和即将修建的奥运体育馆的效果图,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首都北京会越变越美丽,再次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首都的情感,使学生由衷地发出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首都的赞叹。

11 我们成功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讯、传、约、聚、挥、锣、呼”等14个生字。会写“申、匹、互、京、泪、洋”等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识记本课生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激动、自豪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 评价激励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申奥成功的录像带。

2、臸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1年7月23日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不眠之夜,北京申奥成功了,北京赢了,中国赢了!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下面的录像就是人们欢庆申奥成功的场面。

二、观看录像,渲染气氛。

1、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录象,看看人们当时的动作、表情。

2、用自己的话,描述人们庆祝胜利的情景。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当时欢乐的情景的?

2、再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开火车读,抽查读。

4、引导学生说说识记生字方法。

识记生字的字形,有的可结合旧字认识新字,如:

转—传军—挥萝—锣陆—击用—拥包—抱专—砖

杨—扬目—泪其它生字记忆方法可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加以记忆。

四、范读课文,体会情感。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从老师的朗读课文中,能体会到什么?

3、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请你自己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课文。

五、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1、指名朗读,评议读的情况.在评议中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朗读。

(1)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几十万群众。

(2)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

(3)喜讯传来,,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2、引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什么?

3、放录像,再次观看人们欢庆的场面。出示句子,自己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

4、自由读课文

在小组内比赛,评出小组内的“朗读能手”。

5、出各小组代表在班内参加比赛,评出班内“朗读能手”。

6、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六、再读课文,臼疑问难。

同桌互相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没有读懂?对还没有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七、实践活动

1. 搜集举办奥运会的图片,说说我国的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 说说自己怎样为举办奥运会出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2、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搜集了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参加比赛的图片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每个同学向大家介绍。

二、展示资料,蕴育情感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我国体育健儿所取得的成绩。

2、在黑板前展示学生搜集到资料,组织学生观看。

3、看了这些资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三、识字闯关比赛

1、把生字卡片,臸作成金牌形状,开火车读,并组词,谁读的准,谁就闯过第一关。

2、课件出示

锣鼓 喜讯 不约而同 聚集 挥动 拥抱 流淌

奥林匹克 击掌

3、自读,同桌互读。

4、指名读,都对的就闯过第二关。

5、补充阅读资料,巩固识字效果

(1)课件出示识字阅读资料:

欢乐的夜晚

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当北京申奥成功的喜讯传来,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40万北京群众不约而同地来到天安门广场,欢庆申奥成功。此刻,世纪坛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欢呼着,跳跃着,拥抱着,泪花浸润着欢快的笑脸。在沸腾的现场,人们情不自禁地拿起护栏上的旗臶,尽情挥舞,一次又一次地将鲜花、彩旗抛向天空。绚丽的礼花映亮北京夜空,喧天的锣鼓响彻中华大地。经过长久的期盼,北京周口店追寻文明的燧火将与奥林匹克的圣火汇合;浓缩千年沧桑的中华世纪坛,再次留载了中国民族史册上光辉一页。从天安门广场到亚运村,从王府井、西单到北大、清华,京城大街小巷、校园社区,灯火辉煌,人流涌动,彩旗纷飞,歌声飞扬。这个美好的夜晚将在无数中国人心中定格。今夜属于北京,今夜属于中国。

(1)自由读。

(2)在小组内读,评出组中的优胜者。

(3)组内选手,参加班内赛读,能正确流利地读出来的学生就闯过第三关。

凡闯过第三关的学生就获得一枚金牌。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拥、抱、扬”,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相同点是什么?指名说说。如,“拥、抱、扬”三个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泪、洋”二字。引导学生描红。

2、“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练习“京”和“互”

3、“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强调“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目”,不是“日”。

4、展示书写情况,进行评议,评出“小小书法家”

五、语文实践活动

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一种吉祥物,说说自己为什么以这种物品作为吉祥物。

四、附板书

中华世纪坛

人如海

我们成功了

天安门

几十万群众

欢呼

歌如潮

北京

欢乐的海洋

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教材内容,孩子们都有比较深刻的印象。教师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资料,再现当时那个激动人心地时刻,调动了孩子们记忆之中的自豪之情,对于理解课文中的感情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孩子们自己收集资料,也为课文情感的体会打下了基础。由于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极感兴趣,因此,教师抓住了孩子的情感兴奋点,在充分预习的条件下,直接进入课文学习,而将生字学习放在第二课时,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阅读地积极性,教学效果比较好。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生字“讯、传、约”时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完全跟课文结合起来。并且在看图说话的时候,有意识地强调“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以后的写作文打基础。在理解“喜讯传来”到底是什么喜讯时,我特地从网上下载了申奥成功的录像,多媒体运用得恰到好处。课堂上学生积极地参与和有感情地朗读,阅读课不再是枯燥,而变得富有生机。

12 看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 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会难字:湾商堆仗银

2.观察画面,看清图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哪些了解?(结合课前找的资料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如:图片、媒体上了解到的、音像片、有关书籍等)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指一指台湾省的位臵。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学习新课,板书课题《看雪》,全班齐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湾商堆仗银讲毯景洁店省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2)看投影,读词语:

台湾省商店洁白惊奇

情景打雪仗银装堆雪人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商:先写点、横、点、撇,再写同字框,最后写里面的两部分,里面是“八字头和口”不是“古”字,要写紧凑。

湾: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弯”,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堆:左右结构,运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难”去掉又字旁换上土字旁就是新字。注意右边是“隹”不是“住”字。

仗:左右结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个“丈”,笔顺是:横、撇、捺。

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两个熟字:士和口字在一起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4)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谈一谈。

(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看雪的愿望。)

四、练习: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进行一字组多词的练习

店:商店、店长、店铺、店规、饭店

景:景色、情景、雪景、景致、景象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臵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 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生字表和词语表,用最快的速度熟悉课文的生字及词语。

2.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让学生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1.小声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边读边想,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说一说你知道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什么?

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和口头表达能力。(课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第

一、二自然段写过春节的时候,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小朋友只能通过橱窗看见用棉花作的雪,没有亲眼看到过雪。第三自然段――第八自然段讲述了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见雪的情景,课文的第九自然段,介绍了老师和同学们玩雪的情景。第十

一、十二自然段写孩子们渴望到北京去看雪,说明北京的雪景已经深深的把孩子们吸引住了,他们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3.自己再读课文,边读边看插图,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绘了哪幅图的内容。

1)学生自己图文对照。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第一幅图描写的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第二幅图描写的是第九自然段的内容。

三、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

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

一、二自然段。

想一想这两段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想告诉我们在台湾省很难见到雪。

2)齐读这一自然段。

你还读懂了什么?(在商店橱窗里的雪景是用棉花做的。)

3)观察彩图,体会书中的描写。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过春节”这个时候,说明在北京正是下雪的季节,而台湾只能看到棉花做的雪。

这两个自然段为台湾孩子们渴望见到雪的心情打下了伏笔。

4)练习朗读。

2.学习第三至八自然段。

学习方法:

一、先读一读课文,看这几段各有几句话。

二、想一想每段话都讲了些什么?

三、这几段讲了什么?抓重点词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几段课文。

我们按照这种步骤学习课文第三至八段。

1)自己小声读,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这几段写的是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台湾孩子们对雪(北京)的渴望之情。

3)有感情的朗读这几段。

A让学生自己读出自己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什么地方应当重读,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就怎样读。

B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C教师适当范读。

要读出感情来,读出问句的语气。体现出台湾小朋友对雪的渴望和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4)再读这段课文,体会这段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段对话中,老师告诉孩子们在北京有他们渴望见到的雪景,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九自然段。

1)自己小声读,看共有几句话,你是抓哪些词语体会句子意思的。

2)指名抓重点词句谈自己体会。

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的挂图。

让学生在图上指一下谁在堆雪人,谁在打雪仗。

雪毯,说明雪大,把地盖得很严实,像铺上地毯一样。

3)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加上动作。(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配上音乐)

4.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学习前三段的基础上,进行自学: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在小组内谈一谈。

3)参加班级展示

4)教师指导朗读:

A 出示这些句子,让学生谈谈怎样理解的,然后读一读,教师在恰当的时候再加以范读。

什么时候/ 能带我们/ 到北京去/ 看看真的雪呢?

那里的小朋友/ 正盼着你们去/ 和他们一起玩儿呢!

B 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进行,朗读时要注意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5.观看北京的风光片。激发学生向往北京热爱北京的情感。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北京的小朋友盼着台湾同胞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早日和台湾小朋友团聚,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六、布臵作业:

1.与同学交流台湾的有关资料。

2.要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2 看雪

台湾

北京

盼着

教学反思:如何把文字的美展示给孩子,吸引他们激情徜徉在文学的殿堂中呢?《看雪》这课,我针对这个目标,精心计了导入和朗读过程。导入效果出乎地预料得好。揭示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两个字,你想起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孩子们对雪的印象太深了,所以,谈得也很不错。洪俊男:“雪像棉花一样白,落在脸上,像冰激淋一样凉。”多好的感觉,说出了他对雪的喜爱。谈到玩雪,更是兴奋,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在雪地上画画……他们还自然地背诵起去年学过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大家沉浸在美好回忆当中,这时,我话锋一转,用缓慢但是意味深长的语气说:“可是,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见到雪的。”(课文第一句话)学生静了下来。我捧着课本动情地读课文,有的孩子打开了书,边听边看,有的只是坐着听,我都没有说什么。从安静的气氛和孩子们的眼神看得出,他们沉浸在课文描绘的情境中了。读完后,我问:故事讲了什么?他们很快就能三三两两地补充着说出课文大意。这个环节,之所以成功,一个是上课伊始的导入紧扣孩子的生活,又把他们正在谈论的话题和课文开头巧妙地衔接在一起,使学生自然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积累词语,填近义词、说话,并填句子。朗读诗歌。进行口语交际。展示本领。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读、说、写、做,学会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反义词及9个生字。

2、积累词语,练习说话填句子。

3、朗读诗歌。

4、口语交际。

〘教学方法〙引导自学、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卡片、图片、电脑。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找两个孩子上台,请同学讲一讲两个人的不同之处。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反义词。

二、学习反义词: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反义词。

2、读反义词。

3、谈一谈大家的发现。

4、记住反义词。

5、表演并请同学们根据表演讲出相应的反义词。

6、认读生字。

三、拓展发现反义词:

教室:高——低内——外上——下黑——白

多——少前——后左——右开——关

……

四、作业:

到郊外去找,说说反义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的图片。

2、请完成练习:

这是一个()的小姑娘。

3、大家懂得词真多,今天我们再学习一些词汇吧。

二、出示“我会选”中的词语。

1、读下列词语后完成练习

美丽有名中央非常

(1)从上面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漂亮——

中心——

著名——

特别——

(2)读一读近义词

2、拓展练习

中央——中心——中间

著名——有名——出名

特别——非常——十分

……

三、出示“读读说说”中的内容

1、自由读、自由完成。

2、上台自由讲。

3、板书完成。

4、出示一些图片进行有目标的练习。

(1)红枫图——()真()!我()。

(2)秋收图——()真()!我()。

(3)春天图——()真()!我()。

(4)校园图——()真()!我()。

四、出示“我会读”的内容。

1、自由读。

2、出示一些图片认识祖国的风光美,激发对美的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五、作业:

把诗歌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读图片内容,激发向往之情。

二、进行口语交际:

1、读“我们去旅游”

2、明确要求。

(1)去旅游。

(2)当导游。

(3)当游客。

3、出示具体景点的图片、资料。

(1)看或读。

(2)一部分学生当游客。

(3)两个学生当导游。

(4)进行提问、解答。

(5)评比最佳导游与游客。

三、作业:

回家将今天看到的景点介绍给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举行才艺展示会。

2、可以讲一讲认的字,画的图,找的资料……

二、才艺展示准备:

三、才艺展示

(注意组织学生有臺序的表演。)

四、评价

五、作业:

将才艺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教学反思:本单元每一课的课后练习都与语文园地中的各项内容相互联系,使培养学生识字、认识近义词、了解反义词、搭配词语、积累语言、感知感叹句和陈述句的特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把学法指导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积累语言和情感熏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各项素臼的协调发展。

小学语文第三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弱,拼音能力不强,生字认读写的能力较差,虽然学生已经认识了不少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不强。部分同学学习没有自觉性,依赖性较重,所以班级中学习成绩层次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地发现、探究。这学期要着重从学生的拼音,生字入手,侧重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为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然坚持“多编少搬”的原则,所编选的课文,仍然体现内容丰富、充满情趣的特点。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 “ 识字 ” 、四~五篇课文以及 “ 语文园地 ”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 语文园地 ” 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习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㈠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50个。生字表㈡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这两种不同要求的字分别在课后练习里标明。除了识字课和课文安排了识字任务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一是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继续培养语感,并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继续坚持指导学生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复习巩固所学生字新词,也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好基础。四是句式训练,意在结合具体的词语形态、句式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句式训练,使他们充分感知,反复习用,逐步实现内化与迁移。

本册课文语言规范,浅显易懂,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富有童趣,便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专心倾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汉语拼音。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借住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

(三)识字写字

1、认识常用汉字450个,会写350个。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型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会使用音序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四)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人说话,做到口齿清楚,语句完整,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五)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2、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3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六)作文

(1)能运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的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的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的内容写下来。

(4)学习使用逗号、句好、问好和感叹好。

四、教学措施

1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适时采用 “ 四人小组 ”

合作学习的形式。

2 、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 、阅读教学中给学生比较充分的读书,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重视朗读指导,读中悟,读中积累并学会运用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培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口语交际教学要提前做好准备,教学时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和点拨引导,放手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 、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习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 、充分利用教材,展开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2007年职高语文第三册期末测试卷3--2007年秋高县怀远职业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卷

类型:职高试题 加入时间:2008年1月14日19:48

2007年秋高县怀远职业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卷

语文试题

姓名: 得分:

一、 语文基础及运用(30分)

1、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两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山居秋暝”中“暝”字是“日暮”、“傍晚”的意思,与“奄奄日欲暝”意思相同。

B、“天气”句中“晚来秋”的意思是说山中的秋天来得特别晚,眼下还不像秋天的景色。

C、“竹喧”句中的“喧”是“喧笑”之意,“竹喧”即“竹林里传出一陈喧笑声”。

D、“随意”句中的“春芳歇”,意为“春天的芳华已消歇”。

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首联交待了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情况。 B、 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描写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C、 尾联作者把自己与公子王孙们对比,揭示了自然美景只有公子王孙们才能享受的现实,表现了诗人的不满。

D、 全诗诗中有画、景中有情,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2、 不改变原意,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3分)

这件事情是有希望的。

①改写成双重否定,使语气增强加重。可改为: 这件事不可能没有成功的希望 。

②改写成反问句,使语气增强加重。可改为: 难道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希望吗 ?

③改写成陈述句,添加修饰词语,使语气减弱变轻。可改为: 这件事也许还有成功的希望 。

3、 指出下面一段话的说明方法。(2分)

现在,社会上的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确太混乱了。这种混乱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以繁体字回潮为中心的文字混乱;二是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三是以胡编乱造、不知所云为特点的语文水平滑坡。( 分类别 )

4、 选词填空。(3分)

(自成一格、别出新意、别开新面、独具匠心、独出心裁)

A、至于用春风去表现自然景色的诗篇,则更是俯拾即是,这就更需要(独出心裁、别开新面 ),否则最易流于俗套。

B、只有有情自内发,意从己出,(独具匠心 ),那么新的意境自会不断出现。

C、古人诗词中写春风者,何上千百!同是写春风而( 别出新意、自成一格 )的,的确不少。

5、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3分)

A、一朵水莲花在凉风中表现着婀娜的骄羞,诗人借以形容这位日本女郎的缱倦。

改为 改为

B、而诗人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艰韧的毅力的赞美。 改为

6、找出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C )(2分) A、怜悯(lián mǐn) 侧隐(cè yǐn) 诉讼(sù sòng)

B、簌簌(sù sù) 癖好(pǐ hào) 腌臜(ā zā)

C、遍稽(biàn jī) 甘霖(gān lín) 砥柱(dǐ zhù)

D、庖代(páo dài) 鉴署(qiān shǔ) 袒露(tǎn lù)

7、“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句话的意思是 早晨红得令人心醉的枫叶是什么东西染红的?是离人的眼泪 ,运用了 夸张 的修辞手法,课文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听得道一声“去矣”,松了金钏;遥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3分)

8、“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是由诗人(白居易 )的《琵琶行 》化来,原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3分 )

9、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2分)

A、黄果树瀑布以豪迈而粗犷,雄浑而瑰丽的特点著称于世,真算得上瀑布中的伟丈夫!

B、大连市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一、 单元主题

心中的秋天

二、单元内容

古诗两首10 风筝11 秋天的雨

12* 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

(三)

三、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积累文中词语,按要求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背诵、默写古诗,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3.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5.引导学生通过抓具体的语言文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了解秋雨的特点。积累好词好句。 6.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四、语言训练点 1.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利用生活积累,体会秋天的风采,感受秋天的美好。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描写秋景的方法。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4.积累好词佳句,背诵优美句段。

五、丛书整合目录《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秋韵如诗”单元《初秋行圃》《秋词》 《留住秋天》《秋姑姑》“心中的秋天”单元

《秋日里的遐想无限》《柿园》“斑斓秋色”单元《秋雨》 《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秋色如画》《枫叶如丹》 “倾听秋语”单元《秋天的歌》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六、课时安排

11课时

七、推荐阅读篇目

三上课外读本《奇妙自然》第三单元“秋色迷人”

第三单元主题学习整合备课

第一课时预习指导课 心中的秋天

一、 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认真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初步交流读后感受。 4.交流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二、整合篇目 本单元课文

三、整合点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主题。 2.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预习单预习本单元内容。从

字词识记、重点词语理解、课文读熟练、概括课文内容几方面入手。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1)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a.小组学习、汇报识字情况。 b.积累四字词语。 c.资料交流。

d.写字:小组交流本单元难写的字,师范写,生练写。 (2)读课文重要句段,要求正确、流利。 小组检查、交流汇报,教师抽查。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第二课时整体识字课

心中的秋天

一、 教学目标

1.单元整体识记“我会认”的生字。

2、单元整体落实“我会写”的生字

二、基本教学流程

1.出示本单元生字,自主识字。 2.组长在组内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3.教师听写,小组内自查,依次过关。 4.交流识字、写字方法

第三课时精读引领课

9 古诗两首

一、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各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生通过注释自己理解诗意,总体把握诗歌意境。 4.反复吟诵,感受诗情画意,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二、整合篇目

丛书: 《初秋行圃》《秋词》

三、整合点

1.抓关键词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 2.引导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检查预习,了解读古诗的情况及诗意。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 (2)补充诗人背景资料,感悟诗中蕴含的情感。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拓展阅读《初秋行圃》《秋词》。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背诵、积累古诗

第四课时精读引领课

10 风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二、整合篇目 丛书:《柿园》

三、 整合点

体会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四、 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思考: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体验。

(1)思考:我们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怎样? (2)引导学生朗读,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心情变化。 (3)指导感情朗读。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阅读主题丛书《柿园》,作者对柿树园情有独钟,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作者的欢乐。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交流描写心情的词语,并积累下来, 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第五课时精读引领课

11 秋天的雨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读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文中描写的秋景,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之情。

二、 整合篇目

丛书:《秋雨》或者《秋色如画》

三、 整合点

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秋雨。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四、基本教学流程 1.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导入新课,检查难读生字词认读情况。

初读感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雨的?(颜色、气味、声音) 2.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读重点段落,感悟秋雨的特点。

(1)抓住

2、

3、4段中的重点句子了解秋雨的特点。 (2)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景。

(3)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并在读中积累语言,总结比喻、拟人的写法。 3.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补充描写秋天的词语、诗句。

(2)主题丛书36页《秋雨》中,作者描写的秋雨有灵性,全文充满了欢快的情感,你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出来?或者45页《秋色如画》,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了“秋天,是五彩斑斓的季节。”? (3)画出其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体会其好处。 4.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写一写你眼中的秋天

第六课时略读整合课 12*听听,秋的声音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天的歌》《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三、整合点

1.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细心观察身边事物1.略读感知,提取信息

三、基本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2.小组互动,解疑释惑

(1)组内交流:“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

(2)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3.聚焦重点,品读提高

指名回答问题,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品读体会,并板书。 指名朗读。练习背诵,积累语言。 4.回扣主题,适时训练

阅读62页《秋天的歌》,66页《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1)蝈蝈的叫声真神奇,他让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我能用横线把他们标出来。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到了生机和亮色?

第七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充分自主阅读,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目阅读。

2.简单交流读书感受。

二、丛书:

“秋韵如诗”单元整合篇目

二、 基本教学流程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出示主题丛书“秋韵如诗”单元。

选自己喜欢的篇目充分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批注。 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小组内按《自主学习单》的要求自主交流。 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交流读书体会。 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归纳借助比喻、拟人描写景色的写法。 继续阅读丛书2“秋雨如诗”单元剩余文章。

第八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 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理解文中重点句段,感受秋天的美丽。 3.积累优美句段。

4.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二、整合篇目

丛书:《留住秋天》《秋姑姑》《秋日里的遐想无限》

三、整合点

1.抓重点语句,谈感受。 2.积累优美句段。 3.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四、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根据《预学单》,课前阅读5篇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 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1)交流主要内容,了解学习情况。

(2)重点读《留住秋天》《秋姑姑》《秋日里遐想无限》,在初步勾画、感受的基础上,熟悉重点句段,小组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感悟优美句段。

(1)选择一篇重点品读,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秋天的美? 交流,引导朗读,并积累语言。

(2)《留住秋天》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积累优美句段,继续阅读丛书2中“心中的秋天”单元剩余文章。

第九课时拓展阅读课

第三单元

一、 教学目标 1.通读相关文章。

2.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体会文章中美丽的秋天景色。 3.积累优美句段。

二、整合篇目

丛书:《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枫叶如丹》

四、 整合点

1.边读边想象,感受秋天的美丽。 2.积累优美句段。 1.紧扣议题,推荐文章

根据《预学单》,在课前通读本单元文章,大体了解主要内容。重点读《秋天的雨》《北大荒的秋天》《枫叶如丹》。 2.借助读单,群文阅读

在勾画重点句段的基础上,再次熟悉重点句段,做批注,初步感受。 3.互动交流,分享收获 小组内合作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重点交流: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物?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抓住重点句段交流,并朗读。 4.归纳提升,延伸阅读 (1)适时积累优美句段。

(2)总结全课,继续阅读丛书2中“斑斓秋色”单元其他文章和“倾听秋雨”单元所有文章。

第十课时表达训练课

第三单元

一、 教学目标

1.以“秋天的快乐”为题,交流金秋时节做的事情以及从中感受到的快乐。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二、整合篇目

课文48页:口语交际·习作 主题:秋天的快乐

三、整合点

1.感受秋天的美,练习写秋天的美丽景色。

2.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

四、教学流程 1.定向观察,积累素材

(1)布置学生观察秋天的任务,并做记录

(2)写前指导: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方法引领,突破难点

本组课文作者怎样写观察到的景色? 指导写法。

(1)出示几篇课文的重点段落,作者写秋天景色时分别抓住了什么特点?

(2)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作文生动具体。出示文中典型句段,朗读感受。

3.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迁移写法,学生写作。 4.赏评习作,完善提高

对照写作要求,师生评讲作文。 二次修改,誊抄作文

第十一课时综合达标课

第三单元

一、 教学目标

1.对本单元认字写字、朗读课文等内容牢固掌握。 2.掌握运用本组课文教学重难点内容和作者的描写方法。 3.拓展课外,深化对本组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二、整合篇目 本单元各方面内容

三、 整合点

1.单元回顾,激发欲望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2.全员参与,共享历程

(1)分组达标。检查易错字认读,听写本单元重点词语。 (2)朗读达标。出示本组课文重点段落、丛书中典型段落,在小组内展示,再以竞赛形式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个体抽查。 (4)集体展示。 3.梳理总结,反馈提高

(1)积累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成语或古诗等。 (2)阅读过关。

出示一篇与本组课文主题、写法相关的阅读短文,要求学生能够从关键句子中读出发现景物特点,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其好处。 (3)推荐阅读课外读本《奇妙自然》“秋色迷人”单元文章。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有效问题

9 古诗两首

一、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飘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如何理解诗歌大意?

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课文后面提供了一些词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给古诗加注释,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因此要给学生讲一讲注释是怎么回事及怎样使用注释。注释一般都是针对某 些难理解的词语的,既要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又不要生搬硬套,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下面补充一些词的注释:独,单独;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碰到;倍,加倍;遥,远。供教学时参考。

四、如何诵读?

诵读是学习诗歌的基本方式。朗读有助于整体感知诗歌意思,更有助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两首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所以在读的时候,语速总体上可舒缓些。不过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甚至可以作上扬处理。在朗读的基础上,也可以安排一些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交流对诗句的体会,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也可引导学生对照文中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合作完成课后的第二题

10 风筝

一、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抖动、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建议是什么?

1.课前可布置学生做如下准备:搜集一些和风筝有关的资料。如有条件,可去放一次风筝。

2.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5个,其中“丧”是平舌音,“坊”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0个,教学时要抓住难点。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认写,然后有选择地对一些字做重点指导。如,“村”与“材”在字形上的区别,“丧”字下面没有一撇,“磨、坊”两个字在本课都是多音字,读“mò、fáng”。

3.在指导阅读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读读“资料袋”中的有关风筝的内容或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风筝的资料,让放过风筝的学生谈谈放风筝的经过和心情。这对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会有所帮助。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大意后,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叙述层次:即整个事情是按照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写的。文中有一个泡泡,“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提示了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注意,除了查字典辞书外,还可以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依然”这个词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孩子们开始做风筝时心中是充满憧憬和希望,虽然最后做出来的风筝什么也不像,但是,他们还是很快乐,这样就理解了“依然”的意思。有些词语的意思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解释如下,供参考。

憧憬:向往。如,我们心中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凌空: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大惊失色:形容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倏地:极快地,迅速地。如,倏地闪过一个人影。

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样子。

童心童趣是这篇课文的鲜明特色,也是需要重点引导学生细心感受的内容。课文开门见山点明,做风筝和放风筝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风筝显然给童年的“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乐趣可以从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看出来,这些心情变化是通过具体事例及一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的。如,做风筝时是“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快活”;放风筝的时候,“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线断以后,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找风筝时,我们都“哭”了,“垂头丧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们心情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引导学生体会那些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及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感受童真童趣。放风筝是一种有益的游戏,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快乐,就是幸福,就是美好憧憬。所以丢失了风筝,才使孩子们伤心地哭了。课文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苦苦寻找丢失的风筝,是因为在风筝的身上,寄托着他们的快乐,寄托着他们的幸福,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要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这句话。

四、本课如何进行拓展学习?

“选做题”要求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描写心情的词语。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举行一次放风筝比赛。文章结尾也可用来扩展语文训练,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并说一下,“我们”向那房子跑去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最后找到了“我们”的“幸福鸟”了吗。

11 秋天的雨

一、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发感情,这些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会给学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三、如何教学本课生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8个。注意不要与形近字的读音相混淆。如,“趁”与“赵”,“喇”与“刺”,“衔”与“街”,“裳”与“常”的区别。

2、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如“扇”是多音字,还可以读shān。“枚”的右边反文,不是“文”,“爽”的笔顺是

一、、爽,“柿”的右边不是“”。

四、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

课文语言优美,除课后第三题列举的两个句子外,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丰富语言的积累。

12* 听听,秋的声音

一、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

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二、本课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三、初读诗歌应解决的问题

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

一、

二、

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四、如何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 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个性化问题

一、《古诗两首》一课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在《风筝》一课中如何指导阅读课文?

三、在《秋天的雨》一课中如何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四、《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初读诗歌应解决的问题?

五、在《听听,秋的声音》一课中如何指导朗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前厅部各岗位工作流程下一篇:全市基层卫生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