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安全论文

2022-05-1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工程管理安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2020年9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规定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引领首都燃气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法规。本文详细论述了《条例》修订的背景过程和主要修订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新《条例》的贯彻落实。

第一篇:工程管理安全论文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及安全管理探析

【摘 要】本文从分析当前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问题浅谈施工中应当注意到的施工要点,提出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质量控制

一、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要点分析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性要点分析

基于当前房屋结构多为采用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及节能保温材料主要施工技术要点而言。

1、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是一件简单而又重要的事情,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混凝土的搅拌基本上都是有机械设备来完成,但具体的操作还是由人工控制。在搅拌中首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投料顺序,沙、石、水泥三者的投料顺序的不同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放石子作为底层铺设,然后投放水泥,这样可有效避免水泥出现“粘底”的问题,最后再投放沙子,用沙子覆盖水泥,可避免搅拌过程中水泥灰四处纷飞的问题。此外诸如材料配比承重、搅拌时间、材料分盘等也都是混凝土搅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首盘混凝土配料搅拌中,石子的用量应当为正常水平的1/3到1/2。

一般来说在施工现场混凝土的搅拌到浇筑使用中间有一定的距离,这段距离就需对混凝土进行必要的运输,混凝土的运输中应当尽量减少转运次数和运输时间,最好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直接进行浇筑,否则时间越久和易性变差,浇筑后的坚固度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2、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浇筑中一是要注意浇筑是否匀实,在同样的浇筑体积内应尽量通过疏导、加压等方式浇筑更多的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浇筑体的刚度和质量。二是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次都要严格检查是否出现泌水现象,如果有就要及时进行清理,泌水现象在大体积浇筑中经常出现,如果不及时清理对后期建筑物质量是有一定影响的。三是要注意混凝土浇筑之后对建筑物的养护、保温措施,避免降温过快,缓慢的降温和凝固更有利于加强混凝土强度,提升抗裂能力。四是浇筑之后的建筑物表面应当保持一段时间的湿润,避免表面发白、凝固干裂。最后是在浇筑之后的数小时内,浇注体的表面有可能出现塑性裂缝,这时就要通过进行二次压光抹实或浇灌的方法对裂缝及时处理。

3、节能保温施工

在施工中涉及到的工艺技术有很多,本文着重就基层和保温板施工技术和砖砌体施工技术进行论述。首先在保温板粘合中根据建筑物的高低以及保温板所处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粘合方法,如当建筑物高度小于等于20米时,采用黏贴式固定保温板是最合适的。而当建筑物高度介于20到100米之间时,应采用黏贴结合法进行保温板固定,且粘合面积要大于保温板面积的40%。而且在黏贴中保温板要交错拼接黏贴,避免平行排列,在墙角处更要交错互锁,以提高保温板牢固度。其次除了粘合方法,在粘合膠的使用上应当坚持即用即拌的方法,最后要注意在气温较低和出现恶劣天气时应当停止施工。

(二)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非技术性要点分析

1、做好建筑施工前期规划

房屋建筑工期长、工序复杂、质量要求高,做好前期规划是保证施工有序进行,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质量达标,进行详细系统的前期规划十分必要。首先针对施工应当组成专家小组进行施工论证,并逐级审批,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建筑施工中要针对每个环节进行周密部署,明确每个阶段每个环节不同的目标任务,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搞好风险评估。最后是要确保工程施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且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严防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的出现。如此房屋质量必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2、做好施工过程监管工作

除了施工前期规划,施工过程的监管工作也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施工监管不仅体现了施工单位对工程的重视,同时也体现着监管人员的责任心所在,更是促进施工符合规范,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加强施工监管就是要求监管人员严格按照监管规范,结合工程施工规划深入施工一线,细致检查工程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及时发现并制止不合规范的行为,及时纠正有可能引起工程质量问题的错误操作,并严格检查设备和施工材料是否符合工程标准,从而为工程质量达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房屋建筑施工过程安全管理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保障永远是第一位的,制度的缺位将会使得管理缺乏坚定的后盾和规范的标准。建立并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首先能够约束管理人员认真行使工作职能,在管理的岗位上严格执行好制度要求,以制度为依据,充分发挥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其次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行为规范的参照标准,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行为规范,明确施工安全管理的具体事项,然后依次为依据进行自我修正。最后能够在为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后盾,并赋予管理工作相应的权威性,提高管理工作威慑力。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一定的规范性条文,明确施工要求和行为要求,确定施工操作规范,从而为管理提供依据;还应当包括一定的奖惩规定,对不同的违规行为,权衡轻重设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从而提高管理制度的威慑力,而对那些规范操作或者能够创新施工方式,为施工做出贡献的行为还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以鼓励工作人员遵守规定合理施工。

(二)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监督

有了制度的依据,能否严格执行便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我国众多建筑类施工企业中制度建设其实并不是最难得,如何执行才是关键,一个强有力的执行部门远比一套完善的制度更重要。房屋建筑施工过程步骤繁杂、工序繁多,施工人员为了节省劳力,偷工减料消极懈怠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违规操作等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对建筑物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还给施工过程留下了安全隐患。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搞好安全管理监督,保证施工监督无死角,坚决与一切不合规范的施工行为做斗争,坚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就地处理的原则,促进施工过程的规范化,提升房屋建筑质量保障。

(三)强化工人施工过程综合能力

不可否认施工人员素质与施工管理的效果以及施工的规范程度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将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分为决策能力、管理能力、操作能力、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几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能力都会对施工人员的行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一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与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是有着紧密影响的。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养,全面强化工作人员对规范施工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意识。同时还应当加强施工人员技能培养,提高施工操作技术,确保每项工作都能符合标准规范。人才保障是一切工作完成的基础,加强施工人员综合素养培养,就是为工程施工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也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根本措施。

三、结语

房屋建筑质量永远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大事,无论怎样强调都是不过分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把关施工要求,遵守施工规范,加强施工管理,为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质量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论述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要求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同行及学者及时指正,为房屋建筑科学发展提供指引。

参考文献:

[1]刘朝欣,刘鹏涛.现代房屋建筑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现代装饰,2011(06)

[2]肖雪玲.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J].科学之友,2013(08)

[3]张玉兰.房屋建筑施工要点分析与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2010(33)

[4]徐春雷,陈海涛.房屋建筑施工要点分析与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5)

作者:曹博

第二篇:严格安全管理规范 确保燃气管理安全

2020年9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规定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一部引领首都燃气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法规。本文详细论述了《条例》修订的背景过程和主要修订内容,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新《条例》的贯彻落实。

一、《条例》修订的背景和过程

为适应北京市燃气行业初期快速发展的需要,规范市场环境,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2006年11月召开的北京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一部《北京市燃气管理条例》,并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施行。

(一)《条例》修订的必要性

《条例》实施十多年来,对加快燃气设施建设、发展首都燃气市场、提高燃气普及率、保障燃气供应、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运行对天然气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燃气市场结构的变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和各类用户用气的需求变化等,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供应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使用安全管理薄弱等。特别是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管理形势比较严峻。原《条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和城市燃气供应精细化管理的新需要。

(二)《条例》修订的工作基础

北京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抓好燃气安全管理工作。燃气行业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聚焦燃气安全管理突出问题,区分轻重缓急,进行探索实践,为《条例》修订奠定了实践基础。一是编制出台《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发展建设专项规划》,实施液化气气源供应特许经营制度,优化布局全市液化气供应体系。二是与城管执法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和使用安全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供气企业和用户的安全主体责任。三是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印发《办理盗窃燃气、破坏燃气设备设施违法犯罪案件的工作意见》,为严惩违法行为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法律制度,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条例》修订的主要历程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燃气安全隐患,加强燃气管理,提升燃气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共安全,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修订列入2020年立法计划,并成立工作专班。从1月开始,各项工作紧锣密鼓,环环相扣,有序推进。4月中旬,专班领导带队多次到北京燃气集团、北燃实业集团、北京液化气公司开展专题调研,听取50余个市区相关部门、众多用户和燃气企业的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广泛听取修法意见建议,并书面征求了20余个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就重点难点问题与相关部门反复协调。在修订草案报送人大常委会一审之前,即政府调研起草阶段,工作专班对条例的修订思路、核心条款、制度设计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对主要修改内容达成了共识。经北京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同意,修订草案经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后,2020年9月10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七十四次党组会议研究了《条例》的立法工作情况,并形成书面报告正式报送北京市委。9月25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

二、《条例》修订的主要内容

新的《条例》由原来的七章五十三条修改为七章七十二条,主要的修改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一)明确安全监管的总体要求,统筹燃气事业发展

发挥燃气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将燃气气源和种类、燃气设施建设要求、燃气安全保障措施和瓶装液化石油气经营管理规范等内容纳入燃气发展规划(第七条);同时,对企业开展燃气经营活动的,增加了应当符合燃气发展规划要求等许可条件(第十六条)。

明确了城市管理、城管执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和消防救援机构等部门的监管职责(第四条)。

建立燃气供需状况的监测、预测和预警机制,健全燃气应急储备制度,加强对用气供需的整体统筹(第十四条)。

推动减少瓶装液化石油气的使用,授权市政府根据燃气发展和燃气管网建设情况,制定瓶装液化石油气的替代措施,划定禁止和限制瓶装液化石油氣使用的区域,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五条)。

(二)明确燃气供应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保障燃气安全稳定供应

创新燃气经营许可实施方式,明确本市对管道天然气经营、瓶装液化石油气气源供应实行特许经营(第十七条)。

规定本市实行瓶装液化石油气实名购买制度,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如实记录用户基本信息及气瓶相关信息(第二十四条)。建立瓶装液化石油气直接配送制度,明确非居民用户购买瓶装液化石油气的,由燃气供应企业统一配送、安装气瓶,提供用气安全检查服务。居民用户选择直接配送方式的,燃气供应企业也应当提供用气安全检查服务。逐步推进居民用户购买瓶装液化石油气直接配送(第二十五条)。

明确液化石油气充装企业应当从取得特许经营权的气源供应企业采购气源;销售的瓶装液化石油气应当来源于燃气发展规划确定的服务区域内的充装企业。燃气供应企业应当按照规定逐步建立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第二十六条)。

明确应急管理、城市管理等部门发现燃气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有权责令立即排除,要求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第五十条)。燃气供应企业因故关停的,由城市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指导、督促企业做好相关安全处置工作(第五十四条)。

(三)明确燃气用户用气规范,加强燃气供应企业保障责任

明确燃气用户应当对燃气使用安全负责,由燃气供应企业加强对燃气使用安全的服务指导和技术保障(第五条)。

明确燃气供应企业受理非居民的用气开户申请的,应当对其用气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不得与其签订供用气合同,不得供气(第二十条)。

明确燃气供应企业定期实施免费入户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用户无正当理由拒绝安全检查,或者存在安全隐患且拒不整改的,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对其暂停供气或者限制购气(第三十一条)。

明确燃气用户应当安装、使用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设施设备、燃气燃烧器具和安全保护装置等(第二十七条)。

明确不得向签订供用气合同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购买燃气等一系列安全用气责任(第三十条)。

对燃气供应企业和用户之间的燃气设施维护、维修责任,以及相关费用承担作了具体规定(第三十三条)。

(四)健全燃气设施保护机制,防范燃气设施安全事故

要求建设单位与燃气供应企业在施工前共享燃气管道安全防护信息,查明地下管道信息资料,组织制定安全保护方案,签订安全监护协议(第三十七条)。

要求施工单位负责落实安全保护方案,监理单位发现地下管道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或者暂时停止施工(第三十八条)。

明确燃气供应企业应当履行施工现场指导等安全监护责任;发现工程施工未签订安全监护协议或者未制定安全保护方案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向执法部门报告有关情况(第三十九条)。

针对盗用燃气和损毁燃气设施,健全了行为认定的技术支持和行政执法机制(第四十六条)。

(五)进一步明确法律责任,加大处罚力度

对本次修订新增的需要规范的内容逐项增设处罚措施,包括燃气供应企业实施安全检查、瓶装液化石油气直接配送和向存在安全隐患的用户供气等(第五十七条、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三条、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

对原条例已规定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包括未经许可从事燃气经营活动和用户违反安全用气规范等,按照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等上位法,提高罚款额度,加大处罚力度(第五十五条、第六十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条)。

此外,新增一条作为第七十条,与北京市街道、乡镇综合执法等相关规定做好衔接,为开展燃气管理基层执法活动预留了空间。

为适应燃气管理重心由注重事业快速发展转向强化安全管理规范的需要,本次修订设计了严格的燃气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以下三个管理目标和要求:

一是全覆盖。将燃气管理规范从管道燃气扩展到瓶装液化石油气,加强气瓶充装、存放、配送和使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要求。

二是全链条。细化燃气供应企业的安全供气责任和安全用气服务保障责任,强化燃气用户的安全用气责任,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安全监管责任,筑牢全链条安全防线。

三是全方位。加强市政燃气管道及其周边范围的安全保护要求,落实建设工程施工各方的地下管道保护责任,明确用户燃气设施的维护、维修责任,全方位保障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三、持之以恒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

为更好地推动《条例》走进千家万户,将贯彻落实新《条例》转化成每个居民的自觉行动,按照北京市贯彻落实《条例》动员部署大会要求,市级燃气主管部门制定了工作方案,并陆续制发相关配套文件。

(一)落实各方法定责任

一是进一步细化燃气供应企业承担的供应保障、安全生产和用户服务等主体责任,细化燃气用户承担的用气场所安全、用气设备设施安全、正确操作使用燃气和燃气燃烧器具的主体责任。

二是联合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道路运输和城管执法等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好各自涉及燃气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职责。

三是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按照《条例》规定,将燃气使用安全纳入各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管理范畴,细化工作内容,督促抓好落实。

四是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各区政府进一步规范和明确街道、乡镇承担的燃气监督检查职责和行政执法职责,建立台账,掌握情况,引导居民向合法供气企业购气并形成固定服务关系,发现和打击气贩游商等非法经营行为。

五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查处燃气供用气违法行为的执法裁量标准,确保科学公正执法。

(二)加强普法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条例》宣传贯彻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分期分批组织全市城市管理及相关部门、燃气供应企业、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和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专题培训,全面细致解读《条例》的章节、条款。通过电视台、电台、官网和纸媒等媒介,向社会广泛宣传《条例》的工作内容,营造安全、科学、节约使用燃气的社会氛围。

(三)及时出台配套文件

《条例》的规范运行离不开各项配套文件的出台实施。市级燃气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各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加快配套文件制发速度。这些配套文件主要包括:修订出台居民和非居民燃气供用气合同,修订出台燃气供应企业对用户安全巡检的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瓶装液化石油气实名制购买和配送管理办法,制定出台推广应用智能化燃气计量表和户内安全防护装置的支持政策,制定出台加强出租房屋燃气使用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强化施工作业对燃气设施的保护措施,等等,切实保障《条例》良性运转和取得实效。

学习贯彻落实《条例》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燃气企业和广大用户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履行法定义务,推动《条例》落细落实,促进燃气事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首都能源供应更稳定、更安全,人民群众增添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荣荣)

作者:蒋志辉

第三篇:工程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评价的探析

摘要:工程安全投入是指用于安全方面的投资,是保障工程顺利施工的重要措施。通常把参与安全生产过程对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功能的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资源都称安全投入。而安全管理评价是对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因此工程安全投与安全管理评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且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通过对工程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评价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评价的作用和关系。

关键词:工程;安全投入;安全管理评价;作用;关系

引言:建筑业是一项耗资巨大的高风险行业,且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步骤比较复杂,此外由于建筑业多为露天作业,有时还会连续作业,所以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非常多,不仅严重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会阻碍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工程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评价的重视,才能为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奠定基础。

一、工程安全投入的现状和合理性

(一)、工程安全投入的现状

1、工程安全投入资金不足

工程安全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培训教育管理人员,因为建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管理技术,才能有效地发挥安全管理的实际价值。但是由于大多数建筑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工程安全投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投入资金不足直接削弱了工程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度。而且目前建筑企业中大多数工程人员都是流动性农民工,整体素质普遍较低,所以,必须要保障工程安全投入资金充足,才能加强施工人员培训质量,从而更好地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1]。

2、专项防护措施及施工专项方案缺乏安全落实

一般情况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而危险的安全问题,且多为高标准、高难度性安全隐患。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施工专项方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虽然制定了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由于监督管理力度相对薄弱,导致专项施工方案呈现不执行、不落实等现状。并且建筑施工过程中专项防护措施主要用于应急管理,因此对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工程安全投入的合理性

简单地说,工程安全投入主要分为两中评价方法。一种是安全投资与收益的关系,由于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细节和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以及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对工程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并且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管理等措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而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工程的施工规模和发展速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工程安全投入可以有效地缓解工程资金压力。另一种评价方法是评价系统在多高的安全程度时安全费用为最少,由于工程施工存在风险。但是当系统安全度低时,其安全投资的金额也相对较低,当系统安全度高时,投资金额就相应的增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投资风险。并且这种安全投入方式是用新技术替代旧技术,从而更好地提高了安全投入的实际价值。

二、安全管理评价的作用及完善对策

(一)、安全管理评价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效率

近年来,我国工程施工不断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并且安全问题是工程施工的核心部分,是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所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评价对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制定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安全生产管理评价,可以督促、引导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安全生产条件,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优化工程的施工秩序[3]。并且通过安全管理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措施。并且安全管理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项目,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评价可以有效地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2、有效地预防并减少事故发生率

安全管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由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造成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所以通过安全管理评价可以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及潜在的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准确地判断危害的杀伤力。因此健全的安全管理评价可以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并为整个项目制定安全防护措施。总的来说,由于安全管理评价是凭借技术进行管理,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安全管理评价是一种事前控制措施,因此安全管理评价可以预先识别工程的危险性,从而更好地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完善安全管理评价的对策

1、加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体系的确立

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体系是安全管理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要分别从施工人员、施工机械设备、及管理等环节着手,才能为建立健全的工程安全管理评价奠定基础[4]。例如: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管理,从整体上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才能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评价创造条件。此外,安全管理评价还可以有效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性能评估,从而更好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加强安全管理体系的确立,通过安全管理评价可以对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进行科学的考察分析,并准确地判断风险指数。最重要的是安全管理评价可以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奠定基础,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增加工程参建各方的安全管理评价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责任几乎是由建筑企业单方承担,因此,施工安全普遍被认为是施工企业的事,但是建筑企业的经济和承受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处理好工程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要增加工程参建各方的安全管理评价,才能科学准确地对工程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更好地确立事故责任。并且由于建设单位一味的重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往往忽视了工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还必须要加强施工单位的安全法律意识,并转变传统的认识,才能明确双方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5]。从而更好地提高安全管理评价的权威性和科学性,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管理评价的宣传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作用更有效的发挥。只有将安全管理评价深入到参建各方,才能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因责任分工不明确造成的矛盾纠纷,从而更好地减少参建双方的经济损失,并进一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

结语:综上所述,工程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评价的目的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才能有效地提高工程施工的发展空间。并且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有新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工程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评价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工程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评价水平奠定基础。并且安全投入与安全管理评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安全投入是企业持续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只有加强工程安全投入和安全管理评价,才能积极地提高工程安全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林锦江.浅谈建筑企业安全投入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J].企业导报.2012年12期

[2]乐云,毛舒芳.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创新激励机制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年01期

作者:曹其新 牛得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艺术作品分析论文下一篇:质量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