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2022-04-20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是对建筑质量进行评判的主要标准。随着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增多,建筑行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文本从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入手,分析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并结合以往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建筑抗震机制,通过合理的结构、造型设计,科学合理的布局和严格的抗震措施来有效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篇1:

浅谈新疆乡镇工程中的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水平的提高,概念性设计作为节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越来越被结构工程师所接受。本文通过对概念设计的含义以及其在结构设计中的作用进行探讨,进而分析概念性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字:概念性 结构设计 意义 应用

1.引言

概念设计是指在建筑结构方案设计初期,工程设计师依据已知设计理论结合工程经验,不经过数值计算,从宏观的角度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概念性的分析估算和比较选择,通过对建筑结构的总体布局和布置必要的抗震措施,以实现合理设计的目标。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易于手算,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中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重要依据。

中国宋代的设计师兼工匠师俞皓所著《营造法式》,根据当时的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了“模数化”的设计和营造方法历经千年保存至今。

从工程中发现问题,在理论支撑下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加以论证,最终总结出新的理论和设计思路,指导工程结构设计,这就是概念性设计的方法。

2.概念性设计的范畴

工程结构的概念性设计包括对材料、荷载、结构方案、节点、构造的选择;同时也包括对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和计算结果的判断、调整和选择;还包括对结构工程制造、安装过程的策划。

3.工程结构概念性设计的意义

工程结构概念性设计是在结构工程设计中利用概念性进行判断、推理、创新和决策的方法和过程。

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加、技术难度越来越复杂,与结构设计有关的影响因素也更多,特别是建筑设计、施工和后期使用的不确定性,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念性设计为上述的难题提供了一个个可行有效而科学的平台。

3.1对传统设计的补充

传统的设计是根据已知的设计要求和设定的参数而进行的计算、绘图,方法单一,这有利于对结构设计中许多确定的、归一的内容加以执行,但是忽略了建筑设计中的主动探索、选择、创新和决策。而概念性设计可以分析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准确的找出问题的所在,最终再加以判断其可靠性。

3.2对一般设计经验的升华

以往的工程结构设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工程师大多都是循规蹈矩的根据规范和计算机设定的程序进行设计,这样造成了设计的不足。

每个设计人员都应该自觉的进行概念性设计,探索新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成为建筑工程的思想家。常规的工程中的概念性设计凭经验,而重点工程的概念性设计是由工程定夺,一般人员未能自觉的参与概念性设计,经验难以升华为理论。

3.3节约造价

概念性设计方案选定之后,就可以根据方案进行优劣选择。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计算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各占70%和30%;结构设计的经济学,计算和概念性设计的作用各占30%和70%,而几乎所有不经济的方案,仍能达到最终的安全。

采用概念性设计的最终结果不仅能提高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同时概念性设计以正确的结果为依据能够更加凸显出设计方案的清晰性和正确性,更能反应结构的概念设计经济性,避免后期设计中产生不必要的复杂计算。

4.新疆乡镇工程中结构概念性设计的思想

结构的概念性设计应该是:“实践研究→调查分析→总结评估→运用”的过程。

实践研究:对概念性方案进行实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工程经验作为数据支撑,把概念性设计用在工程模型中加以实践。

调查分析:对概念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通过工程实践把结果用图纸的方式表述出来。

总结评估:作为评估概念性方案的最重要步骤,总结评估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对比综合评估,最后能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方案以期获得最经济最安全最合理的可行性方案。

5.新疆乡镇工程中结构概念性设计的运用

汶川地震中大量的预制板构件坠落导致了地震中的灾难,许多地方政府因此而命令禁止使用预制板,全部改为现浇,但是现浇工程量大耗时长,现场劳动力耗损更大。概念性设计是运用思维和判断力有效解决结构设计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结构概念性设计要求兼顾均衡。

5.1结构方案的选择

结构方案的选型时概念性设计在结构设计中最突出的应用,特别是高层结构设計中对概念性设计更加注重。

结构在承受极限荷载的作用下不至于破坏的前提是各个构件之间能够协调工作,共同受力。这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结构选型、立面布置和整体的规则性的选用,选择抗震和抗风且能够有效承受荷载的结构体系,避免局部突变和扭转,加强对薄壁位置的加强措施,并加强其他构造措施的处理。

?巴里坤县大河镇公租房建设项目,由于项目是公租房,所以在结构设计初期,根据概念性设计,构思结构体系选型,然后进行对比,最后结构选型就可以设定为普通的小跨度砖混结构。

5.2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作为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是构成建筑的物质基础。材料的强度不足,再美的建筑业承受不了荷载,如何在结构设计中对建筑材料进行概念性设计和选择,是每一个结构设计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建筑材料在不同的部位要求具有不同的性质,比如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库尔勒市三河贯通一期B段鸿雁河永安塔工程,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是根据材料本身的性质而进行筛选,钢筋、混凝土作为常规优先选择材料为概念性设计都基本包括在内,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

5.3荷载的优化

在一般人眼里,恒载是恒定不变的,但是在优秀的工程结构师眼里,恒载是可以选择和调整的。而在地震频发区的多层建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用较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抗震效果,答案是“减轻自重。”

?吐鲁番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5号、6号宿舍楼建设项目、?和静县第三中学食堂及配套附属工程,结构概念设计中使用质轻的材料减少自重,采用轻质材料,有效的预防地震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其他材料的耗损量,造价减少的同时质量也有所提高。

6.新疆乡镇工程中结构概念性设计的思考

工程结构中的概念性设计是建筑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理念,所以缺乏一定的专门研究。这需要再不断的工程实践中应用、研究、总结和发展。

我国的乡镇、城市发展水平过快,政府一味的追求成果,必定会导致结构师在满怀信心之后做出很多“狂妄之作”。

概念性设计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实有一定的冒险性,因为最初都是“大胆的猜想”而已,缺乏充分有效的论证,所以在对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把握不足也会酿成大错。

7.结语

概念性设计是结构设计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运用而生的必要产物,但是其运算过程中有时精度不高,不能准确的预判建筑结构的实际,所以需要结构工程人员在运用过程中结社设计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构造。

但是,随着概念性设计的不断推广,其广泛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今后必将成为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最终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不菲的贡献。因此,如何研究概念性设计的运用和发展,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加以学习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王德荣.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

[2]倪力豹,江永.浅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

[3]刘江涛.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

[4]戴国莹.李德虎.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的若干问题.建筑结构.1999(4).

[5]林同炎.S.D.思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张煜.蔡焕琴.概念设计优化高层钢结构抗震[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作者:艾斯卡尔·帕尔哈提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篇2: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分析

【摘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是对建筑质量进行评判的主要标准。随着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增多,建筑行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文本从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概念及设计原则入手,分析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并结合以往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建筑抗震机制,通过合理的结构、造型设计,科学合理的布局和严格的抗震措施来有效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概念设计

1.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基本概念

我国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验算估计、应力容量计算、破损程度计算、极限状态计算等几个过程。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采用的通常是极限状态计算的模式,同时结合了概率计算的相关技术对结构的合理性、经济性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相比,融入了概率计算的设计方法在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这种计算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例如对于一些近似值的计算就只能采用概率估算的方式,而无法得出精确的数值,对于建筑结构的准确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概念上来说,建筑物是一种空间组合形式,其中的各种部件在空间结构上进行搭配组合,从而相互影响和联系。因而,建筑结构中的所有部件都是整体中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

地震是一种复杂、多变且难以预料的地质现象。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要准确的预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等是一项较为困难的任务。而建筑结构自身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整体,在遭受地震时所受到的抗力、压强都很难进行精确的计算,其破坏机理和形变过程也难以观测和总结。在对建筑物的结构分析中必须从建筑材料、空间构成、阻力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对建筑结构抗震性的分析和计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学应算过程,而是需要结合环境、建筑特点、地震参数等多方面的因子来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考虑。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有效应用各项设计原则,并制定合理、科学的整体规划方案,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有效的完善,从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2. 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设计的必要性

2.1地震及其他地面运动的不稳定及其复杂过程

近年来,随着气候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地震已成为一种频发的地质灾害现象,尤其是在板块边缘地区及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地震给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財产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由于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及突发性,对地震的预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程。尽管全世界在对地震预测的技术上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要精确测量出地震发生的地区和时间仍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为降低地震对当地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其中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降低地震影响的有效措施。

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预防措施就是对建筑的基础结构进行一定的加固,并在选择建筑区域时尽量避开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或地质因素不稳定的地区,同时还应避免建筑周围有滑坡、泥石流等现象。通过一定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可以有效的增强建筑的抗压强度,当地震发生时可以抵御更高震级的地震破坏,尽量减小房屋的破损程度,在日后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减小房屋维护的投入。

2.2抗震计算如何反映建筑结构破坏的复杂过程

当前世界上对地震的研究机构尚未完全掌握地球内部运动及地震发生的规律,因此还无法建立完善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机制对地震的发生地点、强度等进行精密的计算。当前,世界的抗震计算通常是基于一定统计数据基础上的概率计算,不仅计算的难度大、复杂性高,而且存在较大的误差。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由于现代建筑结构的多变性,对于建筑的破坏规律无法得出一个统一实用的模型,因此在多数情况下,抗震计算与实际的建筑结构受损状态存在着较大的误差。在此情况下,只有对建筑结构采用全面完善的抗震设计才能有效预防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3. 建筑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3.1地基基础与建筑场地的合理选择

为提高建筑的抗震性,首先在建筑地址的选择上就要做到优化、合理的考虑。在进行建筑选址时,应尽量避免不利地段的选择。所谓的不利地段主要指地表活动频繁或地质存在断层的区段。同时,若所在地段周边曾发生过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现象时也不应选为建筑地址。当无法避免在不利地段进行施工建筑时,应尽量控制建筑的高度,同时增强对建筑结构的抗震预防措施。

在地基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满足同一性质的建筑结构应当建立在相同性质的地基上。所有的地基结构应采用同一的标准。当地基的成分为粘土、松土或新填土时,应适当增加土壤的刚性。

3.2建筑物结构、外形与尺寸的设计

合理的建筑结构、外形与尺寸的选择也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途径。目前较常采用的建筑结构有钢筋水泥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结构等。而常见的结构形式则有框架结构、简化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在进行建筑结构的选择时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材料、工程规模、资金投入等条件进行综合的考虑,在保证建筑安全性、抗震性的前提下,尽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为满足一定的抗震性能,建筑结构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设计规范。首先,在进行建筑施工前必须有完整的设计图纸。图中必须对相关的抗震设计细节进行详细的标注。其次,建筑结构中应设置多级抗震预防措施,防止部分零件结构的破坏对建筑整体的抗震性造成影响。同时,建筑结构中还应有基本的抗震承载机制。当建筑受到强烈的撞击或震动时,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变来分散作用力的大小。建筑结构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刚度,避免过度的形变是建筑结构发生倒塌。

3.3选择适合建筑特征的抗震结构体系

建筑的整体抗震结构布局体系也是影响建筑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建筑的平面布局中应尽量保持建筑的对称、平行。通过中心区域的合理设置来达到建筑设计的准确性。在建筑的垂直布局上,应符合上下结构的关联、统一,并实现受力的均衡分散。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还能极大的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4严格把关材料质量,确保抗震施工质量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材料的选择具有严格的要求。在抗震设计中,建筑材料的选择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及要求。首先,对于粘土砖而言,其强度必须高于MU10,混凝土砖块的强度也不应低于MU7.5。在钢筋水泥结构中,由于难以找到符合规定型号的钢筋结构,通常会采用其他型号的钢筋进行代替。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选择比原有钢筋强度更高的钢筋进行代替。在进行替换时,要计算好钢筋的横截面积,避免应钢筋粗细的不同而导致建筑结构的位移。有数据表明,短柱及短柱夹层在横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承载的强度更大,因此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应尽量使用短柱材料。当使用材料的强度无法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增大材料横截面积的方式来提高材料的强度。

4. 总结

掌握概念设计,将有助于明确抗震设计思想,灵活恰当地运用抗震设计原则,不致陷于盲目的计算工作,为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地震时结构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到比较合理地进行抗震设计。合理的结构选型、规则对称的平立面布局、良好的构件连接和整体性、加强的抗震构造措施、严格的施工管理是提高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 易建军. 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震倒塌能力的设计与措施[J].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14):93-98.

[2] 宋延利.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发展及前景展望[J]. 广东建材,2012(01):75-79.

[3] 巩哲铭,黄西慧. 试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及措施[J].2013(36):89-93.

作者:周玥君

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论文 篇3:

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地震是自然灾害,一旦发生,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为了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应该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优化,提高其抗震性能,这样级别不大的地震就不会直接毁灭建筑,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为此,要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进行研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的抗震性,以及建筑的质量与稳定性,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住所。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概念;应用

对于地震自然灾害而言,其主要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同时,地震会给建筑物和工程设施造成破坏,并引发二次危害。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其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存在直接联系,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占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建筑企业必须结合工程实际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制定完善的房屋抗震方案,以此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稳定性以及抗震能力,这才不会在发生地震灾害时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为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1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理念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是实现建筑结构的稳定设计。从概念和理论上分析,明确建筑结构设计的意义,分析各类房屋建筑结构的地质抗震问题。房屋建筑结构的不同体系设计直接关系建筑整体的抗震水平,需要分析建筑局部力学与整体力学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房屋建筑结构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不同,要从工学理论实验、设计理念思维上进行分析,重视建筑结构角度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准确分析建筑结构的各方设计要求。根据各方概念,清楚定位,准确辨别,进行高精准度、可靠性思维分析,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综合应用,确定建筑结构地质抗震设计理念标准。

2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

2.1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1)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必须考虑到地基稳定性因素,选择适合于抗震性的地基,避免地基变形影响建筑物抗震功能;(2)同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单元要选择性质一样的地基,必须将地基的最大潜力包括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发挥地基的抗震能力;(3)建筑结构工程需要规则且对称,目的是减少由于地震活动引起的建筑物变形,并防止由于地震作用力集中而导致的建筑扭曲;(4)为了提高建筑结构工程抗震性能,我们需要增加几道抗震防线。同时,有必要明确建筑结构工程的受力设计,防止建筑结构工程的局部薄弱。

2.2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之问添加隔震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建筑物的潜在破坏。例如,在建筑物顶部添加一个“反摆”,“反摆”使建筑物和摆在地震中产生方向相反的位移,从而减小加速度,减小地震对建筑的作用。相关研究分析认为,如果合理设置“反摆”,减少地震影响的概率可以达到65%,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的受损程度。该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在实际施工中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2.3保证建筑刚度

正确设计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和明确建筑物刚度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主要应用是通过改善结构来加固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3.1结构简单化

建筑工程项目结构设计中,需尽量选择结构简单的构造体系,进而改善工程的抗震质量和抗震效果。与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相比,结构简单的建筑工程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力学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加大对结构设计平衡性的把控力度,防止结构设计过于复杂而造成的设计质量不佳的问题。同时,相对较为简单的设计形式能够减轻由于地震因素所造成的损害,减轻地震破坏力对结构的伤害,从而有效优化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效果。

3.2提高整体性

为使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展现出较好的抗震效果,在设计中要高度重视结构的整体性。结构的抗震性并不是对结构某一个部分提出的要求,其是对建筑工程体系当中的所有部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应从整体上把控结构的设计,保证结构布局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特别要关注对建筑工程项目有着较大影响的几个因素,我们必须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减少甚至避免其对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各部分结构之间的有效协调。另外,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需对各部分力学作用的基本特点予以全面的分析,从而不断完善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

3.3加强抵抗性

为了增强建筑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应以工程结构体系来抵抗外力作用,尤其是地震作用的负面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对建筑工程结构予以科学设计,在设计中要以工程的抵抗力为切入点,在建筑工程建设和设计阶段首先构建理想状态下的抵抗力,这样才能够在发生地震的状态下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这也充分展现了结构最佳的抗震能力。再者,为了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也可严格控制抵抗力,从而确保力学体系的平衡性及合理性。

4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地下抗震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重视建筑结构的均匀分布,提升建筑结构构件的合理布局,保证结构的连续、均匀。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平面结构较为复杂,为了保证结构平面与立面的平整、均匀和连续性,要对房屋建筑地下部位结构与地上部位结构进行衔接布置,如果防震缝上下部分脱离,就会导致抗震性能降低。另外,如果上下构件呈现不同的结构,上下不吻合,就会导致构件规范不合理、不标准。为了使建筑结构符合转换层的要求,就要调整转换层抗震控制效果,避免出现薄弱层或断裂层。

4.2结构高度对抗震性能的影响

结构高度为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构件的高度,结构承受的倾覆弯矩随结构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建筑物高度越高,结构的稳定性就越差,相应的结构刚度就需要更大,剪力墙等承受的水平力构件就需要布置越多,结构经济性会变得较差。当建筑结构的高度超過相关规范允许值时,应采取比规范更严格的抗震措施进行抗震超限专项设计,并通过专家的论证后方可实施。

4.3设计人员的抗震设计概念不明确

抗震减灾设计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大地震中的灾害,提高抗震减灾能力,避免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但是现在仍然有很多设计人员的建筑理念是用大量的优质钢筋混凝土来抵抗地震。实践证明,建筑材料结构中主要钢筋的固定不尽人意。而且,钢筋数量的增加不仅会直接降低建筑材料的延性,还会降低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适应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单纯通过计算钢筋数量来设计和分析结构的抗震能力是不全面的。

5优化设计基础结构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结构设计非常重要,与建筑的质量与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想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首先要对基础结构设计进行优化,使其设计更加的合理,在实际的过程中,如果地基位置的地质发生了变化,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建设,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地质进行改变,使基础结构的承受力不断提升,利于建筑抗震性的增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事项,在合适的情况下进行使用,并保障建筑结构的设计保持一致性,从而使抗震性能提高。

6结束语:

地震灾害对居民生活有明显的影响,也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考虑到广大居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我国必须重视不同结构是否具备相应的抗震能力。在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建筑结构的设计理念,采用最新的抗震设计理念来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保证不同建筑在受到地震的影响更小。虽然地震灾害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通过一系列的抗震设计能够做好抗震预防,能减轻地震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韩东.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2020.

作者:赵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众参与评价环境工程论文下一篇:抗震设计下的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