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22-09-12

1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专业, 是理、工、管结合, 以工为主的老牌复合型专业。1998年土木工程专业目录重新调整以后, 各著名高校本着“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 修改了原来的培养模式。目前, 办学经验的积累已有十四五年的时间, 土木工程专业新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 但办学模式有点趋同性, 各层次学校都紧紧跟随着国内土木工程专业一流高校的步伐, 特色不突出。尤其是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 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土木工程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注重的是理论教学, 学生理论成绩好, 但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严重缺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紧紧追随土木专业强劲高校, 那么会大大降低毕业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社会竞争力。如果长期如此, 对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尤为不利, 将会使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处于困难境地。

2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过去土木工程专业由于绝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和刚升格的本科院校办学经费紧张, 加上扩招造成教学软硬件资源严重不足, 而且土木工程专业本身的实验 (践) 教学需要的设备投入非常大, 师资素质要求不但理论水平比较高, 而且实践经验要比较丰富, 这些因素造成土木工程专业无法开展良好的实践教学。因此,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更侧重于理论教学, 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随着国家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以及对地方本科院校实验设备等经费投入力度加大, 例如随着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项目深入实施, 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验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高, 已经在逐步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水平。因此, 有必要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探索和构建以培养现代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地方经济发展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使之更适应区域建设产业发展的要求, 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培养出更能符合社会需求的土木技术人才。只有这样, 土木工程专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才会走持续可发展之路。

3 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3.1 改革和优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理论体系

在对地区建筑产业现状、发展、人才需求, 以及渝内外兄弟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进行调研, 对问题进行研讨之后, 我们认为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体系的整合和扩充, 应突出理论和实践并重, 体现实践培养为主线。具体可以按照以下三方面进行整合与设置。

1) 建立和优化适应地区建筑产业发展的专业基础课程群, 突出理论和实践并重。在保证理论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情况下, 整合相互交叉的理论课程, 将不同课程相同理论教学内容整合。

2) 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和比重, 在选修课中大量增加建筑产业发展急需的课程群, 结合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方向、道桥方向、造价方向, 开设专业方向交叉理论课, 加强综合知识理论学习, 增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兴趣, 扩大学生毕业就业机会。

3) 强化应用性知识的学习。将理论课对应的实验课以独立方式开设, 但强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联系, 防止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脱节。增加应用性强的交叉性选修课程, 改变土木工程专业历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 增强土木工程专业运用建筑科学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兴趣, 改变现有土木工程专业择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3.2 构建和优化适应建筑产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

1) 应用型实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分别在学科基础阶段、专业学习阶段和毕业阶段设置相应的实践实训平台, 强调学生运用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中, 强调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独立又能有机结合,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

2) 提高综合性实验课程比例, 增加综合性、应用性强的实验选修课程, 提高学生兴趣, 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3)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地区特色和建筑产业发展趋势, 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 建立多模块、多层次的,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科基础阶段, 独立开设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 强调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专业学习阶段, 将交叉性强、涉及多科性理论知识的实验课设置为综合性实验课程, 强调学生融会贯通, 锻炼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毕业阶段, 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等为实训, 要求学生把在实验课中所学的实践能力运用到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中, 强调学生运用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3 结合建筑产业发展和需求, 开展学生创新体系的研究

1) 创新体系内容的设置。在创新体系中设置大量创新项目供学生们选择, 主要包括各种国家、省部及校区级专业竞赛, 科研立项, 发表论文, 发明专利, 省部级及以上资格证书, 参与教师科研、院 (系) 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以及各种院 (系) 级科研和教学活动等。

2) 创新体系的实施措施。要求上述创新内容选修完成8个左右学分才能毕业。创新体系中的创新实践项目以人才培养方案加以贯彻和落实, 避免以前各种创新实践活动始终游离于人才培养方案之外, 对学生毕业无影响, 学生主动性差, 投入不够, 达不到真正锻炼学生的目的的情况。

3.4 改革与优化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模式和机制

1)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建立与相关建筑企业的相互联系。鼓励学生从低年级起深入到企业、公司实践学习, 积极参与学术活动, 鼓励学生结合专业方向特色开展“挑战杯”项目研究, 创新试验项目研究, 以及鼓励学生参与教师项目申报和课题研究。

2) 探索在一部分应用性强的专业技术课程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把教学的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考核与课题项目研发和地区企业生产需求相连接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并将这种教学模式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实施“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相应教师激励机制、学生考核机制、实施方式。

3.5 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及评价机制的研究

1) 实施机制研究。探索建立学生在各个实践实训环节中的机制, 如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设计) 研究中相应的教师指导机制、学生考核和激励机制、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 并制定相应的教师和学生配套制度和奖励措施, 聘请建筑企业担任教学实习、毕业实习的指导教师。

2) 评价机制研究。为保证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 对每一个过程进行定量化的时间安排, 对每一个考核程序严格执行, 实行量化的时间安排及考核程序。用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教师和学生获奖、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挑战杯”项目立项和参与教师课题研究的情况, 社会信息反馈等多方面对培养模式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

4 小结

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结合地区特色及建筑产业发展,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形成以“理论教学”为教学基础, 以“实验实践”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始发点, 以“创新实践”提升学生实践综合能力, 以“实习实践”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多体系、多模块、多层次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以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结合地方特色及建筑产业发展, 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 建立适合地方建筑产业发展需要的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探索和构建能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培养模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院校非HRM专业的HRM课程“工作过程化”教学方式改革探讨下一篇:试论“营改增”对财产保险公司成本管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