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征文例文

2022-07-06

第一篇:创业故事征文例文

创业故事征文例文

成功,就在明天

人物简介:

程小康,男,1985年3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7月份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现为在山东胜利油田工作。人生格言:人生为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在大学期间,程小康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大三时成立了九头鸟校园文化传媒工作室,主要开展校园租车、旅游、品牌推广、兼职中介等业务。参加工作后,程小康在工作之余成立了三人行网络科技工作室,并推出2个网站,一个是三人行同游网(),开通了酒店、机票及景区门票的在线预订业务。另一个网站是我的城市导航(),主要内容是城市生活导航。

创业事迹:

创业,是一个多么时髦的词语,却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苦苦的挣扎。程小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正是他有着一颗充满激情的心,不甘平庸的心态激发着他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2004年,进入山东建筑大学,在大学期间,创办了九头鸟校园文化传媒工作室;毕业后1年,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工作室,并推出2个网站,三人行同游网和我的城市导航。

追索程小康的创业之路,还得从大学的时候说起。2004年,他考上了山东建筑大学,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希望和对大城市的向往开始了大学生活。山东建筑大学校区位于临港开发区,距离市区较远,寒暑假时同学要赶早班客车和火车,但公交早班车要到七点才开运,学生多还挤不上车,要想赶上第二天的早班车,很多同学都提前一天去市区住着或在火车站候车室呆一晚上,及其不

方便。程小康凭着自己敏锐的头脑意识到这一点,就在大一的那年寒假,他本着服务同学的精神,组织了几辆大巴车,连续几个早上,运送同学们去火车站,就这一小步,开启了他的的大学创业之路。通过这次尝试后,他抓住了这个商机,开始有意识的将业务规模扩大,他和一家旅游运输公司合作,做起了校园租车、校园旅游等业务。 随着社会交际面的扩大,程小康又开展了联系大学生兼职业务,和校外的培训机构合作,曾与赛博、新东方、济南网通等公司合作,不仅介绍学生兼职工作,还宣传合作公司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培训机构在校园内的发展。也可能是南方人那种精明,他能处处看到商机,每年毕业生离校的时候,他组织人低价收购毕业生不要的书籍、文具用品等,并成立一家旧书店,方便同学们较低价购买到常用的辅导书籍。这些业务让他攫取了自己创业的第一小桶金,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社会锻炼的同时,程小康也注意商业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一有空,他就泡在图书馆里,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让他对人生有了的理解,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杰克韦尔奇自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市场营销导论》、《彼得.德鲁克管理》、《有效沟通技巧》、《哈佛管理制度全集》等,使他对市场经营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生有了新的起点。在学校内,他也是个活跃分子,参加了各种协会,组织各种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他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沟通协调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大学这种轻松活泼的环境,培养了他的创业思维。

大三时,在张兆强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九头鸟校园文化传媒工作室,有了老师的指导和固定的办公地点,工作室的业务也日益扩大,主要业务有:校园租车、旅游、兼职中介、品牌推广等。旅游方面开拓了多个高校的市场,联合了东部几所高校,成立旅游联盟,并同时与济南大部分旅游景点有合作关

系;中介业务也有稳定的商家客户;并创办了《九头鸟》报刊。还带动了十余名学生加入进来一起兼职创业,不但对他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现在,程小康虽离开了学校,但是九头鸟工作室还在,由师弟师妹经营管理着,这是一面鲜亮的创业旗帜。

大学毕业后,程小康进入了胜利油田工作,担任电气技术工作,国企工作轻松,福利也很好。但程小康并不满足这样安逸的生活,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也放不下旅游。工作之余,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网络工作室---三人行网络科技工作室,并推出三人行同游网,三人行同游网是一个以结伴同游为主题的网站,包括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景区门票预订等业务。几个合伙人分别负责管理、科技及市场。各司其职,网站很快步入了正常的运行。

网站做出来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运营和推广网站,现在有关旅游的网站很多,怎么样在这些众多的网站脱颖而出呢,这是网站经营管理需要考虑的主要的问题。三人行同游网的特点有以下几处:

1、结伴同游,让网友组织各种结伴同游活动,来留住网友,达到稳定的流量。

2、公益旅游,让旅友在行走的时候,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校及儿童,也能够让网站看起来更公益、更人性化。为了提高网站的知名度,线上,他在百度、谷歌、阿里巴巴等知名网站做广告,进一步宣传旅游网站;线下,以三人行同游网的名义举办各种同游活动。到目前为止,网站已举办了5次结伴同游活动,并引导网友组织同游活动,虽然次数不多,但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网站还曾组织网友给北京太阳村儿童捐款捐物。

在三人行同游网上,你可以在线预订到全国7000多家各种高中低档酒店、

航空机票及景区门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网站已有了稳定的收益和客源,并且每月盈利额都在增加。下一步,网站上准备增加租车业务,目前正在策划中。

2010年4月份,三人行网络科技工作室又推出了一个导航网站——我的网址导航,这是一个关注城市生活信息的导航网站。不同于hao123.Com、256等知名导航网站,41400不但有这些网站的特点,更多的是关注城市生活信息方面。可以免注册发布生活,下载打印优惠打折券,更多的网址都是关于本城市的。有网站的企业可以提交网址,没有网站的可以注册一个网店来宣传业务。更重要的是41400是一个开放性网站,每一个城市一个页面,独立网址、独立的管理后台。并开通了全国的各个城市的分站。目前,正在招聘全国各代理。通过免费代理的方式,短时间内打开全国市场。

遭遇挫折的时候,程小康有过迷茫,想过放弃,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开办网站这只是程小康创业起始的第一步,他知道前面的道路很曲折,但仍然会百折竿头更进一步。成功,就在明天。

第二篇:我扶贫故事征文_我扶贫故事例文2020(共)

0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_ _ 我的扶贫故事范文 5 5 篇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一

原生态的事物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比如路。阡陌交通、蜿蜒小路看似浪漫,实则“害人不浅”,真可谓晴日飞扬尘与土,雨天满身水和泥。我们村以前便是这样,能区分“路”与“非路”的唯一标准就是能不能下得去脚。

鲁迅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在我们村,曾是真实的写照。那时到处杂草丛生,不止是山坡、荒地。经常有村民赶着几只瘦弱的山羊在“路”上放牧,更有甚者在“路”上挖野菜、采蘑菇,路人无数次站在“路”上问路。也难怪,“路”只比“非路”多露出那么一点点地面而已。

但就是这点路面,却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什么叫“一骑绝尘”和“众星拱月”。所谓“一骑绝尘”,说的是晴天模式。彼时的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汽车经过,漫天黄沙。路上的行人,成了人工吸尘器,个个灰头土脸,泥猴一般;车里的乘客,如同做了全身按摩,骨头散架,屁股酥麻。而“众星拱月”则是阴雨模式。每逢下雨,大水坑连小水坑,深水坑连浅水坑,出门转一圈,保准您身上繁星点点,众星拱月。

村民收入主要靠养蚕,可是路不好,收茧的人都不爱来。偶尔来几个收茧的,仗着大伙儿没销路,把价格压得很低。没办法,咬咬牙,

也得卖,换了钱好过日子啊。

一条小河横穿这里,平日溪水潺潺,诗情画意。一旦到了雨季,便露出狰狞的面目来。有几个村民组在河对岸,河上没桥,就有几块歪歪扭扭的石头。雨季中这几个组和外界的交通就会出现大问题,尤其是那几个组的孩子,雨季上学的每一天都是一次户外大冒险。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振兴第一步!如今这里的土路变成了宽敞笔直的水泥路,道路两侧全部实现绿化美化。主要河道上也架起了桥,真正实现了全天候无障碍交通。漫步于今天的这里,那真的是“人在画里笑,车于景中行”。

以前这里不要妄论什么路灯,就是家里的电灯还都是低瓦数的。刚刚入夜,全村便漆黑一片,偶有几点灯光,却也如豆一样昏黄。夜里出门,手电筒那是必备的“家用电器”。赶上胆子小的,还要一溜小跑。孩子晚上想出去玩,大门口就是极限距离。黑暗限制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也锁住了大家对未来的憧憬!

但是现在,村里的主要地点都有了路灯,家里的手电筒也都落满了灰尘,变成了回忆。天黑再也不是睡觉的信号,茶余饭后的村民也三三两两地遛弯散步,大道小路上时不时传来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欢笑声。盏盏路灯点亮的不仅仅是夜晚,更点亮了村民们幸福的明天!

路在延伸,幸福也在延伸。如今这里正在推进“户户通”建设,“脚不沾泥”就能到达村里的绝大多数地方。村民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家里买台摩托车就很阔气了,现在有辆小轿车也是稀松带平常。从“水、泥路”到水泥路,路在变化,时代在变化,但

变化之中蕴含着不变的情怀。咱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咱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咱中华民族必定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未来没有变!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二

我是一棵青檀树,家住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兄弟姐妹12 人,当地村民亲切的给我们居住的地方起名“十二檀”。千余年来,历经风霜,我们看着当地村民一代一代辛勤劳作着,也默默地守护着他们。近些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提出,村民的日子变化得越来越快,今天我忍不住想将我眼中的精准脱贫跟大家诉说一二。

基础设施不断实施,泥泞小路变了大模样。昔日,我家周边尽是山间小路,蜿蜒曲折,每逢阴雨天气时,小路便变成了泥潭,困住了当地的村民,也将过往的游人拒之门外,村民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往茶园劳作,疲惫的汗水挂在额上,让我既觉得心疼,又感到无能为力。要想富,先修路。自打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特别是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特别是不能忘了老区”以来,国家、省市县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接连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四好公路”建设、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补短板”基础设施等项目,彻底将乡村主干道、村组支路、部分生产道路等进行标准化建设,为村民们的日常出行、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畅通的道路为山里的居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山外之物,我们大山里的山货山珍也走出了大山。

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小小茶叶带来大财富。我家附近有一望无际

的茶园和远处云雾掩映的大山,由于海拔较高,优质的空气质量使得当地的茶叶茶色正、味道醇,当地村民以此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但由于都是村民自己采茶、制茶,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且规模较小,使得茶叶的收益并不是很高。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乡村两级积极探索推动产业发展途径,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市级龙头企业安徽蝠牌生态茶叶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大湾村,通过收购当地茶农采摘的茶草、聘用有经验的茶农制茶、炒茶,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与国家人社部合作,通过众筹方式,在村内定制有机茶园50.8亩,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整合各级资金支持,对现有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新建标准茶园等,形成“十里生态茶园,绿色经济长廊”新局面。现在当地的村民都宝贝着这一片片绿叶子,都说茶叶是神奇的东方树叶,可是对村民们来说,这哪里是树叶,这分明是他们致富增收的“金叶子”啊!

公共服务日益完善,精神生活得到大满足。几十年前,向往城市生活的人们大都是向往着城市的交通便利、资源优渥、公共服务完善,不用发愁孩子要越过几十里的山路去上学,不用担心生重病却没法及时赶到医院救治时的无助,不用日夜念叨盼望着孩子们走出大山。如今,随着扶贫政策的实施,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注下,大湾村里配齐配全卫生室,也有了幼儿园、小学,甚至还有了文化广场。道路通了、生活好了,村民们便在闲暇的时候聚集在文化广场跳起了广场舞,写完作业的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打闹,安逸幸福的生活让村民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现在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吃穿不愁,还能有时间跳着广场舞,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竟然实现了,也就不想再去城市里了,因为……家乡不比城市差啊!”听着村民们的聊天,我又不禁陷入沉思,是啊!没有人想背井离乡,正是因为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才让大山里能够真正留得住人,也让外面的人能够领略大山的美。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三

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走村入户成为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一,虽身处随手一拍都是壁纸的大美西藏,但有个特别的场景却深深映入了我的脑海里。

仰看那云,虚无缥缈似人间。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看着那如纱般洁白的云彩,最容易让人想起的莫过于梦幻天堂,天上一天,地下一年,是传说也曾是人间写照。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的旧西藏农奴时期,5%的农奴主阶级掌握了全西藏 90%的农奴阶级,包括三大领主(地方封建政府、贵族和寺院)及其代理人,他们占有西藏全部土地、山林和大部分牲畜、农具、房屋等其他生产资料,数以百万底层藏族同胞们都生活在吃完上顿没下顿的水深火热之中。直到中国共产党进驻西藏,在1959 年发起西藏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将黑暗、野蛮的农奴制度彻底废除,在社会主义的带领下迎来了新生,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60 年沧桑巨变、60 载风云变幻,如今的藏族同胞们也都仿佛来到云间,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贫困县

和几乎全部的贫困户脱贫摘帽任务的一步步完成,藏族同胞们也可谓真正走进了“天上人间”。

远看那山,孤峰突起意为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里没有庐山那般的层峦叠嶂,却有稳如泰山的朴实无华;这里没有庐山那般的奇峰罗列,却有如出一辙的千仞之高;这里不是庐山,这里是属于喜马拉雅山的一端。光秃秃的大山曾经是藏族同胞们脱贫奔小康路上最凶猛的“拦路虎”,他们跟内地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们一样,以为眼前的山过去还是山,至于山的最外面是什么,他们不想知道,也不敢知道。后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水、电、网络等现代化科技资源逐步普及,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天下事,在脱贫攻坚既富口袋也富脑袋的今天,大山早已不再是阻碍。如今这远处突起的孤峰更像是成立两个时代的象征,以前我们像大山一样哧溜溜穷困潦倒,现在的我们更像是这大山一般异军突起、壮志凌云。

近看那花,金黄一片争相艳。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地处“世界第三极”的西藏高原,当外界的花草早已生长繁茂,当内地的天气早已步入盛夏,这里才仿佛刚从冬季的寒冷中醒来,直到那姗姗来迟的油菜花逐渐盛开,才蓦然发现“冬未远、夏已至”。地处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之一,随着国家对这里的脱贫攻坚资金、脱贫攻坚项目、脱贫攻坚举措等不断增加和重视,紧跟着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政策支持和兜底保障工作这套“组合拳”的有力输出,

藏族同胞们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了肉眼可见的有效解决,全区贫困发生率从 2015 年的 25.32%降到了现在符合国家脱贫标准的2%以下,慢慢地一切都好起来了,像油菜花般“百花争艳”“百家齐鸣”的良好局面正向我们缓步走来。

2019 年 12 月 23 日,随着《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 2019年 19 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区)的公告》的发布,宣告着西藏全部 74个县(区)全部退出贫困县(区),真正的实现了全区脱贫。藏族同胞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打心底里露出了沁人心甜的笑容,看着扶贫路上的“那云”“那山”“那花”也显得格外精致迷人。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四

今日阳光甚好,微风不燥,我随着村干部一起下乡进村入户检查人居环境卫生,这已是我作为大学生村官在重庆秀山县川河村的第三个年头了。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说起了川河村这几年的变化,通过“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亲眼见证了如今川河人民日渐美好的幸福生活,自 2014 年脱贫攻坚启动以来,川河村一点一滴的变化都镌刻在了岁月长河里……

“爱在西藏”情意浓。来到路边的一个农家乐,招牌上赫然写着“爱在西藏”四个大字,通过跟老板娘聊天才知道,原来大娘的儿子在西藏当兵,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名字。儿子在外守卫边疆,大娘在家开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有味道。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川河村依托“世界桌山”川河盖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势利导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从山里穷村到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华丽转变。随

着川河盖景区旅游热度的不断提升,川河村借助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一辈子靠种地为生的大娘一家心动了,2016年,经过全家商议如愿开办了农家乐,从事餐饮住宿,还享受了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以前,我们一家一年的收入不到 2 万元,现在,我有了一家客栈,住上了楼房,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好了,还是要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好啊。”大娘笑呵呵地说。

“抖”出的甜蜜生活。接着我们来到了“网红”李双喜的家,一瓶瓶包装精美的蜂蜜整齐地摆在桌子上,正在做抖音直播的他热情招呼我们尝一尝他家的蜂蜜,吮一口真的是甜到心里了。川河村盛产高山蜂蜜,可是前几年一直有一个比较尴尬的现象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老百姓家里的蜂蜜卖不出去。后面依托县里的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川河村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开启了电商扶贫之路。大龄养蜂青年李双喜搭上了电商扶贫的快车,加入了“农村淘宝合伙人”项目,同时也积极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学会了各类营销技巧,开通了抖音号“蜜恋川河”,线上线下同步售卖,不仅脱了贫,还在抖音上认识了卖土鸡的周小妹,两人喜结连理,曾经的贫困户李双喜真的双喜临门了,利用抖音“抖”出了他的甜蜜生活。如今,他卖的蜂产品除了蜂蜜,还有蜂巢蜜、花粉等,每天都有物流公司来他家取件,这些蜂产品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平衡车上的快乐童年。走在乡间小路上,一不注意被村里一个踩着平衡车的小男孩别了一下,与快乐童年撞了个满怀。小朋友笑靥如花,他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这个平衡车是爸爸刚给他买的,他可喜欢

了。以前村里的小孩只能玩泥巴、丢沙包,而现在他们也能跟城里的小孩一样玩轮滑、踩单车,童年一样绚烂多彩。不一会儿小男孩的爸爸出来喊他回家吃午饭,通过跟他爸爸闲聊得知,以前他们夫妻二人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就留在家里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为了生计实属无奈。而现在通过脱贫攻坚招商引资许多企业落户当地,他和妻子决定不再外出打工,就近找一份工作方便照顾家人,让孩子不再当留守儿童,父母不再当留守老人,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党的扶贫政策这么好,我们更要勤劳致富、自力更生,在脱贫致富中不掉队。”小男孩的爸爸说出了众多村民的心声。

精神脱贫换新颜。路过村里的万寿菊产业园碰到前几天刚从新疆返乡的村民张水平,他高兴地说,现在村上不仅漂亮了,而且比以前干净了很多,感觉大家的精神面貌也都不一样了。以前大家没事就爱凑一堆打牌斗地主,很多跟我们一起出去打工的老乡辛辛苦苦在外干一年,回家输个三五天就重新回到了解放前,真的不划算。而现在新开的新时代脱贫攻坚农民讲习所,农家书屋门庭若市,有的还开了家庭作坊,编制手工艺品售卖。2017 年以来,川河村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中,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结合传统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文明生活的激励机制,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俗,逐步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自从有了村规民约,我们邻里之间和睦了,有什么困难大家都互相帮助,而且村里打牌赌博的少了,看书跳舞的多了。”川河村村民赵文莱深有感触地说。

在村里跑了一上午准备回去吃个午饭,经过村敬老院看到一位老

人正在院子里用盆子“晒水”……犹记得小时候每当太阳当空照,妈妈便会用大木盆接一盆满满的水放在阳光下晒,到了晚上就可以用这盆水洗脸洗脚,温温热热满是阳光和爱的味道。而今,新能源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

曾经的川河村是广袤中国千千万万个“993861”空心村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川河村也是脱贫攻坚开展以后无数个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一片亮丽的剪影: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沿着川河盖蜿蜒盘旋,一片片黄澄澄的万寿菊种满梅江河两岸……作为川河村的大学生村官,有幸见证了川河村这几年的沧桑蜕变,发自心底地感到欢喜和欣慰。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嘹亮激昂,我们要以更加崭新的状态、更加饱满的意态、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干净的体态接续奋斗。小家欢,大家乐,大国喜,坚信一路走来,在岁月的旅程中,每一段都会有每一段的小欢喜馈赠你我。2020,全面小康,我们志在必得!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篇五

“我看到满片花儿的开放 隐隐约约有声歌唱 开出它最灿烂笑的模样 要比那日光还要亮······”

四月的天碧空如洗,云淡风轻。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远处的黄牛三五成群地在田地里悠闲地散步,几只小羊羔在羊群边上打闹,翠绿的嫩芽好奇地探出头,睡眼惺忪地伸着懒腰,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沐浴着韶光淑气。笔直的公路像一条细线,裁开了目之

所及的山水画卷。毕业一年多,从被访对象到普查员,这种身份对调的奇妙难以言表。

徒步进村,坚固整齐的石桥横亘在宽阔的河面上,清澈的河水自桥下一笑而过,踩着浪花奔向远方。进村的小路沿着河岸蜿蜒向前,鸭子在水中结伴而行,野鸟不时掠过水面,古朴的村庄安详地坐落在河畔,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斑驳和沧桑。极目远眺,山水一色。淋着绵绵细雨穿梭在村头巷陌,尽管一路上都把材料抱在怀里,但还是免不了有些边角被打湿,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些许潮气。但所到之处的热情,驱散了春雨的寒意。

雨后初霁。烟雨朦胧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天色靛蓝,波光粼粼。粉色的花瓣和着春雨,飘来冽冽清香。蒸腾的云雾笼罩着远处的山林,聚而不散,凝而不发。山水如墨色浸染,宛若丹青未干。眼前的世外桃源,还有来时路上的盎然春意,让我想起了长大的地方。

听老一辈人讲起过村子名字的由来——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芦苇荡。秋风起,芦花漫天。后来迁徙到这里的人们,便以此取了名字。小的时候,玩不到天黑从来不回家。伴着家里人呼唤声的,是渐渐升起的淡青色炊烟,还有随风飘来的饭菜香。沉沉暮霭,点点余晖,还有暮色四合的村庄,勾勒出了儿时家乡最初的模样。上学的路上铺满了靛蓝色的细砂,倒映出天空的颜色。靠近家的一段路旁,有一片柞树林。一到秋天,直到尽头满是金黄。秋风吹过,满树窸窣碎响。每天放学回家,都爱在纷纷扬扬的树叶中一脚一脚踩得嘎吱、嘎吱响。再往南,有一片紫丁香。盛夏午后的阳光温暖的刚刚好,

习习晚风裹挟着阵阵稻浪,伴着阵阵蝉鸣,和着紫丁香的清苦香,走得再久也不想回家。

从小在延边长大,看过延边的日出日落,走遍过延边的山山水水,见识过延边的一草一木。在图们出生、长大,在延吉读完高中,公考来到龙井工作,越来越能体会到为什么有那么多“后浪”选择回到家乡——刚毕业的小姑娘第一次入户,面对贫困户的不理解和刁难,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还是忍住不哭;大学时旷课泡网吧通宵差点留级的男生,凌晨四五点起床,顶风冒雪赶往贫困户家;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水渠,有的小姑娘被蛇吓哭,平复心情后又穿上靴子戴好手套继续工作;好不容易熬过了省电视台实习期的男生,在毕业时放弃了梦寐以求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乡镇机关选调生。是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和热爱,让他们选择回到这里,用无悔青春和理想信念,浇灌这片养育着他们的土壤。

烟村人家,故里飞花,几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只要理想信念不灭,“后浪”奔涌不止,少年中国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的守护下当必然长存。那一段段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激荡过的“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青春岁月,也终将会谱成诗篇,结成故事,如那清脆嘹亮的童谣代代传唱——“环绕着扇动银翅的蝶啊追回那遥远古老时光 传诵着自由勇敢的鸟啊 一直不停唱 叶儿上轻轻跳动的水花 偶尔沾湿了我发梢 阳光下那么奇妙的小小人间 变模样······”

2020 我的扶贫故事征文_我的扶贫故事范文 5 篇

第三篇:创业故事征文农民工的典范

创业故事征文编号:

农民工的典范

——记农民工带头人侯金军

作者姓名:杨磊

单位:十堰市张湾区劳动就业管理局 通讯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309号 邮政编码:442003

E – mail:dxc797@126.com

联系电话:0719-8522267

农民工的典范

——记农民工带头人侯金军

侯金军从西沟乡相公村这座大山沟里走出来的时候,还是一个二十多岁、一无所有的毛头小伙。近十年的打工生涯,让他的技术逐渐提升、思想逐渐成熟,经济逐渐独立。学人之渔后,他又将技术和资金带回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如今,他正把“圣马崖”农家乐经营的红红火火。他的努力,不使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也为乡里的劳动者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侯金军一步步从一个打工族变成创业示范户,变成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变成了农民工心中的典范。

打工,让山里汉子学得“点金术”

1992年,23岁的侯金军南下深圳打工。几年来,他从事过多个岗位,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力求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和他一起来打工的老乡们,有的吃不了苦开溜了,有的因为不能胜任本职被工厂和企业辞退了。而侯金军却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他的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工资也从几百块涨到了上千元。

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发现自己对餐饮业有着非常高的兴趣。他希望自己能在工作的同时学到更多关于餐饮的内容。为了从“食人之鱼”成为“学人之渔”,他更加细心认真。在工作时,他留心观察菜式及做法、留心酒店布局和摆设;在工作之余,他常常思考餐饮业如何吸引客户、如何经营管理等等,他开始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餐饮业、餐饮技术及经营经验。这时的他,有个想法已在心中发芽。

创业,让打工仔成为小老板

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郊旅游已在部分城市悄然兴起,面对这一难得的商机,他把目光瞄向发展“农家乐”上。他的家乡大西沟,有山有水,既有看点又有吃点,他深信,凭着西沟的山水和地处车城郊区的优势,一定可以作为城里人休闲、娱乐的新场所。再加上自己这十年来学到的技术和掌握的经验,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开办农家乐必须有足够的住房和场地,要有山有水,无污渠,交通方便。为了选择理想的场地,2000年秋季,他跑遍了张湾区城郊结合部两乡两镇,先后看了十几个地方,跑破了十几双球鞋,不是交通不便就是缺水少电。正当他一愁莫展的时侯,一位在他家借宿的过路人告诉他,要说开办农家乐他自己家就是最好的地方,房背后有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河边的山崖上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飞马图案,形象极其逼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飞马、清泉、悬崖、古树,就起名叫“圣马崖”农家乐,于是,侯金军办起了西沟乡的第一家“农家乐”。

地点选好了,牌子也挂起来了,凭着夫妻二人的热情好客和城郊旅游的兴起,生意异常火爆。农家乐是开起了,可在经营的过程中,他发现来郊区游玩的人,大多不仅仅是为了来吃一顿农家饭,大多人是带着全家,背着渔具,想在乡下多呆几天,可自己办的农家乐只能满足顾客吃饭的要求。要是能把顾客留下来,多住几天,多些消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带动更多的乡亲就业,又能办出特色。经过几天的深入思考,一个大胆的决策在他头脑中形成:修栏河坝,扩大水面,搞水上游乐,既养鱼又可垂钓;修建绿化长廊,扩大绿化面积,建休闲景区,既绿化庭院,又可供游客游玩:修乡村宾馆,盖仿古戏院,建乡村文化休闲住宿区,既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地,又能满足游山玩水之后轻松一刻的需求。主意已定,说干就干,他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在短

短5个月的时间内建起一个集休闲、旅游、住宿、就餐等“一条龙服务”,总面积达60亩的圣马崖山庄。优质的服务,靓丽的景致,地道的农家饭菜,土味十足的农家游乐活动,吸引了来自市内外的大量游客,使总产值迅速发展至200万元,年纳税近20万元,直接为60名乡下的务农嫂、年青的务农妹提供了就业岗位,还间接带动了100多人就业。

帮扶,让一方乡亲齐致富

先富起来的侯金军没有忘记乡亲门,近年来他先后捐款5万元,支持村里路面硬化、维修校舍,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引导其他村民自主创业。相公小学食堂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他主动拿出1万元,捐助兴建学生食堂。2005年,他投资20万元兴建了西沟武当青石材厂,吸纳了68名富裕劳动力在采石厂务工。一组村民王家华想办“农家乐”,但苦于无资金、无经验,一直犹豫不决,侯金军知道此事后,主动借给王家华3000元,并将自家聘请的师傅派去帮工一个月,如今王家华的“农家乐”也办的红红火火。在侯金军的帮扶下全村兴办“农家乐”15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回首走过的路,侯金军无怨无悔,展望明天,侯金军信心百倍,他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现如今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契机,他的生活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幸福之歌一定会越唱越响。

第四篇:关于组织开展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

宁就创发[2010]102号

各市、县(区)劳动就业服务局:

为做好我区全民创业工作,发扬创业先锋的创业精神,分享其成功经验,根据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人社厅函[2010]520号)精神,自治区就业与创业服务局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创业故事征文活动。请各地接到通知后,尽快按照要求积极动员组织创业明星、创业先进工作者及创业服务工作者撰写征文,并按要求投稿。同时,将所征稿报自治区就业就业与创业服务局《宁夏就业与创业》编辑部,自治区就业与创业服务局对优秀创业故事征文将在《宁夏就业与创业》期刊、《宁夏全民创业网》开辟的专栏中刊登进行专题宣传。

联系人:杨建宁

联系电话:13895308233

投稿信箱:yjn4110000@163.com

在线投稿:QQ:331741391

附件:关于开展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一日

关于开展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

人社厅函[2010]5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

近年来,各地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8]111号)要求,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服务,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氛围,帮助一批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为生动反映各地创业带就业,特别是创建工作中的创业典型,使全社会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创业,促进创业工作进一步开展,部就业促进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就业促进会决定联合开展“创业故事”有奖征文活动。现就此项活动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征文主题

弘扬创业精神 书写创业历程

二、 征文对象

征文对象以创业者个人为主,兼顾从事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指导服务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创业案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

三、 征文内容及要求

征文来稿应反映真实创业经历,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等关键要素不得虚构杜撰。内容应重点反映创业及促进创业者的真实情况,有启发性、激励性、借鉴性。文笔要求生动活泼。

征文来稿篇幅应控制在3000字以内,可配3张相关图片,图片格式为JPG(JPEG)格式,尺寸在1600*1200以上;投稿人须提供真实姓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以便于联系及核实;征文来稿版权归主办单位和作者共同所有,主办单位有权使用作品。

四、 征文评选与奖励

对本次征文来稿的评选,将采取读者评价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读者评价,即由主办方将征文来稿上传至中国就业网()等网站,在规定时间内接受读者评价。专家评审,即由主办方邀请有关方面专业人士组成征文专家评审组,在规定时间内对征文来稿进行评审。

对读者评价优秀且专家评审优秀的征文来稿,将获得优秀征

文奖。在此基础上,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3等奖9名,分别给予3000元、2000元、1000元奖金,并颁发获奖证书。所有获奖征文,将在国家级媒体上刊登,同时将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集结出版。

五、 征文活动时间安排

征文活动从即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截稿(以邮件、传真、信函发出当天日期为准)。2011年1月,将对征文来稿进行评选。2011年2月,将公布征文来稿评选结果。

六、 相关工作要求

(一) 请各地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采取有力措施,动员包括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者、农民工在内的各类创业群体以及从事创业教育培训、创业指导服务和创业案例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积极参与此项活动,确保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一批高质量的投稿。

(二) 征文投稿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电子邮件。请将投稿邮件发至lmxz@mohrss.gov.cn,并在 邮件主题栏目注明“创业故事征文”,文稿以附件形式发送。

2.博客。请将参加征文的博客文章的网络地址通过电子邮件发至lmxz@mohrss.gov.cn,并在邮件主题栏目注明“创业故事征文”。

3.传真。请将投稿传真至(010)84661160,并在首页题头

处注明“创业故事征文”。

4.信函。请将投稿邮寄至北京市朝阳区育慧路3号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705室(邮编100101),并在信封背面注明“创业故事征文”。

各地在组织开展此项活动中如遇有本通知未明确的问题,请径向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咨询。

联系人:李红俊、刘静

电话:(010)8466116

3、8466116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

主题词:创业征文通知

抄送:各科室

自治区就业与创业服务局办公室2010年11月11日印发

第五篇:清风廉政征文例文微小说

清风廉政征文范文三篇微小说体

清风廉政征文范文三篇(微小说体)

清风廉政征文范文三篇(微小说体)

【篇一】

“定了?”刚从组织部出来,**就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爸,什么定了?”**答道。“少装蒜,我人虽退休了,耳朵又没聋。都传开了,人家都说你一下子从糠箩跳到了米箩,去财政局任副局长了。”电话那边传来急切的声音。

“爸,刚谈完话,还没正式任命呢……”**说道。

“那你早点回家,晚上我炒几个菜,咱爷俩好好唠唠。”“好的,我尽量早点回。”**说完挂断了电话。

这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组织部刚谈完话,去财政局任职的消息就传得人尽皆知了。**自己也没想到会被派去财政局任副局长。虽说在文化局这几年尽职尽责,工作上也可圈可点,可从一个近乎养老的单位一步跨进财政局,那是他想也不敢想的事。

“小牧,你先把肥肠洗了,再洗五花肉,然后切成块……”一进家门,父亲就使唤上了。“怎么都是肥的?”**问。“你就要进肥水衙门了嘛,提前给你整点,好适应适应。”父亲话里有话,答非所问。

酸辣大肠、东坡五花肉、红烧猪脚……父亲整的菜一“荤”到底。“小牧,尝尝味道如何?”父亲夹着一大块肥肠放在**的碗里。“爸,太肥了,吃不下,刚才又是洗大肠,又是洗五花肉,这双手沾满了油水,腻腻的。”**皱着眉头说道。“小牧,你看,这些肥肠、五花肉,你一没贪,二没占吧?但经过你的手后却留下了‘油水’哦。财政局可是个钱来钱往的地方,你可不能弄得满手是油……”父亲突然严肃了起来。**看着父亲,默默地点了点头,似有所悟。

任命下来了,**兴冲冲地赶到财政局报到。“欢迎、欢迎,李副局长这么年轻,前途无量啊。”财政局孙局长伸出了双手。“我是个新手,还请孙局长多多提携。”“这个好说,这个好说。小陈,你要做好李副局长的服务工作,快去把办公室收拾干净……”孙局长的热情让**受宠若惊。

“李老弟啊,今晚为你搞了个欢迎宴,一来欢迎你上任,二来给你介绍几位朋友。”快下班时,孙局长打来电话。**向来不喜欢这种应酬,可毕竟是第一次,不好拒绝,便硬着头皮答应了。

“这是建筑公司的王总,这是洪峰电脑的刘总。这位认识吧?咱们县美女主播苗苗……”孙局长一一向**介绍。“李局,今天专门为您组的局,您来点菜吧。”王总递上了菜单。“李局长,别客气,往贵的点,权当杀土豪了。”刘总的话惹得美女主播苗苗噗嗤

一笑,孙局长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推辞不肯点菜,最后还是孙局长做主点了一大桌子菜。

席间,**滴酒不沾,惹得孙局长一脸不高兴。“老弟呀,难得王总他们有心,你这样怎么和群众打成一片呢?”“来,我敬您一杯,可得给面子哟,李局长。”苗苗也笑吟吟地端起杯子敬酒。可面对众人的劝酒,**似乎油盐不进,一再坚称自己不会喝酒。

“他不喝,我们喝。”孙局长铁青着脸,端起杯子一饮而尽。“对、对,李局长不会喝酒,那我们一起敬孙局吧。”王总附和道。整个饭局,**都没怎么说话,显得有点格格不入。酒毕,孙局长拍着**的肩膀说,“老弟呀,既然坐在了一条船上,就不能太清高,常在河边走,还不能破个例?” 欢迎宴之后,**感觉到孙局长对他爱理不理的,整天黑着个脸,做什么都不如他的意。“李副局长,这是局长让我送来的立项报告,请您签字。”突然有一天,建筑公司王总找到了**。“机关大院去年才翻新了,怎么又要改?”**迷惑不解地问。“与时俱进嘛,前年把路挖了种草,去年把草扒了植树、造假山,今年要把假山铲平,搞个灯光球场。不折腾,怎么有‘油水’呢……”王总朝**眨眨眼,顺便递上了一个厚厚的信封,扬长而去。

油水?**一下子想起了上次帮父亲洗菜时的情景。**仿佛觉得,眼前的立项报告和信封就像洗菜时手上的大肥肠和五花肉似

的。“不能弄得满手是油。”**长长地舒了口气,收拾收拾心情,拨通了纪检组长老于的电话…… 【篇二】

“还是陆大才子讲究,我们兄弟才有机会见面咧……”还没进门,赵强的吆喝声就传来了。

“对,**归位,我们‘五剑客’就到齐啦。”于海随声附和。

“呵呵,沈县长现在是大忙人,我们慢慢等就是了。”张小山慢悠悠地说道。

“**当县长了?什么时候的事?”**问道。

“去年提的,自从他当上县长后,我是请不动他了,这次能答应你的邀请,算是给足了面子。”**心里“咯噔”了一下,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二十年前。

当年,**、张小山、于海、**、赵强 5 人可都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5人既是室友,又都是学校“荷池文学社”的文友。5个年轻人有事没事总聚在一起,形影不离,大家一起谈人生、谈读书、谈诗歌、谈爱情,好不快活。他们的诗歌、散文屡屡在校园杂志上发表,引得同学们羡慕,被大家称为“荷池文坛五剑客”。5人约定,将来不管怎样,都要坚守自己的文学梦。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大学毕业后,5 人各奔东西,有的当起了公司高管,有的成了

大老板,还有的则混迹于官场,都与文学渐行渐远。只有**,为了当初的梦想放弃了考公务员的机会,跑到了外省私立学校教书。业余时间,他勤奋阅读、不断写作,发表了不少的作品。这些年坚持下来,光稿费也有笔可观的收入。对此,**感到特别满意。这次,他还辞掉了私立学校教书的工作,准备回乡专门搞创作,一心一意爬格子。这不,仗着厨艺不错,他便炒了一大桌子菜,想请来当年大学里的文友一聚,一起斗酒赋诗,再续情谊。可是,饭菜都快凉了,**还是不见踪影。

“再不来,我可不得等他了,我还有个饭局。”赵强一脸猴急。

“钱挣得完吗?咱们兄弟多少年没聚了,就不能消停一会儿?”张小山满脸不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呀,那些个财神爷我可得罪不起。”赵强一脸无奈。

“得了,知道你现在是暴发户,别卖弄了。今天不聊车子、票子和位子,大家不分彼此,只论同学情谊。”于海提议。

“人家当官了,莫非是嫌这家宴太寒酸了?”“说什么呢,在家里请客才是最高礼仪,如今还有谁愿意在家里弄呢。”…… 就在大家七嘴八舌胡侃之际,**推门进来了。“对不起哈,大家久等了,我连接赶了两个场子,实在走不脱。”**端起酒杯对桌子上的人说道,不知是没来得及还是没注意,他看也没看今天请客

的主家**一眼。

“赶场子?”这三个字眼在**的脑子里打了个转儿,出于主人和旧情,**端起酒杯对**说:“沈兄,欢迎你来寒舍做客。” **二话没说,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然后一把抓住**,扭过头来悄悄地问:“啥子事?”满嘴的酒气熏得**直皱眉头,显然,来这之前,**已经喝了不少。“啥子事?”**没明白**的意思,一愣一愣的。“哈哈哈……”**一阵大笑,“哎呀,陆大诗人,别整虚的了,有什么事直说,我能办到的一定办,何必搞这些……”**用筷子指了指满桌的菜肴。

“我不是这个意思,沈……”**一脸尴尬,本想喊句沈县长,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得了,我再敬大家一杯,还得赶下一个场子呢。”**喝完,一溜烟跑了。

“等等我,沈县长,我和你一块走,我也还有个饭局。”赵强追了上去。

“聚是聚不成了,我们也散了吧。”张小山双手一摊,说道。

“是呀,都是大忙人。哥们,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就不会有无缘无故的饭局。”于海意味深长地拍了拍**的肩膀,也走了。望着满桌子的美味佳肴,**彻底无语了。在他的字典里,志同道合的好友相聚,煮酒论诗,是件多么美妙的事,这不正是人生的最大快乐吗?

今天,昔日的好友们怎么都把聚会当成“赴局”,把吃饭当成“赶场”了呢? 【篇三】

“老头子……出事了,出大事了!”猪圈里传来老婆子急切而不知所措的哀嚎之声,刘老汉感觉大事不妙,趿拉着拖鞋就往猪圈里冲。

一进猪圈,只见五、六头小猪崽探着粉嘟嘟的猪脑袋闹哄哄的在潲桶里拱着猪食,吃得好不欢快。平日里“呼哧呼哧”爱喘粗气的大母猪这会却一动不动地躺在一旁,白花花的一身肥膘刺得刘老汉眼里和心里都在生生发疼。老婆子红着一双眼睛,上气不接下气地哭着。

刘老汉朝大母猪踢了两脚,没有动静;支开眼皮,早就翻白。

“哭顶屁用,能把猪哭活么?”刘老汉烦闷地朝老婆子吼了吼,心里凉飕飕的。

被刘老汉这么一吼,老婆子像是想到了什么事,立时止住了哭声,擤了把鼻涕,起身凑到刘老汉面前说道,“老头子,我们之前不是找镇上防疫站那个猪倌给母猪买过保险吗?快问问有没有钱赔?” “对,对,你看我这榆木脑袋,差点忘了!”刘老汉犹如醍醐灌顶。

一个电话过去,不多久便见猪倌骑着他那辆摩托车“突突突”地赶来了,身后扬起阵阵尘土。

刘老汉“啧啧”称赞,“这小伙子速度还真快!” 无暇拂尘、擦汗,不及喝茶、休息,猪倌便一头扎进了猪圈,拿着手机对着死猪拍起了照,解释说是无害化处理必需手续。

“老叔,过来搭把手!”拍了一张还不算,两人抬着死猪掉了个头,猪倌对着死猪又拍了几张。猪圈里臭烘烘的,群蚊乱舞,忙活了好一阵,猪倌的衣襟已被汗水打湿,裸露在外的手臂更是被蚊虫叮出了几个红红的大包。

刘老汉虽有疑惑,但见猪倌做事不含糊,眼里满是笑意,“这小伙子做事真不赖!” 临走时,猪倌不忘嘱咐刘老汉,叫他莫要着急,待他向上级部门报告,补偿金就下来了。

刘老汉颔了颔首,“这小伙子还真是上心。” “老头子,这头死猪有钱赔吗?”扯猪草回来的老婆子进门便急匆匆地问道。

“有的,有的,不要着急。”刘老汉如实回答,紧接着还夸赞起猪倌来,“这个猪倌不错,要得!” “他给咱家猪拍了照吗?”见刘老汉点了点头,老婆子又问道,“听村里人说,这个猪倌喜欢给死猪拍照,是不是有什么名

堂?” “拍个照能有什么名堂!刚才你是没看到,这小伙子好上心,做事不拖拉,打了个电话就过来了,还不怕脏、不嫌累,茶都没喝上一口就走了。”刘老汉只认是妇道人家背后嚼舌根,嗔怪着老婆子。

过了段时日,猪倌又来了村里,还给刘老汉送来了死猪补偿金。这次,刘老汉拉着猪倌没让他走,亲自下厨炒了几样好菜喝了几壶好酒才作罢。

送走猪倌,刘老汉拉着老婆子呵呵笑道:“我没看错人吧!”老婆子见这般也没了话说。

…… “老头子,出事了,出大事了!”这日,刘老汉正在猪圈里拾掇,冷不防听到老婆子的大呼小叫声,不耐烦道:“又怎么啦?” “听说猪倌因为骗保的事被抓了!”老婆子有些惊慌。

“这么实诚勤快的小伙子,怎么可能被抓?”刘老汉不相信,丢下手中活计,转身出了门。

村口,几人围在一起正在说着猪倌的事。一打听,才知猪倌确实被抓起来了,问题还真出在他喜欢给死猪拍照上。

原来,为了使当地母猪保险率达标,猪倌买了不少空头保险。但凡哪家死了猪,他就会亲自上门给死猪拍摄多张照片。别人只道

他工作认真负责,没成想他是把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用在了不同的死猪理赔上,这几年没少从中捞取好处!

“原来他这么上心给死猪拍照是因为这个!”听着大家议论纷纷,刘老汉如鲠在喉,悻悻然离开了。

【篇四】

老刘因为工作能力突出升迁了,从小镇中学的副校长调到了县一中任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老刘摩拳擦掌大干了一场,狠抓教学质量,今年初三毕业生升学率比去年上涨了不少,还受到了县教育局的表扬。刚升迁不久,工作开展顺利颇有成效,按理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老刘最近却总是眉头紧锁。

今天刚回家,妻子就告诉老刘:“表舅说晚上过来,要你无论如何都要在家等他。”表舅是老家的亲戚,几天前就给老刘打了电话,可老刘一直忙着没空招待表舅,就这么拖到了今天表舅找上了门来。刚吃过晚饭,表舅就来了,跟着一起来的还有老刘的小弟,帮表舅扛着从老家带来的一百斤大米。

“老三哪,表舅其实也不想麻烦你,可你看你现在都是校长了,让你大侄子念个高中还不就是你一句话的事吗?”屁股还没坐热表舅就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表舅,不是我不愿意帮忙,可小明他连最低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达到啊!”

“哥,这不是要你想想办法吗?”老刘小弟连忙帮着表舅说话。

“不行,这是违反规定的!”老刘拒绝得很坚定。

表舅表情讪讪的,他没想到作为长辈都找上门来求情了老刘的态度还如此坚决,脸上觉得有些挂不住,可当了一辈子老实巴交农民的表舅也说不出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说服老刘,只是沉默地坐着。小弟见状连忙劝着老刘,就希望他能松口答应帮这个忙,可老刘却也只是沉默。

表舅见状坐不住了起身告辞,却也没再提孙子上学的事,只是说:“我给你带了点大米,自家种的,可香了哩,好好尝尝!”老刘平日里没少馋表舅家的大米,知道表舅种地不容易每次都坚决按市价从表舅那里买,可还没等拿钱表舅却急匆匆地走了,老**白是怎么回事,这袋大米让老刘内心觉得沉沉的。小弟在一旁看着很是不满:“哥,你忘了我是怎么活下来的,我们是怎么熬过来的了吗?你怎么能这么对表舅!连这点小事都不愿意帮忙!”气冲冲地丢下这句话小弟也追着表舅走了。

“唉!”老刘叹了口来到了书房,书桌上摆着一张全家福,那是老刘和父母兄弟姐妹。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老刘家穷得常揭不开锅,每日能有一些米熬一大锅水供家人裹腹便已是不错。可米总有吃完的一天,米缸里更是光滑得连米灰都摸不出来了。因为饥

饿,老刘的小弟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看样子像是熬不过今晚了,全家都陷入了绝望。是表舅送来了希望。表舅送来了一袋米,这一袋米救了小弟的命,帮老刘家熬过了黑夜。此后,但凡有点什么表舅都会想方设法匀一点给老刘家送过来,老刘家靠着表舅熬过了艰难岁月,表舅对老刘家有恩!

老刘看着全家福在书房枯坐许久,终于下定决心拨出了一个电话。第二天,老刘一大早就出门了,直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来。就这样老刘每日早出晚归,回来时总抱着一大摞资料,然后一头扎进书房,灯常常亮到半夜。忙碌了一个多星期以后,老刘给表舅打了电话邀请他明天来家里吃晚饭,还要他把孙子小明也带上。

第二天晚上,表舅带着孙子如期而至。老刘和妻子准备了一大桌饭菜招待表舅他们,还陪着表舅喝了两杯小酒。表舅很高兴,老刘喊他来吃饭还要把孩子带上肯定是上学的事有了着落,一高兴表舅便忍不住多喝了几杯。吃完饭,老刘给表舅泡了一大壶茶,他知道表舅就好这两口,一杯小酒一壶浓茶。

略坐了坐,老刘开口了:“表舅,我不能违反规定给孩子打招呼说情让他上学,就算是我亲生的也不行。”看着老刘表情严肃说得那么认真表舅心里咯噔一声酒醒了一大半,心中正疑惑着既然不行那今天叫我们来是干嘛?不等表舅开口询问,老刘又说道:“可我也知道您是一心是为了孩子好。这几天我去了不少学校,也查了

不少资料,问了不少同行,今天要您把孩子带来就是想要问问他本人的意见,愿不愿意去职业技术学校念书。”说着,拿出一叠资料,“这几个学校我去实地考察过了,学校环境很不错,就业率也很高,如果以后还想念书也能参加成人高考、自考什么的。” 表舅有点不太明白什么是就业率,“就是这几家学校的学生都挺抢手的,毕业以后不愁找不着工作。”老刘妻子在一旁解释到。表舅闹不清楚就业率,可知道只有念书才能找到好工作,拜托老刘打招呼说情让孙子上高中也是希望以后孩子能好好念书毕业了能找到好工作,现在念这个什么职业学校找工作容易不正好吗?表舅拍板了。

“还得问问孩子自己的意见呢。”老刘说道。

“我愿意。表叔,其实我知道自己不是啥读书的料,可对汽修挺有兴趣的。”小明连忙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老刘和妻子一听十分高兴连忙张罗着给孩子选起了学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创业就业调查报告下一篇:餐饮员工仪容仪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