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

2023-04-22

第一篇: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育新常态及翻转课堂教学新趋势

王亚

摘 要: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生源和学生的学习条件都呈现新常态。“翻转课堂”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真正将实训和真实项目教学提高到高职教育的中心地位,也为现代学徒制衍生出一种新的实现方式,是解决新常态中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生源;学习条件;新常态;翻转课堂;实验实训;现代学徒制 作者简介:王亚(1981-),男,河南省濮阳人,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单片机及嵌入式技术。

一、前言

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元年。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出现一些新常态。这些新常态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改革现行教育方式,以应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新趋势的出现,为我们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

二、高职生源新常态

就高职层次来看,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生源整体呈现下列特征: 痴迷网络,自律、自控能力弱;社会认知模糊,职业理想盲目;遇到挫折容易到网络上逃避;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纪律松懈;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三、学生学习条件新常态

“人手一台智能终端”成为现实: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几乎是人人一台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的拥有率也很高。电脑和其它智能终端可以放视频,可以运行软件。这为“在家听课”,“在家利用软件做仿真实验”奠定了物质基础条件。 “随时随地能高速上网”成为现实:高职院校中网络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3G、4G、校园WIFI普及。这为“在线学习”提供了便利,学生在学校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利用互联网与老师、同学交流,看教学视频,提交作业。

四、“翻转课堂”教育新趋势

针对以上提到的高职生源素质出现的新常态,笔者认为,借助于学习条件方面的新技术,以“翻转课堂”为载体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是解决现阶段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使用教学视频等新工具在课外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进行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下面主要从三个角度解释翻转课堂对高职教育带来的改变:

(一)高职学生成为翻转课堂“新居民”。高职生源比起往年有较大改变。教师反映“越来越难教”,辅导员反映“越来越难管”。传统的教育教育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生源情况,教育教学效果越来越差。“翻转课堂”的运用使教师通过教学视频从讲课这种重复性劳动解脱出来,可以进行更有价值的辅导和管理工作,也便于讲课本身的迭代提高,更为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翻转课堂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自主学习者,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可以对视频进行重放,可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暂停播放,认真思考或在互联网上搜索答案,也可以随时复习。可以课堂上从事讨论、寻求帮助等视频替代不了的活动。

(二)高职实验实训的真正翻转。验证性实验将在课外完成,课内时间翻转为设计性实验、实训和实际项目。基于教学视频以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来越易获取的仿真软件和低成本的“口袋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宿舍和自习室中完成仿真实验和相当部分的验证性实验。更多的在校时间将用于设计性实验或者完成实际项目。高职阶段的主要教学形式——实验和实训将真正提高到其应有的地位。这能帮助学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技术技能以及更好的回归高职教育本质。

(三)现代学徒制的一种实现方式。目前现代学徒制的实现方式主要是以学校学习和企业实习交替进行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形式要求学校有大量的合作的实习企业,对外依赖高,并对现有教学安排进行打破,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基于此,笔者提出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辅导师傅制”作为现代学徒制一种新的实现方式。

“辅导师傅”类似于传统学徒制中的师傅,带10-30个徒弟,承担以往的辅导员和教师的双重角色。授课部分由于被MOOC、教学视频或在线学习等取代,而设计课程也由校内专任的课程设计教师完成,辅导师傅主要工作一是组织和领导学生看视频、上MOOC或者在线学习,一是带领徒弟完成“翻转课堂”的部分——例如讨论课、展示课、实训课和项目实战课等,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心理引导。辅导师傅不同于传统教师,工作重点不再是传道,而是解惑、管理和助力学生的成才。以前的高职教师是一个人负责一门课的全部,辅导师傅的出现,将是一个人负责大部分课程的“翻转课堂”部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条件、幕后团队以及学生内部的互动,相当一部分翻转课堂可以由辅导师傅一个人来带。辅导师傅将比传统学徒制中的师傅能带更多的徒弟,教育的效率更高。同时又类似于传统的师傅,不像目前的教师只负责学生的一两门课,而是负责学生的全面成长,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负责到底”,力争其成才。由于“辅导师傅制”对校外依赖小,主要是选拔精力强、综合能力强的校内教师,所以可行性相对更高。

五、结语

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教授知识本身更重要,培养其深层理解、举一反三的能力比灌输知识更重要,像朋友一样帮助学生成长比单纯的说教更重要。强化技能、强化引导、强化人文、增强兴趣、增强感性、增强情感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而翻转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代表着未来的方向。马云曾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目前,越来越多的大中小学已经开始翻转教学的实践,在高职中深入开展翻转课堂也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第二篇:教师必备的教育新理念

1、教育,要有理想;教育,要有思想;教育,要有信念;教育,要有追求。

2、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3、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4、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

5、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6、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7、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8、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因为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难,因为解决问题是技术性的,而提出问题则是革命性的。

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

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11、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12、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

13、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第三篇:当今的教育新理念有哪些?

什么是“理念”?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在落实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缺乏对理论内涵的学习和把握,是影响和制约广大教师理论和业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与它先进的教育理念直接关联,所以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掌握,是我们亟待要解决的方面。其实现代教育理念涵盖面很大,能将其汇总罗列清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为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只能将专家们提到的或在有关材料上出现的以及我们的老师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观点整理出来,意在和大家一起学习。

一、教育观

1、基础教育必须具有社会性,必须面向未来,突出创新,必须全面适度,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

2、教育发展的趋势: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信息化、国际化。

3、教育的追求: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负责。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6、教育就是服务,教学就是交往,课程就是生活,合作就是发展,

学习就是生存。

7、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

二、教师观

8、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9、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10、不称职的教师授人以鱼,而优秀的教师授人以渔。

11、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2、把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

13、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

14、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

三、教学观

15、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16、树立问题意识。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

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17、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8、 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9、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20、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21、教师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2、建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学生观

23、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好的学生。

24、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25、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26、 树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

27、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

28、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29、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30、“赏识”有助于学生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失败。

总结而言,新课程有六大教育理念:全人发展的课程功能观、科学与人文结合的课程结构观、回归生活的课程内容观、创造取向的课程实施观、多元指标的课程评价观、民主管理的课程政策观。“全人发展”是这一理念中的核心内容。上述整理出的30条理念只是这六大教育理念的具体化,是我们在当今教育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愿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继续充实这些内容。

2008-11-4

第四篇:新常态下的

新常态下的“坚守”

大德小学 李锦花

遥远的西北大漠,有一种胡杨的树种,它们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这沙漠里健壮而睿智的勇士,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坚守一词的深刻内涵。虽然我不可能是倔强的生长在沙漠中的胡杨,但我愿做那棵扎根于乡村英语教学试验田边的胡杨,任时光荏苒,任四季的变换,我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的爱, 坚守着乡村英语教学的希望和喜悦。

坚守是热爱。刚开始,我常常为自己不知道怎样为小学生上好英语课而茫然。但是我对英语的那份执着的爱告诉我要永不言弃。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失败浇不灭我对英语教学那如火如荼的热情。在这样执着的支撑下,我昂首行踏进英语教学的珪步之中,在英语教学这块沃土上我默默地耕耘着。

坚守是进步。我是一位普通的乡村英语教师,要让孩子们学好英语,算的上比登天还难哪。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神圣职责是什么呢?经过我不眠的深思,向有经验教师的请教,拉一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孩子促膝长谈,拜访一些家长和他们交换意见。我明白了,明白了要教好英语,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英语、喜欢英语。啊。。。我知道了,知道了!学生喜欢什么就不会厌烦什么。真是“山穷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为此,每节课前我会认真研究、吃透教材,通读、精读课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型、流程、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深知英语课中口语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作为英语老师的我很注重加强英语口语在课堂中的运用,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我始终保持的微笑,并且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我的课堂。

坚守是希望。我刚接手的班是五年级,班上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赵嘉欣。她性格外向,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可是,她上四年级的时候,她生病了。有一个多月没有来上课,她落下了很多的课程,我暗暗地担心和着急。我不能把我的担心表现出来。上课的时候。我特意让她来回答她能够回答的问题,每次答完问题,我都会笑着对她说“你真棒”。一次,她的妈妈对我说;“李老师,今天我女儿回家特别的高兴在沙发上蹦来蹦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李老师说我特别棒)”!后来,她深深的爱上了英语。

我作为新常态下的英语老师,我明白应该突破常规,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敢于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只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掘他们的个性。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诺言——那便是“坚守”;在我的手中有一粒金色的种子——那便是实践;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目标——那便是成功。我要用我的双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渴求知识的种子,我要用我的勤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热爱英语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我要用心守望着这份希望,更要用爱呵护着这份希望,默默地看着她破土、发芽,看着她开花、结果,我坚信幼苗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此时,我要大声的对大家说:守望着自己爱着的田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谢谢大家!!

锦花老师,你好!你的演讲稿,主题新。内容实在,我在你原文的基础上把一些词句删减了些和补充了一些词句。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请见谅。

第五篇:新常态下的教育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它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

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因而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孩子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拷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一个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而教育不应该成为枷锁和禁锢,紧紧地攥着孩子。

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而不是凭死记硬背,死整蛮干,靠拼时间、拼体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高考试成绩。

新常态下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的平常心,会引导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像老农对待禾苗一样,按农时施肥浇水,而不会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孩子的世界疯狂开采。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再有超大规模学校,不应再有高考集中营。校园会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学园、花园、家园、乐园。在这里,孩子不会被定位于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件件产品,他们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与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新常态下的教育,也要求校长不趋炎附势,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而是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尽全力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地方,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常态下的教育,还要求老师们把教育当作良心活儿,从孩子成长出发,一切着眼于他们当下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人生的幸福,而不是仅仅为了九年、十二年学习之后的那两天。他们能够在夹缝中遵循教育规律,不计较个人得失,凭着良心、爱心和智慧做教育,不用压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学生。

我们的教育应该进入这样一种新常态,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汤勇)

新常态新作风心得体会

春节前夕,三个群众路线系列动漫短片《群众路线动真格了?》《老百姓的事儿好办了吗?》和《当官的真怕了?》开始在网上热传。片中多次出现习近平等领导人的卡通形象,有网友评价,该系列短片比春晚反腐相声“尺度还大”。(2月20日新华网)

三个群众路线系列动漫短片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比作一场新时期的“整风运动”,透露出活动将杀“回马枪”,反“四风”将成为新常态的信号。不难看出,短片创新领导人的卡通形象,用民众视角和网络语言呈现严肃题材,为深入推进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

寻求最大公约数。

众所周知,教育实践活动对“四风”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狠狠地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在整个活动中,取消、下放13.7万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查处“吃拿卡要”“庸懒散拖”问题5万多起、6万多人。查处在公务活动和节日期间赠送、接受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的问题1.3万多起、4024人。查处公款吃喝、参与高消费的问题3083起、4144人。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4万多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2227.6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2580个。缩“三公”经费530.2亿元,减少因公临时出国(境)2.7万多个批次、9.6万多人。叫停“形象工程”“政绩工程”663个,查处弄虚作假的问

题436起、418人„„

由此可见,中央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为抓手,以群众的意愿、诉求、评判为坐标,向实处使劲、往细处用力、从严处较真,将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带入“新常态”,持续向全党全社会传递信心和力量,在党的建设史上写下重要一笔。正如短片中所说,很多官员怕秘书收钱、怕情人举报、怕儿子酒驾、怕女儿炫富、怕老婆在国外买别墅;怕裸官被发现、怕网友偷拍、怕群众举报,怕就算逃到国外也被抓回来。

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让群众观点、群众立场深入人心,让群众工作发自内心,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进一步说,经过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各部门在改进作风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如果对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止步不前,那么不仅业已取得的成效将“付之东流”,更会导致深入推进作风建设陷入被动。

总书记曾强调,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因此,要让官员从内心处融入群众,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还需要打好“组合拳”。其一,要将问题整改到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成效关键在于问题整改到位,要列个问题清单,群众认可一件销号一件;如果问题找了一大堆,到最后却不了了之,这最终还是会回归到形式主义,其结果必然会损害党的公信力。其二,要让官员破除牢“官念”、根除特权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守住那颗平民心。如果主观上就没有群众工作的意识,任何好的利民举措、规章制度落实下去也都会走样。其三,要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验,请群众评价,加强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下基层、联系群众工作的监督,确保干部真正下得去、群众真正

联得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激浊扬清、改进作风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一时兴起,更不是一朝之功,需要我们“抓常、抓细、抓长”,让那些怀着“不会查到我头上”心理的人断绝念头,让那些打算在中央抓一阵子的“风头”过后“依然如此”的人放弃幻想。这样,我们才能大力解决“脸难看”、“办事难”、“门槛高”等突出问题,才能防止被压下去的不良作风“死灰复燃”,才能让一些人打消“熬过这阵子”的念头、摈弃“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回到清风正气的做人行事轨道上来。

拓展阅读:学习官场新常态心得体会

今天,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适应反腐带来的官场“新常态”》这篇文章。官场的“新常态”对于领导干部的从政品德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因此官员要对之充分认识,坚定信心,不应该抱观望和应付的态度。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

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

现在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

互相促进效果。

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

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

学习“新常态新习惯新作为新

跨越”心得体会

近期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如何适应“新常态”。官场的“新常态”对于我们基层人员的从政品德和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因此要对新常态充分认识,坚定信心,不应该抱观望和应付的态度。

“新常态”是一种新的正常状态。之所以说是“新常态”,就是说这种状态不是一阵风。这种“新常态”,将是领导干部从政新的基本环境,因此也就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的基本的底线,不能违背和僭越。当然这种“新常态”也是会变化的,但是其变化只能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更高、更明确,而绝不是相反。 现在仍有少数人对于这种“新常态”持犹疑、观望、猜测的态度,认为中央这样的严要求不可能持续太久。这种判断一方面是出自于以往的所谓“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利益关系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愿望,其实这实在是低估了中央的决心和勇气,也没有认识清楚信息化时代人民群众高度的反腐败积极性和中央坚定的反腐败部署之间的紧密互动、互相促进效果。

实际上,清楚的事实正摆在面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全面彻底地治理腐败的顽疾,既抓“苍蝇”又抓“老虎”,既抓小事又抓制度建设,既把腐败分子关进监狱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样的反腐就绝对不是选择式、运动式和有退路的反腐。如果中国的政治生态没有一个完全的改观,“新常态”没有完全稳定和充分到位,中央在这方面的推进是绝不会停止的,何况这已经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坚定的支持。

反腐败带来的官场“新常态”,切切实实地向领导干部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权力行使要有明确的边界和规则了,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了,以致有些领导干部私下里感慨现在工作不好做了,因此出现了消极应付的现象。这种不作为心态正是对官场“新常态”不适应的典型表现。当然,在官场“新常态”下工作确实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要求高多了,所以暂时有所不适应也还可以理解,但是一味抱怨的态度要不得。“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作为领导干部,应该善于从长远看问题,并且善于从自身找原因,要看到自己同党和人民要求之间的差距,及时调整心态,尽快学会在这样的“新常态”下开展工作,实现自己的“转型升级”,争取在新的条件下、按照新的标准要求,有更大的作为。

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经济运行和发展,有它的内在规律,而教育是人学,是培养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事业,人的发展和成长相对于经济,更有其必然规律,教育更应该树立一种新常态意识,体现一种新常态思维。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它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

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因而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孩子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拷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一个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而教育不应该成为枷锁和禁锢,紧紧地攥着孩子。

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而不是凭死记硬背,死整蛮干,靠拼时间、拼体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高考试成绩。

新常态下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的平常心,会引导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像老农对待禾苗一样,按农时施肥浇水,而不会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孩子的世界疯狂开采。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再有超大规模学校,不应再有高考集中营。校园会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学园、花园、家园、乐园。在这里,孩子不会被定位于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件件产品,他们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与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新常态下的教育,也要求校长不趋炎附势,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而是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尽全力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地方,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常态下的教育,还要求老师们把教育当作良心活儿,从孩子成长出发,一切着眼于他们当下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人生的幸福,而不是仅仅为了九年、十二年学习之后的那两天。他们能够在夹缝中遵循教育规律,不计较个人得失,凭着良心、爱心和智慧做教育,不用压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学生。

我们的教育应该进入这样一种新常态,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宣传委员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现场消防安全专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