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观论文提纲

2022-10-09

论文题目: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

摘要:就业观是人们关于就业及其相关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对个人就业选择和成长成才有着重要影响,科学理性的就业观能够有效缓解当前较为突出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党和国家一直把大学生视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始终支持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鼓励大学生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实现自己的就业梦想和人生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出发,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的要求,为大学生就业选择指明了方向。因此,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既能够回应当前就业难的社会现实需求,又能促进每个大学生形成与时代发展、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相统一的科学理性就业观,也能为高校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提供理论支持。大学生就业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不同历史时期大学生就业观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把握就业观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生成逻辑。故此,以经济发展阶段和就业制度变革为划分依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观进行阶段性历史考察,并从“不变”与“变化”两个维度辩证统一地把握其演进特征。只有把握大学生就业观演进中的“不变”规律,同时又对大学生就业观演进中的“变化”保持客观分析,在“不变”中把握“变化”,在对“变化”的理解中深化对“不变”的认识。大学生就业观的形成与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不仅代表着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还预示着崭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在悄然变化,就业供需矛盾、就业结构失衡、就业准备不足三个“旧”问题始终存在,就业方式灵活化、自主创业多元化、就业形态个性化、就业关系平台化四个“新”趋势不断发展,就业难“旧”问题与就业发展“新”趋势同时并存。就业“新”趋势是基于新时代、根据“旧”问题提出的新办法和新方案,“新”趋势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对“旧”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新时代就业难“旧”问题的解决,要求大学生必须顺应新时代发展“新”趋势,转变思维、解放思想、大胆革新,形成符合新时代变化、发展和需求的科学理性就业观。对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实证研究要以开放性、动态性、历史性、综合性的眼光进行现实审视,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大学生就业的客观情况和思想动态。基于全国37所不同层次高校6171份调研问卷和30份个体访谈,描绘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较为客观、真实的现状图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差异研究,揭示出个体、家庭、学校三个维度在何种程度、何种向度上影响着就业观的形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理性就业观的构建提供现实依据。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对教育个体而言,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理性就业观的形成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把握“时”与“进”“势”与“新”“事”与“化”的辩证关系,与时俱进、转化思想认识。对教育环境而言,新时代大学生科学理性就业观的培育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形成政府、社会、高校和家庭“四位一体”的育人场域、在教育中处理好“普遍”与“特殊”“激励”与“约束”“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将大学生历练为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

学科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需要

1.1.2 基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需

1.1.3 基于大学生就业观本身的独特价值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就业观

1.5.2 大学生就业观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理论依据与思想借鉴

2.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理论依据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就业思想

2.1.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就业观的重要论述

2.2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思想借鉴

2.2.1 个体社会化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3 职业锚理论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观的历史考察与演进特征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观的历史考察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大学生就业观

3.1.2 社会转型双轨制时期的大学生就业观

3.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之后的大学生就业观

3.2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观的演进特征

3.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观演进中的“不变”

3.2.2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观演进中的“变化”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实践基础与时代诉求

4.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新”与“旧”

4.1.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三个“旧”问题

4.1.2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的四个“新”趋势

4.2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现实挑战

4.2.1 飞速发展的国内形势

4.2.2 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

4.3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时代诉求

4.3.1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

4.3.2 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的生力军

4.3.3 追求美好生活中实现全面发展的奋斗者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5.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的数据分析

5.1.1 就业的形势政策认识

5.1.2 就业的目标规划认识

5.1.3 就业的价值取向认识

5.1.4 就业的道德规范认识

5.1.5 相关社会问题的认识

5.2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的积极表现

5.2.1 就业竞争意识提升

5.2.2 就业机遇意识增强

5.2.3 就业自主意识浓厚

5.2.4 就业规划意识积极

5.3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的问题分析

5.3.1 形势政策把握表面化

5.3.2 目的意义认识片面化

5.3.3 就业价值取向功利化

5.3.4 就业道德规范主观化

第六章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的差异分析

6.1 不同个体因素的差异分析

6.1.1 不同学历因素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6.1.2 不同性别因素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6.1.3 不同年级因素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6.1.4 不同政治面貌因素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6.2 不同家庭因素的差异分析

6.2.1 不同家庭结构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6.2.2 不同家庭地理位置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6.3 不同学校因素的差异分析

6.3.1 不同学校类型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6.3.2 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就业观比较

第七章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指导思想与对策措施

7.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指导思想

7.1.1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7.1.2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7.1.3 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7.2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培育的对策措施

7.2.1 运用“三因”理念树立科学理性就业观

7.2.2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7.2.3 齐心协力构造“四位一体”的育人场域

7.2.4 提升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问卷调查表

附录2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附录3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个人访谈提纲

附录4 致《参与新时代大学生就业观研究》课题的大学生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村镇住宅建筑节能论文提纲下一篇:土木工程学院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