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3-01-18

1 新课程对小学计算能力的要求

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着重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感, 令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逐步体会数的意义和掌握最基本运算的方法。关于计算教学, 在新课程中做了重新的定位, 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 难度, 目标及方法等做了部分调整及改革。相比之前的旧大纲, 新课程标准中的新要求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计算教学仍要理解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 但不要求计算方法千篇一律, 而是重在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来理解;

(2) 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 但更加重视学生的口算 (心算) 及估算能力, 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 能结合现实素材、实际情况理解运算顺序, 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以上的论述及通过对《标准》的解读来看, 总体的理念是有助于学生计算素质的培养的, 如果方法掌握得当, 把握好教学规律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那计算教学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 当前计算教学现在存在的不足

自从新课程对计算能力新要求的提出以来, 各教育单位也积极配合宣传思想, 开展研讨教学。但是从现今的教学现状来看, 依旧存在不足。教学, 是教与学的结合。归根结底, 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着“教和学”的双重原因。

其中, 在小学阶段作为课堂上发挥较大能动作用的一线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外部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2.1 口算不讲速度和方法, 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下降

作为一线的计算教师工作者都有所体会, 只有学生的口算能力强, 才能加快笔算速度,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低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但有些学生对最基础的乘法口诀也不能脱口而出, 这样势必会影响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笔算, 而对口算这样更需要用课堂练习来锻炼学生临场计算速度以及引导学生利用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的忽视。如一位学生在进行乘法简便运算最后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错误:3600÷90=4。这种错误就说明了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没能打好口算基础建立对数的敏感度, 以至于口算能力的弱化。

2.2 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 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引进, 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们参考与选用。虽说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以实现一些现实中难以完成的任务, 但与此同时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依赖性也逐步加强。比如在一些公开课上, 思考解题的过程变成了动态放映的解题过程, 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也搬于课件之上。例如:数学实践课《掷一掷》, 主要通过掷骰子的游戏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 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中, 笔者用3D动画实物模拟掷骰子, 直观形象, 效率明显高于学生手工掷骰子, 大数目模拟只需学生输入模拟次数, 电脑即自动生成模拟结果。但教师以模拟操作替代了学生本该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本应由学生自己感悟体验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都被计算机代替, 易导致学生对概念的产生有着模糊的印象。虽说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但是对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把握上, 教师们还是要慎重思考其运用结果的实效性。

2.3 练习流于形式, 影响总体实效

新课程实施以来, 教师费尽心思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创意, 不过, 数学课基本特征不能丢, 要重视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思考与练习, 不能只片面追求形式。如进行口算练习时, 就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速度要求, 这样常常导致优等生积极参与, 打击了反应能力稍弱或是平时成绩不佳的学生。这样其实大多数的学生训练量就明显不足, 基本的计算能力都成问题, 何况要求提高计算能力呢?

当然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除了计算教学这一外部原因外,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也对计算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依据皮亚杰的发展认知理论,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转型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倾向于依直觉判断事物。所以在学习中也易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1) 感知粗略, 注意力难以集中。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 感知事物比较粗糙、笼统, 再加上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 难以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因此, 学生计算时, 往往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如一些学生常把“+”看作“×”, 把“÷”看作“-”, 把“56”写成“65”。又如, 单独口算8×6和48+7, 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 算8×6+7, 学生往往忘记进位而得45, 或者干脆将十位丢掉得15。

(2) 记忆缺漏, 表象模糊。低年级计算特别有关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练乘、连除等口算题, 瞬时记忆量较大, 如口算28×3时, 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得结果, 即20×3=60、8×3=24, 并在脑中算出60+24=84。而学生往往忘记在十位加上个位算出的进位2, 导致得数是64。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 多数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所致。

2.4 定性思维, 无法正确排除干扰信息

一些如同数相减得O、25×4=100、125×8=1000等这些简便算法的信息若先映入眼帘, 学生容易忽视其他信息。如计算225-225÷3, 一些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 而是被“同数相减等于0”这一信息干扰, 首先想到225-225=0, 而忽视了运算顺序, 错误地得出O。

3 建议

针对以上对现今教学存在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加强基本运算、口算训练

利用早读, 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加强口算训练, 比如说坚持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口算练习, 或制作卡片, 投影片等显示口算练习题目, 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同桌互助读题, 写得数。与此同时, 还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 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2 合理设计情境, 加强动手实践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物,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形式, 来建立数感, 从现实的情境中提出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 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如:在进行个位数的减法运算时, 不能单单告诉学生9-3=6, 而是应该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 可以给孩子们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一个羊圈里共有九只绵羊, 这时候牧羊人从羊圈里赶出3只绵羊, 请问小朋友现在羊圈里还有几只羊?或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摆火柴数铅笔。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接受, 能够增强孩子的趣味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3 重视评价反馈, 对学生进行鼓励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们日常的行为如果受到了强化, 在今后这一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

当孩子表现出努力与进步之时, 对其进行积极地鼓励是一种正强化, 能够促进这种行为的发生。而相反的如果当儿童回答问题错误时, 对他进行斥责则是一种负强化, 会让儿童以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 在其各方面差距还未明显拉大的时候, 应多给予每一个孩子正面的评价, 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 从而尽量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水平。

摘要: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 而其中又属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最为基础最为重要。随着新课标中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丰富化, 给一线计算教学教师带来的学习解读困难也逐渐增多。本文对新课标对小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要求、师生教学与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期能够对提高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启示。

关键词:计算能力,教学,低年级

参考文献

[1] 杨亮.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12.

[2] 荷东梅.适用于农村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情境——探究——训练”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活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新形势下高校电子专业教学的几点思考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