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共享成本会计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课程资源共享成本会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成本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辅之以实验教学对学生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基本方法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目标有很大帮助。文章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成本会计实验内容创新的《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资源共享成本会计论文 篇1:

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探讨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课程资源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以成本会计课程为例,分析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意义以及目标,明确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对资源建设的未来进行规划,以期能够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成本会计;资源建设;高职教育

1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并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深刻地改变着个人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此同时,高职教育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深刻的变革。课程资源库建设就是“互联网+高职教育”的落地项目,引導高职教育走向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新境界,它既是基本教学资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集成,又是先进的在线教学与学习系统。

《成本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自《基础会计》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之后的又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前后内容联系非常紧密,环环相扣,且计算量很大,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难度。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已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将大量分散、零碎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和加工重组,建立起一个资源共享、科学合理、利用率高的资源库,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1)从学生层面来说,凝聚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通过课程资源的建设,首先,能够为学生提供内容完整、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打开学生学习的兴趣之门 ;其次,选取实践性强并且与生活环境相结合的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最后,按章节建立配套习题库以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选取部分知识点以微课方式制作成教学视频等一系列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不断拓展课内的学习空间,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从教师层面来说,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潮流的大趋势,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而教师信息化水平既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搜集各种课程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慕课和微视频,并全面掌握泛雅学习平台的各种功能,以此为契机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3)从课程层面来说,深化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成本会计课程以成本核算为核心内容,较为枯燥,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仍以课堂教授为主体,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由于课时所限,动手练习也只能放在课后完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讲授方式加上多媒体课件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来推进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整合并共享各种优质教学资源,建立成本会计信息化资源库,教师和学生以互联网为中心,协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3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多样化教学资源(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平台互动交流为着眼点,紧扣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围绕成本会计课程教学难点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和资源建设。

4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由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两部分组成。

4.1 基本资源

基本资源是指体现课程教学思想,反映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是课程资源建设必须完成的建设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1)课程介绍。

成本会计课程介绍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以文本方式对本课程的适用对象、教学目标、时间与进程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课程特色等进行简要介绍。二是给出一段课程介绍的短视频,时长在10分钟左右。

成本会计课程授课对象为三年制高职学生,授课时间为1学期,50课时左右,每周4课时,要求学生理解成本会计基本理论、熟练掌握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熟悉成本计算的分类法和定额法,熟悉成本报表的编制和成本分析。本课程以成本核算为主,以账务处理为辅,授课时根据不同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行动导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并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2)教学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以周为单元,分别列出各单元的教学内容(标题式),每个单元下再进行必要的细分。也可根据课程特点以2节课或4节课为一个单元给出教学大纲。

(3)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主要包括课题、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进程(含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主要参考资料、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等具体内容。在成本会计课程资源的建设中,需给出完整的、与本课程教学大纲相对应的教案。

(4)教学课件。

课件是依据课程标准,根据项目(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通过计算机上展现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素材的集合,体现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从而服务于教育教学。

制作成本会计教学课件时,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能够同时满足教师课内教学与学生课后学习的需求。首先要做到内容全面,复习提问、新知识的讲授、巩固练习、小结等都应包括在内,切忌满屏文字,尽量多插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素材,而且应该按不同的教学内容“模块化”,同时把不同教学模块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友好衔接,还要特别注意各个教学内容之间的先后关系或并列关系,层次要分明,思路要清晰。

(5)教学视频。

从成本会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中选择部分知识点或技能点,以微课方式制作成教学视频,供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鼓励教师在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本课程的视频教学资源。

教学视频一般在六个左右为宜。根据教学需要,本课程可选取以下六个知识点做成视频教学资源: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一般分批法的具体应用;平行分步法的具体应用;分类法的具体应用。

(6)作业与测试。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练习与测试机会。每个教学单元需给出课后作业,学生提交作业后应能查看每道作业题的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每门课需对学生进行不少于2次的测试,学生完成测试后应能获知测试成绩、每道测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

具体操作时,教师通过电脑登录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进入教学空间后,首先申请开课,填好课程基本信息后,再在资料按钮中选取题库,将课程习题上传至題库中,供学生平时练习使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其他课程资料如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等一并上传至平台,同时要求学生通过手机下载并安装学习通软件,为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7)考试题库。

成本会计课程需建有考试题库,学生学完全部内容后应能进行在线考试。试题应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涵盖本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所有试题均应附参考答案和解题思路。在组建考试题库时,教师通过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来进行操作,在已有题库中选择手动创建试卷或自动随机组卷,既方便学生进行单元自测,也可实现在线考试。

4.2 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是指反映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教学资源,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供教师教学使用的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校企联合项目等;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的专业知识链接、经典阅读书目、专业知识检索系统、专业技能演示或实验实训虚拟仿真系统等。如果再能将慕课教学与拓展资源深度融合起来,则会给课堂学习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极大的便利条件。

5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未来规划

5.1 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成本会计课程资源

当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爆炸增长,成本会计的内容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在会计准则、财务制度不断修订的环境下,成本会计课程在基础、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革。因而,在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和完善新的教学内容,摈弃不合时宜的旧内容。与此同时,拓展资源也要跟随着同步更新,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5.2 以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为契机,全面打造优秀教学团队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既要搜集整理各种资料、习题,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还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各类资源生动地展现出来,这一系列工作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这样一来,就对会计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还要学会熟练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教师应以课程资源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推进成本会计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6 结语

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内容多、任务重,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学团队不断地进行更新、维护和管理。通过本次课程资源建设,希望能切实推动我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敏.成本会计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探讨[J].华夏教师,2014,(9):87-88.

[2] 孙洪凤.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56-57.

[3] 王晓亮,吴秋生.慕课背景下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资源构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12):35-37.

[4] 程建波.“慕课”背景下的财务会计课程资源建设探析[J].财会学习,2017,(24):217-218.

作者:聂颖

课程资源共享成本会计论文 篇2:

《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成本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学中恰当地辅之以实验教学对学生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基本方法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目标有很大帮助。文章试图建立一种基于成本会计实验内容创新的《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期达到实验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应有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成本会计;实验教学;教学内容创新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教育主要应该是能力和品德的培养,而不应该仅仅重在知识的灌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道德修养和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如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组织能力、相互协作能力等等。一个学生只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有两个,一个是学会知识,一个是提高能力。成本会计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深入掌握成本会计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各种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未来大学教育发展的趋势。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要求:“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更加重视经济效益,更加强调科学管理,而服务于经济管理的财务与会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经济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对强化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成本会计学》课程特点的内在要求。在高等教育中,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成本会计学》是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于成本会计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求学生理解企业中不同的生产特点、组织形式和管理要求对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并根据成本核算资料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专业知识。成本会计实验是《成本会计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验证、掌握基本理论,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的重要环节,能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能深化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二、目前的教学模式及其问题

会计学实验教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在一些高等院校开展了,到目前为止,很多院校都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实验教学方案、实验素材等,实施效果比较好。但作为会计学专业骨干课程的《成本会计学》却没有如此幸运。《成本会计学》至今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部分高校所进行的《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依然处于摸索阶段,在实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应用层次及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对成本会计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实验教学则是实现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课程实验是结合课程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的实践教学,其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同时也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扎实、是否能够融会贯通。目前我校要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学习中增设实验教学时数,但限于《成本会计学》课程本身教学时数就偏少(48学时/学期),再加上实验教学时数更在其中只占极小的比重(4学时),实验效果并不太好,实验目的很难达成。

2.成本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已经形成比较统一、完整的课程体系,但至今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应该包含合理的教学目标、严格的教学计划、完整的教案和配套齐全的实验教材。目前大多数院校的成本会计实验都是依附于理论教学,主要采用在讲完某一个理论、方法之后,通过一种大型的作业形式完成该部分内容的练习的方式,没有一整套完善的教学目标、计划、教案和教材,无论从教学时数、教学形式及教学效果方面都与实验教学要求相距甚远。

3.成本会计实验教学方法有待改善。虽然有些院校已经开始进行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的改革,出版了一部分实验教学用资料,但大部分实验教材局限于各种费用分配方法、成本计算基本方法的单一应用,较少有综合性案例练习;同时几乎所有教材都仅有成本核算部分,完全没有成本预测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相关内容,成本实验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验证、计算等阶段,对如何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等问题完全没有涉及到,没有起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其管理能力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

4.成本会计实验项目层次较低,实验内容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实验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成本会计主要采用的是验证性实验,有极少量的综合程度较低的综合性实验,而几乎没有创新设计型实验。另外由于现阶段成本会计理论教学落后于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无法反映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相对应的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内容也未能与时俱进,指导学生依据经济发展现状和企业面临的竞争挑战,实施较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如作业成本法、战略成本分析、战略成本管理等。

三、基于内容创新的成本会计实验教学模式设计

《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满足现代实验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为实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本文提出以内容创新为基础的《成本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成本会计实验教学内容与《成本会计学》课程内容有很密切的关联。成本会计的知识结构有其自身的特点,现有的《成本会计学》课程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繁多,而学生由于完全没有对企业实际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容易理解,往往造成各单个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但很难把握单个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掌握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体系,使之应用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实践。为使学生在学习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同时,通过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全面系统地掌握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实践,必须重新构建《成本会计学》课程和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使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验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目标。成本会计内容体系可划分为六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成本会计总论,主要提供成本会计概念基础;第二层次是成本核算程序和一般要求,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第三层次是成本核算基础,是第二层次成本核算基本框架的具体化,也是成本会计的重点内容,这一层次详细介绍成本核算基本框架下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方法,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等;第四层次是成本计算方法,是第三层次内容在不同企业的具体应用,包括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而采用的成本计算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适应企业为简化成本核算或加强成本控制目的而采用的成本计算辅助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为适应高新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和企业管理更深层次的要求而采用的作业成本法等;第五层次是成本报表的编制,是成本信息的报告过程,在为财务报表提供其资产计价和损益计算所需的成本信息的同时,也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其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所需的成本信息;第六层次是利用成本信息进行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针对成本会计不同层次的内容,应分别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教学,或将其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完全掌握成本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并能熟练地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1.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内容可采用纯理论讲授的方式,传授学生成本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及一般要求。

2.将理论讲授与课程实验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第三层次、第五层次和第六层次可将理论讲授与课程实验结合起来实施教学,教师在讲解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其中第三、第五层次可采用验证型实验的方法完成,具体解决某一种基本方法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费用分配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第六层次可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根据一些典型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写有代表性的成本控制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熟练掌握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3.通过课程实验由学生自主完成学习。第四层次的内容可采用综合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的方式完成。其一,由教师讲授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根据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生产工艺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选择恰当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企业成本核算的全部程序,计算出产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比如这一层次内容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和分类法等。其二,教师介绍企业的基本概况和管理要求,给出一些基础数据,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自主设计企业成本核算的全套程序,并完成成本计算过程,比如这一部分内容的作业成本法。为保障以上基于内容创新的成本会计实验课程的顺利实施,达到既定的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效果,还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好保障工作。首先,提高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实验课时数。无论是院校领导,还是教师、学生都应该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从教学时数上保证完成实验教学任务,达成实验教学目的。在目前《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可考虑在下半学期单独开设《成本会计实训》(32学时),完成综合型实验和创新设计型实验,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完成第六层次的教学任务。其次,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目标,编写一套与实验内容密切配合的实验教案,组织教师进行实地调研,编写一套涵盖各层次实验的实验教材,尤其是创新设计型实验和案例分析素材的编撰,应能体现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企业生产、管理的要求,能使同学们通过创新设计型实验和案例分析教学,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地适应未来工作中的管理者角色,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第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实验教学的质量受实验指导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的影响很大。目前的实验课程主要由专业教师指导完成,虽然我们的教师理论水平很高,但由于专业教师中大部分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的生产实践、管理要求都只有理性认识,在指导学生完成创新设计型实验和案例分析时只能纸上谈兵,不一定符合企业生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对该部分实验的指导工作、实验目标的完成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除了配备责任心强、有理论功底的实验指导教师外,还应该选送实验指导教师去相关的企业进行实践,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活动及成本管理的要求,同时搜集整理实验所需素材,编撰一套高质量的实验教材。

总之,未来成本会计实验教学的创新要以内容的重构为基础,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的设计、教材的编撰等多方面入手,运用多层次的实验手段,由一支有经验、高水平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组织学生完成,培养一代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

[2]俞宏,夏鑫.成本会计教学的体系结构创新及策略构想[J].会计之友,2006,(6上):40-41.

[3]于玉林.会计实验教学的新进程——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再探讨[J].会计之友,2011,(4):117-120.

[4]张林,张莉,项义军,等.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9,(5):173-17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度教学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静红,女,196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贺欣,女,197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黄海瑛,女,196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实验室,实验师。

作者:金静红,贺欣,黄海瑛

课程资源共享成本会计论文 篇3:

《成本核算实务》:传统向现代的革新

【摘要】 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高度融合的成本核算实务,它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是应用性、操作性突出的专业课程。本文首先对传统成本核算与现代成本核算进行了比较,其次分析其地位、特点,然后提出从课程体系结构、教学方法以及实训上进行革新,以此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 成本核算 教学 实践 革新

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财会[2013]17号)提出:“为了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指出:“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生产过程的特点、生产经营组织的类型、产品种类的繁简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产品成本核算的对象、项目、范围,及时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从会计类学生能力培养出发,正确、合理地掌握成本核算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分析成本资料,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

一、审视成本核算实务

《成本核算实务》作为会计专业必修课程,一般在开设《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之后,并开设《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为其做准备,最终进行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见图1)。成本核算实务在会计专业课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成本核算实务课程中的各个章节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内容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一环扣一环,如果前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内容没有很好掌握,就无法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实务课程秉承了会计学科共有的操作性、应用性的特征,理论知识掌握要有具体实践的配合,但与其他课程相比,实践性更强,教与学难度较大。

成本核算实务与财务会计等多门学科交叉,但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贴近实务,强调理论指导实践的应用性。

成本核算实务课程涉及大量的方法、公式、表格,这是其它会计专业课程无法比拟的。第一,方法多,如辅助生产费用有五种分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七八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第二,公式多,如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涉及若干种公式。第三,表格多,如各种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等的分配都是在费用分配表中进行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在成本计算单中进行的。“方法、公式、表格”体现了成本核算实务的特色,也是教与学中应重点突破的地方。

二、革新成本会计体系

传统的成本会计先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比如成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及成本会计研究的对象、职能和任务。其次讲述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然后讲述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最后是成本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理论重点也就是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和分配。成本会计教材与教学内容中没能与制造业的成本会计岗位现状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的应用与实践。

我们打破原先的模式,把整个知识重构、序化,构建以成本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内容体系(见图2)。实行以“为完成某一项目任务,最终实现工作效果”的工作过程导向的成本会计教学体系。将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品种法教学中,使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真正融入在一起,即在学习产品成本计算最基本方法——品种法,将要素费用的分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其他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等渗透到品种法的教学中,进行理实一体的任务学习。

从成本会计岗位的任务出发,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使学生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了成本会计理实一体化的特点,加强了学习与工作间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和技能的提高。

三、巧算费用分配率

从产品成本核算的整个过程来看,平时工作主要是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其他费用。期末,依次是分配和结转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分配,最后是将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上归集的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出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一系列的分配,涉及到费用分配问题,即分配给谁、分配多少及怎么分配才算合理等问题,面临着如何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的问题。

费用分配率=

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受益对象的标准额×分配率。

费用分配贯穿于成本会计教学的全过程。各种费用分配涉及三个共性问题:明确分配内容(被分配费用);确定分配对象(费用承担者);选择分配标准。其中,分配标准的选择和分配率的计算是核心,它关系到成本会计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如何选择分配标准成了费用分配和成本核算的关键。费用分配标准主要分为三类:消耗类(材料消耗、工时消耗等)、成果类(产量、重量、体积)、定额类(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等)。具体涉及到成本会计的各分配标准见表1。

费用分配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分配标准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费用分配率,各项费用分配的结果因而有差异。

四、渗透信息化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所有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和社会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相比有很大的拓展,传统的教学资源只包括教材资源和教师资源,而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拓展,凸显了学生资源。关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学生主题性是一大特色,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资源库作为“辅教辅学”配套,按照“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顶层设计和建设规范进行,从而强化教学资源的应用和效果。

加大课程成本核算实务的资源建设,形成较为系统、切实可用的资源库。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表现资源的优势,杜绝“书本搬家”式的资源建设;注重各种类型资源的深度开发,文本、图形类以外的其它资源,努力实现资源类型多样化(如表2)。

资源库内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要超出课程提供并能运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灵活搭建课程和学生自主拓展学习。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形成优质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教师学生学教应用平台、教学实践科技结合平台,扩展教与学的手段与范围,带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贯穿实践教学元素

在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中,教师普遍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人为地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割,导致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脱节。

推行仿真教学,体现教学的实用性。要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过程及步骤制作成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操作现场场景,也就是演示实践操作过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印象。教师在讲授完相关的内容后,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实景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仿真的实际操作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在仿真操作中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巩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加强实践训练,巩固运用实践技能。专业实践可分为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如图3),组织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去车间了解生产工艺的流程,认知现代制造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环境。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消耗,熟悉“从原材料购入—车间领用消耗—产品加工—成品包装—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成本费用定额及考核指标。了解相关凭证的来源、用途、去向,明确成本核算目的和过程。结合工艺流程和生产作业的特点,明确成本会计的组织工作。最后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和相关成本管理工作。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开展成本核算,做到学以致用。

从传统对《成本核算实务》的学习到现代信息化背景下面向市场围绕岗位进行成本核算实务教与学,将课堂开到工厂,边讲授,边实训,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借助真实企业产品的生产环境和成本资料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教与学,教师一边讲授指导,学生一边实践操作。让学生从一开始就亲自动手,主动参与,这样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让学生能从整体上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以及成本核算。具备了进行成本核算实务核心业务实践的专业素质,实现了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5年度“国示范”课程建设专项课题立项《<成本核算实务>核心课程及数字资源建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HZX2015094。)

【参考文献】

[1] 曹婷: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J].商业会计,2014(6).

[2] 张长海、吴顺祥、王金兰:成本会计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2(3).

[3] 孙继传:论费用分配与成本会计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

[4] 张建国:从实用视角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成本会计教学[J].商业会计,2011(8).

[5] 程皓珉、徐田强:基于校企双向实景融合的《成本核算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4(1).

[6] 李艳:校企合作模式下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核算实务》学习情境设计[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3(4).

[7] 李静荣: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经济,2015(16).

[8] 徐田强:校企“双向实景融合”理念下《税收实务》课程改革探讨[J].财会月刊,2012(12).

[9] 高丽华:高职《成本核算实务》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项目化教学[J].财会通讯,2014(20).

(责任编辑:柯秋萍)

作者:李建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营橡胶生产技术管理论文下一篇:交互设计中的工业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