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2023-06-24

第一篇: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优享历史八年级上第15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 北伐战争

【知识与技能】

知道中共“三大”的内容和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识读地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爱国、爱党的情感。

【重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自主学习】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2.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3.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升官发财行住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这是黄埔军校门口的对联。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为己任的新民一代军人。你知道黄埔军校是怎样建立的吗?你知道哪些革命前辈是从这所学校毕业的吗?

(情境式导入)播放北伐军歌《打倒列强》。教师讲述:同学们觉得这首歌的曲调熟习吗?它和哪首我们耳熟能详的儿歌曲调一样?(《两只老虎》)这首歌曲其实最早是一首欧洲儿歌,后来传入中国。1924~1927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以打倒帝国主义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运动,革命者高唱着这首军歌,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北伐战争》。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当孙中山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意识到自己的孤单;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压,中国共产党意识到自己的弱小。那国共两党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答案提示:国共两党都需要合作。 2.阅读教材P70,回答:

(1)中共“三大”确定的国共合作的方针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国共两党实现合作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提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大会通过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教师点拨: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了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国共合作之后,直接的成果是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阅读教材P71相关内容,回答:

(1)黄埔军校成立的时间、地点、名称、领导人及作用。 答案提示:根据教材回答。

(2)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这一领导组织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说明黄埔军校的性质是国共合作之下的军官学校。

教师点拨:黄埔军校最大的价值在于培养了中国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 1.P72阅读教材P71,思考: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哪些人?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什么?

答案提示:北伐从1926年开始,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根据P72图片《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回答:北伐的主要战场在哪里?归纳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

答案提示:主战场:湖南、湖北。第一条路线:北伐军从广东出发,经过湖南、湖北,在湖北打了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在武昌消灭了吴佩孚主力。接着向东进攻,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主力,继续攻打到南京。另一路北伐军由福建打进浙江,一直打到上海。

(3)在北伐战争中,发挥先锋作用的是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什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被称之为“铁军”?这支“铁军”在北伐战争中取得了哪些战役的胜利?

答案提示:叶挺所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因此被称之为“铁军”。主要有汀泗桥之战、贺胜桥之战、打败吴佩孚主力。

(4)北伐战争取得胜利了吗?

答案提示:北伐军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完成了革命目标,所以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

2.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也蓬勃开展。 (1)阅读教材P73,说一说北伐战争时,中国工农运动的发展情况。

答案提示:农民协会组织会员大量增加,农民运动发展急速;城市工会组织和工人运动得到重大发展。

(2)由此来看,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答案提示:北伐战争的进行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发展又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3.根据所学,回答P73“问题思考”:分析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答案提示: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战争;作战方针正确;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知识点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阅读教材P73的内容及图片《国民党右派屠杀革命志士》,思考: (1)1927年4月12日发生了什么事件? 答案提示:国民党右派突然背叛革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他们开始大肆屠杀工农群众。

(2)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但国民革命却为什么失败了?

答案提示:蒋介石等人叛变革命,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但随之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列强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因此说大革命失败了。

教师点拨: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2.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在“分共清党”、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继续北伐。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它继续北伐的目的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

答案提示: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目的:统一中国。最终结果: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教师点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之后,中国大地上存在着三个并立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跌宕起伏,虽写下了辉煌壮烈的篇章,却终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没有完成统一全国的任务。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国共的破裂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中共吸取教训,拿起武器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十年内战的枪声最终浩然打响。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前提

黄埔军校

开始对象北伐战争

高潮:北代胜利进军主要战场、战役成果失败: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篇: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使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即国民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导入新课(展示标题或板标题)。 2.教授新课。

国共合作之后,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军官学校。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展示幻灯片:黄埔军校;军校校门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和课本知识及以往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建立黄埔军校?这副对联体现的办学宗旨(目的)是什么? 孙中山认识到在过去自己进行不懈革命的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立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对联体现了黄埔军

2 校的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介绍: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位于广州黄埔岛上,是由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校舍组成。1924年5月5日,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6月6日正式开学。军校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为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在黄埔,故称为“黄埔军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它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孙中山以军校的学生为根本成立了国民革命军,军校的学生大多成为国民革命军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

二、北伐胜利进军

播放:《国民革命军军歌》;展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

当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唱着这首歌开赴北伐前线的,那么,你知道歌词中的军阀主要指哪些人吗?国民革命军为什么要打倒他们呢?北伐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其主要战场在哪里?

指出:吴、孙、张三派军阀拥兵自重,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富庶的地区;同时他们又是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中国封建统治的代表,他们对内镇压、混战,对外卖国投降,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成为国民革命军讨伐的主要对象。

我们知道北伐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从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声势震动了全国。那么,北伐军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呢?请同学们根据给出的资料和本课知识,分组讨论。

一般分析战争胜利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战争的正义性;(2)军队的作战方针是否正确;(3)各方面配合是否得力,官兵作战情况;(4)是否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外援等。下面哪一位同学能根据各组分析的情况和这些方法来总结一下?

3 展示幻灯片: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够胜利进军是因为:(1)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正义战争;(2)作战方针正确;(3)国共两党齐心协力;(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5)广大北伐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重要原因之一,哪一位同学能列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你们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仍在发扬?请你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说明。 展示幻灯片(或投影仪图片):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那么,国民革命的最终结果如何呢?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请同学们判断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

小女孩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北伐战争虽然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蒋介石、王精卫等叛变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新军阀对内镇压,对外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4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 那么,国民革命为什么会导致失败呢?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四则材料分组讨论,分析其原因。看哪一组表现最棒。

展示:幻灯片: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北伐战争期间,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帝国主义破坏革命的四则材料。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展示幻灯片: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通过分析以上四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国民革命之所以会导致失败是因为:国际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极力破坏中国革命,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右派不断制造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严重削弱了革命力量;再加上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领导人陈独秀又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导致在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组织有效的反抗。 在国民革命失败的同时,蒋介石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政府的具体情况如何呢?它的性质是什么呢?这一政府建立后,中国出现了哪三个对抗的政权?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看课本第53页图片:《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两幅图片。学生回答后再由教师总结。

1927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政府,它成立后,使旧中国出现“三足鼎立”的局面,即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张作霖的北洋军阀政府。后来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合并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北伐,少帅张学良从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归顺了南京国民政府,使三个政权对立的局面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国投降,直到1949年才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推翻,结束了它在中国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

5 课堂小结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课后作业:《基础训练》本课练习 教学反思:

6

第三篇:《第11课_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2010年——2011年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反思

格球山中学 马小平

本节课结束后,我把预设和实效性进行对比,发现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之处。

为突破教学难点,这在整体设计上作了一些铺垫,效果较佳。 例如:为了攻克难点北伐胜利原因,我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铺垫,第一,让学生制定作战方针;第二,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第三,在过渡语中指出“孙中山的去世广大人民群众无比悲痛,盼望着早日北伐,……”;第四,观看视频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并作些记录。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总结,为讨论成功准备了条件。

再如国民革命失败原因学生也难理解,而书中也没有一点材料,教学设计中我在教学国共合作时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个问题“国民革命的任务是什么?”为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北伐胜利了而国民革命却失败了?”提前铺垫,效果较好。

又如,教学设计中我还增加了孙中山逝世这一内容,也是为后面学习作铺垫,不然中学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时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孙中山不去制止蒋介石?”

教学设计中我还增加了一些课外材料,是为学生理解难点搭建平台,上课时从学情看,学生真正理解了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理解了为什么蒋介石是新军阀。

本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我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国民革命的任务是什么?” 学生没答上来,一是学生刚上课有些紧张,不敢大胆回答;二是教师引导的也不够充分,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对学生分析能力不够了解。又如从设计上讲北伐战争时忽视了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再如,由于时间紧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没有进行充分讨论,而是由教师采取启发式引导,虽然学生理解了,但是印象可能不够深刻。

2010年10月12日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11课《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学习本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进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利益;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成果;中国革命进程是艰巨的、曲折的。

【学情分析】从问卷调查和师生交谈中看出,学生对黄埔军校有一些了解,但对北伐战争知之较少。由此可知许多学生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平时 也很少读文史类课外书。

八年级学生正值青少年时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喜欢表现自我。他们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但有极少数学生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生认知障碍点: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的概括和对国民革命失败的理解。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和指导学生自导自演历史情境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表演等,认识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

2、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使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到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斗争中,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说明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与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3、中国革命的进程是在曲折中发展的,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共产党对革命的领导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组织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读图,指导学生表演,以突出重点。

2、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 (课前渲染:在背景音乐下,播放一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人物图片和教材插图) 一导入:1.视频播放歌曲《国民革命歌》并投影歌词,

2.提问:请从《国民革命歌》歌词中找出国民革命的目的?

3.你想知道国民革命的高潮和结果吗?请打开课本50页。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学习新课:

版块一:自主探究“国民党一大召开”和“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指导学生阅读50页内容,并投影 “国民党一大召开”和“黄埔军校的建立”需掌握的要素。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黄埔军校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意义及教学特点、办学宗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师:投影打出黄埔军校图片和孙中山的一句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建革命军,为挽救中国的危亡”。 引导学生依据材料讨论“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师:①先播放《北伐战争形势》视频,后投影打出自学“北伐胜利进军”一目的提纲

②指导学生阅读51页至52页正文顺数第三段内容及示意图。(北伐的时间、

目的、对象、主要战场、重要战役、胜利进军路线、国民政府迁都)并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

③组织学生表演历史情境剧《武昌战役前夕》,并要求学生谈观后感。之后总结。 (设计意图: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师过渡:有肯定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到下一环节

版块二:自主探究《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和北伐时工农运动发展简况,和“国民党一大”

2 师:①先后投影打出《北伐战争前形势图》和北伐时工农运动发展简况、“国民党一大”及51页插图《出征前誓师大会》等内容。

②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③学生讨论过后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读图能力)

④投影插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并补充共产党陈独秀的错误。引导学生讨论: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失败?学生讨论后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总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进行爱党教育。并为突破难点做准备)

⑤北伐战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为什么还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提示学生从革命任务和社会性质去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综合能力)

⑥投影打出幻灯片《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的自学提纲(成立时间、地点、政权性质、对内对外政策)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初步认识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组讨论,把本课内容以歌谣的形式进行总结,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让全班同学齐声歌唱,加强记忆。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伐,打军阀,吴、张、孙基本被打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 对内镇压,又屠杀,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

第五篇: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科目:历史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宋金花 时间:7-31 编号:03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时间,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自己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播放视频《甲午风云》

思考:你知道视频中的战役发生在什么战争中?壮烈殉国的那位英雄是谁?

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板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大屏幕展示目标(学生读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

二、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指导(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带着目标,让我们带着目标依据自学要求,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开始本课的学习之旅。10分钟。 (一)自学教材 10分钟

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曾不断遭受到外来侵略。请回答:

1.你知道1894~1895年中国遭受到哪一个国家的侵略?发生了什么战争?

其中: (1)你认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2)请结合P16《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写出战争中的四次主要战役,其中邓世昌是在哪次战役中牺牲的?请用精炼语言概括出他的主要英雄事迹。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其中: (1)请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2)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发生的一场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战争。这次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3. 台湾被割占,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强烈反抗。请列举一例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1 科目:历史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宋金花 时间:7-31 编号:03 (二)自学检测反馈(2分钟)

过渡语:相信你能行!完成后,组长组织对桌互换,互相批阅,有疑惑提出来。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联是为哀悼右图中的清朝将领而写,这位将领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宝贵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两则材料都 A.赞扬开发边疆的献身精神 B.盛赞同一位著名历史人物 C.哀悼战死疆场的民族英雄 D.歌颂抗击侵略的伟大壮举

(三)我的疑惑(2分钟)

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环节

(一) 教师点拨,拓展延伸。(10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进行检查 。

1.教师精讲点拨,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见黑板)。 2.检查:

(1)甲午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有哪些? (2)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0分钟)

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题,小组之间讨论统一答案。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 第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7页

材料二:1898年爱国人士谢缵秦创制的《时局图》

(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次战争中签的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从条约中的哪些内容能说明日本的势力已伸入了内地?(4分) (2)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和影响?

(3)此次战争以中国的中国惨败而告终。结合战争中的史实,想一想中国屡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二反映了材料一签订后中国怎样的局势? 教师点拨:

2 科目:历史 年级:八年级 教学设计:宋金花 时间:7-31 编号:03 (1)中日《马关条约》重庆开埠通商。

(2)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日本割占台湾后,台湾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3)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下面5分钟疯狂记忆所学问题。

四、训练环节

1.上述检测题答案已经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请同学们将自己错题答案纠错并记忆。 2.请同学们疯狂记忆下列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收获了什么?哪些是你在检测训练中容易出错的?也请你写在学案上面。 教师小结:

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特点。中国的战败,进一步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欧美列强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也都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列强在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春语文教研工作总结下一篇:15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