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民族观与宗教观

2023-03-08

第一篇:马克思民族观与宗教观

马克思民族主义、宗教观学习心得

《马克思民族主义、宗教观》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场党委组织学习党的民族理论,我了解马克思关于民族主义和民族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国的民族情况和民族问题,党和国家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以及和民族问题有关的宗教问题。

学习后,让我知道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发展及其伟大意义,认识民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民族问题及其由来,民族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另一方面让我进一步了解国情、省情、民情,认识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及其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要解决好民族和民族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具体措施。通过学习《马克思民族主义、宗教观》从而提高我们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自觉性,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民族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同于阶级,不同于国家,不同于政党,也不同于种族,而是一种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实体,并有着自身的矛盾特殊性,同样由于民族存在引起的民族问题,即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也不同于阶级问题、国家问题、政党问题和种族问题而有着自身的特殊性。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在新世纪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就不同问题所发表的有关宗教的论述,当代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和阐发。这很正常,因为时间、场景和人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怎样解读和阐发,一是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即要有理有据;二是要在实践上行得通,即合乎国情,合乎实际,合乎民心。

宗教是个复杂的多面体,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其他社会事物、其他文化传统的独特维度。宗教发展既有内因亦有外因,宗教发展的内因与外因的互动使宗教创新层出不穷。时至今日,我们对宗教的认知,与60年前相比,与30年前相比,都已大不相同。即使如此,我们的认知还会发展变化,因为社会的发展变化仍旧继续,宗教的存在、发展和变化没有终结,我们的认识发展也就不会有终点,因此以发展的眼光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社会里,人们将宗教视为文化这种价值取向会营造一种宽容的社会心理氛围,这也表达了一种强烈的善良愿望和社会舆论,即在**不安的当代世界里,宗教不能成为偏执、欺诈、怨恨、误解和冲突的根源,而要成为善良、宽容、精神升华与社会和谐的动力。认同这一共识的人,既有归属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人士,也有不信奉任何宗教的人士。这种社会认知与心理底线,有利于社会和谐氛围的形成和扩展,无形中也减少了社会各方面将宗教作为政治武器的可能性,而且随着新世纪世界格局与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认同这一点的人正日益增多,而将宗教作为第二种意义上的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则越来越不受欢迎或引起人们的反感、质疑和警惕。

认识我国各民族问题,解读中国宗教,可能有多种角度。但不论怎样的认识和解读,都不能背离基本事实,不能离开群众路线与实践检验这两个尺度。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建树有中国特色的民族观、宗教学。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最可靠的锐利武器。就中国来说,民族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掌握好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宗教观,认真制定和执行好党的民族政策,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民族问题,将对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篇: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 民族观 宗教观 文化观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于青海藏区各族人民形成共同理想,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而奋斗;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认清**集团的反动本质,揭穿**集团分裂祖国的政治图谋,进一步打牢青海藏区发展稳定的思想政治基础,都具有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要深刻认识西藏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事实;深刻认识中华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人民的愿望,懂得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道理,彻底认清**集团鼓吹的“中间道路”分裂祖国的反动本质,坚决维护祖国统一;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祖国观的核心内容,进一步增强身为中华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责任感;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发展西藏和青海藏区,西藏和青海藏区各族人民只有在祖国大家庭中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幸福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青海藏区,民族观与祖国观具有密切联系。正确认识民族理论和民族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对于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具有现实和直接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民族问题,是青海藏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需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关系到青海藏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民族工作水平的长期需要。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要深刻认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各民族的共同因素和社会主义一致性在不断增加,同时,民族差异还将长期存在;要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要全面贯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事实批驳**集团所谓“高度自治”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宗教。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认真做好新时期的宗教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对青海藏区又好又快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极其广泛的意义。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要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宗教工作要“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精神。要认真贯彻“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的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就是要划清正常宗教活动和利用宗教从事分裂活动的界限,要划清群众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和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界限,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要尽到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文明、追求社会进步的责任。要深入揭批**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和手法上的欺骗性,认清本质,划清界限,努力建设平安青海、和谐青海、小康青海。

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建设青海藏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需要。青海藏区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是青海藏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只有树立好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文化现象,正确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系列文化政策,自觉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牢固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才能运用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去剖析、批判**集团的蛊惑,洞察其用心,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彻底而坚决的反击,自觉地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要深刻认识劳动创造文化,劳动人民是青海藏区文化的主体的观点;要充分认清**集团大肆鼓噪“藏族文化濒临灭绝”,是为了通过宣扬文化上的隔离,企图挑起藏汉两种文化的对立冲突,原封不动地保留旧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实现其继续欺压西藏人民的目的。要充分认识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根本的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做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实践者,努力促进青海藏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全面繁荣。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梦

在将近半学期的学习里,我们深刻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老师口中初步了解了中国梦的相关理念。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时,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解释中国梦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简单粗略的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中国梦的理解和认识: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是指人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具有直接显示的特点;同时,它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又具有主体性的特点。其基本特征是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它所呈现的基本形式是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精神文化创造实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揭示的主要道理有:(1)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社会发展规律的“秘密”只能到实践中去探求,而不应当与此相反。(2)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解决这些问题也只能通过“变革的实践”,而不能停留于“解释世界”。

(3)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离开实践的争论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2、 什么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相对于“美国梦”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简而言之,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包括: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利。

3、 浅析马克思实践主义观解释中国梦: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决定性条件,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髓。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根基和方向,是理论能够始终源于实践、服务实践,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中国人民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就要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创新中求发展。中国梦不是虚幻不实的空想,不在遥不可及的彼岸。只要我们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马克思实践主义观,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际(包括中国的历史传统和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不断结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中国梦就有了保障,就有了方向。

总结来说,中国梦是国人的梦想,而马克思实践主义观就是实现梦想的保障。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举行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论坛”,5月29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中央党校、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南社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60多人出席会议。此次论坛是对近年

来学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

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在大会致辞中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与运用,不能采取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方法,必须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精髓和科学方法加以真正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要以科学、创新、符合时代要求和结合中国国情的思考来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并用以指导研究今天的国内外重大宗教课题。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曹中建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指导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如何看待宗教、宗教观研究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如何指导研究中国的宗教等课题,值得深入探讨。

会上,专家学者们围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现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文本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国外的研究与发展等课题,进行了多层面的深入研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阐述;浙江工商学院陈荣富总结了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思想发展的四个阶段和两次飞跃;西北民族大学马福元对列宁关于伊斯兰教的论述进行了梳理;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金泽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当代发展;中央党校龚学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冯今源等对新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评析;北京大学张志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方法论意义进行了再诠释;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探讨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课题;河南省社科院牛苏林等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角度探究了马克思与宗教关系课题。研讨中,学者们还围绕如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如何促成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如何创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体系,以及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当代中国的宗教工作等课题,献计献策。(光明日报,2009,6月9日)

第五篇:市民的马克思信仰和其他宗教信仰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四年来,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热点研究的重大时代问题,该中心以多种形式广泛发展社会实践和调研活动,鼓励青年学者深入实践,了解国情社情,体察民意民情,在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的同时,科研四年来共完成50多个社科调研问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近日,在青年人文科学研究所召开的课题总结会上,我们了解到该中心青年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状况调研课题组,2004年以问卷以及个别话谈等形式对广州、山东、北京、吉林和四川等地方的一些高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状况进行调研,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访谈以及搜集的其他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课题组认为当前大学生的马克思信仰状况是好的,并不存在大范围信仰的危机,但也要清醒的看到部分学生也存在马克思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倾向,高校马克思思想教育和工作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马克思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在课题组的调研中,共发放问卷272份,收回269份,从数据比例也看到大学生对马克思信仰的积极性,多数学生的马克思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较为坚定,有8﹒8﹪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说服力,有84·2%的学生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化马克思理论感兴趣,有57·4%的学生认为通过近年的政治理论学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等问题越来越明白了,多数学生拥护现在的路线、方针,有74·2%的学生坚持现在的四项基本原则,有94·3%的学生认为国企改革是要让国有企业增强实力,多数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的原因,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着共产主义思想淡化信仰多元化饿的倾向,例如在对马克思足已完全没有说服力,还有同学说不清楚,又比如存在着以马克思主义态度对待和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倾向。

在宗教信仰方面,严格的讲只有基督教和佛教才是真正的宗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虽然也是宗教,但由于过多的用行政干涉了,世俗事物,所以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就不算是宗教,我们首先看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宗教,出现之初,教师们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宗教是唯一永恒的真理教,其余的都是邪教,都是异端邪说,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尤其是科学的进步,那些宗教不得不一个一个的退出历史的舞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煤矿五职矿长责任清单下一篇:煤矿调度室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