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2022-06-19

第一篇:景观设计的概念范文

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什么是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摘要:“概念设计” 不仅在当代设计领域是被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甚至在其他许多以 创新为目标的行业(IT 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商业销售、广告、演艺活动、影视创作等等) , 人们都在谈论“概念设计”在推动一个产品、一个工程、一项活动、一个事件的过程中所起到 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概念设计,如何进行概 念设计,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 关键词:概念设计;应用范围;主要特点;误区;塑造 1什么是概念设计 所谓“概念”指的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通过实践,从对象的许 多属性中,抽出其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人对世界的认识、人类的全部文化、科学知识以 及思想

设计) ,内容是针对平面设计中如何组织创意,如何赋予设计对象某种理念或思想,更好地 推广企业和产品, 引导消费者。 当时国内很少有人从“概念设计”的角度理解、 重视这个问题。 在设计领域始终倡导并努力实践“概念设计”的是工业设计,由于工业产品具有批量化、自动 化和时尚性等特点,设计对生产领域带来的影响更直接,对市场信息做出的反映更迅速、更 灵敏,在推广一个新产品之前,概念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汽车工业,概念设计成为 推动汽车工业不断创新的发动机。 厂家对新的时尚、 技术和功能的探索往往首先通过概念设 计来完成,同时,概念车也成为引领时尚的风向标。 3概念设计的主要特点 (1)独创性。概念设计更强调设计的独创性和原创性,从形式和内容上都排斥业已存 在的东西。当然,这不是说不能使用历史上已经存在的形式符号和材料做法,而是必须以新 的手法、新的视角加以运用。 (2)抽象性。概念的形成是对纷然陈杂的生活现象提炼、概括、抽象的结果。任何概

念都有一定的抽象性,它来源于我们提炼出的某种理念或思想,我们欲倡导、传扬的主张以 及我们欲表达的某种意象。例如:柯布西埃设计的郎香教堂、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密斯设 计的法恩斯沃斯住宅等等,不管它们是否经历过我们所称的“概念设计”阶段,但它们都表现 出了概念设计所具有的全部特征。这几位现代建筑的开创者都曾经确立了他们的新建筑概 念,没有这些理念的引导,没有对这些主张坚定不移的实践,他们的作品就不可能对后世产 生如此大的影响力。 (3)探索性。概念设计可以不过多地涉及具体的功能问题(这类问题可以在方案设计 阶段进行修正) ,即使考虑功能问题,也是概念性的,原理性的或逻辑推论性的、说得更直 接一点就是纸上谈兵。它更像一个探索性的科学实验,与实际生活保持一定距离,可以保证 思维有足够的想象空间。 (4)先进性。概念设计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有足够的勇气 去尝试最新的东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 ,凝聚时代最先进的技术成 果,使其处于时代的前端,否则就谈不上是什么“概念设计”。 4概念的误区 (1)概念虚无。有人认为,所谓的概念不过是广告人或策划人“编”出来的光环,未必 是骗人的,但却离实际很远,至少是有误导的嫌疑。社会上也的确有一些夸大其辞或空穴来 风式的概念炒作,这反过来又加深了人们对概念的误解。其实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概念或 者是对设计对象所固有

第二篇:设计管理的概念

设计和管理是两个概念、两个学科,我们将其组合在一起,变成设计管理的 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会产生不同的字面意思。可以是对设计进行管理,也 可以是对管理进行设计;可以是具体设计项目的管理,也可以是对从企业经营角 度的设计进行管理。设计管理已经发展为一个新的概念,一门新的学科,有特定 的内容与规律,并且作为企业提高效率、开发设计的一件利器,越来越多地受到 企业界、设计界和经济学界的重视。

什么是设计管理?该概念最早由英国设计师马切尔·法约尔(MichaelFarry)于1966年首先提出,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设计管理是在界 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设计师,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地解决 问题。”

英国伦敦商学院彼得(Peter)教授对设计管理的定义为:“从管理的角度看, 设计是一种合作性的为使产品达到某种目标的计划过程。因此,设计管理是这个 计划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也是最为核心的方面。”

世界著名的设计管理杂志编辑托马斯.沃尔顿对各种关于设计管理的看法归 纳如下:

(1)设计就是想象力—有策略的管理设计,把设计管理当作实现梦想的具有远见 性的领导者。

(2)一般来说,组织本身就有平衡幻想与事实的能力。

(3)超越价值管理的界限,设计管理其实是态度管理。它描述了公司的特征和现象, 好的设计管理能了解组织的特性并传达看法。

(4)设计管理是核心策略,创办人帮助最后的使用者了解公司。

(5)设计管理从对公司有利的建议人手,它与实际相联系,如想象、任务、目标、 战略和行为计划。

在日本《设计管理》一书中对设计管理下的定义是:设计管理是为图谋设计部门 活动的效率化而将设计部门的业务进行体系化、组织化、制度化等方面的管理。著名 英国设计管理专家oakley曾在他所著的《设计管理》中明确指出了设计管理的重要 性。他说:“在公司或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设计是一个不可少的部分,但在整个经营 战略中,它只是这个战略中的一个部分。因此,它必须像其他经营活动一样进行有效 的管理,认识不到这一点,设计有可能会失败。”

在1966年英国设计师 MichaelFarr所写的《设计管理》一书中,他把设计管理 视作为解决问题的一项功能。他认为设计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从整体上可分为两部分: 一是围绕具体设计项目展开的管理工作,属工程操作层面。二是公司管理层面方面 的工作,如制定公司的设计政策与策略,监督设计等,属宏观方面的工作。

设计项目管理就是对某个具体的设计项目进行管理。因此,设计项目管理活 动始终与设计的程序一起并行发展。换言之,对设计项目的管理可视为是对整个 设计过程的管理。博物馆展示设计管理是设计项目管理,是对整个博物馆展示设 计从设计方案到布展施工,整个过程的管理。

第三篇:高炉设计的基础概念

文献综述

1.1高炉炉型概述 1.1.1高炉炉型的发展

高炉是一种竖炉型的冶炼炉,它由炉体内耐火材料砌成的工作空间、炉体设备、炉体冷却设备、炉体钢结构等组成。

高炉生产实践表明:合理的炉体结构,对高炉一代炉龄的高产、优质、低耗和长寿起到保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高炉的炉型应该有炉型和炉龄两个方面阐述。

近代高炉,由于鼓风机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料燃料处理更加精细,高炉炉型向着“大型横向”发展。对于炉型而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高炉逐步大型化,大型高炉的容积由当时的1000~1500m3逐步发展到现在的4000~5500m3。随着炉容的扩大,炉型的变化出现以下特征:高炉的HU/D即高径比缩小,大型高炉的比值已降到2.0,1000m3级高炉降到2.5,300m3级高炉也降到3.0左右。和大小同步的还有高炉矮胖炉型发展,矮胖高炉的特征是炉子下部容积扩大,在适当的配合条件下利于增加产量,提高利用系数.但如矮胖得过分,易导致上部煤气利用差,使燃料比升高.此外,从全国节能要求出发,在高炉建设和炼铁生产经营管理中,应既抓产量,又抓消耗、质量和寿命的优秀实例进行总结推广,提倡全面贯彻“高产、优质、低耗、长寿,”八字方针。与盛高炉型相比,矮胖炉型的主要优点是:与炉料性能相适应,料柱阻力减小;风口增多,利于接受风量;高护更易顺行稳定。这些优点,给高炉带来了多产生铁,改进生铁质量,降低燃料消耗和延长寿命的综合效果。通过研究发现,当今用于炼铁的高炉炉喉直径均偏小,其炉喉直径与炉缸直径的比值均小于0.785。通过研究发现,炉喉直径偏小影响炉身的间接还原效率,致使高炉能耗较高,影响高炉经济效益,因此,为了提高高炉炉身的间接还原效率,改善高炉产生技术指标和进行节能减排,特别推出一种扩大炉喉直径的新炉型高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五部分,其中炉缸在炉腹的下面,炉缸上面连接炉腹,炉腹上面连接炉腰,炉腰上面连接炉身,炉身上面连接炉喉;由上述5部分组成的高炉内型,5个部分的横截面均呈圆形,其中炉缸直径用d表示,炉腰直径用D表示,炉喉直径用d表示,炉喉直径d1与炉缸直径d之比在0.785~1.0之间。从而炉型能够充分发挥炉身的间接还原作用,使高炉节约焦炭,降低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能够使钢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

1.1.2高炉炉龄及其影响因素

实现高炉长寿是高炉生产的主要目标之一。高炉炉龄主要取决于炉缸、炉腹、炉腰、炉身各层冷却系统以及高炉本体结构的实际使用情况。较长的高炉炉龄,无疑在经济上是合理的。高炉长寿是从设计、施工、操作状况等诸多环节统一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一代高炉寿命的长短,直接反映高炉技术装备、操作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若将一代高炉寿命延长几年,其经济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在目前高产、低耗的生产条件下,实现长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炉操作炉型是否合理,炉衬的完好率及其及时维护,冷却设备及冷却制度的选择,炉壳结构的稳定性的监护等都是直接影响高炉一代寿命的因素。特别是整个高炉生产期的稳定顺行,积极维护和管理是实现高炉长寿的重要环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国内高炉炉缸、炉底自采用高导热率的碳质耐火材料和加强冷却以后,寿命显著延长,影响高炉一代寿命的薄弱环节现已转到炉身下部。因此,提高炉身下部的寿命,使之与炉缸、炉底寿命相适应,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影响高炉炉体寿命的因素很多,而且互相制约,问题比较复杂,但在其他诸因素相同,尤其是在稳定操作的情况下,对于由耐火砖衬、冷却器、炉壳组成的现代高炉炉体来说,高炉冷却确实是决定炉体能否长寿的重要原因。

1.2高炉基础的概述

高炉炉壳:现代化高炉广泛使用焊接的钢板炉壳,只有极少数最小的土高炉才用钢箍加固的砖壳。炉壳的作用是固定冷却设备,保证高炉砌体牢固,密封炉体,有的还承受炉顶载荷。炉壳除承受巨大的重力外,还要承受热应力和内部的煤气压力,有时要抵抗崩料、坐料甚至可能发生的煤气爆炸的突然冲击,因此要有足够的强度。炉壳外形尺寸应与高炉内型、炉体各部厚度、冷却设备结构形式相应。

高炉炉型,高炉炉型指的是高炉工作空间的形状。现代高炉的炉型为五段式炉型,自上而下由以下五部分组成:炉喉、炉身、炉腰、炉腹和炉缸。在炉喉上部还有炉顶平台和炉顶钢圈。

炉喉:高炉本体的最上部分,呈圆筒形。炉喉既是炉料的加入口,也是煤气的导出口。它对炉料和煤气的上部分布起控制和调节作用。炉喉直径应和炉缸直径、炉腰直径及大钟直径比例适当。炉喉高度要允许装一批以上的料,以能起到控制炉料和煤气流分布为限。

炉身:高炉铁矿石间接还原的主要区域,呈圆锥台简称圆台形,由上向下逐渐扩大,用以使炉料在遇热发生体积膨胀后不致形成料拱,并减小炉料下降阻力。炉身角的大小对炉料下降和煤气流分布有很大影响。

炉腰:高炉直径最大的部位。它使炉身和炉腹得以合理过渡。由于在炉腰部位有炉渣形成,并且粘稠的初成渣会使炉料透气性恶化,为减小煤气流的阻力,在渣量大时可适当扩大炉腰直径,但仍要使它和其他部位尺寸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比值以取上限为宜。炉腰高度对高炉冶炼过程影响不很显著,一般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动范。

炉腹:高炉熔化和造渣的主要区段,呈倒锥台形。为适应炉料熔化后体积收缩的特点,其直径至上而下逐渐减小,形成一定的炉腹角。炉腹的存在,使燃烧带处于合适的位置,有利于气流均匀分布。炉腹高度随高炉容积大小而定,但不能过高或过低,一般为3.0~3.6m。炉腹角一般为79°~82°;过大,不利于煤气分布;过小,则不利于炉料顺行。

炉缸:高炉燃料燃烧、渣铁反应和贮存及排放区域,呈圆筒形。出铁口、渣口和风口都设在炉缸部位,因此它也是承受高温煤气及渣铁物理和化学侵蚀最剧烈的部位,对高炉煤气的初始分布、热制度、生铁质量和品种都有极重要的影响。炉缸高度的确定包括渣口的高度﹑风口高度的确定以及风口安装尺寸的确定。高炉炉型是炉体系统的基础,炉型的好坏不但关系到高炉是否高产稳产,也关系到高炉煤气利用的好坏和燃料比的大小,同时,也对高炉寿命的长短起着重要作用。

高炉炉型应该根据炉容大小、矿石品种、品位、熟料率、球团率、焦炭质量以及内衬和冷却壁的形式等多种因素共同确定。一般而言,炉容越大、品位越高、熟料率越高、球团比越大、内衬越薄、炉型相对越矮胖,反之炉型越瘦长。在我国,随着各钢铁企业大力提高矿石品位、提高熟料率及球团比以及薄壁内衬的盛行,高炉有逐渐矮胖的趋势。

炉底:高炉炉底砌体不仅要承受炉料、渣液及铁水的静压力,而且受到1400~4600℃的高温、机械和化学侵蚀、其侵蚀程度决定着高炉的一代寿命。只有砌体表面温度降低到它所接触的渣铁凝固温度,并且表面生成渣皮(或铁壳),才能阻止其进一步受到侵蚀,所以必需对炉底进行冷却。通常采用风冷或水冷。目前我国大中型高炉大都采用全碳砖炉底或碳砖和高铝砖综合炉底,大大改善了炉底的散热能力。

炉基:它的作用是将所集中承担的重量按照地层承载能力均匀地传给地层,因而其形状都是向下扩大的。高炉和炉基的总重量常为高炉容积的10~18倍(吨)。炉基不许有不均匀的下沉,一般炉基的倾斜值不大于0.1%~0.5%。高炉炉基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热能力,使其在各种应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裂缝。炉基常做成圆形或多边形,以减少热应力的不均匀分布。炉基表面受热不均是基础产生裂缝和混凝土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基础长期在高温作用下,不仅产生了相当大的内应力和变形,并改变了材料的物理学性能,使钢筋混凝土失去了它的承载能力。普通混凝土温度超过400℃时,由于石灰的水化作用,混凝土即在空气中自行破坏。

实践证明采用在炉底耐火层与炉基钢筋之间的素垫层内钻孔布设水放射状的双层冷却管,向内管注入冷水、经外管和内管之间的环状间隙流出并带出热量的循环水冷却方案,对降低高炉炉基及炉底温度并将其控制在一个确保高炉正常工作的允许温度范围、维持炉基安全并减缓炉底熔蚀、延长一代炉龄、节省巨额的高炉翻修费用切实可行,技术经济效果显著。

炉衬:高炉炉衬组成高炉的工作空间,并起到减少高炉热损失、保护炉壳和其它金属结构免受热应力和化学侵蚀的作用。炉衬是用能够抵抗高温作用的耐火材料砌筑而成的。炉衬的损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部位工作条件不同,受损坏的机理也不同,因此必须根据部位、冷却和高炉操作等因素,选用不同的耐火材料。

炉喉护板:炉喉在炉料频繁撞击和高温的煤气流冲刷下,工作条件十分恶劣,维护其圆筒形状不被破坏是高炉上部调节的先决条件。为此,在炉喉设置保护板(钢砖)。小高炉的炉喉保护板可以用铸铁做成开口的匣子形状;大高炉的炉喉护板则用100~150mm厚的铸钢做成。炉喉护板主要有块状、条状和变径几种形式。变径炉喉护板还起着调节炉料和煤气流分布的作用[24]。

通过研究分析和考证涂层防腐是通过抑制金属表面上局部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来实现的。控制阴极反应或增大阴阳极间的电阻,利用含钝化性料底漆,使铁表面钝化。涂漆的作用相当于增大了阴阳极的电阻,从而减小了腐蚀电流,达到了电阻大,腐蚀电流小,涂层保护性好的效果。

一般的炉喉、炉身、炉腰、炉腹部分腐蚀较轻微,是因为高炉表面温度较高,实测平均温度70℃以上。炉壳、炉腰等部分表面始终保持干燥,不受含水潮湿空气的腐蚀,因此不具备碳钢在中性环境下发生电化学腐蚀。

1.3 高炉技术指标

(1)高炉有效容积:高炉有效容积内包容的容积。

(2)高炉有效高度:指高炉零料线至出铁口中心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3)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高炉日产量与高炉有效容积之比。 (4)焦比:高炉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干小块焦炭量。

计算式如下:小块焦比(kg/t)=入炉干小块焦炭量(kg)/生铁产量(t) (5)燃料比:高炉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煤粉、小块焦炭等燃料的总和。 (6)炉腹煤气指数:高炉每分钟产生的炉腹煤气量与高炉炉缸面积之比。 (7)炉腹煤气效率:炉腹煤气效率用来作为高炉煤气使用效率的指标。

面积利用系数(t/(m2d))炉腹煤气效率(tmin/(md))炉腹煤气量指数(m/min)

31.4高炉炉衬的发展

1.4.1高炉各部分耐火材料的选择

对于炉衬而言,现代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炉技术的进步,高炉炉衬的侵蚀是影响高炉长寿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发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开展有关高炉炉衬侵蚀的研究已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高炉一代寿命大大提高。这除了应归于高炉炉体结构参数趋于合理、操作参数的进一步优化外,还应归功于高炉炉衬耐火材料与施工技术的进步。而高炉各个部分的耐火材料的选择是不同的,粗略的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分布: (1)炉身上部和中部

炉身的上部主要受固体炉料的机械磨顺和高速煤气流的冲刷作用、碳素沉淀、碱金属和锌的腐蚀,同时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一般选用机械强度好的、气孔率低和热稳定性能好的粘土砖或高铝砖。 (2)炉身下部、炉腰和炉腹

从炉身下部到炉腹的砖衬,既受到下降炉料和上升高温高压煤气的磨损,又受到高FeO和高碱度初渣的化学侵蚀,此外,还有碱金属和锌与CO的化学作用,造成砖衬疏松剥落;特别是因高温波动而引起的热冲击破损危害更大,例如在炉况失常、或开炉、或休风期时,由于煤气流分布失常,砖衬内温度场发生剧烈波动,导致砖衬内部产生裂纹。同时,裂纹内伴随有化学产物的膨胀,其结果必然导致内衬很快破损。这些部位应选用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导热性良好和抗化学侵蚀性能的耐火材料。 (3)炉缸部和炉底部

炉缸部主要受高温液态渣铁的冲刷、渗透和碱金属熔蚀,故要求选用气孔率低、孔径小、导热性高、抗渣性和抗碱性好的耐火材料。目前,国内外高炉炉底炉缸采用的内衬结构型式大致分为两大类,一是全炭质材料炉底炉缸结构,二是炭质材料—陶瓷材料复合炉底炉缸结构。这两种结构的炉衬都能实现长寿目标,不同之处主要是砖的导热系数相差很大,陶瓷砖的导热系数是碳砖导热系数的1/40~1/105,因而陶瓷杯复合炉衬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炉缸外环一般采用微孔炭砖、超微孔炭砖、自焙碳砖;炉缸内环采用高铝砖、刚玉转。 (4)风口

风口是炉内最高温度区域炉衬经常承受1800~2000℃的高温作用,同时也受到渣铁的冲刷和碱金属的侵蚀。由于高温高压气体从此送入炉内,对炉衬的振动也很严重,因此要求此处砌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风口带一般采用大块的组合砖砌体,材质为高铝砖、硅线石砖、刚玉砖、碳化硅砖等。 (5)铁口

铁口附近的砖衬经常受到渣铁的冲刷和侵蚀,在开铁口和堵铁口时,承受开铁口机的冲击力和泥炮的巨大作用力,而使耐火砖松动造成煤气泄漏;当炉缸冻结或铁口打不开时,有使用氧气烧铁口。因此,在设计铁口砌体时,必须考虑耐渣铁侵蚀和砌体的稳定性和密封性、耐火材料的抗剥落性和抗氧化性能。一般采用大块的组合砖砌体。材质为高铝砖、刚玉砖、碳化硅砖和铝—碳—碳化硅砖等。

1.5 我国最新对耐火材料的选择 我国大中型高炉的炉缸炉底自50年代末采用碳砖综合炉底以来,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寿命都在10年以上。但随着高炉冶炼强度的不断提高,炉缸寿命依然存在这问题。炉缸炉底上传而导致高炉停炉的现象在国内屡见不鲜。如邯钢1260m,高炉,1992年7月投产,1995年4月炉缸烧穿。

我们就国内目前高炉炉衬耐火材料的应用情况,优选了三套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案。其中,方案一选择了高导热石墨炭和半石墨化烧成炭砖砌筑炉底:炉缸采用高导热的微孔炭砖;并采用陶瓷杯技术;炉腹、炉腰、炉身下部选用Si3N4结合SiC砖。这种结构选择的材料等级较高,造价较贵。方案二以国产烧炭块代替方案一中的烧成炭砖,并以国内自行研制的与Si3N4结合SiC砖性能接近,而价格便宜得多的铝碳砖部分代替Si3N4结合SiC砖,以达到降低造价的目的。方案三采用了与方案二相同的炉底结构,但在炉腹、炉腰、炉身下部直至中部大量采用烧成铝碳砖代替Si3N4结合SiC砖,进一步降低高炉造价。综合的说其发展途径为:高炉碳砖应开发超微孔碳砖,主要是提高热导率达到20W/m·K以上。降低平均孔径达到<0.05um、<1um孔容积达到>85%,透气度达到0m。还要提高抗氧化性和抗铁水溶蚀性。这样的碳砖将可以完全防止铁水和有害气体的渗透侵蚀。高炉用的半石墨碳砖主要是提高热导率达到20w/m·K以上,还要提高抗氧化性和抗铁水溶蚀性。

1.6高炉的冷却设备 1.6.1高炉冷却的必要性

在高炉炼铁界,为了提高炼铁综合经济效益,国内外炼铁工作者都把延长高炉寿命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高炉寿命与炉体冷却结构,生产操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高炉后期的修补等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炉炉体冷却结构是高炉长寿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各国对高炉炉体冷却结构作了很多调查及研究工作,以尽量提高高炉一代炉役寿命。

所以继炉衬以后另一个高炉的重要体系不得不被提起那就是高炉的冷却系统。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基础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同时带动了钢铁产业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的炼铁高炉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增长势头十分强劲。说到炼铁高炉众所周知,对于一座高炉来说成熟高效的冶炼技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理想的炉体冷却系统与之配套,炉体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受到损坏,从而导致高炉一代炉龄时间缩短,使高炉的大修时间提前,加大基建投资成本,直接影响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很显然这样的后果大家都不愿看到,所以对一座高炉来说选择一种行之有效的高炉冷却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1.6.2高炉冷却的目的

高炉冷却的目的在于增大炉衬内的温度梯度,致使1150℃等温面远离高炉炉壳,从而保护某些金属结构和混凝土构件,使之不失去强度。使炉衬凝成渣皮,保护甚至代替炉衬工作,从而获得合理炉型,延长炉衬工作能力和高炉使用寿命。高炉冷却是形成保护性渣皮、铁壳、石墨层的重要条件。高炉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风、汽水混合物。

根据高炉各部位工作条件,炉缸、炉底的冷却目的主要是使铁水凝固的1150℃等温面远离高炉壳,防止炉底、炉缸被渣铁水烧漏。而炉身冷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和保护炉壳。

1.6.3高炉冷却的方式

冷却系统包括:(1)对质量要求低水;(2)设备简单;(3)较低的资本成本;(4)低流量和直接用于冷却水压力。

冷却的方式就目前而言国内高炉采用的冷却方式有三种:工业水开路循环冷却系统;汽化冷却系统;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

冷却原理如下:冷却水通过被冷却的部件空腔,并从其表面将热量带走,从而使冷却水的自身温度提高。

①工业水开路循环冷却工作原理:由动力泵站将凉水池中的水输送到冷却设备后,自然流回凉水池或冷却塔,把从冷却设备中带出的热量散发于大气。系统压力由水泵供水能力大小控制。

②自然循环汽化冷却工作原理:利用下降管中的水和上升管中的汽水混合物的比重不同所形成的压头,克服整个循环过程中的阻力,从而产生连续循环,汽化吸热而达到冷却目的。

③软水密闭循环冷却工作原理:它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用软水(采用低压锅炉软水即可)作为冷却介质,其工作温度50~60℃(实践经验40~45℃)由循环泵带动循环,以冷却设备中带出来的热量经过热交换器散发于大气。系统中设有膨胀罐,目的在于吸收水在密闭系统中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膨胀。系统工作压力由膨胀罐内的N2压力控制,使得冷却介质具有较大的热度而控制水在冷却设备中的汽化。

1.7高炉钢结构以及高炉基础的概述 1.7.1高炉的钢结构以及影响因素

设计高炉本体钢结构,主要是解决炉顶载荷、炉身载荷传递到炉基的方式方法,并且要解决炉壳密封等。多年实践的结果,目前高炉本体钢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大框架和炉缸支柱式:炉顶载荷由四根支柱组成的炉体框架传至基础;炉身载荷由炉腰托圈、炉缸支柱传至基础。炉顶法兰与炉顶平台刚性连接,载荷由炉体框架传递,炉喉处设膨胀缝缓冲炉顶和炉身之间热的和机械的变形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炉壳不承受载荷,工作可靠,但高炉风口平台拥剂,操作不方便。这种结构适用于小型高炉。

(2)炉缸支柱式:炉顶载荷由炉身炉壳传至炉腰托圈和炉缸支柱再传至基础。其特点是节省钢材,但大修时更换炉壳不方便,冶炼中应注意炉身部分冷却,特别是炉龄后期,短时间停水也会造成重大事故;风口平台拥挤,炉前操作不方便。我国中小型高炉曾采用这种结构。

(3)炉缸、炉身支柱式:炉顶装料设备和煤气导出管、上升管载荷由炉身炉壳传递至炉腰托圈;炉顶框架,大小钟载荷由炉身支柱传递至炉腰托圈;所有载荷通过炉腰托圈传递至炉缸支柱再至基础。煤气上升管和炉顶平台分别装设有座圈和托座,大修更换炉壳时炉顶煤气导出管和装料设备等载荷可作用在平台上。

(4)炉体框架式:炉顶框架、大小钟载荷、作用在炉体框架上,传递至基础;装料设备和煤气上升管等载荷,由炉壳传递至基础。煤气上升管和炉顶平台亦装有座圈和托座。由于取消了炉缸支柱,风口平台宽敞,炉前操作方便。目前大型高炉多采用这种结构。

(5)自主式:全部载荷由炉壳承受并传递至基础。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耗钢材少。设计时应尽量减少炉壳折点,制造时折点要平缓过渡,其他结构应不约束炉壳受热膨胀,减少热应力;冶炼时加强炉壳冷却。我国中小型高炉曾采用这种结构。

高炉设备大多数处于腐蚀介质环境中,一些设备和钢结构处于80~200℃高温环境,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是钢铁厂腐蚀严重的区域。因此,加强高炉设备及钢结构的防腐蚀措施,是相当重要的。

高炉:炼铁一般是在高炉里连续进行的。高炉又叫鼓风炉,这是因为要把热空气吹入炉中使原料不断加热而得名的。这些原料是铁矿石、石灰石及焦炭。因为碳比铁的性质活泼,所以它能从铁矿石中把氧夺走,而把金属铁留下。

高炉结构荷载认识的深入高炉综合体结构承受多种作用,荷载相当复杂,但不外乎两类:一类决定结构强度,另一类与结构耐久性相关。正是结构强度和耐久性综合决定了高炉结构的寿命。

(1)煤气压力、炉衬和冷却系统的热膨胀(力)、炉料和铁水压力,决定了正常操作条件下炉壳的结构强度。

(2)炉内高温的周期作用或突然作用,能使结构产生热疲劳或冲击应力,降低钢材塑性并导致脆性破坏。服役后期,内衬及冷却器的损伤,可导致局部过热或大面积烧红,将产生很大热应力,加速炉壳开裂、美国内陆公司证明,沿炉壳厚度的温度梯度是大应力的主要原因,当最大热应力超过屈服应力,炉壳就会开裂。

(3)低周疲劳是影响高炉寿命的主要因素。据前苏联对高炉实际工作状态的研究,炉壳是在不同循环特征和不同变化幅度的周期荷载作用下工作的,炉壳10年中荷载变化的循环次数为2×104,荷载不对称系数0.6~0.9。在这种周期荷载作用下,炉壳的应力集中区和焊缝缺陷处出现局部塑性变形,从而产生低周疲劳破坏。

所以,高炉结构的最终寿命,就是正常条件下的结构强度,抵御低周疲劳脆断的时限。大量的实验、分析、实践证实炉壳损坏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疲劳,特别是局部过热引起的疲劳损伤;另一种是突然的脆性断裂。因此,炉壳设计的应力控制标准应以断裂韧性和疲劳强度为据。

1.7.2我国高炉钢结构设计的基本现状

高炉就目前已投产的,划分为五种类型(1)带炉身支柱、托圈和炉缸支柱的(2)设在塔式大框架内的自立式高炉(3)全自立式高炉(4)带托圈和炉缸支柱的(5)其它类型高炉

我国高炉钢结构设计技术的水平很不平衡,大致分为3个层次: (1)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是我国高炉结构设计进入电算阶段的代表,示我国相关技术的先进水准。他们凭借大量的工程实践,先进的计算设备和手段,对高炉钢结构系统包括上料、除尘、炉体框架、上开管、下降管和炉体的综合系统或各部分进行静力或动力分析,炉壳整体或局部进行弹塑性分析。在计算中,将综合系统用空间杆系模型代替,高炉本体简化为空间多质点悬壁杆,整体分析后,再将悬壁杆还原为壳体,用有限元分析。

(2)一些专业大院,虽然其中也有少数做过大型高炉设计,但基本停留在手工计算的水准。按60年代《高炉结构设计技术规定》指导设计,并参考已有经验。一些较新的理论和成果,未被采用。

(3)中小冶金设计单位基本属于第三层次,主要停留在小型高炉设计上,在未搞清结构受力特点和传力顺序的条件下,沿用已有的经验或图纸,较少考虑设计的技术性和经济性。

1.7.3我国在高炉钢结构设计上的差距

⑴我国高炉结构设计,还处在以经验为主、计算分析为辅的阶段。设计新建高炉时,技术人员往往参照已建的高炉或已往的经验,确定炉壳厚度和用钢量,决定炉壳的主体结构,计算分析只是参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明确掌握高炉内三项材料的运动规律、炉内化学变化对炉皮的真实压力,以及高温作用、低周荷载对炉壳疲劳与脆断的影响,不得不把经验作为主要依据。

⑵我国高炉结构设计,已经进入电算时代,已有较为完备、符合高炉工况的计算软件和细部分析能力,能够在弹性薄膜理论和板壳有矩理论指导下,对整体进行分析,也可对局部进行弹塑性分析。但我国高炉结构的设计精度还不高,落后于日本、前苏联等国家。由于我们缺乏对高炉,特别是炉体内部的实验和研究,很难对荷载做进一步的准确统计。因此,不管拥有多么先进的计算设备和手段,校核的数据与使用总有一定距离。而且,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只考虑了炉役前期,统计正常操作下的荷载,尽管我们已经考虑内衬膨胀对炉壳的压力,但对热疲劳,低周荷载在炉役后期,对高炉寿命减少的影响没有考虑。断裂力学对结构寿命的估计,还未应用于设计。

⑶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高炉设计概念,没有编制自己的设计规范和计算程序,缺乏明确的炉壳设计控制标准。目前国内没有一本有关的专著,基本沿用苏联理论和规范,以及日本的一些做法,加上各设计单位缺乏相互交流,在市场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必然大部分沿袭旧有设计经验。所以,结构设计进步迟缓。此外,高炉结构设计在技术人员队伍上的断档,也应重视。

第四篇:服装设计元素的概念

在当代服装设计商业运作中时常提及“设计元素”一词,那么,到底什么是服装设计中的“设计元素”呢?根据《辞海》的解释,元素的定义如下:

(一)一般指化学元素。

(二)见“集”:具有某种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组成集的每个事物称为该集的元素。可见,元素最初是被应用在化学和数学领域的名词,是指构成事物的基本物质的名称。这是普遍意义上对元素的理解。服装设计中的“元素”概念是借用了元素的化学、数学概念,引申指服装设计中具有鲜明特征的,构成服装的具体细节的集合,包括色彩、造型、图案、材质、装饰手法等能够传达设计者设计理念的服装构成。设计师脑子里千奇百怪的设计理念就通过元素符号这一媒介进行物化的表现,籍此传递流行和时尚的信息。

二、服装设计元素的种类划分

服装设计是诸多实用设计中和人关系最为紧密的设计,社会、历史、艺术等生活中所有可见的题材都可以成为女装设计元素的题材。这些看似千变万化的元素并非杂乱无章随意呈现的,可以根据形态属性对其进行分类:

(一)外轮廓元素

指服装的外部造型,即剪影轮廓。服装造型的总体印象是由外轮廓决定的,它进入视觉的速度和强度高于服装的内轮廓,是服装款式设计的基础。常规有A、X、Y、O、H等细分,已为人们熟知,这里不再赘述。

(二)内轮廓元素

指服装的内部造型,即外轮廓以内的零部件的边缘形状和内部结构的形状。如领子、口袋等零部件和衣片上的分割线、省道、褶裥等内部结构均属于内轮廓元素的范围。

(三)色彩元素

色彩元素包括了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等色彩属性。服装设计元素里的色彩元素不仅指单一的色彩,还包括服装个部分色彩间的搭配。服装色彩元素主要呈现四大特性,即民俗性、与人的适应性、流行性、材质关联性。

(四)图案元素

图案元素指以印染、刺绣、提花、钉缀等各种手段在服装表面形成的抽象的或是具象的,具有形式美感的装饰符号。图案元素风格鲜明,具有易识别的特点,有时候流行的重点往往就是某种图案元素。

(五)材质元素

材质元素是指服装主体部分制作面料的质地、色彩、触觉的综合反映。材料是服装的物质基础,色彩和款式都要直接由材料来实现。

(六)工艺元素

工艺是实现服装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工艺上的变化创新常常能让服装设计师迸发出新的创作灵感,从工艺中发掘新的设计点。服装上的工艺元素可以分为传统工艺和创新工艺两大类别。

(七)装饰附件元素

装饰附件元素是指服装主体之外对服装起到画龙点睛效果的附件。如:花边、腰带、纽扣等。这些装饰附件大多同时兼具一定的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也有纯粹为美观而设计的。

三、服装设计元素应用手法

(一)确定元素

如何对以上诸种元素进行取舍和组织是服装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也就是元素的具体设计应用。首先要根据设计理念对具有不同风格的千差万别的设计元素进行选择,这个过程受到当时流行风潮和所服务的品牌风格的影响(图1),确定适合表达的元素以后再根据设计师的个人审美和设计能力将这些元素组织起来。

(二)组织元素

当组成一件服装的各元素确定之后,就可以考虑如何运用设计的美感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件完整的服装了,总体上来说美就是统一与变化的协

调。统一是各元素之间的一致和调和,变化是各元素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变化是使设计中形成对比,从而在形象、秩序、色彩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变化”体现了服装中元素之间个性的千差万别,“统一”体现了各个元素的共性或整体联系。对这双方的合理应用,正是创造和谐的服装美感的技巧所在。

在进行元素组合运用时,同时要对选定元素的形态、材质、数量进行综合考量。相同的元素可能由于形态、材质和使用数量的不同而得到完全不同的设计效果。这种对元素形态、材质和数量的控制是和具体的设计组合方法结合在一起的,在设计时根据最初设计思想和品牌理念,选择元素的形、质、量,结合不同的组合手法和审美规律,不断调整以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元素之间的组织手法是在创造服饰美的过程中,对各种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不断探索和研究,结合一般形式美法则总结得出的构成规律,现分述如下:

1.夸张。就是指在设计中运用突出描绘对象某一特点的方法,使设计在体积、大小、数量等方面与人们平时所熟知的常态造型形成强烈的反差。夸张并不局限于夸大,还可以把设计对象的特征进行缩小。夸张手法在服装设计中颇为常见,可以分为数量上的夸张和形态上的夸张两种。夸张的对象除了装饰物外,还可以对服装的基本部件做夸张。由于服装基本部件是人们平时最为熟悉的,所以这种夸张往往能够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2.重复。就是指在设计中使某个元素反复出现,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一般来说,这种单位元素的重复出现注重形式感,力求形成一定的节奏感。重复可以使平淡的元素由于多次出现而加深观者的印象。元素在重复的时候可以是将单一元素不加改变,简单重复。也可以将基本元素在形态上略作变化加以重复。

3.易位。就是指打破常规的服装部件位置,对设计元素进行新的组合。易位改变人的常规思维,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易位的运用往往由于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定势而使服装展现出易于常态的前卫效果,能够凸现服装与众不同的个性,适合较为前卫的服装风格,易位的幅度越大,跟常态服装的反差就越大,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也越强。

4.打散。打散是一种分解组合的构成方法,是指将某个完整的元素分割为多个不同的部分、单位,然后根据一定构成原则重新组合。打散后的元素和原型元素不同,而且打散后的元素各不相同,但这些元素之间又有共通之处,统一之中蕴涵着变化。打散的元素构成手法在服装中多通过图案的变化来表现。解构主义风格的服装是一种特殊的打散构成表现,它是以服装本体为对象进行打散后再重新组

合,形成特殊的服装结构和着装效果。

5.比例。是指一件事物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比例关系。运用在服装设计中,就是指服装的各个单位元素与整体服装、单位元素之间的配比关系,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单件服装本身的比例关系,如上衣的长宽比例等;二是指装束中各个单件服装之间的比例关系,如衣裙之间的长短比例、衣裤之间的空间比例等、肩宽与衣摆的宽度的比例、还有色彩、材料、装饰部分的分配面积比例等等。

6.呼应。就是指相同或相近的设计元素,或同一元素的某一部分在服装主体各部分之间出现两次以上,在视觉上产生相互关联、照应的效果。呼应在成套服装设计尤其是二次设计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多以色彩、图案在非主体服饰上的出现为主。

元素在具体运用时必须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将之割裂开来单纯考虑单个元素的美感,必须明确服装最终所要呈现的风格和特征,协调好各元素和系统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和谐、富于美感的服装作品。

四、结论

将服装分解到元素的状态进行分析,从以往偏重感性的设计方式中提炼出相对理性的设计方法和途径,可以更好地从细节上对服装进行整合,对于掌握服装风格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设计元素在设计实践中遵循着一般设计共通的形式法则,可以从形态、质态、量态和结构上对其进行控制,在服装上用鲜明的视觉语言形成独具美感的构图。将服装设计化解为各级元素的重组和再造,对元素的组合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可对具体的设计操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五篇:设计的经济学概念

室内设计中的经济性概念

在当今,经济概念将成为室内设计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概念,更是一件好的室内设计作品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设计是艺术、技术及各种要素的组合,其实现载体通过经济概念去实现,有经济上的意义。室内设计不同于绘画等艺术作品。纯艺术作品可以有自身独立的艺术成就,可以有一定的时间段不用面对其观众,具有时间上的延时性。室内设计作品则不然,室内设计营造环境带有即时性,其表现形式为服务,并带有实效性。进一步说,其具有商品等价交换的特性,与经济市场联系是紧密的。

现代室内设计置身于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中,考虑经济概念将会更适应环境。在此环境中,如果设计师能经常跳出室内设计概念本身,从经济概念角度去看待物业和材料、业主和室内设计师之间关系,那么就不会钻入设计概念化的牛角尖,不致于变成好看不适用的视觉设计。一件好的室内设计作品不仅仅要寻求装饰上的美感,还要满足人的各方面的感觉,同时去解决这样那样因人不同而有的问题,而这种设计策化过程中暗含着经济概念。并且,室内设计者有没有看明连接它们的真正关系是经济概念,决定着室内设计作品的作为实用艺术的层次水平。设计师在筹划业主需求时,要避免因设计组合考虑不周全而使业主及有关联的人或组织浪费资源。

经济因素变化影响人们对装饰概念的不断变化,是对人们需求内涵的理解更深。在改革开放初期,绝大部份人对装饰理解同现在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而这20多年正是我们的物质生活也有了相当的提高的阶段,装饰成了一个家庭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从被动认识到主动理解(要求设计),从对材料的表面认识到深一层次的认识(环保要求),从边装修边修改到设计先行(策划需求),这都与经济进步分不开的。

有经济概念,是对设计师的更高要求也是现实所需。狭义上是如何为客户省钱,广义上是如何针对市场相关事项变化如经济不同时期使设计流派、流行趋势、材料变化、业主的收支水平、业主自身环境变化等因素变化时如何组织室内设计。这些都从经济概念上给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上增加一定的思维载荷, 在某种意义上讲,室内设计的概念本身有时是不能解决室内设计的自身问题,因为设计概念只是整个设计活动的一个部分,就现时市场经济而言整个室内设计是个大的要素整体(资源配置),只完成局部是很难代表整体。

一个好的室内设计更应该是设计师的“理财”水平高低的经济素质体现。处理资金流向,资金投入掌握在设计师手中,在某种意义就象财务公司为客户理财,如何使客户资金增值。而室内设计师是这种角色的另一类,这种使资金使增值方式已转换形式。同样要设计师合理的运用业主的每份钱去营造室内空间环境,再用室内设计语言表现业主的身份地位,文化素质,满足业主需求及理想环境愿望。避免纯物质材料的组合或材料概念超过设计要素组合概念,从而体现出更高的精神需求,提高业主本身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使业主有超值的回报。设计为设计,设计为工程,都将不适应现市场经济社会环境下的室内设计的发展要求。

离开经济概念的室内设计,生命力不但不强而且很难服务好业主,经济概念是当今室内设计作品生命力的重要元素。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也将为室内设计师提供更高要求,更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求设计师要常有一种“旁观者清”的状态去理解设计师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业主。服务于广大业主时,提高室内设计作品品味。所以说一个好的室内设计师掌握好经济概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度,必将能设计出更好的室内设计作品 设计监理 创建词条

1 设计监理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是通过设计监理使其具体化的,据此作为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40.1%的工程质量事故是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居工程质量事故原因之首。因此,对设计质量严加控制,是顺利实现工程建设三大目标控制的有力措施。

设计监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高低、设计监理人员的设计经验多少、设计监理人员对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以及设计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程度如何等等都会影响设计质量的好坏。还有所选设计方案不甚合理或由于设计违反正常设计程序或为赶设计进度,节省设计费用等也都会严重影响设计产品的质量。由于设计阶段失误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常常是施工阶段难以弥补的,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影响,以致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监理工程师代表业主对设计质量进行控制的主要工作是审核设计图纸,即对设计成果进行验收。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审核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以及是否达到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标准;在技术设计阶段,应审核专业设计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是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点,应注重于反映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是否得到满足。

2 设计监理对工程投资的影响

设计阶段是确定工程项目造价的主要阶段。工程项目价值包括物化劳动价值和活化劳动价值。在设计阶段,项目的规模、标准、功能、组成构造等方面都具体化了,从而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基本物化劳动价值,工程成本是物化劳动价值与活化劳动中必要劳动价值部分的总和;工程价格是工程成本与活化劳动价值中的另外一部分(即为社会所创造价值,比如利润和税金)的总和。所以设计阶段实际上是确定工程成本的

阶段和确定工程价格的基本阶段。无疑一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资金投放量的多少要看设计的结果如何。

设计阶段乃是影响投资程度的最大阶段。按照德国专家墨尔的研究结果,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总的影响趋势是随着项目的开展,各项工作对投资影响程度逐步下降,方案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可高达95%,到施工阶段至多也不达10%左右。国外的某项统计资料也表明:设计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约为88%,而施工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仅为12%。所以,一定要加强设计阶段管理,做好设计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的投资。而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往往造成投资上的浪费。经验表明,一项合理的设计有可能使造价降低5-10%,甚至更高。

因此,设计监理对建设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重点应放在设计阶段,应努力做到使工程设计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其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达到相对较少的水平,最大不应超过投资估算数。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开展设计竞赛和设计招标活动,严格执行设计标准,推广标准化设计,应用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等理论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阶段的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

3 设计监理对工程进度的影响

工程项目的进度,不仅受施工进度的影响,而且设计阶段的工作,往往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如土建与设备各专业之间因缺乏协调而出现矛盾时,施工单位很难按图施工,只得催业主找设计单位几经周折才能解决,影响了工程进度和工序的正常开展。还有设计变更,设计质量的好坏也对工程进度有重要影响。此外,由于业主没有足够的工程经验积累,在设计初期不能提出高质量的设计任务书,影响设计质量,在施工过程还需经常修改设计,给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工程进度控制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

因此,设计监理单位受业主委托进行工程设计监理时,应落实专门人员对设计进度实施动态控制。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首先应由监理工程师审查设计单位所编制的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定期检查设计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一旦发现偏差,就应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措施,以加快设计工作进度,同时控制设计质量,使设计错误和变更不发生或少发生,尽可能使设计图纸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按规定时间提供,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拟定的进度目标内实现。

→如果您想添加一个新词条,请 创建词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稽核部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经典营销小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