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

2023-01-31

在一份优秀的方案中,既要包括各项具体的工作环节,时间节点,执行人,也要包括实现方法、需要的资源和预算等,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方案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方案

一、 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1、积极推动预约就诊模式,通过网络、电话、窗口、诊间、自助终端机、基层社区等多种方式和途径,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实行预约优先服务,对预约患者优先安排就诊、检查,引导患者形成预约就诊习惯。二级医院逐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提高预约诊疗率,平均每年提高10%,争取到2017年底门诊预约就诊率≥30%。

2、实行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应精确到一个小时以内,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到2017年底,门诊预约就诊患者中分时段预约率达到50%以上;门诊和住院患者医技检查分时段预约比例分别达到50%和100%。

二、 优化门诊分布局流程,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1、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做好候诊,就诊区域及各楼层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卫生间干净、无味、防滑,保持检查床干净、整洁。严格落实公共场合禁烟要求,提醒和劝解患者不要在诊疗区域内吸烟。

2、完善便民服务。门诊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预约、转诊、咨询、导诊、投诉、资料复印、应急电话、纸、笔、饮水、轮椅等便民综合服务。

三、 改善急诊服务,及时救治患者

1、加强急诊力量。按照《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加强医院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根据急诊人次配齐相应的抢救设施,配备足够的、相对固定的急诊科人员,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节假日以及急诊量较大的夏季、冬季等,配备急诊加强班。

2、及时救治危重患者。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确保救护车能以最短时间赶到现场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院内急诊医疗信息共享,实现无缝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急诊患者应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实行“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

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物理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放置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四、 改善住院条件,完善住院服务流程

1、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环境清洁,病房床单元干净、舒适、安装有隔帘。卫生间清洁、无味、防滑,安装有紧急呼叫设施。为患者提供热水、洗浴、加热食物等设施。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整洁、安宁、安全的住院环境;加强医院营养科规范化建设,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临床营养服务,提高住院患者科学饮食水平。

2、完善入出院及转院流程。完善出、入院一站式服务,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院患者要做好入院事项告知签字工作,包括患者权利义务、住院时应遵守和注意的具体事项,包括医师不收和患者不送红包等事宜;出院患者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包括随诊事项、饮食、健康指导等。实行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和折返路程。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为行动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检服务。

3、加强择日住院管理。鼓励住院患者做到门诊先检查后住院治疗,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医院应成立择日住院管理部门。

4、开展患者随访。加强出院患者健康教育和重要拴着随访,利用电话、短信、微信、信函、电子邮件及必要的面谈等多种新式开展住院及出院患者随访。跟踪随访患者健康需求,了解患者健康状况,指导患者按时复诊,开展健康教育,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医疗服务。至2017年底,出院患者随访率≥25%。

五、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对门诊、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主动推送检查注意事项、检查结果、用药提醒等服务提示信息。运用信息技术,主动向患者推送“满意度调查”和“诊疗鲜果调查反馈”,及时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等。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强化护理人力配备,按照责任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每位护士平均负责患者≤8人。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平均不低于1:0.4,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达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达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

2、床位使用率在93%以下的护床比不低于0.4:1,床位使用率在93%-96%的护床比不低于0.5:1,床位使用率在96%以上的护床比不低于0.6: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床护比不低于1:0.5,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不低于3:1,手术室与烤房手术间之比不低于3:1.

3、深化优质护理服务。至2015年底,三基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100%,二级综合医院不低于60%,其余二级医院不低于40%。优质护理服务应充分体现专科特色,有条件的医院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田间的医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七、规范诊疗行为,落实行为规范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异物人员之间的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诚信医疗服务收费,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医疗机构所有服务项目、药品及价格应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全部公示。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每日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格收费。

2、着力规范窗口服务。医院工作人员(含实习、进修人员以及研究生等)着装整洁、规范,统一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实行首问、首接负责制,语言文明,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作风细致严谨,体现良好行业作风。落实医疗行风建设“九不准”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

八、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医患沟通

1、注重患者心理疏导。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文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做到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医师和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语言和肢体安抚,以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感受到医务人员的温暖和关心。有条件的医院,可在有关场合增加背景音乐,舒缓病人的心理压力。

2、注重保护患者的隐私。严格执行“一医一患一室”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是指私密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土元诊断,不在叫号系统直接显示病人姓名全称,除监护病房外,杜绝男、女患者同室现象。在查房时,做到一拉(拉围帘)、二轻(动作轻、声音轻)、三心(爱心、责任心、耐心)。

3、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中的乔辽和纽带作用。

4、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亲自沟通。沟通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主要诊疗手段的目的和效果,某些诊疗措施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防范措施,替代治疗方案,医疗费用等项目,注意沟通方式选择和地点,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做好知情告知记录,包括时间、内容、参加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或家属姓名,并由参与沟通患者或受患者委托的家属签署意见并签名。

九、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规范院内投诉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建立健全投诉管理机构,有统一的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建立和完善投诉接待和处置程序,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改进。至2017年底,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达到100%。

十、开展社会评议医院活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1、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医院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患者满意度,征求社会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查找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

2、医院定期开展医务人员满意度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疗技术等,根据测评结果进行满意度专项排名或综合排名,对连续2次排名靠后的异物人员和科室予以约谈,评价结果应与医德考评、绩效考评、医师定期考核、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挂钩。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医院服务流程、服务环境、服务质量、服务态度、行风建设等工作情况,每年至少组织2次社会评议,并将社会评议满意度较差的医院负责人予以约谈,督促医院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医疗服务,提高社会满意度。

4、组织实施认证贯彻落实。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本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要求,层层动员部署,全面落实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5、及时总结交流。县(区)、管委会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市直属医疗机构应于每季度结束后5日内,将本地区、本单位上一季度落实情况的文字材料及典型医院、典型人员、典型岗位、典型事迹等材料报送市卫生计生委。

第二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方案

蒲城县中医医院

关于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是医疗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就医感受,事关医患关系的和谐,事关卫生行业的形象,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事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随着医改逐步深化,为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方便看病就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根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果,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小组 组 长:赵育鹏

副组长:李全信 蔡红杰 孙国锋 秦东平 党艳艳 苏格芳 赵艳莉

成 员:于功宁 周晓艳 常 瑜 张力博 袁建平 种应征 王玉芳 王建勋 弓志珍 张新蒲

陈启锋 杨 华 曹 丹 梁雪丽 申莉侠 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行动目标

自2015起至2017年底,我院利用3年时间,努力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落实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需求出发,认真梳理、分析、解决本单位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区和本单位实际,针对我院医疗服务布局、流程、设施、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不方便的问题,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在自我排查的基础上,细化并落实改进举措。注重实效,力戒形式,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成效。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推动行动计划深入落实。大胆改革传统的服务体系、服务流程、资源配置、服务模式等。敢于创新管理方式、服务举措,注重信息化、网络化手段的运用,使医疗服务管理更加先进、流程更加科学、就医更加便捷。

(四)坚持质量优先。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放在首位,遵循医学科学和规律,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和基本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五)坚持持续改进。密切跟踪关注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及时采取一切可行的措施,不断推出新方法、新举措。努力从体系、体制、机制、制度等出发,分析深层次原因、寻找治本之策,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促进医疗事业持续发展。

四、进一步改善服务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改善门诊服务

1、优化诊室布局流程,营造就医环境。设置医院导诊,提供就医咨询,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在患者就医高峰期安排专职安保员负责维护门诊秩序,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逐步探索实行分层分科分区挂号、收费、候诊,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做好候诊、就诊区域及各楼层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就医、诊疗环境干净、整洁、安全、舒适。加强提醒和疏导,努力创造安静、有序、安全的诊疗环境。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2、设置标识清晰醒目,改善便民服务设施。门诊大厅、各楼层就诊区域、楼梯间、电梯间等醒目位置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完善就诊流程引导标识,各科室、部门、办事机构等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明了;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纸、笔等便民设施;完善无障碍设施,合理安排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提前向社会公布节假日门诊开放时间,满足患者需求,确保医疗安全。

3、推进预约诊疗,完善双向转诊。完善县级区域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及医院自建预约平台功能,推进与省、市集约式预约诊疗平台连接,推进基层转诊预,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预约。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尽量缩短在医院候诊时间。至 2017年底,住院患者分时段预约检查比例和门诊患者分时段预约就诊率分别达到100%和50%。落实“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和入院。积极推进网络(门户网站、微信等)、窗口、诊间、电话、短信、自助预约机等多种预约方式,为患者提供8小时以上的预约诊疗服务,加强预约诊疗管理,确保预约成功率。

4、合理调配资源,规范窗口服务。根据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实行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努力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力争做到预约诊疗患者、当天就诊且无须特殊准备的患者及时检查。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能即时出结果的,即时发放;能当天出结果的,当天发放。合理安排专家门诊,积极推行专家门诊“全日制”。专家门诊确保诊疗时间,确保诊疗质量,让患者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实行首问、首诊负责制,改善服务态度,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二)进一步改善急诊服务

5、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进一步完善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确保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畅通急救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急诊与临床科室间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根据季节及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在急诊量较大的夏季、冬季等,配备急诊加强班,确保急诊救治需要。

6、强化院前急救,落实应急救助。进一步完善院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调度指挥,接到呼救信息后5分钟内出车,规范开展救治、转运。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及时救治,按规定落实应急救助政策,完善应急救助审批手续,不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的情况。

(三)进一步改善住院服务

7、简化住院流程,改善住院条件。制定并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科)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加强住院患者部床单位被褥等物资管理,实行不定期检查考核机制,确保床单被褥干净整洁,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安宁、安全的住院环境。

8、健全回访制度,持续改进服务。落实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随访。提升随访的内涵和水平,了解患者健康状况,指导患者服药、就医,开展健康教育。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及时改进住院服务。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达到100%。

(四)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

9、强化护理力量,落实护理标准。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各护理单元配备护士基数达到相关要求。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平均不低于1︰0.4(特、一级护理比例超过30%的病房不低于1︰0.5),重症监护病房护患比达2.5—3︰1,新生儿监护病房护患比达1.5—1.8︰1。门(急)诊、手术室等部门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手术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备护士。

10、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扩大实施范围。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到2015年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达到80%以上。逐步在门(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部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使患者能享受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五)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

11、强化医患沟通,落实安全措施。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增强医院沟通意识和能力,完善沟通内容,创新沟通方式,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根据患者情况及时向家属反馈的疾病进展信息,多倾听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危重症病人,对疾病的预后、转归等要认真落实告知制度,履行告知手续。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减少医疗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12、推行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继续推进临床路径和基本诊疗路径工作,探索开展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2017年底,70%的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13、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合理用药。进一步落实“三合理”规范,即:强化合理检查、合理使用高值医用耗材、促进合理用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运用处方负面清单、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2017年底,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性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14、推广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在诊断明确且病情无变化时,对市级以上三级医院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予以认可。同县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之间,以及其他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原则上互认。

15、实行院务公开,倡导诚信服务。规范实施院务公开,切实维护患者的知情权,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医疗机构所有服务项目、药品及价格应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全部公示。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每日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公开投诉信箱、投诉电话,及时公开涉及病人、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处理意见,公开行风评议结果等。

16、狠抓医德医风,奉行廉洁行医。坚决拒收红包和回扣,坚持廉洁行医,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操,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宣传先进典型,开展警示教育,严肃查处红包、回扣等行为。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使广大医务人员形成拒收红包、回扣良好风尚。

(六)进一步发挥信息优势

17、注重信息引导,规范就医秩序。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候诊、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门户网站、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实时传输门诊和入院患者相关信息,提前做好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患者门诊检查、缴费、取药和办理住院手续排队时间。挂号、取药等候时间一般不超过15分钟。

18、加快系统对接,实现资源共享。继续探索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系统、医院自建独立信息系统、农村健康档案系统、新农村管理信息系统等四网合一建设,通过发放居民健康卡(就诊卡),强化患者身份识别。及时查阅相关门诊或住院病历资料,及时、详细了解病史和治疗情况,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之间建立患者就诊信息交流机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医疗费用。

19、加快信息建设,提供远程服务。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身份识别等服务。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检验检查结果查询方式,提供自助打印、手机短信、微信平台、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的监控。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切实为基层解决疑难问题,造福患者。

(七)进一步注重人文关怀

20、展现良好精神风貌,提升整体形象。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统一佩戴胸卡(牌),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的医德医风。

21、注重心里疏导,增强医患信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各项医疗服务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注重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亲自沟通。重视门(急)诊患者的沟通。

22、注重保护患者隐私,推行无偿服务。执行“一医一患一室”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除监护病房外,杜绝男、女患者同室现象。进一步壮大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提升志愿服务内涵。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和志愿者在医患沟通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八)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

23、实施急慢分治管理,缓解就诊压力。逐步转诊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慢性肾病等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由基层医疗机构实施治疗、康复、护理、一般性复查、随访,缓解医院就诊压力,满足患者需求。

24、深化帮扶政策,提高健康素养。在城乡对口支援、医疗联合体、县乡对口帮扶的框架内,进一步强化对口帮扶工作。临床医师在晋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下乡挂职锻炼一年以上,建立县级医院派副高以上职称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坐诊制度,每月到基层坐诊1-2次。在医院门诊和病房普遍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重点对糖尿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疾病,定期开展专题健康讲座。加强对门诊慢性病患者、住院康复期患者的康复指导。

(九)进一步促进医患和谐

25、强化医院管理,完善三防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加强普法教育,组织医务人员集中学习卫生法律法规,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医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疗准入制度,严把人员、技术的准入关,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有效地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继续加大二级医院三防建设资金的投入,更好地推动医疗机构安全防范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医疗机构安保人员配备、安保设备和设施配备、监控系统建设和院前急救设备设施建设力度。

26、规范投诉管理,严格报告制度。医院安排工作责任心强,懂专业的专职人员接待患者投诉工作,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做到有求必应,负责开展调查核实、沟通协调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沟通障碍,妥善处理医疗纠纷。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逐级报告制度。医院内部发生医疗纠纷第一时间向单位主要领导报告;医院出现患者死亡医疗纠纷或难以自行调解的立即向县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办公室和县卫计局报告。

27、加强舆论引导,推动保险机制。医院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调解、医学鉴定、法院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积极建立以医疗风险互助金为主、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险等为补充的医疗责任风险分担形式,至2017年底,建立医疗风险互助金。

五、落实行动计划时间表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6月—7月)。医院各级领导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树立医疗卫生系统的良好形象,营造开展活动的良好氛围。

(二)自查自纠阶段(2015年7月—9月)。科室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对照任务目标进行认真梳理、客观评价,找出差距与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坚持持续改进,对于落实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问题、造成影响的科室和个人严肃处理。

(三)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2月)。科室落实改善医疗服务各项举措。创新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便利。

(四)总结提高阶段(2017年1月—2017年10月)。科室认真总结本年度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突出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2017年11月底前,医院将三年来改善医疗服务各项举措落实情况总结报告上报县卫计局。

2015年6月15日

第三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执行《关于印发〈阳西县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强化医疗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增强服务意识,确保医疗安全,合理医疗费用,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结合我院实际,现制订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中的突出问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创新服务理念;依靠科技进步,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服务;通过改革创新,推动体制机制变革、突显医疗公益性、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加强医患沟通协调,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要求,致力改善医疗体验,增强全院医务人员和患者改革成果的获得感,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夯实基础,为就医群众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二、工作目标

自2015—2017年,利用3年时间,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实施原则

(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相结合,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实现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医疗队伍的充实培养、医疗服务模式的有效转变等。

(二)坚持提升内涵。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相结合,立足实际,以医疗质量安全为核心,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认真贯彻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和基本规范,不断提升优质服务内涵。

(三)坚持医患并重。推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同时提升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接受者双方的体验,改善就医感受与行医感受并重。采取有效措施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发挥医务人员积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四、行动主要内容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疾病谱排序疾病流行特点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

2.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严禁在病区吸烟。

3.设置醒目标识。在就诊区域醒目位置设置指示标识清晰、明了的建筑平面图和科室分布图;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4.提供便民服务。完善导诊服务,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候诊椅、纸、笔等便民服务;设置特殊人群挂号、缴费优惠窗口;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二)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根据门急诊就诊患者病种排序,科学安排各专业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合理安排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力资源,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和出具检查报告时间。

2.加强急诊力量。加强急诊与院前急救的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衔接,不推诿、拒诊急诊患者。根据急诊需求变化规律,合理调配急诊力量。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于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诿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3.及时救治重患。对急诊患者实行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加强医院急救管理工作,确保急诊与临床科室间的有效衔接,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对自身条件不够,需转上级医院救治的,根据相关规定,做好转诊和相关记录工作。

(三)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行电子病历,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医院临床各项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达到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临床诊疗效率的目的。

2.强化信息公开。医院向患者公开医疗服务相关信息,至2015年底,做到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每日及累计费用等查询服务。

(四)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

1.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做好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时间预约安排,减少患者等候。加强转院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的相关资料,逐步实现转院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2.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保障病房各电器照明设备及卫生间各项设施完好正常运作。

(五)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加强护理力量。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临床护理岗位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病房实际护床比不低于0.4:1。

(六)强化核心制度落实,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会诊、手术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的规范化和均等化。

2.强化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加强手卫生管理,减少医疗相关感染风险。建立相关评估制度,设置防滑、防跌倒设施,降低患者跌倒风险。 3.加强合理用药。运用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至2017年底前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指标。

4.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做到同级别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认可上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结果。

(七)注重仪表礼节,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1.体现良好风貌。医护工作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

2.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优先为老幼残孕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护等服务。充分发挥社工在医患沟通、应急救助、社会慈善等方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八)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大力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完善医疗责任保险有关制度。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各医疗机构要提供有效途径方便患者投诉,有统一的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患者投诉处理和反馈,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反馈,对于患者集中反应的问题有督促整改、持续跟进。

五、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2015年4月)。按照相关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细化任务措施,明确责任要求,及时召开会议,全面启动行动计划。

(二)组织实施(2015年5月—2017年12月)。按照工作要求定期推出“行动主题”,根据“行动主题”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务求行动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取得实效。应结合我院发展实际,以改革创新的勇气破除积弊,创造性开展工作,真正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和医务人员的行医感受。

(三)检查评价(2015年5月—2017年12月)。定期开展自查自评,对照工作要求进行认真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持续改进。

(四)总结提高。每年认真总结本工作开展情况,并将总结报告,包括取得的成绩、突出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等每年6月中旬和11月中旬各一次分别上报县卫计局。2017年11月15日前,各医疗机构将3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总结报告上报县卫计局。

六、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一)认真组织落实。把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作为深化改革和民生工程的重点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实施方案,完善工作制度,确保行动取得实效。

(二)助力深化改革。将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同步推进,通过落实行动计划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通过深化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各项改革措施,为落实行动计划、改善医疗服务创造条件,确保改善服务与深化改革互相助力、互相促进。

(三)强化协调配合。通过加强与医保、价格、财政、宣传等有关方面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各部门支持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力争在体制、机制、政策上取得突破,为落实行动计划创造良好条件。

(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主要领导是改善医疗服务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工作开展,各职能科室分工负责,临床科室抓好落实,医务人员全面参与,做到人人有责、责任明确、全面落实各项措施,抓好各项工作。

(五)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改善服务行动中积极挖掘先进典型,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先行,逐步带动本单位其他员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改善医疗服务各项措施,进而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要强化典型带路,注重总结提高,定期通报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推广先进典型,促进我县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有效缓解新形势下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六)加强教育宣传。加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015年04月25日

第四篇:《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单位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

为扎实改进我院医疗服务,我院根据《 西安市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如下:

一、 总体要求

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自 2015 一 2017 年,用 3 年时间,努力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实施范围

全院各科室基本辖区卫生机构。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 .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用,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的规范化和同质化。至 2017 年,建设院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履行考一核、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职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季度督导评价一次,职能部门每周至少深入科室查房二次,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对科室医疗质量督导评价一次。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的重点病种病例信息登记比例不低于 95 %。

2 .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例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

(二)深化十项措施执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3 .优化诊室布局流程。根据门急诊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布局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医保、新农合、分级诊疗转诊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在挂号、出入院办理、取药和检查检验等人流集中院域,设立转诊服务窗口,完善导医制度,做到人员导医与标示告示导医的有机结合,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窗口服务效率。到 2015 年底,各医院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 ≤10 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出具检查结果时间不超过 48 小时,常规检查项目出具结果不超过 30 分钟,急诊检查随到随查随出结果。

4 .美化医院就医环境。做好候诊、就诊院域及各楼层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进一步加强医院周边环境治理和医院整体绿化工作,做到环境优雅、整洁干净。墓本实现门诊、病院、卫生间无桌味,室内过道墙壁无污渍,院落死角无垃圾。

5 .设置清晰醒目标识。所有医疗机构要在门诊大厅、各楼层就诊院域等醒目位置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各诊室、部门、办事机构等标牌及指示标识准确,规范、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6 .改善便民服务设施。在门诊大厅、检查检验等人流密集院域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电话、轮椅、座椅、纸笔等便民设施,诊疗院域设置舒适的候诊院供病人候诊、休息。完善挂号、查询、检查报告领取、收费结算等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为残疾患者提供优先服务,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范的放射防护。

7 .完善住院服务。改善住院条件,加强病院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严格执行探视和陪护制度,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改善患者膳食质量,提供临床营养服务。落实出院患者随访制度,提升出院随访内涵。至 2017 年底,出院患者一周内随访率分别达到 50 %。

8 .改善急诊服务。加强医院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急诊力量配备,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医疗信息共享与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急危重老年患者、急危重儿科患者等各类急危重患者,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急危重病人实行医护人员全程陪检和护送住院服务。落实应急救助制度,对需要紧急救治,但无法查明身份或身份明确无力缴费的患者,要及.时救治,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推诱或拖延救治,防止发生突破道德底线情况。

9.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三级医院逐步转诊高血压‘戈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_叁哑、,慢性肾病一贵诊断吸色通燮急定丝慢丝病,患者,由蒸层侧过业寒丝句立~皇熟护理、复查、随访,缓解三级医院就诊压力。合理确定基层医疗祝碗己备荀病品瘾茄瘾几初打赢在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目录的衔接,支持双向转诊,二级以上医院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号源用于转诊。提供预约诊疗服务,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三)强化医疗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0.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提高患者识别准确性,有效改进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术前标记手术部位,执行术前核查程序,确保手术部位正确、操作正确、患者正确。

11 .规范院内投诉管理。设立专门的投诉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善投诉记录,负责患者和普通群众的投诉处理和反馈。患者投诉实行首诉负责制,任何单位和工作人员决不能推一委扯皮和置之不理。对于患者反应强烈的问题,医院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并及时处理和反馈。

12 、完善医患纠纷预防机制。各级医疗机构公开医打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流程,积极引导患者依法维权,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要主动参与和建立以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为主体,医疗纠纷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与医疗责任风险分担机制相衔接的医疗纠纷处理体系。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调解成功率。要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完善医疗机构内保建设,配足保安人员,笼善一安防设施,巩固警务室建设成效,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查处涉医伤医违法案件。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13.持续改进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配置.,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根据门(急)诊量、治疗量等综合因素合理配置护士。实施护理岗位管理,至 2017 年,责任护士全面履行护理职责,根据所负责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生理、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医院以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为标准,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达到 95 %以上。

(四)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14 .强化医患沟通工作。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完善沟通内容,创新沟通方式,规范、深入开展医患沟通工作,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选择权。各项医疗服务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注重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变化,做好宣教、解释。对手术、有创诊疗操作、重症患者等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采取措施舒缓患者紧张、恐惧、不安的情绪。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医师、责任护士负责沟通。

15 .鼓励发展志愿者服务。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积极探索符合医院实际的志愿者服务新形式、新内容、新模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医疗机构组织志愿者服务达到 1500 人次/小时/年

16.强化医学人文素养养成。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实习、进修人员)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易于患者识别。医务人员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多人病房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不在公众场合谈论患者病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17 .为老年、儿童、残疾等特殊就医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增设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低位电梯、低位服务台、低位电话、楼梯走廊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设立无障碍指示牌,方便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约患者。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在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设立专门窗口及显著提示牌,优先照顾就诊、检查、取药。鼓励社会志愿者成立便民服务队,对老年患者、行动不便患者、孕妇、危急重症病人以及新入院病人提供陪送服务。

18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汉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有条件的药房推行自动化设备降低用药错误。通过新媒体、微平台等途径告知医院就诊时段分布信.息,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对门诊等候、预约诊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和手术前后的患者,通过新媒体、微平台、告知单等多种形式提供提示服务。通过诊室内记账、诊间结算、手机等移动设备支付,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时间。在保障患者隐私的前提下,提供自助打印、手机信息、电话告知、网络查询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

(五)规范医院管理行为,控制费用过快增长

19.认真落实院务公开。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等醒目位置公示诊疗项目、药品及价格,缴费单据的收费项目和收取金额详细、清晰,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或者其他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实现明白、合理收费。

20 .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大力推行临床路径,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覆盖范围和入组比例,实行病种规范化诊疗。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21 .加强合理用药管理。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健全完善处方医嘱动态监测、分析点评、公示通报、约谈整改四项制度,达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控制指标要求。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应用干预,落实 《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至 2015 年底,我院的具有处方权的师所开具的处、医嘱等医疗文书方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

22 .推进检查结果互认。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五、落实行动计划时间表

(一)动员部署(2015 年 4 月一 6 月)。院我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全面动员部署。

(二)组织实施( 2015 年 7 月一 2017 年 12 月)。明确牵头科室和责任分工,创新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事事有安排,件件有落实,真正让老百姓得到便利。

(三)评枯总结。我院将根据各工作成效,及时总结好的经验,通报活动进展,宣传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促进整改提高。通过阶段性评估与总结,建立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医疗服务再上新台阶。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优质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社会满蕙度、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法人为此次行动的第一责任人,将“开展进一步改一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作为 2015 一 2017 年卫生系统重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夯实工作任务。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设专人负责,进一步明确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工作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在活动中,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改善医疗服务措施,确保各项措施可落实、可操作、可执行、见成效。

(二)抓住重点,掌握要领。在落实本次行动计划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以下重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实现行动目标。一是以质量为核心,夕台终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和墓本规范,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确保患者医疗安全。二是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梳理、分析医疗服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细化分解整改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持续改进医疗服务。三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需求出发,进一步端正服务理念,改造优化诊疗布局流程,落实便民惠民措施体验。体现人文关怀,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

(三)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各医疗机构要定期开展自查自纠,坚持持续改进。将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医疗工作开展督查考核,考核评价结果纳入院目标责任考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做到有考核、有改进、有提高。对于落实工作不力而发生.严重问题、造成不良影响的科室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严肃处理。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院要加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发掘、树立先进典型作为示范医院,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先行,逐步带动我院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和改善医疗服务各项措施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进而提升整体医疗水平。

附:

****单位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朱 彪 院长 副组长:潘 成 员:张 锟 孙 科 毅 田 飞 吕行娟 高苗苗 李 佳 刘 瑾 李颖祺 兀永亮 王 星 李 怡 副院长 公卫科长 人事专干

健康教育专干 精神卫生专干 计免专干 传染病专干 妇保专干 中医保健专干 临床医师 药士 护士

第五篇:改善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XXXX医院

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为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根据国家和省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患者就医过程中关心的问题进行精准施策,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改善,努力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卫生健康服务,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在2018年-2020年间,巩固改善医疗服务的有效举措,并将其固化为医院工作制度,不断落实深化。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不断满足患者的医疗服务新需求。扩展医联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区域协同、信息共享、服务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格局,不断提升。

(三)主要内容

以“创新、服务、安全、高效”为主题,规范并落实预约诊疗、远程医疗、临床路径管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等“五项工作制度”,力争实现急性病患者信息院前与院内共享,医联

- 1用,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远程用药咨询等服务。 3.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制度。落实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结合国家版临床路径,进一步实化、细化、本地化我院临床路径,扩展病种数量,增加入组病例数,减少逸出,提高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 4.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

(1)加强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科室要建立并完善本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体系。

(2)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合格后,努力实现同级别医院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5.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

(1)建立和完善医务社工制度。成立社工部,挂靠宣传部。开展治疗、支持等个案,病友会、病友互助等小组活动和社区义诊、慢病管理等社区服务以及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

(2)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6.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1)设立多学科诊疗门诊。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

- 3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术前等候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11.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实现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应用可穿戴设备为签约服务患者和重点随访患者提供远程监测和远程指导,实现线上线下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12.以“一卡通”为目标,实现就诊信息互联互通

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的应用,努力实现医联体内患者就诊“一卡通”服务。

13.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以护理门诊为基础,进一步推进我院的优质护理服务向纵深发展,以期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院覆盖。 14.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

(1)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新理念,实行新举措,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

(2)加强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

(3)鼓励中医特色科室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尝试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15.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 5子病历有效衔接,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

4.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

开展医联体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5.以患者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专业范围。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 6.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建设。

建立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救治中心网络,有条件可以探索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

7.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

(1)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其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

(2)建立并实施医联体内分级诊疗制度。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 7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

(三)第三阶段 2020年1月-2020年12月 1.预约诊疗制度

扩展预约服务范围。逐步完善预约服务,探索提供预约停车等延伸服务。

2.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实施医联体内一体化临床路径管理,明确医联体内分工,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3.以患者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

中医特色科室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患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4.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

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5.以“互联网+”为手段,建设智慧医院

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诊疗效率;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配药发药、内部物流、患者安全管理等信息化、智能化。 6.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1)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合作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指导,提高医养结合护理服务水平。

- 9《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将作为促进医院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各部门要抓好落实,不断深化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让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患者,着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周工作例会制度一下一篇:高三语文教学群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