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23-03-23

第一篇: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几点认识

曲沟镇一中

王振华

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听潮》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以景抒情的散文,内容很丰富,阅读它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艺术的欣赏而且也可以从中受到深邃的人生的启迪。要教好这一课,关键在于指导学生朗读。但是,首先要对课文中那哲理性的主题有所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才能懂得这“伟大的乐章”的深刻含义。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呢?那就要抓重点。《听潮》的重点就是:海的“沉吟”与海的“愤怒”。紧扣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教这《孔已己》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在预习中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课堂上以“鲁迅为什么给主人公起个„孔乙己‟这个名字”为题,启发学生设想一下孔乙己是怎样的人,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的作用,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已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归纳课文。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桃花源记》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妻子”在文中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本文中像这种文字形式相同而古今词义不同的情况,你能找出几例?

提这个问题的目的是理解“妻子”这一古今词的意义,但它在提问方式上却转向操作能力的要求,这就使学生的求同思维和归纳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抓教学重点问题,前文已经论及,但需要一提的是,有些课文,如《故乡》,它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有机的辩证的统一

体,备课时忽视不得。《故乡》的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湛,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深刻理解。

第二篇:如何提高教学效率[1]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南京市南湖第二中学耿沭林

花最少的时间,让学生学到最多的知识是每个教师的最大心愿。这也是高效课堂的理念,教学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

1.把握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从心理学角度讲,每个人都愿意受重视,被承认,学生更是如此。在课堂上,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给各个层次的学生以成功的机会。

例如,由“一只蚂蚁在筒外壁的A点,想吃到筒内壁的B点处残留的一点蜂蜜,怎样走路程最短?”从而引出几何体表面的最短线路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设置,便会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之认真学习。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2.创设人人求异,勇于创新的气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灵感和创造,往往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二)确立目标,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创设自主学习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以前很多时候的教学中,会出现“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能力,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于是我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探索”为核心来设计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悟”。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中,我不是直接把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归纳出来,而是让学生先通过折纸活动猜想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然后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把各组的结论汇总到黑板上。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修改、选择、补充,并一一加以验证,从而得出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这种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研讨、自主分析,使学生体验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到了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只有把数学课的课堂定位于探索科学思维的实验室,建立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基地,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师生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三) 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我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以生动的实例,描述枯燥的概念,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通俗形象。

数学知识原本就比较抽象,不像语文的描述性、美术的直观性、体育的身体参与性。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我在对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教学时,我采用了山峰与山谷来对照。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相当于是山谷,就说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爬山:先下山坡,再上山坡。而a<0时,相当于是山峰,可看成先上山坡再下山坡。这样比较形象直观,学生也容易想象,自己很容易地撑握了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由于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实例比较,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学生也就容易掌握,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2.、数学美感提高数学兴趣

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教材内容的美, 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讲美丽而神奇的黄金分割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有趣的事:人体中有着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比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

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再如:古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古萨金字塔气势雄浑,经测量发现,它的正方形底边边长与塔高的比例近乎1.618:1的黄金分割比例。这种设计使塔看上去挺拔秀美,十分舒服。在视觉上给人以极大的冲激和美的享受。渗透数学美是科学美的一种,但数学美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应该多留心一下身旁的数学美 。

(四)鼓励质疑,激活思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学生有创造性和想象力,当学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和问题时,教师要“恰到好处”地及时引导。通过质疑,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症结在什么地方。

例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针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这条判定方法,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把“夹角”改为“角” ,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同时也复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五)适当内容适当时机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认知过程,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教材特点、教学情境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设情境,使学生恰到好处地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解题方法、答案不唯一时进行合作学习

用火柴棒按下图的方式搭三角形

2.在课题学习和问题探索中组织合作学习

例如中点四边形的问题。

通过小组各成员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发现一般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有时也会出现矩形、菱形、正方形。不难看出四边形不论是什么形状,它们的中点四边形是有共性的,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还出现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形状无关,那么它的形状与原四边形什么有关呢?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

由于小组的每一成员都能做一做,猜测自己图形的结论,而结论的推理又是大家一起进行,使每一同学既复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又明确中点四边形的边是由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来决定的,使课堂合作教学富有成效。

(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提高效率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我注重把握好讲课时间。

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我做了这样的尝试: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讲评。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下面的内容做好了准备。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小结。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变式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解答思维过程,一般地都可以把它分解为三个基本部分:问题的条件部分、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的结论部分。如果把这三个部分作为变化的因素,可以构成条件变式题、结论变式题、过程变式题。在进行变式题设计时,应主要依据教材的例题与习题。

(七)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

目前的现代化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到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既具体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再配上

那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动画,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是,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数学。

总之,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看似简单实则很难驾驭,而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颇耐人寻味。有些老师在评课时,往往看课堂气氛是否热闹,评课者美其名曰“学生活动充分,主体地位发挥得好”。这样的课堂,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是秀场;有的老师喜欢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一节课30多帧幻灯片一路放过,似乎快捷、高效,但我不禁要问: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底是高效还是低效?事实上,由于语文课堂教学观念的不同,许多地方的语文教学正在偏离教学正轨,误入形式化、庸俗化的歧途,导致课堂教学耗时低效,逐渐丧失了语文课应有的教学价值和美育功能。那么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回归本质,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首先,以实用实效的课堂观引领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简言之,就是要学习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和健康美好的情感。语文课堂固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陶冶美好情操,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脱离了这一中心,再花哨的课堂也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无助于学生知识的增进,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备课到上课,教师始终要把知识教学、能力培养、情操陶冶放在首位,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学有所获”,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品尝到到收获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才是实用实效的课堂。

其次,以科学合理的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做好减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钻研教材,深入研究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备课工作的复杂性。就同一篇文本教材而言,不同教师在目标的确定和教法的选择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就一篇阅读教材而言,教什么,不教什么,那些内容需要自学,学生应掌握那些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精心研究,做好取舍,绝不能主次不分,面面俱到。从语文能力方面来说,训练什么技能,培养什么方法,用什么方法来教……这一切也必须精心设计,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宁简勿繁,目标明确。比如,笔者教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的《孔雀东南飞》时,就有很大的困惑,面对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弄不好就可能教个十天半个月,怎么办?有没有长文短教的办法?答案是肯定的。在教学第一课时时,笔者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这篇叙事诗的曲折动人故事情节,理清文脉;认识部分疑难字词。至于文章的艺术形象和手法,则作为第二课时的任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对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获得了初步感悟并激发其兴趣。一节课确定这样一个到两个简单易行的目标,让学生在紧张、活跃的气氛中通过读、说、听、思,最终达成教学的预期目标,学有所成,教学效果才能突显出来。

二是激发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的关键是找到学生的“动情点”。备课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所想所思,研究学生认知水平,充分挖掘教材人文素材,稍事加工设计,就可用以激发学生兴趣。一首小诗,一段名言佳句,一曲动人的旋律,一个感人的小故事,甚至一则时事报道,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得到充分调动,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笔者在《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描写美好爱情的诗篇,如《关雎》、《蒹葭》、《氓》等,同时,又利用投影仪向学生展示白居易描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悲剧的《长恨歌》中的部分名句,南宋陆游的《钗头凤》等,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凄迷、哀婉的环境气氛,引导学生进入对美好爱情的想象的情景之中,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为后续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际上,优化教学设计也好,激发学习兴趣也好,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再次,以预习环节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仅凭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不可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所有问题。课前预习就是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教材,独立自主地解决部分浅易的问题,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发现疑点,提出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在预习中,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一般来讲,阅读教材中的字词、文学常识、文本大意等基础性知识,学生应该在预习中自主完成,课堂可做检查。涉及语言、情节、形象、观点、情感等需要理解分析,赏析探究的内容可留到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老师帮助学生解决。

总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价值和特点,健全科学合理的语文课堂评价体系,克服语文课堂教学的偏差,真正做到精心备课,全面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务求实用实效,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Z088刊登课题项目

(郭峰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第一中学 744400)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费时多,效率低,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40分钟要质量。现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控制教学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小学生每堂课仅40分钟,而教师传授知识需要时间,师生双向交流需要时间,学生实践需要时间,因此40分钟对教师对学生都是极其宝贵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这40分钟的利用率。怎样才能科学地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呢?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巧问、精讲、压缩问与讲的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听说读写。也就是要将教师传授知识的时间,师生双向交流的时间(提问、讨论、听写)以及学生实践(作题、操作等)的时间三者恰当地分配好,并让它们相对独立又耳硝彦叉,互相渗透。可将三者时间的比例大致分为15:15:10,这样分配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

二、要讲究教学方法

选择和运用正确、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因此,对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课文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阅

读课文就应该以自学为主。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应采用模仿类比,组织讨论,练习测评等方法,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实践证明: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一但掌握了它,就能受益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时时提醒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即在阅读时口、手、眼、脑并用,这样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如:看图学文,可以采用以图导读,图文对照等方法,让学生口述图中内容。然后,熟读课文相对应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阅读课文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同样,讲读一篇课文,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应该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让学生学会自己开启知识的大门。教师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字词能力、理解句子能力、质疑问难能力、分析段意的能力、归纳主要内容及写作特点的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如讨论、发言、游戏、表演等等,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的境界,这样必然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篇:如何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可以说,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阅读可以美化学生的心灵,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语感,积累词汇和语言材料,从而更好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让学生读懂,深刻理解

确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出发,遵循初中生阅读的心理规律,从而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兴趣。

理解深刻是从内容感受、认同、内化的角度考察的。课文是个例子,是学习的载体,是教学对话的凭借,但文本的读懂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没有读懂这个基础,后面的训练扎实与情感激荡都无从谈起。读懂包括文本整体内容的理解,还有具体的字词句段的理解。读懂有大体的了解,还有深刻的理解。好的阅读教学课,是一定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的。

二、让学生读好,达到三级指标

让学生阅读文章,不能满足于“读懂”,将内容理解,还要涉及用声音来传达语言文字形式,将语言用声音来活化,这就是读好的问题。“读好”的标准按课程标准要求是三级:一正确,二流利,三有感情。这其中最高级的状态就是读出文章意蕴,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仲老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视朗读训练的,通过以读为主甚至以读代讲,辅之以阅读对话,从而“披文入情”。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可圈可点之处很多。请看“够了”一处的朗读训练:这里,教师在让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体验传达出这种感觉;学生没有读出应有的自信感,教师进行鼓励并提示,学生再试;教师示范,并让学生跟着读;在大力鼓励进步的基础上,请一学生读,这个学生读出了较好的状态;最后师生协作联合朗读,读出那种自信、坚定的语感。五个步骤,层层推进,使朗读训练达到较高的层次。

三、语言学习与运用,训练扎实,情感激荡

训练扎实是从语言文字学习、运用乃至积累的角度考察的。阅读教学是绝对要强调语文基本功的习得、语文素养的生长的。基本功的习得必须借助于训练来达成,语文素养的生长也是在训练中累积、沉淀和滋生的。当然人文性语文和观照学习自主建构的视野下的训练是不同于传统的机械训练和形式训练有素的,是自主性、浸润性、熏染性的训练。这样的训练一样须强调落实的,不能飘浮,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阅读教学是训练包容性最强、最大的教学,要落实好这方方面面是不易的。

说话训练是阅读教学频率最高的训练,串讲串问或问答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教师的问题,那不是一种有效的说话训练,只有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整理,整体性地、条理性地表达,才是较为有效的说话训练,并且是交际式的说话训练。在这一课中,对话式的说话训练是非常出色的。

情感激荡是从语文人文性和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角度考察的。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课不是纯语言学习课,语文课语文味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人味儿、人情味儿。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要激发情感、荡涤心灵、升华情意、熔铸人格的。但这种情感的酝酿、生发、激荡、震撼,绝不是脱离文本的声嘶力竭,也不是对文章词句浅尝辄止的矫揉造作,它蕴藏在文本的理解过程中,孕育在词句理解、朗读、说话等训练之中,但要通过教师巧妙的启发、唤醒、诱发、激扬。推向更深入,使语文的训练推进得更扎实。

四、语言积累,语感积淀

成功的一堂阅读教学课,总是在上述几个方面之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积淀。

仲老师在《船长》这一课的教学中,语言积累与语感积淀是交融的,对于积累而言是“浸润性”的,对于语感的积淀与生成是在理解深刻、训练扎实、情感激荡过程之中的。比如在阅读理解“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这一自然段时,阅读活动是自主的,教学状态是对话的,有的说读出了“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有的说读出了“考虑事情非常周密”,有的说读出了“他很了不起,连灾难都要听从他的指挥”,还有的说读出了“哈尔威船长的威严”,这些同内容的理解,更是语感的领悟,同时,那文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排比式短语“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自然而然地被学生“消化”了,融入到他的语言结构中了,也就积累了。

尤其是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人们透过阴森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教师独具匠心地让学生在情境下写作,然后由师串生对构成“呼唤”与“应答”,“呼唤”者撕心裂肺、如泣如诉,“应答”者情真意切、毅然坚定,构筑成一个撼动心魄的情境,在学生入情入境的心灵洗礼中,语感也随之浸染、生成。

当然,教师也不是纯粹让学生在浸润中积累,如“伴随着奥斯卡金曲《勇敢的心》的动人旋律,师生再次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为要求背诵的内容。”表明教者是有意让学生在浸染性的反复中,达到记忆、积累的效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心得下一篇:如何做好办公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