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爱与严

2022-08-22

第一篇:班级管理中的爱与严

班级管理的爱与严

亳州市第九中学

马士明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有的班主任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很随便,师生之间的距离太近了。有时看到某些学生搂着班主任的肩头称兄道弟,关系看似很融洽。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好事,但这样的班主任往往没办法对学生严格要求,令出不行,甚至造成班级管理混乱。与此相反,有的班主任管理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看到班主任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班级如一潭死水。怎样把握好对学生恰当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透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问题。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高尚而无私的爱,这是多忙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和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和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有着不同之处,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比父母的更有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非凡份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学生将来成人多么重要。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努力。

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

1 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一位学生,学生就会欣然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学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得家长的密切积极的配合。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前几天我们班级的李宁和谷万英同学发热,向我请假去看病,下第二自习时,我去了医院看了她们两个,两个孩子很受感动,回来后学习尽头比以前充足了。

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仅"可敬"而且"可亲"。每天我下课后并不急于离开教室,总是找个同学聊天,和她们一起游戏。 我们班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的大休息时间,同学们都要到大操场跑步,我带领着她们和他们一起跑,一起走走,事情虽小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2、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罚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要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但不能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更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譬如,在我班里如果有人迟到了 或者违反了班级的纪律,班干部就会让他到前面唱支歌,写一份迟到的说明书就可以了。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周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 2 动力。

3、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初中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通过对魏书生老师的班级管理经验的摄取,我在我的班级里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更不能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召开班干部会,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提高 ,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召开班干部会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不当的地方要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跟其他的同学做好榜样,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

4、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紧张的初中学习生活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否成功有三条:自信、专注、条件。自信,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它建筑在对自己能力的清醒估计上,并能认清自己潜在的能力,相信今天办不到的事,经过努力明天一定能办到。由此可见,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开学的时候,我班学生王亚飞同学问我,上学有什么用呢,我还能学好吗?等问题,我从他身边的例子入手做工作,使他对学习有了正确的态度,同时我要求他每天做五道题目,背十个英语单词,现在的他知道学习了。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3 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我们里的邢长顺同学不讲卫生,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接近,更不用说和他同桌了,不仅女生这样,男生对他也很反感,我找他和他谈话,开导他,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做的更好,在他的努力下,头发干净了,身上也没有气味了,同学们也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的经验介绍, 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与其他各科任课老师交流,请她们对各科学习从方法上指导,

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只要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爱字当头,严格要求,我们会受到学生的理解和爱戴的,我们的班级也就有希望了。

第二篇:论班主任的爱与严-班主任工作艺术

论班主任的爱与严

许多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把握不准对学生“爱”与“严”的尺度,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致学生“谈师色变”。怎样把握好对学生的“爱”和适度的“严”,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对班主任“爱”的理解

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内容上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的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班主任的爱不仅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她还是一种评价。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因此,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感情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由此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好学生是多么重要啊!

1、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

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里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妙”,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没有取得学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标正确,教育方法科学,教育也无法达到期望的结果。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老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班主任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他们情感的过滤或催化。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无动于衷,严重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

2、爱的几种不当类型

我们许多班主任常常埋怨:“怎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我们的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敬老师、冷漠自私,一点也不理解班主任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班主任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吧。目前班主任对学生爱的方式不当有人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家长型这是一种传统的家长式的爱,这种爱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班主任自尊、利己和虚荣的基础之上。表现在班主任言行专制,不尊重学生人格,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学生,学生稍不顺从,则批评训斥,甚至辱骂体罚。因为仍有一些班主任主张“服从便是美德”,对学生实行严厉管束是处于对他们的爱。显然,这种爱是很难被学生理解和认同。

(2)保姆型在班级管理中,有些班主任对学生的情感近似于溺爱,他们对学生缺乏严格要求和基本期待,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对于这种爱,不同年龄、见识的学生看法就有别。年龄稍小的学生认为这是班主任老师对他们最好的关心和爱护,而见识稍多、年龄稍大的孩子会想,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是对他们能力的剥夺。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保姆型”的班主任“吃了亏”却不见得“讨好”。

(3)暖水瓶型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来外冷内热。变得像是“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

(4)势利型一些班主任对优秀学生与差生的爱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对于优秀生爱意常常溢于言表,而差生则完全忽视或冷处理。班主任喜欢优秀生本属正常,但这种爱变成“嫌贫爱富”,则有损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更不利于良好班级的形成。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严”

在育人实践上,一些班主任对“严”的曲解、误用令人深思。在他们那里,“严”演变为体罚和变相体罚。心虽善,动机也好,但严而无格,爱心荡然无存,再不是“严是爱”的范畴,而坠入了“严为害”的泥坑,学生的自尊、人格、上进心被“严”的霜风冷雨击碎。心灵受创伤,心理被压抑,久而久之将形成视“师”如仇的逆反心态。这种“严”,于事无补,于人无益,是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隐性扼杀。真正的严应该是:

1、严而不厉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意味着班主任态度的强硬、武断和偏执,严厉会使孩子产生惧怕、退缩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故意……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是严厉。

2、严而有格“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要求严但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严要有分寸。同样的错误——作业未做,一贯表现良好的学生未必一定有其客观原因,而普通学生就很难说了。班主任对待这样的学生,就不能简单、草率批评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严格要求学生,这个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严而无格,乱严一气,乱批评人,势必会有不好的结果。

三、“爱”与“严”的关系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班主任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尤其是后进生,爱之深切,才能唤起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信心和激情。但光爱不严,师生关系极其融洽,像朋友难道不好吗?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失去了班主任最基本的尊严,竟会造成学生对班主任的要求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因为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这样良好的班风无法形成。

班主任对学生一味的严格,不给学生以关怀、体谅,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学生也能遵守各项制度,在一般人眼中,有良好的班风,是一个不错的班级,但时间长了,学生见了班主任就像老鼠看见了老猫一样,害怕之至。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一种被动压抑之中,将对学生的身心产生一种不良影响,从而导致厌学、退学、逃学、辍学等。

班主任对学生不仅要给予关心、爱护、帮助、鼓励、鞭策、指点、引导、开导等,使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自由、和睦,而且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加管教,使师生之间有一定距离。唯有做到宽严适度,严爱统一,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爱必严,严是爱”,爱与严是辨证统一的。

第三篇:《边城》中的爱与美

《边城》是沈从文最富盛名的小说,他在小说中描绘出了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湘西小镇,那里的风景山清水秀,那里的人淳朴善良,那里的生活安分乐生。沈从文用清新质朴的笔墨,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爱与美的世界。人教版语文必修五中,就节选了《边城》的三四五六节,讲述的是在充满湘西民族风情的热闹的端午节里,远处迷人的鼓声将渡口边的翠翠带到两年前的端午节里去。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认识了傩送二老,从此心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为此,一年后的端午节,翠翠又到城里去看船,认识了傩送的哥哥天宝大老,大老也喜欢翠翠,年少的翠翠心里开始了对爱情的向往,开始有了心事。

《边城》节选这篇小说对于大部分中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吸引力的。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有趣的人物设置,甚至连文章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感情也不浓烈。与其说是小说,它更像一篇散文,形散神聚。沈从文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这篇课文,那就是“爱”,这爱有如清茶,不浓烈,却值得回味。因此学习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来发现课文中的爱之美。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品读这篇文章。

一、清纯真挚的爱情

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在节选部分主要体现在翠翠身上。沈从文用十分质朴又细腻的笔墨,把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内心活动,描写得十分真挚动人。在龙舟赛上,翠翠与爷爷走散,在河边焦急,遇到了在捉鸭子的傩送。这一段翠翠与傩送的对话,将翠翠的天真质朴和傩送的豁达开朗展现得淋漓尽致。“是谁人?”“我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撑渡船的孙女。”.......“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面对着陌生人,翠翠展现出来的是她的童真可爱,而傩送展现出来的则是他的热心助人。虽然被人误会,傩送也只是笑笑,其后则是“放肆地笑着”,还托人来送翠翠回去。当翠翠知道这个人是当地有名的傩送二老,且知道自己误会了他,“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那火把走去”。翠翠吃惊、羞涩、默默无语,正是傩送在她心里投下一段影子的表现。“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初遇爱情的翠翠开始有了心事,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

翠翠对傩送的爱情是忠诚的,坚贞不渝的,不因人事的周折而改变自己的心意。因为有了对傩送的感情,以后的热闹“总不如那个端午所经过的事情甜而美”。翠翠“为了不能忘记那件事”,上年端午又去看船,这次看船,翠翠遇到了大老以及顺顺。虽然顺顺看上翠翠,想让翠翠嫁给大老,而大老也喜欢翠翠,可是已经心有所属的翠翠并不改变自己的心意。祖父说:“顺顺真是个好人,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这一家人都好!”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夸顺顺一家人,但是漏说了二老傩送,翠翠心里有些嗔怪,言外之意是祖父你没有说全。当祖父有些不加检点地说假若大老请人来做媒,翠翠答应不答应时,翠翠就说:“爷爷,你疯了!再说我就生你的气!”祖父提及的是大老,而翠翠心里喜欢的确是傩送,自然不喜欢再说下去了,这也真实地表现了少女羞于提起婚嫁之事的心理。爷爷唱起摇橹人驶船下滩时催橹的歌时,翠翠就想起了在青浪滩过节的二老,“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翠翠年岁渐渐大了,到了适婚的年纪,心里有了许多的向往,沈从文用一个看迎婚送亲的喜轿的情节就把翠翠的这种心理展现出来了。爷爷说:“翠翠,宋家堡子的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把船拉动起来。情窦初开的翠翠并不是对祖父的话无动于衷,而是少女已经心有所属,默默相思。

节选部分并无静止的独白式的大段内心剖析,也没有细致刻画人物心理,而是以细致入微且传神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内心的隐秘,写出翠翠的情感萌动。展现出爱的幼芽在这个天真、娇憨、单纯的少女的心里的躁动。这种清纯真挚的爱情,也只有在这个女孩子身上才有,在边城这个地方才有。

二、呵护关爱的亲情

翠翠与爷爷之间的感情,是相依为命、相亲相守的亲情。爷爷关爱翠翠,翠翠爱戴爷爷。文中很多方面都能形象表现出这种浓浓的祖孙情。

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声儿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即刻”,反映了老船夫动作的灵敏、迅速。“一面„„一面„„”的连词运用以及“翠翠,翠翠”的连声呼唤,都说明了爷爷的焦急。“哑”字,表现出爷爷的苍老以及急促地神态。这些都表明了老船夫对孙女真诚的爱护。“轻轻”地说,是翠翠故意不让爷爷听见,“不是„„不是„„”“早被”这些心理描写,鲜明地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嗔怪,但这种嗔怪又不大声张扬,只说给自己听,不惹爷爷生气。表现出翠翠对爷爷的爱戴。

爷爷询问翠翠对婚事的态度,“不加检点笑着说”表现出爷爷心情的迫切,但为了考虑孙女的心理承受力,他故意带着玩笑的口吻来明确试探,可见爷爷用心良苦。“你疯了!”一则表现出翠翠对婚事的重视与掩饰心态,还表现出对爷

爷乱点鸳鸯谱的嗔怪。这些神态和语言描写,表现出祖孙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翠翠和爷爷争辩谁应该守渡船:“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才应当守船。”“人老了应当歇憩!”翠翠睨着腰背微驼满头白发的爷爷,不说什么话。表现出翠翠内心对祖父的爱。祖孙两个互相关爱,这份浓浓的亲情,与山美水美的湘西小镇融合在一起,深沉动人。

三、亲密和谐的乡情

《边城》所建造的一个优美和谐的世外桃源,最突出的表现就在于生活于这里的人们,“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不安分乐生”。“这些人,除了家中死了牛,翻了船,或发生别的死亡大变,为一种不幸所绊倒,觉得十分伤心外”,其他的种种不幸挣扎的情形,似乎就还不曾为这边城人民所感到。这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十分相似,“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人生活自得自乐,因为这里的人们相亲相爱,亲密和谐。

这里的人们每年最热闹的是端午、中秋和新年三个节日,作者截取端午这一天的热闹,来展现边城人民的安乐生活。赛船时欢快热闹,赛后还有军人放鸭子到水中,与民同乐。掌水码头的龙头大哥顺顺“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为守渡船的老家伙称赞了那只肥鸭两次,顺顺就要大老把鸭子给翠翠。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尖角粽子。”“肥鸭”说明鸭子的肥大健硕,是代表荣誉的战利品。将它不假思索地送于祖孙俩,说明顺顺的慷慨大方、尊老爱幼。“且知道”、“又送了许多”说明顺顺并不是为富不仁之徒,而是心里装有贫困人家,一有机会就真心相助,慷慨解囊。古拙的湘西风情既是健全的人生形式的借以寄托的不可或缺的背景,又是这一理想本身有机的组成部分。船总顺顺以广义的邻里和气相待的处世方式为我们呈现了又一派古拙的湘西风情。

这祖孙俩接受别人的馈赠,对待乡邻也是十分友善。“翠翠赶即为那人点上火把,让他有火把照路。人过了小溪上小山时,翠翠同祖父在船上望着,翠翠说:‘爷爷,看喽罗上山了啊!’”“赶即”,表明翠翠不假思索,行动迅速,主动为他人着想。“望着”、“上山了”写出了翠翠同祖父视邻里如家人,目送时间之长,情意之真。祖父摆渡并不为钱,有商人非得给钱,祖父就俨然生气了,追着将钱送回去,还要搭上自己的烟叶给别人。

乡邻之前的互相帮助,和谐友善,构成了边城独具风味的人情乡情,人们在这里生活快乐安详,这正是《边城》所要传达的人性之美。

沈从文说:“《边城》写的是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个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目睹三十年代时期城市文明的堕落,乡村的异变,作者企图通过自己的创作,发掘边城山民“和善、优美”的人性。《边城》是沈从文美丽而伤感的恋乡梦、抒情诗,也是一幅展现湘西世界的风俗画、山水诗。沈从文先生曾说过:“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从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已经足以去品味《边城》中的美丽的感情,在教学的品读中,学生能从其中体味出健康的感情观念和价值追求,以达到语文教学传播情感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去追求真正意义上真善美的生活。

第四篇:莎士比亚诗歌中的爱与美

摘要:纵观人类历史长河,爱情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亘久不变的主题,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过对爱与美的追求和探索的脚步,诗人们以他们特有的浪漫情怀和天赋谱写了一首首美妙的诗歌来吐露心中的爱情,和对美的向往。威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之一。一生创造了三十七部戏剧,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同样包含许多以歌颂爱情或抒发诗人对美的看法和理想的诗篇。关键词:莎士比亚、爱、美

Abstract: In the history of human beings, love is an unchanged theme of literature, music and art. People have never stopped the step to pursue love and beauty. The poets express love in deep heart and the enthusiasm to beauty in their romantic way. William Shakespeare, who is one of the greatest dramatists and poets, has created thirty-seven dramas, two long poems and one hundred and fifty-four sonnets, including a lot of poems about love and beauty.

在十四行诗中,诗人抒发了爱情给人带来的欢乐,欣喜,痴狂和忧伤,无助与悲痛,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忠贞不渝,海枯石烂誓死不变的信念,歌颂心灵美与外在美的统一,爱情可以给出身卑微的人的带来幸福,自信和勇气,给意志消沉,郁郁不闷的人带来希望和快乐的。即使是爱情悲剧,诗人也把自己的血化为红宝石,将自己的泪凝成亮珍珠,闪烁着崇高的、美的光彩。

莎士比亚处于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贯穿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其基本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性论”。“个人奋斗”、“恋爱至上”、“及时行乐”、“人生无常”等消极观念也流露于字里行间。但除去这些消极的观念,诗人对爱情和美的向往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莎士比亚的爱情诗中,作了很多关于爱人的美的描述,也用了一些“意象”的手法。他把他所爱的人比作太阳,比作夏天等自然界中的美好事物,但作者认为它们都有自己的缺点,都不能跟他完美无缺的爱人相比,.这一切对于形容她的美和表达他对她的爱都显得微不足道。

我怎么能够把你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给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在英国的夏天,温暖而不炎热,是最宜人,美丽的季节,诗人把他的情人比作夏天这个美丽的季节,还认为不够,因为夏天仍有它的缺点,远不如他的情人美丽,温柔,可爱。在夏天有时狂风会作践可爱的嫩蕊,它残酷无情,远没有他的爱人可爱,温婉。有时炎炎烈日当空时酷热难忍;乌云又常会遮蔽太阳,而且夏天的时间太短。夏天虽美但仍有如此多的缺点。而他的情人比夏天更温柔多情,夏天很快会过去,但她的美丽永存。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人生无常,命运不济,厄运或许会随时降临。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所以死神夸口说,人的生死命运都随时操纵在他手里,即使是那样,你也不用害怕,只要我把你的美丽写进了不朽的诗篇,你就可以随同我的作品流传人间与“时间”共存不灭,永不凋落,你的青春与美丽将会随着诗篇永传人世,被人们所赏识。青春和美丽都是短暂的,诗人想用这种方式留住对情人的爱和情人的美,表现了他对爱和美的追求、向往和珍惜。《你的长夏永不凋落》是首富有哲理性的抒情诗。通篇以夏天为喻,说明美借诗而永存的道理。诗人认为自然界的夏天尽管美好,仍有许多缺陷,难于长久。“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那么,人的美好的青春自然也将逝去。但他坚信:人类是不朽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学是不朽的,因而美好的事物(包括诗人情人的美,可以借助于文学而永远流传下去。它是当时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充分肯定人的价值,赞扬人的尊严,高贵,歌颂人的巨大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诗以言志,诗人可以借助诗来表达爱情,含蓄而真挚,爱情就像严寒中的一把火,干渴时的一滴甘露,能带给身处困境或自暴自弃的人以信心和光明。.例如下面一首《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我一旦失去了幸福,又遭人白眼,

就独自哭泣,怨人家把我抛弃,

白白地用哭喊来麻烦聋耳的苍天,

又看看自己,只痛恨时运不济,

愿自己像人家那样:或前程远大,

或一表人才,或胜友如云广交谊,

想有这人的权威,那人的才华,

于自己平等最得意的,倒最不满意;

这是一首对爱的热情颂歌。诗人充分发挥了十四行诗的长处,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层层推进,波澜起伏,写出了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开头四句,现描写了自己被人所抛弃,可怜可悲的处境,徒劳的用震耳欲聋,悲痛欲绝的哭喊来宣泄心中的不满,但是苍天对于他的困境像聋子一样充耳不闻,感叹别人的好运,前程无量,一表人才,从而叹息自己的时运不济,一无所有和无一是处,表现自暴自弃的这种人身悲观主义态度。但是有了她——他的爱人,诗人的心境一下子由阴转晴,阳光普照。正所谓我们古诗里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但在这几乎是看轻自己的思想里,

我偶尔想到了你呵,——我的心怀,

顿时像破晓的云雀从阴郁的大地,

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

诗人原来的精神低沉,沮丧甚至绝望,一下子变得精神振奋,神采飞扬,突然唱出喜悦,明亮的欢歌:“顿时像破晓的云誉从阴郁的大地,冲上了天门,歌唱起赞美诗来。”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因为“想到了你”。爱可以催人奋进,给热力量,爱人的爱情扫尽了作者心中的灰尘,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于是诗人激情地唱道:

我记着你的甜爱,就是珍宝,

教我不屑把处境跟帝王对调。

“你”对“我”的爱就是我的珍宝,俗世间的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只有你才能给我以快乐和幸福。诗人从消沉到振奋,从忧郁到欣喜,从自卑到自豪,这一系列变化,全都说明了纯真的爱能产生强大的鼓舞力量,给人带来勇气,信心和希望。下面这首诗《天上的太阳有瑕疵,何况人间》通篇运用了比喻、“意象”来表达自己真挚的爱情:

多少次我曾看见灿烂的朝阳,

用他那至尊的眼媚悦着山顶,

金色的脸庞吻着青碧的草场,

把黯淡的溪水镀成一片黄金;

然后蓦地任那最卑贱的云彩,

带着黑影驰过他神圣的雯颜,

把他从这凄凉的世界藏起来,

偷移向西方去掩埋他的污点;

诗人描写自然界的太阳,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前四句一片温馨的景色,把他的爱友比作“灿烂的朝阳”,虽然把山顶,溪水和草场照得金碧辉煌(喻指曾给诗人带来过光明和欢乐);可是瞬息之间就被乌云掩没,诗人用这种方法表明他的爱人曾给他带来温暖和快乐,但好景不长,它又移情别恋了,使“我”又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

同样,我的太阳曾在一个清早,

带着辉煌的光华临照我前额;

但是唉!他只一刻是我的荣耀,

下界的乌云已把他和我遮隔。

在这里作者用了“意象”的手法,把他的爱人比作太阳,曾给“我”带来过温暖和光明,但射好景不长,突然翻脸,移情别恋。但是作者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了她的不忠,因为天上的太阳还有瑕疵何况人间的凡人呢?作者深爱着他的爱人,以至于面对她的不忠,由于害怕失去而只能无可奈何的原谅。正是这种态度更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深爱之情,和对她的珍惜。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大约是诗人同他的爱人经历了一番情感波折重归于好后的感想来表达什麽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坚定不移。爱情不仅要同甘,还要共苦:

我绝不承认两颗真心的结合,

会有任何障碍;爱算不得真爱,

若是一看见人家改变便转舵,

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变便离开。

诗人认为,爱应当是“亘古长明的塔灯”,“指引迷舟的恒星”,真正的爱情应该能经受时间和磨难的考验,挫折,苦难中携手走过才是真正的爱情。“若是一看见人家的改变便转舵,或者一看见人家转弯便离开。”这就算不上真正的爱。是对爱的玷污。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哦!决不!爱是亘古长明的塔灯,

它定睛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

爱又是指引迷舟的一颗恒星,

你可量它多高,它所值却无穷。

爱不受时光的播弄,尽管红颜,

和皓齿难免遭受时光的毒手;

爱并不因瞬息的改变而改变,

它巍然矗立直到末日的尽头。

我这话若说错,并被证实不确,

就算我没写诗,也没人真爱过。

爱是要风雨同舟,同甘共苦,随着时光流逝,红颜不在,但是爱情不因为青春失去而改变,不会因为困难险阻而退缩。善变的爱情,靠不住的爱情不是真爱,只有像亘古长明的塔灯一样永恒不变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情。

爱往往是和美相连的。因为人天性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美包括心灵美和外在美,正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恋爱中的人看自己的爱人美若天仙,无与伦比。下面是莎翁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一段诗对罗密欧眼中的朱丽叶的描写。

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

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

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

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

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罗密欧因为得不到罗瑟琳的爱而沮表沉闷,忧郁万分,但当他第一眼看到朱丽叶时那种忧郁的心情一扫而光,突然变得明朗了起来——朱丽叶就是太阳,朱丽叶就是他心中的太阳!她可以给他带来光明和希望。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象太阳,朱丽叶对他的恩慧象太阳普照大地一样,扫尽了他心头的阳郁。在他心中,朱丽叶的美胜过月亮,就像诗中所说:“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

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

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

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

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

而展开它们的歌声,

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

那姿态是多么美妙!

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

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罗密欧认为,把它比作太阳都不够,都不能说明他对她的爱和表达她的美丽,进而,罗密欧把她的眼睛又比作了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她的眼睛的光辉会使星星的明亮黯然失色。这就是情人中的朱丽叶,美丽得连大自然中的太阳、月亮、星星都比不过,这就是罗密欧对朱丽叶的真挚的爱,在他心中,星星、月亮、太阳所有的这一切都不能取代朱丽叶。

参考书目:

莫家祥 高子居:《西方爱情诗选》,漓江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邵鹏健:《外国抒情诗歌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

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第五篇:班级管理——爱与智慧并存的艺术

鲁迅曾说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这说明爱的教育是贯穿整个教育的主题曲、大旋律。班主任的爱,对于在成长中的青少年,至关重要。班主任只有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对学生爱的诠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一、以身作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首先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班主任在大型劳动中,要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教育学生搞好团结,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班主任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班主任随手拾起地上的一个纸团、把讲桌上的粉笔盒摆好、以饱满的热情出现在学生面前等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生活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可见“班级无小事,处处有教育”。

二、积极实践

中小学班主任,在学生十多年的生活中应该给他们些什么呢?应该让孩子们从小就有追求、有向往、有勇气、有力量,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旅途坚定地迈出第一步。要达到这些教育的目标,教师必须得要求自己具有优良素质。

1、 从选拔学生干部做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应当准备好建筑材料——砖瓦、钢筋、泥浆等,而房子得由学生自己去造。”每一个班都是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他们在思想、学习、身体素质上都存在着各种差异。班主任正是在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中发现他们各自的才能,让他们在集体中寻找自己合适的位置,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在培养、选拔干部的工作中要主张“广开言路”而反对“一言堂”,主张“发展优势”,反对“一点定论”(即:学习不好的一律不准当干部。)要让学生自治自理,从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在培养干部上可以归纳为三步曲工作法:一带、二帮、三放手,即开学第一个月带着走,第

二、三个月扶着走,到第四个月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走。

一带:这意味着班主任的模范作用。刚进初中的孩子,对上学的一切感到好奇,对老师更是崇拜,在学生眼中老师是榜样。所以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这样做,给干部做了榜样,干部又带动了同学。(像眼保健操老师带头做)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上给干部示范,为干部做好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帮:到第

二、三个月,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选苗、育苗、培养干部,帮着干部做工作。干部队伍培养起来了,干部能力提高了,很自然地促进了班集体的建设。

三放手:到第四个月以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干部不仅受到了锻炼,而且得到了提高。同学们自觉纪律性的加强,班集体的建设又为干部开展工作造成了有利的环境。这时,老师就可以当参谋,让干部集思广益,在班级舞台上大显身手,增长才干。比如:让班干部独立组织班会活动,独立出好黑板报等。

2、 从转化后进学生做起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后进生并非什么都后进,不要戴有色眼镜去寻找他们身上的缺点,他们有优点,有特长,有闪光点,有极大的可塑性。在这方面,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最可信赖的朋友;班主任还要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创建机会让后进生表现优点和长处,及时赞扬他们,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就要老师对他们实施引领之爱。我所理解的引领之爱应该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是一种与自我约束和进取心相联系的健康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有自信心的学生最终能战胜困难,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吴某是我班名副其实的“后进生”,思想散漫,目无组织纪律,上课经常插嘴,下课打打闹闹,经常不完成作业,成绩较差。究其原因,缺乏自信,厌学。面对厚厚的课本,他常常流露出无奈的悲伤。因此,在对他的教育中,我十分注意给他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中我鼓励他认真听讲,并有意设计很快能在课本中找到答案的问题让他回答,或者有时要他重复别的同学已回答的正确答案,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让他知道自己能行。用放大镜去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一段时间后,他的一些不良表现明显有所改变。当然,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是一个长期与艰巨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班主任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3、从建设班级教育网络做起

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还需注重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在班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教育的整体网络,使班级建设稳步前进。

首先班主任要坚持与任课老师紧密联系,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班主任的良伴、知己。凡事都主动地同他们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慎重处理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增进师生情谊。

其次班主任要坚持和家长紧密联系。

三、平等对话

蹲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做学生的朋友就得尊重学生,以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出错的过程,当孩子出错的时候班主任要耐心地听孩子解释,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索,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多商量少专制

就群体关系而言,教师是强势群体,学生是弱势群体,尤其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更是如此。教师可以把自己各种各样的思想,通过一些貌似合理的途径对学生施加影响。比如规定学生可以这样做,绝对不能那样做。从来没有或者说极少跟学生商讨这样规定“合理不合理”“应该不应该”。结果是听话的学生惟命是从,不听话的学生表面顺着,暗地里逆着;或我行我素,屡犯不鲜。不管是顺着的,还是逆着的,都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优良的个性。

所以班主任可以尝试用商量的口气跟学生说:“制定法律是国家顺利发展的需要,我们制定班规是同学健康发展的需要。假如一个人拥有了绝对的充分的自由,那么别人就会失去自由,你们说,咱们班是否也该定一些规矩呢?”最后由他们自己商量讨论制定几条行为规范,让他们都能意识到这不是老师强加给我的思想,而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必要的约束。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却往往是“己所不欲,常施于生”。这样又怎能搞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呢?学生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会思想的实体,班主任要尊重他的需要,有义务帮助他发展的更好。比如在开展班级活动的时候,班主任可以在和班级全体成员商量后,采纳学生的建议,和孩子们一起开展有意义的活动。

一次班级活动是短暂的,但一次民主的、有意义的活动可以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点起生命之火,开出生命之花,乃至影响一生。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我能行”。

2、多沟通少挑刺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我们要多听少说。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却没能很好地贯彻。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所以他们也渴望沟通,更渴望理解。作为一个班主任,如果无法很好地与学生沟通,无法进入学生的内心,就很难找到疏导学生心理的有效方法。 我觉得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我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常采用的有以下几种:

(1)利用课间多和孩子交流。这种沟通教师要特别注意说话的氛围与倾听时的态度,良好的环境渲染,听者适当的态度会让孩子放松警惕、敞开心怀。当涉及到孩子比较个人隐私的部分,做老师的要注意选择一个僻静的角落和孩子交流。

(2)还可以利用日记的形式作为师生交流的平台。

3、多宽容少求全

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班主任的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学生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学生跃上新的台阶;宽容也是一种幸福,班主任宽容了学生,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尊敬。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心灵的空间或者说“隐私”,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到上述的“三多三少”,让孩子能信任你,把你当成朋友,向你倾诉,才能正确地帮助孩子解决思想、行为上的问题。

四、将心比心

“我幸福,我快乐,我们永远是年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北京市社保查询系统下一篇:北京版游金华双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