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2022-04-2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一部贯彻中西的经典之作,它既保留了芭蕾开绷直的特点要求以及女子足尖的美丽形象,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中国民族特有的特征及文化传统,在中国芭蕾舞剧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时代内涵、历史意义,对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作用。本文意在详细分析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缘起因素以及舞剧中芭蕾民族化的体现。

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篇1:

古典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赏析

摘 要: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于1876年,是柴科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剧,剧作取材于民间传说。彼季帕最为杰出的作品是与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合作完成的《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这三部作品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本文对彼季帕与柴可夫斯基在情节与音乐,舞剧与音乐、舞蹈与音乐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彼季帕;柴可夫斯基;芭蕾舞剧;舞蹈

作者简介:李倩娜(1988-),女,广西崇左人,本科,研究方向:芭蕾舞。

彼季帕(1819—1910),法国芭蕾演员、编导,被誉为“古典芭蕾之父”。彼季帕不仅编写了许多著名的芭蕾舞剧,而且让俄罗斯成为芭蕾第二故乡,对俄国的芭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俄罗斯芭蕾在世界舞台上展现了无比的辉煌。柴科夫斯基,1840年生于俄国佛根斯克。他幼时就显露出音乐方面的非凡才华,自1865年辞去法院工作开始致力音乐创作至1893年于彼得堡病故为止。在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歌曲,室内乐、歌剧及芭蕾等各个领域,为世界音乐宝库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财富。他毕生写过三部舞剧音乐,以《天鹅湖》为最佳。柴可夫斯基对舞剧音乐进行了许多的创新,他改变了过去舞剧音乐的公式化的弊病,赋予了舞剧音乐以交响性的发展,使之更富于戏剧性,大大提高了舞剧音乐的表现力。19世纪,许多法国的舞蹈家对俄国的芭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彼季帕成功地为俄国排演了几十部舞剧作品,其中他与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合作的《睡美人》(1890)、《胡桃夹子》(1892)和《天鹅湖》(1895)成为经久不衰的芭蕾剧目。在这些经典的舞蹈作品中,我们发现了交响芭蕾的萌芽,即音乐与舞蹈相辅相成,共同编织着鲜明的主题旋律和主题的动作,音乐与群舞交相辉映,形式“交响化式”的芭蕾。下面我们以《睡美人》《胡桃夹子》和《天鹅湖》为例,对舞蹈家彼季帕与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对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的科学整合进行分析。

一、舞剧《睡美人》中的共同构思

《睡美人》是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著名舞剧、编导彼季帕继《天鹅湖》之后,合作的第二部芭蕾舞剧。彼季帕非常珍惜与柴科夫斯基的再度合作,他积极发挥自己在音乐方面与戏剧方面的高度预见力,向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认真说明自己构思的每一场舞蹈与音乐之间的细节与特征,并为柴科夫斯基制定了科学的合作计划,为舞剧《睡美人》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柴科夫斯基也提出了“舞剧也是交响乐”的创新主张,因为他在此剧中创新的运用了“交响乐”,所以使舞剧中的古典舞和民间舞的音乐表现的丰富多彩,使人耳目一新。真挚而扣人心弦的音乐旋律,如泣如诉的歌唱性乐句等音乐表现手法的创新运用,使此剧音乐娓娓动听,富有诗情画意。

在此剧中,彼季帕擅长的舞蹈设计与柴科夫斯基创新的音乐设计融为一体,达到了有机的结合,散发出了古典芭蕾完美的色彩。正如音乐的主题和复调一样,几位主要人物的舞蹈都有着不同的主题动作,并在不同的舞段中发展变化,在发展变化中与群舞形成了复调对比的关系。彼季帕在《睡美人》中设计了多姿多彩的舞蹈结构与动作,如:个人芭蕾技巧的充分发挥,双人舞技艺的细节刻画,浪漫的爱情故事在多姿多彩的舞蹈动作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营造了气势恢宏的舞蹈世界。由于此剧中有舞蹈与音乐的科学整合,因此,第一幕中的大型群舞“花之华尔兹”,常被作为单独的节目在晚会中表演。“蓝鸟双人舞”的独舞部分充分展示男演员脚下的打击动作的复杂技术技巧,双人舞部分表现了比翼双飞的美丽爱情,是古典芭蕾中难得的精品,也是国际芭蕾比赛中规定的剧目。

二、舞剧《胡桃夹子》中的音乐氛围

《胡桃夹子》为两幕古典芭蕾舞剧。在明快而又精致的序曲中,弦乐器拨奏和三角铁的叮当声为即将展开的芭蕾舞剧的剧情创造出轻松亲切的舞台气氛。

《胡桃夹子》是柴科夫斯基继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芭蕾舞剧《睡美人》之后完成的最后一部芭蕾舞剧音乐,此剧的音乐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柴科夫斯基结合剧情实际,运用非常细腻独特的音乐手法,描绘出了一个奇幻缤纷的,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丰富而具有内涵的音乐生动地刻画了儿童的天真纯洁和老鼠的丑陋邪恶,使“善”与“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了柴氏作品深刻的哲学主题。

尽管舞剧《胡桃夹子》的版本众多,但基本结构都是按照柴科夫斯基的音乐总谱编排的。彼季帕在第一幕和第二幕中遵循柴科夫斯基“芭蕾交响化”的原则,设计出了“小雪花舞”,成为舞蹈精品流传了下来。

第二幕克拉拉与王子的双人舞通过精美的音乐展示出了芭蕾演员的高超技巧,音乐突出了剧中人物的情感,被公认为世界芭蕾的精品,因此,成为当今国际芭蕾舞大赛中指定的必选节目。

《胡桃夹子》中的音乐使舞蹈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观赏性。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许多城市中,《胡桃夹子》中的音乐已经成为每年圣诞节中常采用的一项仪式。

三、舞劇《天鹅湖》中的完美结合

《天鹅湖》是古典芭蕾的扛鼎之作,促进了古典芭蕾的成熟,创造了浪漫芭蕾的高峰,同时开启了20世纪芭蕾的新时代。具体来说,《天鹅湖》来自德国的一个童话故事,在故事中,音乐与当时任务的心情,周围的环境配合得十分恰当。黑天鹅的出现,我们觉得往往都伴随着邪恶的感觉;公主以为王子另觅新欢时,悲伤的音乐环绕在我的耳边;最后,王子与公主在一起了,甜蜜的音乐骤然响起;当王子与黑天鹅搏斗时,那紧张而激烈的音乐,让人不禁为王子捏了一把汗,究竟鹿死谁手?谁胜谁负?……

在结构上,《天鹅湖》包括四幕,二十九个分曲,其结构庞大,却充满音乐之美。在审美观念上继续崇尚浪漫芭蕾“轻盈飘逸”的原则;在动作指向上依旧遵守垂直向上,向往天国极乐世界的标准。在这部舞剧中,“天鹅”主题总体旋律和情绪的变化是: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進行,然后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来进行。舞剧《天鹅湖》在经典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为古典芭蕾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芭蕾舞剧共有四幕。红色的帷幕慢慢地拉开了,台上出现了宫廷的背景,亮堂堂的宫廷里有一位搞笑的宫廷小丑,有一位高贵的王后,还有一位威武的王子。有许多王子的朋友在一起翩翩起舞。它里面出现了洁白无瑕的天鹅公主,还有四小天鹅表演的四人舞,更有天鹅公主和王子表演的双人舞,舞蹈动作都是高难度动作。这一幕的配乐非常优美,再加上演员的舞姿也非常优雅,让观众大饱眼福。

优美的动作,动感的旋律。当当当,呼呼呼……随着音乐的响声,我们正“进入了天鹅湖……”

芭蕾舞剧《天鹅湖》把舞蹈和戏剧联系在一起,一边演戏,一边跳舞,音乐和舞蹈配合得很好,令人看得如痴如醉。

当舞蹈快的时候,音乐的节拍也跟着快了。当不同人物出场,就会有不同风格的音乐。例如:黑天鹅出场时,音乐是紧张的;白天鹅是温柔的音乐,令人知道谁是邪恶的,谁是善良的。舞蹈演员不只是会跳舞,脸上的表情也十分丰富,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一个优美的童话,里面充满了幸福,充满了忧伤,充满了邪恶,充满了战斗,充满了……

在舞蹈中,主人公的双脚就像蝴蝶的翅膀,不停地在空中“飞舞”,配乐有些让人激动,有些令人温柔,令人悲伤。

随着王子与黑天鹅激动人心的戰斗,正义战胜了邪恶,随着美满结局拉下了帷幕。正因为舞剧《天鹅湖》中有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才使《天鹅湖》成为古典芭蕾中的一道最耀眼的风景,代表着西方古典芭蕾的巅峰之作。

四、结语

这三个不朽的传世之作是源自意大利和法国的古典芭蕾,最终因为有芭蕾大师彼季帕和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对舞蹈与音乐的不断创新与整合,而在俄罗斯这一片丰沃的艺术土壤上托起了芭蕾的另一片天空,铸就了俄罗斯芭蕾的辉煌。芭蕾大师彼季帕和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在舞剧中的合作,带给了舞蹈界和音乐界一个重要的启发:创新是艺术不竭的源泉和动力,艺术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从完美走向辉煌!我们知道一部好的作品背景音乐的重要性,《天鹅湖》就是因为这一点,从此改变了音乐是舞蹈的陪衬和简单伴奏的地位,当然,音乐之美还远远不止如此。在这部剧里,我们感受和体验到了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懂得聆听,方有享受,这其中有太多不可诉说的东西,古人云“礼乐教人”,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参考文献:

[1]韩中启.我对《天鹅湖》舞剧的一点看法[J].金田,2013(12).

[2]张杨子.赏析芭蕾舞剧中舞蹈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以彼季帕与柴可夫斯基的合作为例[J].魅力中国,2014(8):99.

[3]吴修林.柴科夫斯基歌劇《黑桃皇后》戏剧冲突的初步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李倩娜

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篇2:

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民族化

摘要: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一部贯彻中西的经典之作,它既保留了芭蕾开绷直的特点要求以及女子足尖的美丽形象,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中国民族特有的特征及文化传统,在中国芭蕾舞剧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时代内涵、历史意义,对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化的发展具有开拓性的作用。本文意在详细分析芭蕾舞剧《白毛女》的缘起因素以及舞剧中芭蕾民族化的体现。

关键词:白毛女;芭蕾舞剧;民族化;中国特色

一、芭蕾舞剧民族化的缘起

众所周知,芭蕾是起源于西方的舞蹈艺术。我国从1958年起成功出演芭蕾舞剧《天鹅湖》②,标志着正式开始接受西方芭蕾艺术。然而,这仅是我们对于芭蕾艺术的一个临摹,并非真正地把芭蕾变成我们自己的艺术。

直到1964年左右,我国的文艺政策要求“文艺为广大群众服务”,国家对于“革命化”“民族化”“大众化”有着强烈的提倡与迫切的需求。面对这样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们开始了勇敢的芭蕾革命。他们尝试打破芭蕾固有的模式,冲破西方芭蕾的传统教条,将中国的民俗传统、文化精髓、风格特色融入到西方芭蕾艺术,涌现出了《红色娘子军》③《白毛女》《大红灯笼高高挂》④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实现了西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对接,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足尖形象。

《白毛女》的编导胡蓉蓉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历了小型、中型、大型的不断创作与摸索后,最终为我们呈现出这部堪称经典的中国特色芭蕾舞剧。

二、《白毛女》中民族化的体现

(一)独具中国风的舞蹈元素

1.中国特色的舞段

在《白毛女》中,编导用心地设计了很多独具特色的中国风舞段,如第一场的窗花舞、参军舞,第四场的杨各庄红枣舞、毛巾舞、大刀舞、八路军舞、儿童舞以及第七场的烧地契、红缨枪舞、秧歌舞等等。这些舞段都是在西方芭蕾舞剧中不可能出现的,是独属于中国民族、充满着中国传统特色与文化的,是最贴近百姓生活、最接地气儿的芭蕾舞。编导通过这些舞段,展现出中国特有的文化,呈现出当时时代所独具的革命气息,刻画出当时大众所生活的环境,真正响应了“民族化”“革命化”“群众化”的文艺方针,真正地运用芭蕾传达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揭示出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与场面,令整个舞剧凝聚出一股浓厚的中国色彩。

2.京剧戏曲的运用

在编排大型《白毛女》的时候,编导专门请了京剧大师周信芳以及表演艺术家刘斌坤老师亲临指导,两位老师经验丰富,为每一个角色都认真仔细地刻画形象、设计造型动作。在加入了中国的戏曲手法后,使舞剧中的表演手段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演员的表演也更加自如。使整个舞剧中融入了中国独有的京剧戏曲元素,更加彰显出中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展现出中国独有的艺术风格。

3.中国古典舞的贯通

在舞剧《白毛女》中,还有不少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融入其中,如小蹦子、点地翻身、倒踢紫金冠、云门大卷等经典的古典舞技巧动作。这些动作干脆有力、急促干净,更加生动地刻画出演员的角色形象,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韵味及特色。

(二)独具时代意义的中国风音乐

在西方芭蕾舞剧中,我们所听到的大都是气势恢宏、旋律优美的交响乐,然而《白毛女》却有了大胆的尝试与突破,其不但直接采用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和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还将戏曲音乐的素材、唱腔、表演手法、技巧等用到音乐创作上,使整部舞剧洋溢出丰厚的革命激情。同时,舞剧把歌剧中已经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唱段“北风吹”“扎红头绳”“小白菜”等都保留了下来,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怀旧情结,使群众感到无比的亲切与熟悉,令舞剧更贴近大众生活。这些歌剧素材及民间音乐素材,与民族化风格的舞蹈相得益彰,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冲击。

(三)人物刻画

在《白毛女》中,不论是正面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情还是反面角色的狼狈丑态,都是编导精心设计安排、用心琢磨后的产物。编导在芭蕾的基本要求上,融入每个角色、每个场景的需要,刻画出生动经典的人物形象。在编排中,大至一个舞段,小至一个动作,都经过无数次的揣摩与推敲。比如黄世仁⑥看卖身契的一段,为了勾画地主阴险毒辣的面目,则要求演员出演时,用二指夹住卖身契,右手一甩、左手一接,一气呵成,看时需要耸目张眉、自上而下、由右向左、摇头晃脑,体现出得意之味。经过这样的刻画,人物形象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四)服装道具的运用

1.服装

《白毛女》中的服装与道具,也是对西方芭蕾中人物形象与穿着打扮的一次突破。与西方芭蕾中王子公主的形象、宫殿花园的华丽相比,《白毛女》所揭示的是另外一个社会阶层的故事。它的服装是最淳朴、简单的白头巾、长辫子、打上补丁的粗布衣裤,不似西方的层层纱裙、紧身华丽的服饰,却体现出了中国人最平常的生活状态,展示出淳朴干净的魅力。而地主的穿着则锦衣玉帛,与百姓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对当时社会阶层的一种揭示,对“斗地主”思想的一种体现。

2.道具

在道具方面,有着代表中国传统风俗的“喜字窗花”“红头绳”“米袋子”“斧头”以及地主手中的“拐杖”、仆人手中的“大灯笼”等等。这些道具都是在西方芭蕾舞剧中不曾出现也不会出现的,这样大胆的融入、勇敢的创新是值得我们鼓励与学习的。有了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具贯穿始终,整个舞剧的效果笼罩在一种浓浓的中国味道之中。

(五)素材的选取

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选材是由一个根据白毛仙姑改编的歌剧而来,其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感人故事。这样纯粹地选取中国的民间故事作为剧情展开,也注定了整个舞剧的民族色彩。这一次,它并不是在演绎西方的故事,不是在诉说离我们遥远的情怀;它所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我们眼睛所能及、耳朵所能听到的故事;它所传达的,也是我们自己民族的、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而它所要揭示的,也正是我们眼前的、我们生活中的现实。这样的作品,是距离百姓生活最亲近的,是群众最容易接纳、最容易理解的,是最容易感动群众的;这样的作品,是独属于我们国家的,是展现我们的文化底蕴的,是具有无上的艺术价值与意义的。它突破了西方芭蕾的传统,开启了一条中国芭蕾的道路,追求用芭蕾艺术来反映中国人的思想内涵、文化渊源,是无法复制的经典、不朽的民族芭蕾传奇。

注释:

①《白毛女》是1940年代抗日战争末期在中国共产党控制的解放区创作的一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文艺作品。此作品后来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经久不衰。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多人创作了歌剧《白毛女》。1951年初上映了电影《白毛女》。1965年上海芭蕾舞团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女主角:蔡国英、茅惠芳饰喜儿;顾峡美、石钟琴饰白毛女。芭蕾舞剧《白毛女》是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该剧在1980年代沉寂之后,从1990年代开始又多次上演。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也演出过该剧。

②《天鹅湖》原为柴可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

③“红色娘子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由李承祥、王锡贤、蒋祖慧担当编导,由中央歌剧舞剧院芭蕾舞剧团演出单位演出的芭蕾舞剧。

④《大红灯笼高高挂》是1991年出品的一部中国电影,由张艺谋导演。电影剧本是由倪震根据1990年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改编而成。2001年前后,这部电影被中央芭蕾舞团改编成同名芭蕾舞剧,导演依然是张艺谋。

⑤胡蓉蓉是我国第一个跳芭蕾舞的人。她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改编了多部国产芭蕾舞剧,如《雷雨》《红色娘子军》,并带到国外演出,受到高度评价。

⑥黄世仁是《白毛女》作品中的一个主要反派角色,地主形象,坏地主老财的代表人物,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长期压榨贫苦百姓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国俊.与《白毛女》相伴的日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

[2]唐玲.论芭蕾舞剧《白毛女》的音乐特色[J].戏剧之家,2011,(01).

[3]勒波.浅析中国芭蕾舞剧《白毛女》的民族化[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

[4]印丹萍.古典芭蕾舞经典赏析——论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在看点上有何异同点[EB/OL].百度文库

作者简介:

邬雨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邬雨含

大型芭蕾舞剧分析论文 篇3:

弦歌不辍颂党恩

【摘 要】苏少版《音乐》教材中的红色主题内容是将党史学习教育渗透于音乐学科教学的重要抓手和资源。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欣赏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带领学生欣赏芭蕾舞剧,一方面巧妙地渗透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学生感受那段光辉岁月。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音乐教学;《红色娘子军》

【作者简介】黄美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01)教师,高级教师,江苏省音乐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红色艺术作品的教育价值,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重温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辉煌历史,陶冶学生情操。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苏少版《音乐》六上的内容。《红色娘子军》是一部借鉴欧洲芭蕾舞形式而创作的大型现代舞剧,是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剧目。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他们当下的生活有极大的差异,他们没有去过故事的发生地海南椰林寨,没有感受过先辈们在战争时期的爱与恨。他们对这样的作品没有兴趣,欣赏时还会表现出令人心寒的“淡漠”。为了了解学生对《红色娘子军》的知晓情况,欣赏教学前,笔者设计了问卷:(1)你了解海南椰林吗?你听说过发生在那里的“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吗?(2)你看过电影《红色娘子军》或者舞剧《红色娘子军》吗?调查结果显示:50名学生,只有10人听说过“红色娘子军”这个词,1人看过电影,但只看了一小半,原因是“没意思”,39名学生对这部剧一点儿都不了解,所有学生都没有看过这部经典的芭蕾舞剧。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改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搜集与红色娘子军相关的内容,时间为一周。主要内容有:(1)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海南的椰林寨,请你们了解海南的地理位置以及黎族的服饰和民歌等;(2)通过观赏电影等方式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女主角吴清华和红色娘子军的故事;(3)搜集有关芭蕾的信息,简单了解芭蕾的起源、历史,并欣赏一部著名的芭蕾舞剧。

一、海南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交流与体验】

师:第一小组的同学负责搜集海南和黎族的资料,现在请你们汇报。

生: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海南省。海南简称“琼”,位于祖国的南端。

生: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生: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黎族男子常穿无领、对襟上衣,住的是“船型屋”。

生:黎族人喜欢戴斗笠。

师:海南地处热带,多雨,斗笠可以遮阳,也可以挡雨。在宣传画上,头戴斗笠的黎族人已经成为海南特有的文化标识。

生:我去过五指山和万泉河,它们是海南最主要的景点。

生:我在网上找到一首黎族民歌《五指山歌》,是用方言唱的。我下载了,请同学们欣赏(播放歌曲视频)。

师:《五指山歌》是一首流传较广的海南黎族民歌,在海南岛几乎到处都可以听到。视频中歌手的演唱嘹亮舒展,尾音特别悠长。你觉得这与歌曲中的哪个记号有关系呢?

生:延长记号。

师:我们来唱一唱,觉得延长多少拍比较合适?(学生比较后,确定演唱时值)

师:民歌中有很多re和sol,你们知道这两个音的中国名字是什么吗?

生:商和徵。

师:商、徵是黎族音乐的骨干音。在商徵两个音之间做上行和下行跳进,是黎族音乐的重要特征。(生跟琴声学唱,记住民歌音调)

师:老师播放两段音乐,请你们仔细听一听,里面是否蕴含《五指山歌》的音调?(播放《快乐的女战士》引子和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

生:我在《快乐的女战士》引子部分,听到用双簧管演奏的《五指山歌》。

生:音乐里有竖琴和弦乐的声音,有一种波光粼粼的感觉,我感到自己来到了万泉河边。(学生模唱)

生:《军民团结一家亲》里也有《五指山歌》的旋律,是加上歌词演唱的。(学生模唱)

【理解与升华】

师:《红色娘子军》是我国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芭蕾舞剧,其中的音乐堪称20世纪中国舞剧音乐的经典。作曲家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在舞剧中多次使用《五指山歌》,表现黎族的地域风格,让欣赏者一听就会想到海南,想到在海南发生的红色娘子军的英雄故事。

二、吴清华与《娘子军连连歌》

【交流与体验】

师:第二组同学负责了解红色娘子军的故事,现在请你们汇报。

生:红色娘子军是由女青年组成的,全名叫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

师:对,这是一支以女性为主体的革命武装队伍。她们有一首响亮的《娘子军连连歌》。该歌曲在1961年拍摄的电影中首次出现(播放电影片段),后来在1964年创编的芭蕾舞剧中又使用了这首歌曲。歌曲清新洒脱,充满朝气活力,能起到塑造典型环境、交代故事梗概的作用。(播放芭蕾舞剧片段,学生说感受)

生:我看到娘子军在操练,感觉特别带劲。

生:动作整齐划一,表现了娘子军的飒爽英姿。

师:《娘子军连连歌》多次运用在娘子军连队集体形象出现的场面中,有时是乐队演奏,有时是通过齐唱、合唱直接表现出来。现在,我们学唱《娘子军连连歌》,要唱出娘子军的气势。

师:在旧社会,海南地区的妇女深受帝国主义和恶霸的迫害。老师播放吴清华的舞蹈片段(如清华被打、逃出牢笼、常青指路、清华参军、学习训练、清华成长等)请你们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进行排序,并简单讲述清华的故事。

【理解與升华】

师:吴清华是剧中的主人公,她在党的指引和教育下,从一个深受压迫的地主家的丫环成长为红色娘子军中坚强的女战士。聆听清华独舞主题,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你从中感受到怎样的情绪?

生:小提琴。

生:愤怒、痛苦……

师:(教师范唱清华主题,引导学生找到与“连歌”之间的关系)两个主题的骨干音都是“la,-re-mi”三个核心音,清华主题是《娘子军连连歌》的变体,在音乐材料上保持了统一性。当年作曲家在创作这个主题时,仿效了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的手法,十六分休止符和三连音使音乐充满了张力,突出了吴清华的哀怨与反抗。清华主题在全剧反复出现十余次(播放清华被打、逃出牢笼、常青指路、清华参军、学习训练、清华成长等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清华主题”在演奏乐器、力度、情绪等方面的变化),清华主题与其他主题或横向交替,或纵向交织,勾画出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也让我们看到地主家丫环成长为坚强女战士的过程。

三、《快乐的女战士》与《军民团结一家亲》

【交流与体验】

师:第三组同学负责了解芭蕾舞,现在请你们来汇报。

生:芭蕾是足尖上的艺术,被称为“舞蹈皇冠上的明珠”。她诞生发展在法国,鼎盛繁荣在俄罗斯,并最终从俄罗斯走向世界各地。

生:芭蕾舞优雅、高贵、气质脱俗,给人以美的享受。

生:芭蕾舞剧主要用芭蕾舞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表现思想感情。

生:我看过芭蕾舞剧《天鹅湖》,穿着白纱裙的舞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芭蕾舞剧《天鹅湖》,里面有一段著名的《四小天鹅舞曲》,你们还记得吗?(播放片段,引导学生模唱八分音符奏出的活泼跳跃的伴奏音型,并用手指在桌面上模仿小天鹅跳跃的样子)

师: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有一段最有特色的舞蹈《快乐的女战士》,也用了这样跳跃的节奏,但它与海南音调结合得非常融洽,既体现芭蕾动作的节奏动感,又体现了民族风格。

教师播放片段,引导学生模唱伴奏音型。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模仿女战士跳跃的样子,体会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師:《快乐的女战士》和第二场中的“娘子军操练舞”生动体现了根据地军民的战斗生活。

教师播放操练舞片段:娘子军往返队列舞、女战士射击舞、常青刀舞、赤卫队员五寸刀舞等,并引导学生为舞蹈选配音乐。

师:看了这些舞蹈片段,你们觉得和西方芭蕾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

生:在射击舞中,将上半身射击动作与下半身芭蕾舞动作有机融合,富有创意。

生:在刀舞中,有很多中国武术的动作。

生:我觉得还有京剧中的亮相动作。

生:外国的芭蕾多为管弦乐伴奏。在《红色娘子军》中,我听到了很多民族乐器的声音,增添了中国韵味。

生:服装也有民族特色。

师:我们欣赏到的这些舞蹈片段,生动地反映了根据地人民和军队火热的生活场景。

【理解与升华】

师:《军民团结一家亲》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的一首“配歌”,这种创作手法大胆打破了芭蕾舞剧“不开口”的陈规,开创了芭蕾舞剧载歌载舞的新形式。有了唱,欣赏者就可以把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统一起来,有助于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词,理解歌词,并请学生说说三段歌词分别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学生用不同颜色的丝带随乐挥舞,体验演唱形式从齐唱到混声合唱的变化。

教师播放《军民团结一家亲》舞剧片段,引导学生理解舞剧表达的内容。

生:我看到老百姓编了斗笠、采了荔枝,满怀激情来慰问红军。

生:红军和老百姓携手起舞,亲如一家。

生:歌词的加入,使我更加明白人民群众与红军鱼水相依的亲密关系以及团结一心抗击敌人的坚强决心。

师:在革命斗争中,共产党建立了许多红色根据地,通过在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及人民武装,打土豪、分田地,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解放了出来。《军民团结一家亲》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对红军充满感激和爱戴的心情,是一首表现军民鱼水情的颂歌。

红歌声声唱,星火代代传。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结合红色艺术作品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一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来走过的不平凡道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二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点燃他们的情感火花,学会用红色经典作品表达对党的祝福。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在红色题材音乐作品的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政治思想价值,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这会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缺失。教师要多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认真研究历史题材作品,发自内心地喜爱它们,在教学中不仅要从思想方面挖掘育人元素,更要挖掘作品中的审美因素,用审美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教师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综合考虑,还要在教学手段上进行综合考虑,既要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及相关历史知识,深刻理解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也要交替运用阅读、聆听、欣赏等方式,并注重课内外的融会贯通。

第二,红色题材音乐作品产生于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语境中,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的欣赏教学中,一般由教师讲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结构,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本课教学前,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搜集信息,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预学。在教学中,通过课堂交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互学。音乐是体验的艺术,所有音乐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亲身参与,借助音乐要素和文化背景设计体验式学习,能让学生获得属于个人的独特感受。

第三,教材中红色题材的艺术作品少,作品之间的联系更少。音乐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寻找反映我国革命历史时期的优秀艺术作品,然后把这些艺术作品进行分类,大胆重组,形成革命历史的主题系列。也可以与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伴随着红歌的激扬唱响,学生深切感受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激发爱党之情,兴报国之志。

作者:黄美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癌症姑息医学研究论文下一篇:知识产权侵权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