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2023-01-25

方案的制定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活动过程中的盲目性,保证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那么方案改如何进行书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美术课题研究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高考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高考美术色彩快速通关攻略课题研究

新课改下高考美术色彩快速通关攻略

课题研究计划及实施办法

华池县职业中专 张一弓

[课题研究背景]:

通过多年高考美术教学与辅导,针对近年高考美术专业色彩考试的导向及21世纪多元艺术共存的社会现实。并把这种融合的艺术教育视为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的最佳手段。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不仅为多元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而且为进一步推动多元艺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支撑。本课题顺应当前美术教育改革的潮流,着重从美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等几方面对美术专业高考训练与教学进行实质性的研究。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技术的训练,这无疑限制了美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门类应该具有的更为重要的意义,也降低了美术教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对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也显得十分软弱无力,例如:学生高考成绩不错,但不会办墙报,不会设计简单的图标,不会办广告专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创造性受到较大局限。因此,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走出为了高考而画画的圈子,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品质,显得任重而道远。

[课题提出]:

我对色彩教学已积累了大量经验,我对高考色彩课题有了更深的理解,研究思路也更加清晰。反思我所做的工作,这一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做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群体与个体的策划。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逐步养成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感性认知、理性思考、形成表象、审美共鸣。为他们在高考色彩快速提高上培养良好的品质,为今后高考的专业训练服务,培养更多合格人才,提高高考美术专业合格率。

[课题研究计划]:

一、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资料,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专业色彩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进行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性、研究性的实践,它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实际应用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审美、人文、创新、环境、多元和技术等各方面的素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色彩与生活:美术教育材料和形式也应不断改革,应打破传统的画种、方式“界定”意识和材料的“专用”概念,运用多元化材料和多形式活动,拓宽表现手法,学生通过美术和日常生活的连接,丰富自己的艺术体验和感受,提高艺术感知能力,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化的方式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色彩与情感: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情感性和个性,美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可以调解人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增强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人的思维是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学生通过美术与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3、美术与文化:通过美术与文化的连接,增进对多元艺术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4、美术与科学:美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提高美术教育效益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艺术与科学的联系和比较,提高想象能力,达到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升华主题,理性思考,热爱美术学科

资料的收集、处理和交流能力被作为学生能力的体现,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无论是造型表现,设计应用,还是综合探索,都要求学生能从课堂教学、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收集可以分为有目的或漫目的的,通过收集,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的学习,融入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时空。以激动的心情接受美术生活,甚至达到痴迷的心境。

三、让学生在训练中熟知色彩性能,形成表象,达到审美共鸣

在色彩训练中,学生不断掌握色彩的色性、色相、黑白灰对比、冷暖对比等相关写生知识与技巧,逐步掌握清晰的作画思路,所谓清晰的作画思路,简言之,就是要:①掌握作画的构图规律——构图美;②把握画面色块的规律——黑白灰;③ 处理画面虚实与层次对比规律——大对比;④熟练地运用塑造物体体积及质感的规律——五层次;⑤生动地表现好色彩关系变化规律——三因素。熟练色彩知识,成竹在胸,把作画对象和自己的思维方式、独特的色彩设想融为一体,达到审美共鸣。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开展色彩通关训练,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美术教育观,利用多元化材料与多种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以及美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美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使美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确立此目标,意在将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将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归宿,构建出进行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创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教育的新的课程体系,以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使学生在色彩学习快速成才,在来年高考中色彩成绩优异,高考专业上线率达到90%以上。

[课题研究的步骤及方法]:

1、准备阶段(2011.9---2012.4)

在总结我校美术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确定此课题为我教研组主课题。学员是我校艺术教育美术专业48名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出课题方案,采用师生互动,联合实施。 本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

2、实施阶段(2012.4---2013.3)

① 设计调查研究方法,摸清当前美术课程横向阻隔的现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排除障碍,树立强烈色彩作画意识。

②讨论制定实施色彩临摹与写生多元化教学的具体策略,将不同基础学生扎堆训练,将好中差学生搭配梯级训练。

③ 实施色彩教学多元化的研究,将全国不同风格色彩作品有针对与不同性格的学生配伍,投其所好,具体的策略应用于实践中进行实训,确定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

本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3、总结阶段(2013.4--2013.6)

全面分析总结,初步形成美术专业高考快速通关攻略教学模式,完成学生成绩提高情况与发展状况的分析报告、研究报告、撰写出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与心得体会、整理优秀作品举办成果展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高考中色彩成绩的合格率。

本阶段主要的研究方法是理论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课题研究具体操作、实施办法]:

本课题组主要通过认真的讨论,形成较为成熟实施策略,并从以下几方面对色彩速成教学展开研究,为实现色彩快速提高积累理论素材。

一、积累素材,广泛涉猎,提高学生美术品质

(一)美术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自我表现欲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满足,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里尽情的想象;在稚拙多趣的世界里驰骋;在音乐殿堂里遨游。”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美术源与生活

1、开展生活化的课堂美术教学 方法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英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在《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一文中提出:“每门科学必须以纯粹经验为之先导,等到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推理(创造)才能开始。生活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唤

4 又作用与生活,美术教学真正的课堂在生活中,在大自然里。

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美术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认知特征;二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感受色彩的刺激,激发对色彩冲动。

方法2: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设计问题

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必要的,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目标要求、学生经验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进行想象、进行创新;而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设疑与与释疑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要以生活为切入点,点拨学生的经验感受;

二、问题要循序渐进,有一定的探索性;

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选择适合自己画法和画风。

方法3:浓缩生活形式设计活动

这是行之有效的开展生活化色彩教学方法之一,能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活动方式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科学性。首先,活动内容要体现生活性(是生活形式的浓缩);其二,活动形式要有新意,能激发学生全面参与;其三,活动要有意义,不哗众取宠,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收获。例如《商品油画》临摹后作品的教产结合活动部分,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a、布臵展销会。b、“卖作品”,请同学们上台推销“产品”。c、“买作品”,学生互相欣赏评价作品,d、比比谁的作品买的人多,评出最佳油画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参与了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

方法4: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这一方法是指在继课堂教学后点拨学生寻找课堂与生活的联系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生活色彩教学的特色,是让学生自然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的有效方法。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体验和对生活的感知,实现经验的持续增长。

2、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

(1)开展“展示美”的兴趣活动

本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安排“展示美”的活动。此项活动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与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学习的目的。如:“布臵展览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将学生得意作品遴选后,模仿书籍装桢将自己喜欢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具有个性化的画册等。 (2)开展“美术与社会”的调查活动

美术源于生活,艺术在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美,能否利用生活中的艺术资源。为此,我们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通过各种美术形式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美的感知,激发创作冲动,又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如: 对城市建筑进行调查。让学生观察城市建筑,用写生、想象创作等方式表达调查的结果。学生在调查新城市建设活动中,亲身感受与时代发展的脉搏一起跳动,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文思想在新建设中的体现都使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视觉审美发生变化。 例如:让学生创作关于“华池印象”的画。学生开始对这个概念很陌生,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感知这一概念,并不断通过看电视、看报纸、网上查寻或实地采风等多种途径积累资料,最后,以美术创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态度与感受。

(3)开展“美术与环境”的宣传活动

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及能力。如:开展“我爱我家”活动,让学生通过想象,创作理想中的家园,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色彩热烈表现欲。

(4)将美术应用于生活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实践能力与探究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实践兴趣与创新热情,教师必须要善于引导,善于让美术活动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举一反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课题密切配合学校的活动,为学生创设运用美术的生活环境。例如让学生设计与布臵艺术节、运动会的会场,制作各种道具、布景、海报,设计与布臵平时的教室与节日中的教室,给班级刊出墙报、美化学习园地,布臵自己的房间,设计服装等。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美术,寓教于乐,学生兴致勃勃、兴趣昂然。教师也应该适时抓住机会,给学生布臵美术作业。如:《平面设计》,课后让学生用图案装饰墙报,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美的陶冶,增强主人翁意识。

(二)美术与情感

美术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情感性和个性,美作为一种情感教育可以调解人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增强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人的思维是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学生通过美术与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效果。

成功的美术体验无不充满着丰富的情感流露和交流,那些忽视情感性的美术教学是无法取得长久的成功的。情感教育原理认为: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建立情感前提、实施情感教学、加强情感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因此美术教育必须以多种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强烈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

1、以“欲”生情——提高学习美术的情感兴奋性 (1)理想教育,引发情感指向

在美术教学中,结合教材欣赏内容适当的讲述艺术家的故事和艺术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间接学习动机。尤其在欣赏学生同龄人的作品时,注意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和获得的荣誉,让学生感觉到我也能画出这样的作品来,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 (2)培养兴趣,激发情感兴奋

卡巴列夫斯基说过:“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是把艺术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的确如此,学生的兴趣浓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向往情感,就会越学越爱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侧重以下几点:①创设美术环境,诱发美术兴趣。②创设美术情境,激发美术兴趣。③结合童话故事,激发美术兴趣。④组织美术游戏,激发美术兴趣。⑤利用电教手段,增强美术兴趣。⑥组织美术竞赛,强化美术兴趣。

(3)以情动情,激发情感共鸣。

教师情感投入是实现情感效应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表演、绘画、和带有情感的语言描述,以教师自身的情感充分投入去吸引、感染、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获得情感的共鸣。如果教师本身对学习材料就没有感情,那肯定学生也不会产生情感。

2、以“毅”载情——提高情感的稳定性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到处充满着困难和挫折,意志脆弱和情感稳定性差的人一遇到困难就会畏惧、沮丧、退缩、逃避,学习就会半途而废。因此美术教育要在培养美术兴趣,提高情感兴奋性和培养美感、提高情感深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富有刚毅的去克服脆弱,消除惰性,战胜困难,使之初步形成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动机逐步转化为一种对美术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的稳定持久的情感。在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时要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艺术家苦练成才和献身艺术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的意志。给树立了学生在学习中勇于吃苦、耐心细致的良好精神。

(2)学法指导。当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时遇到困难,或因方法不当而苦练无果时,教师要及时的给予技法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这在美术学习中至关重要。在指导学生时不能一味的强调专业的技法,而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与层次,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解决,锻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功体验。教师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因人而异地提出适当的目标,有层次有顺序的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使每个学生课课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体验,针对性的让学生

合作学习、合作绘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绘画中让有能力的学生和较弱的学生合作完成一幅画面,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又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创作的乐趣。

总之,在美术教育中时时处处都应渗透情感艺术。我们在教学中的情感激励应牢牢抓住一个“情”字,引导学生体验、抒发情感的兴奋性、深刻性和稳定性,体会绘画作品中不同的情感态度,从而激发他们向美术更高的方向与目标努力!

(三)美术与文化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国教育部,2001)基本理念的第三条为“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具体地说,“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美术遗产。通过学习各民族的优秀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并引导他们了解及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世界优秀美术遗产,引导学生了解及尊重其他国家的文化,学习从全球化的角度观察与分析各种美术潮流及其文化背景的方法,逐步掌握理解多元文化的知识和技能。

(四)美术与科学

在信息时代和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也逐步进入了课堂。这样不仅使教学更具灵活性、创意性,而且将带来教学认识中学习方式的转变。美术与科学的结合,将信息引进美术课堂,加强了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1、多媒体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世界。前苏联教育专家乌申斯基认为,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实物或电教媒体重现生活,使原本充满艺术的美术活动恢复生活本色,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才会获得一股神奇的动力。其创造精神定会展现得淋漓尽致。

2、开展“我对艺术知多少”的网上学习美术知识的活动。电脑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教师留给学生一个美术网站或一个专题,让学生上网获取更多的美术知识,欣赏更多的美术作品,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自己的收获。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查阅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及它们的特色。

3、进行电脑美术创作活动。①教师先教会学生使用各种绘画工具,认识各种绘画效果。然后定出一个绘画主题,让学生自主创作。②进行创意设计活动、学会图形制作。最后进行电脑美术创作展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对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不断提出了新的、多元化的要求。所以美术教学也应当与现代生活本身多元同步。

[形成阶段性成果]:(美术作品、教学论文、学生高考专业上线率的提高)

[课题研究者]:张一弓

[课题研究对象]:艺术教育专业48名学员

2011.9.5 10

第二篇:课题:美术高考课程教案---色彩

高考美术教案

科目 课题 美术 高考班级 高三

教师 日期

台山鹏权中学教师:刘柳君

色彩的画法和技巧 2008-9-15到11-15 教学 1让学生知道高考美术的重要性并掌握好画画的技法和画法!

目标 2了解高考班的压力从而去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取得高考联考好成绩! 教学 1.色彩静物临摹。 内容 2.色彩静物写生。

教学 1. 选择较复杂的范画进行临摹。

目的及2. 根据具体条件,在学校摆放静物让学生写生。 要求 3. 通过色彩的临摹和写生深入的学习色彩的应用技法。 教学 1. 摆放静物时首先要考虑色彩的搭配,再考虑构图。

指导 2. 色彩静物写生首先确定的是大的色彩,以固有色为主,用色纯度相对较纯。

3. 在深入时要考虑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画面不能大量用白色和黑色。

教学 1. 每个星期示范两到三次完整的四开色彩作品。 范例 2. 示范的时候一边指导学生画画的步骤和技法。

3. 总结作品的优点。

学生作1. 完成教学中规定内容—每天完成一张临摹静物范画和一张静物写生。

业、练2. 要求构图合理,色彩关系标准。

习及完3. 能够表现出范画中的主色调,对比色、补色关系。

成标准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二. 实习课程周时为八周时!色彩课程为一半!

色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静物范画临摹,另一部分是静物写生。

三. 高考班的课程星期一到星期五其中有三个下午的课,星期六天就为一天半的美术课!所以分为色彩课一个星期有一天半的课!那么学生的任务是最少完成三张色彩画。

四. 到了后面的四周会是每天全天上美术课,那样课时就加多了那样色彩课也增多了!根据学生的进度来进行改边我们

的临摹和写生的次数!加快学生的进度!

节课的安排!一般色彩课为三个小时为一课!先摆放静物,然后讲解构图和色彩的配搭,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的色调。。。。。。。(5分钟)学生构图(10分钟)中间段为学生自己画,教师在旁辅导,最后(5分钟)评讲学生的作品。 五.

六. 在上理论课的时候要安排板书!还有加上做班主任工作和上第二课堂!

台山鹏权中学美术实习老师:刘柳君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班

第三篇:历年高考美术学科美术学科综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

.

.

。。

.

.

《小学美术学科综合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应德梦 赵凯 许小军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的分工正从愈来愈细逐步趋向综合,人才的需求正向综合多能发展。因此,就培养人才主渠道的教育而言,已明显地感到,许多问题单靠一个学科的教学已经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由谁来教”的惊呼已是此起彼伏,教育的综合和合作正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视我们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虽然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已借签了许多先进的教育观念与成功有效的方法。如在增强学科趣味性、提高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有意提高学生工艺水平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就目前已知的认识水平而言,还是一本好的教材。但毕竟还停留在学科发展这条线上,缺乏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意渗透及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有机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束缚了美术学科自身的活力与内在张力。现行小学美术教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有其独立、严密的内容体系,已形成自己的线性发展顺序,但它在顾及自己学科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却往往无法顾及其它学科,学科内容的交叉重复现象在我们的教材里随处可见。如美术第七册《家乡的桥》与常识第八册的《家乡的桥》,虽然在教学具体目标、内容呈示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打破学科界限把两个内容揉在一起,那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发挥分科教学优势的同时,适度打破学科界限,加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渗透、融合,组织一系列多学科参与的多知识综合性美术活动,增强教学的开放度和适应性,促进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所谓美术学科综合教学,就是美术与其它学科分科的基础上,将各科间有逻辑和自然联系的或者重合交叉的内容综合到美术学科,进行合理的组织调整或合理延伸,使它们能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最大的综合教学的整体功能,并由一个或几个教师合作完成美术教学及其它学科延伸、渗透、综合等内容的教学形式。 开展美术与其它学科合作的综合教学,其价值有:

1、冲破了原有学科界限,打通了一些学科间边缘知识的盲点,有利于实现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及学生对科际联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整体性、全面性的美术认知,有利于他们对客观世界整体认识能力和横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2、能有效地联结各学科的相同知识点,提高有效记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推进教法的创新。

3、能使原先分隔互不相关的学科有更多地联系,学科间有更多地相互配合,增进了解,形成教学合力,有利于美术教师向综合型教师的发展。

4、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对社会美、文学美、自然美、音乐美的体验与感悟。

5、能挖掘更多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美术题材、开发足够的整体课程资源。

二、小学美术综合教学研究的内容

一是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目标,以现行美术教材为主要学习材料,通过美术教师及其它学科教师的联系、合作、实现教学内容、方法、思想等方面的整合,实现优化、互进。二是通过美术综合其它学科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及综合应用能力。三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研究、分析,积累有关的资料、数据,为今后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提供依据。 (一)、小学美术综合教学研究内容确定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小学美术及各学科知识都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严密性、科学性,各学科的教材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小学美术综合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科学原则,在重视美术学科的逻辑结构的同时,考虑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确定综合教学内容。在知识积累,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基本的概念、规律、法则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相互渗透、结合,形成有机整合、联系、推进,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滚动,形成最佳的效果。

2、综合性原则。综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上的综合性;一是学习活动上的综合性。所谓学习活动方式的综合性,是指为完成美术综合教学研究的一个学习主题(或课题)而采取的多种相关的学习活动及其方法,并且以活动为主线体现美术教学中知识、能力 、方法、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有计划的调查、讨论、制作、总结汇报等一系列的具体活动以及情感体验、价值判断等。因此,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综合性的原则,从多个层面、多个切口、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与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3、创造性原则。美术综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它不同于传统的美术课程中的以掌握单纯的美术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活动。富有创造性的美术综合教学则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美术的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使自己在美术的创作活动过程中,提高美术基本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多方面的的创造力,而不光光是美术能力的提高。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师要让学生独立 自主地从事美术学习活动,加强与其它学科间横向联系,重视美术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的结合,使美术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小学美术综合教学内容的确定方法

美术综合教学必须有一定的综合内容。根据上述原则,选择确定适当的教学内容是美术综合教学的首要任务,那么美术综合教学的内容如何确定呢?

1、整合 小学美术综合教学是以现有的分科课程为基础,教学内容立足于教材。通过寻找与其它学科知识内在联系点,结合点,实现有机整合,达到综合学习,灵活运用的目的。根据教材,将语文、音乐、体育、常识等各学科的每一册与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都罗列出来,确定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要求,然后从知识、能力等方面来找其中的横向联系,找到其结合点,有的是从知识上找结合点,有的是内容上找结合点,有的是情感上找结合点。并且根据情况,重新设计美术综合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整理列出了美术综合教学序列表,包括综合科目,综合内容,综合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机整合,达到综合学习,灵活运用的目的。(见附一)

2、延伸 美术综合教学的内容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局限于教材。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作适当的、合理的延伸。如教学<<家乡的桥>>这一主题,结合语文<<赵洲桥>>、乡土<<桥>>这两个内容,课外适当延伸,了解诸暨各桥的历史、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等等。

3、引进 社会日新月异,生活丰富多彩,当中有着许多联系着美术学科知识,又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认知、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综合联系地多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增加有关信息、商品、科技、环境、电脑等新领域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查找资料和平时生活积累,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整编教学内容,更多地安排了学生讨论、调查、参观、实践操作等内容,使美术教学内容主题鲜明、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比如在悉尼奥运会期间,以“悉尼奥运”为主题进行美术综合教学,使学生能从美术课上不仅知道奥运会的起源、意义、项目设置、以及澳大利亚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在网上浏览新闻,在校园网上及黑板报上发布奥运快讯和短评

三、小学美术综合教学研究的目标

1、 寻找小学美术综合其它学科教学的结合点、渗透点,探索美术学科综合教学的形式、方法、途径与一般规律。

2、 通过美术综合其它学科教学的研究,以推进学生综合、横向学习,培养学生联系、辩证、全面的认识事物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3、 促进教师观念转变,锻炼一支综合型的美术教师队伍。

促进学科教学的变革,为小学综合课程的研究提供依据,促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小学美术综合教学研究的过程

(一)、实验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1年8月----2001年10月)

进行课题、方案设计、课题申报工作及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

1) 课题组成员及实验参与者对本校美术教学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 请专家、名师对课题的理论论证指导及具体实验操作指导 3) 召开课题组研讨会,交流开展课题研究的计划和具体做法。

2、 实施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8月) 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布置任务,全面、规范地实施实验研究。 1) 设立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比较性研究(实验小学荷花一至六年级实验(1)班为实验班,一至六年级实验(2)为对照班) 2) 提供实验所需要的一切必要条件

3) 通过课题组例会、实验报告等形式,建立良好的研究环境和严谨踏实的研究群体。 4) 进行规范的实验工作

5) 加强课题研究实验的资料建设和管理

3、 总结阶段(2003年8月----2003年11月) 整理各类资料,分析评估,得出实验结论,撰写研究报告;成果鉴定。

(二)、实验措施

1、加强师资培训。为把教师培养成集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多种能力于一身的综合型教师,我们按照“学习----实践----学习”的思路,开展了以下内容的培训:(1)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教育原理、教学论、知识经济、教育、综合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还请省教科院、高校的专家作有关教育科研和现代教学理论专题讲座,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2)、多媒体技术的培训。(3)教育教学策略的提高。主要提高形式为:课题组教师会议;读书笔记及读书报告会制度;研究课制度;教育文摘制度;跨学科听课制度,引导教师关注研究其他学科的教学。这些制度在实验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寻找各学科的结合点、渗透点,确定美术综合教学内容。每一门学科的教师负责列出自己所任学科与美术学科相关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再对照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可以结合、渗透的知识点,汇总后由课题组教师集体讨论确定综合教学的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

3、实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在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强调教学思想统一,教学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互通互补。由美术学科的教师为主整理、撰写教案,我们探索了适合美术综合教学的电子备课模板,相关学科教师共同执教,互相配合,完成教学任务。每个教案都认真撰写设计意图、提出修改意见、请有关专家点评。

4、 重视综合教学质量监控,及时反馈调整。

五、研究成果

1、我们开展了小学四----六年级其它学科与美术学科综合教学内容序列。在教学形式上,创设多种教师协作备课,上课,建立网络,有机整合,渗透,资源共享; 学生班级学习、小组探究、开展主题综合美术活动三结合;在教学目标上,体现“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开放性;在时间安排上,根据需要,适度打破分课时教学时间,尝试大课教学时间,并把时空适当延伸至学校外。

2、总结了小学美术综合教学的特点,探索了较为典型的美术综合教学模式。 特点:

(1)、以合作为基础 。美术综合教学必须以合作为基础。综合必须以学科合作为基础,它不仅包括教师与教师的合作,还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通过合作,实现相关内容的整合和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长的互补。通过合作,使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活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对它们进行合理的组织和调整,促使美术课堂成为与其它学科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合理的系统结构,发挥美术学科的最大的整体功能。

(2)、以问题研究为主线。美术与其它学科综合往往都有一个结合点,这个结合点经常表现为围绕一个主题的相关知识。在美术综合教学中,我们通常以问题研究为主线,将围绕一个主题的相关学科知识有机联系,融会贯通。如:广告设计、家乡、我们的学校等主题,这些主题有的来源于教材,有的来源于社会和学生实际生活。

(3)、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作为小学各学科均有其独立的、严密的内容体系,但它们的内容存在着交叉现象,这就在客观上为美术综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基础。因此,我们可以构建“一科多知,多科渗透”的学习方法,具体就是要开展探究性美术学习活动。如“桥”等主题探究美术活动等。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原则,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接触大量的、丰富的对相关第一手材料,指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探索,发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发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获得更为宽广的知识,实现了各种知识的整合,能力的迁移,提升了知识的价值。

(4)、以多媒体辅助为重要手段。美术综合教学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探索发现更多知识、接受更多文化熏陶的过程,我们要在活动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相应材料和尽可能多的相关信息,因此,要学会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一些现代教学媒体,如计算机,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这些媒体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模式: 为打破学科间森严的壁垒,使美术学科能与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形成美术综合教学的最佳效果,我们尝试了下面这些教学:

(1)、包科型 让一个教师包揽一个班的美术及其它二门学科的教学任务。便于教师熟识所综合学科的教材、教法及思维模式,并有机整合,实现学科互通互补,共滋共长。但在实践中发现,这个类型,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的工作量较大,只适宜在低段采用。 (2)、接力型 这种模式较适合围绕一定主题进行的综合教学。它是由一个美术教师和几个其它教师分别承担同一主题不同板块的教学任务,并在间断或连续的时间内轮流执教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各科知识的融合,又注意到每个知识点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如围绕“风筝”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时,将“风筝”的知识分成“风筝的历史与种类、风筝的制作、放风筝、风筝有关文章的写作”几个板块,由语文、常识、体育、美术教师分别执教。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有相同 之处,是一种配合型的合作方式,相当于拼盘式,前后致的相关内容可以使学生保持兴趣,学习内容在多学科中不断得到加强,可以产生学生据此能够掌握知识的心智的生长点(hoods),当学生以一种哲学的、数值的和创造性的方式学习并处理某一事实或概念时,课程内容的整合就鼓励着批判性思维的形成。

(3)、主仆型 这种模式是由一个美术教师为主承担一个主题内容,其他学科教师为辅承担主题中的另外分枝内容。并在连续的一段时间内由一个教师为主执教,另外教师辅助的教学模式。这种主仆型的美术综合教学模式,备课时围绕一个主题,各学科教师一起着手准备资料,资源共享,避免了重担准备,不同学科的综合,促进了教师的交流,使知识、能力互补,容易形成教育合力,较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在主目标的指引下,动态地把握学科、儿童、生活三者的关系。如以“茶”为主题的综合课,围绕茶这一主题,学生交流茶的知识,品茶,欣赏茶具、欣赏茶的歌曲。其中以美术教师为主,音乐、语文教师为仆。这种主仆型的综合模式,加强了学科联系,内容的组织打破了原有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界限,强调研究的事物的整体性,避免了各科的重复教学,减轻了课业负担,又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克服学科知识的割裂,增强了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和思维能力。

4、 实验班学生特长显明,综合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具体表现为:(1)、有浓厚的美术兴趣,美术活动的兴趣远远超过对照班。具体表现如下:A)期末成绩优秀率为90%,远远超过对照班,B)在问卷调查中,对美术的喜好人数远远超过对照班。(2)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结果,同我们实验中始终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以及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分不开的。(3)、爱好广泛,美术特长明显,素质全面。实验班学生在实验的二年中在市级以上的美术竞赛中,曾获奖的达60多人次,在校小报设计、书画比赛中获过奖的有30多人次,在其它学科比赛中获奖人次也远远超过对照班的学生。(可见附二:参加竞赛获奖对比表,附三:综合思维能力测评表)

5、经过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不仅培养了一批个性全面,综合素质强的学生,还培养了一批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的教师。二年来,课题组教师的论文发表、获奖的共十余篇。我们还积累了一定的文字材料,如每位实验教师围绕这一课题摘编的学习资料,教师的教学随笔、教学反思,主题课教案、主题课课件、网页等等。每一位课题组教师不但自己刻苦钻研课题,而且带动全校部分教师积极展开各类综合教学研究,向科研要质量,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气氛。

六、实验研究的体会与后续研究设想

(一)体会

1、小学美术综合教学是一项有意义的探索,为新课标实施作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探索,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2、小学美术综合教学内容丰富新颖,操作性强;学生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增强。

3、通过课题的实施开展,促进了教师思想观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激发了研究教材教法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实验中我们都深有体会,作为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其本功,先进的教学观念、过硬的现代化教学技能,还要有相当全面的知识,相当强的信息情报收集、分析、处理能力。 (二)小学美术综合教学存在的一些困难

1、时间的把握 由于现行的教学计划都是按原有的课程设置安排的,而美术综合教学必须有一块相对集中、弹性较强的时间,这就与原有的课时计划发生冲突,由于其中有部分教师都在其他班级中任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另外,单位时间的合理利用也值得思考。我们在搞主题型活动时,总觉得上课时间没把握,事先对教学时间估计不准,往往觉得时间不够用。如何提高合作的效率,把握好教学的质与量,很值得我们探讨。

2、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课题实施,教师感觉自己知识不够用,对所确定的主题教师本身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课,寻找资料。在课堂上更要求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灵活地教学机智,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控组织课堂,以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3、教师间的配合 因为习惯了传统的分科独立的状态,教师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的转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综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主或仆)定位较难把握,可能出现简单的拼盘式,或争主式,难以形成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高文主编:<<现代教学的模式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10 钟启泉著:<<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6 廖哲勋著:<<课程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991年版

范蔚著:<<当前综合课程设计的难点和策略>>,载于<<课程、教材、教法>>1999.11 方红峰著:<<综合课程的类型及其设计取向>>,载于<<学科教育>>2000.5

第四篇:美术学科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负责人:邵慧

课题名称

儿童吹塑纸版画教学研究

研究目的

通过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学生的参

与,使版画文化得到传承和交流,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相

信课题研究的开展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

手、动脑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

和形象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并能从中体验不同

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研究计划

1、选题(2011年2月—3月)

版画作为绘画的一个种类,最早源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版画

线条清晰,肌理性强,色调明快,黑白对比强烈。尤其是儿童画教育教

学比较强的日本,把其作为小学美术的必修课。而吹塑纸版画,因其纸

质绵软,形象要求概括、简洁,但却不能制作精细的内容,但这一缺憾

也便于儿童掌握,是当前美术教学、创作活动开展的有利形势。

2、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2011年4月——5月)

徐州睢宁鱼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儿童画之乡”,睢宁儿童画迅速推向世界70多个国家、地区,以成为徐州睢宁的一项特色产业文化,而它的主要特色是“墨彩”的形式,如果将吹塑纸版画运用到儿童画创作,加之合理的研究方法(美术课堂教学,课外兴趣教学,案例分析,调查研究,论文总结等),融入徐州的汉文化,汉画像石,进行临摹、写生,再创作等,一定能够更深层的创作出别具风味的艺术佳品。

3、课题设计实验研究阶段

(2011年6月——2012年3月)

A、准备阶段(2011年6月—9月)

读书学习计划

收集资料并学习做随笔 《蒙台梭利的教育》 《徐州乡土美术教学

研究》 《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 《儿童版画》

B、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如何解决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程序、方法。

①教育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课外兴趣小组

②徐州博物馆、汉画像石等写生活动

③徐州两汉文化的研究、资料的搜选、确定

④研究活动小结

在自己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积累成果资料。在研究的过程中,要注意阶段性的总结,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让学生感兴趣,让孩子到生活中汲取灵感并运用到吹塑纸版画的创作中。

C、总结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

①整理资料

②撰写评价案例

③展示优秀论文、活动资料、作品展板、研究成果等

④完成结题报告

第五篇:美术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课题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人们的关注,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因此,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自2000年进入新课改以来,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使课堂讨论甚热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习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

三.研究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如何让学生走出误区,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真正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生动活动的发展,我想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让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使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1.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组会议,交流个人课题思路,学习课题资料

2.课题组会议,学习合作学习资料,交流学习心得和课题研究得失

3.课题组会议,学习合作学习资料,交流课题研究得失,汇报课题研究课

4.课题研究会议,学习资料,听课题组研究课,写听课反思

5.上交课题研究论文及各项资料

美术小课题研究活动方案

丰富的校园生活,使学生个性特长在这里得到充分发挥,让酷爱美术的学生在能尽情挥洒手中的画笔,自由放飞心中的梦想,勾勒出一幅幅七彩的画卷,为我们校园生活增添光彩!小学美术是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活动的目的: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以更好的发展,更深刻的了解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培育出美术人才为目的。

二、活动的内容:

(一)能够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了解美术种类及常用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使学生渗透基本知识的训练,对于简笔画、剪纸进行基础性训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解决课堂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激励学生自主的参加校园环境布置,如:设计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和锻炼,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

(四)培养学生观察与热爱生活的习惯,以校园中的好人好事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为主旋律,创作出内容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德育及审美能力。

三、活动方式: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美术这门学科的热爱。

(一)名作欣赏:

指导学生搜集各种有关少儿优秀作品,欣赏讨论学习作者如何观察生活、构思、取材,怎样着笔,作画表现生活,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讲授美术知识:

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加深学生对美术理解,激发其创作的热情。

(三)自办画刊:

组织学生学习并创作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布置班级墙报,要主题鲜明,布局合理,让学生有一个施展才艺的展示台。

(四)作品展览:

举办美术展览、交流、评价、总结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美术这门艺术学科。

四、具体安排:

三月:各年级制定兴趣培养发展主题。

四月:课堂教学有针对性辅导,学生创作阶段。

五月:筹备学生作品展览,迎接区、市级美术作品展览。

六月:展览活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开课听课后体会感想下一篇:高考诗歌鉴赏读懂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