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型社会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节水型社会范文

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联合发布《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通过实施《规划》,可节水690亿 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200亿立方米,工业节水134亿立方米,城镇生活节水18亿立方米。《规划》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二是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三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四是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为落实《规划》目标任务,《规划》提出8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二是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三是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四是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五是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六是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七是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答: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将使水资源需求量大幅度上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深入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全社会大力节水降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建设部共同组织编制了《规划》。

问:《规划》提出的节水重点领域是那几个方面? 答:根据我国目前的节水潜力和未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规划》提出“十一五”节水的重点领域是农业、工业、城市和非常规水利用。其中,农业节水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核心,结合新农村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加快建设高效输配水工程等农业节水基础设施,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工业节水重点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格市场准入及限制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及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城市节水继续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改造城市供水管

网,强化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及计量设备和器具。非常规水源利用,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海水、再生水、矿井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问: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及机制。一是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四是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五是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节水型社会就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能使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中国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甘肃张掖“节水型社会试点”调研报告

【按语】水危机是未来20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水的短缺日益成为人和自然之间巨额“生态资源赤字”。水危机的性质不同于能源危机,能源短缺可以通过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得以缓解,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目前关于水危机的性质分析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较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水危机是资源供给短缺导致的资源危机。我们认为水危机表面上是资源危机,实质上是治理危机,是我们治水体制的长期失效(包括政府缺位、市场缺失和计划失效),导致治理能力低下,不能有效应对变化条件下的各种挑战。

危机则是改革的契机。在人类应对挑战、对付危机的各种行为中,制度的确立与改进最具有根本性,它的作用就在于节约成本,降低不确定性。制度是人类成功应对挑战的结果,又是成功迎接进一步挑战的先决条件。响应水危机的行为调整,既需要工程建设、更需要制度建设。过去我们应对水危机是以工程建设为中心,建设了大量水利工程和调水工程,但是资源供给总是赶不上人类的需求,水危机反而越来越突出,这表明开源的水利工程建设只能治标,节水的制度建设才是响应水危机的治本之策。中国的治水模式必须从过度依赖工程建设扩大供给为主转向制度建设激励节水,从单一的硬件建设(如水利设备、基础设施)转向软件建设(如制度、法制、民主、R&D、能力建设)和硬件协调发展,政府水利主管部门主要职能从工程投资优先转向制度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

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之后,我国进入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时期,过去五年中央水利基建投资总额达1786亿元,是1949年到1997年水利基建投资总额的2.36倍。国家共发行国债6600多亿元,其中用于水利建设1258亿元,约占五分之一。为了应对严峻的水危机,大幅度增加水利投资是必要的,但同时也需要相应加大制度建设的力度。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伴随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否则不仅不能保证大量工程发挥预期效益,而且随着工程效益的迅速衰减,可能会将我们的水问题拖入更加复杂的境地。

节水型社会建设最能够反映对治水模式转型的要求。我们认为,未来20年中国非常有必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解决水问题的根本出路。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比调水工程经济成本低得多,社会收益高得多,这正是制度建设最主要的节约作用。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过程,不仅需要水利部门发挥重要作用,更需要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水利部组织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经验,我们建议优先在西北和华北缺水地区推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经验,待取得一定成效后再向全国推广。

【内容提要】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未来20年中国需要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这是中国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同时应作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应成为华北和西北地区各级地方政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日常性工作。

什么是节水型社会?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建成什么样的节水型社会?这是新世纪中国治水面临的重大课题。西北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提供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实践。近期作者两次赴张掖实地调研,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张掖的试点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尝试概括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使其有更大范围的指导意义。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节水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代表着高度的社会文明,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现状用水效率普遍不高,用水效益更为低下,部分地区已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任务有很强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张掖的实践证明,水权理论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了现实可行的制度框架。实施水权管理是从传统用水粗放型社会走向节水型社会的具体途径,内容包括:(1)落实和强化宏观上的总量控制;(2)根据总量约束制定发展战略和调整经济布局;(3)将总量指标逐级向下分配,明确各用水单元的权利和义务;(4)建设计量和监控等支撑水权制度运行的硬件基础设施;(5)建立用水者协会等水权管理的软件基础设施。建立水权制度,实施水权管理,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和完善。

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张掖的实践表明,建立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水治理结构;重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调控下迅速扩大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重新审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在政府引导下逐步引入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求政府运作方式经历“四个转变”:从分割管理转向统一管理;从工程建管转向宏观调控;从排斥市场转向市场友好;从封闭决策转向参与透

第三篇:节水型社会汇报

麟水保发(2011)12号

麟游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情况的汇报

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办公室:

围绕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本着促进人水和谐的理念,我们大力实施水源工程建设项目,有效拦蓄径流,增加我县水资源储蓄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做到节约用水,确保有限的水资源永续利用,满足和服务于全县工业生产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向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澄水河淤地坝系项目。今年新建了马家堡、宋家河两座骨干坝,坝控面积分别为3.2km2和4.22 km2,总库容分别为54.95万m3和72.24万m3,拦泥库容分别为25.29万m3和33.25万m3,坝高分别为24.1 m和26.7 m。由挡水由挡水坝体和防水建筑物两大件构成,坝体为碾压均质土坝,放水建筑物采用卧管型式,主要工程量分别为土方5.95万m3和6.87万m3,石方0.967 m3和0.31 m3,混凝土20.13 m3和19.3 m3。项目总投资分别为84.9万元(中央55.19万元,地方配套29.71万元)和107万元(中央69.85万元,

地方配套37.61万元)。该项目于2011年7月1日开工建设,11月25日可全面竣工建成。该工程建成后,可淤地3.9hm2和4.35hm2,不仅增加了坝地面积,坝路结合,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拦蓄了径流,减少了水土流失,为养鱼、灌溉、人畜饮水、生产建设用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宣传节水知识,营造良好的节水舆论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宣传节水知识、悬挂横幅、标语、印发宣传资料,使节水知识人人皆知,家喻户晓,广大群众的节水意识牢固树立。

三、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做到节约用水。单位办公室和职工家庭用水,全部安装节水器具,节约用水,提高了水利用率,用水量比去年减少了130 m3,起到了良好的节水效果。 我们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存在一定差距,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继续努力,做好节水工作,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上取得新成绩。

主题词:节水项目建设汇报 主送:麟游县节水型和会建设办公室

第四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思考

作者:张颖洁

来源:《海峡科学》2008年第02期

[摘要] 福建省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年际和年内变化大,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现象同样存在。为此,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意义重大,势在必行。该文针对福建省水资源分布、利用的现状,以及当前节水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对节水型社会的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字] 节水 社会建设 思考

1 福建省水资源概况及供需状况

1.1 水资源概况

福建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11.7mm,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79.32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42.38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的不重复量为1.24亿m3,水资源总量为1180.56亿m3。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全省雨量充沛,水资源量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从地域分布看,水资源量北多南少,从西北向东南递减,闽西北地区水资源丰富;从时间分布看,丰水期(4—9月)降水和径流均占全年的75—80%,枯水季(10—次年3月)仅占25—20%。地下水资源不太丰富,含水层不厚,地下水不宜用作大量集中供水水源。

福建省河流密布,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在50km2以上的河流有597条,其中除赛江、汀江外,其余均源于本省独流入海。由于天然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河川坡陡、流急,汛期洪水径流难以利用,大量水资源奔腾注入大海,导致水资源利用程度不高。

1.2 水资源供需状况

从近几年全省用水统计情况来看,年用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业节水灌溉措施的推广,预测未来全省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将持续呈下降趋势,但工业、生活用水及总用水量将持续增长。此外,一些水源的污染限制了水资源的利用,也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据分析,2020年全省P=95%供水保证率缺水达74.48亿m3,缺水率达28.4%。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厦门、泉州等地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趋突出,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 用水水平及节水潜力分析

2.1 目前的用水水平

1980年全省用水量137.64亿m3,至2006年增加到187.25亿m3,26年用水量净增49.61亿m3,年均增长率1.91%。期间,用水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年份用水情况见表1。

2.2 节水潜力初步分析

从2006年看,全省用水效率较1980年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用水方式仍较为粗放,用水效率仍不高,与发达国家以及国内一些地区比较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农业仍是主要用水大户,农业用水仍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0%以上,全省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0.45,亩均毛需水量777 m3;全省工业用水重复利用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不高。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73 m3,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为约60%,管网漏失率17%左右;城镇供水管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全省管网综合漏失率25%左右,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平均仅为35%左右,因此,节水潜力还是十分可观。

2.3 节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前社会普遍对节水的认识不到位,对未来水危机的形势及节水减污缺乏足够的认识,节水意识和节水宣传力度不够,节水措施不落实,各行各业节水工作很难联动。

(2)节水制度不够健全,节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用水定额管理尚未开展,有些地区注重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忽视了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加剧了贫水区缺水和水污染。

(3)投入不足使节水难以向深度发展,影响了先进的节水技术研究、节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节水的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等。

(4)技术和工艺及节水的产业还有待发展,节水产品还需积极推广。

3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根据《福建省“十一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和节水激励机制,提倡建立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研究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到2020年,初步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在维系良好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根据这个目标,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民节水意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前提

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情的变化,对水的认识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转变,不断提高。但从目前普遍情况看,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紧迫性普遍认识不足,节水观念淡泊,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用水浪费较为严重。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需水量还在不断增加,如不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供需矛盾会更加突出,

而且,节水还意味着减污,就是在水资源相对丰富区,也有很强的节水需求。因节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需全民参与,对此,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全民节水意识的宣传与教育,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国我省水情的认识,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认识到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自家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节水变成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

3.2 加强制度建设,依靠制度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治本之策

节水型社会的建立要求治水模式从工程建设转向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节水的法律法规,完善流域与区域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鼓励有利于水资源节约的技术开发;要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水资源的体制和机制。2007年11月,福建省以地方标准颁布了《行业用水定额》,该标准确定了我省工农业94类用水户用水标准,作为本省开展取水许可管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下达取(用)水计划、用水及节水管理等工作的基本依据。真正在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建立起“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综合利用”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3.3 推广应用先进节水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科技支撑

近期应注重用水设施的创新。在农业节水方面,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重点做好现有灌区续建配套改造,渠道衬砌,整修配水设施,逐步实现农田灌溉的现代化;在工业节水方面,主要对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行业,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对各种制造工序进行改良和改进,推进水的循环利用、再生水回用等,提高节水水平,减少污染。在生活节水方面,主要推广节水器具,对家用水龙头、厕所等进行节水工艺改进,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3.4 利用价格杠杆,加强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有力举措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起重要的导向作用。确定科学合理的水价政策,实行“总量控制、定量用水、计量收费、超量加价、节约有奖、转让有偿”,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防污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水污染的积极性,引导人们自觉调整用水结构和数量。实践证明,新的水价机制有力地促进了节约用水。

3.5 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中枢环节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在政府主导下推进,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涉及生产关系的调整,涉及体制机制的创新,涉及法制建设,涉及各项建设的投入,还涉及节水宣传、节水技术、节水器具的推广。这些都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各部门的密切协作,逐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城乡一体,市场引导,公众参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科技支撑,法制保障”的节水型社会建设运行机制。

4 结语

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要保证工农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良好的水环境,实现节水减污增效,必须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实施节水战略、建立节水机制,才是解决福建省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第五篇:节水型社会验收准备汇报

袁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准备工作情况汇报

2009年我区被列入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示范区,试点期为2009年至20l5年。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在省水利厅支持和帮助下,我区节水工作高位推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人水和谐水务环境,遵循“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原则,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水效率,减轻了水污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准备工作做如下汇报:

1. 领导重视,成立验收机构

袁州区区委、区政府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注重加强组织协调,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共同协作,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区领导亲自抓,并将节水型社会验收工作列入今年年度考核。区水务局也成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验收工作组,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股室股长未成员。政府高度重视和各部门通协作,全力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的顺利进行。

2、认真收集报告材料及佐证资料,是保证验收通过的关键 为收集、整理试点工作相关材料,从2014年底,局验收工作组开始收集有关节水型社会自评报告的验收材料,并拍摄我区 1

节水工作的成就,由节水办汇总各部门目标完成情况,并对五年来试点工作的相关佐证资料进行了认真地整理、汇编,形成《袁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验收材料汇编》上、下二册,验收光碟1张等影像资料,详实的材料让验收组成员对我区所做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一目了然,是顺利通过验收的有力依据。

3、抓好中期评估后存在问题的整改,做到查漏补缺。

4、狠抓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学校、工业、社区、农业等。

5、抓好典型培育,到每个必经点检查,做好迎检准备各项工作。

6、突出节水宣传,学校节水采用小手拉大手,利用班会课宣传节水,社区游生态警示片《红线》,搞好宣传报道。

政府主导高位推动是顺利通过验收的保障

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进,发挥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力量,形成推进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的合力,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条件相对优越,社会普遍缺乏对节水的深刻认识,南昌市委市政府充分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水问题,只有加强水资源的合理配臵,节约和保护,才能保障南昌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建设试点验收过程中,政府发挥着组织、指导和综合协调的作用。

二、高质精细的自评报告是顺利通过验收的基础

毋庸臵疑,高质量的自评估报告是能否顺利通过的基础材料。南昌市非常重视自评估报告的编写,以高校为依托,聘请了资深教授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第四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工作的通知》(办资源(2014)37号)和《长江委办公室关于开展长江流域内第四批全国节水型建设试点验收工作的通知》(办水资源函[2014]57号)要求,按照批复的《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南昌市节水型建设试点工作(2011年—2013年)实施方案》,从试点建设情况、组织管理情况、规划任务完成情况、试点建设目标实现情况、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方面,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各项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自评估,完成了《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自评估报告》。后几经修改,最终完成了验收组专家一致认同的较高质量的自评估报告,这是顺利通过验收的基础。

三、详实有力的佐证材料是顺利通过验收的依据

为确保试点期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南昌市政府制定了《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2011—2013年)市直各部门目标任务分解表》,对相关市直部门、县区工作任务进行了分工,做到既合理分工、理清职责,又联动协调,互相补位,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四、节水治污水生态建设成果是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

南昌市具有河网密布、水量丰沛的自然条件,水系沟通不畅、水污染加剧是当前水资源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南昌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树立“节水就是防污”的理念,把节水型社会试点与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有机结合,以水系连通和截污为重点,加快节水、减排、防洪、水生态、水景观一体化综合性城市水务工程建设。2011年,市委市政府部署实施“鄱湖明珠〃中国水都”建设,提出了“江湖互济、河湖相通、水系健康、水量充裕、水质优良、水域交融、人水和谐”的总体目标。中心城区规划建设以赣江为筋,以抚河、玉带河、乌沙河为络,以瑶湖、青山湖等10个城市湖泊为点缀的“一江通三河、九龙串十珠”的空间水网结构,建设“五纵三横”的大水网格局,河湖水网畅通其流。投资18亿多元完成大象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清淤200多万方,建设截污管22.7公里,实现了全面清淤、全线截污,收集的城市生活污水就近输送到象湖污水处理厂、朝阳污水处理厂处理,每年区域环境用水换水次数由10—12次减少到4—5次,每年可减少用水量1亿方,节约环境用水水费300万元左右,截污工程节水减排效益显著。实施了进贤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贤县白圩乡麻山精品小流域、新建县官仕山小流域、安义县长埠镇长垅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南昌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建设等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2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治理成果突出。“鄱 4

湖明珠〃中国水都”的建设大大加快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是南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的坚实依托和重要契机,节水治污水生态建设成果是顺利通过验收的关键。

五、精选考察优质示范点是顺利通过验收的点睛之笔 现场考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工作必不可少环节,通常只有半天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既要让验收组专家多看几家有代表性的亮点又要考虑到路线的合理性,这要求我们必须精心地作出科学的安排。几经甄选,我市选择了南昌国鸿生态园果业基地、南昌市象湖抚河截污工程项目、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项目、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等4个示范项目考察点。事实证明我们精选的这几个考察点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顺利通过验收的点睛之笔。

我市虽然顺利通过了验收,有很多亮点,但也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关心指导下,继续不懈努力做好节水型社建设工作。总之,节水工作一直在路上!

(一)所做工作:

7、开展难点整治:a、采矿;b、猪场;c、印发水质保护《锦江十条》《袁河十条》;d、建设截污工程;e、开展退养工作执法巡查;f、开展混凝土公司和乡镇自来水用水整治工作;g、抓好两个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及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

8、用水制度建设:正在推行阶梯水价。

⑴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蓄水工程基本完成,2009年至今七年累计投资 万元,消除病险水库 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小(1)型27座、小(2)型 座。新增蓄水能力 万m3。其中:中央资金 万元,省市资金 万元,区级及以下资金 万元。增加蓄水能力 万m3。新建了中小型机电泵站 座,改造 座,有效地提高了提水灌溉能力。

袁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准备工作的总结

全区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611座,总蓄水量3.223亿m,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5座,小

(一)型水库27座,小

(二)型水库195座,山盆塘745座,小山塘3500座,引水陂坝572座,固定机电排灌设备1193处(1394台),机电井1321座,水闸44座,境内主河道袁河长59.9公里,支流12条,全长296公里。

全区现有大型灌区1个(袁北灌区),中型灌区2个(山坑灌区、袁南灌区),小型灌区23个。全区耕地总面积57.42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7.7万亩,旱地面积9.7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48.97万亩。

3 6

⑵农田改造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袁州区2009-2015年度共改造灌区 个,其中大型灌区1个(袁北灌区)、中型灌区 个(袁南灌区),小型灌区 个,改造灌溉面积

万亩。新建了小山塘 口,完成渠道整治 km,其中现浇砼衬砌渠道 km,U型槽衬砌渠道 km,砖砌渠道 km,浆砌石渠道 km,预制管道 km,清淤整治 km,新建渠系建筑物 座,改造渠系建筑物 座;高效节水项目 万亩,输水管道长 km。袁州区2009-2015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 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增加 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 提高到 ;年新增节水能力 万m;恢复灌溉面积 万亩,改善灌溉面积 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万公斤;年增经济作物产值 万元;受益人口 万人;农民人均年增收 元。其中:中央资金 万元,省市资金 万元,区级及以下资金 万元。估算全区农业用水总量 万m3。

3 7

袁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准备工作的总结

⑶是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从2005-2015年止,完成人饮工程 处,涉及 个村 个组,解决 个农村,用户解决饮水不安全农村人口 万人,学校师生 万人,总投资 万元。自来水普及率 %。水表安装率 %。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失)率 %。其中:中央资金 万元,省市资金 万元,区级及以下资金 万元。提供2009-2015年已做水资源论证报告及批复,估算全区生活用水总量

万m3。

并详细说明已做千吨万人工程水源保护措施和制度。

袁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准备工作的总结

详细说明严格按照规定征、缴水资源费,水资源费使用规范,并提供2009-2015年收费及使用情况文字说明及票据复印件,原件备查。

袁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验收准备工作的总结

严格按照规定征、缴水资源费,水资源费使用规范,提供2009-2015年收费及使用情况文字说明及票据复印件,原件备查。

⑸扎实推进节水示范项目工程建设

①是抓好农业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完成酌江灌区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和20000亩的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进袁州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江西星火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

建成了3000亩现代农业高产油茶产业科技园,主要对油茶和药材实施滴管节水。

②是完成工业节水示范项目建设。

袁州区东南新坊镇境内宜春钽铌矿厂,目前已形成年产钽铌精矿150吨、锂云母精矿5万吨、长石粉50万吨的生产能力。矿山主要用水来自地表水,有两个2500吨蓄水大水池,目前矿山主要用水为选矿厂及职工生活用水,年用水量492.3万吨,外排水量77.9万吨/年,循环利用率为84.2%,其中选矿厂重力选矿为主要生产用水环节。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30米浓密池及45米浓密池,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的尾矿库,废水处理能力20000吨/日。年共节水407.8万吨,水循环利用率达84.2%,年节约资金500余万元。彬江工业园是袁州区中心城区新开发的一个新兴工业园区,区内配套设施齐全,建设规范,起点标准高,是袁州区重点打造和建设的工业园区,是袁州区今后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

根据袁州区工业发展实际,选择彬江工业园作为其工业节水示范区,能起到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该示范区的建设重点是:在工业园区修建一座日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的污水处理厂,使区内污水全部得到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同时将处理废水部分回收利用至工业生产循环冷却,部分利用至工业园区道路、公厕冲洗及环境绿化等公共用水,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水环境污染。项目已完工,项目完成总投资约9500万元。

③是抓好居民生活节水示范项目建设。

开展了生活节水示范小区(社区)的创建活动,“七家岭社区” 和“怡兰社区”生活节水示范小区在物业管理公司和广大用户的支持配合下,全社区住户安装了各类节水水龙头,户均年节水达11吨左右;区政府办公区公共节水示范区也全部建成。目前,乡镇自来水公司有90%以上的用户安装了节水龙头,居民的节水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节水器具的推广逐步向农村延伸,我区把节水器具推广工作与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安装节水器具作为项目验收的重点之一。

⑹抓好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我区将林业、水利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程相结合,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提高造林标准和质量,几年来,累计造林投入达16600万元,造林31.2万亩之多,同时还积极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工程建设,全区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二是切实抓好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对新开工建设项目全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申报率达1OO%,强化监督和管理工作,五年来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OO0多亩,基本上杜绝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养水进程。

(5)大力推进节水“三同时”工作

我区对节水“三同时”工作十分重视,要求取水量较高的项目必须制定节水措施,坚持“三同时”制度,达不到合理用水标准的 12

一律不予验收。对用水单位的组织、管理、计量、设施等内容进行严格审核与评定,充分调动企业节水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企业用水管理。节水“三同时”工作逐步推进。如: “东升”3000亩的高效喷灌节水蔬菜示范基地。

四、主要节水指标实现情况

几年来,通过由政府主导、部门主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袁州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初步建立了以水务一体化管理为核心的体制与机制,建立了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社会结构体系,构建了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用的水工程和节水技术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万元GDP 用水量由456.8m3/万元降到254m3/万元,灌溉水综合利用系数由0.448提高到0.49,农业节水灌溉率达到3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由153.4m3/万元降到128m3/万元,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60%,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仅15%,水功能区达标率100%.

五、存在的问题

1、节水资金缺少

一方面:上级资金对县区基层水资源管理机构的预算投入不足。基层水资源管理人员少,并且不是公务员编制,未能纳入财政供养;另一方面,我局每年收取的水资源费少,以2014年为例,水资源收费主要是乡镇自来水、发电供水等,全年收费只有5万元,如果水资源办公室3人计算,每年自收自支发工资也不足,还要靠局其他 13

收费调剂。 因此由于节水资金缺少,造成以下项目未启动。

①山坑灌区节水改造工程

山坑灌区位于袁州区慈化镇,是由袁河流域内2座小

(一)型水库(山坑、永红水库)、25口蓄水山塘等供水水源工程组成的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0.9万亩,保灌溉面积0.674万亩。项目未启动。

②西岭布果园节水示范工程

该项目区现有耕地1700亩,其中果园1200亩,水田500亩,区域地理位置较高,缺乏骨干水源供水工程,一直以来是袁州区的农业缺水严重区域。该项目可通过维修旧有水塘、水井、渠道等水源工程及输水工程,减少水量浪费损失;通过新建提水泵站和铺设供水管线,增加果园供水能力;在坡面开挖雨水集蓄沟,修建水窖、水池等增加水源蓄水量,可有效保障西岭布1200亩果园和500亩农田的生产用水。该项目投资约需120万元。项目未启动。

③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有待加强

袁州区西部农村有近1.3万居民长期生活在山区地势较高的山地或丘陵岗地生活条件恶劣,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特别是柏木、寨下、芦村、金瑞、慈化等乡镇岩溶发达山区,是一个“下雨满地跑,天晴无水流”易旱区。为了解决这些山区居民的用水困难,有效利用雨洪资源,拟选择地势高、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开采利用困难的地区通过开挖导流沟、集水沟等引排工程和兴建水池、水柜等雨水集蓄利用工程,集蓄利用坡面雨水,以解决居民生活用水及旱作物灌溉用水问题。已修建水塘、水池、水柜等 14

雨水集蓄工程500口,增加农村生活供水能力约15×104m3,不能解决全区山丘岗地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2、招商企业水资源管理难

招商的企业,取水用户很多都是政府引进一些重点企业,政府在税收、许可等多方面都经预优惠和照顾,涉及水资源管理也在之列。

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建议

1、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工作体制

虽然中央颁布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一些法规规范了水资源管理的行为,但基层县区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些建议省水利厅出台一些相关的适用省内的规范性文件。

优化工作体制,建议加强水务管理体制,加大水政监察执法力度,对节水型社会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试点。

2、加大上级投入

长期以来,县级水资源管理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上级资金投入也不足,而区本级财政也比较困难。因此,许多工作无法展开,建议中央、省、市各级应按比例列入预算资金,确保水资源管理的工作经费,另一方面,区级也应加大征收水资源费的力度,通过严格的计量,征好征足,与此同时,省、市管的水资源费也拿出一部分来扶持县区级水资源管理机构。

近年来,袁州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构建人水和谐水务 15

环境,按照“抓节水就是抓项目,抓节水就是抓发展”的理念,遵循“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积极探索、努力实践”的原则,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用水效率,减轻了水污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了全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宜春市袁州区水务局 2015年4月20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金锁记赏析范文下一篇:监事长述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