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转型企业财务分析论文

2022-04-11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如何规范转型企业财务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自身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面临着较高的经营风险,需要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自身发展上的优势。

如何规范转型企业财务分析论文 篇1:

财务共享服务视域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带动和发展,财务共享服务已经被企业所接纳,并广泛应用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个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信息时代大数据应用前提下发展的产物,通过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够规范财务管理的工作,优化财务管理的内部组织结构,使财务工作流程更加严谨,在需要财务数据的时候可以有依据,切实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优化预算管理,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创造更多的价值。本文主要就财务共享服务视域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做讨论,通过构建完善的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对财务管理工作革新,统一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满足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财务共享;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我国经济受到互联网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企业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稳步发展,必然要采取扩展自己的经营规模或者增加自己经营活动的行为。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不仅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增加,同时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企业对财务管理的管控能力不足。为了解决此问题,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被凸现出来,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被企业认同,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将不同地域、不同差异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报告,还能够整合企业的财务管理资源,在财务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打破人工财务工作的弊端,节省人力和财力,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强化内控力度,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趋势的,对企业的科学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共享的概述

1.财务共享的内涵

财务共享模式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主要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以智能化、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利用信息系统,将财务的相关工作进行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分类管理,以便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降低财务管理的工作成本,利用数据传输的效果达到财务信息共享,提升应用财务共享模式企业价值的目标。新阶段很多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借助财务共享开展财务处理,还能够强化企业的内控水平,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等相关理论的作用,对企业内部的资源以及资源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现内部资源合理化的配置,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还能够利用财务共享及时地解决财务管理中遗留的一些问题,极大地改善企业在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弊端,提升企业的市场适应力。

2.财务共享的特征

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财务共享中心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资金使用合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避免资金浪费以及使用不当的问题出现,通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创新力,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现在很多企业都把财务共享服务以及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作为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手段。企业在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业财融合、管理会计融于信息技术等,推动企业的发展。结合财务共享的概念以及应用范围,首先财务共享的特征具有规范性。通过财务共享平台或者信息系统的应用,财务管理的一些工作进行规范的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会计的预算和核算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一些工作的流程也有迹可循,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其次,财务共享具有管控特征。企业的管理层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的业务处理情况以及经营情况,为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目标的设定提供重要的依据,还能够便于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以及运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补救和整改,减少企業的损失。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利用财务共享熟知下属公司或者子公司的经营状态,通过财务报表和数据了解其发展的情况便于对下属公司等进行管控。再次,财务共享具有全面性特征。财务共享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具有财务管理的所有特征的,涉及到企业内部经营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企业的管理层,这样才能全面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情况,也能够有利于统一管理企业,合理地开展税务筹划、全面预算等工作,便于企业对自己的经营做战略分析,由此可见,财务共享也具有战略性的特征。

3.财务共享平台框架

首先,财务共享平台框架是系统。把其定义为由相互联系的组织内部系统,网络信息、人力、物力等要素的组成,其形成了功能有机整体,链接各部门内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形成信息化新模式。从经营活动目标、外部、内部环境分析。

活动目标分析是财务共享系统存在的根本,通过系统分析、转化管理目标。通过系统运行,得出结论,支持投资、预算、生产决策等,达到降库存、去成本的目标。

外部环境分析包括:政治、经济、市场等环境。数据来源于相关企业、税务、财政、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分析外部环境影响,对系统正常运行十分的重要。

内部环境分析从生产作业流程、财务处理工作、质量控制等分析,使人、资金、技术等配置达到最佳。

4.财务共享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企业的发展受到传统财务模式的影响,财务管理虽然是独立的部门,但是在企业管理者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一直都是繁忙的状态,大家的工作量很大,但是工作人员的数量有限,常常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财务人员到月底或者结算月的时候异常繁忙,加班为常态。企业应用财务共享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后,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节省了人力资源,缩减人员成本,还提高了大家的工作效率,财务人员改变了以往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在相同的工作时间下,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财务人员将复杂的财务工作细化处理,各个项目流程都有对接的信息系统,真正是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在信息时代实现了企业的服务集中,不仅减轻了大家的工作压力,还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第二,促进企业更早地实现战略目标,提升工作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内部的应用,转变了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财务人员的工作更加便捷,整理财务数据的时间缩减,工作效率提升,减轻了工作量,激发了大家工作的热情,在提升工作质量的同时,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很全面,便于企业随时扩展自己的经营范围应对市场的竞争局面。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服务可以检验战略规划目标制定是否合理,还能够加快目标实现的速度,整合企业的资源。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和不断发展,企业财务共享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娴熟,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然企业的凝聚力更强,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更有底气,市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二、我国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现状

我国的财务共享服务已经得到企业的认可,并且财务共享技术被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使用,很多大城市,包括周边的区域都在陆续地应用财务共享技术,这也是现阶段财务管理模式在经历了探索、改革阶段以后,新的发展趋势。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还处于前期的发展和应用阶段,但是从我国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以及创新力、自主研发能力、科技发展力以及综合国力看,我国的发展势头很猛,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财务共享服务会占据财务管理的主要地位,其服务模式会更加成熟。

现在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也都是在创建初期,主要的工作集中在财务处理的相关内容,基本上是三大共享模式,即资金使用数据共享、核算共享和报销共享,再就是财务服务平台共享,很多还没有深入到财务管理的其他环节,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应用中。有的企业已经成功度过过渡期,走向财务共享的中期阶段,朝着更深层次发展,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在数据收集、分类、资产管理、项目分析、企业管理等相关的业务领域中,这对于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是极有好处的,带动更多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希望未来我国企业能够利用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共享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比下的优势

现代企业是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前进的背景下发展经营的,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环境等与以往企业面临的有很大的区别,不仅竞争压力更大,经营风险更多,面临的发展机遇也是增加的,所以在这种环境下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必然选择。财务共享服务将财务管理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救出来,工作在统一的标准下进行,流程更加清晰、节奏更快、行为更加规范,避免了很多问题,总结财务共享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比,有以下的应用优势:

1.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分散性的,财务管理内部的工作流程虽然是有关联性的,但是财务人员都是独立工作,大家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最终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但是财务共享服务改变了这个工作局面,使财务管理工作具有规模性,缩减了财务业务的处理流程,避免了重复劳动,也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所有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在一个系统平台上,数据可以共享,这也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成本,避免财务数据的问题。

2.财务共享服务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更为统一、规范

原有的财务管理虽然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不按照规范工作的行为,这也是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难以管理的主要问题。但是应用财务共享以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进行统一的标准,尤其是财务工作流程以及操作规范、财务信息处理等都是有标准的,并且由于在信息系统中开展工作,有工作的痕迹,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工作痕迹查找,也避免出现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遇到问题追责不力的现象,應用财务共享服务,责任更清晰,工作质量更高。

3.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有效地预防了财务风险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因为很多潜在的风险因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识别不准确,这会增加企业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以后,企业通过专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对财务处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的分配,精确分工也有利于进行市场化的专业服务,通过清晰的财务管理工作程序,能够及时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有效地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避免风险对企业的威胁。企业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也是在做增值的工作,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也有利于企业社会效益的提升。

四、财务共享服务视域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探索

1.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需要找到适合的企业,并且企业内部的岗位职责划分要比较清晰,不能因为业务的问题造成岗位的冲突,所以应用财务共享服务以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需要发生改变,在原有的财务组织结构上进行新的调整,以便随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改变,财务架构是趋于合理化的发展。现阶段企业创新的财务管理模式采取地都是集权与分权的划分模式,这样不仅保证了组织结构中有专门的领导层和管理人员,还能够把权力下放给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这样的机构设置更合理,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强化创新意识,利用完善的绩效措施巩固这种财务管理组织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共享服务中员工的价值,让不同价值的人在不同的财务管理岗位上发光发热,这非常适用于企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2.强化了企业财务管理职能

财务共享视域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发生了改变,从原有的财务职能,增加了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标准发生变化,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制度是要符合财务共享服务的,也要在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要求下,制定相对应的制度。企业的服务职能必然要改变,把财务工作与管理工作融合,将财务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以后,企业经营的效果有准确的评判,便于企业依据财务管理的工作做出业务的分析和决策。同时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也发生改变,从重视核算数据变为重视预算、决策和财务分析上,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附加值,是企业强化职能、创造价值的根本体现。

作者:钟健

如何规范转型企业财务分析论文 篇2:

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管理精细化研究

摘 要: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自身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使得企业面临着较高的经营风险,需要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持自身发展上的优势。而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管理精细化的有效落实,可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与财务管理精细化的职能和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践行内部审计的监督、鉴证、控制、服务等职能,以及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导向、管理、参谋作用,实现对企业各项活动和人员的有效管控,进而全面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来看,现阶段,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从机遇上来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新常态化阶段,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的机遇,而从挑战上来看,企业身处的市场环境与内部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是内部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像企业内部整体运行效率不高,财务人员操作不够规范,或者是针对管理层缺少必要的监督和约束机制,降低了企业的运行质量,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管理的精细化,强化企业内部的控制力度,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一、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管理精细化分析

1.财务内部审计分析

财务内部审计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一种措施,对企业的董事会、高层在企业发展中的管理行为进行评价,以形成对企业管理层工作行为的约束作用。内部审计具有监督、管理的职能,通过对财务的全面审计,可以发现财务工作中的不足,在约束管理层的同时,为其管理与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数据,以促使管理者熟知企业发展和企业资源现状,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层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与核心,对企业资源有着调度、监管的权限,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管理层依据市场变动情况,进行资源配置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在企业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制度,然而在持续不断、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企业内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旦管理关系复杂化,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将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运用财务内部审计手段,规范企业管理层的工作行为,约束监督其使用手中的职权,以维持企业高质量的运行。

2.财务管理精细化分析

财务管理精细化顾名思义是细化财务管理的内容,其起源于日本,日本很多大型企业运用财务管理精细化理论,实践证明该套理论加快了企业发展的速度,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十分有益。财务管理精细化理论经过多年的应用和发展,使其在我国各大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管理效果。财务管理精细化理论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重点突出的是精确性、细致性,对财务管理各项工作进行细化,以及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从信息中挖掘具有利用价值的数据,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战略发展、制度制定等提供依据和参考。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实际执行中,要深度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效监管,控制和约束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的效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价值

1.行使监督职能,形成约束作用

内部审计可行使监督职能,对企业的员工形成约束性作用,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程度较高,企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促使业务类型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分散化的特征,使得企业经营管理愈加的复杂化,需要运用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对企业各类业务活动、财务活动、经营管理等进行实时监督,以确保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依据现行与审计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审计具有监督的职能,可以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工作行为上的监管,以促使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保护企业的切身利益,防止企业内部出现违规违纪现象。所以,企业需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工作的及时、到位,以形成对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监督作用,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2.行使鉴证职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通过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获得审计报告,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评估,以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依据,从而践行了内部审计的鉴证职能。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是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上的薄弱之处,然后给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辅助企业管理层进行企业的管理活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并且通过行使鉴证职能,评估企业的财务收支状况,判断企业财务的健康程度,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的财务分析,从而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3.行使控制职能,保护企业的运行安全

通过开展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行使其控制职能,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管,以提高业务活动的效益。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中最为有效的一种控制手段,可检查评估企业业务活动的状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内部审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会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对企业的业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评估,以确定业务活动的实际价值,避免业务活动出现偏差,以保护企业资产、资金的安全性,提高业务活动盈利的水平,以形成对企业安全运行的保护作用。

4.具有服务职能,参与企业管理决策

在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通过审计工作的开展,建立了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也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审计人员发现基层出现问题,或者是在工作中收集基层的建议,会将这些信息如实客观地反馈给管理层,畅通企业管理层和基层之间的信息交互渠道,以协调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审计人员要充分行使自身的服务职能,从专业的角度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审计建议,促使管理层作出更为正确的经营管理发展决策。

三、财务管理精细化的作用

1.具有导向作用

不断发展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需顺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以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财务管理精细化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冲破企业原有财务管理模式的限制,细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财务各项工作执行到位。同时,管理精细化的落实,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促使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管理职能,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提供方向,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2.具有管理作用

财务管理精细化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是对原有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加快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速度,从而达到提升财务管理质量的目的。企业原有的财务管理工作仅限于财务范畴,像企业资产、企业资金、会计账目等管理工作,而在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之后,财务管理工作将覆盖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业务等多个方面,工作范围扩大,管理内容增加,动态监管企业的各项活动,使其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3.具有参谋作用

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财务管理精细化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原有财务管理工作实现突破的方向。因此,企业需借助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时机,积极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内容的改革,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参谋作用,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和技术支撑,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一方面,其可形成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财务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间接实现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精细化管理,可完整、如实地展示出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帮助。此外,管理精细化强调的是“精”与“细”,将财务工作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并可准确找到问题的根源,有利于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以及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给管理者,加快问题处理的速度,从而形成对财务潜在风险的有效治理。

四、强化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管理精细化的对策

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具有监督、控制、服务、鉴证等职能,在审计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也是企业加强财务内部控制的一种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在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中的运用,强调的是审计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效果的精细化,依据现行法规制度的要求,对企业进行依法审计,执行严格的工作程序,加强工作过程的细节管控,从严处理违规违法人员,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监督的力度,实现内部审计管理精细化的最大效益。

1.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精准化

(1) 工作内容重点突出“精”

基于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应对企业采取全面的内部审计,审计工作内容要突出四个重点,主要包括了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部门,以及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还需特别注意企业的重大决策,重要制度、重要工作等落实情况的审计。并且要针对财务支出项目,像投资较大的业务,需进一步地加强审计,以及应收账款、资产处置等项目,需要加强关键和重点环节的审计工作。

(2) 工作方式需凸显“精”

依据企业所属的行业和其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的安排,建议采用“1+N”的工作方式,将各项审计工作进行整合,由单一的审计工作转向为“1+N”审计,整合后的审计工作包含了专项审计、审计调查、经济责任审计等,在提升审计工作效率的同时,可减少审计工作的成本,实现了审计力量的合理配置。

(3) 工作效果需强调“精”

内部审计工作要充分行使自身的各项职能,以企业发展为核心,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大局,在审计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延伸审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效果,重点强调审计工作的精确度。此外,审计工作要审严审实,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潜在的问题,探寻问题的出处,从根源进行问题的治理,以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审计结果具有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价值,修正企业制度、管理、生产、经营上的不足,维持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2.内部审计工作要切实做到精细化

(1) 工作程序应强调“细”

审计工作程序需重点突出“细”,从严落实审计工作的各个流程,从审计通知、审计执行,再到审计结束,征求审计建议,最后形成审计报告,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工作程序的要求,规范化操作,以防止审计工作中出现偏差。审计工作需实行小组会议制度,当审计人员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企业问题后,需以小组开会讨论的方式,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解决对策,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公正客观,降低审计工作的风险。

(2) 工作过程注重于“细”

为了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应对审计工作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管理与控制。第一,审计方案要有侧重点,内容要详实,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符,以保证审计方案的实用性;第二,审计底稿,需对审计工作进行实时的记录,内容要做到全面、真实、完整,不可有任何遗漏,审计底稿要实行二次审核制,在完成主审后,组长必须进行二次复核。审计工作中的所有记录、文件资料等,都需执行复核程序,以保证审计工作底稿的规范化管理。

(3) 工作手段需突出“细”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审计人员可充分利用企业的审计信息系统开展工作,而且审计系统与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审计人员可在审计系统中查询审计所需的文件资料和数据信息,以及录入审计工作底稿,开展审计分析等工作,促使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统一审计工作的标准、流程,加快审计工作的速度,并可保证审计的质量。

3.内部审计要有实效性

(1) 整改工作需落到实处

审计工作结束后,需要企业将发现的各项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可依据审计问题的类型、出处建立台账,在台账中要体现出如下内容,审计的部门、问题内容、整改建议、整改结果等,对整个工作的进程进行跟踪监管,以保证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从企业出现问题的根源进行综合性的整治,以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所以企业需针对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加强检查,加强整改,逐步完善制度建设,以实现审计工作的最大效能。

(2) 落实整改责任

需落实企业管理者、各个部门负责人的整改责任,以督促审计整改工作的顺利实施,避免出现审而不改问题,降低实施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企业的主要领导应担负起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审计整改各项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整改工作中,以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整改任务。在完成整改后,应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审计部门,针对整改不力的部门,应针对问题的程度,对相關负责人进行事后追责,并进行相应的惩处,以展现出审计整改工作的严肃性。

作者:姜胤宇

如何规范转型企业财务分析论文 篇3:

浅析制造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在制造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规范的会计核算,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壮大、经营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利用会计核算结果对企业经营决策进行引导、支持,以实现合法、合规、促进企业战略目标落地,实现价值最大化。许多企业对财务工作不重视,财务制度不健全、业务和财务配合度不高,内部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财务报告信息完整性、可靠性、准确性受限,很难满足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准确判断。文章阐述了会计核算对制造企业的重要意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核算的对策建议,以期会计核算能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改进建议

一、会计核算对制造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

会计核算是将企业经济业务活动按会计要素及准则规定进行记录、归集,呈现,形成财务报表,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量状况。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财务决策支持,财务决策依据于财务核算结果及相关人员的专业判断。在制造企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质量的会计核算信息结果的及时传递,有助于企业对经营状况准确预测和分析,规避企业风险,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现代制造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随着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制造业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为了推进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国家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政策,给企业家、投资者很大信心和实实在在的支持。作为企业内当家的财务核算及管理人员,如何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企业理好财、算好账,将财务信息数据及时准确传递给企业经营决策者,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门技术。目前制造业财务核算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核算工作基础不规范

1. 核算制度不健全

会计核算是通过专业、规范的语言来描述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财政部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就是指导会计核算的大政方针,企业应该结合准则制定本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指导会计核算。有的制造企业没有制定会计制度,或者制定的制度、政策比较粗糙,随着业务的发展,制度政策不细化、不完善,无法指导会计核算;有的企业有制度不执行,或者虚构经济业务,伪造、编造单据及会计凭证,严重违反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歪曲实际经营结果,误导报表使用者,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2. 财务核算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我国制造企业发展迅速,企业财务核算相对复杂,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大中型制造企业财务人员一般占总用工的3%左右,财务团队中,低学历、非财务专业的基础核算人员占有相当大比例,高学历、专业性强、综合素质过硬的财务人员占比较小,造成财务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思想道德素质偏低。财务人员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低,职业判断达不到专业判断要求,对政策把握不准确,会导致会计处理偏差,影响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良好职业道德素质是财务核算结果准确的保证,而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对工作没有热情、没有责任感,遇事就不会较真,不会坚持原则,放任违規、违法情况发生,甚至伙同舞弊。

3. 人为干预财务核算造成结果失真

制造业企业每一经济业务的发生都有对应的准则、制度或核算政策规范,有的单位领导为考核结果,会给财务人员施压,人为干预财务核算,造成核算信息结果失真。如为了粉饰报表利润,会指示财务人员通过多记收入、少计费用,不提或少提准备金。甚至有的财务人员迫于压力,会通过滥用会计政策来满足领导的要求,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业务领导暗示财务通过调整应收账款账龄,在利润指标完成较好的情况下,多提坏账准备,在利润指标完成不好的情况下,少提坏账准备,人为干预,粉饰报表,以达到绩效考核管理目标。

(二)财务人员对前端业务不熟悉

现代大中型制造业企业,业务链条都比较长,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取决于业务资料的完整性及财务人员的敏感性、责任感和专业度。比如研发费用,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按会计准则来讲,研究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资本化。基础核算人员对研发工作计划、流程不熟悉,不能准确核算到对应科目。对于成本会计来说,经常被诟病成本核算不准确。准确虽然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若不了解产品结构、车间生产工艺流程及人工成本的计价方式,就无法判断获取到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就不可能核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三)核算资料信息要素不完整

制造业企业财务核算原始资料,自制的凭证资料较少,大多数都是需要业务端发起后传递给财务的。能自主掌控的信息资料,财务人员可以及时准确进行账务处理;需要通过外来原始依据做账的经济业务,若信息资料不完整、不直观,财务人员就不能直接做账,需要与相关业务发起人进行反复沟通、确认,这个过程费精力、耗时间。有时候信息发出去之后,如石沉大海,甚至有时都不知道该找谁了解情况。比如银行收到一笔款,以个人名字存入的,名字陌生、摘要简单。会计看到了,如何做账呢?是保证金还是违约金,与人事、技术相关还是与采购、销售相关,是冲减前期往来挂账、计入营业外收入还是挂暂收应付。财务核算信息资料不完整,导致财务人员无法准确挂账,不利于财务管控和财务分析决策。

(四)内部控制、检查、稽核工作不到位

从制造企业内控执行看,存在监督作用不强,检查稽核工作不到位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不健全

三会及经理层之间权责分配不够合理,内部权利不均衡,相互制约能力减弱,出现监事会和监管功能弱化,董事会决议独立性欠缺,股东大会不具有实际价值等问题。在监督、执行、决策权力不独立的情况下,内部管理出现漏洞,将使徇私舞弊、财务造假有机可乘。同时,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内审人员配备不够,独立性、专业能力不足,工作开展受阻,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落实。

作者:雍芝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儿童玩具书的创新设计策略论文下一篇:境外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