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2022-07-29

第一篇: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生活化

石横中学 刘燕花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告诉我们,新理论下的作文教学,应多关注“生活”,应鼓励学生大胆抒写个人的生活感悟,阐明自己对生活的观点,以自己所知生活之事晓人,以自己所明生活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生活之情感人。

一 命题生活化:让学生有亲近感

作文命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效果。关于作文命题,我认为关键是激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引爆点,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使学生真正愿写、想写、快乐地写、自由地写。为达到此目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本人采取了“三维命题法”,主要从时间、空间、情景入手:

1.时间维度

譬如说,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改革开放以来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节日,这些节日无不承载着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文化积淀。每当节日到来,学生都会产生一些感慨,而且每年的想法肯定也不一样,可谓“年年岁岁节一样,岁岁年年情不同”。因此,我据此开展了节日写作系列。如春节,我让学生开展搜集和撰写对联活动;植树节,我让学生举行“为大地增添一片新绿”演讲宣传活动;清明节,我组织学生为革命烈士和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撰写悼词;端午节,我让学生搜集农村中过节的故事;教师节,我组织学生为任课老师写贺卡赠语;中秋节,我让学生举行咏月诗歌作品交流会;重阳节,我让学生叙写当地的习俗风貌。另外,对一些新近发生的“家事国事天下事”,我也及时抓住触发点,引导学生写作。 2.空间维度

作文教学不要仅仅封闭在学校这个狭隘的空间,要经常带领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观察、感悟、运思和写作,直接与蓝天对话,与白云对话,去凝听涓涓的小溪,欣赏动人的野花,感受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让原野的宽广融入他们年轻而善感的心灵,让绿油油的麦浪激荡他们灵动的诗兴。当学生走进生活并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的时候,不经意中,他们的心就被戳撕的网捕去了,一草一木、一碑一石都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跳动;一滴露珠、一朵浪花也会让他们编出一段童话或一个故事;一片羽毛、一枚苇叶都会成为他们笔下的一首诗;一个瞬间、一次外出都会抒发他们的胸怀。 3.情景维度

即为学生营造一个具体的写作情境。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时挑选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生发联想,写一篇虚拟游记;有时我让学生从班上推选一名“模特”,要求学生全面观察该同学的五官、头发、皮肤、体态、服饰,写一段“素描”文字;有时我让学生欣赏一段录像,然后将其中印象最深的几个镜头用文字表达出来;有时我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描绘乐曲的内容;有时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我把几个不同的物件,如一封信、一个橘子、几颗纽扣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想象构思,写一段故事。由于营造了一个可亲可近的具体情境,学生有物可写,有话可说,也就容易产生一些令人心动的佳作。

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湖水,教师要让它流溢;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喷泉,教师要让它喷涌;学生的写作热情是火山,教师要让它喷发。我们只有把题目出在学生的心坎上,让他们“怦然心动”,他们写作的热情才会高涨,才会觉得有话可写。

二 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放飞心灵

审视我们传统的作文指导理念,总是给学生太多的框架,总是期望学生按照我们提供的规范去“描红”、“填充”,还生怕学生“出格”和“越位”。于是,当学生写作时就如同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用错一个词,说错一句话。他们写作说到底是“戴着手铐跳舞”,是“踮着脚尖走路”,所以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个性文章。

作文的本质是学生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鲜活而旺盛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应该张扬学生的个性,放飞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任他们的思绪自由飞翔,历史也好现实也好,高贵也好卑微也好,欢乐也好伤感也好,洒洒落落、自自然然地流淌在他们的笔下。正像刘锡庆教授所说的那样:“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 ”

为此,我给学生作文的要求是“大声说话,用心作文”。在内容上,要求学生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表达,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大胆思考,放胆作文。可以对传统的定论进行颠覆,可以向权威的观点进行挑战。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在表达上,我提出“三化”:(1)风格自由化。粗犷豪放可以,含蓄婉约也行;自然平实可以,文采斐然也行。(2)手法多样化,悬念、伏笔也好,铺陈、列锦也好,消解、错位也好,都可以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3)篇幅灵活化,不硬性规定文章的字数和长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主张学生在文章的“质”上下工夫,不为追求“量”而去画蛇添足、生拼硬凑。同样在文章体裁上不作太多的硬性规定,允许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在时间上,实行弹性写作,即不强行规定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上的作文可以延续到课下,随时写好随时交上,让学生有一个思考酝酿和灵感生成的过程。其用意就在于通过个性化的写作,从而塑造有个性的人。

由于放开了手脚,学生获得了充分的写作自由,因此在写作时文思飞扬、笔下生辉。每次作文,我都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笔下充满一道道别有情趣的生活风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新颖观点,一簇簇睿智闪亮的思想火花。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当学生在精神和心灵站立时,写出的文章才会充满活力,富有张力,更具磁性。

三 写作生活化:让学生真情流露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也是作文的“底色”。我们要引导学生敢于说真话,吐真言,大胆“袒露”自己的种种心迹。不屈己、不作伪、不謀佞、不粉饰、激浊扬清、憎爱分明。要让学生毫不留情地摒弃那种“虚设”的面具和不切实际的空谈、高调,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挥洒生命的才情,富有活力地展示自己的新思想、真情愫,“让思想的小溪自由地流动,让语言的小石子在水底自然铺就,让感情的扁舟在小溪上任意东西”。要引导学生走出那种假叙述、假抒情、假感情,倡导一种抒实情、讲实效、求实用的文风。“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虽是整个学校的育人目标,其实也可以视为作文教学的黄金法则。

在写作上,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十个字:“写真情实感,发真知灼见。”只要真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观古今迎千载,可以抚四海而恢万里;可以与经典对话,可以与大师商榷;可以“大江东去”,可以“晓风残月”。重要的是要扛起“真实”这面作文的大旗。由于学生拥有了一个真实的自我,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就充满着原汁原味的真实气息,他们的心灵也就释放出自由自在的真实的心跳。在他们的作品中,有对伊拉克战事、东南亚海啸的关注,有对农民负担、民工生存的忧虑;有对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谴责;还有对金融风暴、房价飞涨、网络文化、腐败现象、精神家园失落、青少年犯罪等问题的探讨等等。此时,我才真正打开了学生心灵的“天窗”,看到了学生真实的内心世界,听到了学生真实的声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让学生写“真话文”,尽管格调不一定高雅,只要是真情流露;鼓励学生写“活水文”,尽管思想不一定成熟,只要能反映生活的真实;鼓励学生写“时代文”,尽管观察不一定敏锐,只要能融入时代的洪流。

写作活动不仅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而且是一种精神的旅行,我们应该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灵魂,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阳光的地带,让他们在自己的原野上纵情地歌唱,自由地起舞。只有当我们拨动作文教学之弦,坚持以生为本的作文教学策略,才会弹奏出美妙的写作乐章。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前,在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一直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薄弱环节,由于各种原因,布置他们在每次园地写一篇习作,他们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农村是我们农村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他们对身边那么多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很难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我校地处偏远地区农村,学生们的生活面狭窄,体验不丰富,素材积累不充分。不留心观察生活,缺少从生活中摄取材料的能力。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形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合实际的事情);临(像临贴练字般地仿写作文选上的作文,只变换了人物);默(考试时将平时背好的作文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学生脱离实际生活,缺少生活气息,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在作文教学还采用“教师命题—教师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教学流程,不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教师批改不得要领,学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为了改革这一弊端,我校的语文课题研究项目“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方法研究”,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实情,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让学生走向生活,让作文走向生活,作为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化习作习惯,进而有效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效率、质量。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北京市密云县河南寨中心小学的“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方面探索出了一些途径。构建了按季节的变化写景状物和抓住活动记事写人的生活化作文教学内容系列,总结了农村小学生活化作文实施的步骤:课内积累(学习表达方法)——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自由写作(改变传统方式)——即兴训练(捕捉瞬间抒情)——成果展示(享受成功乐趣)。

浙江省桐乡市石门中心小学的“小学农村风俗项目作文研究”课题将作文的范围拓展到农村的民风民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研究探索都各具特色,对作文教学都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的课题研究,正是在省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并尝试在小学教学一线中实践,探索出一种适合我校实际的有效作文教学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

分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并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的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写的境界。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全面提高农村小学作文素养,进而有效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效率、质量。

1、低年级阶段目标

鼓励学生走进农村美丽的生活,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习惯,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农村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中年级阶段的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引导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作文具有农村特色。在习作中用上平时积累的词语,表达方式。在生活中经常练笔,写日记。

3、高年级阶段的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留心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丰富的农村生活素材,写下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习作中乐于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更加丰富读写结合的形式,在生活中经常写日记或读书笔记,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叶圣陶的生活作文理论

叶圣陶先生说:“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写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叶圣陶先生明确地表达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关系。

(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作文教学目标及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五、研究内容

1、 对各个阶段的班级进行调查探究评价,分析当前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情况,研究分析各阶段小学生对作文产生的兴趣学习与教师作文授课方法的关系。

2、开发和利用现代农村的生活环境,丰富农村小学生活作文题材。

3、收集、阅读与应用结合。

4、营造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走“生活作文”之路,初步培养学生作文的习惯,形成有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策略。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写的境界。

5、通过课题实验和研究,反思教学以及撰写教学论文等,进一步转变广大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6、改变作文评讲形式,批改方法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总体研究对象是蕉树中心中小学1—6年级学生。抽样研究的对象是1—6年级个别班级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收集实验对象的材料,针对我校各阶段的小学生现有的作文水平,教师的作文教学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的生活等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农村小学“走进自己生活”的作文教学策略。

2.资料研究法:研究国内外小学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收集资料,及时了解总结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教学试验、观摩、竞赛等方法:通过在不同的年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小学生,通过不同老师的教学实验,课堂观摩,以及开展多种多样的临场个性作文训练,以及开展比赛等方式、寻找适合学生品质提升的作文写作的方式、技巧等,为课题积累实验资料。

4、个案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学习及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进行长期的成长记录,研究他们在教与学的全过程中有无达到预期效果,以便及时调整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等。找出具有典型性的作文教学案例,深入研究探讨,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动效果。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整体实验为3年,从2014年4月到2017年4月,实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各组员分工明确。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做好摘抄,为实验打好良好的理论根基。

3、课题组对我校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情、教情,做好设计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4、撰写好准备阶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7年1月)

1、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研究水平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定学生相应的习作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开展研究工作。

3、开展多种形式活动。

教师方面:专题研究,课堂教学观摩,教学论文、案例、设计、反思评比。 学生方面:多种形式的生活实践和作文竞赛。

4、积累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附教研活动记录表),进行课题过程管理。

5、撰写本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2月—2017年4月)

1、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验收,分析研究效果。

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七、研究的成果及形式

1、课题研究教学设计

2、课题研究图片

3、课题研究相关教学论文汇编

4、学生的作文集

5、课题阶段性总结

6、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八、成员分工

梁云:主持本课题的全面工作 (整理资料,研究报告的撰写,协作成员做好各项研究工作等)蒙敏华、甘发燕:负责低年级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相关的课题资料整理。杨小姬、谢丽芳:负责中年级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相关的课题资料整理。林小芳、谢翠芬:负责高年级段的调查研究工作和相关的课题资料整理。吴萍、谢东兰:负责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吴肖桦:负责资料文件的查阅,学生作品的收集整理。

七、课题研究的成效

本课题的预期成果主要有课题成果报告与资料汇编、论文、教学设计、学生作文集等

研究的保障条件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人员的分工。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强化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外出学习、考察、业务培训。

3、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保证资料、设备、课题研究的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

4、研究进度计划。

5、学校现代化设备设施的齐全。有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 中期目标

1、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从而体验写作的乐趣,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

2.分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并对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进行探索,逐步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文的习惯。

第三篇:谈农村初中生活化的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在农村初中进行作文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农村的大环境,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生活化

作文是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由于多种因素,作文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更为困难,学生总觉得无情可抒,无事可谈。但是,我们来认真分析其原因,就不难发现,是我们没有发现生活中的具体的环境,机械地依照教材要求去教作文的缘故。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农村的大环境,让学生去用心欣赏生活中优美的景色,用情去感受生活中每一个事物,抓住独特环境中的独特场面,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样能起到锻炼与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现将本人作文教学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与大家交流如下: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景,积极应用农谚俗语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处处留心皆学问,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可入文。鼓励学生认识到这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怎么想怎么说就怎么写,只有有“我”在文中,才会有感动别人的力量。

其实学生有很多感受,只是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写作材料。作文不是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生活毕竟是平凡的。只要学生练笔里有好的地方,哪怕是几句有见地的话,一件引人深思的事,都及时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少数学生依然写不出来的,不要逼,硬逼逼不出来好文章,还会产生畏惧厌烦心理。可先练着写日记,由句到段逐渐写多。这样学生就会逐渐由没话说到有话可说了。逐渐的,学生的练笔丰富起来了,下面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真情。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学生作文会由干涩空洞逐渐变得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文思活跃。

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不同,孩子们接触的事物也不同,相互的见识也不同。农村的孩子们从小就接触了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较深的理性认识和深厚的情感。花红柳绿,小桥流水,苍山晚霞,小鸟归巢,奇石险境,月夜蛙声,碧绿麦田……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的孩子美的熏陶,只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这些事物,就为他们描写田园风光,抒写农村生活提供了广泛的写作素材。农村有丰富的语言,并且生动优美、丰富幽默。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农谚俗语,这些语言既通俗又含义深刻,还能表现出农村人民的豪爽真挚的情感和淳朴善良的特点,久而久之为丰富学生语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教给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变迁

农村的学生常常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和农活,这正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经历、体会、收获,同时把优美景色的描写与心中感受结合起来,这无疑也是一篇生动充实的文章了。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日渐新异,农村也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田现代化,农村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素材空间,同时了解祖国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使学生的写作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和教育性。

三.加强生活感悟与想象力的培养

生活感悟就是作文要表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要让学生作文真正联系生活,联系自我,联系阅历体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胡编乱造无真情,过分装饰使人讨厌,无病呻吟使人气愤,惟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的心弦。没有想象力的写作就难以成文学。可见,想象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学生阅读积累少,但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农村的丰富自然资源,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人、事、景进行观察,思考辨别,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扩大知识视野。

四.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使习作过程生活化

“事事洞察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只有生活才是学生作文的不竭动力。例如,在我班同学参加了“校园艺术节”演出活动后,我要求学生就这一题材进行写作,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从这次校园文化艺术节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不认为自己是在写作,而是在进行一项亲自参加的活动。这就是基于学生生活基础之上的作文,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作文,也必定是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事可写的最真实的作文。

(作者单位:青海湟中县田家寨镇丹麻初级中学)

第四篇:感悟作文教学的生活理念

金牛镇小学胡敏从教以来,我一直是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学得充实,学得快乐。但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作文的入门和提高可以说是一个难点,众多老师为此而感到头疼。许多老师仍遵循着应试教育的老路子,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学生不会积累,不会创新,不知从何处下笔,更不能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我一直很困惑:当前作文教学是否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在作文的天地里,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掩没在我们设定的习作的套路上呢?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在一线的教育者应该有这样的同感,作文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应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文章高于生活,但文章来源于生活。面对以上问题,我进行了如下思考和尝试,

一、 加强积累,使学生充分掌握资源。

字词好比房子中的砖瓦。它是房子的基础。我告诉学生写好作文要多读,在读书的同时,要做好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记下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也可以写出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并且,记录下来要再读,注意体会作者运用的妙处,真正把它理解、

吃透,以便在自己作文时能灵活运用。好词好句不但能让文章更靓。更能凸显整篇文章的效果。让读者能感受到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要抓住对生活的积累。

要抓住对生活的积累应先从写日记着手。日记的写作,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的空间。这一点要求学生必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切记不可抄袭,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的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文时感到难,是因为它们的脑海中除了所学的几篇课文和读的一些作文选,基本没有材料可用。他们往往不知道运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作为题材。更不知道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以及节选自己看到的电视剧、动画片和玩的游戏中的某个片断。因此孩子们的作文脱离了生活。显得枯燥无味。体现不出文章中的生动性、形象性。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积累。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要有动人的、感人的故事,这样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是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如在爸爸要去插田,忘记了带劳动工具。这样发生在广大农村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我的巧妙点拨,也是能写出好的习作的:爸爸见我帮他拿工具,对我微笑还说谢谢我。爸爸真是客气,我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在平时,父母亲为我做了多少事呀,我可觉得他们似乎是

理所当然的,我都不会在意的,今天„„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事”,叙说着自己的感悟,文章虽然通俗,但字字句句体现的是真实,特别是最后的感悟让我看到孩子正在成长。他在生活中学会了描述,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分析。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煽情的故事情节。正是这种朴实的语言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

三、引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

许多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觉得地处山区农村见到就是山山水水及大遍的农田还有就是每天重复的生活。其实在这片土地上是学生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故事。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周围去观察树木、花朵,到山林中去聆听鸟鸣、观察小虫的跳舞,到小溪旁去看鱼儿的欢游„„让孩子们在这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再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说出了:那四季常青的天竺葵生长迅速,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绿化山川的好树种;森林可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歌唱欢腾;小鱼儿你为什么这样快乐呀„„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作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去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四、学会赏识孩子幼稚的想法。

“小壁虎呀,你向老牛借尾巴,你是不能用的,小壁虎你应该向老鼠、去向你的姐姐哥哥们借,这样你才能装上你尾巴呀„„”这竟童真的语言就是他们自己的。“小蝴蝶姐姐你哭了”我们应该去赏识孩子那幼稚童真的语言,抒发他们的孩童的世界。为什么我们不能说花儿睡觉了,不再与小蜜蜂做朋友啦,为什么不能说蜜蜂飞进教室,它就是来听我们讲课的,看看我们有没有认真呀„„赏识孩子的幼稚,让他们去借、去写,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也因为孩子有幼稚的想法才使得他们的文章更具有生活性。老师能够去赏识,去尊重他们,学生对于作文就更感兴趣,觉到我们的作文也可以这样来表达。我觉得,想象内容越丰富,越生动,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也越多。联想和想象最能体现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本质。

五、提倡引导真实童真的语言。

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大树是小鸟的家”“爸爸是孩子成长的大树”“沙漠是骆驼的家”“没有失败就没有经历”“我真想追求美好的生活”“我抓到了一只蟋蟀,可是它很调皮,老是要跳走”„„这些充满了童真又呈智慧火花的语言,我们能够说我们的孩子写的不美吗?当学生能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是教师所要提倡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要有引导学生真实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观察中、在口语交际中、在学生的习作中,引导学生去直抒胸意。往往我们更注重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句子的表达,词汇的优美。在写作中又强调在某一体裁的

习作该怎样怎样写,使得学生为了写出老师所要求的模式,只好在空话、假话上做文章了,这样也失去了他们的真实。让我们去引导那真实的童真,让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

理念的转变是一场革命,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作文教学内容、形式、过程、评价及教学策略、方法等一系列的变化,对此,我们要切实把握,才能取得真正的改革成效。有了生活才会有作文,有生活的作文才是好的作文,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第五篇:感悟作文教学的生活理念(钟)

感悟作文教学的生活理念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农村的孩子最怕的是写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每遇到作文,大多数学生不是东翻西找、东拼西凑,就是冥思苦想、胡编乱造,对作文有种惧怕心理。学生虽深处农村,却看不到自然的美,生活的趣,我一直在思考:“当前作文教学是否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在作文的天地里,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掩没在我们设定的习作的套路上呢?”思索后我领悟到,作文应该是学生“我手写我心”,应让学生的作文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文章高于生活,但文章来源于生活。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能力与生活紧密相关,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引领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

许多农村的学生由于地域的限制,觉得除了山水就是农田。其实这片土地上是学生写作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教师应善于引领学生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观察写出自己的故事。我时常带领学生到校园的周围去观察树木、花朵,到山林中去聆听鸟鸣、观察小虫的跳舞,到小溪旁去看鱼儿的欢游„„让孩子们在这自己原本熟悉的环境里重新感受自己没有发现的、没有想到的现象,让他们畅所欲言,他们新奇地观察到:那四季常青的天竺葵生长迅速,有顽强的生命力是绿化山川的好树种;森林可真是鸟儿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的歌唱欢腾;小鱼儿你为什么这样快乐呀„„在自然的世界中孩子们发现到了以前他们没有发现的世界,感受到只要注意观察作文真是有“源”了,作文不难写了。只要能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学生就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细节。

留心生活细节应先从写日记着手。日记的写作,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写作的空间。这一点要求学生必须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切记不可抄袭,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的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在写作文时感到难,是因为它们的脑海中除了所学的几篇课文和读的一些作文选,基本没有材料可用。他们往往不知道运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作为题材。更不知道联系生活中的事例,以及节选自己看到的电视剧、动画片和玩的游戏中的某个片断。因此孩子们的作文脱离了生活。显得枯燥无味。积累生活细节是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是引领学生常“回家”看看。告诉学生写作并不是有了华丽的词汇、优美的词语句,要有动人的、感人的故事,这样作文才是好的作文。而是只有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记录下来,那才是自己真正的作文。引领学生常“回家”就是要引领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要是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都可以写。如在爸爸要去插田,忘记了带劳动工具。这样发生在广大农村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我的巧妙点拨,也是能写出好的习作的:爸爸见我帮他拿工具,对我微笑还说谢谢我。爸爸真是客气,我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在平时,父母亲为我做了多少事呀,我可觉得他们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我都不会在意的,今天„„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事”,叙说着自己的感悟,文章虽然通俗,但字字句句体现的是真实,特别是最后的感悟让我看到孩子正在成长。他在生活中学会了描述,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分析。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煽情的故事情节。正是这种朴实的语言流露出了真情实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

三、组织开展活动,引导体验生活。

精心设计组织开展的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个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加速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努力创造各种生活实践条件,促使学生自觉主动投入生活实践,并且加于随机引导启发,融作文指导于活动中,就可以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学期我组织了一次野营活动以后,回来以后,我以《野炊》为题让学生作文,不少学生的作文就出现了比较多的精彩片段和镜头。如一个学生写野炊生火:“我只想把火烧得旺旺的,一下子把松枝、枯草塞进灶膛,伏在地上用力吹气,没想到一股浓烟倒灌出来,熏得我眼泪直流,咳个没停”。就这几句话,把一个平时不善家务的小家伙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事实也正是如此,学生参加了实践,就会有切身的体会。在活动中,学生看了、听了、想了、也做了,内容越丰富,他们的感受就越多,体验就越深刻,作文起来就得心应手,也就不难了。

四、引导学生说真实的语言。

孩子们的语言就是一首精美的诗:“大树是小鸟的家”“爸爸是孩子成长的大树”“沙漠是骆驼的家”“没有失败就没有经历”“我真想追求美好的生活”“我抓到了一只蟋蟀,可是它很调皮,老是要跳走”„„这些充满了童真又呈智慧火花的语言,我们能够说我们的孩子写的不美吗?当学生能把自己的所看所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管怎样是教师所要提倡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更应要有引导学生真实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在指导观察中、

在口语交际中、在学生的习作中,引导学生去直抒胸意。往往我们更注重了文章的结构,文章的句子的表达,词汇的优美。在写作中又强调在某一体裁的习作该怎样怎样写,使得学生为了写出老师所要求的模式,只好在空话、假话上做文章了,这样也失去了他们的真实。让我们去引导那真实的童真,让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

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处处都是写作的素材。小桥流水,山谷田园,民风淳朴,民俗奇特,无不蕴含着知识与神秘。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这样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上海消防工程投标下一篇:上海游记游玩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