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双语教学的实施及效果调查

2022-09-12

为进一步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加速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 富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及天津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既培养临床操作能力强和外语应用能力强的高级医学人才, 学校决定加强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 (简称双语教学) , 通过课程建设和制定政策等, 使本科教育的双语教学工作呈现新的局面。

双语教学是指将母语外的另一种外国语言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教学, 并使外语与学科知识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在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流行病学作为精品课程为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科组于2006年开始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双语教学。为了解双语教学实施后教学效果及学生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整体评价和要求, 学科组进行了实施双语教学后的效果调查和工作总结。这对于今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 进一步推广双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双语教学的实施

流行病学课程组进行双语教学均有完整的英文教案和讲稿, 教师备课充分, 学科组定期开展双语教学集体备课。授课中采用100%英文板书, 标题和专业词汇第一次出现时中英文对照。英文讲授占课堂讲授的50%以上, 重点和难点解释用中英文讲述, 讲解清晰流畅。教师外语词汇、词句应用得当, 英文发音准确、语言规范、语速适中, 安排课前预习、课上提问和课下答疑, 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悉心讲解。双语教学均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手段先进, 幻灯制作精美、图像清晰。学生均有英文原版教材。考试卷英文占50%, 名次解释用英文回答, 其余可选用中文或英文回答。

2 双语教学效果的调查

2.1 对象与方法

2.1.1 调查对象

在学习流行病学专业课程的学期末, 分别随机从预防医学专业本科2003级和2004级学生中各选择42人, 男女生各占一半。

2.1.2 调查内容

采用自行编制的《双语教学实施效果调查表》, 调查表内容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 (以是否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为标准) ,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情况 (6个条目) , 学生对选用英文教材的评价 (7个条目) , 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 (6个条目) , 学生对授课和考试方式的评价 (8个条目) 等。

2.1.3 调查方法

对调查对象采用现场发放调查表, 采取独立填写、不讨论、现场监督、统一回收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

2.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进行卡方检验, 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2 结果

2.2.1 调查表的回收率和完成率

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 回收84份, 实际回收率为100.00%。84份调查问卷中, 所有条目经检查均被完整填写的问卷82份, 调查表完成率为97.62%。

2.2.2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2003级实际参加调查42人, 男女生各21人;2004级实际参加调查40人, 男生19人, 女生21人。2个年级学生间的英语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见表1) 。

2.2.3 调查表测试结果

(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可情况:2个年级学生间对双语教学的认可情况6个条目之间比较均未有显著性差异。大多数学生 (>50%) 认为通过双语教学, 学习兴趣、英语阅读水平很有提高;英语表达水平、英语听力水平有一定提高;课上对专业知识的接受程度、课程整体学习效果有一定提高, 可以接受双语教学, 结果 (见表2) 。

(2) 学生对选用英文教材的评价:2个年级学生间对英文教材的评价情况5个条目之间比较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见表3。由于英文教材与中文教材在编写体系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与教材体系不合理的比例较高 (>40%) ;由于购买英文原版教材价格昂贵, 希望使用自编双语教材的学生人数, 2003级为35 (83.3%) , 2004级为33 (82.5%) ;所有学生均希望提供更多的英文参考文献或书籍。结果 (见表3) 。

(3) 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2个年级学生间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情况6个条目之间比较只有课前课后辅导一项存在显著性差异, 其余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见表4。课前课后辅导一项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 可能与学科组为2004级学生提供更多的网络资源有关, 学生可以更灵活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导致辅导效果有所提高。结果 (见表4) 。

(4) 学生对授课和考试方式的评价:2个年级学生间对授课和考试方式的评价情况8个条目之间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见表5。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方法给予认可, 双语授课中板书和讲解时英文所占比例在50%~70%为学生所接受, 而考试中英文比例控制在50%以下学生认为较适

3 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旨在培养能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2]。流行病学课程组为适应医学教育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 达到“培养外语能力强”的医学生的要求, 很早就制定了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课程建设规划, 逐步进行多方面积累, 并针对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效果的相应措施。

从事双语教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双语教学要求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课程组现有教师10人, 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人, 硕士生导师6人 (含博士生导师) , 主讲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均能够进行双语授课。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 在教研室教研活动时定期举办专业英语学习, 要求年轻教师旁听留学生的流行病学全英文授课, 每次双语授课前进行集体备课和试讲, 保证教师的英文授课质量。近三年主讲教师中已有4名教师完成了为期半年的国内外英语研修, 今年还将派出一名教师出国研修。课程组教师双语授课水平不断提高。

接受双语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没有良好的英语基础, 学生课上对专业知识的接受能力、课下的消化能力必然受到负面影响, 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果下降。由于近年来学校和学生普遍重视英语学习, 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但由于多以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英语水平的标准, 所以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有较高的应试性和功利性, 不利于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为了保证双语教学质量, 课程组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第一, 学生没有进行专业课程学习之前, 由班导师督促学生的英语学习, 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不断提高;提前推荐学生多阅读专业英语文献, 不断提高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第二, 双语教学课堂英语授课比例逐步提高, 从流行病学总论到各论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 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重点突出常用专业词汇的英文介绍和用英语描述本课程内容的基本表达方法, 并且尽可能使用中英文对照[3]。第三, 增加课前英文预习, 课上重点、难点突出重复, 课后中文辅导答疑, 通过三位一体的相互印证, 确保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第四,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 采用启发式、交互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弥补了由于双语教学比单纯中文授课在课时相同情况下, 授课内容压缩的问题, 学生对流行病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都能够全面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在教材使用方面, 我们决不照搬照抄英文原版教材, 而是按照人民卫生出版社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的教材体系, 合理借鉴和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以适应教学大纲的要求。此外原版教材价格昂贵是阻碍双语教学大规模发展的“拦路虎”[4]。学科组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制定计划开始组织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开展双语教学是必将得到推广和普及的一项教学手段。双语教学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融英语与学科知识教学于一体, 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与手段, 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阅读能力, 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阅读有关专业书刊、获取专业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对流行病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两年来的调查和总结, 我们已经逐步摸索并建立了一套适应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流行病学双语教学体系, 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为进一步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医学生开展流行病学双语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为了解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流行病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及学生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认可程度、整体评价和要求, 进行了流行病学双语教学的效果调查, 并提出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 以便今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流行病学

参考文献

[1] 谢娟, 刘新民, 王建华.流行病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4:149~150.

[2] 李若男, 邹金屏.合理开展双语教学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7 (1) :51~54.

[3] 梁朋, 郑克勤, 周汝滨.《医学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 2007, 15 (2) :322~323.

[4] 杨美珍.双语教学中引进原版教材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 2007, 93 (1) :67~6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学业余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训练下一篇: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