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11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根据信管专业实践特点及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对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展开了项目驱动式的改革。本论文阐述了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特点,结合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培养具备扎实基础、较强创新意识的企业信息化人才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论文 篇1:

财务共享环境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进思考

【摘要】在社会各界的大力呼吁和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财务共享逐渐替代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被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所采用。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变革,如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财务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财务管控能力的增强等。来自于实务界的创新性发展必然会对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产生显著的冲击。为了应对财务共享的冲击,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该通过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更新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改革,优化高校的人才输出,满足社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一、引言

2013年12月6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该工作规范第三十四条明确指出“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呼吁和支持下,许多大型跨国公司都逐步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会计处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以此降低公司成本和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在我国,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提供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成为了未来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逐步普及,我国的实务界面临财务集中、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财务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财务管控能力的增强等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变革,进而导致传统的会计人才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受到了影响。因此,在财务共享趋势下,如何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是目前高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二、财务共享的特点

财务共享的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美国企业集团,如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等,该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集团面临的“大企业病”、公司成本的增加、财务风险的加剧以及财务决策效率的低下等一系列问题。据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统计结果显示,超过50%的财富500强公司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公司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我国,2005年中兴通讯首次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由此拉开了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帷幕。

借鉴张瑞君等(2010)、何瑛和周访(2013)等研究,本文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依托于信息技术,通过集中并统一处理分散在不同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的新型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优化组织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及控制财务风险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财务业务集中并统一处理的新的财务组织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前,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是建立在契约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流程再造理论的基础上,但不同理论的着眼点有所不同(何瑛和周访,2013),而本文主要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从本质上来讲,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集中后进行财务流程再造(何瑛,2013),是一种管理模式的创新(张瑞君等,2008)。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是分散式的财务核算,这种管理模式更适用于公司发展的初期。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业务模式的更新,分散式财务核算的弊端逐渐凸显,而采用集中式财务核算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则更适合企业的长期发展,详见表1。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较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实现了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效率

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原来分散在不同业务单位的相同業务集中在一起,通过资源整合,最终实现财务共享。而在财务共享之前,实现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是基础。以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过程为例,张瑞君等(2010)研究指出,中兴通讯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的第一阶段是财务统一阶段,实现会计编码、会计数据、财务制度和财务流程的统一,为下一阶段的财务集中和财务共享打好基础。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只有实现了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才可以在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下将大量的重复性和分散的分子公司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其中,财务核算流程的标准化程度则决定了财务共享中心整体的工作效率,而标准化的执行程度则决定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张庆龙,2015)。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实现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进而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及效率。

2.降低了公司财务运营成本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方面,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精简和优化了组织结构设计,实现了财务核算的流程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了财务核算人员的需求数量;另一方面,在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核算程序的分类和细化,实现了专业化分工,进而降低了对从事该项工作的员工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这两个方面都有助于通过降低员工的雇佣成本来直接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刘汉进和方阳(2012)明确指出,中兴通讯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公司节约了50%~70%的财务运营成本,而其财务处理效率也由原来的平均2.8天提高到了现在的0.22天。

3.强化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能力,有助于加速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企业规模的扩大增加了组织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了组织决策的效率,进而很难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及时、有效地反馈。然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集中核算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管理、集成网络财务系统以及决策支持系统等,可以随时通过数据库调动相关财务与业务信息,如实现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的电子化,进而实现对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管控。通常来说,公司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定位与公司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通过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可以实现公司战略与公司财务、公司财务与公司业务的相互融合(李心合,2008),进而有助于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加速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定位和公司的战略目标(王德宇,2015)。

三、财务共享对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

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大型企业集团的逐步普及和应用,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受到影响。具体来看,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数量和素质要求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另一方面,现有的培养模式无法提供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的财务人员。

(一)财务共享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数量显著降低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如中兴、华为、海尔等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很多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之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和财务共享实现财务核算的规模经济,精简财务人员的数量。通过信息技术和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将会计核算职能集中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统一处理。对于大量重复性的、同类型的经营业务,财务共享中心通过标准化的业务流程和专业化的财务人员不仅可以提高经营业务的处理效率,而且可以通过批量化处理实现规模经济,进而显著削减财务人员的数量。毋庸置疑,这对于高校会计专业的就业规模将产生巨大冲击。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对于高校来说,会计专业到底应该扩招还是缩招,会计专业的既有优势是否依然存在,会计专业的未来前景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注意和思考。

(二)财务共享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显著提高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现在及未来的必然趋势。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实现财务核算职能只是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及时、准确地通过会计信息系统为公司内部的各项决策提供有用信息,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以中兴通讯为例,在财务人员专业化的过程中,基于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需求专门成立了业务财务部和战略财务部。其中,业务财务部更侧重于对各业务单位的价值评价和决策支持,而战略财务部则负责为公司的总体战略提供决策支持。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实现财务职能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战略财务管理的职能(张瑞君等,2010),这就必然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注重于专业技能的教育,却忽视了对于预算、投融资决策等财务决策方面、业务流程方面以及公司战略方面的素质培养。这要求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在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现有的培养模式脱离实践

目前,各高校会计专业主要采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ERP沙盘模拟实训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虽然通过这些实习或实训可以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过程、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业务处理,并能够根据多变的经营环境来制定正确的企业决策。然而,这种培养模式与实践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无法使学生快速融入企业的实践中。针对目前逐渐普及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说,更是如此。与传统的电算化和ERP系统相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基于流程再造的财务管理变革,与各高校现有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根本无法相对接。因而,如何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高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是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四、财务共享趋势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在财务共享服务的冲击下,针对我国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更新课程体系,以此为基础对各高校会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做贡献。

(一)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促进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型

目前,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更侧重于财务会计,即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随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广泛应用,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财务会计的重要性逐渐弱化。在政策方面,我国财政部也在逐渐推进和加强我国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财政部于2014年10月27日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2016年10月21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2016]19号),进一步指出要“全面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指导、推动管理会计有效应用”。

在这一系列的政策呼吁和支持下,作为培养会计人才摇篮的高校也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促进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型,降低核算型人才的培养,加快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冲击下,随着财务人员需求数量的降低,传统财务人员必然面临角色的转型(唐勇,2015)。对于高校来说,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管理会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结合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根本上促进财务人员的角色转型。

(二)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高校实践教学的有效对接。因此,高校可以转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重视校企合作类实践教学。除了在现有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和ERP沙盘模拟实训的基础上,高校可以加强校企合作,与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发现并吸纳优秀的会计人才。另外,校企合作也可以通过企业管理人员到高校做讲座、讲课等来予以体现,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未来顺利走向实务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更新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安全意识和外语能力

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至关重要,对于未来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孟焰和李玲,2007)。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实务界对于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易玄和刘冬荣(2012)以1999~2001年间和2009~2011年间我国的部分高等院校为样本,研究发现,我国各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教育仍存在课程设置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课程设置与实务需求相脱节以及教育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结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各高校应该更新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安全意识和外语能力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这就必然使得兼具信息管理能力和會计专业技能的人才更具有优势,而加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对于其未来的会计职业生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目前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公司通常都是大型企业集团,甚至很多都是跨国企业。因此,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背景,提高会计人员的外语能力是其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瑞君,陈虎,张永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J].会计研究,2010.07:57-64.

[2]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59-66.

[3]何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集团财务流程再造的路径与方向[J].管理世界,2013.04:182-183.

[4]张瑞君,陈虎,胡耀光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03:19-27.

[5]张庆龙.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案例启示与对策思考[J].会计之友,2015.22:2-7.

[6]刘汉进,方阳.基于内部资源整合的企业共享服务述评[J].管理学报,2012.10:1562-1568.

[7]李心合.信息化与财务流程再造[J].财务与会计,2008.04:61-63.

[8]王德宇.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5:160-163.

[9]唐勇.财务共享服务下传统财务人员的转型[J].财会月刊,2015.19: 18-21.

[10]孟焰,李玲.市场定位下的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基于我国高校的实践调查证据. 会计研究, 2007.03: 55-63.

[11]易玄,刘冬荣.环境变迁、需求变化以及大学会计教育改革——来自我国大学的实证.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156-161.

作者:任启哲 黄珍

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论文 篇2:

独立学院信管专业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 根据信管专业实践特点及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要求,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对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展开了项目驱动式的改革。本论文阐述了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特点,结合本次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培养具备扎实基础、较强创新意识的企业信息化人才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关键词] 信管专业;项目驱动式教学;实践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9. 052

1 引 言

实践教学已不是信管专业理论教学的一个延伸,从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角度来看,实践教学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提高,注重社会职业的需求。然而,目前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一些方面不能满足社会对信管专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信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2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意义

2.1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是指从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出发,结合相关企业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通过有效配置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训、实验、模拟实习、综合实习、创新活动、毕业论文等)的内容、工具、方法、手段等,建立起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的,有明确的教学大纲、考核大纲和检验制度,教学内容侧重于实践知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走向社会、积累实践经验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

2.2 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 拓宽业务范围,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由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交叉性和创新性, 使得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实践教学有利于巩固、验证和整合知识;

(2)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能力和激发创新理念;

(4)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调和沟通能力;

(5)实践教学有利于优化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师知识水平。

2.3 信息商务学院信管专业实践课程传统体系

信息商务学院信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总体安排在改革前是所有实践课程分布到8个学期,平均每个学期有3周实践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

3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及其特点

3.1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源于德国职业教育在20 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为引导的教学方式, 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它是一种以现代企业的行为为目标, 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全面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是有利于高校学生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3.2 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3.2.1 教学形式主线化

传统式教学是以知识为驱动的,其内容组织以教材为依据,以知识为核心,按照指定的教材章节顺序进行组织。而项目驱动式教学中需要把教学内容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重新划分整理,把教学内容按照项目的拓展和递进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这种主线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便于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系统的实践理念。

3.2.2 教学主体学生化

项目驱动式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项目任务,然后学生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知识和与其他同学的协作与交流完成项目任务。教师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教学主体的这种改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 考核方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较单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而项目驱动式教学,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围绕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这一主线进行的,项目的完成是通过团体合作完成的,因此,考核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组内评价、学生自评相结合的多元化方式。

4 项目驱动式教学改革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综合实训,同学们一致反映很多方面取得较大收获,如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运作过程,学到了实践知识,同时进一步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积累了素材和资料。

为使以后的实践教学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结合本次实践成果,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4.1 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是实现信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来说,建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系统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科性质决定了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当紧随信息技术和社会需求的发展,具备时代性特点。其实践课程的设置应及时吸纳新的前沿应用学科,及时将当今企业信息化的热点技术,纳入实践教学当中,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动态课程体系。如在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考虑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问题,还要考虑计算机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相关的课程实验教学的设计问题,将IT 项目管理、ERP 、CRM 、SCM 等当今企业信息化的热点技术,纳入实践教学当中。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如图1 所示。

4.2 建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支撑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见图2)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条件保障体系,二是运行保障体系。条件保障体系指的是为实践教学提供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方面的保障,属于硬件设施;运行保障体系指的是为实践教学提供管理、组织、协调、实施、评价等方面的保障,属于软件设施。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对实践教学的实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管控、信息反馈、实施进程、效果评价等方面。支撑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4.3 完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一成不变地沿用自己的或者认为别人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从事实践教学,要根据设备设施的改善、教学环境的提高、基地条件的变化、企业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成有针对性、有合作性、有控制性、有反馈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应采用一些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1)打破单一的授课方式。打破单一的教师课堂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邀请资深教授、著名企业CIO 开展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介绍企业实际应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实施过程以及系统运行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以帮助学生获得一些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启发他们加强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2)网络教学。现代网络具有庞大的信息量,如果能利用好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和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就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课堂之外在线进行实践课的学习、交流、沟通与讨论,拓展和延伸实践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问题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老师提出任务和一些与该课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组织团队或按老师要求组织团队,分工合作,积极主动地完成实践教学项目,并且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指导、答辩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分流教学。由于学生毕业后去向不一样,可以将学生划分为A(就业)、B(考研)、C(创业) 3个不同的培养群。不同层次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实现老师给定的目标,其自信心、主动性将会得到大大增强。

4.4 增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机会

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时间,并且由专业教师进行跟踪与指导,同时进行考核,考核应与学位挂钩。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或社会实践可使学生提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培养其分析判断社会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对学生的需求。

4.5 建设模拟教学平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平台的创建,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思路,分析软件的系统结构、总结软件的不足及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管理工作的认识,掌握信息处理方法,进行编制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际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和获取新知识,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参与实际工作,使学生了解社会和工作,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4.6 建设实践实习基地,加强校企联合

实验室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实验内容具有较强的局限性。这样就需要学校积极地走出去,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取得联系,尽可能建立合作关系,将企业建成学生的实习基地,更多地创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条件和环境。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走出实验室,走向社会,走向生产第一线,真正地学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高校的人才和科研优势为企业服务,从而将企业与学校双方资源有效整合、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4.7 加大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师资引进和资金投入力度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是它的应用型和创新型,具备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必要保障。如果任课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工作背景和实践经验,将很难指导学生去完成一个综合型、设计型或创新型的实验。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引进的力度,引进一些有实际工作背景和相关经验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改善教师结构,为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保障。同时通过选拔学科带头人,带动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教学,造就一支年轻有为的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向应用型实践教学方式转变。

5 结 语

信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漫长的工作,我们只是刚刚起步,仅做出了初步探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昌平,李烨,赵雪芹. 信息管理类专业互动式与全程教学改革的实现[J].情报杂志,2010(2):156-159.

[2]李红霞. 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60-62.

[3]程延炜,霍明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企业家天地, 2009(12) :240-241.

作者:王芬

信息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改革论文 篇3:

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索

【摘 要】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制度体系建设、成效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对构建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阐述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及其构建措施,为电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商物流 旺进淡出 实境化 实践教学体系

【中圖分类号】G  

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职业教育特征的重要体现。广西商业技师学院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专业分别成立于 2000 年和 2010 年,电子商务专业主要面向互联网新零售电子商务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经济、管理、商务知识,能胜任美工、营销、物流、谈判、管理、电子商务营销、电子商务交易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现代物流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本地区大中型仓储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掌握仓储、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客服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仓储保管、物流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客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可行性,将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构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的指导思想。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为指导,以电子商务及物流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以新常态下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为支撑,以培养同时具备“双创”精神和社会责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最终目标。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召集企业专家进行座谈,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在职教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总结调研数据,形成具有行业特色、对接企业人才需求、符合专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提炼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构建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逐步提升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旺进淡出。以“6·18”年中购物节和“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电商物流企业用人紧张为契机,实施旺进企业开展“实境化”实践教学活动,由企业带班组长为指导教师,带领和指导学生在合作企业真实工作岗位中开展实践教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企业用工问题;另一方面,对接企业岗位要求,快速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水平。节后,电商物流企业用工需求回归常态,实施淡出企业返校开展“实境化”实践教学活动,由专业教师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仿真实训场馆中开展实践教学,以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继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实境化。在整个旺进淡出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就是企业实际生产的场所或者校内仿真实训场馆,即教学场馆实境化;学生实践操作的任务(实践教学的内容)就是企业岗位任务或经过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即教学内容实境化;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教师就是企业的带班组长或者校内“双师型”教师,即专业教师实境化;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就是企业的真实员工或者模拟企业员工,即学生角色实境化。

(三)实习教学。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第三学年进入顶岗实习教学,学生由实习管理部门安排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由原来的“实境化”实践教学过渡到真正意义上的“实境化”实习教学,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同时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实习教学效果评价制度。

(四)制度体系。制度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成效评价体系。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依据是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实施过程监控手段是依据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成效评价标准是依据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通过系列的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从制度层面上保障了实践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及可监测性。

(五)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建设和师资力量保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保障建设方面,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推进基地“实境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效果评价体系建设。师资力量保障建设方面,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合作培育教师团队,学院安排专业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参与合作企业生产,同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企业安排带班组长和骨干成员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根据电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需求,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以“双师型”教师和“一体化”教师的打造为切入点,通过校企互聘、互兼的人才交流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师团队,为实践教学的正常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二、实施电商物流专业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的举措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电商物流专业实施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发展战略,以行业为依托,以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立了旺进淡出“实境化”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目前与上海某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某便利店有限公司、广东某造纸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设了“壹号新零售创业店长订单班”“叉车驾驶与维修高级工订单班”,为企业定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我们以学院原有制度为基础,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相关的制度进行了完善,确保实践教学活动安全、可控。

(三)改革实践教学成效评价体系。中职电商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包含校内实践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两大部分。校内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内容、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等;企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专业与实践岗位匹配度、专业技能与企业用人要求符合度、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教师的个人成长等评价标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应健全评价反馈机制,积极获取来自各方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的评价反馈信息,并对评价结果善加利用,促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高度认同感,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四)完善实践教学基地保障体系。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场馆“实境化”建设工作,完善实践教学基地保障体系。通过调研,遴选出符合实施校外实践教学要求的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同时,邀请企业骨干参与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仿真企业真实生产场景,逐步完善升级校内实训场馆,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场地保障。

(五)提升师资力量建设水平。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共享机制,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教师“实境化”建设水平的提升。企业骨干担任指导教师,将先进技术工艺带入校园,同时参与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提升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条件,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开展调研和挂职锻炼,了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参与企业生产及科研项目,为企业排忧解難,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三、讨论

从 2017 年开始,电商物流专业学生试行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与建设,从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制度体系、成效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方面都得到了完善和提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荣获一、二、三等奖共计 13 项,例如,现代物流专业学生参加 2018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现代物流综合作业赛项比赛荣获团体三等奖,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参加 2018 年第一届“希毕迪杯”商业营销方案设计大赛荣获团体赛一等奖,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综合职业能力显著增强;专业教师参加或者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斐然,共荣获各级奖项 20 余项,例如现代物流专业教师参加 2019 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现代物流综合作业”项目获得一等奖,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参加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比赛荣获一等奖,专业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提升明显,教师技能比赛成果丰硕。企业获得了人才、学院获得了声誉、学生获得了技能和工作、教师获得了业务能力提升,企业、学院、学生、教师四方共赢。电商物流专业学生试行旺进淡出“实境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果,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总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任务重、时间长、内容多,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这条路上还要继续努力,坚持以学生为本,摸清人才培养的规律,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德斌,彭小宁,张 文.校企合作的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大学教育,2019(7).

[2]杨玉梅,刘全礼,石松利.构建药学专业“一体化、阶梯式、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1).

[3]樊庆和,王永华,王秀霞.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教育实践,2017(11).

[4]刘 芸,何赛枫,孙国政.厦门理工学院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6(4).

[5]唐孝中.新零售时代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18).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GXZZJG2017A022)终结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何天龙,男,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商业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为电商物流专业教育教学;冯奕东,男,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广西商业技师学院,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教学。

(责编 卢建龙)

作者:何天龙 冯奕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案例教学运用于高职教育学论文下一篇:现代中学数学教学教育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