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原则语文教学论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关爱原则语文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关爱学生,热爱语文教学,认真钻研教材,这都是激情点燃语文教学的源泉。课堂上更需要老师的激情燃烧。【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激情最近听了不少语文课,有位教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关爱原则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润花蕾,育桃李

摘 要: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一个教师会关爱学生,理解尊重学生的话,会让学生心胸开阔、心情愉快、积极向上。因为学生会尊重你,听你的话,会更珍惜你的劳动,会让你开心、满足、幸福。关爱学生会让你一分付出,百倍收获。教师的关爱对学生至关重要,但关爱也应慎施。关爱要在适宜的时机,关爱的关键是尊重和平等,关爱要有重量,但不应成为负担,要在原则中彰显人性的温暖,关爱是一种高尚的要求和引领。

关键词:关爱艺术;道德与法治;教学

记得我任教的班级里曾有思×和媛×两位女生,思×同学成绩很好,而媛×虽然努力、乖巧,但成绩欠佳。她们非常要好,天天同进同出,连上厕所、中午吃饭都在一起,我认为很有必要多关心一下媛×。有一回我对媛×说:“以后你要动作快一些,不能老是和思×同一个节奏,她的基础要好些,你和她同样的节奏是不利于自己提升的。”本以为媛×会很感谢我的好意并认真听取,不料媛×听后情绪激动:“毕老师,您是不是轻视我,觉得我不如思×啊?”闻听此言,我心里颇为诧异和不悦:关爱居然也有错?

教师无私的关爱是人间至美,关爱自然没有错。但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及其方式是否应更应斟酌?教师的关爱对学生至关重要,但关爱也应慎施。

一、关爱在适宜的时机

对于即将在沙漠中渴死的人,你给他一口水,也胜似琼浆玉露;对于在饥饿中苦苦挣扎的人,你给他一片面包,会比山珍海味更美味。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始终沐浴在我们的关爱中。但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关爱和其他的教育教学行为一样,需要选对时机。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不缺关爱,这是片面的。关爱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主观体悟,在成长、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其实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一些方面感到困惑,需要关爱,这个时候他就会有受关爱不够的主观感受,形成“关爱缺乏期”。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这种情况,并适时地去关心他们。我班有一位同学冰×,道德與法治成绩一直领先。但一次考试后我发觉她情绪低落,看她试卷,又是高分。带着纳闷我和她谈心,却惊讶地发现她对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成绩非常担忧。我意识到,她其实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生怕自己维持不了好成绩。她想和同学交流想法,却又怕别人说她矫情。于是我告诉她,首先,你能维持这样的好成绩本身是你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方法合理正确的结果,你对自己要有信心,很多同学在羡慕你呢!其次,成绩即使有波动也是正常的,它可以让你发现问题,会让你今后走得更远。第三,带着对未来的美好预期远比当前的患得患失更有利于成绩的提高。谈话后我觉得她释然了许多,也更自信了。

二、关爱是尊重和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在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显然处于关爱者的角色,学生是我们关爱的对象。但由于我们是教师,在学生面前自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往往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把对学生的关爱当作了一种赐予,我们希望学生无条件理解并接受这种关爱,并按我们的要求理想去执行。显然,这种关爱在学生眼中是缺乏尊重和平等的,这就很难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自然,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很难达成。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尚未独立却渴望独立,强烈期望得到尊重和认同。所以,我们教师在毫不吝啬地施予关爱的同时,要考虑施予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被尊重和被平等对待的感觉。有一次我对道德与法治成绩欠佳的锦×说:“以后你最好额外做一些题目,并把不明白的地方汇总起来,然后我再给你补补课。”不料他并不领情:“毕老师,我觉得自己不差,不需要补课。”后来,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我向他建议:“我很想当面听听你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想看看我们两个的见解和思路有何差异?你愿意吗?”没想到锦×同学此后经常拿着自己的作业来和我交流,并认真听取意见,成绩明显有进步。

三、关爱有重量,但不应成为负担

我们应站在被关爱者的身后,和他们一起承担。任何关爱都带有期盼,这种期盼能给人以激励,同时,也可能对被关爱者带来无形的压力。我们要尽力防止自己施加的关爱成为“令人恐惧的关爱”,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这样,这样只会使我们的学生戴着镣铐去跳舞,自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同时,我们还要真正认识自己关爱的对象,了解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支持他们,和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共同成长。婷×,我班级里的一位女生,成绩优秀,对很多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为了鼓励她更好地发展,我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却没想到,只要我一提问她,她马上就手足无措,张口结舌,什么也说不出来,回答过后情绪低落,又生自己闷气。我在课堂上对她的关心和在意实际上让她一上课就心理负担加重,正常的学习就走样了。我开始了解到她是一个不善于当场表达的女孩子。我找她交流,给她提两条建议,一是要抓住各种机会加以锻炼,以提升这种能力。二是要正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来要尽量避开那种对当场表达、随机处置要求高的专业或职业。与此同时,我主动改变关心她的方式,从而使她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轻松从容而有尊严地学习。

四、关爱,原则中彰显人性的温暖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成长的过程,也是规范不断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无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职责,引领是需要的,规范是必要的,甚至批评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想,所有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手段中都不应该缺失我们无私的关爱,这本身就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原则。对于学生而言,原则和规范也是必要的,因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避免那种简单、粗暴、严苛的方式。再坚持原则,再严厉的批评,也不应该缺乏人性的温暖。无论出于何种高尚的理由,教育绝不是寒冷的冰霜,而是感召人的热腾腾的暖流。我曾经发现班级学生在一次回家作业中明显存在抄袭现象(参考答案其实有错误,而我班有些同学不动脑筋,直接抄了错误答案),当时非常气愤,决定要严厉处置。但静下心一想,可能也没有多大用,还气大伤身,决定换种方式。到班级后,我说:“我一直相信同学们能独立完成回家作业,因为这是起码的诚信。况且我们道德与法治是开卷考试,同学们完全可以‘抄书’,但今天我发现我们班有抄袭参考答案的现象。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不能接受的,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今天放学前,我不会主动追究此事,因为我想让相关的同学主动承认并改正错误。下午第一节课、第二节课我七年级有课,不在办公室,我希望相关同学能在这个时候将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深刻反省放到我抽屉里,可以不署名。”当天下班前,我在抽屉里发现五份反省书,其中三份没署名,两份在署名处画了一个作惭愧状的头像。而后,学生作业的真实度、质量都大大改观。

五、关爱不仅仅是无私的施予,不仅仅是宽容,还是一种高尚的要求和引领

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一位卖水果的家长在市场遇见了自己儿子的班主任,家长客气,硬塞了班主任一箱苹果,班主任推辞不下只能收下。(在市场里相互推搡,影响不好)以后班主任遇到这个学生违纪时,总是下意识地放松要求。结果使这个学生在学习、品质、日常行为方面都出现了下行趋势。教师的关爱对学生发展不可或缺,关爱中自然也含有理解与宽容,但比宽容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有向善、向上的引领。宽容固然重要,它可以使人在有过失时保有尊严,让人体会关爱的温暖。但如果关爱仅仅是宽容,而缺少了高尚的要求和引领,那么我们施予的宽容和关爱,就有可能沦落为一种放纵和滥爱。关爱的要求和引领是具体的,它可以是丰富知识的吸引,可以是崇高理想价值观的引导,也可以是社会公认的准则、规范的约束。我们对学生关爱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这些要求,需要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对学生施加积极引导,从而内化为学生心底自觉接受的规范,而不可能纯粹自然地在学生心中生长出来。所以,即使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关爱,也是有责任的。

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学生始终怀有一种深深的理解和关爱。理解和爱护都需要付出,付出同样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法治与道德教师应“施关爱于人”,要乐于奉献,而奉献的方式方法则要讲究艺术,这也就是关爱至美,也需慎施的道理。

美国教育家艾德勒说过:“凡是没有艺术介入的地方,我们就不能称之为教育。”因此,教育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学会巧妙地利用教育艺术。同样,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关爱艺术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和提高,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施予关爱的过程中讲究策略和方法,才能达到关爱的真正效果。

虽然工作十多年了,但我将继续努力,寻求更高境界的教育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崔福林,王国英,许春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5-03.

[2]许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初探[M].人民教育,1999(10).

[3]陶金宝.成为有思想的教师[J].语文教学,2011(15).

编辑 孙玲娟

作者:毕素芳

关爱原则语文教学论文 篇2:

如何使语文教学激情燃烧

【摘要】关爱学生,热爱语文教学,认真钻研教材,这都是激情点燃语文教学的源泉。课堂上更需要老师的激情燃烧。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激情

最近听了不少语文课,有位教师的课让我印象深刻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她上得很认真,让你很难找出明显的失误,但总觉得课堂效果不佳,缺少一种激动人心的力量,后来细细一对比,才明白她的课堂缺少的就是激情。因为缺少了激情,所以课堂教学显得有些平淡;因为缺少了激情,所以学生的学习也就有些被动。曾经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告诉我:“上语文课很容易,但要上好却非常难,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要有激情。”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那么如何使语文教学激情燃烧呢?我针对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并借用专家学者的话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爱”是点燃教师激情的源泉

1、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要使学生热爱你的教学,你就得对他们有激情,这激情就是—学会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体贴与温暖后,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也只有建立在这种情感基础之上,教师的课堂讲解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之与自己达到共鸣。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反之,如果教师平时对学生漠不关心,缺乏爱心,而只是靠仅仅在课堂上用情感去打动学生,往往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无私的真诚的爱学生,才能使我们产生教学的激情。对学生有了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学生的种种过失;对学生有了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对学生有了爱,也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爱”是语文教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语文教师的职责是教好语文教学,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激情那就得—学会爱语文教学。俗话说得好:“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这一职业,就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份职业中去。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语文,以当语文教师为荣,才能以这自豪感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激情去培养学生丰润的语文情感;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民族的语言,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母语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才能把汉语的魅力用最璀璨的语言、最激情的文字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以奇妙无比的享受。

二、课堂是检验激情的主要阵地

所有课前准备说到底都要拿到课堂上检验是否有效,而课堂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存在许多课前无法预知的因素与可能性,学生的反应课堂可能产生的氛围都是无法预知的,这就需要一个老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与驾驭能力来对课堂进行调控。经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不长,只占15-20分钟。如果一堂课始终高度紧张,节奏单一,学生便会出现“大脑疲劳”的状态、教学效果也不好,而学生对于老师课外话题的反应一般较为感兴趣、怎样做到张弛有度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大胆进行创新尝试,本着“一课一得”“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我便采用了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

1、激情的导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次听一位教师教演讲词的有关知识,她首先是做了三分钟即兴演讲,内容是关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当她慷慨激昂地说完最后一句话时,学生都情不自禁地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接下来学生纷纷要求上台演讲并自己归纳出了演讲词的特点。试想,这样的课怎么能不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进行语文课堂导人时,老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激情,比如猜谜、幽默、号召等等,这些也都可以激发感情.吸引学生。

2、带表情诵读。诵读是进行语文教学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而绘声绘色地朗读则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把课堂气氛引向高潮。在课文中,每一段文字,甚至每一句话,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甚至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会蕴涵不同的意思。所以.老师要想调动学生的情绪,就必须在读或者教学生读这些文字时,带上恰当的情感,根据文字描述的内容,不时地变换情感。比如,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一课时,“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但是每次现都表达了作者不同的感情;第一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亲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无比愤恨之情;最后一次,则抒发了作者决心为祖国而战的强烈的爱国之情。感情不同,所以朗读时用的语气、语调、语速也应该稍有差别,读第一次时,应该深情、缓慢;读第二次时,要含蓄些;而读第三次时.则要深情、坚定,语调也可以适当提高。

3、用激情做课堂小结。教学结尾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如果设计得巧妙、精彩,无疑将会给这堂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一个巧妙的结尾,仍然应该以推动学生的情绪为目标。越是离下课的时间近,学生走神的现象就越严重。而课堂结尾多是总结性的,具有统筹整堂课的作用,如果学生在这几分钟走神,仍然会降低听课效果。所以,老师仍然应该想方设法抓住学生的心。具体实践方法可以是美好地畅想未来、激情地讲述明天、有趣地拓展思路等等。比如,教《校园的那篇树林》一课时,老师可以提出“在校园的树林,我们还会做什么?”“在校园的------,我们-----------”这样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交流。

充满激情的课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热闹,而忽略了课程任务。在教学中,老师的激情不是肤浅地铺垫,不是声嘶力竭地叫喊,不是矫揉造作地表演,而是一种真实的、由衷的、感人的、振奋人心的情感流露与释放。

语文是一门陶冶人性情、提高人修养的学科,也是各学科中最具有情感性的学科。这个特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更需要有激情。审视了激情,充分认识了激情对整个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真正關注语文课堂的生命和命运,关注语文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让我们都满怀激情徜徉于本该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神圣的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激情燃烧吧!

作者:罗黄花

关爱原则语文教学论文 篇3:

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吸纳人类进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新大纲强调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突出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内容。要求教师不仅把语文课堂教学当成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的主渠道,还要求教师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因素,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

一、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我们一定要尊重客观,顺应潮流,与时俱进。客观就是世界,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你只能去认识它,去适应它,进而去改造它。要使自己适应客观,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应当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格,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要培养他们对党、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要懂礼仪、知荣辱、明孝道,培养他们良好的气质涵养和健康的人格修养。

价值观是行动的基准。价值观的扭曲是当代社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物质欲望的膨胀和道德价值的失范,导致了部分青少年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所左右。如何教育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成为整个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语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和意义的体系。从而有助于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人文主义方向。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学校实施人文教育的保障。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对教师本人各方面的发展有极大影响,而且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学生。因此,我们必须非常重视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首先,教师应该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展现在外表上,要穿戴得体,朴素大方,讲求优美;仪态端庄自然,谈吐文雅,言行文明。展现在行为上,待人亲切,和蔼谦逊,宽容大度,团结友善。展现在思想上,要有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有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其次,还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水平,特别是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最后,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把知识纳入到人文背景中去,对人文知识进行及时的点化和升华,做到知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以此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对学生人文关爱

人文关爱,是人际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理性的关怀和爱护,既具有人文属性,又具有艺术属性。目前,我国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建立,亟需全体国民具有这种人文关爱并付诸一个个具体的行动,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爱,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的爱,它还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这种关爱像一种无形的电波,恒久地传递在师生的心灵之间。从小得到关爱的人,长大后他们会关爱别人,这种对应关系也同样成立。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这是师德的最高境界。

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则作为指挥的启迪者,情感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导者;也不再是讲解员,而是以情激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

自觉性原则即是说必须强化老师的教书育人意识,使人文精神的培养能成为每个语文教育工作中的自觉行为。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应有一个明确的意识,那就是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使这种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作者:李开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作文能力培养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医疗保险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