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业计划书范文

2022-06-21

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科技产业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科技产业计划书范文

科技产业局最新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和成都知识产权战略,着力推进区域创新要素均衡发展,着力提升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着力支撑产业技术高端发展,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实现“新三最”目标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二)重点工作

1.优化科技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政策保障

(1)推进科技立法和编制科技发展规划。加快修订《成都市科技进步条例》和《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推进科技创新法规政策的落实。结合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西部科技中心要求,编制完成成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2011—2015)等,形成规划落实推进机制。创新政策法规的宣传引导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落实科技创新相关优惠政策。

(2)优化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按照更加注重产业集群创新、更加注重产学研结合,更加注重共性平台建设的要求,将科技计划体系优化调整为“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支撑计划”、“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创新公共服务环境建设计划”三大主题,并研究制定配套的计划管理办法与工作流程。

(3)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出台成都创业投资风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和种子资金管理办法等,初步形成引导多元科技投入的政策支撑。加大与银行、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创新科技保险、担保融资等科技金融产品。进一步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机制,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受益面。开展科技金融信息管理,组织成都市风险投资状况调查,创办《成都科技金融》期刊。

(4)深化科技奖励和成果评价改革。修订《成都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深化开展国家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科技奖励宣传和申报服务,提高科技奖励申报项目水平,高质量完成一批科技成果评价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区(市)县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

2.加快产业技术高端发展,推进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1)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型企业,开展四川省创新型企业、成都市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工作,全年新增各级创新型企业5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0家。支持鼓励企业申报、建设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等研发机构10个以上,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建产学研各类联合体10个。完善新能源汽车、医疗器械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支持联盟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并承担重大技术创新任务,力争1—2个联盟进入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

(2)加强产业功能区创新能力建设。探索建设新型科技创新载体组织,强化产业研究院招智引技、技术孵化、产业咨询、公共技术服务功能,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功能区集聚。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筹建“成都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评估中心”,组建“四川太阳能光伏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加快组建高性能纤维中试实验室,引进创新企业和研发团队3个以上,引进科技中介机构2个以上,举办新材料高端论坛。加快建设汽车产业研究院,整合在蓉高校、科研院所,聚集汽车研发资源,建设“汽车产业链协同—零部件创新服务平台”,并引进国内外汽车研发机构1—2家入驻。物联网产业研究发展中心搭建资源平台,加快聚集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推进物联网标准制定、技术孵化及产品研发等。整合东部新城、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产业力量,争创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3)推进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品牌。在重大新药创制、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电子商务、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优选15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形成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及设备50项,形成重点产品20个以上,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围绕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作物新品种选育等,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配套新技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4)开展科技示范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深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加强数据监测与分析,引导企业技术攻关,配合相关部门强化整车和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招商引资。深化实施“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加强封装工艺和关键材料技术创新,培育半导体照明产业。实施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示范工程,在公共安全领域提供可复制和推广的技术解决方案,探索构建商业运行模式。

(5)加强田园城市示范线科技支撑。依托有条件的田园城市建设示范线、新农村示范片区域,组建一批面向特色产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引导农业科技资源向示范线、示范片区集聚,研发、推广一批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和农产品精细加工等新技术,因地制宜开展示范线(片区)居民聚居点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增强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和提升农业生态本底保护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

3.优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

(1)提升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快推动公共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重组和新建2—3个重大产业技术平台。开展平台资源使用的绩效评估,实施和完善平台使用激励政策,提高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深化成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特色产业基地科技服务站(点)50个,引导科技资源和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情报信息等公共平台服务企业1500家。

(2)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加大对科技中介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为其拓展发展空间,并加强中介网络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好科技成果评价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加强技术合同登记点培训服务,提高人员素质,进一步落实有关技术市场促进政策,加强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成果信息发布和技术转移。

(3)深化科技金融服务“三个计划”。启动实施科技企业金融扶持、初创期企业创业加速和成长期企业跃升计划,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诊断活动50次,筛选20家基本具备条件的优质创新型企业开展上市融资培育,完成知识产权质押企业20家,服务种子期企业(项目)100家(项)。

4.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1)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制定和实施2011年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研究制定有关会展保护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办法与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基层服务机制,围绕产业功能区和重点产业园区深化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专项培训。深化“4.26”知识产权宣传周和中国专利周主题活动。加强知识产权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的宣传,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五进”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环境。

(2)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重点培育和扶持100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深化专利信息利用推广计划,加快建设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行业数据库和重点企业的专题数据库,开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预警。探索建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专利联盟。继续开展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

(3)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深化国家“5.26”专利执法工程试点。切实加强对展会、商品流通、货物进出口等重点环节,高新技术、农业、食品药品、工业设计等重点领域的执法保护。积极开展本地重点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

加强中国(成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围绕重点企业和行业开展维权援助。

5.加强创新支撑条件建设,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环境

(1)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成都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研究制定支持我市高科技成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资助办法,协助开展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工作。创新“每月一课”培训,着力培养和提升科技管理干部管理创新能力。组织开展对区(市)县基层科技管理干部专题培训和轮训。加强我局系统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2)加强市民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科普形式,开展贴近市民生活的社区科普工作和助农惠农的农村科普工作;加强科普基地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建立完善科普资源对外开放机制,引导科技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不断提升科普水平。举办2011科技活动周暨第四届成都科技节等成都科技品牌活动。

(3)深化区域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面向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协助开展科技招商引智工作,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研发团队。对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开展与驻蓉渝等地外国领事馆的科技交流,力争5个以上重大国际科技(知识产权)项目(活动)落户成都。加强与国内发达城市、成都经济区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举办中国(成都)自动化及仪器仪表国际展览会等各类专业性科技对接活动10场以上,促进科技信息、技术、项目和资本的对接合作。加快区域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发达地区平台资源的对接合作。

6.加强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1)加强产业统筹规划。制定成都市医疗器械发展推进方案,争取成为国家级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示范基地;配合高新区完善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方案,在新川工业园规划建设高端生物医药孵化创新园、加速器和产业园。

(2)加快产业发展载体建设。一是进一步推进天府生命科技园、天河孵化器的公共实验室、GMP中试、投融资等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孵化项目和企业;二是加快推进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起步区(冯家湾)的建设工作,力争3年内新增产业载体100万平方米;三是推进临邛工业园、羊安工业园、新津医疗器械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发展能力。

(3)加大招大引强力度,支持兼并重组。制定针对辉瑞、罗氏、Teva等世界500强医药企业和国内外医疗器械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专案,力争辉瑞制药成都疫苗生产基地、罗氏成都研发中心落户;支持科伦药业、扬子江药业、莱美药业、事丰医疗等龙头企业的并购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做大做强。

(4)推动重大产业化项目加快建设。促进海南惠普森医药成都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尽快开工,神威药业产业化基地、康弘赛金生产项目、新型疫苗产业化项目等加快建设,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生物骨诱导人工骨等项目尽快投产,推动奥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四川迈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进一步做大做强。

(5)建立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整合市、县各级资源,加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服务中心队伍建设,完善招商引资、科技孵化和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分工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2011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亿元,工业增加值100亿元。

第二篇:沈阳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报告提纲——科技产业化计划提纲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计划——产业发展项目 (含科技领航型企业培育专项、专利实施专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1.概述

简述项目提出的背景、技术开发状况、现有产业规模;项目产品的主要用途、性能;投资的必要性和预期经济效益;本企业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2.技术可行性分析

2.1项目的技术路线、工艺的合理性和成熟性,关键技术的先进性和效果论述。 2.2产品技术性能水平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比较。 2.3项目承担单位在实施本项目中的优势。

3.项目成熟程度

3.1主导产品性能情况(包括产品鉴定情况、产品性能检测情况等)。 3.2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以及在价格、性能等方面被用户认可的情况等。

3.3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情况。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和后续开发能力。

4.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

4.1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和产品的发展前景、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市场占有率。

4.2国际市场状况及该产品未来增长趋势、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产品替代进口或出口的可能性。

4.3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5.1企业上经营情况

5.2项目投资估算、资金筹措方案、投资使用计划 6.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6.1未来三年生产成本、销售收入估算。

6.2财务分析:以动态分析为主,提供财务内部收益率、贷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和利税率、财务净现值等指标。

6.3不确定性分析:主要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对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作出判断。

6.4财务分析结论

6.5社会效益分析

7.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

7.1企业员工构成(包括分工构成和学历构成)

7.2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的教育背景、科技意识、市场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7.3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力量、资金投入,以及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等情况。 7.4企业从事该产品生产的条件、产业基础(包括项目实施所需的基础设施及原材料的来源、供应渠道等)。

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9.其它

9.1环境保护措施

9.2必要的证明材料(如食品、医药、农药、化肥产品生产许可证及批文;通信产品入网许可证;公共安全产品生产许可证;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等)。

1 9.3其它辅助证明材料:高新技术企业证书、产品质量认证、环保证明;产品订货意向、合同等补充材料。

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计划—— 科技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1.项目概述

2.必要性、可行性和重大意义 2.1必要性; 2.2可行性; 2.3重大意义. 3.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市场需求分析 3.1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3.2 市场需求分析. 4.基础和条件,与项目相关的前期工作情况 4.1基础和条件; 4.2相关前期工作情况。

5.总体目标、考核指标、主要研究内容、实施进度安排 5.1总体目标; 5.2考核指标; 5.3主要研究内容; 5.4实施年限及进度安排。

6.技术创新点、关键技术内容 6.1主要技术创新点; 6.2 研究的关键技术内容。 7.实施的技术路线、工作路线 7.1技术路线; 7.2工作路线。 8.关联行动

8.1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情况; 8.2组织管理措施; 8.3 其它必要的支撑和配套条件情况。 9.资金预算

9.1总投资预算; 9.2 资金筹措及来源渠道。 10.效益情况 10.1预期成果; 10.1预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11.风险分析,含技术、市场的风险分析等。 12.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3

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

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中心与孵化器)、重点实验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1.背景和意义

1.1本技术领域的确切含义

1.2重要性(项目所在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项目所处技术领域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1.3必要性(项目需求分析,项目对行业进步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等) 1.4可行性(项目现有的研发工作基础、水平及条件,依托单位在该领域(学科)的科研实力以及对项目的支持,实施项目时机和条件是否成熟等)

1.5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等

2.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 2.1最新进展情况 2.2发展趋势 2.3市场需求 3.项目建设内容 3.1研究内容及目标

3.2试验条件(场地、仪器设备等)建设及目标 3.3人才队伍建设及目标 3.4经费投入与管理 3.5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4.面向行业(包括我市企业)服务现状及设想

5.其他相关情况(与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情况等) 6.相关附件说明

6.1主要研究课题、成果获奖资料复印件 6.2现有主要设备仪器清单

6.3申报单位上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及年未资产负债表 6.4政府科技计划拨款及技术服务收入证明

6.5联合进行项目建设必须提交《联合项目建设协议书》

4 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 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沈阳市应用基础研究以项目为载体支持优秀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产业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和科技产业领军人才需撰写专项信息内容。

1.申请者素质与能力

1.1申请者学历和科研工作经历;

1.2申请者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次和获奖情况(近三年); 1.3申请者已完成或正在承担(负责或参加)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科研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情况(包括项目名称、编号、来源、起止年月、进展等); 2.项目概述

3.科学水平及意义

3.1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对比预测(含主要参考文献); 3.2科学水平及意义

4.研究内容

4.1目标、考核指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4.2创新点与特色。 5.本项目研究技术路线

本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6.本项目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6.1项目组主要成员的研究能力与分工构成情况以及正在承担(负责或参加)的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计划、基金资助项目情况;

6.2承担单位现有研究仪器、设备情况,以及借助其它单位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开展本项目研究的情况;

6.3前期相关工作进展、以及研究时间及其它相关保证条件。 7.经费预算

8.计划安排

9.预期研究成果与应用前景 10.项目查新报告核心内容说明 11.专项信息内容 11.1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专项信息

包括论文引用情况、申请获得专利情况、解决重大难题情况、该项接续研究情况、创新团队情况。

11.2科技产业发展领军人才专项信息

包括企业创办情况,企业现有规模,企业员工构成(包括分工和学历构成),企业从事研发人员情况,资金投入,企业主导高科技产品研发及生产情况,企业发展未来三年目标。

5 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专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1. 背景和意义

1.1项目所属技术领域的确切含义

1.2 项目的需求分析,对行业进步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1.3 项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2. 项目实施内容

2.1 项目实施过程中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以及经费需求 2.2 采用主要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创新性 2.3 项目实施进度及阶段目标

2.4 项目总体目标,预计取得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数据量化) 2.5 各单位承担内容的具体情况(合作项目填报) 3. 保障措施

3.1 项目单位现有工作基础、水平及条件 3.2 现有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入网状况 3.3 项目管理协调机制和运行机制

3.4 项目服务对象对项目的参与和配合程度 4.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1 项目实施期间计划投资额,已完成投资额,需新增投资额(须对各投资分项说明资金来源及主要用途)

4.2 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和安排计划 5. 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6. 相关附件说明

6.1 现有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入网证明复印件 6.2 联合开展的项目必须提交合作意向书

6 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1.项目概述(包括简要内容、背景、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市场需求分析等);

2.项目承担单位、国外合作单位概况及各方现有工作基础、条件、特色和优势; 3.项目国际合作情况(包括技术和人才引进情况、合作渠道、合作方式、合作内容、引进技术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在国内外的水平、引进海外人才的简介及技术优势等);

4.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创新点及实施进度安排(包括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国际合作在项目中的作用、再创新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成熟性、可靠性、目前在国际上的水平、知识产权情况等);

5.项目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

6.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分析(包括产业或市场前景、对产业带来的影响分析等);

7.项目投资预算、资金落实方案、国外合作方投入匹配经费(或关键技术)、申请市科技计划经费数额及使用说明;

8.其它相关情况。

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 软科学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1.项目背景和依据(目的、意义等)。 2.国内外现状分析与评价。 3.研究内容及目标。

7 4.研究方法。

5.研究计划安排。

6.申请单位及课题主要参加人员基本情况。

7.研究基础(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成就,近期发表的主要论著,获得学术奖励情况以及正在承担的有关研究项目等)。

8.经费概算及来源。

注:本计划实施周期不超过一年,可行性报告字数不少于2500字。

其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说明

1.科学普及专项根据项目实际选择参照公共服务平台或者软科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第三篇: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 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概况

一、 主要职责

二、 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

概况

一、主要职责

(一)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规划编制、特色产业推进政策研究制定;

(二)高新区新兴特色产业筹划、特色产业功能区划与规划、特色产业基地筹划与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三)软件及服务外包试验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工作,包括方案制定、文件起草、进度安排、协调咨询机构、起草汇报材料等文字综合、日常协调联络沟通、项目申报组织、方案落实、跟踪验收组织等;

(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园区生产型服务业体系建设、产业推进、试点日常工作;

(五)科技信息综合管理、科技项目库建设与维护;

(六)区校一体化办公室工作,包括计划编制、推进跟踪、项目申报、政策制定与落实等。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无二级预算单位)

2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

部门决算公开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

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总计 193.65 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193.65 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 193.65 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 0 万元。

2.其他收入 0 万元。 3.上年结转和结余 0 万元。

(二)支出总计193.65 万元,包括:

1.基本支出 193.65 万元,主要是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 113.74

3 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36.09 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 42.83 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 0万元。

2.项目支出 1 万元,主要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等业务支出。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0 万元

主要是部分未完成项目需下继续使用的资金。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总体情况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年整体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既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2016财政拨款支出 193.65 万元,其中:基本支出 192.65万元,项目支出 1 万元。

(二)具体情况

2016财政拨款支出 193.65 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6.95万元,教育支出 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10.64 万元,住房保障支出 26.06 万元,其他支出 0万元。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6.95 万元,包括:

(1)事业运行 155.95万元,主要是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保障机构正常运行等支出。

(2)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1万元,主要是相关机构事务等支出。

4

2.医疗卫生支出10.64万元,包括:

事业单位医疗10.64万元,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缴费等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 26.06万元,包括:

住房公积金 17.58万元,提租补贴支出8.48万元,主要是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关于“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201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 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0万元,公务接待费 0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0万元。2016“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 0万元,下降 0%,主要是 没发生项目等 原因。

1.因公出国(境)费 0万元,主要 等,2016年参加出国(境)团组 0 个,累计 0 人次。

2.公务接待费 0 万元,主要用于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等,2016年国内公务接待累计0 批次 人, 0 万元。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 万元,其中:本发生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 万元。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0辆。

2.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机关运行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市直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 5 式说明:本部门2016机关运行经费支出0万元(与部门决算中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之和保持一致,即部门决算中“填报说明附表”—“部门决算相关信息统计表”中数据一致),比2015年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降低)0%。主要原因是:……(具体增减原因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填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口径应在专业名词解释中予以说明。

3.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高新区各单位政府采购事项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无需要说明的事项。

4.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各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式说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其他用车主要是……;单位价值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

6 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上缴上级支出: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1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7 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以上名词解释全部保留,其他的名词解释按各单位使用的功能科目填写,可参照预算公开文字说明或者去年决算文字说明)

(事业单位不填)15.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各单位如果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可以自行添加,但以上四个部分是硬性规定不得擅自减少,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公开文档转换为pdf格式进行公开)

第四篇:科技产业园简介

该产业园规划占地527亩,投资15亿元(不含设备),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建设4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7万平方米研发、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园区位于开发区的核心地段,区位独特,交通便捷,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以及道路、绿化等附属设施完善,研发、办公、生活设施齐全。园区厂房全部为标准化厂房,主要用于孵化规模较小,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较好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落地难问题,园区建成后年上缴税收超亿元,可吸纳数千人就业。园区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有效促进中心城区工业优化布局和转型发展,实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着力打造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配套、产业集聚的产业园区。

坚持招商与建设同步进行,抬高入园门槛,实行招商选资,目前正在与上海中剑、鑫泰机器人数控机床、芳纶特种设备、鑫迪液压油缸等20多家企业进行洽谈。

第五篇:“科技家纺”预示产业升级前兆

步入2013年,中国家用产业已经有了近20年的发展历史。在经历了“十一五”中国家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高峰期之后,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家纺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加科学的发展态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曾提出:“中国家纺产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将决定该产业未来地位的上升和下降,甚至淘汰”。“科技家纺”概念的提出进一步预示了家纺产业转型升级的前兆。 功能性生态纤维引发行业科技革命

功能性生态纤维作为纤维应用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分支,逐渐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特点,使其拥有巨大的市场量化需求,并且这种需求还在不断的增长中。 从消费需求角度分析,功能性家纺保健化趋势日益明显。家纺消费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使家纺的保暖、装饰、实用等常规功能,逐步向保健、环保、健康等方向过渡。市场消费结构的不断产生变化,使得企业在推广模式上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近几年,功能性生态纤维一直是企业针对产品的卖点提出最多的口号,因此纤维行业的研究也相应顺应了这些变化而更加强调新型纤维产品的开发,力争谋求更大的市场经济效益。从整个家纺产业来讲,针对填充纤维的专门研究,有利于增进了解填充纤维的现有优势和弱点,有利针对性的改造和拓展研究,有利于更加快速的服务和推广,也有利于更快的应用和产生价值,促进影响,针对现有普通纤维的改造可以稳固这个市场的需求,确保纤维类产品原有的市场份额不被蚕丝、羊毛、羽绒等产品蚕食,针对填充纤维的功能性需求的研究和拓展又能更多的贴近消费者对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生活的渴望,以同质但却性价比高的产品继续分得棉花、蚕丝、羽绒等因产品下降而流失的市场份额,降低对天然纤维的依赖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强可持续循环的国家战略规划,利民利国利业,一举三得,获取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丰收。

从纤维产业分析,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纺织化纤制造业大国。而化纤工业是明显的资源依赖型产业。面对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和未来因天然矿物资源枯竭而价格可能攀升的局面,发达国家正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和资源可再生类纺织材料,以生物质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绿色生态纤维及材料的发展速度加快,成为21世纪化纤工业发展的潮流。具体来说,21世纪国际化纤行业将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常规化纤向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高品质、多品种发展;二是功能化、高科技化,提升产品附加值以获得更高利润。

构建“中国科技家纺产业群”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到,“十二五”时期,是一个实现由“家纺大国”向“家纺强国”转变的关键期,行业发展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市场环境。同时也应看到,世界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不会改变。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战略任务的执行,为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行业将以产业链的比较优势和创新实力为基础,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家纺大国”向“家纺强国”的转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培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竞争力乃至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家纺产业集群作为家纺行业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集群升级再造,打造区域品牌、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加强产业集群间的联系等方面的工作,使产业集群在这几个方面有了一个根本或较大的改革,对于解决家纺产业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大作用。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同时指出,产业集群要突出自身发展特色,利用品类差异化,避免同质产品过度竞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业集群由成本型向创新型转变,逐步建成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性品牌。2013年,“科技家纺”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功能性生态纤维的研发和推出,为这一概念提供了现实解决方案。

为此,专业从事新型功能性生态纤维研究的江苏蓝品纤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等首批20家知名家纺企业,优势互补,共建 “中国科技家纺产业群”,引领未来产业升级话语权。

2012年,江苏蓝品纤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合各方资源,合作共建全国生态家纺研究中心,公司作为与研发基地平行的服务部门,为研发基地开展前期的市场情报搜集、资源整合,后期的生产、营销策划及运作、客服和导向宣传等工作。研发基地负责产品方向确定、课题制定、实施研究以及后期的检验检测和宣传演示。公司拥有一批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技研发和营销管理人才队伍,拥有项目成果转化应用实际经验,具备将科研成果成功运用和推广的环境和能力。

蓝品作为“科技家纺”的引领者,其优势在于拥有一批可靠的合作共建单位,覆盖原料生产、半成品加工、成品生产和销售的全域通道,能迅速的将科研成果转化到实际的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并进行品牌化方式的营销推广模式。

2012年,蓝品研发中心目前已自主研发出新型功能性聚酯纤维卢卡纤维、植物再生纤维素纤维赛拉丝纤维、蛋白再生纤维素纤维优奈丝纤维等一系列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功能生态纤维。这一系列功能性产品的推出迎合了众多家纺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对于科技型产品TMTMTM

的渴望。

江苏欧派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顾益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他看好功能性家纺市场。他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消费者在选购家纺用品时日益理性成熟,他们不再只是盲目追随品牌与价格,而是更多关注家纺面料及填充物的天然与舒适性等,功能性家纺为家纺企业打开了新的思路。

蓝品科技执行董事陆新生表示,“如今,家纺行业必须重视科技创新,研发核心竞争力产品,从而使企业得到永续的发展。新型功能性纤维丰富了行业产品结构,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家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了生机。目前,蓝品与首批20家知名家纺企业共同建设新型“科技家纺”产业群,旨在通过科技研发提升家纺行业发展内涵,从而促使行业的产业升级和行业企业的品牌提升。”

专家观点:做实产品 构建全流程产业链

日前,在京举办的“探索求新——中国功能性纺织品技术创新与应用”研讨会上,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在所做的《功能性纺织品需求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主题发言中指出,鉴于强大的供给能力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功能性纺织品将在我国继续呈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但全行业眼下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如何让投放到市场中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充分信赖。破解这个难题,需要生产企业负责任地构建全流程产业链,包括研发、生产、销售等,产品宣传方面也同样要做到严谨可靠。针对这些问题,行业内诸多专家也作出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秘书长朱晓红在参观蓝品时,针对产品品牌化运作模式及如何提高产品附加值等相关问题发表了重要观点。

杨兆华对蓝品科技致力于技术引领品牌发展的战略方向给予高度肯定,并指出公司应利用自身在家纺行业所拥有的资源,扬长避短,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推广经验,持之以恒,使产品首先在家纺企业做到家喻户晓,为产品多领域开拓打下坚实基础。杨兆华更建议,蓝品科技应着重产品特点阐述,明确自身产品优势,并通过测试让受众能直观了解公司功能性纤维卢卡TM纤维系列产品与市面上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加强宣传推广力度,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品牌影响力。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李陵申会长莅临蓝品科技视察指导时也曾指出,蓝品作为科技型企业对整个行业起带动示范作用,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应加强成果转换和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研发和推广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强与下游企业联合共进,立足家纺,关注产业用,争取与军用市场相结合,提高产品附加值。李陵申还表示,蓝

品在专注产品开发的同时,应为行业发展搭建更为优良的平台,做行业联盟牵头单位和行业标准主笔起草单位,促进行业整体发展,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面对日益专业的家纺市场,新型的“科技家纺”产业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其价值链中附加值的高低,体现了科技在行业新阶段发展需求中的重大影响。蓝品通过资源整合、品牌延伸、产业融合等方法,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有较高关联度和辐射力,能够成为集群经济增长核心的优势家纺企业,依靠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加快生态家纺在集群内的转移和扩散,使行业企业发展重点从价值链低端部分,转移到以技术、知识、研发、品牌、标准为主的高端部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科技部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科学尽头是上帝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