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网页设计探讨论文

2022-04-3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心理学网页设计探讨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分析国内课程网站建设现状,发现目前课程网站建设侧重于对教学素材的堆积,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黏性和友好度。本文结合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思想,从可用性、易用性、爱用性三方面探讨课程网站建设质量要素;结合UX元素模型,提出贯穿于课程网站开发流程的体验模型,并从用户需求、功能设计、前端设计及交互设计等方面探讨“网页设计”课程网站用户体验思想的运用。

心理学网页设计探讨论文 篇1:

学科教学网站设计的应用探讨

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及网络技术向教育领域的逐步渗透,网络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在校园网上建立学科教学网站已成为许多一线教师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几种学习理论及其在网站设计中的原则进行探讨,希望对教学网站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教学;系统科学;现代教学理论;建构主义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教育技术发展史上,每次新技术的出现,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计算机,都曾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过无限的希望——希望这些技术能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技术又一次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空前的希望。隨着网络在教育中应用的深入,人们对基于网络的教学研究迅速增多,这种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称为教学网络。利用教学网络进行教学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潮流。近年来,不少一线教师对网络在学科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作了探索和研究。如在校园网上构建专题教学网站、学科教学网站,为学科教学与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工具,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它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校园网的利用率。尽管教学网络有着美好的前景和应用意义,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超越技术去考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本文综合多种教育理论来探讨教学网站建设中的诸多指导性原则。

2教学网站设计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是进行教学网站设计的理论基础。只有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才能使教学网站高效、全面地体现教育价值,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1系统科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强调整体性、平衡性和开放性。人们只有按系统的观点,才能处理和解决好复杂的问题。尤其是创新系统,如果不按系统科学的方式去思维,就无法创新系统。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观点对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系统科学整体性思想提示我们在建设学科教学网站时,除把学科网站看成一个系统外,还应将其放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把握好网站整体模块设计,科学调节学科网站各要素与教育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处理好网站系统内部各要素:教与学之间、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策略之间的相互联系,以达到整个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平衡性。

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成为学习者主动意义建构的帮助者,确保新的知识被建构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重新形成新的开放的知识结构。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就成为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的理论基础。

要完成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学生、教师、学习环境和教学信息四个素就成了构建新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学科教学网站正好适应了这种变革的需要。

2.3现代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是为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教学一般规律的科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信息化环境中科学地解决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在教学网站中需要对教师如何教进行指导,这就离不开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担任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情景、协作等要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中强调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相互作用;教材不再只是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积极的意义建构;媒体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师生、生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的认工具。按照现代教学理论的这些观点,教学理论是我们研究学科教学网站的重要理论基础。

2.4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将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实际,来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并试行教学方案,评价教学结果不断完善修改的过程。在教学设计的三种模式中,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主导—主体”双主教学设计模式更适合学科教学网站的建立。双主教学设计强调既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既要保持学习者、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四要素之间的统一和一致,使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发挥出整体功能的最佳效益,同时又要考虑教学网站的动态平衡性,视具体情况而定,创造性进行教学设计。

2.5认知主义的教学理念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起因于外界刺激,认知理论强调内部的心理过程。认知主义认为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是整体性的质变过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的发现学习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已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内容的结构、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作用。认知学习论强调已有知识经验的作用,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内在逻辑结构,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产生相互联系,在学习者头脑中获得新意义。从认知主义的各种理论来看,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获得”。我们在设计网页时,要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从而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网页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促进者。

3学科教学网站的设计原则

(1) 服务教学原则

学科教学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科教学服务,因此,在设计教学网站时要充分体现学科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书藉的纯理论知识。如我校是刚升格的大专院校,学生基础较低,所以我们在设计网站时,要尽量用浅显易懂的知识在网站上传授,让学生感觉和课堂教学一样亲切。

(2) 开放性原则

根据系统科学理论,学科教学网站应具有开放性,要不断地同外部进行信息资源的交换,舍弃无用的、过期的资源,及时调整和补充新的内容。反对教学内容一劳永逸的思想。

(3) 共享性原则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科教学网站应具有共享性,利用信息网络环境,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愿望,让学生以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搜索和处理信息。以共享方式和学习伙伴交流,共同提高。

(4) 简洁性原则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我们在设计学科教学网站时,要使整个网站界面清新,导航简洁,在网站设计中,所有的网页要用相同的风格和颜色,而且要使一系列页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即页面设计要遵循一致性原则,风格统一,给学习者统一的感觉。特别要能使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进行分解细化,小步教学,及时反馈。这个原则特别适合我校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要。

(5) 交互性原则

如果一个教学网站中的教学与学习者个人无关,是难以想象的。所以交互性是教学网站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必须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的交互,达到共同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一个可行的、交互性强的学科网站,在有效教学策略的激励下,充分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 在设计教学网站时,必须根据学习者的特征和学习任务的特点给予不同且及时的反馈,以提高学习效率。

(6) 可行性原则

学科教学网站建设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它的可行性原则。包括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文化可行性、技术可行性。比如我们学校,地处比较偏辟的小县城。师生不容易和外界接触,而且我校教师严重缺编,刚升格后的院校,存在这样一个特点:每个教师所代的课头多、但课时少,造成教师每天忙于备课,但每门课都不能十分精通。很难推出精品课程。我校硬件资源相当先進,共有200台配置非常高的学生电脑供教学使用,而且架设开通了校园网,为建设学科教学网站提供了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如果学科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教师配合在校园网上开设某些课的教学网站,不仅节省了教师资源,而且能提高教师业务的精度。

4学科教学网站的建设

以上仅是从教育规律的角度对教学网站的设计进行了探讨,学科教学网站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科教师、计算机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参与。一个好的教学网站,应该从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技术性几个方面来考虑。网站建设大致需要网站结构设计、网站视觉设计、网站框架实现、网站信息建设四个环节。

(1) 网站结构设计

网站结构设计主要由学科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特点和面向的学生特点确定网站的主要模块。如可以设课程大纲、教学简介、教学内容、资源库、学习专题、交流园地等。

(2) 网站视觉效果设计

网站视觉效果设计由美术教师和学科教师一起完成,一个良好的视觉设计可使学生在访问网站时,喜欢网站,网站视觉效果包括网站版式和色彩。网站的版式要遵循相似原则,网页风格统一、简洁。色彩在教学网站设计中具有学校形象识别、视觉区域划分、突出主题重点、增强艺术效果的重要功能。一个网站尽量有一种或两种主题色,最多不超过4种色。网站中用了背景色,就要考虑背景色和前景色的协调性,页面背景一般使用较柔和、素淡的色彩,配上黑字,读起来自然、流畅。

(3) 网站框架实现

学科教学网站框架由专业计算机人员完成,用先进的动态网页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具有在线更新功能的网站框架。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指导下,计算机人员主要可以在师生互动方面做得相对完善。

(4) 网站信息建设

网站框架建好后,由学科教师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站中,教学网站的建设和维护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资源,网站更新时间要及时,绝不能一劳永逸。在“主导——主体”双主教学模式下,应该本着以人为本、师生共建、在建中用、在用中建的原则实时进行网站信息建设。

5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它们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辅助。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与现代各类教育综合融为一体,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体系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网络应用于教学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既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网站的开发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网络环境与学科教育的整合,为教育信息时代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创建和实践提供了平台,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掌握教育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以及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和基本要素,为网络教学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赵航涛. 建立学科教学网站的探讨[J]. 基础教育,2004,(3).

[2] 卢伟. 教学网站中的色彩设计与应用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2007,(4).

[3] 莫雷主编. 教育心理学[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李旭晴

心理学网页设计探讨论文 篇2:

面向用户体验的课程网站建设研究与实践

通过分析国内课程网站建设现状,发现目前课程网站建设侧重于对教学素材的堆积,而忽略了对学生的黏性和友好度。本文结合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思想,从可用性、易用性、爱用性三方面探讨课程网站建设质量要素;结合UX元素模型,提出贯穿于课程网站开发流程的体验模型,并从用户需求、功能设计、前端设计及交互设计等方面探讨“网页设计”课程网站用户体验思想的运用。

【关键词】 用户体验;课程网站;体验模型

通过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国内大学近30个课程网站建设情况,发现其多采用以课程内容建设为中心,没有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课程网站成了教学大纲、教学资料等内容堆积的仓库,没有体现“以用户为中心设计”的思想[1],造成课程网站使用率不高,对学生黏性不够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课程网站要重拾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其角色定位应不仅仅是信息资源的管理者,更应该是信息资源的服务者。课程网站应从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资源,转变为与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以实现学生对课程网站的归属感和黏性[2]。将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思想移植到课程网站并不需要过高技术要求[3],实现这种功能、角色定位的转变,在课程网站中引入用户体验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什么是用户体验

Ajax 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对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4]的描述:“把最终用户作为设计和开发活动的焦点,而不是系统、应用程序或者单纯的审美价值。它是基于一般的以用户为中心(用户至上)的设计理念。” 用户体验是一种纯主观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感受,各个行业都在追求“用户体验”。用户体验涵盖的内容很多,一般认为有:品牌、视觉、友好、易用、有用等几个方面[5],如图1所示。

这些因素密不可分共同形成了正确的用户体验。其中品牌主要指为用户访问提供有吸引力的难忘的体验、视觉效果、体验过程的价值、传达品牌的程度、是否加强或延伸了品牌等。

功能性指网站的技术应用手段及提供的互动服务。包括信息的及时反馈、任务告知、安全及个人隐私的标准等。

可用性指对网站的内容的易用性和友好性,能够让用户快速达成其目的的能力。包括防止错误发生、恢复能力、页面众优化程度、页面标准及一致性、提供特定内容等。

内容指网站的实际内容,文本、图片、多媒体以及其信息体结构。包括根据用户需求制定清晰度和简单的网站浏览、易于实现用户目标 、内容及时准确等综合性内容。

课程网站有其特殊性,它本身没有任何培训与客服帮助,全靠学生自己的经验来操作和使用。因而课程网站在传递信息资源的同时必须以一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信息的呈现必须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美学心理等,让学生易于接受,否则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网站不好用”,课程网站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出来了。注重用户体验,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学生摆在课程网站设计的首要要素位置。

三、用户体验的质量因素

近年来,用户体验(UE)观念在商业市场中受到的关注日益增高,用户体验常常体现在非常细微的地方。百度以前首页上有句“设百度为首页”,现在改为了“把百度设为首页”,这是一种更清晰、更温和的语气,也是尊重用户体验的表现。同时,强调沟通、情境和互动的建构主义学习思想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使得“用户体验”在教育领域颇受重视。设计好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体验成为每位教学设计者的共同目标。网络课程在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诸多因素。结合其具体使用而言,不论是用户体验的5E模型,还是蜂窝模型,反映用户体验效果的质量因素都可以归类为可用性、易用性、爱用性三个方面[6]。

(一)可用性

对网站可用性的考察更侧重学生对课程网站依赖与适应。美国尼尔森集团根据多年对用户的可用性研究(从1994年至今),对网站的可用性问题进行分类,按照其重要程度得出产品信息、站内搜索、网站信息体系结构、网站易读性、网站内容等问题所占的权重较大,在网站可用性因素中占将近一半的比例。同时课程网站的通用性也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网站在不同浏览器上的兼容性,需要把握在主流浏览器下的显示关系。另外,网站浏览速度也是衡量课程网站可用性的重要指标。

(二)易用性

网络课程易用性在于最大限度上适应人的习惯和本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通过对网站的易用性研究及用户体验相关的项目实践,笔者认为,从课程网站的效果来看,网站易用性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网站建设的方方面面,应从网站策划之初就将易用性思想贯彻到网站建设的每个细节中,这其中UI、程序都只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方面而已,它们与网站内容、导航结构、任务流程等其它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达到优化用户体验目标。

(三)爱用性

爱用性即网站对用户黏性,黏性是保证课程网站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网页停留时间最终将决定互联网的成功或者失败。课程网站在为学生提供服务时,如果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及情感等因素,会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并达到爱用的效果。爱用性包括三个方面,见表2。

四、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模型

当前针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用户体验研究有限,利用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模型成果融入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是本文研究重点。目前用户体验模型常见的有UX元素模型(UX elements)、UX蜂巢模型(UX honeycomb)、UX影响力模型(UX forces)和UX保护伞模型(UX umbrella)[7]等,其中UX元素模型(如图2)对课程网站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此模型包括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五个方面,此模型常被用于一些大型或小型的网站开发中。后来在这个框架结构之上Jesse对原来的模型作了改进调整(如图2),增加了对用户体验元素的阐述。从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出,满足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应包括:用户研究、网站战略、技术战略、内容战略、抽象设计、技术设计、内容产品、具体设计、项目管理等九个方面。笔者认为,改进后的模型可理解为从用户需求、课程设计、用户体验技术、课程更新等方面描述网络课程用户体验框架。课程网站建设中用户需求作为课程网站用户体验设计要素首位,并贯穿始终,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课程网站达到学生的真实期望;课程设计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重要体现;用户体验技术是课程网站实现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课程及时更新则是课程建设效果的有效保障。这种模型将课程教学理念融入产品设计领域的用户体验,重拾了课程网站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提高了对学生学习的黏性和效果。当然,除了UX元素模型外,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络课程理论基础还包括认知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美学等研究理论,由于篇幅所限不在此阐述。

五、基于“网页设计”课程网站的

用户体验实践设计

本文选取“网页设计”课程网站作为用户体验设计实践。将课程网站体验元素融入UX元素模型中,从五个层面阐述本课程网站用户体验所重视的元素,如图3所示。

这五个层面内容包括:

表现层(Surface):视觉设计方面,由网页及其中图片、文字或其它flash元素组成表现层。

框架层(Skeleton):表现层后是框架层,也是产品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元素设计及表格、按钮、文字、图片的区域位置等。

结构层(Structure):框架层确定了结构层交互元素的区域位置,结构层就是交互设计与信息构架,解决用户如何到达这个页面,以及操作完之后去哪里的问题。

范围层(Scope):结构层确定了网站功能需求和性能的最佳组合方式,而这些就构成了网站的范围层,即网站功能规格和内容需求。

战略层(Strategy):即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战略层是流程设计的起点。

这五个层面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根据课程特点将具体的用户体验要素在每个层面具体细化,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下面对具体设计流程进行探讨。

(一)课程网站需求

“网页设计”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一门重要课程,该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通过课程网站能够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额外的知识,展示课程资源,吸引学生在网站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按照课程需求以及用户体验设计思想,将课程网站功能结构分解为如图4所示。

(二)学生用户需求

学生是课程网站最主要的用户群体,学生的需求收集与分析要通过多种方法与渠道,可用网站调查分析、小组讨论、课上讨论、参考调查等手段,调查内容如表3,也可以在学生试用后不断完善。本网站的建设主要通过课上讨论与学生试用两种手段,首先在课堂上听取学生意见制作出网站策划书,形成网站建设方案;网站建立后通过试用,老师与学生交流意见,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完整的学生用户需求。

(三)WEB前端设计

WEB前端设计即课程网站界面设计,也是用户体验效果最直接的展示。根据“网页设计”课程网站内容的需要设计三级页面,分别为主页、栏目页、内容页。根据美国著名网站设计工程师Jakob Nielsen的F形状网页浏览模式,即人们大多不由自主地以 “F”字母形状的模式来阅读网页,本网站前端设计采用F型设计模式,将网站LOGO横向设计,形成一条横向的运动轨迹,这就是F字母的第一条横线;用户眼光略微下移,很典型地扫描比第一步范围较短的区域,此区域为网站主题介绍,这就又画了F字母中的第二条横线;用户眼光朝网页左边的部分进行垂直扫描,此部分内容为网站导航系统,这样就画了F字母中的一条竖线,如图5所示。“网页设计”课程网站设计采用F型,既满足了“品牌”在学生心理的作用,同时,也整体介绍了网站的框架,学生能够根据第一印象直达想要获取的资源,达到了用户体验可用性原则的目的。

(四)功能与内容需求

“网页设计”课程网站能够让学生掌握网页设计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功能设计上有交互辅导、提问答疑等环节,同时提供课堂视频与在线测试等功能;内容设计上必须提供课程简介、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典型案例等栏目。在功能与内容设计基础上,结合前端设计元素设计网页效果。

(五)交互设计

UX模型中结构层是交互设计与信息构架,解决用户如何到达这个页面,以及操作完之后去哪里的问题。“网页设计”课程在设计交互设计时主要考虑搜索功能、问答帮助以及交流答疑平台、作业系统和测验系统等。搜索是交互设计重要环节,搜索功能设计尽量简洁,采用精确搜索与模糊搜索两种模式,搜索结果按照“F”字母形状的结果展现;问答帮助设计采用Ajax技术不刷新答疑方式,提高问答效率;交流答疑平台采用在线答疑、BBS、论坛等多种方式,学生对课程某些问题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在线同老师交流,通过相互讨论和解答,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作业系统包括老师的作业布置、评语、学生提交、成绩等功能;测验系统则针对每章知识点给出相应测试题目或模拟考试等相应功能。交互系统设计如图6,页面设计效果如图7所示。

(六)网站评估

“网页设计”课程网站评估即网站可用性测试,参照图2的网站可用性分析,采用用户测试法和满意度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试流程为:① 选定测试内容,② 选择测试者,③ 测试并记录,④ 测试结果分析,⑤ 统计并形成文档,⑥ 指导课程网站修正。由于一般课程网站存在面对群体范围有限,测试用户成员单一的情况,网站评估存在一定主观性,后续研究中还要继续跟进,探讨有限范围内课程网站用户体验评估方法。

六、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部分高校课程网站建设现状,从课程网站品牌、视觉、友好、易用、有用的几个方面研究了课程网站建设质量要素,结合UX元素模型,提出将课程网站建设五个层面的体验元素融入UX模型的每个阶段中,提出了课程网站体验模型。同时,依据课程特点,在用户需求、前端设计、功能设计、交互设计等方面把握用户体验设计与信息构建的交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课程网站构建领域的用户体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主要原因为一方面缺乏结构性和层次性较强的论述体系和系统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情感和心理量化研究离实际应用尚有距离。同时,课程网站建设中学生心理感受、美学设计理念,以及网站评估测试等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课程网站用户体验设计不仅仅是改变网站的外观,它能够让用户认可课程网站的价值、服务,摆脱传统课程网站成为教学资料仓库堆积作用,用户在使用网站过程中体验到了友好与亲切感,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紧密的纽带,实现了课程网站功能的最大化。

目前,有关用户体验研究涉及政务、电子商务和服务领域,国内外研究者从界面、情感、交互设计等角度研究用户体验的范围和影响因素,在课程网站构建领域的用户体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者:李伟 邓红涛 曹传东

心理学网页设计探讨论文 篇3: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MUI设计》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近年来,MUI设计已经成为众多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关注方向,大多数创新型企业都在思考如何将自己的品牌、产品和服务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渠道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目前,在手机APP新应用不斷涌现和爆发的环境下,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MUI设计》课程结合专业学生特点,主要通过课程的建设意义、建设目标、教学内容、多方面的创新教学方法进行探讨。重点培养学生在MUI设计与专业程序员的配合能力,从而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及自身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MUI设计;APP;UI设计;课程教学

MUI全称Mobile User Interface,即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MUI应用范围有手机用户界面,平板设备用户界面,智能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等),GPS,MP5等等。

《MUI设计》课程主要面向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科生开设,学生应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以及良好的文化艺术设计素养,最好是在此前已经学过相关课程如:素描基础、色彩构成、造型基础、电脑设计软件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以及相关理论基础知识等,同时兼具与专业程序员配合所需的先决技能。通过进行《MUI设计》课程探索和实践完整的课程理论教学和作品创作,是对课程的优化建设有着更高的机遇和挑战。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MUI设计》课程的意义

目前《UI设计》是我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必修课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UI设计(包括GUI图形用户界面、WUI网页风格界面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面临新的挑战,UI设计的探索与完善有了更主流的设计方向,即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MUI设计)。

强大的多点触摸功能为智能手机用户带来了无可比拟的用户体验,设计师和程序员专业人员对移动端应用产品的前期策划、手绘交互图、界面风格、设计制作、程序开发等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移动终端行业发展使得人才相对紧缺,移动应用市场需求推动着人才教育的导向。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新兴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实践领域,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与开发已成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为了满足就业市场对移动设备用户界面设计与开发人才的需求,我院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教学中设立了《MUI设计》课程,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设计理论基础讲授、设计实践项目案例解析、软件绘制功能点思维导图、手绘交互图、软件绘制线框和原型图、绘制图标图形、设计项目品牌包装、参加各类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在移动平台上策划、创新思维、设计能力。

因此,《MUI设计》课程所探索出的创新路径对移动互联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MUI设计》课程的建设目标

围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我院积极探索《MUI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少数民族的地域文化,采用民族元素融入到设计中,使视觉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风格。

遵循我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综合型设计与交互人才的办学定位,能够让学生掌握移动设备终端的设计理论知识、用户体验设计发展趋势、APP产品设计方法及流程的同时,应具备进入智能移动设备终端应用设计开发领域的策划、制作流程、界面设计及交互、动效的制作手法、程序开发人员相关知识。

课程教学以理论讲授与实践项目案例解析相结合进行开展,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移动设备终端的设计与应用能力,以及设计学生与专业程序员配合的能力;并逐步完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MUI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探索,不断提升面向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的综合型交互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MUI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

MUI设计是指对移动设备端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移动界面设计不只是学习美术绘画,还需要定位用户群、用户使用环境、用户体验。

(一)MUI设计理论基础讲授

《MUI》设计课程首先向学生讲授移动应用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而MUI设计的基本流程、发展趋势、常用的移动开发平台设计案例为主要的讲解内容,使学生在了解各类移动开发环境和技术的优缺点基础上,初步掌握适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MUI设计开发流程。

(二)国内外案例对比及优秀学生作品解析

通过具体的国内外实例来讲解移动设备终端的创新设计方法、MUI设计(移动端)和WUI设计(PC端)的区别,讲解过程中选择学生有兴趣的移动APP,能使学生有效的系统掌握设计基础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移动设备终端应用设计开发领域的新知识、新思维、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学院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

(三)软件绘制功能的点思维导图

先以移动设备终端的成熟作品思维为切入点,内容贴近学生的日常应用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MUI设计涵盖内容丰富有趣,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构建良好的功能思维导图。

(四)手绘交互图方法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构思和草图绘制能力,让学生尝试对手绘图进行抽象设计,寻找创意点,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图形图案以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MUI设计中,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五)软件绘制线框和原型图清晰引导

学习一款快速界面原型及分享工具,使用它你可以轻松创建仿真度极高的APP交互原型,支持页面链接、动作手势等,还能做出各种页面动画特效,为学生带来最逼真的原型体验,并且给学生提高技能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定制界面的文字、图片标准设置

MUI设计的规范性要求很严格,包括文字、图形、图案、导航、构图、搜索、表单、按钮、音频、视频、动效等,通过规范的设计才能更好的与应用设备兼容并正常的显示效果,不论是哪种设计,界面上遵循规范化的程度越高,则用户体验和操作会更好。

(七)采用扁平化方式绘制图标及图形色彩运用

扁平化设计流行趋势让MUI设计图标更为细致,设计色彩更丰富,遵循制作良好的点击区域、节省空间、易于快速识别、符合并能提升设计的美学诉求,使用相关软件绘制更简洁的用户界面图标,并进行符合主题的图形色彩运用,形成优秀的设计作品。

(八)MUI设计课程的项目流程实践

项目实践教学是《MUI设计》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要达到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必须学习相关的MUI设计理论知识之后,熟悉项目实践学以致用、掌握移动应用设计与开发技巧。

在开展项目实践教学中学生要明确实践项目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以小组形式需按照规定进行具体分工,使得参与实践项目的所有学生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教学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

(九)提升技能训练以赛促学

激励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会带动更多的同学进行学习和参与,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一个好的作品有学生的努力,也有指导教师的付出,通过教师指导组成的项目设计与开发小组,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完成相应的作品参加比赛。

(十)移动品牌包装宣传推送

目的帮助品牌塑造形象,为消费者提供用户至上、体验先行的服务。让用户与界面进行视觉情感的互動,引导用户参与体验的同时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能使品牌形象具有时代赋予的新的生命力,同时追寻潮流,尝试超前理念。

经过该课程的学习之后可以完成相应移动应用项目的策划、设计与开发。同时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移动智能手机终端APP应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掌握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应用策划、交互流程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及应用运行测试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MUI设计》课程的创新教学方法

我院进一步优化教学格局,积极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向社会输送紧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针对学生的课程实践教学,结合高校开设移动应用设计及开发课程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的UI设计的教学方法,加上培养学生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MUI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探讨。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主要教授MUI设计理论、项目实训、案例详解、作品点评、实践教学、以赛促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MUI设计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学习

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学习及设计发展趋势。

《MUI设计》课程是一门艺术创作课程,涉及艺术设计基础、数字媒体内容创作、计算机技术基础三方面的内容,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二)以少数民族图形元素为主设计的项目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最好来源于实际的设计项目,并且结合地域的优势以少数民族图形元素作为主线引导,寻求产品创意点和产品设计刚需、痛点、高频进行开发价值分析,专业教师注重创新和移动端界面设计制作的技术含量,这样可以使学生拓展创意思维来吸纳多方面的优势。

(三)以作品案例扩散学生思维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原创艺术作品的创新创作能力为注重点,设计作品的创作也是最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中围绕最新实际的APP应用设计作品创作开展,分析作品的创意手法和制作技法等。在作品案例设计中,结合手绘设计与电脑软件两大技能的综合训练。

(四)以学生为主导开展作品点评

MUI设计作品的评价有效途径很多,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上进行投票,有效的了解大众意见方式,也可以采用作品答辩来进行,开展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这样学生可以在评鉴同学的设计作品、分享别人的成果中得到创新历练和提高,对于老师也是一个学习交流和再创作的过程。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的创作创作灵感和热情,大大提升创作能力。

(五)发挥实践基地作用,参与设计项目实训

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对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要求很高,学生对《MUI》课程的学生就要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所学课程后在企业当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为学生的课程实践和设计项目实训提供了方便,自身可以定位好职业生涯的规划,从而走向创新项目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

(六)注重实践环节以赛事来提升学习技能水平

在项目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国内外移动应用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以赛促学,达到提升学习技能水平的目的。

对于移动APP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是需要较长的时间,特别是特殊功能实现及测试需要反复纠正。比赛中时常遇见时间紧迫、任务难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参赛团队在教师的带领下坚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项目实践、多思维多角度进行创新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项目设计及开发的效率,参加专业赛事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移动设备终端的发展,越来越多手机APP新应用的策划、 设计及开发受到专业人士以及各行业人员的关注。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MUI》设计课程中,对于文字、界面、图案、颜色、动效、功能的运用其实涉及了设计学、计算机学科、认知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范畴里,本课程从多年的设计与开发经验、心得和观点,其内容涉及移动UI设计策划、设计与开发流程、设计技巧、视觉风格、学习方法、发展趋势、设计法则等各方面。同时以课程的优化引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内涵建设,促进专业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5.

[2] 张琳,容晓峰,沈虹.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4):95-99.

[3] 唐凯.基于手机APP平台上的绘画元素应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1).

[4] 范媛媛.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交互性的价值与意义[J].包装世界,2010.(5):48-49.

[5] 陶婵,黄炼,张涛.手机用户界面视觉元素的符号化设计[J].艺海2009.(7):106-107.

[6] 淮永建,王立臣,韩静华,黄心渊.“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9(19):78-80.

[7] 石娟娟,王凯祥,聂茜.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

作者简介:邵俊翔(1983-),男,壮族,广西南宁人,艺术硕士,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

作者:邵俊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构建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下一篇: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