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

2022-05-13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调整学生培养模式、大力发展实验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就业市场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形势,探讨高校经管类专业加强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经管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第一篇:经管类课程论文范文

关于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

摘 要: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双语教学作为其中的主要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以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为研究对象,考察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之道,以求将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真正落实到经管类学生的培养环节中,为我国未来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关键词: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都越来越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因此这就要求从事这些经济活动的专业人才具有与之相对应的国际性的视野与技能,而双语教学无疑最能体现经管专业培养的这一趋势。我们有必要对当前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对应的解决之道,使经管类人才的培养更具备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为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

一、经管类课程及双语教学概述

(一)经管类课程概述

1.经管类课程的内容。经济管理类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经管类人才的培养计划,而且也决定了培养出的经管类人才的知识结构。按课程的性质划分,经管类课程可分为三类:

公共基础课:这一类课程提供了深入进行高等教育的基础,是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有必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包括哲学类课程、政治经济学课程、数学课程、语言类课程和计算机课程等。

专业基础课:这一类课程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知识基础,是任何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都有必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包括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管理学基础理论课程、统计方法理论课程、会计方法理论课程等。

专业方向课:这一类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之上,继续对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专门方向的教育,其课程设置也突出了专业方向的特点,如国际贸易学专业主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外贸函电等课程,管理专业主修生产管理、人事管理等课程,会计学专业主修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金融专业主修货币银行学、期货与期权等课程。这部分课程最能体现每个专业的特点,也是专业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所学技能,许多学校已经开始在专业方向课层面进行跨专业的交叉,以培养出具备高水平综合素质的人才。

2.经管类课程的特点。(1)为实践服务,但理论性较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是为现实的经济活动服务的,但所有的教学活动还是以书本理论的教学为主。因此,在完成了理论性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许多走出校门的学生难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方法的经验。因此,许多学校的经管类专业培养环节中都有实践环节,为的就是将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为实际的操作。实践也证明,脱离了实践的、纯粹理论性的经管类专业教学是缺乏现实意义的。(2)综合性较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只掌握单一技能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已经不再受青睐了,而那些有着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懂外语、会操作计算机的人才则越来越抢手。从雇主的角度来看,也无疑希望自己的雇员可以独当一面。如一个外贸业务员不仅要有丰富的贸易知识,还要能以流利的外语与外商进行沟通,并能够将最新的产品信息以电子化的形式加以呈现,而且最好还能对产品的技术细节有着深入的了解。而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专业教学环节也都呈现出跨专业、综合化的特征,如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学习金融、财会课程,而管理类学生学习心理学、人文类课程等,以求培养出高素质、具有复合型技能的人才。(3)开放性较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与当前世界经济的特点一样,越来越呈现发展的、开放的特征,而非静止的、封闭的特征。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新动向、新趋势在客观上为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要求;另一方面,学科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新的理论被提出,旧的理论被淘汰,这也要求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以跟上现实的步伐,而非进行“考古式”的研究。

(二)双语教学概述

1.双语教学的含义。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外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且作业、实验和考试均采用外文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从语种的采用程度上,可以由低到高分为三种类型:

最为初级的双语教学是以中文为主要授课语言,教材采用英文,教师在讲解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要随时对书本内容进行讲解,这种类型适用于那些英语基础较为薄弱、且专业知识也尚显不足的学生。

中级的双语教学是以英文为主要授课语言,教材也采用英文,教师负责讲解课程,而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吸纳和消化,其中产生的问题往往以中文进行交流,这种类型的双语教学适用于有一定英语基础和专业基础,但是专业外语基础较弱的学生。

高级的双语教学则是以英文为主要授课语言,教材也采用英文,而且课堂间师生的所有交流讨论全部采用英文进行,最大化地脱离母语的环境,这种类型对教学双方的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授课者往往也为外籍教师或专家。

2.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价值。双语教学在我国由来已久,但是缺乏系统化的发展。从最初期的北京大学开始,到随后受其影响的北洋大学和南开大学,以及解放初期以俄语为第二语种的双语教育,都曾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时尚,也培养出了许多学贯中西的人才,但是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我国的双语教育也数度中断,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也逐渐被社会和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教育部指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全国各所高校也都纷纷继续开展双语教学活动,其中尤以经济管理类课程为主。

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采用双语,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这对即将从事国际化经济活动的学生来说,是工作角色的提前热身,也是一种职业技能的培训;其次,国内的经济管理类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和国外均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仅仅以母语为立足点,就很难及时跟上学科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进程,而采用双语教学,就可以接触到学科中最前沿的部分;此外,双语教学的开展往往包含了大量的外语互动内容,这对拓展学生的交流能力是大有裨益的,而交流的能力在当今的经济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除了上述对学生的直接益处外,双语教学的开展还可以间接地促进不同国家的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双语授课的教师一方面可以来源于校际的教室交流,因此双语教学的开展在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教师来往,活化了学术氛围,也增强了学术交流;另一方面,双语教学也可能来源于校企间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学生接触到最为实效化、最为前沿化的知识,为他们的工作和就业打好基础,更有利于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发和研究,并使学生直接参与到这一过程之中。

二、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和授课模式落后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经管类课程存在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而我国的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也往往拘泥于课堂和书本,教学观念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忽略“对知识的质疑和创新”,授课模式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这样一来,就会产生这样一个局面:教师在台上讲授着书本上既成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在台下一声不吭、奋笔疾书,然后把记下来的东西不加思索,统统塞进脑子。

这种“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和“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一方面使整个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们只听不讲,只吸纳既成的知识而不知道开拓思维、有所创新,因此,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往往变成了“经济类教材的外语阅读与背诵课”。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掌握着陈旧的、机械化的理论,不懂得质疑和创新,而且他们的专业英文表述往往流于笔头和纸面,一开口却往往支离破碎。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错误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学”的一方,很多学生对专业知识本身把握并不牢固,外语功底也并不甚扎实,于是在面对外语传授的专业课程时,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和无法适应,这就直接带来了学习态度错误。

首先,是对双语教学的畏难情绪。在一门双语课程开课初期,学生们会出于猎奇心理而保持较高的注意力,但只要有一到两节课的时间无法跟上授课的内容,学生们就会开始普遍性地怀疑这种双语教学的意义,以及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有效地从中学到任何内容。而且,双语教学中不仅牵涉到语言的切换,更涉及到思维方式的切换,如果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或是教师的传授方法不对,这种畏难情绪就会大面积地滋长。

其次,是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误解。许多学生刚接触双语教学时,选择的首要出发点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这是对双语教学的最大误解。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以非母语的语言来传授专业知识,重点仍然在于专业知识的教学,外语只是作为一种教学媒介而处于从属地位。而许多学生出现在双语教学的课堂中只是为了学英语,甚至是为了“练习听力”,这本身就是对目前双语教学状况以及教学模式的一个讽刺。

(三)双语师资力量不足

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的一方,也存在着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双语教学中最理想的授业者,是应该兼具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并且还要有着较为高水平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目前我国的教师力量中,却往往存在着专者不兼,兼者不专,又兼又专者却不又承担教学任务的情况。这就在客观上极大制约了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最终的教学效果。

当前承担双语教学的教师,大多数还是紧紧贴近手中的外文教材,就事论事地进行着“旁白式”的教学,一方面很少脱离课本讲述自己的见解、引发大家的讨论或是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即使有给出独立见解、引发讨论、介绍国内外研究成果的能力,也很难以全外文的方式完整地、无误地表述给学生,更无法采用让学生觉得易学、易懂的教学方法了来传授这些以外文表述的专业知识。即使存在着高水准的双语教学人员,也只是占到全部教学人员的极少部分,而这部分人员由于其出众的综合水准而往往承担着许多教学以外的活动,因此,能够站在讲台上进行双语教学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数量更少。

三、解决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新的教学观念和授课模式

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需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并且强调教学双方的交流,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观念。所谓启发式的教学观念,指的是教师的授课不仅仅以传授既成的事实为内容,更要以这些事实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宽范围的思考;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外文教材之中,而是应该以教材为依托,有选择地结合实践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发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观念,可以使学生养成自发性的学习和思考习惯,他们的学习(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外语专业知识)都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教师的角色也由“授人以鱼”变为“授人以渔”。

同时,在授课模式上,由于采用了外语教学的经管类课程既有经济理论难度、也有外语语言难度,因此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很易于陷入教师独角戏的局面。所以,非常需要强调授课中的师生互动,不仅使学生听到以外语表述的专业知识,还要使他们切实地对专业知识加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外语将自己的见解准确、完整地表述出来。这方面的具体实践,我们可以参考国外高等学校所经常采用的讨论式、小组式的授课形式,即教师不再是整个课堂的唯一核心,而是一个主持人一样的存在角色,负责提供相关背景知识和提出问题,然后鼓励台下的学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式的群体)展开自主的讨论,并在整个过程中把握好讨论的方向,适时地将讨论内容加以理论上的提炼和提升,使授课内容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被学生所接受。这样一来,学生充分参与到了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他们的注意力得以保持,学习效率和实效性也得以增强。

(二)想方设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无论是什么样的教学观念抑或教学模式,其实施的有效与否都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的影响。首先,我们要在教学中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的畏难情绪直接来源于教学中对知识吸收的不畅,这就直接要求在进行双语的经管类课程教学时,教师和教学组务必要有一个领学生入门的过程,不能一开始就求高求新求快。可以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花一些时间明确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的外语表述,给学生一个热身的过程,不至于一下就迷失于双语间转换的过程中。而且,由于学生的水平层次不齐,我们也有必要提供不同层级的双语教学课程,使有兴趣学习双语经管类课程的学生有适合自己水平的课程。此外,正如上一节所述,互动性较强的双语教学模式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他们的畏难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我们还要向学生和教师明确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经管专业的课程特征,把教学的重点从外语的字词、语法上移开,真正转到专业理论的探究和启发之中;把考试的重点从专业字词、段落、文献的诵读上移开,转移到专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之中。这样一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使其免于演变为以经管类课本为教材的外语课。

(三)推进双语教学的师资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执行者,而良好的师资基础也是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面对目前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语水平的一线任课教师缺乏的现状,我们首先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最大程度上优化已有的师资水平,对专业课程教师在双语教学方面的努力和创新工作持鼓励态度,对有志于从事双语教学的专业教师提供合理的培训计划。其次,要大力开展校际交流和校企合作,积极引进外国学校的专业教师以及企业中的专业人才来校讲学,而且尽可能地使这种讲学活动形成有序的系统,避免零散的、缺乏成效的赶场式教学。最后,我们可以充分挖掘现有专业教师资源,针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和课程,配备不同水平的专业教师,使高水平的教师不至于负担过重,经验欠缺的教师也有锻炼的机会,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之中。

[本文系江苏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国际经贸特色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应用外语(双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经管类研究生课程外语授课教学的探讨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杨焱.论双语教学的改革与选择.江西教育科研,2007(5)

2.冯跃.孙海霞.德国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有关问题探讨.盐城工学院学报,2005(1)

3.黄安余.双语教学热中的冷思考.双语学习,2007(3)

4.何阅雄.对普通高校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思考.教育探索,2007(5)

5.钟政.双语教学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案例.内江科技,2007(6)

6.宋敏.双语教学模式探析.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

7.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中国高教研究,2007(5)

8.丁敏.国外双语教育的经验值得借鉴.潍坊学院学报,2007(1)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 江苏镇江 212013)(责编:若佳)

作者:赵银德 沈 辉 赵桂梅 季 莹

第二篇:高校经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调整学生培养模式、大力发展实验教学已成为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就业市场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形势,探讨高校经管类专业加强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当前高校实验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经管类课程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高校

一、高经管专业加强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急需大量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这就对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过去我国一直偏重于“精英教育”,尤其是像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倾向于“学术型、知识型”人才的培养,而忽视“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重知轻行”是我国大学教学长期存在的弊端[1]。各个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多年以来形成了相对封闭僵化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也沿袭了“教—学—评”这样单一的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但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产生诸多问题。因此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加强实验教学显得非常有必要。这种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供给越来越大,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5.8万人,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攀升至78.6万人,短短十几年间共增长了13.52倍,大量毕业生集中涌入就业市场,必然要求更多毕业生从事基础性、技术性和实操性的工作,这也将促使高等院校调整经管类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要求更多高校经管类本科毕业生能够适应基层工作,具备更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改革需要促进实践

课程比重增加

经管类专业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着眼点,融合经济管理职业特点的一系列专业课程的有机整合。从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课程设置原则上应该与实际的工作岗位理论和技能需求相契合。而过去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采用以理论课程为主,实验操作较少,教育部近些年不断强调高校课程设置与岗位技能相结合的导向,因此在这种导向的指引下,各高校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提升实践课时所占的比重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

当前大学生对单纯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正在慢慢消退,导致学习兴趣低,难度大,容易丧失学习信心。根据对全国16个城市的近千名在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的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大约有79%的大学生对现行课堂灌输式学习感到厌倦,67.4%的大学生认为目前高校最迫切的任务是调整现行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实操性的实践环节。新一代大学生学习价值观的改变已然成为客观现实。这种改变在当前社会快速深刻发展变化的背景下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在此情况下,高校调整现行课程结构,加大实践环节教学力度,也符合当前“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实属顺应潮流之举。从这个角度看,高校强化实验教学也是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的。

二、经管类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一)实验教学未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投资建设了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引进了诸如会计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和市场营销学等学科的实验模拟软件,并在大学生四年的教学培养计划中安排一定的实验教学学时量,这说明高校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然而,大部分高校还是把实验教学定位成理论教学的延伸,把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用实验教学验证理论教学内容[2],因而事实上很多实验教学课程的设置并不是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考量,而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实验教学随着学生理论课的计划相对零散地分布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教学内容不成体系。一般来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一样,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培养方案,按照认知规律和学生实践能力需求结构科学合理地把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中,形成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但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另外,虽然各高校在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学时比重,但总体上,实验教学占总体学时的比例仍旧较低,据笔者对数十所普通高校经管类教学大纲的资料整理分析来看,各专业实验教学的学时量约占总教学学时量的25%,而实际执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这一比例都很难保证。这也反映了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从根本上把握实验教学的意义和定位。

(二)教师能力不足,教学方法落后

人才培养工作有四大要素:明确的培养目标,科学的培养模式,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和优秀的培养者[3]。其中培养者的素质能力水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各大高校经管类实验课教师绝大多数由相应的理论课教师担任。而这些教师往往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存在诸多不足。首先,由于大多数教师习惯了课堂理论灌输式教学,并不了解实验教学的规律,不懂得如何组织实验,启发引导式教学,导致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方法趋同,强调知识的灌输,不以解决具体实践问题为导向,往往使得实验教学效果较差。其次,目前高校经管類教师绝大多数没有从事经管类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通常是校门到校门的高学历年轻教师,他们自身缺乏对经管类专业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而实验教学又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这些教师在从事实验教学方面的先天不足。最后,高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导向也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开展。当前各高校对教师的业绩考核和职称评定往往更重视学术研究,相对忽视教学效果。这也导致大多数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学术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上,对提升自身实验教学水平缺乏足够的动力,这也是制约高校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与实际脱节

除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外,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小的问题。目前各高校纷纷购入或自行开发实验教学软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软件操作来模拟实战。然而,由于学科特点的不同,部分软件的设计存在诸如内在逻辑过于简单,系统漏洞多,项目设计不符合实际等问题。这导致学生通过软件操作并不能很好地模拟实际情况,像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学科教学软件很难做到真正模拟现实。我们以某市场营销学模拟软件为例,学生模拟用一笔初始资金生产一种产品在目标市场上销售,先期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现状和竞争者情况,而软件无法提供足够仿真的调研过程设计,只是简单地通过让学生购买调研报告就完成了调研,这显然不符合一般逻辑,很难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软件中的学生业绩管理也存在漏洞,软件单纯地把销售额和利润作为学生业绩的主要评价指标,而对市场开发、品牌提升等不容易量化的指标涉及不够,这也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对各类经管类实验教学软件的使用情况调查发现,各类软件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很难通过软件达到仿真的目的。

(四)对学生的考核不够科学合理

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往往更注重结果考核,学习过程评价所占比重较少,当然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过程评价存在难度,指标难以量化。在实验教学方面,各高校往往也移植理论教学考核模式,主要是通过学生软件操作的最终业绩指标,或者实验结束后的实验报告来评定成绩。这种学生成绩考核办法固然简单高效,但无法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同于知识学习,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目标的系统工程,能力的提升重在过程而非结果。所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学生实验课评价考核标准体系非常有必要,然而,目前很少有高校建立相对完善的实验课考核体系。这种没有有效过程监督管理和考评的模式实际上对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都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会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管理课堂,也使学生滋生不看过程只重结果的功利思想,使得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成为一个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

三、经管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向

(一)制订独立于理论课的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4]。要想通过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就要摆脱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固有思维,改变现在高校把实验教学当成理论教学延伸的现状,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甚至可以探索构建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和理论教学并列的实验教学模块。在设计实验教学培养计划时,高校应该根据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自身规律,参照相关理论课程安排,把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分解成若干子目标,并落实到具体的实践环节中去,形成自成体系的教学计划。改变过去相对零散的实验教学环节安排,设计相对集中的教学计划,增强实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需要强调的是,建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并不意味着让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脱离联系,相反,这样做恰恰是为了实验教学计划和理论教学计划能够统一起来,相互支撑,有效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提升实验课教师教学能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改善经管类专业实验课教学效果应该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改进教学方法两方面着手。

从提升实验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方面来看,经管类课程实验教师不同于理工类课程实验教师,前者需要更多的实际工作体验做支撑,才能有效地把握学生的能力需要,设计实验项目,解答学生疑问,更好的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实验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中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解决。一方面学校应创造机会或建立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调研,或到企业相关部门参与实际工作,获得最直接的实践工作经验和感悟,积累实验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同时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实践技能培训项目,鼓励“双师型”教师,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引入更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专职或兼职的实验教师,这需要高校破除过去人才引进唯高学历论的模式,广泛吸收更多实践专才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客观上就要对高校实验教学环节的人员聘用、工资福利待遇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探索形成独立于高等院校固有人事格局的实验教师管、用、育、留机制。

要改进当前不合时宜的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灌输,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实验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学生甚至不能自主完成实验,无法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因此,应提倡“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学习的组织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做好项目预设、情景模拟、规则设置等工作,并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大胆创新,减少对学生实验过程的干预,做好监控和记录工作。另外,实验教学也应该主动探索开发针对不同能力背景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时代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对学生能力的理解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教育应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风格,因材施教[5]。在实践中可以引入“师徒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把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生的个性化素质要求耦合起来。当然这一理念实践起来并不容易,需要高校在整体教学机制上做出大的改革,但这毕竟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向。

(三)整合各方力量, 改进实验教学软件设计

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设计要根据社会的需要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设计。当前,各高校经管类专业引进的实验教学软件或沙盘构成了實验教学内容的主体。如前所述,当前各专业课程教学软件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很多教学模拟软件没有摆脱学科知识教育的束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同时存在实验内容过于简单,与企业实际情况脱节,在软件操作过程中缺乏学生技能训练等问题。高校在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该加大参与力度,可以让专业实验教师参与教学软件开发企业的产品设计环节,同时可以聘请相关企业人士结合本行业本企业特点为软件开发建言献策,并在软件的设计导向上力求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创新性和探索性实验内容。这样开发出来的教学软件就能够尽最大可能贴合实际,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要。

当前绝大多数教学软件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软件内容设置具有刚性,很难做到与时俱进。比如会计实务教学软件并不能随着国家会计制度和规则的改变而调整,市场营销模拟操作软件也不能根据现实市场条件的变化而适时做出改变,进而无法真正做到仿真,学生的实验效果也会打折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协调软件开发机构在设计软件时留给实验教师更大的自主空间,让实验教师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软件的基础数据设置,使之更加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构建基于过程的实验教学学生评价体系

优秀的教学模式需要有完备的评价体系做支撑。基于过程能力培养的实验教学如果还沿用过去理论教学的那套评价考核体系显然是不合理的。原有的评价模式过分重视结果考核不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导致实验过程流于形式。因而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对于提升实验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对学生实验教学的考核和评价,可以探索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具体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学生参与实验的数量、实验的效果和过程等量化的指标。同时教师在组织实验的过程中也可以就学生实验方案的创新度和可行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等难以量化的指标进行详细的记录,把它们也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并赋予一定的权重。突出以过程为核心,引导学生由重视实践成绩向注重实践过程转变。我们还是以市场营销模拟教学软件为例,可以把实验过程中的资产收益率、产品生产计划、销售计划和市场推广方案按照学生的实验数据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教师在组织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思维的创新性等作为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十大走向[J].中国高教研 究,2007,(1).

[2]厉敏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 学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现代化,2008,(9).

[3]眭依凡.大学: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兼谈美国著名 大学的成功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4]杨丽萍,毛金波.高等院校經济管理实验教学内容整合 问题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2007,(5).

[5][美]霍华德·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 华出版社,1999:2.

作者:王晓旭 王明昊

第三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网络知识经济时代,统计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企业、政府部门等各个方面。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对无锡某大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问题分析,从教学实效性的角度阐述了对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见解。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研究;无锡某大学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75

1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涉及多领域的多科性的一门学科,在科技技术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不断被推广和应用,所以,统计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1998年,统计学作为一级学科的确立,成为了中国统计在与国际接轨的道路上的重要的里程碑。目前在国内普通高校经管类各专业中,统计学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统计学之所以能够在经管类专业有如此突出的位置,关键在于它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上的规律特征的学科,通过统计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升学生数据整理、现象分析、解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

2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基于统计学在经管类专业教学中的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诸多学者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落实经管类学生学好用好统计学知识的教学目标提供帮助。刘秀艳等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考核方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实现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未良莉等从我国普通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整体状况进行了阐述,结合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吴启富从统计学专业的发展阶段入手分析新形势下统计学的发展趋势,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宋继华等从项目驱动的角度进行了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法与建议。本文则以内无锡某大学为例,详细分析了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以期从教学实效性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无锡某大学目前有9个专业,近1900名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统计学课程。通过对经管类专业大三和大四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学完了统计学,也通过了考试,但是面对具体经济现象问题时,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使用统计方法去分析;用统计思维来思考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很欠缺,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统计学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2.1实践教学内容不足

统计学包括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三个方面,应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由于无锡某大学商学院没有足够的实验师资力量、大班授课、32学时数的限制,在统计学授课中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讲授描述统计和推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这些讲完后,没有多余的时间带领学生结合课程内容开展实践项目。由于学生被动地接受统计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不能及时通过实际操作来尝试怎么正确的运用知识,这容易导致学生“课堂一听就懂,课后一用就蒙”,而且枯燥的统计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会如同冷水般浇灭学生起初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抑制,进一步影响了统计知识的有效消化和吸收。

2.2统计教学师资不足,教学团队素质建设不完善

目前,无锡某大学商学院讲授统计学的专任教师只有6名,6名教师面向9个专业近1900名学生,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因此,在教学安排上只能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授课方式按统一的教学模式。而这种合班授课的方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由于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班级人数又较多,所以难以兼顾众多学生对统计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不仅影响教学进度,也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师资不足,学院只能通过“空降兵”方式让外聘教师来完成部分教学任务。而外聘教师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兼职工作,很多只是为了完成上课任务,忽视了教学效果,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专任教师多为“学院派”,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对实际问题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认识经济管理的规律性,以至于在教学中难以将理论贴切的与实际对接,也不知如何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因而统计学教学的深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3未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引导,设定角色,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案例场景,通过案例分析来提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文科各类专业课程。在统计学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更容易借助现实问题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也容易探究理论与实际现象之间的差异,也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并同老师沟通交流,形成师生互动的平台。无锡某大学商学院统计学教学由于课时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主要侧重统计方法理论知识内容,授课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很少安排案例教学课甚至忽略,以至于统计方法得不到深入应用。另一方面,案例库建设较为滞后,教师选择案例的途径受限,导致案例质量不高,又由于受课时数的限制,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讨论,更多的时候是老师充当主角,由授课教师分析案例,没有很好发挥案例教学在师生互动教学方面与对学生参与意识与主动思考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2.4对软件的学习与应用不足

使用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可以避开繁瑣复杂的公式推导,大大减少计算所花费的时间,将学习重心放在统计模型构建和结果的分析上。因此统计学的实践操作离不开软件的使用。国外很多高校对数据的处理大多依赖于软件,比如美国大学统计教学中常用一些软件来解决数据的处理问题,比如“JMP”、:SAS、R软件以及EXCEL等。国内很多高校对统计学方面的教学资源投入力度十分有限,难以构建良好的教师队伍。无锡某大学也不例外,很多统计学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对一些统计软件的操作自身掌握的并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很难深入运用。以至于老师通常是对统计软件的功能做一个简单介绍,并没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演示,更不要说上机操作了。因此,学生对统计软件的功能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更谈不上通过实际操作来去掌握它。而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大大降低了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3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教学相结合

统计学既强调理论的科学性,又注重方法应用的正确性,所以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对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需要实验的内容,教师可以先讲授理论方法,然后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模拟教材例题,完成课后练习题。通过学习,学生把相关内容掌握的更牢固,还能在操作过程中,学会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为促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环节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上,淡化理论推导与证明过程。比如,在讲假设检验的内容时,教师先把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假设的建立和假设检验的步骤介绍给学生,在讲具体检验方法时,在检验统计量的形成过程上不去花太多时间,只重点阐述检验方法各自的使用条件和检验步骤。在实验环节要结合理论教学的进度情况开展实验教学,一般,在需要实验的理论教学完成一个模块之后,进行一次实验教学,安排一次上机操作。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不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上机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以提升。

3.2案例教学和专业特点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应用各类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分析与讲解,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可让学生对统计学产生兴趣意向,轻松学习与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认识到各种实际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提升案例教学的效果,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案例的积累和案例库的建设非常重要。案例库建设必须考虑到案例的针对性、时效性和趣味性。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指数计算不同商品、统一商品、不同区域的购买力,利用标志变异指标分析投资项目组合的风险高低;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优选产品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

3.3适当增加软件教学内容

由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于理科专业较弱,而统计学用到较多数学知识,统计方法应用有一定艺术性和灵活性,统计学是与数据打交道的一门课程,比较难学。因此对计算量大而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大多依赖于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和EXCEL这三个软件在国内大学统计教学中使用的较为普遍,尤其是SPSS和SAS这两个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在数据的统计分析方面功能更强大,也更专业。笔者认为,根据当前无锡某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选取EXCEL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它相对于专业统计软件更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加强软件教学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基本的操作命令,还要增加一定的学时安排学生上机实验操作,使学生借助快捷有效的工具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引入优秀师资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授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经济管理理论素养,还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及较强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业务能力、理论教学水平与实践能力,比如继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中级统计师、高级统计师技术职称考试。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教师对统计软件的学习与培训,不断加强教师对统计软件的应用能力。二是要扩充专任教师队伍。依据当前学生规模来看,还需再引入优秀教师,优化师生比例,才便于師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结语

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经管类专业人才来说,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利用大量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与方法来从庞大的数据海洋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统计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统计学的课程教学中,应当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积累经典案例、加强案例库的建设、增加学时数、优化课程理论与实验内容模块、重视软件的使用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使经管类人才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艳,王昕,阮亮.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

[2]雷敏,毛中明,谢小燕.应用多种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J].统计教育,2007,(5).

[3]吴启富.中国统计学课程建设发展沿革及存在问题[J].统计与决策,2012,(3):4850.

[4]宋继华,宋华艳.基于项目驱动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商业经济,2013,(4).

[5]龚洁松.统计学课程的“分块”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6,(4).

[6]曾五一,肖红叶,庞皓等.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作者:伊金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基础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新乡村建设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