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2023-05-15

第一篇:寻找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寻找生活素材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作文在语文考试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一直都很高,因此,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挖掘素材。本文就如何从生活当中寻找素材进行研究,以扩展语文写作素材的渠道,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教学 生活素材

写作是一件创造性的活动,除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要求之外,更需要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增加写作灵感。素材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以便在实际写作中有话可说。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素材收集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依此进行写作。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临时抱佛脚,各种词语句子东拼西凑,教师评价之后便放在一边不再理会。下一次布置作文依旧如此,学生总是感觉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忽视了素材的积累,让学生词汇匮乏,有些语句反复使用,使写作陷入了程式化[1]。

2.写作素材陈旧,缺乏新意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如何去提升学习成绩上,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与社会实际生活脱节,没有注意生活当中的素材,也没有时间去通过写日记和阅读等方式积累词汇。这就造成学生在写作中没有新颖的素材,陈旧的素材限制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挥,有时候学生明明有很好的写作思路,奈何词汇量有限,难以用精彩的语言描述出来,学生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3.素材来源狭窄,限制学生思维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初中学生在语文作文写作中运用的词语、句式、例子等大多来源于语文课本,很少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去看课外书籍增加阅读量,这让学生的素材来源十分有限,所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语言上多是空话、套话,内容上形式单

一、毫无新意,缺乏了初中生应有的朝气。因此,教师要正视素材积累这一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学生寻找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

二、初中语文写作中寻找生活素材的途径

1.重视素材积累的重要性

素材是指作者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的、还未进行加工的原始材料,虽然这些材料并不是都能够写入文章中,但是经过加工和提炼,可以成为“题材”,为文章增光添彩[2]。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素材的积累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畏惧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脑子里没有资料,对教师布置的题目无话可说,长期以往学生会对作文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重视对素材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著名散文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籍和资料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3]”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堂时间对学生专门教授素材的收集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这样的素材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且熟练的应用到写作当中;鼓励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增加阅读量,扩大自己词汇量,学习成功作文的写作方法,促使自己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不仅要“眼看”,更要学会“动手”,把文章中用词精辟或者是语句优美的地方摘抄下来作为读书笔记;督促学生多加练习,对生活中的所感、所悟及时的记录下来,篇幅并不要求有多大,但一定要融入真实情感,保证作文的质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为了培养学生的积累素材的好习惯,必须先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提醒学生擦亮自己的眼睛,让他们感受生活当中的素材。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自己会搜集素材并且判断素材是否有用,再运用到作文写作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4]。

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学会写景,写景一般以四季景色为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户外上课,把学生从死板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自己走近大自然,仔细观察此刻的校园景色,就近取材。教师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让学生掌握写景作文要注意的重点,即基调统

一、层次分明、虚实结合、远近并用、大细兼行。在教授修辞手法时,可以利用校园现有的景物,一花一木皆可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练习,如“花儿在阳光下亭亭玉立,远远望去,好像一群撑着伞的美女在草地上结伴散步。”

3.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给予他们优渥的生活条件。但是,独生子女普遍有性格霸道的特点,他们自我意识强烈,不喜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事事以我为中心,更多的时候习惯于接受,而很少付出。这一性格缺点导致中学生对与自己无关的人或者事不加关注,错过了生活中的许多真善美,自己守着这么大的一座素材宝库却在写作中一味叫穷,白白浪费了资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感受自己身边的爱,从父母、朋友、教师入手,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注入真实的情感,为作文赋予灵魂[6]。

例如,教师在教学生叙事作文的写法时,可以选择一些学生亲生经历过的、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件让学生进行叙事描写。如“我最难忘的一次考试”、“我最开心的一天”,考试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每个人对此有不同的感受,题目的选择上尽量让学生“有所感”,或开心、或悲伤,只有发自内心的感情,才能描写的更为细腻生动。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生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素材不足的问题,致使学生写作素材陈旧、缺乏新意,严重制约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扩大写作资源,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晓南.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寻找生活素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65-66.

[2]陈敏.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J].中学课程资源,2016(6):46-47.

[3]吕芸瑶.浅析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15-15.

[4]孙海林.品赏生活--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寻找有效素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9):102-102.

[5]刘克宇.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J].考试与评价,2017(1):161.

第二篇: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不少语文教师在困惑,平时学生词句积累了不少,写作辅导的时候也下了不少工夫,奈何学生交来的习作大多空洞干瘪。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的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当然更何论言之有序了。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作文往往缺乏内容,即使苦思冥想,也无济于事。因此,作文教学的设计,首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作文的内容,使学生作文做到“言之有物”,进而才能“言之有序”了。

一、从学生活动中寻找素材。

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素材。为此,必须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投入生活;同时,我们在作文教学整体设计中也将各类活动与作文教学挂起钩来,引导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拓宽思路,感受生活,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例如,班队会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主题:尽心尽职,学会管理——争当小主持;热情大方,礼貌待人——扮演小主人;动手栽培,收集种籽——做好小园丁;能歌善舞,无私奉献——甘做小演员;„„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收集材料,并引导他们充实和扩展已经获得的材料。这样做,既延伸了这一富有意义的活动,又大大开拓了思路,激发了作文动机。

二、给学生设定观察物寻找素材。

通过必要的途径,让学生对有关对象观察、体验,这是作文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例如写《超市一角》前,我们将从超市拍摄

1 的最新家用电器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的观察对象从学校扩展到了社会。学生描写的家电产品种类繁多,有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我们又把一豆浆机的过程全部摄录下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再抓住主要部件进行比较,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家电产品的外形、色彩、功能、结构特点,学生观察得多了,认识事物的能力自然也随之提高了。

三、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取素材。

换位思考的一种做法是“逆向练笔”。如高年级要求选择一个人的特点进行写作。我先组织学生开个“说说自己最讨厌的一种行为”的讨论会,然后让学生挑一个人的最让自己讨厌行为进行写作,让事实说话,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不少学先选材的面拓宽了,主意也不俗。学生们写出了“爱吸烟的爸爸”、“懒妈妈”、“毛草的同桌”等习作。对这一次写作,学生兴致勃勃,甚至欲罢不能。

换位思考的另一种做法是“一题多练”。此类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并积累乃至灵活运用生活材料。在教师指点下,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加以延伸进行多次训练。在命题作文《糊涂的爷爷》的练习后,教师可推出相关题目《我和糊涂爷爷》、《第一次同糊涂爷爷上街》、《糊涂爷爷去做客》等。由于换了一个角度重新接触这一题材,多数学生因已经有了一定的材料积累,写作比较顺利,有的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还需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设计。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发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启发、指导他们,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1、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如写《我的同学》的作文草稿时,教师发现有此基础较好的学生写得并不尽如人意,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材的材料较为贴近生活。为了弥补班级指导不足,我对这两类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从而避免了全班教学中“顾此失彼”的现象。

2、个别指导,以点带面。

教师对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喜怒哀乐要予以体察和分析。诸如获得成功的喜悦,受到他人的赞扬的快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碰到误解,责难后的气愤等,总会表现在一部学生的身上。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有计划地重点帮助个别学生将真实的感受融入自己的作文,并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现身说法”,让这部分学生先得益、后示范。本学期运动会上,许多学生参加了比赛,有的同学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而有的同学平时看拿奖不成问题,但出人意料无缘冠军。在运动会的总结会上,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回顾参与这一次活动的切身感受,分别指导他们及时将点点滴滴的有新意的材料加以记录和整理。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在教师指导下写得有新意、有感情,对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推动。此外,当一位程度一般的学生,他们作文经教师先行指导而在班级里出现了“亮色”后,会激发周围同学的进取心,竟相要求得到教师的先行指导,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部分面批,淡化评语。

长期以来,大量的作文评语耗时费力,成为无效劳动。但对部分

3 学生的面批,却无疑有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做法可分为“面改”、“面谈”、“面议”几个层次。这样能使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真正有的了解。对较差的作文,教师逐言逐句当面批改;对一般的作文,粗线条地面淡,指出问题;对有一定质量的作文,则师生互相讨论,教师当面肯定优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三篇: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就把这种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面包,随手扔掉的蛋黄。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认识很肤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的非常少,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二、活动具体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浪费对生活的影响和危害。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倡导节约的作风。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浪费现象的认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设计学生活动方案。

2、各小组推荐几名代表参与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并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及时反馈活动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一步修改。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跨班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4、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5、各小组由一名学生具体负责指导,参与各小组的活动中,做到具体落实,分工合作,应做好指导工作。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境

1、指导老师与学生积极探索,搜寻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根据主题以班级小组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各组根据本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四、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位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反思。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指导学生谈体会。

(1)你们在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方法?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根据调查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通过采访、调查你有些什么新发现,新感想?

(4)在活动中有哪些体验,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事。它对你今后学习收获有何影响?

(5)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5、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和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奖励,举办“节约小明星”评比活动。「

第四篇:“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一次秋游活动中,我们发现学生的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就把这种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面包,随手扔掉的蛋黄。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认识很肤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哪些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的非常少,也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二、活动具体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浪费对生活的影响和危害。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倡导节约的作风。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意识,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浪费现象的认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初步设计学生活动方案。

2、各小组推荐几名代表参与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并广泛征求同学的意见,及时反馈活动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一步修改。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可以跨班自由组成学习小组。

4、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制作宣传海报。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5、各小组由一名学生具体负责指导,参与各小组的活动中,做到具体落实,分工合作,应做好指导工作。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境

1、指导老师与学生积极探索,搜寻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主题。根据主题以班级小组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各组根据本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四、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位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反思。可以从以下问题入手指导学生谈体会。

(1)你们在调查中采用了什么方法?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根据调查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通过采访、调查你有些什么新发现,新感想?

(4)在活动中有哪些体验,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事。它对你今后学习收获有何影响?

(5)活动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5、教师和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和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奖励,举办“节约小明星”评比活动。

五、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以自我评价为主(2)注重过程性评价

2、对老师的评价

六、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扩大到进行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动,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周围的人。

七、活动主题参考

1、吃的方面

2、玩的方面

3、用的方面

4、穿的方面

5、资源方面

第五篇:六年级写景作文寻找生活中的美550字

文秘助手()之六年级写景作文:寻找生

活中的美_550字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每个人细细的去品味生活,那么就一定会找到生活中的美丽。

上学路上,真美。

上学的路上我们每个人不知都走了做多少回了,但又有谁会去品味这美丽的时刻呢?春天来了,大树长出了新枝,抽出了新芽,投入到大地的怀抱。小鸟站在电线上,就像五线谱上的小音符。仿佛,小鸟们正在谱写一曲动听的歌儿。路边的花也开了,大树衬托着花儿,就像是一位高贵的公主身旁带着保护他的勇士。小草也急急忙忙的出土,好像就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高兴地在那笑呢!

夜空,真美。

写完作业,我站在阳台上,仰望星空,真美呀!月亮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她正躲在云层里偷偷的看着我们,就像是她露出了半个笑脸正对着我们笑。她是那么的纯洁,它把光辉洒向了大地。星星在眨着眼睛跳着欢乐的舞蹈,他们在天空中是那样的无忧无虑,是那么的欢乐。这时,我就像天空中星星在欢乐的玩耍。

风筝起飞,真美。

广场上,风筝飞上了天空。可爱的孩子们在欢乐的玩耍。风筝一边飞,孩子们一边跑。他们都高兴地拍着手,在庆祝自己的风筝高高的飞上了天空。天上那一个个风筝,就像孩子们一张张欢乐的笑脸。风筝越飞越高,孩子们的笑声。越传越远。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朋友,用你的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如果你找到了美,那么,你的生活将因此多一份光彩! 黑龙江佳木斯富锦市黑龙江省富锦市第十小学六年级:张晓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乡镇卫生院长述职报告下一篇:乡镇脱贫攻坚党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