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地质灾害论文提纲

2022-09-25

论文题目:九寨沟景区地学景观与地震地质灾害的风险分析

摘要:自然灾害对环境资源影响问题已逐渐成为当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研究领域之一,第四纪区域地质灾害与第四纪环境地质成为应用第四纪地质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九寨沟地质遗迹景观丰富,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以岩溶湖泊和瀑布为其特色,被誉为“童话世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与旅游价值。景区内地形陡峻,断裂持续活动,并伴随多次地震,地层经历与构造运动,受2017年8月8日7.0级九寨沟地震影响,导致研究区重力堆积体频繁发育,第四系堆积物分布增加,引发的一系列次生地质灾害对景区社会经济、地质遗迹景观损伤严重。依托九寨沟“8.8”地震灾后地质遗迹景观修复、地质灾害调查与恢复治理项目,以“九寨沟景区地学景观与地震地质灾害的风险分析”为题,在实地调查九寨沟景区及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应用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遥感空间技术,系统对比分析九寨沟震后地质灾害发育条件、地质环境背景、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数学分析模型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系统影响因子的相关程度进行计算,构建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结合灾害发育状况与受损遗迹点对于分区结果进行综合性评判,以火花海为严重受损地质遗迹进行重点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九寨沟地质遗迹景观的防治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及获得的主要结论和成果如下:(1)基于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最新数据统计资料分析和现场调研,“8.8”地震前,景区内发育地质灾害点72处;受“8.8”地震作用影响,景区内新发生地质灾害点62处。现阶段景区内目前共发育地质灾害点134处,按灾害类型划分,区内主要发育地质灾害为崩塌、泥石流、滑坡及不稳定斜坡,其中发育崩塌灾害点79处,泥石流灾害点25处,滑坡灾害点15处,不稳定斜坡灾害点15处。(2)同时对于震后研究区选取选取的坡度、坡向、高程、地层岩性、到断层的距离、植被覆盖6个评价指标进行归一化,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因子权重,进行了震后九寨沟核心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将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为高、中、低三级易发区,分别占景区总面积的11.19%、29.46%、59.35%。(3)九寨沟“8.8”地震对景区内的部分景观影响较大,而火花海是“8.8”地震整个九寨沟景区受损最为严重、变化最为巨大的景观。在地震作用下,火花海内多处钙华丘垮塌,导致水位下降,较大影响景观美观性。现火花海景观暂时处于一种相对较缓慢垮塌的脆弱平衡中,趋势演化结果表明如遇到暴雨、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将会加快垮塌过程。(4)根据九寨沟核心景区震后次生地质灾害数据与地质遗迹景观相结合对比分析,在研究区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的背景下,提出景区发展及景观点修复相应措施,根据九寨沟震后次生不良地质作用的现状,提出了既要进行灾害监测预警,同时也要对研究区内对人类活动有影响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有效治理。对于受损地质遗迹景观点提出需遵循不破坏原有景观,科学且合理地恢复措施。保护景区生态环境,保障旅游经济效益,为景区未来可持续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全等决策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九寨沟景区;九寨沟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地质遗迹

学科专业:地质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过程及机理研究

1.2.2 地震地质灾害对地学景观的影响研究

1.2.3 旅游活动中的地质灾害研究

1.2.4 GIS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工作量及主要成果

1.4.1 论文工作量

1.4.2 主要成果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

2.1 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

2.1.1 地理位置

2.1.2 社会经济

2.2 气候水文及地形地貌

2.2.1 气象水文

2.2.2 地形地貌

2.3 区域构造特征

2.3.1 地层岩性

2.3.2 区域地质构造

2.3.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第3章 九寨沟景区地质遗迹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

3.1 景区地质遗迹主要类型及分布

3.1.1 地貌景观

3.1.2 水体景观

3.2 景区地质遗迹形成条件分析

3.2.1 地层与岩性条件

3.2.2 地质构造背景

3.2.3 新构造活动

第4章 “8.8”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对比分析

4.1 地质灾害发育基本特征

4.1.1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4.1.2 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和数量

4.1.3 地质灾害发育规模

4.2 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变化分析

4.2.1 地震前后灾害点类型变化特征

4.2.2 地震前后灾害点规模变化特征

4.3 九寨沟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成灾机理

4.3.1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形成的控制作用

4.3.2 地层岩性对地质灾害形成的控制作用

4.3.3 强降雨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

4.3.4 地震对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

第5章 震后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及地质遗迹影响分析

5.1 影像来源及预处理

5.2 九寨沟景区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5.2.1 评价指标体系原理

5.2.2 评价指标

5.2.3 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5.3 九寨沟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

5.3.1 应用GIS工具进行危险性区划评判

5.3.2 区划结果分析

5.4 典型地质遗迹点受震后次生灾害影响分析

5.4.1 地震前后地质景观变化

5.4.2 火花海震损情况

5.4.3 受损地质景观地貌演化外因分析

5.4.4 受损地质景观地貌演化趋势预测

第6章 震后九寨沟景区地学景观修复建议

6.1 防治目标与原则

6.2 地质灾害防治与遗迹点恢复的重点

6.2.1 重点防治灾害类型

6.2.2 重点防治区域

6.2.3 重点恢复地质遗迹点

6.3 震后景区防治管理对策

6.3.1 完善景区总体规划,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研究

6.3.2 加强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6.3.3 针对地震受损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合理的恢复手段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论文提纲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