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2022-09-11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媒工具, 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面对网络这把科技的“双刃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网络化研究, 才能在新形势下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以争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应有效益和社会价值。

1 网络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1 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新手段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网络相比于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用的方式, 如授课、听报告、谈心等, 更具优越性, 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网络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互动性强,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体现大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本质特征。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化, 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声、色、光、图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 迎合了大学生的兴趣, 更能让大学生接受。

1.2 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转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是单向的“说教”, 但随着网络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得以在网络中传播, 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大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育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自由地学习, 并在教师及其他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学习。因此, 网络的互动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大学生形成互动教育, 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促使单向的“说教”向“交互参与”观念转变。

1.3 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的阵地, 使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拓展了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阵地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 而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 信息更新和学习便利无论是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大大地得到了优化。因而, 开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 具有立体化、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以及方便快捷的特点。

2 网络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2.1 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和文化侵蚀

网络环境下,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存在, 甚至其借助了网络的便利更为激烈。在网络带来机遇的同时, 敌对势力也充分利用其开放性等, 大肆散播违反我国国家主权、民族团结、人权问题等不良信息, 企图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网站调查表明, 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曾在网络上接触过内容为恐怖暴力、邪教组织、反党反国等不良信息。

2.2 大学生网络犯罪日益增加

目前,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现代化学习工具, 但网络也为不良信息提供了传播途径, 甚至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实施犯罪活动。一方面, 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其特有的隐蔽性, 发布诱惑信息, 使得大学生难以辨别真假, 最后误入歧途。另一方面, 网络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大学生在网络上极易放宽纪律约束, 放纵自己的行为, 最终造成犯罪。调查表明, 大部分大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很大程度上是网络中不良信息造成的严重后果。

2.3 大学生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降低

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 “网民”的身份可以被掩盖, 使得网上交往更加隐蔽, 充满神秘感, 加上对网络不易实施有效监督, 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在网络上相对减弱。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 在网络的诱惑和不良信息的唆使下, 大学生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容易被弱化, 如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制造并传播病毒或散播谣言等, 给社会造成极大损失。

3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教育队伍的网络技术培训, 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

高校是网络化的前沿阵地, 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必须具有较高的网络素质。因此, 高校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网络知识培训, 使其掌握、运用网络技术, 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一是要增强网络意识, 学习网络知识, 掌握网络运行规律;二是要善于过滤、监控和引导网络舆论, 牢牢地掌握网络信息的主动权;三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 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和利用网络信息。

3.2 建设专题网站, 开辟网上舆论阵地

当今,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如高校党建、团建等专题网站, 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趋势。通过开设时事分析、理论学习、网上论坛、聊天室等站点, 就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学生思想状况。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让思想政治教育在进教材、进课堂的基础上再“进网络”, 不仅是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说教”方式, 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 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网上舆论阵地。

3.3 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增强大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意识

近年来, 我国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办法》等法规, 这些法规对于规范网络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高校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健全网络行为准则等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一方面, 要积极宣传网络法制, 增强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另一方面, 要把网络管理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对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及时“解毒”、“消毒”, 防范网上负面信息的不良影响;第三方面, 网络文化是一种多元快变的文化, 必须将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建设中来,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4 建立适应网络化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思路, 建立适应网络化发展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首先, 应采用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在网络环境下, 如果不主动灌输, 就是放弃这个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在互动交流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网络技术水平, 用先进文化正面引导大学生。其次, 遵循有效融合与保持优势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网络作为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的有效载体, 高校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有效融合起来, 保持教育优势。再次, 形成巩固传统和网络创新相结合的教育体制。网络不论如何发展, 最终还是不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育, 它毕竟只是必要的辅助手段。在网络普及的今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不断巩固课堂教育, 而且还要不断创新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武器,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局面。

摘要:网络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正视网络的两面性, 积极利用网络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不断地研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参考文献

[1] 胡旺阳, 王强, 郝树满.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新局面[J].东北大学学报, 2001, 3 (2) .

[2] 王静格, 刘恩霄, 刘子刚, 等.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6 (1)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打破写作的瓶颈下一篇:“一带一路”倡议下对研学旅行的思考——以2018年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东南亚群鹰考察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