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体系构建路径

2022-09-12

1 高校及管理者的职责及权限

1.1 高校及管理者要健全, 并改革德育管理体制

首先, 要改革大学生学分评估体制。在大学生学分评估中要重视德育学分的比重, 在以往大学生进行学分制进行综合评估中, 德育学分一般都是固定值, 所有学生一律平等, 没有差额。所以作为高校管理者, 要制定合理的、能提高广大大学生德育素养的德育评分标准。比如, 可以适当加入或加大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学分比重, 多举行一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志愿者活动等等。其次, 要调整或完善单纯把教师学历、职称和科研成果当作奖罚、晋级标准。要注重学生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对学生成绩的效果和成才的贡献等作为标准。最后, 要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管理。目前, 在大部分高校对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形式轻结果。所以高校要强化教授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德育教育本质的理解和重视。加大对学生政治理论课过程及效果的检测。许多高校对大学生政治理论课都不重视, 在考试前老师点重点, 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

1.2 丰富德育实践活动形式, 形成民主的开放的德育实践模式

在传统德育实践模式中, 教育者往往采用单一的理论灌输教育形式。而当代大学生多元的思想特点对德育的实践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毛泽东也让曾指出:“思想性质的问题, ……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1]所以要采用民主的开放的德育实践模式, 首先, 要注重思想上的支持, 由于当前大学生德育建设的氛围并不浓烈, 效果也不明显, 所以学校要通过相关有利于发展高校德育实践开展的政策并给予鼓励、指导, 只有学校的思想理念得到重视, 才能为民主的、开放的德育实践模式创造氛围。其次, 要保证物质上的帮助。鼓励大学生到社会中去,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比如扩大大学生“三下乡”的规模, 丰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形式等, 或多或少都需要一定的经费做保证, 高校德育实践的开展更需要物质的支持, 只有充足的资金, 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开放的德育实践活动, 同时教师、学生的积极性才会高。

2 高校教育者的职责及权限

2.1 关爱学生, 加强与学生互动教育

高校教育者只有用心去浇灌德育事业, 才能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而关爱学生, 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的一种基本道德情感, 它来源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献身精神。由于消费需求带来的经济压力, 激烈竞争带来的学习压力, 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等, 都可能导致学生对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失去信心。[2]因此, 教育者要用真心去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各个方面, 了解他们的兴趣、特点、爱好, 深入学生的生活, 全面了解学生的动向, 增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和谐的环境中进行有目的的德育工作。教育牢牢把握以生为本的德育理念, 这样既可以增进师生的互动, 使彼此换位思考, 又可以使双方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 不把单纯的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教师的唯一工作, 而把了解、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实现师生共赢。

2.2 榜样示范, 不断激励学生

首先, 作为教育者要选择正确的榜样向大学生宣传, 这需要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来确定事例。作为榜样的事例要具有典型性、号召性, 切勿空谈。同时可以采用大学生身边的、所熟知的人或事作为榜样。比如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 旗帜鲜明、准确恰当地表扬先进, 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学习积极分子”, 发展优秀学生入党等, 让先进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及先进事迹, 激励更多学生成长和进步。[3]其次, 作为教育者要时刻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 为大学生树立真实的榜样, 康德也曾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可注意的是, 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换言之, 即只自身受过教育的才能教育人。[4]所以作为教育者要教育大学生, 首先是自己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理论功底, 并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德育方法, 充分尊重学生, 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他们, 形成融洽的师生环境, 这将有助于强化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感召力、影响力及实效性。

3 大学生的职责及权限

3.1 养成良好的德育自育习惯, 提高德育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首先要主动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从思想上意识到自身的成长、成才与良好的德育品质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在学习德育理论课的过程中, 认真学习其本质, 并要从思想上并运用。同时要学会自我调控, 避免那些不利因素的诱惑。也就是要自觉的用规章制度、纪律、道德规范、法律等来约束自己, 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对待网络, 大学生要善于运用网络掌握其中对大学生有利的部分, 比如有关国计民生的新闻、有利于学习的各种信息和工具等等。但是, 网络中仍然有一些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垃圾信息, 比如诋毁社会主义、共产党的信息, 黄色垃圾信息等等。

3.2 积极参加各种有关良好道德行为的实践活动

首先, 大学生在学校中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相关社会实践的活动及安排, 把握大学这个有利的场所, 积极参加实践, 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中使自己的道德品行得到深化, 比如经常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及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 同时还要学会思考在实践中的感受到的道理, 并使自身逐步养成在实践中学习德育的习惯。其次, 在校外也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 由于当代大学生从小收到父母的溺爱,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实践能力更是缺乏, 而学校能为大家提供实践的机会是有限的, 大学生要主动在校外发现机会, 比如参加家教或者创业实践等, 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德育, 感知人性的真谛, 使自己的德育得以深化。

4 高校及管理者、高校教育者、大学生, 三者始终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相互配合、相互依赖

高校及管理者, 是整个教育活动的策划者, 他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 高校只有制定正确的方针, 才能为高校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准确的方向, 这样的教育活动才有时效性。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大学育人活动中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 高校教师在这一工作中, 担任着主演的角色。所以高校教师对人生和学术等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和日常言行举止对学生的隐形导向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高校教师不仅要把德育贯穿在课堂中, 在课外更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德育, 让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体现在课堂, 体现在生活, 体现在娱乐。对广大大学生而言, 大学生是以人为本德育体系的主体, 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围绕这大学生这个中心, 但是大学生本身并不是被动的学习过程, 而是自主配合前两个主体的工作, 同时还要树立主体意识, 引导自我教育。

摘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对大学生德育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高校及管理者的职责及权限、高校教育者职责及权限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职责及权限这三个层面阐释构建以人文本大学生德育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以人为本,大学生德育体系,高校及管理者,高校教育者,大学生,职责,权限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762) .[1]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762) .

[2] 赵秋平.“以人为本”理念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东北师范大学[J], 2008: (27) .[2]赵秋平.“以人为本”理念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东北师范大学[J], 2008: (27) .

[3] 欧阳丽、罗金彪.人格平等:师生和谐关系养成的策略选择[J].攀枝花, 2002: (45) .[3]欧阳丽、罗金彪.人格平等:师生和谐关系养成的策略选择[J].攀枝花, 2002: (45) .

[4] 康德.康德教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0 (5) .[4]康德.康德教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0 (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检测要点研究下一篇:游戏课堂:职高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