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2022-07-27

第一篇: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如何理解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主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从跟随红二方面军进行部分长征的法国传教士薄复礼到千里迢迢来陕北记录长征的美国记者斯诺,从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索尔兹伯里到今天仍在这条路上跋涉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因为各种初衷而开始关注长征的外国人在走近这段历史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总结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就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是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凭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而长征中体现的艰苦奋斗、为事业奉献和牺牲的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代表“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青年群体,他们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着眼教育实践,直面大学校园,深入思考大学在人文教育上的特殊使命,结合实际开展长征精神的培育,探讨大学人文教育的实现形式,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既责无旁贷,又刻不容缓。长征精神的培育,绝不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的历史知识,而是要复兴过去的长征精神,把原有的长征精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长征精神。在迈入新世纪的今天,我们的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伟大胜利,需要新时代的长征精神,需要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一代奋发有为。

任壮

B51314048

材料物理

第二篇:我理解的长征精神分为两个部分

我理解的长征精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表现出来的品格和精神,就是他们自身所具备的良好品质;另一个是他们在长征过程中学到的精神,这两者的结合,在我看来才是真正完整的长征精神。

首先说说在长征途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吧,热爱祖国,勇敢坚毅,不畏劳苦,团结一致。我认为这是面对长征所必须具备的品格,缺一不可。如果不是那么热爱祖国,怎么敢挑战艰险困苦的长征;如果不是够勇敢够坚毅,怎么敢迈出万里崎岖的第一步;如果不能不畏劳苦,团结一致,怎么能用双脚踏尽困难重重的两万五千里。只有先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的红军才能创造出长征这样一个奇迹。这些品质在长征中得以彰显,得以发扬光大,不管是通过血液还是通过长征中的故事和事迹,这种精神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而在长征途中学到的,我想是不畏牺牲和坚持不懈。漫漫无尽的长征路,想想都叫人胆寒,雪山草地,少粮缺衣,翻山过海……无一不是对体力和意志的巨大考验,而经历了如此种种的中国红军,自然磨练出了不畏牺牲、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长征的一路艰辛给我们的宝藏,也是长征能够胜利的秘籍。经过了长征的中国红军,更加坚定了对革命的态度,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我体会到的长征精神,不够深刻不够意义深远,但是我想这就是长征二字最直接的告诉我们的,不管是在大事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能用到的精神。我想,这样可大可小的精神,才是最朴实,也最伟大的精神。热爱祖国,勇敢坚毅,不畏劳苦,团结一致,不畏牺牲,坚持不懈,这就是我心中的长征精神。

第三篇: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一、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

长征中,革命先烈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更快更好发展总揽全局,高举科学发展旗帜,奏响发展最强音。

二、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长征的历史证明,人民群众是党的生命和力量源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根本保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新征途中,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富民强县”的发展理念,坚持一切为民谋发展,既维护好群众的长远利益,又维护好群众的现实利益,让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始终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发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气慨。

长征的胜利,是在红军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且无后方依托的情况下,靠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气慨所取得的。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长征中,正确面对这样或那样的发展难题,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涣散改革意志,懈怠奋斗精神。同时,在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办公设施都比以前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有骄傲自大、贪图享受的思想,要敢于战胜一切困难,善于探索新路子,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四、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带领全县人民进行新长征的坚强领导核心。

长征的胜利充分证明,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要求我们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当前,要注重建立健全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用制度保障先进性。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在推动发展的道路上,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长征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长征精神,勤于学习、甘于奉献,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实现新河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物流151 裴勇翔

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摘要: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更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值此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和中国革命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以长征精神为指引,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开创新长征精神,完成人生目标,早日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黑格尔曾说:“历史题材中有属于未来的东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恒。”在长征这段历史中,属于今天和未来的,就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源头在于一场惊天动地的史诗级军事活动,其胜利保留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奠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 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途径10多个省市,跨越万水千山,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终于实现了从东南至西北的战略大转移,胜利走完了长征路。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之久,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兵力较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八十年过去,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不变的是长征精神永恒的价值与意义:它已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的记忆和血脉中,成为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奋力向前,也将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当代大学生百折不挠,努力开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时代,我们是幸福的,没有体味到当年“华北之大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悲哀,也卸去了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但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是老一代革命人为我们做出的重大牺牲牺牲,不能忘却的是永不陨灭的爱国主义革命精神,而长征精神的精髓即在于此。

其实,传承发扬长征精神的行为不在于激昂言辞,而在于切实行动。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深入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革命史,充分了解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和重大成果,深刻认识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决心和信心。其次,我们要牢固树立民族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继承红军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体会到长征精神的可贵之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要珍惜青春年华,在学习中发扬长征中的艰苦奋斗、敢于奉献的精神,完善自我以充分体现自我价值,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事业中,展现才华,贡献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长征已远,精神永存,我们相信,在伟大长征精神指引下,我们大学生一定会发奋努力,建设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美好中国!

第五篇:浅谈如何践行长征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题目:浅谈如何践行长征精神

名:欧阳修燕

别:男

工作单位:湟源县日月中心学校

务:教师

通讯地址: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中心学校

编:812100

话:18097344356

电子邮箱:mysaty1@163.com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浅谈如何践行长征精神

湟源县日月中心学校 欧阳修燕

【摘要】: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的政治信念,并以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团结意识、艰苦作战、顽强不屈及其正义的力量震惊世界,彪炳于中国现代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史册,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几十年来,人们讴歌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书写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研究长征精神和抗战精神,使我们获得多方面的教益,感到无比振奋,受到极大的鼓舞。本文论述了长征精神的内涵,提出长征精神具有的时代价值,并且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教育意义及如何践行长征精神。

【关键字】:长征精神 时代价值 教育教学教育义 践行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今年,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最重要的就是弘扬长征精神,躬身践行长征精神,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中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一、长征精神的形成

长征精神的形成绝非偶然。它而是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精神做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红军广大官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磨砺而成的。 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长征精神所体现的理想、信念、情操、气节、风格、作风等,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和升华。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长征途中他们时时处处铭记国家民族的大义,牢记劳苦群众的疾苦和诉求。红军长征正值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人自觉肩负起历史责任,率先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并把这种深厚凝重的民族大义转化为红军指战员不畏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英勇行动。长征精神所体现的这种为民族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民族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正是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长征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长征途中,尤其是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洞察中国革命实际,立足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着眼解决各种复杂矛盾,就加强党的建设、红军建设、根据地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富创见的重要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也为长征精神得以形成提供了科学指南。

长征精神是红军在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砺和锤造出来的一种精神品质,它直接负载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这一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斯诺在《西行漫记》一书中记录了连他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数字:在中央红军历时1年的长征中,进行了300多次战斗,几乎每天一次遭遇战;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以上,翻越了18座山脉,渡过了24条河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击败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中央军的围追堵截;征服了雪山、草地等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在这种千锤百炼的革命实践中,广大红军指战员的理想境界、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团结精神、纪律观念等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进而凝聚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

二、长征精神的内涵

胡锦涛同志200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曾指出: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主要体现为实事求是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中央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

一、第

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先后进行长征,翻雪山、过草地、渡大河……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回顾并透视这一伟大征程,我们看到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对党忠诚,目标坚定

长征是在中国革命遭遇严重挫折的情况下进行的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进行的伟大远征。在长征中,广大红军官兵不仅面临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面临十分恶劣艰险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党内“左”机会主义的严重干扰,中国革命处于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境地。在这样的困境之中,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的红军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以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以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最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胜利完成对中国革命成功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大转移。“一切为了苏维埃”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对党忠诚、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必然产生巨大的力量。张闻天在谈到长征时说,如果没有理想,红军连一千里都走不了。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一支衣衫褴褛、缺枪少弹的队伍凝聚成一股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拖不垮、打不败,最终使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可以说,长征就是一次信仰之旅、精神之旅,因为坚定所以勇往直前。

2.实事求是,策略灵活

如果没有党中央和红军指战员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长征的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长征中每一个战略方向的改变,每一项战略任务的确定,每一套战术的实施,每一次战斗胜利的取得,都无不与共产党人的探索和求实精神息息相关。1935年遵义会议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党的路线才开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转移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纵观长征全过程,放弃湘西,转向贵州,舍弃川西,北上陕甘。“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血战独树镇,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由于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了正确的政治军事战略策略,长征才能完成革命的转移,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创造出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并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3团结互助,艰苦奋斗

长征的胜利,是各路红军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团结协作的胜利。在长征中,军团之间、官兵之间、战友之间都严守纪律、顾全大局、紧密团结。在困难和危险时刻,许多部队为了全局自愿作出局部牺牲。红六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长征争取了时间;红二十五军由鄂豫皖转战至陕南,从战略上策应了其他各路红军的行动;许多干部战士为了战友奋不顾身,英勇冲锋。一匹骡马,谁也不愿骑;一锅野菜汤,大家分着喝。正是这种高度的全局观念和团结友爱精神,激励着红军完成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长征过程中,红军始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大自然的险恶。红军长征是一段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中经历了大约120次主要战役、战斗,共歼敌40个团,击溃敌军数百个团。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1年,长驱两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平均每天行军35公里。长征途中,峡谷激流、雪山草地、物资匮乏、生命禁区等等都不能阻挡红军前进,就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红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突出重围;就是在这样艰难险阻的环境中,红军始终保持顽强的奋斗精神最终赢得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

伟大的长征实践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对“长征精神”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对长征精神的高度概括、总结和提炼,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弘扬“长征精神”所必须掌握的精神实质。我们所弘扬的长征精神,就是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顾全大局、实事求是、不畏艰险、勇于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

4.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精神的光辉典范。1934年10月,红军的三大主力陆续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中,红军忍受着严寒酷暑、高寒缺氧、干渴饥饿,跨过了千里冰封的万里雪山,穿过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他们吃草根、咽树皮、涉沼泽、眠雪地,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转战11个省,翻越18座高山,渡过24条江河,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包围,艰难跋涉两万多里,完成了革命转移。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长征中锤炼出来的艰苦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依然魅力无穷。

5.长征精神是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

长征途中,中央和红军果断地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等人的错误领导,党和红军的路线转移到正确轨道上来,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红军创造性地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斗方式,成功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又如,在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之前,进入了少数民族地区——“四川彝族居住的地区,这些强悍的彝族人从来没有被居住在他们周围的汉人所征服和感化过”。面对这样一个从未遇到的棘手问题,红军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与少数民族的相处之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为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进行了有益探索,这样红军与少数民族同胞共同战斗打退了敌人的追击。这些都体现出了红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三、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永远鼓舞人们开拓进取,奋发向上。这正是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根本原因。此外,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具有一定必要性,主要表现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的传家宝。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再次,党的十八大揭开的“新长征”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十八大不仅对过去十年的工作进行基本总结,还提出了“文化强国”,“五位一体”和党的科学化建设,以及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艰巨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都需要长征精神的鼓舞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过去十年的奋发有为、兢兢业业的工作。十七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是,十年来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在政治、经济、法制、文化、社会,以及港澳台和外交工作都迈出了一大截,这都有赖于长征精神的巨大鼓舞力量。

二是“文化强国”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国人民传家宝的长征精神对于文化强国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它的永恒精神有利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更加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三是“五位一体”的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五位一体”即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预示着我们今后的工作又多了一个建设重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当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扬不畏艰难、顾全大局的精神,做到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四是党的科学化建设更加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做到实事求是、不畏艰难、顾全大局;要做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充分发扬长征精神的永恒作用。 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2020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将在此时实现。为了能够在2020年实现这一目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当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做到团结一致,不畏艰难,求真务实,艰苦奋斗。

四、长征精神的践行 红军长征虽已成为过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辉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有着许多重要启示。

1.长征精神对基层党员的教育意义

第一,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在总结长征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昭示我们,无论过去搞革命还是现在搞建设和改革,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权威,这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发展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各种矛盾的凸显期,同时面临着复杂严峻的风险考验以及某些国际压力。在这样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关键发展阶段,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大党,要避免分散主义、防止重大失误、统一全党意志、畅通政令军令,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决维护和服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反对政治上的自由主义、组织上的分散主义和各种形式的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切实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党的旗帜之下,切实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领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艰苦奋斗是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艰苦奋斗,玉汝于成。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万里长征留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可以说,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这句俗语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党和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种种艰难困苦。长征胜利的宝贵历史经验启示我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弃,否则,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伟大事业就有变色之虞。弘扬长征精神,就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三,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了数不清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人故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同样离不开团结协作精神。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戮力同心,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动合力。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作保证。没有社会各个方面的团结协作,和谐社会就丧失了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团结和带领群众共同奋斗。

第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牢固根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项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稳固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中,我们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一直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尤其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施政新风范,使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确实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但毋庸讳言,目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腐败问题不容忽视。人民群众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破坏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行为十分不满,对严重损害党的健康肌体的各种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因此,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长征精神,把长征中那种同志之间情同手足、上下之间亲如兄弟、党群关系血肉相联的好传统、好作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努力形成有效监督和遏制腐败现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和体制机制,确保党的事业永远兴旺发达。

2.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应加入到弘扬长征精神的队伍中。党员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我认为可以采取下列几个措施:

第一,必须大力加强红军长征及其精神的教育。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党员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他们了解长征的历史和长征精神,正确认识长征和长征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他们真正懂得没有长征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长征精神至今仍然是我们的传家宝。

第二,必须大力提倡长征精神。通过教育使人民做到团结友爱、顾全大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公民,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第三,必须不断促进长征精神的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要不断赋予长征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长征精神,勤于学习、甘于奉献,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而努力奋斗。

第四,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长征中,革命先烈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为了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义不容辞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更好更快发展总揽全局,高举科学发展旗帜,奏响发展最强音。

第五,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的新长征中,坚持一切为民谋发展,既维护好群众的长远利益,又维护好群众的现实利益,让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始终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六,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重总结和发扬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历史经验,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科学化建设。

回顾历史,寄予未来。十八大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又是一场新的长征。 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不能淡忘,更不能抛弃长征精神,而是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将是中国向前发展的一种精神支柱,也将会随着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具有永恒的精神鼓舞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东方出版社,2007.08.30 [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一)[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 [4]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22. [6]聂荣臻回忆录[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3. [7]杨定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雪山草地行军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管理你的老板下一篇:如何划分文章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