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2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殿堂上的一座瑰宝,汇集着我国劳动人民通过不断的长期劳作、积累沉淀出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象征。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渗入与发展下,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对其持有痴迷以及狂热的态度,再加上学校对民族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了解甚少。本文主要从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深化分析和研究。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篇1: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被提出更高的要求。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探索和了解多元文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民族音乐教学,陶冶学生民族音乐情操,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爱国情怀。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学;深化策略;深化意义

前言:

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各个民族的文化,掌握这些文化特色,学习我国优秀的、深厚的文化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探索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方法。

1、高中教师深化民族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音乐教育都是使用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并没有建立属于自身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很多高中在开展音乐教学中,没有明确民族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满足学生学习流行音乐的欲望,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着重讲解流行音乐,仅仅讲解了一点民族音乐知识,没有建立科学的、统一的教学理论。在教材方面,没有统一、全面的介绍民族音乐,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系统性的讲解民族音乐知识。

2、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策略

2.1主动探索多元的音乐文化

在新课程改革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目标之一。受升学压力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忽视了民族音乐教学,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缺乏足够的了解。而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同时探索和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的性格[1]。音乐不仅是民族的,同时也是世界的,主动探索多元文化,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学习民族文化,为本民族音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将多种艺术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效率,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建立国家化的审美能力。

比如在讲解《辽阔的草原》时,教师要以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为学生播放不同种类、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鼓励学生独立选择喜欢的民族音乐,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在我国艺术中,民歌是重要瑰宝。在学生了解和学习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歌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更加全面的理解民族文化内涵和本质。

2.2利用多样化的民族音乐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和优化音乐教学方式来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其中情境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比如在学习《汉族民歌》这一课时,教师要在播放歌曲前为学生详细讲述这首歌曲的内容,鼓励学生在聆听中掌握歌曲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高中音乐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相关视频、图片等,使学生快速融入到提前创设好的教学情境中,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民族音乐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多个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小组学生间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从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

2.3使用多媒体深化民族音乐教学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质量提升中发挥着重作用。为此高中教师在深化民族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积极查找和搜集相关图片,视频,将枯燥的音乐知识更加生动、具体、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巧妙地使学生受到各种音乐的影响和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教师还可以演奏优秀的外国音乐作品。最重要的是,高中音乐老师应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民族音乐,比如东北民歌、湖北民歌等,使学生深刻感受我国民族歌舞的多样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比如在学习《下四川》这首歌曲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歌曲,让学生在学习四川民歌的同时了解其他地区的民歌,从而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增强高中生民族自豪感。

2.4合理应用互动教学法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不仅适合学生学习,而且可以缓和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实现师生良好交流,从整体上提升民族音乐教学质量。在深化民族音乐教学中,高中教师要积极使用互动教学法。比如在学习《黄河》这首歌曲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前积极查找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深刻感受歌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歌曲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提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音乐鉴赏水平。

3、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意义

民族音乐中包含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和丰富的地方文化,高中音乐教师深化民族音乐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升学生对各民族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不同民族音乐所呈现特点不同[2]。加深民族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民族音乐的同时体会不同民族的艺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深化民族音乐教学中,要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合理应用互动教学法,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根本上提升学生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明明. 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 发现, 2020, 000(008):31.

[2]方千鑫. 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

作者简介:叶国强(1998.03-),男,汉,甘肃西和人,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

作者:叶国强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篇2:

高中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教学深化分析

摘 要: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殿堂上的一座瑰宝,汇集着我国劳动人民通过不断的长期劳作、积累沉淀出的民族文化与精神文明的象征。然而随着流行音乐的不断渗入与发展下,我国大部分高中生对其持有痴迷以及狂热的态度,再加上学校对民族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传统的民族音乐了解甚少。本文主要从民族音乐教学在高中音乐课堂上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深化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民族音乐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教育部所推行的新课改中已经明确规定,高中音乐教材中要渗透民族音乐知识,要让高中生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化内涵,以此来弘扬民族音乐,要将我国各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这就表明高中音乐教师要格外的重视民族音乐课程教学,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从而推动我国高中生用传承的民族精神来继续发扬我国民族音乐这一伟大的艺术珍宝。

1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高中音乐教师在平日里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激发出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使得学生可以对各民族的地域音樂文化特色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多元化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各种曲艺以及文学、美术艺术的精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以及审美创造的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例如,在学习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时,通过播放教材中规定学习的歌曲曲目,来积极地调动起学生对于陕北、西北歌曲的实质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特点强调,促使学生对于西北民歌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刨洋芋》《去上高山望平川》《脚夫调》等民歌音乐赏析时,可以深入地了解“信天游”“花儿”等民歌载体,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经典的民族歌曲。但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民族歌曲自身的曲调特点,需要歌唱者有较高的唱腔技巧,因而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十分的困难且枯燥,这时教师可以找寻一些既具有民族曲风又带有通俗化的演唱形式的曲目,来让学生去学习,以歌曲《山丹丹的花开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同时也是带有浓厚民族风味的陕北信天游。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阿宝歌手的歌唱版本。教师先教会学生歌曲的旋律,然后再将民歌演唱时的发声技巧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尽量用传统的民歌唱腔来进行演唱,但不能对其要求过高,以免遏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毕后,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让每组成员上台来进行演唱,并设置评比环节,以此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的学习乐趣。

2 加强音乐知识的扩充,促使地方音乐走进课堂

当前我国高中人教版音乐教材当中一共分为18个单元,而涉及民歌教学内容的只有短短的一个单元的4个章节,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材中摄入的民族音乐曲风的内容太少,高中普遍对民族歌曲教学的重视力度不够,因而才会导致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民族音乐知识的认知度不高,缺乏系统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于地域文化的情感植入,因此,新时期的高中音乐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可以是适当地融入一些极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鉴赏,如新疆经典民歌《吐鲁番的姑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朝鲜民歌《阿里郎》《卖花姑娘》;陕北民歌《走西口》《送情郎》;湖北民歌《龙船调》以及山东民歌《唱大戏》等,把这些具有高鉴赏价值的经典民族音乐作品科学的编进音乐教材当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民族歌曲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们的民族情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们的鉴赏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其涉及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单凭教材学习以及播放歌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中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民族音乐鉴赏课上,教师要将现代信息设备与传统的民族音乐进行有机结合,把民族歌曲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视频播放的形式传递出去,来为学生创造一个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例如,在讲解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中第三节《独特的民族风》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中提到的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民族歌曲特征,来为学生挑选出一些优秀的歌曲视频,如《苍老的大雁》《我要去西藏》《半个月亮爬山来》等;教师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一些较为出名的演唱家所唱的曲目,以及来激发出学生们的观看兴趣,如:腾格尔的《蒙古人》、克里木的《掀起你的盖头来》、才旦卓玛的《北京的金山上》等,并结合歌曲内容来为学生讲解创作的背景等,以此来增强学生们对于民族区域文化的了解,从而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4 结语

民族音乐以其自身丰富的文化内涵继承了我国各民族的精神情感以及地域特征的共性,因此,把民族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大高校中广泛的宣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开展相应的传承活动,是当前音乐教师所要做的首要任务。身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音乐素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以此来让学生都知晓自身的传统音乐文化,使其都能够感受到民族音乐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 张俊萍.如何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新课程(下),2014(12):56.

[2] 方千鑫.浅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上),2014(5):158.

[3] 张明,刘明.浅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课歌唱模块中的民族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5(17):138.

作者:鹿培培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论文 篇3:

高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论述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对策,提出建立流行音乐筛选标准、发挥流行音乐的辅助功能、构建流行音乐教学方法等做法,以有效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

【关键词】高中音乐 流行音乐 多元文化 问题 对策

“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音乐教学在互联网文化生态中应对外部挑战、丰富自身内涵的有效路径。流行音乐是文化多样性的成果,相对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其有更强的潮流聚合与时代创新价值,将其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能够很好地丰富课程内容,满足当代高中生音乐美育的需求。但流行音乐存在良莠不齐的特点,加上“互联网+”文化时代背景下快餐化、碎片化、价值低密度化的影响,盲目引入可能会造成高中音乐教学出现无序及失范等问题。本文据此进行探究,深入分析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供教师参考。

一、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下文简称《音乐标准》)中明确指出:“音乐艺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不同地域、民族、时代有着不同的音乐文化创造,并直接表现为音乐作品题材、体裁、形式和风格等差异。”这是《音乐标准》中“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为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引入流行音乐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多元文化生态孕育出更具创造性、藝术性、文学性及欣赏性的流行音乐作品,加上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进一步开放,为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创造了资源与渠道。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作为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对音乐的态度、需求、情感及价值观等表现出更大的包容性,相比高中音乐教材内容,他们更喜欢能够符合自身个性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选择多样性的优势恰好满足这一要求。同时,流行音乐作为教学资源引入高中音乐课堂,可以很好地弥补教材内容的单一与匮乏。总体而言,对待流行音乐“堵不如疏”。

(二)引入流行音乐的可行性

其一,技术层面的可行性。传统高中音乐教学由于受技术限制,只能按部就班地依据教材及教辅资源教学,如音乐欣赏只能播放录音、“学唱歌”只能师生同步,一旦脱离音乐教学环境,学生就很难受到音乐熏陶。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早已经不是文化稀缺产品,如早期利用MP3、便携式录音机等工具便能接触到各种音乐,而当今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选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意味着当代高中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渠道更广泛、成本更低廉,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有较强的技术支撑。

其二,资源层面的可行性。流行音乐具有文化快餐性特征,它在不同时期的文化潮流引领下,可以做到快速更新,加上音乐制作、传播技术的优势,足以保障高中音乐教学引入流行音乐资源的多样性与海量性。

其三,价值层面的可行性。在众多争议中,流行音乐是否具有音乐教育价值最为激烈。事实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在大众流行层面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且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形成了相互借鉴与融通的关系,如“中国风流行音乐”与古诗词、古曲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有效地筛选甄别,完全可以达到音乐教育的价值高度。

二、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新兴音乐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与传统音乐并无区别。但长期以来流行音乐被排除在高中音乐教学之外,主要原因是文化偏见造成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卷起音乐“流行风”,但彼时流行音乐属于大众文化、娱乐文化范畴,被认为音乐教育价值稀薄,加上传播途径与介质局限(广播、电视等),因此难以渗透到高中音乐课堂。而在打破文化偏见之后,将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的主要问题演化成三个方面。

(一)监管不严,流行音乐缺乏教育筛选机制

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之后,必须履行学科的必要职能(如美育、德育等),这是其作为教学资源或工具存在的基本意义。但流行音乐来源广泛、形式多样,高中音乐教材并不对其构成约束性,因此引入何种流行音乐、如何引进、如何与高中音乐课程相结合等,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期间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对流行音乐内容、风格、成分等进行严格筛选。然而遗憾的是,当前流行音乐缺乏教育筛选机制,关于它的引入标准,主要取决于在高中生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及音乐教师的自主判断,其中“偶像效应”占据很大的影响力—— 从“四大天王”到“流量明星”,音乐作品的筛选并非只从文化艺术角度考量,更多的是娱乐经济效应—— 如此一来,难免音乐作品参差不齐。而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文化沉淀、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等都存在一定欠缺,流行音乐引入不当会造成负面作用。

(二)理念冲突,与高中音乐核心素养不相符

流行音乐之所以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存在感不强,很大程度上是作品理念与教育理念的冲突造成的。结合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内容来看,诸如民歌、民族器乐、京剧、非洲歌舞音乐等类型,都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及系统的音乐体系,这些音乐作品用作高中音乐教学资源,有助于传递一种正统、标准的音乐理念,实现多元优秀文化的融合与传递。换言之,高中音乐教学是建立在音乐文化基础之上的,所界定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代表性,能够很好地展现人类社会的先进文明及优良品质。但流行音乐是一种个性化文化(这也是吸引高中生的主要原因),从形式到内涵均强调自我情绪表达及价值观放大,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理念冲突,尤其与《音乐标准》强调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相违背。

(三)内容泛化,难以界定音乐教学需求尺度

互联网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大数据化”生产模式,流行音乐在冲破了渠道限制、媒介限制之后,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作品及形式涌现,这就造成了流行音乐内容泛化。一些博人眼球、吸引流量的流行音乐,显然是不适合作为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但在“适合”与“不适合”之间如何界定尺度,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教育实践问题。一部分教师为了突破自身的“陈旧思维”,在自身并不了解流行音乐的前提下盲目引进,或者应学生要求引入一些与价值观、世界观相违背的流行音乐要素,很容易造成教育价值的贬损。

三、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对策

结合《音乐标准》的阐述,可知音乐并非纯粹的“阳春白雪”艺术形式,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且是一个不断继承、演化、创新的文化发展过程,这说明音乐作品的生成与文化发展方向保持高度一致,具备流行性的一般要素。同时,在多元音乐文化生态背景下,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裁,与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相比毫不逊色,该题材下也具有了多样化的题材分类、形式建构及风格生成,如“中国风流行音乐”“摇滚风流行音乐”“说唱风流行音乐”等。为了确保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可以从三方面着手。

(一)明确教育目的,科学建立流行音乐筛选标准

根据《音乐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设计,高中音乐教学应“着力培养和发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方面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可以作为流行音乐引入高中音乐教学的标准框架,据此再进一步结合本地高中音乐教学校本理念,因地制宜地对标准进行细化,从而实现流行音乐筛选功能。在具体实践方面,教师首先要明确本单元或本节课的音乐教学目标。如果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学目标,那么流行音乐内容范围就可以有效界定为“现代京剧”或“戲曲腔”流行音乐作品、互联网上大量流传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作品等;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教育目标,则可以实现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跨域联合,如中国唱诗班所创作的一系列诗词音乐作品,实现了高中音乐与高中语文学科的跨越。当然,具体的音乐筛选标准制订应该允许多元主体参与,教师、学生之间要加强对流行音乐文化的认知交流,形成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音乐环境与氛围,有助于激发高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以教材为核心,因势利导发挥流行音乐的辅助功能

无论哪一个学科,教材都是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尤其高中音乐教学属于学校教育范畴,更应该重视教材的地位与价值。教材是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循序渐进开展的保障。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单元、章节、知识点等)引入流行音乐作品。例如,在人教版高中音乐教材第一节“音乐与人生”的欣赏课中,所筛选的《草原放牧》《长江之歌》等作品,属于典型的传统音乐范畴,虽然具有很高的音乐教育价值,但在情感、风格、形式、技法上与高中生“个性音乐认知”存在脱节之处,为了发挥因势利导的功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音乐教育领域,可以引进相似及相同的流行音乐作品进行辅助教学,如《我和草原有个约会》《长江边》等流行音乐作品。如果说高中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作品具有音乐文化的宏大性,那么流行音乐作品则能够体现音乐文化的个性,其通过气声唱法建立学生与音乐的实践关系,再进一步向教材内容渗透。

(三)提高教师素养,因材施教构建流行音乐教学方法

音乐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文化,将它禁锢于知识理论领域,甚至圈禁在舞台之上是一种故步自封的做法。互联网时代下,高中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这一点,通过主动接触、学习、研究,提高自身在流行音乐文化方面的素养,这样才能满足因材施教引入流行音乐的要求。事实上,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是“流行性”提供的文化心理满足感,流行音乐消解了音乐“高大上”的壁垒与外壳,而传统戏曲、歌剧、民歌等是不具备这种功能的。因此,教师在根据学生需求筛选流行音乐作品的同时,还要根据“教无定法”的要求,掌握解构流行音乐的手段,如《最炫民族风》《南方姑娘》等流行作品,通过解构实现音乐要素及知识的颗粒化,再与高中音乐教学知识点、技巧点相结合,以此实现“以学定教”的目标。

总的来说,流行音乐具有大众性、时尚性、参与性、快速替代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可以拓展音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审视音乐、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教学的美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王媛媛.论高中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9(36).

[2]王斐.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课堂开展的优势[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

[3]赵珂珂.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才智,2019(20).

[4]杨智远.刍议流行音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9(5).

【作者简介】顾智惠(1987— ),女,汉族,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学。

(责编 罗汝君)

作者:顾智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统科学思想分析论文下一篇: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