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2022-04-20

小编精心整理了《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实现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的转变,全面调整和创新教学策略、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探索各种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的功能,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

摘 要:历史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与素质教育意义,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至关重要。随着新课改的出台和实施,更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以确保学生的历史发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运用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新理念,创新对学生的历史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且深度学习历史知识,促使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与历史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历史 教学新理念 学生发展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0.045

初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较为容易受物欲横流社会风气的影响,产出错误的思想与文化意识在,这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素质与历史发展。而历史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其中蕴含着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学好课本中的历史知识,既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良好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应运用新课改下的教学新理念,开展对学生的历史教学,使学生能自主且深度品读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形成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与记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文化素养,从根源上消除学生形式化学习历史知识的不良现象,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有效性,为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目前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在当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仍旧在运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直接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背诵课本中重难点的历史知识。这虽然使学生能够记住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但却无法使学生从历史知识中认知到其中的文化思想,使得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一直流于表面,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发展。加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的重视情况,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难以发挥出来,慢慢就会开始厌烦与抵触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无法形成良好的历史核心素养,更无法真正理解与学会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急需解决的不良教学现状。实际上,在现今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者,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者”,才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当教师将新课程下的教学新理念,贯彻落实到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透彻地掌握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进而促使学生历史学习的良好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将新课程下的教学新理念,真正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为学生构建高效的历史学习课堂。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1.创新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

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教学指导者,应深刻认识到自己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历史学习效果的好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创新本身的知识结构积极地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深度钻研历史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以及课外相关的历史内容,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量,以满足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需求。从根源上避免教师知识储备不足,难以为学生解答历史问题与延伸历史教育的不良现象。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新课程下的教学新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人公,使学生能夠自主发现、分析与解决历史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逻辑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以教师创新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与效果,加快学生历史发展的步伐。

举例来说,在学习《早期国家与社会》这节课时,教师应在教学前通过史料分析相关的历史知识,完善与创新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给予学生更加优质的历史教育。在实际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夏、商、周三代的概况与文明成就,并看一看哪个学生学习到知识较为全面,充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落实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历史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最后,教师在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为学生延伸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理解西周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与历史素养。

2.创新历史教学理念与方式

新课程下的教学新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确保初中生有效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前提。如若教师难以将历史教学新理念运用到教学中,那么学生仍旧只能被动与形式化地学习历史知识,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与发展。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理念,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等,新课改下衍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实现对历史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以达到运用新课程下新历史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真正走入历史之中,高效地学习其中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精神。与此同时,通过这些多样化且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逐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将学习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历史课堂中,确保学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并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学习历史知识,有效发散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促使学生历史学习的长远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这节课时,先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视频,为学生播放关于秦灭六国的史实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时间,并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视频,全面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提高教师历史教学的效率。之后,使学生能够从秦统一六国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有深刻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则应从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学习体系,使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历史知识的良好习惯,并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3.注重情感培养,强化价值观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理念运用到其中,达到让学生真正学会历史知识的教学目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历史情感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方向良好地发展。所以在运用历史新理念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明确正确的历史学习方向,积极地思考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思想内涵。并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强化学生的历史观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学会以历史的目光科学地看待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激励性且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够时刻充满学好历史知识的自信心,并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及时改善自己不良的历史学习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历史发展。

举例来说,在学习《开放革新的时代》这节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向学生提出难度适中的历史学习问题,如:为什么隋朝灭亡了?唐代获得了文化与科技的辉煌?启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度思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魅力,深度感悟课本中的历史知识与文化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心与责任,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答案,给予学生综合性的教学评价与指导,使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唐朝文化成绩对后世的影响,高效地掌握课本中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与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将新课程下的教学新理念贯彻落实到教学中,使现代历史教育发展与历史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初中历史教师应基于新课程下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者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及对学生的历史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尽情享受历史学习的乐趣,亲身经历历史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学会与学好课本中的历史知识,进而促使学生历史学习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为现代化的优秀历史人才。

参考文献:

[1] 干翊《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学周刊》2013年第34期。

[2] 刘万祥《浅淡新课标历史課堂教学》,《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第8期。

[3] 马应顺《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年第10期。

作者:王雪峰

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2: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转变与优化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下,教师实现落后的教学行为和方式的转变,全面调整和创新教学策略、方法,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探索各种科学创新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真正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的功能,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转变;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教学逐渐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和要求,迫切需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造、创新、优化,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四个维度,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路径和科学措施进行系统分析。

一、围绕教材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探究

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源泉,问题是对教材知识的凝练和概括,可以引起学生的质疑与思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深入探究。为此,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围绕教材的主要内容,提炼出其中的重点、难点、要点,以此来设计历史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找准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提问,直接创设悬念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层面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更主动地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以直接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

例如,在教授“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时,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古代埃及与金字塔等亚非文明,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上课后,笔者先让学生分析教材,增强学生学习人类文明的兴趣,再提炼教材中的问题,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出以下问题:古代文明为何产生在大河流域?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尼罗河流域相比,有什么么共同点?提出问题后,可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积极开展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交流互动

合作讨论能让学生通过协作,扩大学习的深度、广度,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本质规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合作讨论。第一,教师要根据科学的标准和原則,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配,使每一组人数控制在4-6人;其次,教师要设定合理的合作任务,以鼓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地进行讨论、交流、互动,分享观点、观点和经验,达到思想碰撞和优势互补,最终实现共同发展与进步。

例如,在教授“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课时,旨在使学生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结合中国历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笔者首先利用课前预习时间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既节省课时,又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再带领各组对本课内容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安排探究任务,同学们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在此过程中,笔者会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及时纠正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创设直观探究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理解

历史与我们的生活相距甚远,因而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而创设直观的情境,可以改变知识的表现形式,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从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辅助历史课程教学,以图像、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并展示抽象的历史知识,从而优化学生感官,促进学生思维转换,加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课时,讲授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及文化,认识这些科技与思想文化对世界发展的重大影响。上课之前,笔者先通过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整理成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最感兴趣的科技和文化知识运用于课堂,使学生了解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针对学生最感兴趣的知识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字、佛教产生和成就。

四、完善课堂评价环节,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依据。初中历史教师应重视课堂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全面优化课堂评价环节。在实践中,应运用多元、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增加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内容,确保评价公平、客观,使学生从评价中得到极大鼓励和激励,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提高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巩固整个历史教学的成果。

例如,在讲授“璀璨的近代文化”时,笔者会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并根据自己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此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笔者还设置了学生自评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回顾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针对自己的不足如何改正,这些都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完成。

总之,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切实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树立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思维方式,把握课程改革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明确全新的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实现创新策略的运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发展和要求,取得理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克应.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8(53):150+152.

[2]尹艳萍.探究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J].新课程(中),2018(03):63.

作者:陈华章

课程改革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篇3: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制度的改革,使得初中课程教学的方式逐渐改变,很大程度上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注重对历史的探究和学习,因此,历史课程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历史课程学习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难以提高。针对初中历史有效性教学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式

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应该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过去只把学生作为主体,把教师作为主导,造成了教师主体的闲置,忽略了教师的主体性,也就忽略了教师的能动性,这是一种观念的误区。理想的教育教学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教育的主体(教师)交互作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正确引导,教师的指导要到位而不越位,在教学活动中要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要让学生对教育活动有实质性的参与,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一、实行新课程改革,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

应处理好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两个辨证关系:一是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传统思想和做法有哪些?传统教学中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入才要求的实际?在推进新课程实验进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要求教学实施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课程新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

二是理论前瞻性和现实操作性的关系:新课标理论的前瞻性与历史现实环境局限的矛盾,是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也是广大师生深入进行新课程研究实践的主要障碍。在目前大环境下,我们不能空谈观念更新,而应该实事求是,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各种研究成果,融合新课程理念,踏踏实实研究历史教学法,并自觉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解决实际操作性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在新理念指导下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反思,逐步把新现念转化为个人教学行为习惯。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目前采用的历史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厌倦了此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采用“讲―听―记―练”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缺少趣味性。因为初中生都是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很难接受一成不变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采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甲午海战”的课程时,避免单纯的文字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搭配课程内容的图片,人物彩图,或者采用电影教学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小的短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由封闭的教学模式向开放化模式转变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事件的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和评价等内容,很少走出教科书,在教学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内涵,思考历史跟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打破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获得新时代最流行的历史元素,通过对比来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

社会快速发展要求学校采用素质教育教学,但很多学校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也是针对考试而言,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注重素质教育,例如,在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容时,要加深对顾炎武先生语句的理解,不要只知道这句的意思,要真正理解其内涵。通过分析古人的思想和观点,明确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儿女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作贡献的。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效率,也将有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学习新知识,就是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释疑后能产生一种成功的快感,引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我们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创新心理需要与心理动力,激发其创新激情,培养其创新意识,塑造其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挖掘出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新世纪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0):47.

[2]张现宏.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2,(6):77.

作者:张基荣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体育教学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职业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