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牙周夹板固定临床观察论文

2023-01-24

牙周夹板固定是治疗中晚期牙周炎主要方法之一, 改良式牙周夹板能使松动牙恢复良好功能, 延长患牙的保存时间, 经济美观, 大多一次完成, 深受患者欢迎, 收到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2000年2月至2008年10月, 我们在临床中对中晚期牙周炎齿槽骨吸收Ⅱ~Ⅲ°、松动Ⅱ~Ⅲ°、要求松牙固定治疗的52例患者, 行使下前牙改良式牙周夹板固定, 个别即将脱落的下切牙应患者要求亦做了固定, 效果满意。

2 材料方法

选用0.25mm正畸结扎丝, 免酸复合树脂 (日本, 可乐丽菲露) 。牙周夹板固定前, 须先作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等完善牙周治疗控制炎症。固定范围个别下中切牙松动选择2到2固定 (2指下颌侧切牙, 3指下颌尖牙, 下同) , 多数下前牙松动选择3到3固定。下边以3到3为例介绍操作流程, 用1根长的结扎丝对折作为主结扎丝 (即使用双股) , 从一侧3远中邻面龈外展隙穿入至舌侧, 沿舌侧行至另一侧3远中间隙从唇侧穿出, 用手指使主结扎丝与牙根面贴合, 与牙根弧度一致, 成波浪状, 勿压迫牙龈, 选择一侧3的近中或远中邻面把两端结扎丝拧在一起 (选择唇外展隙较大的一侧以便埋入结扎丝) , 要求主结扎丝与根面接触面积尽量大且在龈上1~2mm处;再用约8mm长单股结扎丝作为辅结扎丝, 分别在每个邻面把唇舌侧的主结扎丝结扎在一起;最后把主辅结扎丝用柔和力扎紧, 结扎丝头剪短弯折隐蔽于唇外展隙;3到3唇面涂复合树脂处理剂, 粘结剂光固化后, 在邻面和唇面涂布光固化树脂, 复合树脂要盖住结扎丝打结处, 邻面尽量充满复合树脂但不要压迫牙龈, 便于自洁;光固化后形成复合树脂夹板, 舌侧暴露主结扎丝便于清洁减轻异物感;调整咬合, 消除早接触, 使固定的下前牙形成组牙功能颌。最后打磨抛光, 操作完成。

3 结果

使用3年以上咬合功能良好、复合树脂夹板无折断牙松动Ⅰ°以内为成功, 所治疗52例中有2例由于主结扎丝折断而重做外, 其余皆成功, 成功率96%

4 讨论

牙周炎是中老年人牙缺失的主要病因之一, 中老年牙周病患者又多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 他们都希望尽量保存患牙, 下前牙由于解剖原因承担的咬合力较小, 牙周夹板固定治疗成为保存治疗主要方式之一。经过牙周夹板固定的下前牙, 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 延缓牙槽骨的吸收, 根周牙骨质密度也有部分恢复, 稳固性亦随之提高。传统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存在操作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 口腔卫生维护难等缺点, 而较新的纤维加强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固定由于进口套装材料昂贵, 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本方法简便易行, 取材方便, 临床操作时间较短, 兼有暂时性和永久性牙周夹板优点, 能恢复良好咬合功能, 美观, 口腔卫生易维护, 拆除重做方便, 大多一次完成, 没有禁忌证, 尤其适用老年体弱患者, 无痛苦极易接受, 实为无风险治疗, 部分病例前后做2次可以维持10年以上。

使用中应注意: (1) 完善的牙周治疗是成功的前提; (2) 选择质量高的结扎丝, 尽量一次就位避免反复弯折; (3) 尽量不改变原牙位置, 主辅结扎丝扎紧前仔细调整牙及结扎丝位置, 待辅结扎丝基本扎紧后再拧紧主结扎丝, 最后用柔和力把主辅结扎丝都拧紧; (4) 检查要固定牙齿基本无松动, 再把多余结扎丝剪断弯折于临面间隙; (5) 调整咬合消除早接触, 使所固定的下前牙形成组牙功能合; (6) 按复合树脂粘结套装使用说明, 牙面涂处理剂后涂粘结剂、 (美观要求高者可以在结扎丝上涂遮色剂) 涂布复合树脂进入临面但不超过舌外展隙后光照固化一次, 再涂唇面形成夹板, 光照固化修整抛光完成操作。 (7) 失败的2例均为主结扎丝断裂, 所以应选择高弹性、高强度钢丝。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式牙周夹板固定下前牙疗效。方法 利用0.25mm正畸结扎丝与免酸复合树脂联合应用, 制成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的下前牙。结果 牙周夹板固定治疗52例松动牙, 其中50例使用3年以上, 功能美观良好, 3年成功率96%。结论 改良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中晚期牙周炎, 具有简便易行, 美观实用, 取材方便, 成功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牙周夹板,松动牙,固定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牙周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2~74.

[2] 郑麟蕃.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0) .

[3] 孙卫斌.牙周病松动牙处理的现代概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9, 26 (6) :331~334.

[4] 王军, 施长溪.复合树脂牙周夹板与其他类型夹板比较[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3, 9 (2) :105~108.

[5] 刘洪臣.牙周夹板的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 (1) :48~5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如何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下一篇:英语课堂提问的作用和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