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考试策略教学论文

2022-04-28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物理考试策略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教学策略作为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该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便于教师认识其重要性和提高教学环节的质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探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问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物理考试策略教学论文 篇1:

论高中物理教学中《考试说明》的贯彻与落实

摘要:全文结合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和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简要地阐述了高中物理教学中《考试说明》的贯彻与落实问题,并根据高三物理教学指导的经验,就怎样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考试说明》指导高三物理复习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考试说明;贯彻与落实

《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是江苏省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复习迎考的参考标准,不少教师和学生虽然知道它很重要,但却不知道它重要在哪些方面?怎样才能很好地利用它?本文结合《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下文中简称《考试说明》)和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考试说明》的贯彻与落实问题。

1 认清高考《考试说明》的作用,在思想的高度上引起重视

1.1 维持社会稳定作用

《考试说明》是省教育考试院以文件的方式公布的考试的基本原则和范围,增加了考试的透明度。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物理科(江苏卷)命题将按照“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组织实施。这种命题指导思想旨在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有利于维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2 高考信息导向作用

《考试说明》的正文有三部分:(1)命题指导思想;(2)考试内容及要求;(3)关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说明。《考试说明》作为高考命题的依据,对考查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题型和难易程度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广大教师和学生通过阅读《考试说明》,不但能明确考试的原则和要求,还能够了解试卷中会出现哪些题型;在不同的题型中,要考查哪些知识和能力。因此,《考试说明》在广大教师和学生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起到了最具权威性的信息导向作用。

2 做好高考《考试说明》的研读,在命题的方向上准确把握

2.1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当年高考一个鲜活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通过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首先要逐一明确每个考点,全面了解各个考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其次要弄清哪些考点是I级要求,哪些考点是II级要求,哪些考点计算不做要求,哪些考点是新增的,哪些考点的要求有所改动等等。

2.2 仔细比对往年的《考试说明》

高考试题的变化既有规律,又常常捉模不定,因为它“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而不偏”。要正确地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除了认真研读当年的《考试说明》外,还得比对往年《考试说明》,从而发现哪些方面(内容、考点布局、题型等)做了调整和变化。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的考点从2012年的99个变化为2013年的98个,总体保持稳定,变动不大。

几处变化是:

①删去原考点3“变速直线运动”。

②新考点10“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从原来的“不要求定量求解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提升为“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问题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物体的情况”,并在典型题示例中举例说明(注:今年第14题就考查了这个考点)。

③原考点19“能源和能量耗散”改为现考点18的“能量守恒”。

④原考点“平抛运动”改为新考点20“抛体运动”,但限定“对斜抛运动的计算不作要求”(注:今年第7题就考查了这个考点)。

⑤新考点2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说明从原先的“定量计算不作要求”变化为“计算不作要求”(注:今年第1题就考查了这个考点)。

⑥选修3-1模块:新考点27“库仑定律”从II级要求降为I级要求。

⑦选修3-2模块:新考点5l“交变电流,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和图像”的说明被去掉。

⑧选修3-3模块:删掉原考点6l“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加新考点61“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单列出新考点58“阿伏伽德罗常数”、新考点60“布朗运动”:新考点57、69的表述略有变化。实际上是对涉及分子动理论内容的几处考点进行了一定的整合,使之表述更加严谨、简洁。真正实质性的变化是增加了一个I级考点“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

⑨选修3-4模块:无变化。

⑩选修3-5模块:新考点排序有变化,原考点的92、93合并为新考点89。

2.3 用心品味《考试说明》中的例题和样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考试内容和要求,必须用心品味《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题型示例往往是由近几年高考试题组成,供广大教师和学生参考。所列样题通常能体现试题的各种题型及难度,但它与考试时试题的题序安排、考查内容、难度等并没有对应关系。通过研究题型示例,不仅能了解试卷的整体布局、整个试卷和不同题目的难易程度,而且能准确把握重点知识的深浅度和复习的要求。要特别关注《考试说明》中题型示例的变化,从中品味考试的新动向。

3 贯彻《考试说明》理念,改革教学行为

3.1 《考试说明》与高考物理试题的关联程度

今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总体侧重于基本概念及基本技能,突出主干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全卷以力学、电磁学为主,突出对选修知识的适度掌握。在题目编制上比较灵活,重视考查考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的掌握程度、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应用能力、对实验的探究能力等,能力倾向明显,区分度较好。具体来说:

(1)选择题:①关注常规问题。比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电场的叠加、电场线问题、斜抛运动、变压器、弹性势能等知识均有所涉及。注重联系实际,比如:“旋转秋千”、“输液报警装置”等。九个选择题重点考查了计算题所涵盖考点以外的必考模块的其它主要知识,有些题目包含了多个知识点,增加了知识覆盖面。②题目设计较为灵活,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如:第5题更适合用排除法解;第7题表面上看是斜抛运动,但与平抛运动的分析方法一样的,只要利用运动的分解思想就能从容解决。这与《考试说明》中的理念“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吻合。

(2)实验题:今年的实验题仍然为力学、电学各一题。第10题电学实验,重点考查了物理实验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环节:实验的操作细节和用图线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第11题力学实验,有创新,设计比较精巧,其中的误差分析有难度,重点考查了实验设计的能力。这与《考试说明》中的理念“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基本相同。

(3)选做题:近几年,选考模块的难度呈上升趋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区分度,另一方面也对各模块难度均衡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年的选考题难度也不小,尤其对物理概念的考查比较灵活,光靠简单机械的记忆已不能解决问题。其中,12B-3“单反照相机取景器”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对审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与《考试说明》中的理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也高度一致。

(4)计算题:今年的计算题比较平稳,没有过难的题目,其区分度应高于往年。第13题为电磁感应基本题,相对容易,但概念性强,尤其第2问中电量的正负要特别注意。第14题“惯性演示实验”,其本质是加速度不等的连接体的相对运动问题,物理模型较为清晰,审题上应该没有太大障碍,但对基本方法和运算要求较高,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第15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研究中对带电粒子的运动实现控制的常用方法,这是一个变化电场和变化磁场交替衔接的物理模型,有一定的新意,其中第一问比较基础,第二、第三问有明显的梯度和区分度,需要考生对物理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在模型构建时最好能借助于草图,从而有助于降低思维的难度。这与《考试说明》中的理念“试题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较好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非常统一。

综上所述,《考试说明》与当年高考物理试题的关联程度是相当高的,《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很鲜明地反应了命题的理念,在当年的高考试题中一定会准确地体现出来。

3.2 领会《考试说明》的理念,改变高中物理教学行为

怎样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考试说明》指导高三物理复习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一轮复习阶段(高三第一学期,9月初到1月底)

这一阶段,我们必须紧抓《考试说明》,它是考试、复习的立足之本,对《考试说明》里的每个词都要认真推敲。要弄清每个章节需要加深的有哪些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在《考试说明》中是什么样的要求。在认真研读《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编制一轮复习导学案。每个导学案均由考纲导读、问题导思、例题导练几个部分组成。

高三物理复习导学案的编制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既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依据《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既要做好本单元的复习,又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综合;既要有基础常规的训练,又要注重能力的提升;既要有个人的独立钻研又要有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既要有骨干教师的经验,又要有年轻教师的创新。导学案是对整个复习教学的一种引领,体现了复习的主要思路和方向,决定了复习的最终效果,因此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导学案是复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二轮复习阶段(高三第二学期,2月初到4月底)

高三物理第二轮复习是整个高三备考链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是由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到三轮模拟的必经之路,对学生综合素质及应试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学生大都能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规律,以及一般应用。但这些知识方面的应用,总是感觉比较零散,尤其是对于综合知识方面的应用尚存在较大的问题。因此,在第二轮的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把整个中学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可谓是模拟试题满天飞,如何选用这些资料呢?我们的做法是尽量不用成套的原卷。高三备课组老师分工协作,对现有的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结合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掌握情况,突出高中物理学中的重点知识,以这些知识为核心,精心地选编专题。并以这些重点知识带动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点,把知识点连成网,强调知识问的联系,注重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所选试题要能体现新颖性、梯度性、适度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参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将高中物理主干内容分成十个左右的专题:力与直线运动、力与曲线运动、功和能、电场和磁场、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电磁感应、选修3-3、选修3-4、选修3-5、物理实验、典型问题等等。每个专题又分成几个小的版块进行复习,每一个专题都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结构梳理、命题点分析、方法探索、典型例题分析、配套训练。

(3)三轮复习阶段(高三第二学期,5月初到6月初)

第三轮复习,大约只有4周的时间,主要是模拟综合训练与专题训练结合进行。无论是模拟训练还是专题训练,都要密切注意高考相关信息及走向,以《考试说明》要求为准,对照《考试说明》中的考点、参照《考试说明》中的样题,精心编撰一些好题、新题。侧重于重要概念及相关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从而进一步夯实基础常规,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学生应具有五个方面的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针对以上能力的要求,三轮复习阶段一定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专题版块训练:力学版块训练、电学版块训练、实验专题训练、选修专题训练、审题能力训练、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选择题强化训练等等。

参考文献:

[1]廖柳清,对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命制内容的几点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09,(2):66

[2]苏育仁,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特点及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探讨,2010,(4):4

[3]陈从先,例谈2011年物理高考题中的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J],物理教学探讨,2011,(12):1

(栏目编辑 邓磊)

作者:沈亚华

物理考试策略教学论文 篇2: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的思考

摘要:教学策略作为教师素质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研究者关注的对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该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便于教师认识其重要性和提高教学环节的质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探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问题,对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木工程;教学策略;专业课程

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诸多的学科领域。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土木工程的发展,实践先于理论,至今仍有不少工程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存在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例如,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二是只有面对新的工程实践检验,才能揭示新的问题。例如,高层建筑的兴起导致抗风问题更加突出,才能发展出高层土木工程抗风新理论和技术;汶川大地震中教学楼倒塌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这类建筑的抗震重要性凸显,才使教学楼等人群密集建筑的抗震级别提高。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虽然包含结构力学、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测量、地基基础、隧道工程等许多课程,这些课程虽然知识内容各有不同,但都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重视技能等共性,在教学策略上,需要关注这些共性,在实践教学中利用这些共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所形成的培养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使其成才。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方案。教学策略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手段,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教学策略是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三方面动因的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而进行思维策略加工形成的方法或模式。

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定义,教学策略的含义所指不同,各个研究者的认识也不一样。

教学策略的目的性及其整体结构在文献[1]中得到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被定义为教学策略[1]。文献[2]从教学策略的使用角度阐述教学策略,指出教学策略是关于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总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二是这些方法技术的使用,三是在利用过程中的要求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步骤[2]。文献[3]从教学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考虑,注重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技术,指出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关键是指出了在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层面上,教师为提高教学质量有意识地选择、计划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灵活处理的过程[3]。

尽管诸多学者对教学策略的内涵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但人们将教学策略通常理解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笔者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专业背景下,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下,为保证教学质量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不同方式、手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形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二、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策略类型及其运用

关于教学策略的类型,以往研究者归纳了很多,比如自主式教学策略、替代式教学策略、合作式教学策略、竞争式教学策略、学徒式教学策略、评价策略,等等。这些策略在土木工程课程教学中能不能适用,分别能用在哪些方面,值得研究。根据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特点,可以归纳如下适用教学策略类型。

(一)自主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寻找教学目标,安排学习,并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风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这种策略可以把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讨,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效果较好。但存在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如目标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学习效果差。这种策略成功的前提是,学生已具有所学课程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适于学习成绩较好并自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理论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自主式教学策略,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查阅资料,教师重点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种策略在知识性较强的课程中能较好地适用,比如地下空间开发、土木工程概论、工程地质等课程。

(二)替代式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中常使用这种策略。该策略主要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备课过程中组织和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

这种策略比自主式教学策略效率高,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更多内容,但这种策略学生智力投入少,学习深度不如自主式策略好。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密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思考的时间少,因而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教学对象上这种教学策略适用于学习被动、自学能力一般的学生。这种策略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中能较好适用,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

(三)合作式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行为,是指学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该策略的基本形式是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体系的几个优越性:

(1)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

(2)能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3)能加强学生间的感情沟通,改善关系,建立起良好的友谊。

该策略强调学习小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和内容由共同学习的伙伴分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较容易解决。

但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组内成员的意见不一致、分歧争论,造成内耗,浪费时间和精力;小组进行讨论时,一些不愿承担责任的组员推卸责任,或是在活动中不积极配合,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效率,伤害感情。在土木工程专业课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工程力学实验中,可采用小组学习策略,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空间,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这种教学策略,后勤工程学院积极支持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国家级科技文化竞赛活动,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优秀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二等奖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促进教与学之间的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团队意识,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学徒制策略

学徒制培养了无以数计的能工巧匠,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对技术的发展、传递以及社会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这种教学策略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不利于大批量人才培养,因而“认知学徒制”应运而生。学习应该具有一定目标,学生可以在其中主动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获得支撑。认知学徒制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对教师活动的观察、模仿主动学习,适用于土木工程中实践性强的课程。这种策略与实践教学息息相关,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在文献[4]中有所研究。后勤工程学院开展了“学分制导师”制度,通过对教师个人的考评,确认导师资格,学生通过校园网了解导师基本情况,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自我介绍,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作为本科四年的导师。导师与学生保持联系,教师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在一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带学生参加学习,学生也能以教师为榜样,学习其闪光点,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对引导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环节中,可采用这种教学策略,其他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环节可结合模型或实际工程,在工地上集中讲解。这种策略在实践性强的课程中尤其重要,如测量实习、施工实习、认识实习等课程。

(五)评价策略

人们总是存在一种被他人认可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积极评价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使他们葆有学习热情。评价策略是一种适用性最为广泛的教学策略。

当一个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苏霍姆林斯基)。

很多大学生的热情不高,甚至毫无热情,厌烦读书。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感觉不到苦中有乐,未体验到先苦后甜的感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注意,不懂得正确的评价。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和鼓舞,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这无论是从心理学的情感认识过程和情感需要分析,还是从教育学的教育目的和审美教育检验,及时评价最直接地对学生起到催化教育的作用。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教学策略的侧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哪一个教学策略是可以通用的。每一个教学策略的采用都要考虑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自己成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才能找出适合于所任学科、所教学生及自己个性风格的教学策略[5]。针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特点,教学策略应该强调以下特点。

(1)土木工程教学中往往以培养土木工程师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实际课程的设置目的,土木工程涵义广泛,有的培养施工为主的工程师,有的培养设计为主的工程师,有的培养工程管理人员,有的培养土木工程研究人员。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分别对待,并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

(2)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统观教学全过程,综合考虑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教学策略的制定应体现较为完整的结构功能。土木工程基础课程(包括结构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的教学策略应考虑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内容,而专业基础课(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等)的教学策略又应注意后续专业课的需要,重点在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上取舍和安排。后续专业课程可能利用到哪些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想到,并在教学策略中得以体现。专业课的教学策略应注重学员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实际问题时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如何思考实际问题等。工程案例学习可以很好地体现这一方面。

(3)制定好的教学策略应该在操作层面上具有灵活性。土木工程类的课程一般都与实际工作比较接近。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情况往往是千变万化的,不能只注重一个层面或一个方面的讲解

,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注重教学过程的理论讲解,达到讲一个案例掌握一类工程的目的。如何体现教学策略的灵活性是土木工程类学科教学策略的关键。

(4)由于学生层次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原本认为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掌握起来很难。这个时候就需要强调教学策略的调控性。在教学过程中原本制定好的教学策略应考虑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教和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采用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策略时,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所有学生。土木工程类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经验性的公式在专业课中较多,有些可能找不到理论依据,不易理解。在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时,应注重策略调控性,原本制定好的替代式教学可能没有自主式更有效,而有些可能采用学徒式又更合适。

(5)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处于教学策略制定的课程级、指导科目级、单元级和要案级。制定好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对后续的低层次教学策略尤为重要。土木工程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策略的制定:培养以设计为主的工程师应注重设计过程中的相关建筑规范教学内容,培养以施工技术和管理为主的工程师则应注重先进施工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在教学策略层面上应充分体现。同时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不同的教学目的也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培养以设计为主的工程师可以采用理论推演和具体化的教学手段,而培养以施工为主的工程师则多以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策略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以较少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需要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力争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成功的教学策略低耗高效,保证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

教学策略评价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主要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衡量,可在考试成绩中得到体现,这一点土木工程类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相同的特点;而教学效率则主要为教学产出(效果)和教学投入之比,或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教学效益主要指教学活动的收益和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上述三点和教师是否采取否有效的教学策略有直接关系。

土木工程的教学策略评价,可以从上述三方面体现,但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对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评价时,考试成绩和其他方法不能完全体现和准确评价。比如,注重设计知识的掌握可能需要以实际工程的设计水平和设计图纸的完整性和内容的科学性来体现,而注重施工知识的可能需要给一个实际工程案例,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两者的差别较大。在实际的教学策略评价中应考虑到土木工程课程的特殊性和专业方向性。

五、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能否提高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师在面对不同专业课程时采取的不同教学策略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学策略研究,对促进该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策略采用学徒式较适合,而在课程设计和应用方面则合作式较合适。土木工程专业课的教学策略评价需要注意教学目的。林林总总的策略如何选择和发挥,较好地运用在所从事的专业教学课程里,面对具体的课程,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形成与课程相适应的新教学策略,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永恒不变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 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研究,1998(11):50-54.

[3] 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宛新林,丁克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9(3):105-107.

[5] 苏义林.教学策略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1):121-124.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civil engineering

WANG Ping1,2, HUANG Hai-bin1,2, ZHANG Li1, ZEN Xiang-rong1, CHEN Jin1, LEI Yun-bo1

(1.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 Civil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P. R. China;

2.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00, P. R. China)

(编辑 周 沫)

作者:王平 黄海斌 张力 曾祥蓉 陈进 雷运波

物理考试策略教学论文 篇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文章先介绍现代教学策略的建构和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及理论依据,再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活动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五个方面论述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最后进行小结。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习题课;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

Th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 in Exercise Class for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under New Curriculum Concept

Zheng Chun Guo Ding He

(Physics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lege,Hubei University,Wuhan,430062,China )

【Key words】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y;exercise class;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new curriculum concept

1 现代教学策略的建构

(1)现代教学策略的建构,追求的目标是:改革课程实施中存在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问题,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构建教学策略应遵循的理论思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

(3)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1]

2 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优秀教师工作有两个特点:(1)优秀教师同学生一起做的练习比一般教师少三分之二,解题也少三分之二,但却取得更大的教学效果。(2)优秀教师善于组织学生进行独立工作,坚持不断地指导他们合理的学习。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加强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实现物理的教学价值。

习题教学的教学功能:(1)有利于学生的高考强调考察的五种能力的培养。(2)有利于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实现。(3)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当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缺乏系统的习题教学理论指导,学校和教师对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较少,对待习题课的态度大多处于一种初级的经验状态。(2)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重“量”轻“质”,重“难”轻“基”,重“结果”轻“过程”。(3)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忽视习题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4)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不管是传统的物理教学、新课程下的物理教学还是将来的物理教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不变——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发展,实现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下,物理教学价值才得到回归,学生才真正得到发展。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诸多问题必然导致习题教学的效益不高。习题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因此物理教师要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对习题课教学进行优化设计,把训练的盲目变为目标明确,把简单重复变为针对性强,把单调变为形式多样,把过量变为适量,切实提高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背景下习题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3 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整体结构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2)现代认知学习观。(3)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原理(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迁移理论。习题课教学中需要迁移,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才能优质、高效的解题。[2]

4 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和刻板性,可以较好地发挥教学理论具体化和教学活动方式概括化的作用。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各种策略因素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教学设计者只有掌握了较多的不同策略,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一般教师为力争使用最佳策略于特殊教学情境,也需要有关各种教学策略因素的知识。[3]实施习题课的教学策略必须遵循:反馈原理、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习题课的讲授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

4.1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目标的定位

在进行一节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时,首先,深入解读教材,根据教学进度确定适合的教学内容,这是实施有效习题教学的根本。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目标定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将其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第三,注重阶段性、全面性和层次性,循序渐进,忌追求高难度、一步到位。

例如,在高一阶段《匀速圆周运动》的习题课上,从匀速圆周运动的最简单情况开始,就如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运动过程分析、列方程求解进行研究;然后把问题由水平面到竖直面,再到斜面,进行变式训练,初步体会、理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高三高考复习阶段的习题课上,将匀速圆周运动拓展为变速圆周运动,将重力场中的圆周运动拓展为电磁场中的圆周运动,除了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机械能和动量的知识去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周运动的理解。

4.2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活动程序的选择

我国高中物理习题课常用的教学程序有:

(1)传递——接受程序。它的基本过程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运用——检查。优点是能使学生比较迅速有效地在单位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2)引导——发现程序。它的基本过程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结论。优点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它比较适用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高中物理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但应避免徒有其表、无效的探究。首先,深入解读教材,确定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和探究方法,这是实施有效探究的根本。其次,要深入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将其转化为“现有发展区”,探究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3)示范——模仿程序。它的基本过程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

高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习题课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应适合的教学活动的程序。

4.3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活动媒体的运用

高中习题课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板书、投影、教科书、计算机终端、教辅资料等。教学活动媒体选择的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习题课提倡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有效情景创设。选择教学媒体时,首先,要明确运用教学媒体进行情景创设的目的。其次,要运用教学媒体创设简单有效、顺应学生心理需求的物理情景。不一定要运用热闹的视频、复杂的实验,运用直接简单的画图、语音语调、肢体语言等等也可以,运用教学媒体时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干扰因素,从而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现着重谈谈教学媒体的软件(习惯上也称作教学材料)的运用。要提高习题课的效率,习题的质量是关键。

(1)物理习题设计应突出科学性、典型性、层次性和延伸性。科学性就是题目情景符合客观规律,表达严谨、清楚,不会得出荒谬结论;典型性就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选择那些既典型又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做例题,选择能训练思维和方法的习题作为学生的练习题;层次性就是对于整节习题课的例题、习题设计,由简单到复杂,梯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延伸性是指习题在知识点或形式上可以进行生长和变化,这样的习题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

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收集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的题库,然后还要认真选择,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有针对意义、对当前教学最据实际意义的问题鉴别出来,组成一个最必需的、最少量的习题库,以使学生能通过最少量的习题练习,取得最好的效果。

(2)物理习题设计应突出真实性和情境性。新课程和高考目标均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一线教师,应结合生产、科技、生活实际,不断尝试自己编制物理习题。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实践意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4.4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方法的采用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方法主要有:①讲授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练习法。⑤示范——模仿法。⑥练习——反馈法。⑦直接强化法。⑧间接强化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征、习题课教学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教学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

习题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或结论,更要重视学生得出结果或结论的过程,包括从审题、建模、求解、反思等一系列环节中所蕴涵的教育功能的挖掘,而“审题”和“题后反思”是习题教学中容易被教师所忽视的两个环节。因此习题教学要关注“审题”和“题后反思”环节,重视渗透方法教育和思维训练,着眼于三维目标的落实。在习题教学中如何渗透方法教育,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迁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4.4.1 通过多题一解,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锐性,培养迁移能力 通过多题一解的训练,可以加强学生知识横向联系与比较,教会学生如何去发现和总结规律,挖掘物理现象的本质所在,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深刻性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4.4.2 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对于一个问题多种解法或多种实验设计方案的训练,可以活化所学知识,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一题多变训练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形成僵化的思维模式,又可以防止思维定势带来的负面影响。

4.4.3 通过习题改错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日常教学中可以选用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共性错误进行讨论、辨析,提高教学效果。[4]

4.5 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组织形式的采用

高中物理习题课有三类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授课、个别化学习、小组相互作用。在制定教学策略时,三种形式之间要有某种程度的平衡,以便扬长避短,相互弥补和促进。在适当的时机适用适当的组织形式总是有助于教学的。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物理习题课关注“师生互动”中动态生成,高中物理习题课要群言堂,忌一言堂和机械灌输。“群言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造意识的有效教学方法。“群言堂”最可行的做法是,教师把精心选择的题目展示出来后,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然后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不同的解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评价,比较优劣。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猜测、大胆探索,保护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的积极性。在群言堂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局外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真正实现了多向交流互动:不同观点的碰撞,不同思路的启发,可以最大限度地启动、活跃思维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意识及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关注“师生互动”中动态生成的同时要避免刻意追求生成,放任自流。首先,动态生成与教学预设要相辅相成。其次,强调动态生成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过分强调预设,教学会成为强制灌输的活动;过分强调生成,任由学生天马行空,让宝贵的教学时间流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不到保证。[5]

5 小结

高中物理习题课要求把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活动媒体、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依据科学的理论组合成有效的教学策略。制定高中物理习题课的有效教学策略时要注意下列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学习准备、学习动机、目标范例、内容组织、适当指导、积极反应、重复练习、引导结果、个别差异。它们为衡量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科学标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仅就习题教学而研究习题教学,其有效性仍是有限的。只有将习题教学与概念形成、规律建立、方法运用等融为一体,进而整体优化设计,才能实现物理教学的高效益。

注释

1 北师大等编.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2 施良方编.《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72-176,441-448.

3 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56-157.

4 孟秀兰,李春密,栗苹,张亚茹.新课程下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设计探讨[J].中学物理(高中版),2008.8

5 杨学切.有效性——物理教学的价值回归[J].中学物理(高中版),2008.8

作者:郑 淳 郭定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治理制度管理论文下一篇:德育特色结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