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政府工作报告

2022-06-30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16政府工作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16政府工作报告

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

一、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任务和“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171.86亿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2059.87亿元,增长12.1%,城乡居民收入达到26420元和8689元,分别增长8.4%和9.5%,

(一)针对下行压力精准施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工业全年增长7%。

2.是力促投资稳定增长,积极争取国家对水利、交通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开展央企进陕、民企进陕、京企进陕活动,与各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万亿元,增长8%。

3.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1%,物价指数上涨1%。四,现代农业园区增加到2350个,粮食生产“十二连丰”,苹果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

(二)全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新支柱产业加速成长并在应对经济下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1.以重大项目为牵引扶持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闪存芯片、汽车电池项目和年产1500万部手机生产线相继投产,天然气重卡和混合动力轿车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国产大运和新一代新舟支线飞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一批国家级大数据中心正式运行,非能源产业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增长25.9%,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7%,旅游总收入达到3005.8亿元。

2.坚持“三个转化”思路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陕西煤化继延长集团之后跻身世界500强,能源化工产业经受严峻考验继续发挥支柱作用。

3.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轻工、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客货运输量成倍增长,建筑业增加值达到全省GDP的9.8%。多点支撑、多元带动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加快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三)“四化同步”统筹推进区域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1.是按照“建设大西安、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思路,推动全省城镇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2.是坚持一市一策分类指导,各地竞相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3.是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功能不断增强。

(四)坚持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治理,生态建设正在向系统化迈进。

1.大力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拆改燃煤锅炉3867台,淘汰黄标车7.8万辆,关中削减燃煤300万吨,西安收获了251个蓝天,较上年新增40天。

2.全面启动新一轮渭河综合治理,累计投资245.5亿元,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目标正在变为现实。强化秦岭保护和汉丹江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秦岭北麓违法乱建现象,确保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统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恢复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造林绿化490.7万亩,建成“百万亩湿地”和“百万亩森林”。

3.积极开展农村生态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改水改厕,治理面源污染,受到群众普遍欢迎。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健全高污染、高排放企业退出机制,加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实行垃圾集中处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3.2%,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4%,单位GDP能耗下降3.3%,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

(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陕西已站在对外开放的前沿位置。

1.围绕国家论坛和品牌展会精心搭建高端合作平台,参加欧亚经济论坛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从首届的13个增加到53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议机制正式建立,西洽会和农高会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展会转型。

2.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积极创建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大通关加快推进贸易便利化,与国内13个口岸城市建立合作关系,铁路航空物流集散中心初具规模,全省海关增加到6个,“长安号”纳入国家“中欧快线”年发送138列。

3.发挥在国家外交大局中地位提升的优势,巩固发展与国外的省州友好关系,深化与中亚国家的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艺术节和旅游博览会常态化。

4.坚持高水平引进来、高标准走出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6.21亿美元,引进内资5658.63亿元,分别增长10.7%和13.7%,境外实际投资6.66亿美元,增长47%,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增长12.8%,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

(六)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追赶超越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1.以简政放权为重点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2.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以土地产权制度为核心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确权颁证加快推进,有力促进了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全面落实。

4.以服务实体经济为重点加快金融改革步伐。 5.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为目标实施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激发活力、提升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仍需加大力度、持续推动。

(七)千方百计办好民生实事,全省人民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1.虽然去年财政增收压力明显加大,但“两个80%”仍然得到全面落实,全省民生支出3582亿元。

2.坚持就业优先与鼓励创业创新相结合,重点群体就业得到充分保障,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8.5%,新增城镇就业44.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3.8万人。

3.扩面提标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居全国第12位,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府最高补助额达到200元,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月460元和年2500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财政补助分别高出国家标准20元,居民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水平分别达到人均2344元和户均1407元,乡村教师、精简下放人员等二十多个特殊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4.保障性住房顺利实现三年23%的保障面,移民搬迁步入常态化轨道并在全国推广,年内又有45.1万户城镇居民迁入新居,129万人实现脱贫,其中搬迁21.9万人。

5.加快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和城区中小学校建设,狠抓普通高中办学质量和中职教育规模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6.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组建各类医疗集团和联合体37个,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完善城镇居民大病保险体系,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97%,为基层招录医学本科生1803人、培养全科医生1520人。 7.以30个重大文化项目为统领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全面实现,采取购买公共服务形式开展各类演出3000余场次,配备全民健身器材4.7万余件,一批文化精品力作亮相央视或全国舞台。

(八)强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型、服务型、阳光型政府建设步伐加快。

1.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部署,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持续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审计监督和效能监察,全面实施财政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率先推行公车改革,省级“三公”经费支出下降18%。

2.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决纠正“四风”突出问题,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决严惩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查处政府系统违纪工作人员3278人。

3.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省人大依法监督,自觉接受省政协民主监督,

4.进一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全面实行政务公开。

十二五完成情况

“十二五”确定的12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5项预期性指标基本完成,实现了由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

1.是综合实力大幅跃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总量列全国第15位,财政收入翻一番,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是固定资产投资是上个五年的3倍,新增高速公路1700公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300万人次,国际航线由8条增加到36条,高铁从通达一个省会拓展为“一日交通圈”,西安开启地铁时代,渭河三年变清目标如期实现,引汉济渭和东庄水库工程加快推进。 3.是创新潜能有效释放,相继被国家列为创新型省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五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3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17项,去年技术交易额721.7亿元、专利授权量3.34万件,分别是五年前的7倍和2.9倍。

4.是对外开放短板加速弥补,实际利用内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8.6%和20.5%,对外直接投资是“十一五”的3.6倍,进出口增长率连续位居全国前列,世界500强落户总数达112家,经济外向度从7.9%提升到10.4%。

5.是一系列重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社保、医疗、商事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探索被国家推广,社会普遍关注的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开创了全国脱贫攻坚的新路径,有效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6.是“两个80%”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生产总值,就业水平稳中有升,社会保障惠及城乡各个群体,230多万户居民通过安居工程迁入新居,170多万人依靠移民搬迁告别深山,

!

二、“十三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在提高质量与效益基础上,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万亿元、人均超过1万美元,城乡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

1.经济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尤其是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下滑,致使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 2.受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波动双重影响,产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更加显现,增长动力不足问题十分突出;

3.群众收入、脱贫攻坚、生态建设、对外开放等短板虽有重大突破,但与群众的期待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4.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实现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

5.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不仅廉洁从政需要持续强化,解决不敢担当、为官不为问题更为迫切。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陕西发展的重大机遇:

1.在于科技、人才优势凸显和不断增长的标准、专利、技术交易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在于国家赋予我省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先行先试的使命和诸多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可获得更多的支持;

3.在于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将在日趋激烈的个性化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4.在于连续的高增速积累和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5.在于民生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极大保护和发展了生产力;

6.在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格局拓展了我省发展的空间;

7.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和3700万三秦儿女人心思进、万众追梦焕发出的强大动力。 1.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2.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着力构建可持续的发展结构。

3.把绿色作为必要条件,让生态文明融入发展全过程。

4.把开放作为必由之路,建设内陆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5.把共享作为本质要求,不断为三秦百姓创造新福祉。

三、2016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我们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心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实现“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8%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物价涨幅控制在3%左右。

(一)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统筹推进“去产能”和“三个专项行动”。今年规模以上工业计划增长9%左右。

1.精准研判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向管理和技改要效益,寻找新的石油产销平衡点。重点开发陕北和彬长煤矿,逐步关停渭北老矿区。

2.分类推进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配置,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3.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领域无竞争力企业,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1.在此基础上,实施改善消费品供给、降本增效和制造业升级三个专项行动。分类施策支持有市场有效益企业扩大销售,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鼓励首台首套优势装备推广应用,完善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扶持政策。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动企业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

2.从降低交易、人工、物流、财务成本和税费、五险一金、电力价格等方面发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进行直供电和低电价区改革,打好降本增效“组合拳”。

3.全面评估技改资金使用情况,发布指导目录,实施150个重点技改项目。

按照补短板要求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加强“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全力加快包西、西成高铁等项目进度,努力推进陇海铁路功能北移。以加密高速路网、增强等级公路联通能力和建制村通油路为重点加快公路建设,切实抓好黄陵至延安、宝鸡至坪坎、平利至镇坪高速和沿黄公路、搬迁集中安置点连接线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大西安轨道交通和关中城际铁路,支持西安加快地铁建设,启动机场三期扩建项目。

2.加快建设引汉济渭、东庄水库、斗门水库、亭口水库、延安黄河引水等项目,掀起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3.依托神府、榆横、延安、彬长四大煤电基地,尽快建成至河北、山东、江西“两交一直”特高压输电通道,加快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

4.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到户,普及城区公共无线网络,不断扩充出省带宽,督促运营商落实降费提速政策,建设“宽带陕西”。以我为主精心谋划后续重大项目和滚动投资计划,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今年增长10%左右。

围绕市场化目标健全要素配置体系。

1.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 2.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创新投入方式,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行股权投资、搞好以奖代补、开展风险补偿、完善财政贴息和政府购买服务,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产业。

3.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在陕发展,健全地方金融体系,争取两家民营银行获批,探索建立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机制,积极发展金融租赁和消费金融,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4.继续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依法收回违规用地,盘活存量,提高效率,确保稀缺资源优先用于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项目。

5.加快形成供水、供气、供热、环保等方面的价格市场化决定机制,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惩罚性和阶梯电价,全面实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

聚焦突出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

1.全面公布市县两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行投资项目审批监管线上运行,加快推进“证照分离”,完成行业协会商会行政脱钩试点,争取列入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试点。

2.推进工商、质监、食品药品和城市管理等监督执法重心下移,落实政府属地监管职责,切实解决市场秩序、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市容市貌、社会诚信领域的管理缺位问题,把该放的全部下放,该管的坚决管好。

3.继续改进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的公共服务,坚持县乡村三级群众办事干部代办制度,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

(二)努力重塑体现创新引领与适应消费需求的产业体系按照中高端要求优化工业结构。

加快培育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主体。 1.是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促进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壮大新支柱产业。

2.是根据国家战略创新体制机制、策划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航空发动机专项和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3.是围绕更多军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民用企业深度参与军工生产两大目标,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有效途径,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吸引配套企业聚集。

4.是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动通信、自旋磁存储等前沿技术研发平台和研究项目,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

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带动产业和拉动消费的作用。

1.是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2.是引领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3.是围绕“互联网+”发展新型业态。

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

1.坚决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新增基本农田50万亩,治沟造地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耕地80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00万亩,总产超过1100万吨,从今年起就粮食安全对市县政府“一把手”实行考核。

2.推进果业提质增效,壮大优势畜牧业,实施菜茶品牌化生产,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让农户分享全产业链价值收益。 3.农业支持政策向规模经营主体和产业融合项目倾斜,大力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4.加快粮食加工转化,大力推广耕地质量建档立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实行耕地休耕轮作,健全现代种业、果蔬苗木、畜禽良种和蔬菜育苗繁育体系,发展农产品销售、仓储、物流等市场化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

5.全面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确保财政投入力度不减弱、总量有增加,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优化产业聚集承载空间。

1.以现代农业园区条例颁布为契机,着力完善产业体系和配套设施,促进园区提质增效。

2.继续支持各县工业集中区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和省级开发区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更加主动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4.建立地方与央企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搞好航空、航天、兵器等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建设西咸新区国家航空城实验区和汉中航空智慧城。

5.支持杨凌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在更高层面上发挥示范效应。

6.支持西安高新区托管省内其他开发区,争取在更大范围内享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让创新要素渗透到全省各个领域。

(三)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城乡发展规划管控。

1.加快形成总规、详规、专项规划相结合的规划体系,全面推行“多规合一”,确保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2.以城镇群为主要形态推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3.全面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四)更加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创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1.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建立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抓紧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品质,争取获批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

2.下大气力优化投资环境。

3.积极推进对外经济合作。

(五)系统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1.继续开展重点领域综合整治。

2.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各项要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分别削减1.5%、1.5%、1.5%和2%。

3.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

(六)以更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

1.坚决打好“五个一批”精准脱贫攻坚战。

2.进一步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3.更加注重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

4.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以推行权力清单为契机,将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2.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

3.切实强化责任担当和执纪问责,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执行力。

第二篇:张靖16届5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 2011年12月28日在建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张 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中等城市、争创全国百强”这一奋斗目标,深入实施“工业主导、项目牵动、产业立县”核心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全面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预计到年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同比增长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亿元,同比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亿元(原口径),同比增长5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54元、8500元,分别增长20%和39%。跨入东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30强。我们完全有理由说,2011年,是建平的一个大丰收年!

——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农业经济喜获丰收。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23.5%。粮食总产量达20.2亿斤,创历史最高记录,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设施农业建设任务。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06个,提前一年实现全县行政村畜牧小区全覆盖。发展有机杂粮30万亩、甜菜5万亩,中草药种植、野生药材封育面积20万亩。高标准实施滴灌节水工程13万亩,是市下达计划的2.4倍。投资分别超10亿元的意成集团林药开发、温氏集团生猪养殖和丽佳公司杂粮加工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64家,带动48%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完成高效农业配水385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草原沙化治理13万亩。植树造林30万亩,森林覆被率达到42%,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

- 1293%。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年内无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全省处于中下游水平。新建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文体活动广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成功举办建平县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十一届文化艺术节、首届全民健身月万人徒步走和建平县旅游风光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动。朱碌科“黄河会”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不断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06‰以内。年内实现实名制就业8900人,普惠制培训5900人,劳务输出9.5万人次。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9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87%。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万寿小平房区域性敬老院、农村常年病人托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88.5万元、城乡低保金5341万元。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77处,有效解决了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扶贫攻坚成效明显,省直部门帮扶资金达5000万元,县直部门及企业共帮扶款物52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53个,完成移民搬迁145户。生态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

——社会管理持续加强,执政水平明显提高。强化节能减排,超额完成工业减排指标,“三废”处置利用率和空气质量有新提高。稳妥实施新财公司分立整合,严厉打击涉矿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矿山秩序整治,矿业生产更加规范有序。“六五”普法深入开展,依法治县有序推进。政府依法征收房屋工作开局良好,共依法征收房屋550户、4.3万平方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严打整治力度,打“四黑”、除“四害”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信访积案化解和终结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信访总量稳中有降。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安全生产总体形势持续稳定。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4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受理各类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及便民服务事项2.3万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100%。

同时,工商、残联、兵役、档案、通信、邮政、技术监督、侨务外事、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新进展。

各位代表!

今年任务的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争创“全国百强县”的坚实起步,无不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和各人民团体的

- 4510户。加强企业运行调度,全力保证企业开工,促使企业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大板沟、热水冶金铸造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扶持东兆长泰、青花集团、凌钢集团和富贵鸟矿业等大型企业继续实施并购重组、释放产能,鼓励扶持通钢矿业、小塘铁矿、通航矿业和中全矿业扩能改造项目顺利投产。全年铁精粉产量必保突破1000万吨。依托宁国铸造、众信铸造、荣丰机制球团引进项目,延长铁精粉链条;依托与凌钢的战略合作,抓好废钢加工、耐磨铸件、磷粉加工等配套项目建设;依托红山玉续建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建材、轻体隔热材料的研发进程;依托浙江华特与丰虹公司项目的引进,发展高端涂料、有机土、防水卷材等膨润土高新产品,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升级转型。

(三)以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为方向,着力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按照“升级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培育扶持新兴服务业”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以财富领域、地下人防工程商业网投入运营和发挥效益为核心,在全市率先建成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提高县城商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全力打造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红山文化旅游集聚区和万寿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深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牵动战略,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建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力推进牛河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把小平房村建设成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和乡村旅游专业村。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启动筹建全省第一家农村信用联社股份有限公司。大力发展保险、中介、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兴服务业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与引导,鼓励住房消费。全年计划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20%。

(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保发展、保增长、保民生的关键之举,着力破解用地、环评、资金等难题,推动“项目牵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坚持“以集群聚项目、以人才引项目、以政策保项目”,健全招商项目风险和效益评估机制,强化招商选资,吸引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经济贡献大的项目入驻建平。计划完成招商引资额10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10%和13.2%;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5000万至亿元以上项目19个,亿元以上项目38个,投资总额突破199亿元。重点推动神雾集团还原铁、韩国机制球团、红山玉三期、赤峰宝马珍珠岩、永同昌膨润土深加工二期工程等项目的引

- 7人民。2012年,政府要建设好10项惠民工程:启动实施牤牛河人工湖景观工程建设;实施建三线路基改造和桥梁加宽工程;改造锦赤公路建平至喀喇沁段;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91处,解决4.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农村贫困户建房400户;改造县城9个居民老旧住宅小区;扶持县医院引进64排螺旋CT、光纤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和技术人才;铺设县一中、二中、二小、三小运动场塑胶跑道并投入使用;建成第一高中体育馆和二中第二栋教学楼;新建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并投入使用,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障。全年实现实名制就业7500人,劳务输出7.5万人次,普惠制就业培训3500人。医疗、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6万人、4.5万人、2.5万人和2.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做好城乡低保扩面提标工作,做到应保尽保。继续优先发展教育。全年新建校舍8.7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加快推进农村初中进城步伐,建成方永刚中学,启动陈镜湖中学建设。巩固“双高普九”成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进入省级“教育强县”行列。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扩大新农合覆盖面,提高参合农民受益程度和补偿比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职业病防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水平。县医院力争跨入“三级”医院行列。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文化馆、图书馆争创国家一级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第二十二届文化艺术节。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争创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新一轮扶贫开发年度工作任务。

(八)以社会管理创新为手段,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建平。把社会管理与创新摆在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完成新财公司分立整合和非金属矿权设置,认真开展矿业用地试点工作,加强矿业视频监控网络建设,持续开展打击非法盗采专项行动,保障全县矿业和谐发展。实施“青山工程”,完成矿山植被修复2000亩。实施工程造林5万亩,坡耕地造林8万亩。推进凌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加大重点地段和区域清淤清障力度。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完成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建设工程,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8处。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2.6%、2.9%、2.2%和1.6%,为项目建设预留更大的排放空间。不断强化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认真排查安全隐患,

- 9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努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坚决制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打造一支忠于职守、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树立和维护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

回首激情过去,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改变建平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愿景;展望美好未来,任何困难挑战都无法阻挡建平人民昂首阔步的前行。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激情,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共同建设建平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2016年2月16日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

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条

为了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考核。

第三条

考核工作围绕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针对主要目标任务设置考核指标,注重考核工作成效;坚持客观公正、群众认可,规范考核方式和程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坚持结果导向、奖罚分明,实行正向激励,落实责任追究,促使省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职尽责,改进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四条

考核工作从2016年到2020年,每年开展一次,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具体工作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

第五条

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减贫成效。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量减少、贫困县退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二)精准识别。考核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退出精准度。

(三)精准帮扶。考核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满意度。

(四)扶贫资金。依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办法,重点考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资金安排、使用、监管和成效等。

第六条

考核工作于每年年底开始实施,次年2月底前完成,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省级总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照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减贫计划,就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成效形成总结报告,报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二)第三方评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委托有关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采取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和实地核查等方式,对相关考核指标进行评估。

(三)数据汇总。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对建档立卡动态监测数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数据、第三方评估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评情况等进行汇总整理。

(四)综合评价。国务院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对汇总整理的数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结报告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核报告。考核报告应当反映基本情况、指标分析、存在问题等,作出综合评价,提出处理建议,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

(五)沟通反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题反馈考核结果,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第七条

考核中发现下列问题的,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提出处理意见:

(一)未完成减贫计划任务的;

(二)违反扶贫资金管理使用规定的;

(三)违反贫困县约束规定,发生禁止作为事项的;

(四)违反贫困退出规定,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

(五)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准确率、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较低的;

(六)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发现违纪违规问题的。 第八条

考核结果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予以通报。对完成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一定奖励。对出现本办法第七条所列问题的,由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限期整改要求;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行责任追究。考核结果作为对省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九条

参与考核工作的中央部门应当严守考核工作纪律,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敢于担当,保证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及时、准确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和情况,主动配合开展相关工作,确保考核顺利进行。对不负责任、造成考核结果失真失实的,应当追究责任。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当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关办法,加强对本地区各级扶贫开发工作的考核。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扶贫办商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6年2月9日起施行。2012年1月6日印发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指标

第四篇: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第三条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

第四条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

㈠所得税减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㈡债务豁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第二章确认和计量

第五条 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 件时,才能予以确认:

㈠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 件;

㈡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第六条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第七条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然损益。

第八条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㈠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㈡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入当期损益。

第九条 已确认的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㈠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超出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㈡不存在相关递延收益的,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章披露

第十条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政府补助有关的下列信息:

㈠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

㈡计入当然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㈢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

第五篇:张茂才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暨机构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2.16)

在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张茂才

(2009年12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非常重要,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我市的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以及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召开的一次动员大会。刚才,茂设同志做了动员讲话,建平同志就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做了说明,讲得都很重要,也很清楚,我完全赞成。下面,我想就各级党委加强对政府机构改革的领导,确保这次改革顺利推进,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切实把政府机构改革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

大家都知道,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行政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要任务,也是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和展开,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历次机构改革成果的运用和拓展,也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政府工作的需要,总结国内外经验,特别是我们三十年来机构改革的经验,从我们国情出发确定的一次重要改革。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建立起与科学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运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有效地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通过政府机构改革,建立起服务型政府,来优化我们晋城发展的政务环境,努力为企业、为社会、为人民群众、为投资者提供更加高效、公平的服务,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要通过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节省办事时间,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消除、克服和防止官僚主义,进一步提升政府高效、为民、务实、清廉、法制的服务型政府形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根据改革的方针原则,结合各自实际,落实好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要主动协调研究改革当中涉及到的实际问题。要按照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完善机制、改进作风、总结经验,形成一个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有利于投资者发展的政务环境。要加强调查研究,注重总结经验,扎实细致地做好这次政府机构改革工作。

二、统筹协调、有机衔接,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一是领导要及时到位。这次政府机构改革,要求在年底前完成,时间很紧,任务也很重,为加快机构改革步伐,不拉全省的后腿,对涉及机构改革单位的主要人选,要在安排机构改革工作前,就要明确下来。只有领导到了位,才能保证机构改革工作高效、快速的进行。二是工作要紧密衔接。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的要求,要尽快地将各项工作调整到位,该交接的工作尽快交接、该调整的人员尽快调整;无论是撤销的单位,还是合并的单位都要善始善终地保持好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防止工作断档。也要注意各部门要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好,与下级部门衔接好,上下协调、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三是人员要尽快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党性、顾大局,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积极配合和支持机构改革。新组建单位的领导班子要迅速进入状态。接收单位的原有人员要把新进人员当作自己的同志来对待,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胜任新工作;新进人员要尽快到达新岗位、找准新定位、熟悉新业务,迅速融入新单位、创造新业绩。领导干部对新进人员和原有人员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维护好干部的切身利益,保护好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四是要按照“三定”规定,把不该由政府管理,应该转给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事项

坚决转移出去,切实避免职责交叉和职能遗漏的现象。同时,各部门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在确定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责任,切实解决权责脱节、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现象。五是效能要明显提高。要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着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对党和国家事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做好每项工作;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广大干部要自觉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作为第一需要、第一追求,不断提高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本领;要着力转变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做到干工作雷厉风行、办事情精益求精。总之,通过改革,不仅要构建新体制、新机制,而且要有新形象、新气象、新活力、新成效。

关于全市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分类改革。12月11日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对全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了研究。关于我市的事业单位改革,情况比较复杂,涉及面也比较广,同时需要配套政策支持,在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后,再择机召开全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动员会议。

三、过细工作,遵守纪律,确保政府机构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机构改革必然会有一些机构进行调整撤并,必然会有一些人员岗位发生变化,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好人员安排工作,做好职

能划转工作。一要服从大局,二要妥善处理。同时,我要给大家说清楚,根据中央和省里的政策,涉及整合调整的机构,现有领导干部的级别都不降,仍保留原级别,在以后的改革中逐渐消化。但机构改革必然会带来一些人员思想波动,处理不好也会造成一些遗留问题。所以,要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要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方案平稳执行,确保队伍的稳定,确保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在机构改革当中,也总会涉及到一些财产财务处理、资金的处理、人事的安排和调整。所以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要强调纪律。在这个期间,凡涉及到的部门人事工作要根据新的职能由新的领导班子来统筹考虑。财务的合并、结转都要按规定办事,不要以各种名义对财产进行不合理处置。我希望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各级负责同志不要在人财物的处置上出问题。以往历次机构改革,因为人财物处理不当遭致单位党委、领导班子或个人受到责任追究处理的并不少见。我希望大家以此为鉴,接受教训,保证我们的干部不犯错误。

四、要重视关心编办工作,进一步从严控制全市的编制,确保全市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这几年,市编办作为市编委的办事机构、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做了非常好的工作,同志们非常辛苦,工作有进一步的发展。

编制部门面临的工作压力很大,改革的任务很繁重,各个方面要求增编的呼声很高,中央、省、市要求他们控制编制的要求又很严。处在这样的夹缝当中,各级编办为了理顺机构,控制编制,推进改革,实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改革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从严控制编制,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使财政供养人员和人口比重逐步趋于合理,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在根据工作需要,保证重点工作、重要工作部门的机构和人员编制上,也发挥了保障作用。这一切对我们整个改革、对我们党政机关的正常运转,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形势至关重要,机构编制战线的同志们为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希望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重视和关心编办工作,关心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支持他们为控制编制、推进机构改革所做的努力,关键时候要为他们撑腰,不要把矛盾都推给编办,推给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要带头控制编制,要有从严从紧控制编制的观念,根据部门职能调整用好现有人员,严格控制我市的财政供养比重,为全市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批评范文下一篇:跳水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