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

2022-09-14

新时期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道路上健康发展。身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 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创新型人才队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 新时期背景下要保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道路上取得长足发展, 势必离不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在我国, 高职院校是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培养和供给的主体, 不断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各类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综合人才, 是高职院校今后发展的必然路径。创新创业教育, 即“双创”教育, 其核心是通过精心的课程规划和实践, 由浅入深激发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逐步引导其成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因此, 明确我国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立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探索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高职院校实现自身价值, 培育更多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优秀人才, 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以培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 “全面发展”立足于三大基础构架, 涵盖了六方位素养,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是相关工作者在充分实地调研分析, 考虑社会发展需求, 立足当前基本国情后所作出的正确决定。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其出发点是激发学生内在潜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将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具体教育教学实践三者有机结合、相互联系, 明确创新创业学生需要的品格和能力, 解决“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能够大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核心竞争力, 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因此, 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能够促进中国学生的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其核心素养。

(二) 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依赖于领导者的正确决断与自身师资力量水平, 其中, 师资力量水平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在院校圈内的定位与长远发展。创新创业一词深入人心, 得到教育界广泛的支持,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被推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 将创新创业教育始终贯穿专业人才培养, 将创新精神赋予每一位学生, 结合自身院校发展实际, 创新授课方式和教学内容, 不断发展和完善课程教育体系, 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标准化, 不断壮大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不仅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还能够提高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深化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三) 有利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近年来, 我国高等院校教育资源逐步向广大群众公开, 如今已实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积极的国家政策促进了教育机会人人平等, 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的物质保证。但是,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弊端也随着时间推移渐渐浮出水面, 即精英化就业的瓦解, 大学文凭含金量大大降低, 再加上近两年来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使学生明确领会创新创业的内涵和价值所在, 提供恰当的平台和资源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通过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甚至通过创业为社会提供的更多的就业岗位, 有利于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国家负担。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 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最早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试点工作首先是在一批本科院校开展, 而高职院校引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则相对较晚,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认识。鼓励我国各大院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 将“双创”教育推上了历史的新高度。但是,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过程中, 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对其概念和本质认识存在偏差, 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课程内容存在一定的狭隘性、片面性和局限性。认识偏差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被异化为“同质教育”, 即未能将创新创业人才教育与不同类型的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相反, 部分高职院校仅仅是针对全院校的学生开“大课”, 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 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对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力量是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据资料统计, 一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人数仅占学校教师总人数的2%, 其中拥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抽调各专业的骨干教师组成临时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许多骨干教师大多没有创业背景, 仅仅是停留在理论教学, 其授课方式和风格与平时专业教育相当, 因此不能突显出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与特色。相比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团队, 不论是在队伍构建、创业经验, 还是在实践能力上, 我国高职院校相关的师资力量和条件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虽然产生这种差距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教育起步较晚, 但是依旧需要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领导制定积极的政策, 在主观上克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

(三)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不足

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鼓励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领域, 相关机构先后举办了汇新杯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大赛;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东升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智能制造 (工业4.0) 创新创业大赛等。虽然高职院校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 但是参考相关数据资料可知, 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参与度并不高, 即使有些学生积极参赛, 但却因为自身学校“出身”较低的问题而被拒之门外, 这也反映了部分比赛依旧存在不公平性的问题。

同时, 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口头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但实际上却不积极寻求与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和条件。

三、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近年来, 诸多学者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展开了探究和热烈的讨论。黄德斌[1]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 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廖彩霞[2]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课程、创业导师队伍、创业基地、创业人才培养相融合, 构建了我国高职院校“3+1”创业教育模式;王怡静[3]立足“熊彼特创新理论”和“创客及创客教育”两个视角, 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析框架。他们都立足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 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

基于第二节列举的三个问题, 本节将从以下师资团队、课程体系以及校企合作三个方面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优化。

(一)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作为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中坚力量, 明确教学目的,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院校高质量完成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意义重大。因此, 打造优秀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团队, 需要自觉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信念。首先, 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运用自身优质资源,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和专题培训, 让更多教师明确创新创业教学认识, 掌握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其次, 通过调研, 了解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看法和需求, 保证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另外, 团队成员间要明确自身分工 (调研、策划、教学、实践等) , 同时, 还要加强与校外专家、团队的联系与合作,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导师人才。

(二) “一纵一横”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既要囊括创业基础理论, 又要包含创业精神这些公共内容, 还要在各个专业教育中融入成功的创新创业实践案例, 通过相关创业项目的介绍使专业课和创新创业课程深入人心, 同时, 还要在公共教学内容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扩充,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档次。另外, 当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分类设计, 剔除传统教育中“一锅乱炖”的弊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每类学生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 这就决定了他们未来创业发展的方向也各不相同, 因此, 需要优化相关的课程体系,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长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计划。例如, 在横向上, 机械、化工等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实践性较强, 则应该在课程体系制定过程中重点培养他们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法律、会计类等文科类专业学生则可以重点挖掘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 在纵向上, 可以根据学生接触创新创业教育时间的长短或者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高低, 开设学习难度逐次递增的班级。如此“一纵一横”的创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有利于教师因人而异开展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三) 校企协作促双创

“工学交替”一词来源于德国职业学校的“双元制”, 强调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创新创业学习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带着新知识从校内走到校外企业开展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不足, 克服不足后再实践, 最后完善自身创新创业知识体系。高职院校和地方企业应该共同出资建立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一方面, 专业老师能够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和开发, 丰富企业科技知识储备, 另一方面, 在校优秀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参与孵化中心的项目, 提高自身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可见, 高职院校和企业能够共享合作成果, 达到共赢目的。另一方面, 地方企业可以通过一次性赞助或者定期出资的方式为在校学生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 在确保创新创业项目合理的前提下资助在校学生,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也为学生走向更高的平台参与创新创业比赛提供有利条件。

四、总结

总之, 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是当前我国进行经济健康转型的重要保障, 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科技, 提升综合国力的中坚力量。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 虽然我国高职院校与国外院校还存在一定差距, 但是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矛盾, 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增强师资力量, 优化课程体系, 夯实校企合作, 一定能够逆风前行, 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价值, 最终为社会进步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优秀人才。

【相关链接】

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劳动方式, 是一种需要创业者运营、组织、运用服务、技术、器物作业的思考、推理和判断的行为。根据杰夫里·提蒙斯 (Jeffry A.Timmons) 所著的创业教育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创业创造》 (New Venture Creation) 的定义: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结合运气的行为方式, 它为运气带来的机会所驱动, 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

摘要:为保证我国经济顺利转型升级, 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缓解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 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本文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结合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分别从师资团队、课程体系以及校企合作三个方面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优化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黄德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丝路视野, 2017 (3) :65.

[2] 廖彩霞, 周勇成, 刘俊.“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3+1”创业教育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8 (23) :69-73.

[3] 王怡静.双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2 (05) :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社团活动中的化学课教学下一篇:新时期高职生诚信价值观的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